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4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记文学创作的若干理论问题 被引量:12
1
作者 全展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30-36,共7页
传记文学有许多创作理论问题,迫切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诸如传记文学的艺术性、传者与传主之间的关系、传记与私生活描写、传记的小说化抑或散文笔调等。这对于风头正劲、良莠混杂的传记文学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它有助于唤起人们的传... 传记文学有许多创作理论问题,迫切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诸如传记文学的艺术性、传者与传主之间的关系、传记与私生活描写、传记的小说化抑或散文笔调等。这对于风头正劲、良莠混杂的传记文学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它有助于唤起人们的传记家意识,以共同推进当代传记文学创作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文学 创作 传记家
下载PDF
生命与生命的双向互动——传记的作者与传主关系建构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洛丹 《现代传记研究》 2020年第1期10-24,共15页
传记是传记作者对传主人生经历的一种载述,它离不开创作主体作者和作为被书写中心的传主。两者的关系是多层面上生命与生命的双向互动,具体而言,以三种基本的模式类型呈现:第一,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传记作者和传主必然通过一定的社会关... 传记是传记作者对传主人生经历的一种载述,它离不开创作主体作者和作为被书写中心的传主。两者的关系是多层面上生命与生命的双向互动,具体而言,以三种基本的模式类型呈现:第一,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传记作者和传主必然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第二,传记叙述文体的特征使参与进文本的作者和表征为文本形象的传主之间可以是互为掌控关系,也可以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第三,在传记这一完整的审美活动体系当中,传记作者与传主还存在价值"亲缘"关系和价值"分立"关系。还应指出的是,作者与传主多层面的积极互动也促进了传记文本的多样化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 作者 传主 双向互动关系
原文传递
求真的“第二作者”——试析口述史中采访者的功能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军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1期117-121,共5页
口述史中采访者与传记作者有着明显的差异。采访者参与到口述史中经常是为了引导讲述者讲述往事,而不是为了塑造讲述者的人格。采访者面对的讲述者不同,采访者对讲述者的态度与努力程度就会不同,两者在谈话中的关系也不相同。采访者参... 口述史中采访者与传记作者有着明显的差异。采访者参与到口述史中经常是为了引导讲述者讲述往事,而不是为了塑造讲述者的人格。采访者面对的讲述者不同,采访者对讲述者的态度与努力程度就会不同,两者在谈话中的关系也不相同。采访者参与到口述史的创作之中,并对其最终形态负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 采访者 传记作者
下载PDF
卡尔·桑伯格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孟宪忠 《潍坊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64-68,共5页
这篇论文是对桑伯格的全面总结,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而且在散文创作方面。作者的结论是:桑伯格是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
关键词 卡尔·桑伯格 美国 作家 文学创作 诗歌 传记 儿童文学 小说 散文
下载PDF
论传记作者与传记真实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俞樟华 章利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共14页
传记文学的真实性与传记作者密切相关。一方面,传记文学的失真与传记作家未能严格遵循真实性原则有关。而导致传记作家未能遵循这一原则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客观存在的一些因素,如材料的不真实,统治阶级的淫威与亲友的压力,以及史... 传记文学的真实性与传记作者密切相关。一方面,传记文学的失真与传记作家未能严格遵循真实性原则有关。而导致传记作家未能遵循这一原则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客观存在的一些因素,如材料的不真实,统治阶级的淫威与亲友的压力,以及史家一以贯之的"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传统的影响,也有传记作者本身道德修养方面的缺陷,或为了迎合读者的兴趣,或为了功名利益,或为了个人恩怨。另一方面,传记作者也是传记真实的捍卫者。为了维护传记文学的真实性,古代传记作者和批评家们曾从多方面作了积极努力,既为我们留下了一大批真实可信的传记作品,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有关传记真实性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作者 传记真实 传记失真
下载PDF
贾平凹传记的多维视域解读
6
作者 慕江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73-79,共7页
新时期以来传记文学迅速发展,从1991年关于贾平凹的第一部传记《贾平凹之谜》出版至今,现已先后出版了与之相关的19种传记,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文学景观。通过对贾平凹传记不同版本的比较阅读,从传者的创作构想与审美追求、文本的真实... 新时期以来传记文学迅速发展,从1991年关于贾平凹的第一部传记《贾平凹之谜》出版至今,现已先后出版了与之相关的19种传记,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文学景观。通过对贾平凹传记不同版本的比较阅读,从传者的创作构想与审美追求、文本的真实超越与尴尬失真、写作的思考与创作突破等三方面深入分析贾平凹传记,以求全面清晰地了解贾平凹传记的写作现状,并探讨其未来书写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传记 传者 文本 写作思考
下载PDF
俄罗斯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苏联解体后的“名人传记”丛书
7
作者 张蕾 《现代传记研究》 2015年第2期230-237,247,共9页
俄国青年近卫军出版社的'名人传记'丛书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最包罗万象的传记丛书。本文简要介绍了该丛书的历史,着重梳理其在苏联解体后二十多年的发展情况,从传主范围、传记作家、传记形式及获奖情况几个外部形态方面进行分... 俄国青年近卫军出版社的'名人传记'丛书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最包罗万象的传记丛书。本文简要介绍了该丛书的历史,着重梳理其在苏联解体后二十多年的发展情况,从传主范围、传记作家、传记形式及获奖情况几个外部形态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近年来俄国传记文学繁荣的事实,使广大中国读者了解俄罗斯传记佳作,初窥近期俄国传记文学的发展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人传记”丛书 传主 传记作家
原文传递
物语蒙太奇:《传记作者的故事》生命书写之“诗与真”
8
作者 杨琳 《国外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51,共12页
在《传记作者的故事》中,物本身作为重要的线索贯穿于小说始末,借物言说的蒙太奇布局则搭建了该作显性的叙事结构。借助于蒙太奇特有的统辖各类物素的功能,拜厄特及其笔下人物将零散和孤立之物组装整合起来,构建出不同寻常的蒙太奇叙述... 在《传记作者的故事》中,物本身作为重要的线索贯穿于小说始末,借物言说的蒙太奇布局则搭建了该作显性的叙事结构。借助于蒙太奇特有的统辖各类物素的功能,拜厄特及其笔下人物将零散和孤立之物组装整合起来,构建出不同寻常的蒙太奇叙述力。当小说中的传记作者追觅的坚固牢靠之物遭遇到传统意义上被视为由透明事实材料构成的传记体裁时,物看似不可撼动的本质反而变得游移不定,面貌驳杂,非但未能提供关于传主生命书写的真实而确切的记录,反倒呈现出逝者与生者生命体验虚实交错的蒙太奇面貌,由此不仅揭示出“传记小说”一贯固有的“诗”性剖面,而且彰显出虚构于生命书写之“真”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拜厄特 《传记作者的故事》 蒙太奇 生命书写
原文传递
出版家年谱编撰:作者、体例与编写策略
9
作者 范军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21,F0002,116,共9页
年谱是史籍中较为特殊的一种人物传记体裁。作为人物年谱的一个类别,出版家年谱在出版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出版家为谱主的年谱编撰者有三类,即作者自撰,谱主的朋友、门生和子孙所撰,后世学者撰写。以上三类各有其利... 年谱是史籍中较为特殊的一种人物传记体裁。作为人物年谱的一个类别,出版家年谱在出版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出版家为谱主的年谱编撰者有三类,即作者自撰,谱主的朋友、门生和子孙所撰,后世学者撰写。以上三类各有其利弊得失,做到内容丰富、考订精详并非易事。出版家年谱的编制体例,既有专谱、通谱,也有合谱。编写纯而又纯的职业出版家年谱相对容易把握,而更多属于身份多重的“兼职”出版家,其年谱编撰需要有明确定位和叙述边界。出版家合谱不等于合刊,其中的区别需要厘清。在实际编撰工作中,编写者还需要注重将史料性与研究性结合,处理好实事求是与为尊者讳的关系,同时更加重视书信和日记等史料在年谱编撰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谱 出版家年谱 谱主 编撰者类型 编制体例
下载PDF
印尼华商传记的形象建构与文化传承
10
作者 雷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5-109,共5页
印尼华商传记叙述印尼华侨史上杰出的企业家一定历史阶段或一生的人生经历和思想状况,以一种更有情绪感染力的方式赋予华人华侨历史鲜活的生命力。印尼华商传记通过宏大叙事模式和多元化的叙事结构,塑造了传主作为“行业翘楚”和“海外... 印尼华商传记叙述印尼华侨史上杰出的企业家一定历史阶段或一生的人生经历和思想状况,以一种更有情绪感染力的方式赋予华人华侨历史鲜活的生命力。印尼华商传记通过宏大叙事模式和多元化的叙事结构,塑造了传主作为“行业翘楚”和“海外赤子”的形象。勤劳节俭、和睦共处、讲究诚信、开放包容等中华优秀文化在印尼华商的自身实践、企业管理和子女教育等方面都有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华商传记 传主形象 叙事策略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唐太宗与齐梁诗风之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晓勤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67,共22页
学界在评价唐初贞观诗坛创作成就时,往往对魏徵在《隋书·文学传序》中融合南北文风的观点赞不绝口,但是我们在对南北朝文学创作成就进行分析后,发现北朝并没有产生能够与南方分庭抗礼的文学成就,魏徵之论乃出于崇重北朝文化之目的... 学界在评价唐初贞观诗坛创作成就时,往往对魏徵在《隋书·文学传序》中融合南北文风的观点赞不绝口,但是我们在对南北朝文学创作成就进行分析后,发现北朝并没有产生能够与南方分庭抗礼的文学成就,魏徵之论乃出于崇重北朝文化之目的,与史实并不相符。在此历史条件下,唐太宗要想进行诗歌创作,客观上就只能多从齐梁诗歌或受齐梁诗风影响的齐周、陈隋诗歌中汲取艺术养料了。另一方面,唐太宗主观上也对齐梁以来的南方文化艺术颇为推崇,他不仅重用江左文人,而且能以较公正、平和的态度对待齐梁诗风,创作中更是多有学南之举。唐太宗对齐梁诗风的这种态度及其艺术实践,为唐初诗人如何合理地改造齐梁诗、形成唐诗新品格,进行了一次很有价值的艺术尝试,具有深远的诗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 贞观诗坛 齐梁诗风 《隋书·文学传序》
下载PDF
挑战文类疆界:论拜厄特的小说《传记家的故事》(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阿依吐尔.奥祖木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77,共9页
拜厄特的小说《传记家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研究生进入到传记、自传、历史、回忆录、科学文献、历史编纂等不同文类的本质及其复杂关系之中的旅程,也是他进入到自我的旅程。小说对各种文学类型甚至文学本身的各种正统观点进行了戏仿,也对... 拜厄特的小说《传记家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研究生进入到传记、自传、历史、回忆录、科学文献、历史编纂等不同文类的本质及其复杂关系之中的旅程,也是他进入到自我的旅程。小说对各种文学类型甚至文学本身的各种正统观点进行了戏仿,也对作品中以生态学家和蜜蜂专家芙拉所代表的自然科学给予礼赞。本文指出,拜厄特在作品中意味深长地拆穿了生命与艺术、科学与艺术、历史编纂与文学创作、传记与自传等各种相互对立的学科和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质疑了利用历史文献进行基于所谓事实生平书写的实践,其展现文类多样性的策略和对文类表现出的嘲讽姿态具有明显的后现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厄特 《传记家的故事》 生平书写 后现代戏仿 自然科学
原文传递
《史记》附传功能论
13
作者 魏耕原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7,共7页
《史记》附传众多,其功能首先是增加了叙事的故事性;其次是在结构上有多种作用,或陪衬传主,或对传主具有论断意义,或引申主题;最后是与传主对比,使行文增色,人物性格鲜明。
关键词 《史记》 附传 功能 故事性 陪衬传主 对比 增色
下载PDF
论保罗·德曼“解构”自传话语模式的诗学价值及其伦理缺失
14
作者 王成军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8-26,123,共10页
保罗·德曼是解构主义哲学在文学批评中的重要阐释实践者之一。他首选卢梭的《忏悔录》来进行其解构主义手术实验,并断定,卢梭不是在忏悔而是在为自己的种种“罪”辩解。他就是要透过卢梭的案例来证明他的解构自传话语思想。为此,... 保罗·德曼是解构主义哲学在文学批评中的重要阐释实践者之一。他首选卢梭的《忏悔录》来进行其解构主义手术实验,并断定,卢梭不是在忏悔而是在为自己的种种“罪”辩解。他就是要透过卢梭的案例来证明他的解构自传话语思想。为此,他在《失去原貌的自传》长篇理论文章中,指出了自传就是披在传主身上的毒衣,因为自传的镜像语言与这外衣相似,是传主灵魂的面纱。也就是说,保罗·德曼与罗兰·巴特一样都在扮演死神的角色并且发布了死亡命令,作者死了,自传死了。但是,当解构主义大行其道,仿佛他们制造的诸多“理论”颇有道理且难以辩驳的时候,一场“传记家的报复”事件发生了,而吊诡的是,正是宣布“自传死亡”的保罗·德曼的自传事件与之缠绕在了一起。也就是说,保罗·德曼所代表的解构主义自传话语,尽管指出了自传叙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但其论证逻辑背后不无缺失了叙事伦理的道德思考。进一步来说,我们应该承认卢梭式自我辩解自传话语模式的伦理价值,而反思德曼式彻底排空自我历史的后现代解构主义自传话语模式的非叙事伦理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德曼 自传死了 传记家的报复 伦理缺失
下载PDF
Biogeographic Differences in Cone, Needle and Seed Morphology among Natural Picea asperata Populations in Western China 被引量:7
15
作者 Luo Jian-xun Zhang Xiao-lu Gu Wan-chun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5年第2期1-6,共6页
This study represents a geographical approach to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of cones, needles and seeds in natural dragon spruce (Picea asperata Mast.) populations across western Chin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p... This study represents a geographical approach to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of cones, needles and seeds in natural dragon spruce (Picea asperata Mast.) populations across western Chin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weather variation for the origins of populatio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for all cone, needle and seed traits among populations and trees within populations.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in 2 higher latitude population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populations in all traits except for needle width and seed width. Fairly high within-population variability was also detected for cone dry weight, seed dry weight and needle traits in this study. Cone length, cone width, cone dry weight, seed scale length, seed scale width and seed wing length were strongly positively intercorrelated. Seed length and seed dry weight showe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eed wing length. And needle width showe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cone traits, seed scale length, seed wing length and seed length. The higher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the higher the average cone length. This study also revealed a negative linear dependence on latitude: the higher the latitude, the lower the population average seed length. Seed dry weight was positively and linearly related with altitu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ea asperata Mast. population morphological traits biographic differences
下载PDF
《科学》与近代科学家形象的构建 被引量:7
16
作者 陶贤都 郭媛 王子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2-107,共6页
中国科学社1915年创办的《科学》是中国近代传播科学技术的重要阵地。《科学》尤为关注科学家,通过传记、轶闻、评论等形式对科学家进行介绍,构建了聪明、勤奋刻苦、热爱科学和科学真理的科学家形象。《科学》中科学家的描述力求客观、... 中国科学社1915年创办的《科学》是中国近代传播科学技术的重要阵地。《科学》尤为关注科学家,通过传记、轶闻、评论等形式对科学家进行介绍,构建了聪明、勤奋刻苦、热爱科学和科学真理的科学家形象。《科学》中科学家的描述力求客观、准确,并通过生活逸闻趣事对科学家形象进行补充,介绍的科学家以国外为主,但是对中国科学家也有所关注。《科学》对科学家形象的构建,有利于传播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提高民众科学素养,同时对于提升中国近代科学家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科学家 传记 科学家形象
原文传递
全身MR/PET联合成像:技术构想、临床工作流程及初步结果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玉清 《磁共振成像》 CAS 2011年第6期446-455,共10页
长期以来,科研人员、放射科专家及核医学专家都在致力于MR/PET联合成像技术的研究。这一联合技术结合了MR成像所特有的性质(如极好软组织对比度、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及组织功能成像)和PET成像所具有高灵敏度特性,因而在临床疾病诊断方... 长期以来,科研人员、放射科专家及核医学专家都在致力于MR/PET联合成像技术的研究。这一联合技术结合了MR成像所特有的性质(如极好软组织对比度、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及组织功能成像)和PET成像所具有高灵敏度特性,因而在临床疾病诊断方面具有重大应用前景。西门子近期推出的Biograph mMR系统率先在3TMR成像仪上完全融合了PET检测装置,是首款实现同步数据采集的全身MR/PET成像系统。本文阐明了Biograph mMR系统的整合技术,展示MR/PET全身成像的工作流程并给出了初步的临床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PET biograph MMR
下载PDF
The Intellectual Journey and Contributions of Riazanov Through the Lens of Marx’s Biography
18
作者 LIU Xun-qi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4年第2期144-150,共7页
The article delves into the intellectual endeavors and contributions of David Riazanov in the realm of Marxist scholarship,particularly through his pivotal role at the Marx-Engels Institute(MEI)following the 1917 Bols... The article delves into the intellectual endeavors and contributions of David Riazanov in the realm of Marxist scholarship,particularly through his pivotal role at the Marx-Engels Institute(MEI)following the 1917 Bolshevik Revolution.Despite an early academic setback,Riazanov’s self-taught expertise in various discipline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Marxism.Riazanov’s tenure at the MEI was marked by significant projects aimed at collecting,editing,and publishing Marx and Engels’works,culminating in the comprehensive compilation MEGA1.His advocacy for an authentic representation of original texts underscored his scholarly rigor.Riazanov’s pre-revolutionary activities and his critical stance on Bolshevik policies highlighted his dedication to a broader socialist movement.Despite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and challenges,Riazanov’s efforts significantly advanced the understanding and dissemination of Marxist thought,underscoring the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political activism and academic scholarship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ide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azanov RUSSIAN MARXISM biographical research
下载PDF
Textual research on Xu Chunfu's life
19
作者 Ju-Yi Wang Hui Huang +1 位作者 Lin-Na Wu Wen-Qing Wu 《History & Philosophy of Medicine》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Xu Chunfu was a famous medical expert in the Ming Dynasty, who authored the Gu Jin Yi Tong Da Quan and the Yi Xue Zhi Nan Jie Jing Liu Shu. This paper uses the Xu family genealogy, literature catalog, historical recor... Xu Chunfu was a famous medical expert in the Ming Dynasty, who authored the Gu Jin Yi Tong Da Quan and the Yi Xue Zhi Nan Jie Jing Liu Shu. This paper uses the Xu family genealogy, literature catalog, historical records to study the Xu family’s life and deeds. Xu Chunfu was born in the second year of the Jiajing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1523) and passed away in the 24th year of the Wanli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1596). He served as an official in the Tai Hospital for about 20 years. His work Gu Jin Yi Tong Da Quan was written around the 43rd year of the Jiajing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1556), with a lower limit of the fifth year of the Longqing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1571), and the initial engraving time was not earlier than the eighth year of the Wanli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1580). This paper corrects the shortcomings and errors in previous research, and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examination of Xu Chunfu’s life and 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u Chunfu life history biographical verification Gu Jin Yi Tong Da Quan Yi Xue Zhi Nan Jie Jing Liu Shu Genealogy of the Xu Clan in Qimen Tangtou Yinan and Chiling
下载PDF
Salvage the Bones and The Not Yet: Environmental Crisis Writing of Post-Katrina Literature
20
作者 XU Hui JIANG Li-fu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4年第7期541-552,共12页
After Hurricane Katrina in 2005,literary works related to such a crisis sprouted the southern America,which are known as Post-Katrina Literature.This thesis,taking Salvage the Bones and The Not Yet as examples,scrutin... After Hurricane Katrina in 2005,literary works related to such a crisis sprouted the southern America,which are known as Post-Katrina Literature.This thesis,taking Salvage the Bones and The Not Yet as examples,scrutinizes how writers respond to the Post-Katrina environmental crisis in different ways.In Salvage the Bones,Jesmyn Ward employs a biographical genre to record the Katrina disaster,thereby,writings serving as a way of healing the psychic trauma of the writer herself;and in The Not Yet,Moira Crone presents a post-natural world by the employment of the Cli-Fi genre.Both writers enrich the tradition of Southern literature as well as American eco-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Katrina Literature Salvage the Bones The Not Yet a biographical genre the Cli-Fi gen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