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郁心效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瑜 钱令嘉 +3 位作者 赵云 潘勤 石卿 张岭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9-132,共4页
目的:确认郁心效的抗抑郁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抗抑郁作用的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5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郁心效低、中、高剂量(320,640,1 280 mg.kg-1)组,均ig 7 d,于末次给药后建立5-羟色氨酸(5-HTP)诱导小鼠甩头和育亨宾小鼠致... 目的:确认郁心效的抗抑郁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抗抑郁作用的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5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郁心效低、中、高剂量(320,640,1 280 mg.kg-1)组,均ig 7 d,于末次给药后建立5-羟色氨酸(5-HTP)诱导小鼠甩头和育亨宾小鼠致死增强模型,观察郁心效对5-HTP(10 mg.kg-1,iv)诱导小鼠甩头行为和对小鼠皮下注射(sc)育亨宾(35 mg.kg-1)致死增强的影响;大鼠随机分6组:正常组、模型组、盐酸舍曲林(10 mg.kg-1)组、郁心效低、中、高剂量(220,440,880mg.kg-1)组,建立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模型(CUMS),造模同时ig给药8周,观察郁心效对大鼠糖水偏嗜度、旷场行为和海马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影响。结果:郁心效可显著增加5-HTP诱导的小鼠甩头次数,对育亨宾诱导的小鼠致死量没有显著影响;可显著提高CUMS大鼠的糖水偏嗜度、旷场行为总评分和海马中5-HT,DA的含量。结论:郁心效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5-HT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心效 抗抑郁作用 小鼠甩头实验 育亨宾致死增强实验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抑郁模型
原文传递
苍艾挥发油对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维 王玉莲 +3 位作者 张凯玲 解宇环 陈柏君 熊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1-425,共5页
目的研究苍艾挥发油(Volatile oil of Cang Ai,VOCA)对不可预知慢性温和应激所致的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氯米帕明,20 mg/kg)和苍艾挥发油组(14.6μL... 目的研究苍艾挥发油(Volatile oil of Cang Ai,VOCA)对不可预知慢性温和应激所致的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氯米帕明,20 mg/kg)和苍艾挥发油组(14.6μL/kg)各10只;后3组大鼠均采用6种不同刺激方式复制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CUMS).在CUMS造模第15~42天进行药物干预,除阳性药灌胃给药外,其他各组均雾化吸入相应剂量的药物或溶媒.于造模后第21、28、35、42天进行体质量、食量和毛态检测,造模结束后的第1天进行旷场实验和蔗糖偏好实验,以评价苍艾挥发油对应激所导致的抑郁样行为的作用.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海马齿状回BDNF阳性细胞数、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中突触囊泡蛋白(Synaptophysin)和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VOCA可明显增加模型大鼠的水平运动总路程、穿行格子数和移动速度,同时缩短静止时间(P<0.01),提高蔗糖偏好度(P<0.05).VOCA在给药第7、14、21和28天可显著增加造模动物体质量增幅和进食量(P<0.05~0.01),毛态评分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同时,VOCA能够明显增加海马齿状回中BDNF阳性细胞数和海马组织中Synaptophysin表达量(P<0.01).结论苍艾挥发油对抗大鼠慢性不可预见应激抑郁的机制可能与增加BDNF含量进而增加突触囊泡膜蛋白表达从而改善突触传递效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艾挥发油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突触囊泡蛋白 突触后致密物-95
下载PDF
交泰丸在正常大鼠及抑郁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立静 白永涛 +4 位作者 张卫东 井汶 张倩 居文政 戴国梁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5-431,共7页
研究交泰丸中表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在正常和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模型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根据Katz法建立CUMS大鼠抑郁模型,对正常大鼠和模型大鼠灌胃交泰... 研究交泰丸中表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在正常和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模型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根据Katz法建立CUMS大鼠抑郁模型,对正常大鼠和模型大鼠灌胃交泰丸混悬液,在不同时间点眼眶取血,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表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的含量,运用DAS1.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交泰丸中巴马汀、黄连碱、小檗碱、药根碱的C_(max)在抑郁大鼠体内分别为正常大鼠的1.99、2.14、2.3、1.82倍,AUC_(0-t)分别为1.23、1.25、1.29、1.46倍,AUC_(0-∞)分别为1.21、1.25、1.30、1.43倍,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泰丸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抑郁模型 生物碱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去甲肾上腺素在抑郁状态下提高乳腺癌的恶性程度 被引量:6
4
作者 欧阳雪岩 朱朕 +3 位作者 杨超 王丽 丁罡 姜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81-1387,共7页
目的探究抑郁对肿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CUMS),行为学检测后接种肿瘤,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肿瘤体积组间差异;给药刺激乳腺癌细胞并检测侵袭、迁移、增殖及细胞周期分布;免疫印迹及免疫... 目的探究抑郁对肿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CUMS),行为学检测后接种肿瘤,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肿瘤体积组间差异;给药刺激乳腺癌细胞并检测侵袭、迁移、增殖及细胞周期分布;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表面受体及胞内信号通路。结果抑郁上调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使p38MAPK的磷酸化程度增强,并导致乳腺癌细胞恶性程度增加。结论抑郁通过去甲肾上腺素激活肾上腺素β受体,促进p38MAPK信号通路磷酸化,从而增加乳腺癌的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乳腺癌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 去甲肾上腺素 P38MAPK 肾上腺素β受体
下载PDF
油莎草须根油树脂成分及抗抑郁作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菲 敬思群 +4 位作者 张俊艳 刘根梅 叶俊 李玉扩 曹庸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4期612-621,共10页
揭示油莎草须根油树脂抗抑郁作用及成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油莎草须根油树脂化学成分;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小鼠模型,从动物行为学、神经递质... 揭示油莎草须根油树脂抗抑郁作用及成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油莎草须根油树脂化学成分;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小鼠模型,从动物行为学、神经递质含量变化、海马组织病理学考察油莎草须根油树脂抗抑郁作用。结果表明:油莎草须根油树脂含有酮类(68.891%)、酯类(8.787%)、醇类(4.258%)、烯类(0.374%)及其他物质(12.879%),主要成分为α-香附酮(59.536%)、吉马酮(5.875%)。CUMS抑郁模型小鼠给药后,油莎草须根油树脂显著缩短了小鼠强迫游泳静止时间,悬尾静止时间;显著提高了中央总路程、平均速度、中央持续时间,油莎草须根油树脂高剂量组明显提升了小鼠血清中5-羟色胺(5-HT)含量、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油莎草须根油树脂高剂量组小鼠海马细胞排列整齐,神经元细胞膜基本完整。油莎草须根油树脂可能通过参与调节CUMS抑郁模型小鼠血清中5-HT和NE的表达,修复小鼠海马组织损伤来改善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草须根油树脂 成分分析 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模型 抗抑郁作用
下载PDF
养生保健1号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刺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钱妍 吴整军 +3 位作者 仝战旗 陈利平 臧倩 刘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8-540,共3页
目的:观察养生保健1号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刺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保健方组(7.26 g/kg组、4.84 g/kg组、3.23 g/kg组),除正常组外建立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温和刺激模型(CUMS)。采用旷场实验、糖... 目的:观察养生保健1号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刺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保健方组(7.26 g/kg组、4.84 g/kg组、3.23 g/kg组),除正常组外建立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温和刺激模型(CUMS)。采用旷场实验、糖水消耗实验评价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Morris水迷宫考察CUMS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测定大脑Ach和Ach E含量变化。结果:应激刺激3周,与正常组相比,大鼠糖水偏嗜度显著下降(P<0.05),模型建立成功。保健方给药8 d后各剂量组糖水的偏嗜度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旷场实验中,模型组大鼠运动的总得分低于正常组(P<0.01),保健方各个剂量组的运动总路程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Morris水迷宫定位导航实验中模型组大鼠平均潜伏期长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保健方各剂量组的潜伏期缩短(P<0.05)。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中模型组大鼠的穿越平台次数、原台所在象限游泳距离和时间明显少于正常组(P<0.05,P<0.01),而保健方各剂量组较模型组均明显增加(P<0.01)。保健方3个剂量组大鼠脑浆上清中Ach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Ach E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养生保健1号具有改善CUMS大鼠学习障碍、提高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其机制与对调节胆碱能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保健1号 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温和刺激模型 学习记忆能力 ACH ACH E
下载PDF
血浆纤溶酶原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大鼠中的表达
7
作者 林志雄 殷静雯 +1 位作者 颜海锋 邹晓波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316-231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纤溶酶原(Plasminogen)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建立抑郁障碍模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SD大鼠建立CUMS抑郁模型(实验组),以不造模的SD大鼠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方法... 目的探讨血浆纤溶酶原(Plasminogen)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建立抑郁障碍模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SD大鼠建立CUMS抑郁模型(实验组),以不造模的SD大鼠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方法分析大鼠海马组织Plasminogen蛋白表达。结果应激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体重增长率下降,垂直运动得分和水平运动得分增加,停留时间减少,糖水消耗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检测均提示,对照组与实验组大鼠海马区Plasminogen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Plasminogen可能与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血浆纤溶酶原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
下载PDF
氟西汀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模型大鼠海马磷脂酰乙醇胺的影响
8
作者 薛芬 薛姗姗 +3 位作者 周翠红 刘江正 王化宁 吴迪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4期606-609,664,共5页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S)模型大鼠海马内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组成的影响。方法:(1)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模型组(CUS)和氟西汀组(Flx)。CUS组和...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S)模型大鼠海马内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组成的影响。方法:(1)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模型组(CUS)和氟西汀组(Flx)。CUS组和Flx组均接受CUS造模,并且在造模后接受生理盐水(1 m L/kg)或氟西汀(10 mg/kg)腹腔注射,连续14天;Sham不进行CUS造模,但是每天接受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随后处死大鼠,取海马进行脂质组学分析,比较各处理组海马总的PE和PE小分子相对丰度、不同碳链长度和含不同不饱和键PE的相对丰度差异。结果:(1)与CUS组相比,Sham组PE相对丰度明显减低,而Flx组明显增高(P<0.05);(2)与Sham组相比,CUS组9个PE小分子相对丰度发生变化,PE(34:1e)、PE(36:1p)、PE(36:2)、PE(36:2p)、PE(36:4)、PE(38:2)、PE(38:4)和PE(40:7)共8个上调(P<0.05或0.01),PE(34:0p)下调(P<0.05),CUS组碳链长度为36的PE丰度上升(P<0.05),碳链长度为38的PE丰度下降(P<0.01),CUS组含0个不饱和键、4个不饱和键的PE丰度下调(P<0.01,P<0.05),而1个不饱和键的PE丰度上升(P<0.05);(3)与CUS组相比,Flx组6个PE分子相对丰度减少,包括PE(34:1e)、PE(36:2)、PE(36:4)、PE(38:1p)、PE(38:6e)和PE(40:5p)(P<0.05或0.01),Flx组碳链长度为34的PE丰度下降(P<0.05),碳链长度为36的PE水平升高(P<0.05),Flx组含1个不饱和键的PE丰度下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西汀可以调节CUS模型大鼠海马的PE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乙醇胺 慢性不可预见应激模型 氟西汀
原文传递
抑郁模型大鼠不同部位miR-16表达及其与5-羟色胺转运体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宋明芬 王玉文 +3 位作者 董介正 章隆 施剑飞 张永华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10期42-46,共5页
目的研究miR-16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抑郁症模型大鼠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表达及其与5-羟色胺(5-HT)转运体的关联性。方法对照组和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抑郁模型组大鼠各10只,模型组大鼠接受21天的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刺激,对照组大鼠正常... 目的研究miR-16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抑郁症模型大鼠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表达及其与5-羟色胺(5-HT)转运体的关联性。方法对照组和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抑郁模型组大鼠各10只,模型组大鼠接受21天的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刺激,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两组大鼠麻醉后收集脑脊液,测定miR-16。然后断头处死,分离前额叶皮质、中缝核、海马,测定miR-16和5-HT转运体蛋白。结果模型组大鼠脑脊液和中缝核的miR-16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中缝核miR-16与5-HT胺转运体呈负相关;而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中的miR-16、5-HT转运体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缝核miR-16可能通过调节5-HT转运体的表达,参与抑郁症的病理过程,脑脊液miR-16亦可能与抑郁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抑郁模型 miR-16 5-HT转运体
下载PDF
交泰丸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7
10
作者 梁如 殷佳 +3 位作者 潘晔 周好波 高树明 于春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0-1105,共6页
目的探讨交泰丸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致炎、抗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大鼠采用CUMS方法制备抑郁模型,比较体质量变化,进行糖水消耗实验和开场实验;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炎性... 目的探讨交泰丸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致炎、抗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大鼠采用CUMS方法制备抑郁模型,比较体质量变化,进行糖水消耗实验和开场实验;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4、IL-10的水平,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穿越横格数和直立次数均明显减少;血清及海马内IL-1β、IL-6、TNF-α、IL-4明显升高,IL-10明显降低;海马神经元分层不清,排列紊乱,尼氏体浅染或消失。与模型组比较,交泰丸给药组大鼠糖水消耗量、穿越横格数和直立次数均明显增加;血清及海马内IL-1β、IL-6、TNF-α明显降低,IL-4、IL-10明显升高;海马神经元分层较明显,尼氏体浅染。结论交泰丸可明显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及海马致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泰丸 抑郁症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抑郁模型 致炎细胞因子 抗炎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柴胡白芍药对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路腾飞 于泽胜 +5 位作者 姚璐 高树明 周好波 李琳 高杉 于春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37-2141,共5页
目的观察柴胡白芍药对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验证柴胡白芍药对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基于CUMS抑郁大鼠模型观察给予柴胡白芍药对后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包括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情况以及旷场实验活动行... 目的观察柴胡白芍药对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验证柴胡白芍药对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基于CUMS抑郁大鼠模型观察给予柴胡白芍药对后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包括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情况以及旷场实验活动行为情况。结果给大鼠柴胡白芍药对14 d后,柴胡白芍药对低、中、高各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量以及旷场实验中穿越横格数及直立次数均显著增加。说明柴胡白芍药对可以改善大鼠的抑郁行为。单用柴胡和单用白芍也可以不同程度改善部分指标。结论柴胡白芍药对对大鼠有明显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白芍药对 柴胡 白芍 抗抑郁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抑郁模型 糖水消耗 旷场实验
原文传递
负性注意偏向的神经递质基础:来自大鼠抑郁症模型的证据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立伟 王苏妍 +3 位作者 高野 宋若冰 张芷毓 李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07-811,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化学物质对大鼠负性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可预知慢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实验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进行注意偏向测试;采集2组大鼠海马附近神经组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 目的探讨神经化学物质对大鼠负性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可预知慢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实验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进行注意偏向测试;采集2组大鼠海马附近神经组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5-羟(基)吲哚乙酸(5-HIAAA)、去甲肾上腺素(NE)、3,4-二羟苯乙酸(DOPAC)、内啡肽(EP)、高香草酸(HVA)水平;分析神经递质水平与注意偏向的相关性。结果CUMS抑郁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实验组大鼠出现了抑郁症状;实验组大鼠出现了明显的负性偏向;实验组大鼠5-HIAA、DOPA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HT、EP和HVA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而NE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大鼠5-HIAA和HVA与注意偏向的变化有显著关联,5-HT和DOPAC水平的变化对注意偏向有影响。结论CUMS抑郁症模型适用于大鼠。抑郁症大鼠神经递质水平明显不同于正常大鼠,神经递质对抑郁症大鼠的注意偏向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注意偏向 不可预知慢性温和应激抑郁症模型 大鼠 五-羟色胺 5-羟(基)吲哚乙酸 去甲肾上腺素 高香草酸
下载PDF
2株益生菌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屈婉 刘硕 +1 位作者 马晨 闫鹤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4-121,共8页
为探究乳双歧杆菌BB-12(BB-12)及植物乳杆菌P-8(P-8)对抑郁行为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本文构建了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CUMS)抑郁模型,分别采用BB-12及P-8对其进行为期6周的灌胃治疗。灌胃前、后,分别进行行为学测试;治疗结束后,采集粪便样本... 为探究乳双歧杆菌BB-12(BB-12)及植物乳杆菌P-8(P-8)对抑郁行为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本文构建了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CUMS)抑郁模型,分别采用BB-12及P-8对其进行为期6周的灌胃治疗。灌胃前、后,分别进行行为学测试;治疗结束后,采集粪便样本进行16S rRNA V4-V5区测序。结果显示:与CUMS组相比,2株益生菌均能显著缓解慢性压力诱导的抑郁行为(糖水消耗率及旷场得分显著增加,暗箱中所处时间显著减少),BB-12和P-8组的菌群结构显著偏离CUMS组;与健康对照组(HC)相比,CUMS组中OTU556,OTU194和OTU99的丰度显著升高,而OTU198的丰度显著降低,BB-12组显著降低了OTU556,OTU194和OTU99的丰度,P-8组显著调节了OTU556,OTU194,OTU99和OTU198的丰度;PICRUSt分析显示,与HC组相比,CUMS组肠道微生物的多种功能发生紊乱,2株益生菌仅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功能紊乱。研究表明,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缓解慢性压力诱导的抑郁相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CUMS抑郁模型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