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作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的发现 被引量:39
1
作者 林金祥 周晓农 +8 位作者 李莉莎 张仪 程由注 张榕燕 李燕榕 林陈鑫 陈宝建 李友松 戴梅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确定铜锈环棱螺是否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方法 收集人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大鼠粪便 ,分 2批对铜锈环棱螺进行人工感染试验。 2次定性感染成功后 ,再捕捉现场的铜锈环棱螺检查自然感染情况。然后从铜锈环棱螺中分离的广州管... 目的 确定铜锈环棱螺是否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方法 收集人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大鼠粪便 ,分 2批对铜锈环棱螺进行人工感染试验。 2次定性感染成功后 ,再捕捉现场的铜锈环棱螺检查自然感染情况。然后从铜锈环棱螺中分离的广州管圆线虫第 3期幼虫感染大鼠 ,以证实之。结果  2批铜锈环棱螺均检及广州管圆线虫第 3期幼虫 ,感染率分别为 34.31% (35 / 10 2 )与 34.15 % (42 / 12 3) ;闽侯、连江两县现场标本的自然感染率 ,分别为 3.85 % (2 / 5 2 )与 2 .37% (5 / 2 11)。分离的第 3期幼虫感染大鼠 ,亦获得发育成熟的成虫。结论 铜锈环棱螺经人工和自然感染调查 ,证实可作为广州管圆线虫的良好中间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锈环棱螺 广州管圆线虫 中间宿主 人工感染 自然感染
下载PDF
第四代凡纳滨对虾抗WSSV选育家系的抗病及免疫特性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黄永春 艾华水 +4 位作者 殷志新 黄仙德 李色东 翁少萍 何建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49-1558,共10页
35个第四代凡纳滨对虾抗WSSV选育家系和未选育对虾按每克体重注射103拷贝WSSV病毒量,根据选育家系的抗病性能分3个类群:高抗性类群,成活率达24.45%±6.56%;中抗性类群,成活率为10.70%±1.41%;敏感类群,成活率为2.72%±2.76%... 35个第四代凡纳滨对虾抗WSSV选育家系和未选育对虾按每克体重注射103拷贝WSSV病毒量,根据选育家系的抗病性能分3个类群:高抗性类群,成活率达24.45%±6.56%;中抗性类群,成活率为10.70%±1.41%;敏感类群,成活率为2.72%±2.76%,各类群间差异显著(P<0.01)。对分别代表高抗、中抗和敏感类群的12、7和3号家系以及未选育对虾按每克体重注射102、103、104和105拷贝WSSV,高抗性对虾在102、103、104及105感染水平下的存活率分别为100%、23.3%±3.5%、7.8%±1.9%和0%;中抗对虾分别为87.7%±3.9%、12.2%±1.9%、0%和0%;敏感对虾分别为54.4%±3.9%、2.2%±1.9%、0%和0%;未选育对虾分别为51.1%±5.1%、0%、0%和0%。在103拷贝组感染过程中免疫相关因子的变化表明,高抗对虾血液中血细胞数分别比中抗、敏感和未选育对虾提高20.7%(P>0.05),36.7%(P<0.05)和34.4%(P<0.05);PO活力上述三类对虾提高40.0%(P<0.05),76.3%(P<0.05)和63.4%(P<0.05);SOD活力分别比上述三类对虾提高31.1%(P>0.05),58.8%(P<0.05)和32.0%(P>0.05);POD活力分别比上述三类对虾提高29.6%(P>0.05),44.9%(P<0.05)和43.3%(P<0.05);血清蛋白含量分别比分别比上述三类对虾提高31.2%(P>0.05),38.7%(P<0.05)和39.3%(P<0.05),而敏感对虾和未选育对虾之间则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经四代选育后的高抗对虾免疫性能明显高于其他对虾,表现出良好的抗WSSV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 人工感染 家系选育 免疫相关因子
下载PDF
奥尼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鉴定、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谭晶晶 陈昌福 +3 位作者 高宇 刘振兴 王美珍 李革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5-751,共7页
从海南省某水产养殖场患病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中,分离到1个编号为LFY-08-23的菌株。经过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Biolog系统鉴定以及利用原核生物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 从海南省某水产养殖场患病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中,分离到1个编号为LFY-08-23的菌株。经过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Biolog系统鉴定以及利用原核生物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发现LFY-08-23菌株与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生理生化特性相似,16S rRNA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与S.agalactiae(EF092913,DQ303183,AF459432)自然构成一个分支,相似性高达99.8%。用分离的S.agalactiaeLFY-08-23菌株对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当注射菌浓度达到1.0×109cfu/mL时,2种鱼全部死亡。S.agalactiaeLFY-08-23菌株对头孢氨噻肟、丙氟哌酸、利福平等13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呋喃妥因、新生霉素、强力霉素等7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链霉素、磺胺异恶唑等5种药物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鉴定 系统发育分析 人工感染 药物敏感
下载PDF
中国对虾非包涵体杆状病毒在体内的感染与发生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建红 陈棣华 +3 位作者 肖连春 张立人 高学兴 吴志广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4年第4期362-366,共5页
在感染发病成虾的肝胰腺和中肠上皮细胞的胞核内,出现大量病毒发生基质,核衣壳,套膜和完全的病毒粒子。病毒粒子为短杆状,两端呈钝园形,平均大小约为250-300×l10nm,在核内无包涵体形成。在胞质内发现伴随病毒拉... 在感染发病成虾的肝胰腺和中肠上皮细胞的胞核内,出现大量病毒发生基质,核衣壳,套膜和完全的病毒粒子。病毒粒子为短杆状,两端呈钝园形,平均大小约为250-300×l10nm,在核内无包涵体形成。在胞质内发现伴随病毒拉子并具有双层膜的蛋白质结构,这种结构建议称为该病毒的“封入体”。同时,我们认为这种无包涵体的杆状病毒,有可能应归属于杆状病毒科的第三个亚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非包涵体 杆状病毒 人工感染 感染
下载PDF
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对中国对虾亲虾的人工感染 被引量:17
5
作者 宋晓玲 黄倢 +3 位作者 王崇明 于佳 陈碧鹃 杨丛海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对中国对虾亲虾的人工感染宋晓玲,黄倢,王崇明,于佳,陈碧鹃,杨丛海(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关键词中国对虾,亲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人工感染,温度效应ARTIFICIAL... 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对中国对虾亲虾的人工感染宋晓玲,黄倢,王崇明,于佳,陈碧鹃,杨丛海(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关键词中国对虾,亲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人工感染,温度效应ARTIFICIALINFECTIONOFBRO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亲虾 杆状病毒 人工感染 温度效应
下载PDF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强毒株的形态发生学与超微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袁桂萍 程安春 +10 位作者 汪铭书 周毅 刘菲 韩晓英 廖永洪 徐超 郭宇飞 周伟光 文明 贾仁勇 陈孝跃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6-332,共7页
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研究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uckenteritisvirus,DEV)CH强毒株人工感染成年鸭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形态发生及各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后不同时间剖杀及发病后死亡鸭的肝、肠、脾、胸腺、法氏... 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研究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uckenteritisvirus,DEV)CH强毒株人工感染成年鸭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形态发生及各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后不同时间剖杀及发病后死亡鸭的肝、肠、脾、胸腺、法氏囊等组织器官中,均观察到典型的疱疹病毒粒子。病毒主要的靶细胞为淋巴细胞、网状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肠道上皮细胞、肠道平滑肌细胞和肝细胞等。DEV的核衣壳有空心型、致密核心型、双环型和内壁附有颗粒型四种形态,存在胞核和胞浆两种装配方式。病毒核衣壳可在核内获得皮层,通过核内膜获得囊膜成为成熟病毒;也可通过内外核膜进入胞浆,在其中获得皮层,然后在各种质膜上获得囊膜,最后成熟病毒释放到细胞外。伴随着病毒的复制、装配和成熟,细胞中出现多种核内和胞浆包涵体、核内致密病毒核酸颗粒、微管和中空短管以及胞浆内膜包裹的电子致密小体、双层管等病毒相关结构。超微研究表明,组织细胞有坏死和凋亡两种变化。坏死细胞肿胀甚至破裂,线粒体肿胀空泡化,粗面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落,有的细胞器甚至完全崩解,染色质或固缩或溶解。凋亡细胞则染色质聚集,胞浆凝聚深染,细胞膜上有大量空泡,并有凋亡小体形成。细胞坏死与凋亡往往同时存在,疾病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浆 鸭病毒 内膜 肿胀 囊膜 凋亡 皮层 强毒株 核衣壳 法氏囊
下载PDF
猪附红细胞体人工感染及药物治疗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马增军 芮萍 +2 位作者 吴建华 董淑珍 马国强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7-20,共4页
以猪源附红细胞体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 ,结果初步表明 :猪附红体可使猪、羊感染发病 ,而鸡不感染。感染动物红细胞总数减少 ,血红蛋白含量降低 ,红细胞脆性增高 ,白细胞数增多。体内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 。
关键词 附红细胞体病 人工感染试验 药敏试验 血虫净 盐酸土霉素
下载PDF
用对虾的致病病毒人工感染克氏原螯虾 被引量:7
8
作者 魏静 陆承平 杨丛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8-82,共5页
用从对虾病料提取的无包埋体对虾病毒(NOSV)人工接种淡水的克氏原螯虾,螯虾发病死亡。再用死亡螯虾组织接种健康螯虾传代,传至第9代,接种的螯虾每代都发病死亡。用显微镜观察发病螯虾的组织切片,发现其胃、前肠上皮、鳃、结... 用从对虾病料提取的无包埋体对虾病毒(NOSV)人工接种淡水的克氏原螯虾,螯虾发病死亡。再用死亡螯虾组织接种健康螯虾传代,传至第9代,接种的螯虾每代都发病死亡。用显微镜观察发病螯虾的组织切片,发现其胃、前肠上皮、鳃、结缔组织等的细胞核明显肿大和嗜伊红着染。经超薄切片观察,在发病螯虾的胃肠部、鳃组织的细胞核内有大量的杆状样病毒粒子,病毒大小为110~140nm×340~430nm,有囊膜,在细胞核内不形成包埋体。将人工感染致死的螯虾组织悬液上清回归健康对虾,对虾于1~5d内死亡。显示对虾的NOSV人工感染螯虾已获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包埋体 对虾病毒 人工接种 克氏原螯虾 对虾
下载PDF
致羔羊脑炎粪肠球菌分离鉴定及毒力因子基因的PCR检测 被引量:20
9
作者 周霞 程安春 +3 位作者 汪铭书 剡根强 马勋 韩素娟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9,共5页
从新疆部分地区羊场近年来发生的以脑炎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死羔羊体内分离出2株细菌,经鉴定为粪肠球菌。经链球菌A-G乳胶分型诊断液检测后确定为D群链球菌。该菌对小鼠和羔羊有较强的致病性,人工感染可引起小鼠的死亡,感染羔羊能够复制... 从新疆部分地区羊场近年来发生的以脑炎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死羔羊体内分离出2株细菌,经鉴定为粪肠球菌。经链球菌A-G乳胶分型诊断液检测后确定为D群链球菌。该菌对小鼠和羔羊有较强的致病性,人工感染可引起小鼠的死亡,感染羔羊能够复制出与自然感染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从感染发病和死亡羊的脑、心血、肝脏中再分离到相同细菌,分离菌对万古霉素、氟苯尼考、头孢噻肟钠、诺氟沙星和恩诺沙星敏感,根据GenBank中粪肠球菌主要毒力因子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1株细菌明胶酶(GelE)、聚合物质(Asa1)、心内膜炎抗原(efaA)、胶原蛋白黏附素(Ace)、新的表面蛋白1(EF3314)等毒力因子基因阳性;另1株细菌溶血素激活因子(CylA)、表面蛋白(esp)、聚合物质(Asa1)、心内膜炎抗原(efaA)、胶原蛋白黏附素(Ace)、2种新的表面蛋白1和2(EF0591和EF3314)等毒力因子基因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羔羊 粪肠球菌 人工感染 毒力因子基因 PCR
下载PDF
丁溃疡病的病原菌分离、鉴定与人工感染试验 被引量:19
10
作者 林启存 蔡丽娟 +2 位作者 杨仲景 余霞奎 冯晓宇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22,共2页
采用细菌常规分离方法分离丁溃疡病病原,并对所获得的纯培养物进行VITEK-32鉴定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维罗纳气单胞菌温和其变种是丁溃疡病的主要病原菌。
关键词 丁鱥 溃疡病 人工感染 维罗纳气单胞菌温和变种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人工感染细菌后肝胰脏中主要变化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章跃陵 卓奕明 +2 位作者 朱永飞 王三英 黄通旺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23,共5页
以采自汕头的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运用病原菌人工感染、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MALDI-TOF/MS)、生物信息学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 ting)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探索和... 以采自汕头的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运用病原菌人工感染、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MALDI-TOF/MS)、生物信息学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 ting)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探索和鉴定对虾感染后肝胰脏中的主要变化蛋白。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人工感染溶藻酸弧菌6h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肝胰脏的SDS-PAGE图谱出现12条明显差异条带,其中分子量分别为75kDa(命名为p75)和73kDa(命名为p73)的两种蛋白变化最为明显,进一步研究显示,p75和p73分别为血蓝蛋白的两个不同的亚基。提示,肝胰脏中的血蓝蛋白可能在对虾抗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人工感染 免疫印迹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血蓝蛋白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对美洲鳗鲡血液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郭松林 关瑞章 +1 位作者 冯建军 陈传卿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93-97,共5页
为研究自发病美洲鳗鲡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对该鱼的致病性,试验将60尾美洲鳗鲡平均分为对照组、浸泡组和注射组3组,3组鳗鲡分别注射PBS、以1.0×107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浸泡和1.0×108cfu/mL嗜水气单胞菌注射感染.各组鳗鲡分别... 为研究自发病美洲鳗鲡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对该鱼的致病性,试验将60尾美洲鳗鲡平均分为对照组、浸泡组和注射组3组,3组鳗鲡分别注射PBS、以1.0×107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浸泡和1.0×108cfu/mL嗜水气单胞菌注射感染.各组鳗鲡分别于处理后6 h和30 h断尾采血并分离抗凝血和血清,抗凝血由血常规检测分析仪检测7项血液指标,血清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3项与免疫相关的生化指标,数据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鳗鲡注射感染后6 h,与浸泡组相比,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与谷丙转氨酶(ALT)的比值显著(P<0.05)升高,其他指标在三组间均无显著(P>0.05)差异.鳗鲡注射感染后30 h,同对照组和浸泡组相比,血清总蛋白和血糖极显著(P<0.01)下降,Na+和Cl-浓度显著(P<0.05)下降,而AST和ALT则均极显著(P<0.01)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鳗鲡 嗜水气单胞菌 人工感染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人工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哺乳仔猪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8
13
作者 卓秀萍 朱玲 +4 位作者 乔小改 陈正礼 王英智 刘鹏娟 徐志文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207,共6页
为观察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的哺乳仔猪的病理学变化,选取60头健康的哺乳仔猪,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仔猪经口接种PEDV细胞毒,B组作为空白对照,观察不同发病阶段A组仔猪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组织切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 为观察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的哺乳仔猪的病理学变化,选取60头健康的哺乳仔猪,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仔猪经口接种PEDV细胞毒,B组作为空白对照,观察不同发病阶段A组仔猪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组织切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A组仔猪潜伏期表现比较正常,仅肠道有轻微的卡他性炎症,肠道上皮细胞肿胀。前驱期仔猪出现呕吐和腹泻,肠道和淋巴结充血严重。典型症状期仔猪出现严重的腹泻、脱水、粪便恶臭等猪流行性腹泻的典型症状,严重的陆续死亡;个别组织器官出现严重病变,如肠上皮细胞脱落、肺泡融合、脾白髓萎缩、肾出现蛋白管型等。耐过仔猪生长缓慢。结果表明,A组仔猪出现典型的猪流行性腹泻的病理学变化,且病理演变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致病机理可能与对肠道、肺的组织嗜性和对淋巴结、脾的免疫抑制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仔猪 人工感染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病理学观察
原文传递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强毒在人工感染鸭体内形态结构和发生学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袁桂萍 程安春 +10 位作者 汪铭书 周毅 刘菲 韩晓英 郭宇飞 廖永洪 徐超 文明 贾仁勇 周伟光 陈孝跃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6-491,共6页
为研究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CH强毒株在感染鸭体内的分布和形态学发生规律,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对人工感染DEV的成年鸭各组织器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感染后12 h在脾脏和法氏囊首先观察到少量的DEV出现,24 h后在脾、胸腺和法氏... 为研究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CH强毒株在感染鸭体内的分布和形态学发生规律,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对人工感染DEV的成年鸭各组织器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感染后12 h在脾脏和法氏囊首先观察到少量的DEV出现,24 h后在脾、胸腺和法氏囊以及死亡鸭的肝、肠和胰中均观察到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粒子及其核衣壳形态的DEV。DEV病毒核衣壳有空心型、致密核心型、双环型和内壁附有颗粒型4 种形态,存在胞核和胞浆两种装配方式。病毒成熟有两种方式:一为细胞核内核衣壳在核内获得皮层,通过核内膜获得囊膜成为成熟病毒;二为核内核衣壳通过内外核膜进入胞浆,核内和胞浆内的核衣壳在细胞浆中获得皮层,然后在各种质膜上获得囊膜,最后成熟病毒通过细胞破裂或其他方式释放到细胞外。伴随着病毒的复制、装配和成熟,细胞中出现多种核内和胞浆包涵体、核内致密颗粒、核内微管和中空短管、胞浆电子致密小体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肠炎 人工感染 电镜观察 形态结构 体内 发生学 超薄切片技术 核衣壳 发生规律 组织器官 透射电镜 病毒粒子 装配方式 致密颗粒 法氏囊 胞浆 成熟 形态学 强毒株 成年鸭 致密核 颗粒型 细胞核 细胞外 包涵体 皮层
下载PDF
常山提取物对人工感染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病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17
15
作者 郭志廷 梁剑平 +4 位作者 韦旭斌 尚若锋 郭文柱 王学红 郝宝成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83-1085,1118,共4页
为了探讨常山提取物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通过人工感染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药物,试验设常山提取物组(分别为200、100、50mg/kg饲料)、鸡球虫散组(300mg/kg饲料)、地克珠利组(1mg/kg饲料)、感染对照组和健康对照... 为了探讨常山提取物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通过人工感染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药物,试验设常山提取物组(分别为200、100、50mg/kg饲料)、鸡球虫散组(300mg/kg饲料)、地克珠利组(1mg/kg饲料)、感染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结果显示,与感染对照组比较,所有给药组试验鸡盲肠和十二指肠肿胀明显减轻,血液性内容物明显减少,抗球虫指数分别为171.98、169.18、169.01、163.84和166.74,均达到中等抗球虫水平。结果表明,常山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球虫效果,且作为一类中药组分,具有绿色环保、低毒低残留的特点,有望成为新型抗球虫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山提取物 柔嫩艾美耳球虫 人工感染 治疗
原文传递
溶脲脲原体引起男性不育的机理研究——Ⅱ.对精子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徐晨 王春年 +2 位作者 谢文英 吴明章 王一飞 《男性学杂志》 CSCD 1992年第4期194-196,共3页
本研究观察了正常生育男性与精液溶脲脲原体培养阳性的不育男性的精子运动。用比浊法比较了两组男性精液中快速运动精子的百分率与其平均速度。此外,用血清型4溶脲脲原体人工感染正常生育男性的精子。结果表明,不育男性快速运动精子的... 本研究观察了正常生育男性与精液溶脲脲原体培养阳性的不育男性的精子运动。用比浊法比较了两组男性精液中快速运动精子的百分率与其平均速度。此外,用血清型4溶脲脲原体人工感染正常生育男性的精子。结果表明,不育男性快速运动精子的百分率与平均速度均显著低于正常生育男性;而正常生育男性的精子受血清型4溶脲脲原体感染后,精子的活率及活力的下降。提示溶脲脲原体(血清型4)对人精子的运动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造成男性不育的一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脲脲原体 精子运动 男性 不育症
原文传递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对中国对虾幼体及仔虾的人工感染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宋晓玲 王崇明 +1 位作者 黄倢 于佳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8-13,共6页
用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HHNBV)作为人工感染实验的毒种来源,对中国对虾幼体及仔虾进行了人工感染研究。结果表明,HHNBV通过水体浸浴不能感染健康的中国对虾卵、幼体及仔虾;但可通过投喂感染健康的中国对虾仔虾,使其发病死亡,死... 用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HHNBV)作为人工感染实验的毒种来源,对中国对虾幼体及仔虾进行了人工感染研究。结果表明,HHNBV通过水体浸浴不能感染健康的中国对虾卵、幼体及仔虾;但可通过投喂感染健康的中国对虾仔虾,使其发病死亡,死亡的进程随着体长的增加而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幼体 仔虾 HHNBV 人工感染
下载PDF
常山提取物对人工感染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8
作者 郭志廷 梁剑平 +4 位作者 韦旭斌 尚若锋 郭文柱 王学红 郝宝成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82-1284,1287,共4页
为探讨常山提取物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通过人工感染15日龄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药物,试验设常山提取物组(分别为200,100,50mg/kg饲料)、鸡球虫散组(300mg/kg饲料)、地克珠利组(1mg/kg饲料)、感染对照组和健康对照... 为探讨常山提取物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通过人工感染15日龄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药物,试验设常山提取物组(分别为200,100,50mg/kg饲料)、鸡球虫散组(300mg/kg饲料)、地克珠利组(1mg/kg饲料)、感染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试验期至22日龄。结果显示,与感染对照组比较,所有给药组试验鸡盲肠和十二指肠肿胀明显减轻,血液性内容物明显减少;抗球虫指数分别为171.98,169.18,169.01,163.84,166.74,均达到中等抗球虫水平。结果表明,常山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球虫效果,且作为一类中药组分,具有绿色环保、低毒低残留的特点,有望成为新型抗球虫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山提取物 柔嫩艾美耳球虫 人工感染
原文传递
虾肝肠胞虫(EHP)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及传播途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丁慧昕 施慧 +4 位作者 谢建军 王庚申 汪玮 何杰 许文军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9,共6页
针对近年来在舟山地区养殖户普遍反映的凡纳滨对虾感染虾肝肠胞虫(EHP)情况,本实验室运用巢式PCR检测方法,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水环境中EHP分布情况开展了调查;同时以携带EHP对虾对健康凡纳滨虾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分析EHP在水体中的传播... 针对近年来在舟山地区养殖户普遍反映的凡纳滨对虾感染虾肝肠胞虫(EHP)情况,本实验室运用巢式PCR检测方法,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水环境中EHP分布情况开展了调查;同时以携带EHP对虾对健康凡纳滨虾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分析EHP在水体中的传播途径。实验结果表明,从采集的虾、蟹类和水样本中均扩增出了EHP,经测序比对与GenBank中EHP序列一致;其中虾类样本最高,阳性率达17.6%,而采集的水样中,从对虾携带EHP的养殖塘采集的水样阳性检出率最高,为100%;人工感染试验中,活病虾肝胰腺组织投喂组EHP的阳性检出率是45.8%,投喂冷冻病虾肝胰腺组的阳性检出率是12.5%,健康虾和病虾混合饲养组的阳性检出率是54.2%,对照组未有EHP检出。通过上述研究,初步认为EHP一旦在养殖水环境存在,即可以通过流水分布于养殖环境中,不仅在养殖水体中存在,还可以在其它水生生物体内存活;健康虾可以通过摄食寄生EHP的病死虾或养殖水环境中的孢子体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虾肝肠胞虫 巢式PCR 人工感染
下载PDF
一种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的研究——Ⅰ.病原菌分离与人工感染试验 被引量:15
20
作者 严忠诚 阎新华 +1 位作者 栾凤英 阎喜军 《微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8-32,共5页
于国内外首次报道采用改良兔血胰(月示)琼脂培养基,从狐体及其流产胎儿脏器中,分离得到阴道加德纳氏菌共145株。其中从流产胎儿脏器分离得到26株,分离率为92.86%。从流产空怀狐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118株,分离率34.01%。从阳性取皮狐... 于国内外首次报道采用改良兔血胰(月示)琼脂培养基,从狐体及其流产胎儿脏器中,分离得到阴道加德纳氏菌共145株。其中从流产胎儿脏器分离得到26株,分离率为92.86%。从流产空怀狐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118株,分离率34.01%。从阳性取皮狐鼠蹊淋巴结分离得到1株,分离率2%。血液中未分离到本菌。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揭示了该菌在狐体内的存在部位,优选出最佳的分离途径、时机与方法。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实了本菌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狸 阴道加德纳氏菌 病原分离 人兽共患 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