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观简论 被引量:47
1
作者 蒋雅俊 刘晓东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8,16,共7页
儿童的成长是儿童自身的"内在自然"朝向"自然目标"的展开,社会文化是这种展开的必要条件,因而在不同的社会或文化中儿童的社会或文化表现会有所不同。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并不意味着成人可以改变儿童成长的轨... 儿童的成长是儿童自身的"内在自然"朝向"自然目标"的展开,社会文化是这种展开的必要条件,因而在不同的社会或文化中儿童的社会或文化表现会有所不同。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并不意味着成人可以改变儿童成长的轨迹和速率。儿童是自己的创造者,成人不宜随心所欲地"设计"或"塑造"儿童。儿童与成人一样享有"目的"地位,成人应"跟随儿童"而非"创造儿童"。儿童研究是现代教育学研究的原点。对现代儿童观内涵的深入探究和挖掘,可为教育观的现代转型提供必要的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观 儿童中心 儿童教育 现代教育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学前教育政策中的儿童观变迁 被引量:27
2
作者 蒋雅俊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20,共9页
改革开放40年学前教育政策中的儿童观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对儿童的发现,逐渐把儿童看作是有独立价值的存在者,与成人一样平等享有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童年不再只是成年生活的准备,而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其次以儿童为本位,逐渐确... 改革开放40年学前教育政策中的儿童观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对儿童的发现,逐渐把儿童看作是有独立价值的存在者,与成人一样平等享有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童年不再只是成年生活的准备,而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其次以儿童为本位,逐渐确立儿童在学前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儿童的个性发展,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把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前教育的使命;再次是贯彻"儿童优先"原则,逐渐优先考虑儿童的利益和需求,不仅保障儿童平等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而且关注学前教育过程中儿童健康权、游戏权、免受虐待权的落实,处处彰显对儿童的关注与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政策 儿童观 以人民为中心 以儿童为中心
下载PDF
“幼态持续”及其人文意蕴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晓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89,共13页
幼态持续学说向我们揭示:人是"永恒的儿童";童年是潜在适应的"贮藏室";发育缓慢是人类个体童年的特征;发育缓慢使人类大受其益;等等。幼态持续学说在人文学科上最直接的贡献是它的儿童观意蕴。它也使儿童本位观念... 幼态持续学说向我们揭示:人是"永恒的儿童";童年是潜在适应的"贮藏室";发育缓慢是人类个体童年的特征;发育缓慢使人类大受其益;等等。幼态持续学说在人文学科上最直接的贡献是它的儿童观意蕴。它也使儿童本位观念和童心主义哲学获得了生物学、进化论等自然科学方面有力的支持支援支撑。幼态持续学说对童年的发现,对于改变以童年为敌的社会现实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小觑童年、毁坏童年、急匆匆将儿童赶往成年世界的想法和做法,是一剂解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态持续 赤子之心 儿童本位 童心主义 儿童观
下载PDF
天性为教育立法——兼评“打破儿童的自然成长”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晓东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40,共8页
"教育即自然发展"是杜威对卢梭教育学的总结。在杜威看来,"教育即自然发展"是现代教育学的理论内核,是"明日之学校"的理论基础。然而,至今依然有中国学者批评卢梭的"教育即自然发展",并提出&qu... "教育即自然发展"是杜威对卢梭教育学的总结。在杜威看来,"教育即自然发展"是现代教育学的理论内核,是"明日之学校"的理论基础。然而,至今依然有中国学者批评卢梭的"教育即自然发展",并提出"打破儿童的自然成长"这一观念。这一观念不只是与现代教育观念相悖,亦与中国的优秀思想传统扞格难通。"打破儿童的自然成长",其所打破的是儿童的天性,打破的是现代教育的理论基础。中国的教育学建设和教育改革应当打破那种"打破儿童自然成长"的信条,代之以"教育即自然发展"的观念与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性 自然教育 自然法 儿童教育 儿童本位
下载PDF
儿童本位:从现代教育的原则到理想社会的生成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晓东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77,共14页
老子、孟子等先哲的童心主义哲学传统可与儿童本位的哲学相互会通,相互支援。捍卫童年,护持童心,"复归于婴儿",其目的在于保护人自身的"自然"(即天性)以抑制异化的发生。儿童本位的哲学既是自然主义的,也是人本主义... 老子、孟子等先哲的童心主义哲学传统可与儿童本位的哲学相互会通,相互支援。捍卫童年,护持童心,"复归于婴儿",其目的在于保护人自身的"自然"(即天性)以抑制异化的发生。儿童本位的哲学既是自然主义的,也是人本主义的,它是一种解放的哲学。儿童本位原则从教育学扩展至文化学、政治学等领域,会对文化建设、社会改造、政治变革等有所裨益。这种扩展又会进一步反哺和巩固教育学的儿童本位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心哲学 儿童本位 自然主义 人本主义 教育原则 理想社会
原文传递
童年研究中的儿童中心主义:方法论与方法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海英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27,共13页
作为一个“教育公理”和“研究公理”,儿童中心主义经历了“以成人为中心”“儿童被放于中心”“儿童有时在中心”“儿童成为中心”的认识论演化,也经历了从“研究儿童”“与儿童一起研究”及“参与式儿童研究”的方法论变迁。在宏观层... 作为一个“教育公理”和“研究公理”,儿童中心主义经历了“以成人为中心”“儿童被放于中心”“儿童有时在中心”“儿童成为中心”的认识论演化,也经历了从“研究儿童”“与儿童一起研究”及“参与式儿童研究”的方法论变迁。在宏观层面,方法论与方法中的儿童中心主义表现为三重变化:人口学研究法从“家庭为分析单元”到“儿童为分析单元”;大范围调查法中儿童“从数据提供者”到“数据采集者”;历史分析法中从“童年史”到“童年新史”。在微观层面,方法论与方法中的儿童中心主义表现为以儿童为中心的访谈、儿童民族志、参与式儿童研究的崛起。未来的儿童中心主义必须在“参与性对象化”和“阐释性再生产”的基础上实现反思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中心主义 方法论 方法 新童年社会学 参与式儿童研究
下载PDF
论童年在人生中的位置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晓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74,共8页
童年是人生的根本,这是"儿童本位"得以支撑的基础。童年拥有丰富的天性资源。成人是童年资源的继承人、受益人。从个体发展来看,长大成人是儿童成长的目的。但从老子等人"复归于婴儿"的主张看,人生的目的是童年的复... 童年是人生的根本,这是"儿童本位"得以支撑的基础。童年拥有丰富的天性资源。成人是童年资源的继承人、受益人。从个体发展来看,长大成人是儿童成长的目的。但从老子等人"复归于婴儿"的主张看,人生的目的是童年的复归,童年依然是人生的最终目的。从种系进化来看,童年是一种自然目的。童年资源是人的全部生活和整个文明大厦的根基。不只是儿童教育应当坚守"儿童本位",文明的进步和提升也需要坚守"儿童本位"。人类社会和文化只有坚守"儿童本位",才有可能实现马克思之"人性复归"的理想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 成年 目的论 儿童本位
下载PDF
修造通往“伟大儿童”的道路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晓东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6-101,共16页
儿童在现代教育学中居于"起点"与"目的"的崇高地位。赫拉克利特、尼采与海德格尔等哲学家关于"主宰是儿童"("儿童统治")的信念,以及浪漫主义诗派对童年/儿童的讴歌,是对现代教育学尊崇儿童地... 儿童在现代教育学中居于"起点"与"目的"的崇高地位。赫拉克利特、尼采与海德格尔等哲学家关于"主宰是儿童"("儿童统治")的信念,以及浪漫主义诗派对童年/儿童的讴歌,是对现代教育学尊崇儿童地位的支援。海德格尔等人主张倾听儿童、应和儿童,与儿童"共同游戏",亦可与夸美纽斯的"师法自然"以及卢梭的自然教育论相会通。存在主义哲学、浪漫主义诗学以及现代教育学不约而同将儿童置于崇高位置,是与中国童心主义思想传统相呼应的。修造通往"伟大儿童"的道路,不只是未来教育学的最高任务,亦可能是未来哲学的最高使命。这对于中国以"儿童本位"为旗帜进行教育改革和教育学建设,是重要的启示和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儿童” 儿童地位 儿童本位 “儿童统治” 童心主义
原文传递
论儿童教育学的古今中西问题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晓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78,共6页
西方儿童教育的现代化过程,其实是儿童中心主义萌生、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国儿童教育变革的方向只能是现代化。对儿童中心主义是拒斥还是接受,这是我们不能不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儿童教育应当坚持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处理好儿童教育的... 西方儿童教育的现代化过程,其实是儿童中心主义萌生、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国儿童教育变革的方向只能是现代化。对儿童中心主义是拒斥还是接受,这是我们不能不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儿童教育应当坚持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处理好儿童教育的古今中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教育学 儿童中心主义 教育变革 古今问题 中西问题
下载PDF
杜威《儿童与课程》中的教育哲学问题探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蒋雅俊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4,共8页
杜威在其《儿童与课程》中,将其教育哲学落实于课程理论。杜威认为,儿童的生长需要是教育的出发点,儿童的心理规律是课程的依据,儿童的主动活动是课程实施的方法,儿童经验的增长是课程的最终目标,所以教育的各种措施都应围绕儿童这个中... 杜威在其《儿童与课程》中,将其教育哲学落实于课程理论。杜威认为,儿童的生长需要是教育的出发点,儿童的心理规律是课程的依据,儿童的主动活动是课程实施的方法,儿童经验的增长是课程的最终目标,所以教育的各种措施都应围绕儿童这个中心。类似的精彩的教育哲学观念不一而足。杜威《儿童与课程》的问世,距今已有115年,但其中的思想对于当前的教育改革、课程改革以及教育学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儿童与课程》 教育哲学 儿童中心
下载PDF
“儿童中心”与“社会改造”的择决——克伯屈教育思想新论 被引量:7
11
作者 涂诗万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5-145,共11页
克伯屈是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对推进教育规律的探索、推动美国教育的现代转型,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克伯屈教育思想的演变,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主张温和的儿童中心论;后期,他属于稳健的社会改造主义。在个人主义方法... 克伯屈是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对推进教育规律的探索、推动美国教育的现代转型,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克伯屈教育思想的演变,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主张温和的儿童中心论;后期,他属于稳健的社会改造主义。在个人主义方法论、渐进改良主义和社会改造目标等方面,克氏前后两个时期的思想是连续的。作为进步主义教育两翼的"儿童中心"和"社会改造",不乏罅隙,致使克伯屈和杜威等教育家,在揭示和刻画二者的关系时,时常进退失据。在克氏思想中,"儿童中心"和"社会改造"二者的连续性享有支配地位,冲突性则屈居从属地位。二者都是现代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伯屈 进步主义教育 儿童中心论 社会改造主义
原文传递
“复归于婴儿”的儿童本位研究:老子的思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娟 叶平枝 《全球教育展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2,共9页
儿童本位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立场。遵循东方哲学思脉,本研究解密老子思想中“自然无为”的教育价值意蕴,破解“功利化”的教育目的、“碎片化”的教育内容、“完成式”的教育方式、“片面性”的教育评价和“成人化”的教育生态等偏离... 儿童本位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立场。遵循东方哲学思脉,本研究解密老子思想中“自然无为”的教育价值意蕴,破解“功利化”的教育目的、“碎片化”的教育内容、“完成式”的教育方式、“片面性”的教育评价和“成人化”的教育生态等偏离儿童本位的失范行为。研究从“儿童为何”和“成人何为”,即本体论和方法论两个层面建立老子儿童教育思想体系,构建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儿童教育哲学话语。复归“圣人皆婴孩”的儿童本体论,儿童教育的方法论在于顺道而为即为德,坚持以儿童“内在”为中心的教育立场,建立“知雄守雌”的师生互动和亲子关系、以“无形之学”促进儿童生命无限生长,营造“宁静以致远”的文化生态和修炼“行不言之教”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本位 老子思想 复归婴儿 自然无为
原文传递
评反自然的无儿童的教育学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晓东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8,共13页
《双基教学:摒弃还是发展》一文所体现的基本观念和根本立场是值得商榷的。将"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然发展"对立起来、将"自然人"与"社会人"及"现代人"对立起来,这样的观点与做法是错... 《双基教学:摒弃还是发展》一文所体现的基本观念和根本立场是值得商榷的。将"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然发展"对立起来、将"自然人"与"社会人"及"现代人"对立起来,这样的观点与做法是错误的。仅以知识论来讨论"人的发展"问题有失偏狭。知识和知识教学之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居于独大地位,是因为这类学校教育是由那种目无儿童的教育学支撑的,这类学校教育难以避免对童年的奴役与破坏。知识、知识教学在现代教育学中自有其重要地位,但其重要地位的显现不是建立在知识独尊的僭妄之上,而是建立在"教育即自然发展"所体现的儿童本位这一根本立场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教学 基础教育 儿童教育 儿童本位 教育现代化
原文传递
发现儿童:破解“双负”等一揽子教育痼疾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晓东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9,共10页
“双负”问题是汉语圈流行的“反自然的无儿童的教育学”的必然产物。这类教育学重知识、技能的传递,而忽视儿童内在的自然的成长,甚至于为了知识、技能等的传递,而损毁乃至牺牲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成长、儿童的幸福。这类教育的评价标... “双负”问题是汉语圈流行的“反自然的无儿童的教育学”的必然产物。这类教育学重知识、技能的传递,而忽视儿童内在的自然的成长,甚至于为了知识、技能等的传递,而损毁乃至牺牲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成长、儿童的幸福。这类教育的评价标准高悬于儿童世界之外,于是,儿童愈是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愈加压抑天性、舍弃本真、背离童年,而为所谓学业“优胜”作出种种牺牲。这必然导致教育产生内卷、内耗。这种教育评价方式又与社会阶层的流动结合在一起,迫使学生家长与这类教育合作,争先恐后加入“教育竞争”,从而进一步强化教育脱离儿童世界,亦进一步强化教育对童年的损毁,从而导致社会内卷。破解“双负”问题,就是要发现儿童,打破这种教育学,另建以儿童为中心的、以成长为取向的现代教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负” “双减” 内卷 发现儿童 以儿童为中心 儿童主义 教育改革
下载PDF
为什么教师是教育必需的?
15
作者 曹永国 《教师发展研究》 2024年第3期79-86,共8页
质疑教师之必要性和重要性的传统主要依据自然主义、自由至上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及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主张。这种质疑在今天伴随着智能化学习的兴盛,以及教育对技术革新的过度强调而被不断加强。重审人类教育,将教育作为人类独特... 质疑教师之必要性和重要性的传统主要依据自然主义、自由至上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及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主张。这种质疑在今天伴随着智能化学习的兴盛,以及教育对技术革新的过度强调而被不断加强。重审人类教育,将教育作为人类独特的伟大事业,教师则是这种事业必不可少的有效主体。在这里,教师是这样的人:他作为人类精神和美好价值的引导者、探索者和保护者,真诚邀请和指引儿童参与、理解、共享人类生活,通过培育人文和理性,实现新来者的身份转变,使他们成为人类生活的合格者。在这个意义上,教师一定是教育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价值 教师哲学 共享性 儿童中心主义
下载PDF
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儿童中心:内涵、误区与建议
16
作者 孙璐璐 许卉 石建伟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儿童中心的幼儿园课程实践需要处理好儿童与知识、成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儿童中心理论的历史演进形成了三种不同指向:指向知识中心的儿童中心是对传统学科知识中心的突破,主张儿童是教育的起点;指向成人中心的儿童中心在肯定儿童... 儿童中心的幼儿园课程实践需要处理好儿童与知识、成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儿童中心理论的历史演进形成了三种不同指向:指向知识中心的儿童中心是对传统学科知识中心的突破,主张儿童是教育的起点;指向成人中心的儿童中心在肯定儿童主体性及童年价值的基础上,把儿童活动作为一种方法;指向社会中心的儿童中心强调儿童积极社会参与者的身份,把儿童自身发展当作一种目的。然而,儿童中心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存在极端化、不全面、理想化的错误表现,如忽视知识价值、脱离成人引导和成人假想的儿童中心。因此,需要立足儿童生活意义,促进知识学习;以成人理性指导,支持儿童自主学习;尊重儿童生活现实,开发属于儿童的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中心 幼儿园课程 课程实践
下载PDF
重新认识教师:“儿童中心”的挑战与审思
17
作者 王晖 《高等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21,共9页
“儿童中心”在促进现代教育关注儿童天性与心理需求的同时,也可能由于其浪漫倾向和“解放”话语给教师带来身份危机,把教师表征为旁侧的助学者、去权威的交往者和无目的的教育者。为了应对“儿童中心”带来的挑战,重申教师在教育中的... “儿童中心”在促进现代教育关注儿童天性与心理需求的同时,也可能由于其浪漫倾向和“解放”话语给教师带来身份危机,把教师表征为旁侧的助学者、去权威的交往者和无目的的教育者。为了应对“儿童中心”带来的挑战,重申教师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职责尊严,有必要从“解放”话语转向“保护”话语。从“保护”的角度来看,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把教育性事物和非教育性事物区分开来,使儿童在一个避免多方风险和机运的教育性世界中生长。其中,教师的教学、权威与爱欲并非压迫儿童生长的东西,而是成为儿童兴趣、秩序和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在儿童受保护的教育性世界中,教师不能仅仅是一个助学者的角色,而是处在中心性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儿童中心 学生中心
原文传递
从“忽视儿童”到“以儿童为本”——现代小说里中国儿童教育观念的变革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桃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27,共6页
在传统教育中,人们往往忽视儿童的天性,把儿童当作成人一样来看待。近代随着西方儿童观和儿童教育思想的传入,儿童天性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小说家以其特有的社会洞察力和敏锐视角,对儿童天性及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着力批... 在传统教育中,人们往往忽视儿童的天性,把儿童当作成人一样来看待。近代随着西方儿童观和儿童教育思想的传入,儿童天性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小说家以其特有的社会洞察力和敏锐视角,对儿童天性及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着力批判了传统儿童教育的弊端,主张教育要以儿童为本,遵循并发展儿童天性,让儿童自由成长。从"忽视儿童天性"到强调"以儿童为本",现代小说呈现了儿童教育观念在近代中国的变革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忽视儿童天性 以儿童为本 现代小 中国儿童教育 观念变革
下载PDF
成人视角下的儿童本位:以林良散文《小太阳》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严晓驰 《唐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49-53,共5页
《小太阳》是林良以成人视角构思的散文集。首先,作者通过话语权的转交,让儿童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其次,引号的运用更好地践行了作者的"浅语"主张,真正以儿童能够接受的语言来写作,而独立的时空叙事使得读者不会因... 《小太阳》是林良以成人视角构思的散文集。首先,作者通过话语权的转交,让儿童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其次,引号的运用更好地践行了作者的"浅语"主张,真正以儿童能够接受的语言来写作,而独立的时空叙事使得读者不会因为时代而产生隔阂;最后,林良还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作品的"柔软性",使其带上了更多的童话色彩。《小太阳》因此也获得了长久性的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视角 小太阳 儿童本位 林良
下载PDF
李贽童心哲学论略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晓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87,共8页
李贽的童心哲学是儒学自身的一次大革命。这次革命的实质即是,从以外在于人的圣人教条为本位,转换为以人自身内部的自然(即童心)为本位,以重新组织和建设儒学思想体系。从此,中国思想经由李贽而开始其现代转向。李贽的童心哲学是与西方... 李贽的童心哲学是儒学自身的一次大革命。这次革命的实质即是,从以外在于人的圣人教条为本位,转换为以人自身内部的自然(即童心)为本位,以重新组织和建设儒学思想体系。从此,中国思想经由李贽而开始其现代转向。李贽的童心哲学是与西方卢梭等人的现代学说可堪比肩的学说。研究李贽的童心哲学,对于理解和弘扬中国的童心主义传统,以及在此基础上建设儿童本位的中国教育学,乃至对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文化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童心哲学 儿童本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