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Fugl-Meyer量表评价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的疗效 被引量:36
1
作者 韩德雄 庄礼兴 张莺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9-214,共6页
目的: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价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来源于7家医院的254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配为靳三针组83例、康复组84例、靳三针结合... 目的: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价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来源于7家医院的254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配为靳三针组83例、康复组84例、靳三针结合康复组(结合组)8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靳三针组采用靳三针疗法,取穴以颞三针为主,根据痉挛瘫和弛缓瘫不同结合辨证配以曲池、外关、合谷及伏兔、足三里、三阴交等穴,留针30 min;康复组根据痉挛瘫和弛缓瘫不同给予适宜的康复训练;结合组采用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3组疗程均为28 d,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4、28 d后用四肢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经过28 d治疗后,靳三针组和结合组患者的显效率优于康复组(P<0.05)。治疗14 d和28 d后,3组患者NDS评分显著降低(均P<0.05),结合组NDS评分较康复组下降明显(均P<0.05)。经28 d治疗后,结合组FMA评分高于其它两组(均P<0.05)。结论: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二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 靳三针疗法 康复训练 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对Hcy、BDNF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郑全成 刘建浩 张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50,共4页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对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训练及降低颅内压...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对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训练及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脑微循环、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36/39)高于对照组(74.36%,29/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主要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意识不清(0.82±0.29)分、口眼歪斜(0.76±0.35)分、肢体偏瘫(1.01±0.32)分、言语謇涩(0.76±0.37)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Hcy、BDN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14(sCD14)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Hcy、hs-CRP、sCD1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BI评分、改良Ashworth肌力评分、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I评分(72.01±12.47)分、FMA评分(18.85±2.14)分高于对照组,改良Ashworth肌力评分(1.09±0.47)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可调节Hcy、hs-CRP、sCD14、BDNF的表达水平,改善肌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针灸 中风偏瘫 肌力 运动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养阴熄风通络汤联合血栓通对中风偏瘫神经功能恢复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黄先平 操良松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47-1650,共4页
目的:探讨自拟养阴熄风通络汤联合血栓通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2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栓通静脉滴注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养阴熄风通络汤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自拟养阴熄风通络汤联合血栓通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2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栓通静脉滴注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养阴熄风通络汤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式Ashworth分级法评价肌张力、采用Berg平衡评分量表(BBS)评价平衡能力、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估运动能力、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以及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抑郁、焦虑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升(P〈0.05);观察组肌张力(改良式Ashworth分级)、平衡力(BBS评分)、运动能力(FMA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显著改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抑郁及焦虑程度显著改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养阴熄风通络汤联合血栓通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患者运动能力、精神状态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阴熄风通络汤 中风偏瘫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中医针灸与康复医学相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易小琴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36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究中风偏瘫运用中医针灸与康复医学相结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择取我院于2014年5月—2016年4月接诊的9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照抽签形式将其分为参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试验组患者则... 目的:探究中风偏瘫运用中医针灸与康复医学相结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择取我院于2014年5月—2016年4月接诊的9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照抽签形式将其分为参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试验组患者则以中医针灸联合康复医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前者相较于后者具有显著优势,满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偏瘫 中医治疗 康复医学 联合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5
作者 肖绪新 肖训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27期40-42,共3页
目的:研究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馆接受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把他们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5人,采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照... 目的:研究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馆接受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把他们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5人,采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45人,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与康复方式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医馆治疗的满意度。结果:采取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9%,对于医馆治疗的满意度为93.3%,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与康复方式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9%,对于医馆治疗的满意度为71.1%,两组患者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采取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28.05±3.14)分,治疗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74.36±4.28)分,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与康复方式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27.92±3.46)分,治疗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56.20±4.66)分,接受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之间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以及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方式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对于医馆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 中风偏瘫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中药塌渍治疗中风偏瘫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钱浩良 王琳 顾艳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21期19-20,共2页
在临床上,偏瘫是中风后遗症中的一种,患病后对患者生活质量会造成很大影响。中风偏瘫患病人群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临床症状表现为半身不遂、突然昏厥、口角喎斜、神志不清等。中医学认为中风偏瘫病变主要涉及心、肝、脾、肾,该病因阴阳失... 在临床上,偏瘫是中风后遗症中的一种,患病后对患者生活质量会造成很大影响。中风偏瘫患病人群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临床症状表现为半身不遂、突然昏厥、口角喎斜、神志不清等。中医学认为中风偏瘫病变主要涉及心、肝、脾、肾,该病因阴阳失调、忧思恼怒等所致,遂致心火暴盛、气血上逆,致使脏腑功能失常、阴阳之气逆乱所示。有资料显示,临床对脑中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时,治疗方法主要涉及中医针灸、中药塌渍、康复治疗等疗法,旨在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而应用中药塌渍疗法展开治疗,可反复、科学治疗患者的身体各部位,使神经系统活跃度明显提高,加速脑部细胞重组,有利于处在休眠期的脑细胞迅速恢复。中药塌渍方法能够调和气血、温通经络、祛风散寒与活血舒筋,对患者全身功能与营养状况进行改善。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药塌渍临床治疗有效性,深入研究中药塌渍在中分偏瘫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同时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本文就中药塌渍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塌渍 中风偏瘫 效果
下载PDF
“靳三针”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孙曌 沈巍 +1 位作者 韩德雄 庄礼兴(指导)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讨"靳三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35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靳三针"加康复组各45例,在基础药物治疗上,分别应用&qu... 目的探讨"靳三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35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靳三针"加康复组各45例,在基础药物治疗上,分别应用"靳三针"针刺治疗、康复治疗、"靳三针"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天、治疗后28天用Fugl-Meyer法及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3组患者治疗14天、28天后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治疗后28天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较14天提高(P<0.05)。治疗后28天"靳三针"组及"靳三针"加康复组Fugl-Meyer值分别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天"靳三针"加康复组Barthel指数积分与康复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靳三针"针刺疗法能促进中风后偏瘫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联合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靳三针” 中风后偏瘫 康复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原文传递
中医治疗中风偏瘫简况 被引量:7
8
作者 邓建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12期81-84,共4页
中风后约有70%~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主要有内治法、外治法、内外结合法、中医治法结合现代康复等疗法,疗效较好。大多治疗方法只是单纯运用中药或针灸、中药外治等疗法地重复使用... 中风后约有70%~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主要有内治法、外治法、内外结合法、中医治法结合现代康复等疗法,疗效较好。大多治疗方法只是单纯运用中药或针灸、中药外治等疗法地重复使用,缺乏理论支持和科学严谨的研究设计。建立科学疗效判定量表,使中西医有机结合,更好突出中医特色将是今后治疗中风偏瘫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偏瘫 康复 内治法 外治法 内外结合治疗 综述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针刺康复配合中药辨证施治治疗中风偏瘫9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段本栋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6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康复配合中药辨证施治治疗中风偏瘫治疗效果。方法:本方从临床实践出发,总结了中医针刺、康复训练配合中医辨证施治治疗中风偏瘫90例,疗程三个月。结果:显效患者63例,占70.0%;有效20例,占22.2%;无效7例,占7.8%,总有效率9... 目的:观察针灸、康复配合中药辨证施治治疗中风偏瘫治疗效果。方法:本方从临床实践出发,总结了中医针刺、康复训练配合中医辨证施治治疗中风偏瘫90例,疗程三个月。结果:显效患者63例,占70.0%;有效20例,占22.2%;无效7例,占7.8%,总有效率92.2%。结论:采取针刺、康复配合中药辨证施治等综合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是当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康复训练 中药 辨证施治 中风偏瘫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醒脑通督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娄艳芳 都文渊 姚建景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2期160-164,194,共6页
目的:探究醒脑通督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汤、肌电生物反馈疗法(EMGBFT)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64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一组55例、观察二组56例。对照组采用EMGBFT方法治疗,观察一组采用化痰通络汤和EMGBFT治疗,... 目的:探究醒脑通督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汤、肌电生物反馈疗法(EMGBFT)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64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一组55例、观察二组56例。对照组采用EMGBFT方法治疗,观察一组采用化痰通络汤和EMGBFT治疗,观察二组采用醒脑通督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汤、EMGBFT治疗。检测患者神经功能、关节活动度、肢体功能、运动功能、中医证候积分,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及关节活动度、肢体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以上指标,观察一组表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二组表现优于对照组、观察一组(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73.58%,观察一组81.82%,观察二组96.43%,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通督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汤、EMGBFT可明显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通督针法 化痰通络汤 肌电生物反馈 中风偏瘫 肢体功能
下载PDF
针刺配合穴位贴膜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傅莉萍 项琼瑶 沈小珩 《上海针灸杂志》 2003年第8期9-11,共3页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膜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 3组 ,针刺组 2 8例 ,穴位贴膜组 2 7例 ,综合治疗组 3 1例 ,分别应用针刺、穴位敷贴以及二者综合的方法同期用来治疗中风偏瘫。结果 各组疗法均...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膜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 3组 ,针刺组 2 8例 ,穴位贴膜组 2 7例 ,综合治疗组 3 1例 ,分别应用针刺、穴位敷贴以及二者综合的方法同期用来治疗中风偏瘫。结果 各组疗法均能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与肌力。针刺组、穴位贴膜组和综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4.4%、71.0 %和 93 .9% ,其中综合治疗组优于其他二组 ,与穴位贴膜组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针刺治疗配合穴位贴膜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针刺疗法 穴位贴膜疗法 舒愈康贴膜
下载PDF
瘫复汤外熏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中风偏瘫7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潘裕辉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20-21,共2页
为观察瘫复汤外熏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将 10 0例偏瘫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70例 ) ;对照组 (30例 )。两组患者以相同中药内服及推拿、功能锻炼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另以瘫复汤外熏。疗程 15~ 45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 6 7例 (95 7% ... 为观察瘫复汤外熏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将 10 0例偏瘫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70例 ) ;对照组 (30例 )。两组患者以相同中药内服及推拿、功能锻炼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另以瘫复汤外熏。疗程 15~ 45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 6 7例 (95 7% ) ,其中痊愈 48例 (6 8 6 % ) ;对照组的总有效例数与痊愈例数分别为 2 8(93 3% )、13(4 3 3% ) ,两组的痊愈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偏瘫 内外合治 熏蒸疗法 瘫复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CIMT疗法对恢复中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俊华 邱俊杰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中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符合CIMT适应症的50例中风偏瘫患者,在患者知情许可的情况下,随机平均分为CIMT治疗组和常规康复治...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中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符合CIMT适应症的50例中风偏瘫患者,在患者知情许可的情况下,随机平均分为CIMT治疗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组。CIMT组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4周,RRT组采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常规康复治疗4周,所有病人均采用上肢机能检查(STEF)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BI)评定上肢灵活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同一组别间治疗前后比较STEF、BI评分有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IMT组的各项评分均比常规康复组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CIMT疗法对于恢复中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较以Bobath技术为主的常规康复治疗更为有效,能够明显提高偏瘫患者上肢灵活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中风偏瘫 上肢功能
原文传递
牵伸训练联合蜡疗对降低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艺 陈静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11期1573-1574,共2页
目的探讨牵伸训练联合蜡疗对降低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肌张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单纯进行蜡疗,研究组采用牵伸训练联合蜡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肢体肌张力和... 目的探讨牵伸训练联合蜡疗对降低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肌张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单纯进行蜡疗,研究组采用牵伸训练联合蜡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肢体肌张力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功能障碍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肢体肌张力0级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0%(P<0.05)。结论采用牵伸训练联合蜡疗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肢体功能,降低肢体肌张力,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伸训练 蜡疗 中风偏瘫 肢体肌张力
下载PDF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程继光 《智慧健康》 2020年第28期25-27,共3页
目的对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将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 目的对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将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其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联合中医针灸。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我院中风偏瘫患者实际应用效果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远比对照组的80.0%更高,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与中医症候积分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与中医症候积分更高,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风偏瘫临床治疗中,更推荐以康复治疗联合中医针灸方法进行治疗,不仅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日常活动能力,整体应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针灸 康复治疗 中风偏瘫
下载PDF
解痉纠偏针法结合新Bobath术治疗中风偏瘫痉挛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娇 韩润霞 张捷 《山西中医》 2019年第10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解痉纠偏针法结合新Bobath技术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中风偏痪痉挛诊断标准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新Bobath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巴氯芬片;新Bobat... 目的:观察解痉纠偏针法结合新Bobath技术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中风偏痪痉挛诊断标准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新Bobath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巴氯芬片;新Bobath组采用新Bobath康复技术;治疗组采用解痉纠偏针法结合新Bobath康复技术。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观察各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血清中γ-氨基丁酸(GAGB)的含量,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和新Bobath组。结论:中风偏瘫痉挛患者采用解痉纠偏针法结合新Bobath技术可有效控制患肢痉挛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偏瘫痉挛 解痉纠偏针法 新Bobath技术
下载PDF
穴位注射对缓解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丽华 王长宏 《系统医学》 2018年第5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治疗对缓解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与康复训练,研究组则采取穴位注射与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治疗对缓解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与康复训练,研究组则采取穴位注射与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测量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χ2=7.447 6,P=0.024 1<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40.83±19.56)分vs(40.27±19.84)分、Barthel指数评分(45.76±17.66)分vs(45.39±18.1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0 0、0.080 1,P=0.9127、0.9364>0.05),治疗后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69.22±17.65)分vs(55.41±19.05)分,(70.94±20.46)分vs(60.05±18.75)分(t=2.912 6、2.149 3,P=0.0051、0.035 8<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可更好地缓解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症状,提高疗效,改善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偏瘫 肢体痉挛 穴位注射 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 缓解作用
下载PDF
浅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宣益民 赵媛 《上海针灸杂志》 2009年第9期507-509,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捻转进针浅刺治疗法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用针灸捻转进针浅刺法治疗,对照组30例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显... 目的观察针灸捻转进针浅刺治疗法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用针灸捻转进针浅刺法治疗,对照组30例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捻转进针浅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偏瘫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针刺 中风后遗症 偏瘫 浅刺
下载PDF
芪地通便汤治疗中风偏瘫病人气阴两虚型便秘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鹏 刘东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19期85-86,共2页
目的:观察芪地通便汤治疗中风偏瘫病人气阴两虚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156例中风偏瘫气阴两虚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76例,治疗组给芪地通便汤中药煎剂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果导片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4周,... 目的:观察芪地通便汤治疗中风偏瘫病人气阴两虚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156例中风偏瘫气阴两虚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76例,治疗组给芪地通便汤中药煎剂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果导片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4周,两组相比较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都较对照组高。两组间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地通便汤治疗中风偏瘫病人气阴两虚型便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地通便汤 中风偏瘫 气阴两虚型便秘
下载PDF
电针肱二头肌起止点对偏瘫痉挛肢体表面肌电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颜婷婷 李响 +4 位作者 张洪蕊 范焕青 张稳 郭环 徐子莉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肱二头肌起止点对偏瘫痉挛肢体表面肌电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起止点组和电针拮抗肌组,前者取肱二头肌起止点处阿是穴,后者取上臂拮抗肌穴位(如天井、清冷渊等),直刺进针后... 目的观察电针肱二头肌起止点对偏瘫痉挛肢体表面肌电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起止点组和电针拮抗肌组,前者取肱二头肌起止点处阿是穴,后者取上臂拮抗肌穴位(如天井、清冷渊等),直刺进针后留针30 min,拔针后检测患者在完全静息状态下肱二头肌表面肌电数据,分别于针刺前、针刺2星期、针刺4星期对痉挛的肱二头肌进行表面肌电检测,检测指标包括均方根值(RMS)、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两组患者针刺后肱二头肌RMS、IEMG值均较针刺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发现,RMS、IEMG值在针刺不同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针刺4星期后RMS、IEMG值总下降趋势相同。结论电针起止点或拮抗肌穴位均可降低偏瘫患者静态肌张力;表面肌电在评价偏瘫患者治疗后痉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电针 中风后遗症 选穴 邻近 偏瘫 起止点 肌痉挛 表面肌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