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6例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评估分级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田雪 田力 +5 位作者 孔玉洁 王向明 欧国进 李文慧 张嵘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参考美国输血不良反应诊断标准,对四川省20家三级医院2014年部分上报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评估分级,对输血不良反应分级评估方法进行初步尝试,希望为日后输血不良反应分类分级评估标准的制定和输血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借鉴。方法... 目的参考美国输血不良反应诊断标准,对四川省20家三级医院2014年部分上报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评估分级,对输血不良反应分级评估方法进行初步尝试,希望为日后输血不良反应分类分级评估标准的制定和输血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借鉴。方法随机抽取四川省19个地市20家三级医院2014年上报输血不良反应166例,根据患者输血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临床症状、相关实验室检查等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重新诊断评估,从"不良反应类型的肯定程度"、"反应的严重程度"以及"反应与输血相关可能性的大小"3个方面进行分级。结果1)从"反应类型的肯定程度"方面分析,98.14%(158例)的输血不良反应能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较为准确的类型判断;1.86%(3例)的输血不良反应,患者未出现符合定义标准的明确临床表现,评估结果为"疑似"。2)从"反应严重程度"方面分析,93.98%(156例)为轻中度输血不良反应,可自行缓解或于临床干预后迅速缓解;6.02%(10例)为重度输血不良反应,临床症状严重,虽然于对症处理后缓解,但普遍缺少相关后续检查和原因追踪。3)从"反应与输血相关可能性的大小"方面分析,93.37%(155例)的不良反应经评估后"输血相关性极高",患者症状肯定是由输血原因导致;6.63%(11例)的不良反应则可能是由输血以外的其它原因导致的,存在并非输血不良反应的可能性。结论输血不良反应的评估分级能够增加输血不良反应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有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后续检查和原因分析,避免输血不良反应错报漏报,提高输血安全,进而为日后输血不良反应分类分级标准的制定和输血预警系统的建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评估分级 类型肯定程度 反应严重程度 输血相关性
下载PDF
不规则抗体检测对非Rh血型系统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及溶血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洪兵 王纯 +2 位作者 文玲 孙徐 陈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20期2215-2218,共4页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检测对非Rh血型系统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及溶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重庆市黔江区某三甲医院输血的134例非Rh血型系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前是否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67...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检测对非Rh血型系统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及溶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重庆市黔江区某三甲医院输血的134例非Rh血型系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前是否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67)和对照组(n=67)。抽取研究组患者肘静脉血,分析研究组患者不同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及免疫球蛋白类型分布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34例非Rh血型系统患者中MNS血型系统占41.79%,Lewis血型系统占41.04%,Kidd血型系统占7.46%,Duffy血型系统占7.46%,P血型系统占1.49%,Diego血型系统占0.75%,本研究中以MNSs、Lewis血型系统为主;研究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阳性中男性占35.82%,女性占64.18%,有输血史占77.61%,无输血史占22.39%,有妊娠史占79.07%,无妊娠史占20.93%;研究组不规则抗体免疫球蛋白类型中,IgM型占11.94%,IgG型占71.64%,IgG+IgM型占16.42%;研究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2.99%)明显低于对照组(1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为对照组的0.20倍(RR=0.20)。结论对需要输血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对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保证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应作为临床输血前必查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非Rh血型系统 输血不良反应 溶血反应
下载PDF
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鲁岚 马淑红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6期774-776,共3页
目的探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输血患者9 264例,分析其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输血类型、临床特点、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的9 264例输血患者中,出现输血反应49例,发生率为0.529%,其中无溶血反应.过敏反... 目的探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输血患者9 264例,分析其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输血类型、临床特点、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的9 264例输血患者中,出现输血反应49例,发生率为0.529%,其中无溶血反应.过敏反应发生例数为37例,占总输血患者的75.51%,发热反应12例.对血浆、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冷沉淀这4种常见的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小板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浆、红细胞悬液、冷沉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8岁的未成年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18岁的成年组,有输血史、过敏史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输血史、过敏史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血液病区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液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白细胞滤器输注红细胞的患者中发热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对于输注血小板、有输血史或过敏史、未成年或血液病区的患者应更加警惕输血不良反应,可积极采用滤除白细胞过滤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下载PDF
血液质量管理的有效工具Haemovigilance 被引量:15
4
作者 高岩 邱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54-1158,共5页
Haemovigilance(HV)作为输血医学领域的1个新的监测手段,通过系统收集血液制品采集制备生产和临床应用中发生的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输血相关不良事件和输血反应信息,对血液相关的危险和危害征兆做一系列监控。随着在欧洲的广泛应用和对... Haemovigilance(HV)作为输血医学领域的1个新的监测手段,通过系统收集血液制品采集制备生产和临床应用中发生的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输血相关不良事件和输血反应信息,对血液相关的危险和危害征兆做一系列监控。随着在欧洲的广泛应用和对采供血机构的质量管理和临床输血管理等过程所发挥重要作用以及所取得的瞩目成绩,HV已被国际输血行业公认为血液质量管理的1个新的有效工具。为此,WHO、ISBT和国际HV联盟(International Haemovigilance Network,IHN)为核心的国际HV组织密切合作,开展了包括依据已有的数据、结果和工作程序为全球HV一体化提供国际数据报告框架,制定统一报告标准等工作,以最终实现全球数据的可比性和共享。以法国的HV系统、英国的SHOT(Serious Hazards of Transfusion,SHOT)系统和美国的Biovigilance(BV)系统为代表的国际上主要的HV体系,其运行模式和成功经验不仅积极推动了全球HV工作的发展,也值得我国输血行业在完善和提高输血质量管理方面借鉴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EMOVIGILANCE 输血不良事件 输血反应 输血差错 献血者 受血者
下载PDF
基于循证医学研究我国成人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宏科 雷鹏举 +4 位作者 何红英 侯铁塔 习静 温小龙 李一范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117-1120,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CNKI、VIP、万方、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收集关于我国成人输血不良反应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数...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CNKI、VIP、万方、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收集关于我国成人输血不良反应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月31。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28049例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组为1190例,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组为2685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410/24361),主要为过敏反应(43.90%,188/410)和非溶血性发热(40%,164/410)。原发血液性疾病[OR=27.11,95%CI=21.64~33.96,P<0.01]、过敏史[OR=15.52,95%CI=2.20~109.38,P<0.01]、输血史[OR=9.36,95%CI=7.77~11.28,P<0.01]、输血次数>2次[OR=7.06,95%CI=5.64~8.84,P<0.01]、发血至输血时间>30 min[OR=3.40,95%CI=2.88~4.00,P<0.01]、输注血浆[OR=2.67,95%CI=2.20~3.25,P<0.01]和冷沉淀类[OR=1.43,95%CI=1.21~1.68,P<0.01]是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输注血红细胞类/白细胞类/血小板类[OR=0.29,95%CI=0.24~0.35,P<0.01]是保护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研究结果较为稳定。结论按照关联强度,我国成人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原发性血液疾病、有过敏史、输血史、输血次数>2次、发血至输血时间>30 min及输注血浆及冷沉淀类,而输注红细胞类/白细胞类/血小板类为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影响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裴德翠 文思思 +1 位作者 胡海春 罗庆华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4期613-617,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预防措施,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01—2017-12上报到输血科的不良反应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回顾性分析近4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8 996例输血...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预防措施,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01—2017-12上报到输血科的不良反应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回顾性分析近4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8 996例输血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135例(0.47%)。其中红细胞悬液输注发生93例(68.89%),血浆输注发生35例(25.93%),血小板输注发生4例(2.96%),其他3例(2.22%)由洗涤红细胞和冷沉淀输注导致。所有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最常见,占所有不良反应的60.00%,其次为过敏反应,占34.81%,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TACO)占1.48%,疑似输血不良反应占3.70%。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率显著性高于无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P<0.01)。血液成分与不良反应类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主要由红细胞悬液输注导致的FNHTR和血浆输注导致的过敏反应组成,除了2例诊断为TACO的严重不良反应外,没有溶血性及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和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根据不同血液成分或不同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采用相应措施进行预防,有利于减少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医院应加强医护人员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及上报的培训,建立积极血液预警系统,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漏报,保障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 血液预警
原文传递
218例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及预防策略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德应 王玉明 +1 位作者 柴华香 董伟群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59-62,共4页
目的对临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统计,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确保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218例,对输血反应的类型及不同血液制品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 目的对临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统计,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确保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218例,对输血反应的类型及不同血液制品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35例输血患者共输血97248袋,其中218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3%,其中输注红细胞类制品、血浆类制品、血小板、冷沉淀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95例(0.24%)、70例(0.18%)、48例(0.69%)、5例(0.04%),过敏反应145例(66.5%),发热反应55例(25.2%),其他反应18例(8.3%)。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前3个科室是儿科、产科、肿瘤科。结论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输血品种、次数等,有输血史的患者不良反应较高。严格把握输血指征,正确选择血液制品以及加强输血相关环节的监管,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输血安全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不良反应 回顾分析 预防
下载PDF
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梅礼军 陈葳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7年第1期45-47,51,共4页
目的分析输血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并对可能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安康市中心医院各临床科室3 127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输血类型、临床特点以及可能导... 目的分析输血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并对可能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安康市中心医院各临床科室3 127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输血类型、临床特点以及可能导致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 127例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512%(16/3 127),其中过敏反应发生率0.352%(11/3 127)、发热反应发生率0.160%(5/3 127),无溶血反应发生,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前三位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液成分依次为机采血小板、红细胞悬液以及血浆,发生率分别为0.288%、0.160%和0.064%;且机采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红细胞悬液和血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年龄小于18岁的患者、有输血史患者以及有过敏史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18岁以上的患者、无输血史患者以及无过敏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病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血液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血液病区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输血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输血对年龄<18岁、有输血史、有过敏史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应严密监视以防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积极使用白细胞过滤器有利于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患者 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骨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林强 王秋实 +1 位作者 徐昕 王大南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7-620,共4页
目的采用国际标准回顾性研究骨科住院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类型、严重程度等特征。方法基于电子病历系统调查我院骨科病房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住的所有输血患者在调查期间进行的每一次输血事件,统一按照国际输血协会2011年《非... 目的采用国际标准回顾性研究骨科住院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类型、严重程度等特征。方法基于电子病历系统调查我院骨科病房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住的所有输血患者在调查期间进行的每一次输血事件,统一按照国际输血协会2011年《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监测标准》分别对每一次不良反应事件进行输血相关性分级和严重性分级评估。结果共297例患者进行了793次输血,56次输血事件经专家评估为输血不良反应事件,总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或58.7/1 000 U;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19次,局部过敏反应9次,输血相关呼吸困难8次,输血相关低血压4次,全身过敏反应1次,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1次,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1次,不可分类的输血并发症13次;56次输血不良反应事件中,与输血肯定相关17次,很可能相关5次,可能相关34次;54次(96.4%)输血不良反应事件严重性1级,1次严重性2级,1次严重性4级。结论输血不良反应在骨科病房是常见的,存在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骨科 血液预警系统
下载PDF
上饶市区3年内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鹏 王文萍 覃景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市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别、频次和血液成分的相关性,为区域内的输血安全预警和临床安全用血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市城区内3家三级医院输血病例46 804例,对181例各类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市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别、频次和血液成分的相关性,为区域内的输血安全预警和临床安全用血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市城区内3家三级医院输血病例46 804例,对181例各类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市平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9%,病毒灭活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0.78%(占比45.3%)、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0.61%(占比17.68%),冷沉淀不良反应发生率0.27%(占比4.97%)和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不良反应发生率0.21%(占比30.39%);其中过敏反应(ATR)占81.22%、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占14.36%、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TACO)2.21%、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和迟发性溶血反应(DHTR)均占1.11%。结论本市3年间、3家医院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主要以病毒灭活血浆引起的过敏反应为主。详细了解区域内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信息,旨在为输血安全预警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安全 血液监测
下载PDF
储存式单采自体红细胞在腹膜后肿瘤择期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桂香 席朝运 +2 位作者 李卉 师红梅 汪德清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5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普外科腹膜后肿瘤择期手术患者术后输注单采自体红细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20例腹膜后肿瘤择期手术患者自体输血对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及术后自体红细胞回输的疗效。结果 20例自体储血患者... 目的探讨普外科腹膜后肿瘤择期手术患者术后输注单采自体红细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20例腹膜后肿瘤择期手术患者自体输血对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及术后自体红细胞回输的疗效。结果 20例自体储血患者血常规指标单采后与单采前相比有所下降,但PLT、HCT、Hb均维持在较高水平(PLT>150×109/L、HCT>30%、Hb>110g/L),因此自体储血不会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和组织缺氧。回输自体血后患者的血液指标与术后相比有所回升,防止了术后失血性贫血的发生。结论普外科择期手术术后输注单采自体红细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案,不仅可以解决择期大手术的输血需求,而且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期手术 储存式自体输血 单采红细胞 输血不良反应
下载PDF
116例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洪远 陈萍 +4 位作者 林新梅 石德清 黄学平 张洪为 刘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13期63-65,共3页
目的:通过对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和发生率的总结分析,探讨其发生规律和原因。方法:对本院2007年-2012年6168例输血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168人次输血中共发生输血反应116例,输血反应率为1.88%,主要由血浆引起;表现类... 目的:通过对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和发生率的总结分析,探讨其发生规律和原因。方法:对本院2007年-2012年6168例输血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168人次输血中共发生输血反应116例,输血反应率为1.88%,主要由血浆引起;表现类型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为主;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受血者输血反应率偏高(P<0.05)。结论:临床应特别重视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的输血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血液制品 输血
下载PDF
地塞米松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章华 张微 孟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年第9期1206-1207,1210,共3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5月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输血治疗的患者325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7例和观察组168例。对照组患者输血前未给予任何药物,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5月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输血治疗的患者325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7例和观察组168例。对照组患者输血前未给予任何药物,观察组患者输血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10 mg。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及血清K^+、Ca^+浓度的差异。结果: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观察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TT、APT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FIB和PLT及Ca^+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IB及C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指标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给予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发热和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输血不良反应 检验指标 输血前给药
下载PDF
国内外血液安全监测报告若干数据指标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东甫 黄霞 +3 位作者 杨俊鸿 孙洁 张晰 何涛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血液安全监测(haemovigilance,HV)报告中若干指标性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阐述各HV系统的特点和当前血液安全基本状况,探讨国内HV工作的发展方向。方法国际HV报告来自英国、法国、荷兰、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等HV系统...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血液安全监测(haemovigilance,HV)报告中若干指标性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阐述各HV系统的特点和当前血液安全基本状况,探讨国内HV工作的发展方向。方法国际HV报告来自英国、法国、荷兰、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等HV系统的2020年度报告,国内HV报告来自中国输血协会血液安全监测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0年度血液安全监测报告。从上述HV报告中选择若干指标型数据予以分析,包括献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播感染、输血相关死亡和输血相关肺部并发症。结果各国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0022%(英国),最高为3.2550%(澳大利亚);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0141%(德国),最高为0.3580%(法国);输血传播感染发生率最低为百万分之0.72(英国),最高为百万分之14.33(澳大利亚);输血相关死亡发生率最低为百万分之0.77(澳大利亚),最高为百万分之11.47(英国)。结论在已建立了成熟有效的HV系统的国家或地区,输血是高度安全的。各HV系统监测范围和判定标准的不同使得相关数据呈现极大差异。相较于国际HV系统,国内HV数据尚不全面,较复杂输血不良反应如肺部并发症的报告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安全监测 献血不良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传播感染
下载PDF
某市三甲医院398例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文雅 王明泉 高晶晶 《中外医疗》 2022年第10期49-53,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整理2015年1月—2020年3月期间65048份输血治疗病历以及期间上报输血科的398份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按照输血不良反应类型、血液成分、患者类... 目的通过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整理2015年1月—2020年3月期间65048份输血治疗病历以及期间上报输血科的398份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按照输血不良反应类型、血液成分、患者类别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了解输血不良反应的分布情况,以及探讨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65048例输血治疗病例中有398例出现输血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1%,其中过敏反应(ATR)有278例(占69.85%),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有107例(占26.88%),剩下的13例为不确定反应类型(占3.27%)。各类血液成分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血小板(1.48%)、血浆(0.91%)、冷沉淀(0.48%)、红细胞(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298,P<0.05),血小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悬浮红细胞的FNHTR发生率(0.39%)高于去白悬浮红细胞(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4,P<0.05)。单采去白血小板与混合浓缩血小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6%、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7,P>0.05)。女性受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70%)高于男性受血者(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7,P<0.05)。既往有输血史的受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66%)高于既往无输血史的受血者(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7,P<0.05)。年龄<14岁、14~60岁、>60岁这3个年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55%、0.8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69,P<0.05),14~60岁年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结论应提升临床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鉴别诊断能力,重点关注女性、年龄14~60岁、既往有输血史、需反复输注血小板的受血者输血前后生命指征的变化,提倡科学合理用血,积极开展自体输血等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过敏反应
下载PDF
骨科创伤性失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杨斌 夏克明 韩飞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31-134,共4页
目的调查骨科创伤性失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ATR)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骨科病房接受输血治疗的1812例骨科创伤性失血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ATR发生情况,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 目的调查骨科创伤性失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ATR)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骨科病房接受输血治疗的1812例骨科创伤性失血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ATR发生情况,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及可能的风险因素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T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812例患者中,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1032例(56.95%)、悬浮红细胞620例(34.21%)、新鲜冰冻血浆98例(5.41%)、冷沉淀47例(2.59%)、血小板制剂15例(0.83%);共发生ATR 82例,其中发热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49例,占比59.76%;过敏反应33例,占比40.24%,在不同的血液制剂中,新鲜冰冻血浆的ATR发生率最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ATR发生率最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TR组与非ATR组年龄、性别、过敏史、输血次数、发血至输血时间、输血成分及输血前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过敏史(β=1.127,OR=3.086,95%CI:2.260~4.215)、输血次数≥3次(β=0.892,OR=2.440,95%CI:1.728~3.445)、发血至输血时间≥30 min(β=0.673,OR=1.960,95%CI:1.348~2.850)、输血成分为新鲜冰冻血浆(β=1.315,OR=3.725,95%CI:2.454~5.655)、输血前CRP(β=1473,OR=4.362,95%CI:2.376~8.009)均为骨科创伤性失血输血患者发生AT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创伤性失血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ATR风险,且ATR的发生与过敏史、输血次数、发血至输血时间、输血成分及输血前CRP水平均独立相关,应针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创伤性失血 输血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下载PDF
CD40L在血小板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4-107,共4页
血小板输注是现代输血医学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但时常会伴随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研究发现,血小板不仅可参与止血及血栓形成,在免疫和炎症反应等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最近多项研究证实血小板促进免疫和炎症主要通过CD40配体(CD4... 血小板输注是现代输血医学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但时常会伴随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研究发现,血小板不仅可参与止血及血栓形成,在免疫和炎症反应等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最近多项研究证实血小板促进免疫和炎症主要通过CD40配体(CD40 ligand,CD40L)和CD40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血小板源性CD40L是参与引起血小板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炎症介质之一。本文就CD40L在血小板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L 血小板输注 输血相关不良反应
下载PDF
预储式自体输血在泌尿外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郝锋 《中外医疗》 2013年第17期24-24,26,共2页
目的探讨在泌尿外科择期手术中应用预储式自体输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预储式自体输血的20例患者的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在采血后、手术后血常规指标比采血前、手术前均有下降,但PLT、Hct、Hb均维持在较高水平(PLT>150×10... 目的探讨在泌尿外科择期手术中应用预储式自体输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预储式自体输血的20例患者的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在采血后、手术后血常规指标比采血前、手术前均有下降,但PLT、Hct、Hb均维持在较高水平(PLT>150×109/L、Hct>30%、Hb>110g/L),因此,不会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和组织缺氧。结论预储式自体输血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输血方式,可解决择期手术的输血要求,输血的不良反应可有效减少,输血的安全性可提高,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储式自体输血 泌尿外科 输血不良反应 择期手术
下载PDF
一家三甲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及其与输血效果间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邹玉 郑茂 姜天华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7期1169-1175,共7页
目的研究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和提高输血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对输血不良反应类型、严重性和相关性分级、处置措施、影响因素以及输血效果等进行综... 目的研究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和提高输血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对输血不良反应类型、严重性和相关性分级、处置措施、影响因素以及输血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院近两年来共计输血20 991例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06例次,总的输血不良反应率为5.05‰,以过敏反应(ATR)、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为主;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中,27.36%(29/106)有输血不良反应史,21.70%(23/106)有输血前预防用药;大部分输血不良反应可以确定与输血相关,少部分很可能或可能相关,其中输血后临床症状的严重性以1级和2级为主;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中,患者的输血史、过敏史、输血种类对于ATR是独立危险因素;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66.67%,红细胞输注有效率为56.25%,血浆输注有效率为40.98%。结论该院的输血不良反应以ATR、FNHTR为主,不同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不同,对输血效果也存在影响,应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加强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和重视,从而提高输血安全和输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分级 影响因素 输血效果
下载PDF
我国儿童输血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
20
作者 李泽 张嘉懿 +1 位作者 马佳 贺沁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84-388,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儿童输血反应发生率,为其预防和提早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辅以手工检索方法,查找有关国内儿童输血反应发生率的研究文...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儿童输血反应发生率,为其预防和提早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辅以手工检索方法,查找有关国内儿童输血反应发生率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由2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文献数据,并根据AHRQ质量评价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索文献共870篇,最终纳入研究文献13篇,总输血病例1812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儿童总体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79%[95%CI(0.54%,1.04%)];不同类型血液制品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红细胞0.34%[95%CI(0.15%,0.54%)]、血小板2.94%[95%CI(1.60%,4.28%)]、血浆0.31%[95%CI(0.19%,0.43%)];不同类型输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发热反应0.22%[95%CI(0.13%,0.31%)],过敏反应0.46%[95%CI(0.30%,0.61%)]。结论我国儿童总体输血反应发生率较低,但血小板输注反应率较高,在临床用中需进一步进行预防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反应 儿童 发生率 META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血液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