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仿生高分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郭兴林 谢琼丹 +3 位作者 赵宁 梁松苗 王笃金 徐坚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023-1029,共7页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结构仿生高分子材料和功能仿生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生物材料的多级有序结构、智能水凝胶、仿荷叶表面、高分子在细胞培养和生物矿化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探讨了这一领域的可能发展方向。
关键词 仿生高分子 多级有序结构 超疏水材料 水凝胶 仿生微系统
下载PDF
电活性生物膜促进大鼠的体内成骨 被引量:5
2
作者 何逸恒 程鸣威 +4 位作者 朱培君 许言 陈家豪 赖春花 徐淑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8期4446-4451,共6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极化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生物膜体外具有调控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然而其体内促进骨缺损愈合的作用尚未明确。目的:建立大鼠下颌骨临界骨缺损的动物模型,评价极化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在体内促进骨缺损愈合...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极化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生物膜体外具有调控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然而其体内促进骨缺损愈合的作用尚未明确。目的:建立大鼠下颌骨临界骨缺损的动物模型,评价极化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在体内促进骨缺损愈合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延法制备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生物膜,经由电晕极化处理后使其获得良好且稳定的压电性能,表征极化前后生物膜的物理化学性能、电学性能与生物相容性。在18只Wistar大鼠双侧下颌角制备直径4 mm的临界全厚骨缺损,随机分为3组(n=6),实验组植入极化生物膜,对照组植入未极化生物膜,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术后4,8周取材,采用Micro-CT扫描分析各组的骨形成量,采用组织染色观察各组骨形成情况。实验方案经南方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件号:第00225515号。结果与结论:①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生物膜极化后的表面形貌、水接触角、弹性模量及最大拉伸强度无明显变化,电学常数为-10 pc/N,表面电势为-83 mV;②细胞增殖-毒性检测结果显示,极化生物膜促进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未对细胞产生毒性反应;③术后4,8周的Micro-CT结果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区骨形成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0.05);④术后4,8周的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骨组织愈合速度与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⑤术后4,8周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区的Runx2表达高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0.05);⑥结果表明,极化生物膜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生物相容性与体内促成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电活性 压电聚合物 电活性材料 引导骨再生 引导骨再生膜 骨组织工程 骨替代材料 临界骨缺损
下载PDF
仿生天然高分子水凝胶在医用材料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志华 林依洋 +2 位作者 陈爽 韩顺玉 姜男哲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3,共12页
天然高分子水凝胶具有高度水合的三维网络结构,显示出独特的粘附性,能有效地控制出血,减少二次感染,且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好,是一种理想的医用粘合剂材料。近年来,鉴于目前医用粘合剂研发制备中对水下湿粘性以及生物降解性能等要求... 天然高分子水凝胶具有高度水合的三维网络结构,显示出独特的粘附性,能有效地控制出血,减少二次感染,且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好,是一种理想的医用粘合剂材料。近年来,鉴于目前医用粘合剂研发制备中对水下湿粘性以及生物降解性能等要求越来越严格,具有耐水粘附性、生物安全性和形状可控性的新型粘附材料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自然界生物对各种基质的粘附性主要取决于其组成或结构,利用天然高分子水凝胶材料进行仿生,可以使其兼具优异的组织粘附性、止血抑菌性和形状可控性等特性,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策略。本文概述了两种类型的仿生天然高分子水凝胶材料粘附机制,针对性地讨论了贻贝、藤壶、牡蛎的组成特性和咸水鱼、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的结构特点以及粘附机理,并介绍了相应仿生天然高分子水凝胶材料在组织愈合、伤口止血及药物递送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仿生天然高分子水凝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粘合剂 仿生设计 水凝胶 天然聚合物
原文传递
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3
4
作者 谷雨 彭博 杜磊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6-79,共4页
综述了光电高分子材料、仿生高分子材料、环境敏感型高分子材料以及其他高分子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光电高分子材料可以实现光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仿生高分子材料具有一定的生物特性,环境敏感型高分子材料则会根据周围温度、湿... 综述了光电高分子材料、仿生高分子材料、环境敏感型高分子材料以及其他高分子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光电高分子材料可以实现光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仿生高分子材料具有一定的生物特性,环境敏感型高分子材料则会根据周围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色彩、透光度、发光强度等性能的变化。将功能高分子材料应用于室内设计,充分利用这些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光学性能、介电性能,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光线、色彩、外形、功能等方面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高分子材料 仿生高分子材料 环境敏感型高分子材料 室内环境设计
下载PDF
长效无毒海洋防污涂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庄新民 童跃进 《上海涂料》 CAS 2015年第11期37-39,共3页
重点介绍了低表面能防污涂料、仿生防污涂料以及含两性离子聚合物的防污涂料的研究进展;对这三种环境友好型海洋防污涂料的防污机理与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对环境友好型海洋防污涂料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低表面能 仿生防污 两性离子聚合物 环境友好型海洋防污涂料
下载PDF
两种引导组织再生膜骨修复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尹颖 王家齐 +2 位作者 戴小寒 李毅萍 张学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15-1520,共6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含体积分数5%钛酸钡纳米颗粒的钛酸钡/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压电纳米复合膜可明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生长、成骨分化及骨缺损修复,然而针对临床应用,该材料作为引导组织再生膜与现有临床上不可降解膜...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含体积分数5%钛酸钡纳米颗粒的钛酸钡/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压电纳米复合膜可明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生长、成骨分化及骨缺损修复,然而针对临床应用,该材料作为引导组织再生膜与现有临床上不可降解膜产品的骨修复效果有何差异尚不清楚。目的:对比考察钛酸钡/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压电纳米复合膜材料与商用聚四氟乙烯膜修复大鼠颅骨临界尺寸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出含体积分数5%钛酸钡纳米颗粒的钛酸钡/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压电纳米复合膜,经过电晕极化处理后使其表面带电。通过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水接触角测量仪检测钛酸钡/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压电纳米复合膜与聚四氟乙烯膜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及表面亲疏水性。在SD大鼠(购自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颅骨矢状缝两侧制作直径为5 mm的全厚骨缺损,左侧覆盖聚四氟乙烯膜(对照组),右侧覆盖钛酸钡/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压电纳米复合膜(实验组),术后4,12周,利用Micro-CT和组织学方法评价材料覆盖大鼠颅骨缺损的骨修复情况。实验已经通过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结果与结论:①钛酸钡/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压电纳米复合膜表面平整致密,钛酸钡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基体内;聚四氟乙烯膜由疏松的粗大纤维组成;钛酸钡/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压电纳米复合膜的表面粗糙度低于聚四氟乙烯膜(P<0.001),亲水性优于聚四氟乙烯膜(P<0.001);②Micro-CT和组织学检测显示,术后4周时,两组缺损处均有新骨生成,但实验组缺损中央有明显的新骨生成;术后12周时,两组缺损均已愈合,但实验组新骨成熟程度高于对照组;③结果表明,钛酸钡/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压电纳米复合膜可能作为引导组织再生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电活性 引导组织再生膜 压电聚合物 植入材料 生物材料 压电常数 骨再生 骨修复 临界尺寸
下载PDF
本征自修复聚合物导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罗晓玉 安思颖 辛星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17-22,共6页
本征自修复作为一种仿生技术,可赋予材料自愈合能力以增强其可靠性、耐用性和功能性。赋予导电材料本征自修复能力对于电子器件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延长寿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近五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文献的调研分析... 本征自修复作为一种仿生技术,可赋予材料自愈合能力以增强其可靠性、耐用性和功能性。赋予导电材料本征自修复能力对于电子器件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延长寿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近五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文献的调研分析,从自修复机制出发,综述了本征自修复聚合物导电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本征自修复 聚合物 导电材料 电子器件
下载PDF
Bionic Research on Fish Scales for Drag Reduction 被引量:17
8
作者 Zhaoliang Dou Jiadao Wang Darong Chen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2年第4期457-464,共8页
To reduce friction drag with bionic method in a more feasible way, the surface microstructure of fish scales was analyzed attempting to reveal the biologic features responding to skin friction drag reduction. Then com... To reduce friction drag with bionic method in a more feasible way, the surface microstructure of fish scales was analyzed attempting to reveal the biologic features responding to skin friction drag reduction. Then comparable bionic surface mimicking fish scales was fabricated through coating technology for drag reduction. The paint mixture was coated on a substrate through a self-developed spray-painting apparatus. The bionic surface with micron-scale caves formed spontaneously due to the interra- cial convection and deformation driven by interfacial tension gradient in the presence of solvent evaporation.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between bionic surface and smooth surface were performed in a water tunnel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bionic surface on drag reduction, and visible drag reduction efficiency was obtained.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gas phase de- velops in solid-liquid interface of bionic surface with the effect of surface topography and partially replaces the solid-liquid shear force with gas-liquid shear force, hence reducing the skin friction drag effectively. Therefore, with remarkable drag re- duction performance and simple fabrication technology, the proposed drag reduction technique shows the promise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ag reduction micro-structured bionic surface fish scales polymer coating interfacial convection and deformation
原文传递
Advanced Electro-active Dry Adhesive Actuated by an Artificial Muscle Constructed from an Ionic Polymer Metal Composite Reinforced with 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cages 被引量:8
9
作者 Qingsong He Xu Yang +4 位作者 Zhongyuan Wang Jin Zhao Min Yu Zhen Hu Zhendong Dai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7年第3期567-578,共12页
An advanced electro-active dry adhesive, which was composed of a mushroom-shaped tibrillar dry adhesive array actuated by an Ionic Polymer Metal Composite (IPMC) artificial muscle reinforced with nitrogen-doped carb... An advanced electro-active dry adhesive, which was composed of a mushroom-shaped tibrillar dry adhesive array actuated by an Ionic Polymer Metal Composite (IPMC) artificial muscle reinforced with 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cages (NCNCs), was developed to imitate the actuation of a gecko's toe. The properties of the NCNC-reinforced Nation membrane, the electro-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NCNC-reinforced IPMC, and the related electro-active adhesion ability were investigated. The NCNCs were uniformly dispersed in the 0.1 wt% NCNC/Nafion membrane, and there was a seamless connection with no clear interface between the dry adhesive and the IPMC. Our 0.1 wt% NCNC/Nation-IPMC actuator shows a displacement and force that are 1.6 - 2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recast Nafion-IPMC. This is due to the increased water uptake (25.39%) and tensile strength (24.5 MPa) of the specific 3D hollow NCNC-reinforced Nation membrane, as well as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NCNCs and the sulfonated groups of the Nation. The NCNC/Nation-IPMC was used to effectively actuate the mushroom-shaped dry adhesive. The normal adhesion forces were 7.85 raN, 12.1 mN, and 51.7 mN at sinusoidal voltages of 1.5 V, 2.5 V, and 3.5 V, respectively, at 0.1 Hz. Under the bionic leg trail, the normal and shear forces were approximately 713.5 mN (159 mN·cm^-2) and 1256.6 mN (279 mN·cm^-2), respectively, which satisfy the required adhesion. This new electro-active dry adhesive can be applied for active, distributed actuation and flexible grip in robo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active dry adhesive bionic ionic polymer metal composite Nation membrane carbon nanocage
原文传递
骨关节仿生滑液的制备设计与应用最新进展
10
作者 杨付超 袁正兴 +1 位作者 张心怡 郝同辉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517-525,共9页
骨关节仿生滑液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润滑剂,为骨关节疾病的缓解治疗和工业润滑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详细介绍了骨关节仿生滑液的常见主要性能,如水合特性、黏度性质、非牛顿流体特性、高保湿性、生物相容性、自润滑性等.通过对关节滑... 骨关节仿生滑液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润滑剂,为骨关节疾病的缓解治疗和工业润滑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详细介绍了骨关节仿生滑液的常见主要性能,如水合特性、黏度性质、非牛顿流体特性、高保湿性、生物相容性、自润滑性等.通过对关节滑液进行分子结构模拟、化学成分模拟和功能模拟来指导骨关节仿生滑液的设计制备,优化其适应性,在机体关节内充分发挥减摩润滑和防止关节软骨进一步磨损等效用,有望实现对关节炎的缓解治疗和拓宽先进工业润滑应用.基于骨关节仿生滑液的设计制备和应用目前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其优异性质在人工关节和先进工业润滑领域得到良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滑液 润滑特性 聚合物刷润滑剂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防反射薄膜制备方法概述
11
作者 蒋春跃 周峰 孙志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29,42,共3页
综述了干涉型防反射薄膜和仿生型防反射薄膜的制备原理和方法,重点阐述了上述2种防反射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的研究背景、研究进展及所面临的挑战,展望了防反射薄膜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干涉型防反射薄膜 仿生型防反射薄膜 制备方法 聚合物 纳米粒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