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大同世界”到“万物一体”——论儒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培功 单虹泽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1-37,共7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由中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西方先进文化三者的精髓杂糅而成的。儒家文化的共同体思想展开为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先秦儒学中的大同世界作为一种政治共同体,不能在现实层面得到实施,而在中国政治社会真正占...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由中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西方先进文化三者的精髓杂糅而成的。儒家文化的共同体思想展开为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先秦儒学中的大同世界作为一种政治共同体,不能在现实层面得到实施,而在中国政治社会真正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以“家国一体”为核心的小康礼制。宋明儒学吸收了佛教思想,将儒家的政治共同体转化为道德共同体,进而使万物一体概念落实到现实的人我交往之中。到了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化加强了民族、国家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世界政治、文化也趋于多元化发展。西方政治制度表现出排他性,一味地推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并没有实现发展中国家的蓬勃发展,而恰恰对世界安全造成了挑战。反观儒家思想,则打破了西方的逻辑惯性,“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同体思想展现出“中国式”处世方式。因此,透过儒家视角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探析具有独特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共同体 大同世界 万物一体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儒家仁爱伦理的发生图式及其谱系演变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闻文 沈顺福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127,共8页
在传统儒家那里,仁爱伦理首先指向血缘伦理,其所强调的是爱从亲始及爱亲的重要性。汉唐儒者所建构的“他者伦理”,凸显了他者之于爱亲的“先在性”,拓展了儒家血缘伦理的范围。而实现对儒家血缘伦理超越的是宋明儒者所构筑的“共生伦理... 在传统儒家那里,仁爱伦理首先指向血缘伦理,其所强调的是爱从亲始及爱亲的重要性。汉唐儒者所建构的“他者伦理”,凸显了他者之于爱亲的“先在性”,拓展了儒家血缘伦理的范围。而实现对儒家血缘伦理超越的是宋明儒者所构筑的“共生伦理”,它强调从一体之仁的视角去体爱万物。通过钩沉儒家仁爱伦理的发生图式及其谱系演变,或可消除既往一些论者对儒家仁爱思想所存在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仁爱伦理 血缘伦理 万物一体
下载PDF
朱子学与阳明学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来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9,共9页
通过对狭义朱子学与阳明学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内涵的阐释,揭示朱子学与阳明学的现代意义。朱子学说最重要的部分是"格物致知"的理论,其明显的特色是极力为人求取事物的知识的活动确立一个地位。"心即理"、"... 通过对狭义朱子学与阳明学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内涵的阐释,揭示朱子学与阳明学的现代意义。朱子学说最重要的部分是"格物致知"的理论,其明显的特色是极力为人求取事物的知识的活动确立一个地位。"心即理"、"致良知"是阳明学说的主要哲学命题,"知行合一"则是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朱子学强调读书学习的性格,为现代"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对于大学的"通识教育",朱子的思想是孔子之外最重要的思想资源;朱子学提倡"主敬"所代表的自我约束、严肃认真、勤勉专一的工作态度,对于保持东亚社会积极的工作伦理,仍能提供重要的资源。阳明学强调实践,体现于王阳明一贯提倡的"知行合一","在事上磨练",这样的哲学精神合于19世纪以来实践哲学的发展,与近代哲学是相通的;王阳明关于"万物一体"的观念,对于人类的和平发展,以及生态和环保也可提供一种伦理的支持,具有普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学 格物致知 主敬 阳明学 知行合一 万物一体 现代意义
下载PDF
刘宗周“万物一体”论探赜
4
作者 扈继增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万物一体”是宋明理学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刘宗周将生生之仁视为“万物一体”的本体论依据,将人与万物意义世界的共生共建视为“万物一体”的实际表现,将人人本具的“知痛痒心”看作个体实现与万物一体的现实津梁。他认为个体在将识... “万物一体”是宋明理学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刘宗周将生生之仁视为“万物一体”的本体论依据,将人与万物意义世界的共生共建视为“万物一体”的实际表现,将人人本具的“知痛痒心”看作个体实现与万物一体的现实津梁。他认为个体在将识仁体与做工夫合而为一的践履中可返归到与万物为一的本然之境,在此境界中,个体平等地看待自我与他者,不执着于自身境遇的顺逆穷通,在勘破生死中彻底消解由自私带来的物我隔阂。“万物一体”论在刘宗周思想中有重要地位,涉及到本体论、工夫论、境界论等诸多方面,对此问题的探究有助于推动刘宗周思想的整体研究,也有助于厘清“万物一体”思想在宋明理学中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宗周 万物一体 本体 工夫 境界
下载PDF
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冉光芬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9-22,共4页
"万物一体"思想在儒家哲学中源远流长,是阳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致良知"的学说是境界与本体的关系。阳明指陈时弊,积极应对,就是要在以良知为本体的基础上实现"仁者浑然与万物一体"的至上境界。
关键词 王阳明 万物 一体 致良知 万物一体
下载PDF
万物一体视域下的人工智能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承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29,191,共10页
"万物一体"是传统中国哲学提供的理解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种视角,中国哲学里存在着以"合异齐同"的视角看待人与世界关系的传统。人工智能及其衍生物是人类智力的成果,本质上仍然是人类机能的延展,既具有主体性意义,也... "万物一体"是传统中国哲学提供的理解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种视角,中国哲学里存在着以"合异齐同"的视角看待人与世界关系的传统。人工智能及其衍生物是人类智力的成果,本质上仍然是人类机能的延展,既具有主体性意义,也具有对象性意义。从主体性意义上说,人工智能及其衍生物依旧是人类智力的产物,受人类意志控制;从对象性意义上说,人工智能及其衍生物在一定意义上是人类意志的"异化",成为人需要面对的对象物之一。人工智能的这一特性,与"万物一体"视域下的人与世界的关系有着类似之处。在"万物一体"的视域下,我们既可以将人工智能看作人类主体世界的延伸,也可看作人与对象世界的融合。面对汹涌而至的人工智能浪潮,人类应该以"廓然大公、物来顺应"的情怀对待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物一体 人工智能 人类意志 对象化
下载PDF
王阳明诗歌创作的哲学分野——以34首居越诗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林玮 《中国美学》 2022年第2期52-66,共15页
王阳明平藩居越,标举“致良知”之后,作有34首“居越诗”,是诗歌文本和阳明哲学相互诠释、印证的重要材料,可以用以探求中国文学文本所蕴含的哲学意味。阳明的“居越诗”可分为理趣诗与抒情诗两类,前者以表现诗人个人玄思为主,后者则多... 王阳明平藩居越,标举“致良知”之后,作有34首“居越诗”,是诗歌文本和阳明哲学相互诠释、印证的重要材料,可以用以探求中国文学文本所蕴含的哲学意味。阳明的“居越诗”可分为理趣诗与抒情诗两类,前者以表现诗人个人玄思为主,后者则多为山水感物之作。二者分别表征了阳明哲学中“依自”和“傍他”的分野,代表了“敬畏”与“洒落”两种不同的精神取向。在阳明哲学及其个人性格特质的“狂者胸次”整合之下,“敬畏”与“洒落”成为“致良知”的一体二面,二者在诗学意义上最终指向了美学上的“万物一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居越诗 万物一体 敬畏 洒落
原文传递
庄子生态美学探微及其启示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阮慧玲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13-17,共5页
自然生态问题已成为关乎人类发展与文明延续的世界性问题。庄子被赞誉为“世界50个环境哲学家”之一。《庄子》一书蕴含了“万物齐一”的生态平等思想,“心斋养气、撄宁坐忘、朝彻见独”超脱物质的修养方法,“天地有大美”的生态审美观... 自然生态问题已成为关乎人类发展与文明延续的世界性问题。庄子被赞誉为“世界50个环境哲学家”之一。《庄子》一书蕴含了“万物齐一”的生态平等思想,“心斋养气、撄宁坐忘、朝彻见独”超脱物质的修养方法,“天地有大美”的生态审美观念。这些道家生态智慧精粹,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放之今日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万物齐一 心斋养气 撄宁坐忘 朝彻见独 天地有大美
下载PDF
论王阳明对朱熹的三重解构——以海德格尔现象学为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小琴 《唐都学刊》 2019年第4期58-63,共6页
以海德格尔现象学为视角,剖析王阳明对朱熹的批判与继承,进而探索王阳明心学的后现代价值和意义。王阳明心学蕴涵着对朱熹理学的三重解构:首先,在本体论上,王阳明以“万物一体”在世结构方式解构朱熹“理一分殊”,重新诠释本体与万物关... 以海德格尔现象学为视角,剖析王阳明对朱熹的批判与继承,进而探索王阳明心学的后现代价值和意义。王阳明心学蕴涵着对朱熹理学的三重解构:首先,在本体论上,王阳明以“万物一体”在世结构方式解构朱熹“理一分殊”,重新诠释本体与万物关联方式。其次,以“心理为一”解构朱熹“心理二分”,建构“心即性即理”心学体系。最后,以自我伦理实现的途径解构朱熹“格物”和“进学”方法。通过实践日常伦理生活的忠孝礼仪之事,磨砺本性,回归平静心,自下而上体悟道体,通达“天人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朱熹 三重解构 万物一体 理一分殊 性体 心体 工夫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10
作者 王立胜 周广友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1-13,F0002,共14页
理念是可以传播的,理解是传播的前提。为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具解释力、公信力和吸引力,哲学层面的相关研究不可或缺,尤其需要反思其哲学基础,澄清和阐明其三大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的“类”本质论、世界历史观和“自由人的... 理念是可以传播的,理解是传播的前提。为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具解释力、公信力和吸引力,哲学层面的相关研究不可或缺,尤其需要反思其哲学基础,澄清和阐明其三大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的“类”本质论、世界历史观和“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中国哲学的“和而不同”“万物一体”论和天下观念;西方哲学的一多关系论和世界主义思想。新理念具有人类生存的现实、全球治理的方略、社会发展的目标等多重分散维度,亦具有事实描述和价值判断两层内涵。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中反思新理念并使其现实化具有首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历史 万物一体 世界主义
下载PDF
“意”论:意拳技击理念的哲学基础
11
作者 安汝杰 《特立学刊》 2019年第3期90-95,共6页
五禽之戏和达摩造拳内里蕴含了王芗斋为意拳进行存在论立法的"万物一体"观。意拳之"意"的理论基点是"心物一体"观,意拳练"意"的目的就是要复归武者的澄明之心。意拳重于"意",它是灌... 五禽之戏和达摩造拳内里蕴含了王芗斋为意拳进行存在论立法的"万物一体"观。意拳之"意"的理论基点是"心物一体"观,意拳练"意"的目的就是要复归武者的澄明之心。意拳重于"意",它是灌注于武者生命的一气流通,而气是通于天地之间的意拳之"意",于是天、地于存意之所即武者的心中得以贯通。意拳之"意"这一指向拳术的本真精神的形而上实体,也因其需要附着于技击的"感性形式"即意拳的一招一式上来,而具有存在论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拳 万物一体 心物一体 存在论 五禽戏
下载PDF
儒学“慎独”与“万物一体”之互通 被引量:3
12
作者 白宗让 《江汉学术》 2018年第6期113-122,共10页
"慎独"是心性儒学最核心的观念,在儒家经典中多次出现。历来对"慎独"的阐释有逐渐深入的趋势,最终达到了"独体"。"独体"不是封闭的,而是灵明的、动态的、开放的,本身就预设了"万物一体&qu... "慎独"是心性儒学最核心的观念,在儒家经典中多次出现。历来对"慎独"的阐释有逐渐深入的趋势,最终达到了"独体"。"独体"不是封闭的,而是灵明的、动态的、开放的,本身就预设了"万物一体"的可能性。"独体"之"内化于心"与"外化于民""外化于物"是"万物一体"的基础。"慎独"既有神秘的维度,亦是理性可知的,是一套严整的修身工夫体系。儒家从"慎独"到"万物一体"的互通可能为人类安身立命与照顾天地万物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儒学 慎独 万物一体 互通 神秘主义
下载PDF
明代心学的理论建构与《大学》诠释——以王阳明为中心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晓英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83,共15页
阳明心学将宋明理学在心性领域的探讨推进到精微的地步。王阳明的理论建构,基本上是围绕其对《大学》的诠释进行的。阳明以对朱子《大学》新改本及其“格物说”的批评为起点,逐步建立起其以良知为本体,以致良知为工夫,以心性合一、心理... 阳明心学将宋明理学在心性领域的探讨推进到精微的地步。王阳明的理论建构,基本上是围绕其对《大学》的诠释进行的。阳明以对朱子《大学》新改本及其“格物说”的批评为起点,逐步建立起其以良知为本体,以致良知为工夫,以心性合一、心理合一、知行合一和本体工夫合一为导向的心学思想体系。而阳明心学思想的顶点及其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万物一体”的理想境界。通过对阳明的《大学》诠释和其思想建构脉络的梳理,我们得以理解以《大学》为核心的四书诠释如何影响了阳明心学的发展进程,以及宋明经学与理学互动的广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诠释 王阳明 良知 万物一体
原文传递
一首超越死亡的歌——川端康成的《抒情歌》的世界 被引量:1
14
作者 商雨虹 《日本学论坛》 2007年第4期26-30,共5页
新感觉派运动从文坛消失之后,无论是日本文坛还是川端康成个人都迎来了一个黑暗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低谷时期,川端在1932年发表的《抒情歌》中构筑了一个唯美的、纯粹的、童话般的死后的世界。这在一个既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也找不到文学... 新感觉派运动从文坛消失之后,无论是日本文坛还是川端康成个人都迎来了一个黑暗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低谷时期,川端在1932年发表的《抒情歌》中构筑了一个唯美的、纯粹的、童话般的死后的世界。这在一个既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也找不到文学的意义的时代,可以说意义深远。这是川端的东方之歌,是川端在那个年代的超越死亡之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物一如 轮回转生 超越死亡
下载PDF
二程“以公释仁”的内涵和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波 庞子文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22-26,共5页
关于仁的内涵,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传统儒家不直接讲仁,而是从日常生活中把握仁的内涵。二程发挥了孔孟思想中的仁学,分别以"万物一体"识仁和以"公"解仁,二程"以公释仁"的思想,具有深刻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程颢 程颐 万物一体 以公释仁
下载PDF
变形的观念与万物一体的境界——通过《庄子》把握一个中国式的主题
16
作者 刘泰然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7-61,共5页
《庄子》文本中表现出了一种对万物转化、变形主题的出奇热情,这种对变形的信仰源于一种非实体化的万物一体的宇宙观。这种万物一体的观念直接影响到中国文学作品的结构方式以转喻而不是隐喻为主。也就是说中国艺术作品对一个对象的描... 《庄子》文本中表现出了一种对万物转化、变形主题的出奇热情,这种对变形的信仰源于一种非实体化的万物一体的宇宙观。这种万物一体的观念直接影响到中国文学作品的结构方式以转喻而不是隐喻为主。也就是说中国艺术作品对一个对象的描写总不是孤立的,而是将之放入万物相互关联的网络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 《庄子》 万物一体 转喻
下载PDF
阳明学“万物一体之仁”说析论——以河南王门后学王以悟、张信民为例
17
作者 钟治国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113,共6页
作为晚明河南地区传承阳明学的后学,王以悟和张信民以“万物一体之仁”为核心论题来阐发王阳明的良知学,赋予了阳明学突出的地方学派传承特色。二人皆主张道不远人、天人一理、道即此心,因此不必在心外求道、理。缘此,穷理、尽性、至命... 作为晚明河南地区传承阳明学的后学,王以悟和张信民以“万物一体之仁”为核心论题来阐发王阳明的良知学,赋予了阳明学突出的地方学派传承特色。二人皆主张道不远人、天人一理、道即此心,因此不必在心外求道、理。缘此,穷理、尽性、至命皆是一事,皆是此心、此性、此理、良知的本然呈露,表达为对万物一体之仁的追求。张信民多就恻隐说仁,因而在工夫上反对将“己”归于“一膜之内”,强调视人如己,以达至一体之仁。王以悟则强调不能自小其身、沦于私我,因而特重去除私欲对此心的遮蔽而复其本明,将天地万物皆涵融于此人人本有的一体之爱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以悟 张信民 道不远人 万物一体
下载PDF
论儒道互补思想对杜甫诗歌审美态度的影响
18
作者 杨丽琼 郭艳华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43-46,共4页
杜甫所处的时代不仅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性关口,同时也是儒释道思想交融的重要时期。在这样时代的重压下,杜甫不得不面对自身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不可协调的矛盾。最终,杜甫在儒道互补的思想中找到了出路。儒道互补的思想使杜甫形成了... 杜甫所处的时代不仅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性关口,同时也是儒释道思想交融的重要时期。在这样时代的重压下,杜甫不得不面对自身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不可协调的矛盾。最终,杜甫在儒道互补的思想中找到了出路。儒道互补的思想使杜甫形成了博物爱仁和天地与万物为一的审美态度。杜甫的诗歌作品一边是家国忧难、百姓民生,一边是世间细物、自然生命,呈现出沉郁顿挫、情感丰蕴的审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儒道互补 万物与我同一 博物爱仁 审美态度
下载PDF
万物一体:彝族史诗“梅葛”演述传统蕴含的生态智慧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世武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5期1-8,共8页
彝族支系罗罗颇、里颇中至今依然活态传承的史诗“梅葛”,是社区共享的宗教经典和传统知识的百科全书,蕴含万物一体的深层生态智慧:宇宙作为一个生态共同体,其成员包括人类与非人类,各成员均有内在的价值、意志力和情感。在生态共同体中... 彝族支系罗罗颇、里颇中至今依然活态传承的史诗“梅葛”,是社区共享的宗教经典和传统知识的百科全书,蕴含万物一体的深层生态智慧:宇宙作为一个生态共同体,其成员包括人类与非人类,各成员均有内在的价值、意志力和情感。在生态共同体中,万物共同创世、同源共生、共享资源、共同栖息、共同繁衍、共同衰亡。万物一体观念滋养出谦逊、感恩、互惠的生态美德,应超越文学本位研究的局限,从原住民生态智慧的视角深入阐释我国蕴藏丰富的创世史诗演述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史诗 “梅葛” 命运共同体 生态智慧 万物一体 生态美德
下载PDF
阳明学中的道家思想
20
作者 蔡家和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1-26,33,共7页
阳明学推崇“良知”,为一集大成之学问形态,当中集结了历代前贤之文化智慧;其良知学系以孟子为本,同时加入了不少其他文化见解,包括佛学、道家等。在道家方面,阳明尝言:圣人用心如镜而求之当下!此似庄子,而与《论语》要计划未来之要求,... 阳明学推崇“良知”,为一集大成之学问形态,当中集结了历代前贤之文化智慧;其良知学系以孟子为本,同时加入了不少其他文化见解,包括佛学、道家等。在道家方面,阳明尝言:圣人用心如镜而求之当下!此似庄子,而与《论语》要计划未来之要求,相去较远。阳明又有“成色分两”之论,亦似郭象“小大逍遥”之意趣,阳明不在乎分两之大小,而在乎足色。在佛家方面,阳明尝言:“昭昭之天即广大之天。”此隐喻“部分即全体”,而与华严宗“六相圆融”之说相似,所谓椽之部分即于舍之全部。诸如此类,在阳明文献之中可说俯拾即是,可见除了儒家思想,阳明亦深受道家、佛家之影响,其中道家部分值得深入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 道家 无善无恶 成色分两 一体之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