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5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孔树脂对葛根黄酮的吸附分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69
1
作者 潘见 陈强 +2 位作者 谢慧明 张鉴 王国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36-240,共5页
选择10种大孔吸附树脂,比较其对葛根黄酮的吸附率与解吸率,筛选较优的葛根黄酮吸附剂。研究结果表明,AB-8树脂较宜于葛根黄酮的提纯,经AB-8树脂吸附分离后。
关键词 葛根 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国外煤层气成因与储层物性研究进展与分析 被引量:70
2
作者 秦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9-298,共10页
从煤层气生成机制及其地质控制、煤储层孔隙结构与吸附/解吸行为、煤储层裂隙系统及其对渗透率的影响三个方面,有重点地总结了国外有关煤层气成因和煤储层物性研究的新进展。笔者认为:国外在煤层气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生成矿物金属元... 从煤层气生成机制及其地质控制、煤储层孔隙结构与吸附/解吸行为、煤储层裂隙系统及其对渗透率的影响三个方面,有重点地总结了国外有关煤层气成因和煤储层物性研究的新进展。笔者认为:国外在煤层气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生成矿物金属元素催化作用、煤层气固溶态赋存形式、含气量测定不确定性、煤层气近临界和超临界吸附、吸附能及其非均质性、裂隙矿物成因及其对成藏过程的指示作用、煤储层渗透率随煤层气解吸的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极大地深化了对煤层气成因和煤储层物性的理解与认识;煤岩学、煤地球化学、岩石力学等的结合是国际上煤层气地质研究手段的重要发展趋势,而煤层气成因与特殊赋存形式、含气量精确测定与评价、超临界吸附与吸附能分布、解吸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变化特征及其地质控制等的研究,显示出国外煤层气成因和煤储层物性研究的重要前缘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 煤层气 成因 孔隙结构 吸附/解吸 裂隙系统 渗透率
下载PDF
用于CO_2吸收的离子液体的合成、表征及吸收性能 被引量:51
3
作者 吴永良 焦真 +2 位作者 王冠楠 吴有庭 张志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4-327,340,共5页
以N-甲基咪唑和3-溴丙胺氢溴酸盐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种含氨基的离子液体(ionic liquid,IL)——1-(1-氨基丙基)-3-甲基咪唑溴盐(简写为[NH2p-mim]Br),总产率为90.1%,溴含量为0.980 mol Br/mol IL,胺含量为0.948 mol NH2/mol IL。探讨了... 以N-甲基咪唑和3-溴丙胺氢溴酸盐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种含氨基的离子液体(ionic liquid,IL)——1-(1-氨基丙基)-3-甲基咪唑溴盐(简写为[NH2p-mim]Br),总产率为90.1%,溴含量为0.980 mol Br/mol IL,胺含量为0.948 mol NH2/mol IL。探讨了合成工艺,并通过1HNMR、13CNMR、IR和MS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吸收实验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能够有效地吸收CO2,在40℃和106 kPa下,质量分数为45%的离子液体水溶液吸收CO2至饱和时,溶液中CO2的摩尔分数可达0.444 mol CO2/mol IL,接近理论吸收量0.5 mol CO2/mol IL;在90℃的真空状态下,吸收的CO2能够完全解吸,重复吸收实验表明,该离子液体吸收CO2的能力无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二氧化碳 吸收 解吸
下载PDF
河流泥沙对石油的吸附、解吸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李崇明 赵文谦 罗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3-26,共4页
通过静态(搅拌)实验,研究了河流泥沙对石油乳化油的吸附、解吸和极限残留量变化的基本规律。泥沙对石油乳化油的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式,吸附与解吸过程不可逆,在清水中不能完全解吸出来。吸附... 通过静态(搅拌)实验,研究了河流泥沙对石油乳化油的吸附、解吸和极限残留量变化的基本规律。泥沙对石油乳化油的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式,吸附与解吸过程不可逆,在清水中不能完全解吸出来。吸附量与油浓度、沙浓度、沙粒径及溶液中的电解质(盐)浓度等因素有关。根据实验资料建立了吸附等温式、解吸方程、极限残留方程、以及吸附量和极限残留量随泥沙粒径的变化关系式。最后对溶液盐度对吸附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吸附 解吸 河流泥沙 石油乳化液 残留量
下载PDF
气肥煤与焦煤的孔隙分布规律及其吸附–解吸特征 被引量:40
5
作者 刘高峰 张子戌 +1 位作者 张小东 吕闰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87-1592,共6页
采用山东微山菜园矿的气肥煤和山西古交马兰矿的焦煤作为煤样,分别进行压汞试验,测定煤的孔径分布,了解各孔径段孔容、比表面积的分布规律;并且对所采集的两种煤样分别进行平衡水煤样的CH4/CO2混合气体的吸附–解吸试验,从孔隙结构方面... 采用山东微山菜园矿的气肥煤和山西古交马兰矿的焦煤作为煤样,分别进行压汞试验,测定煤的孔径分布,了解各孔径段孔容、比表面积的分布规律;并且对所采集的两种煤样分别进行平衡水煤样的CH4/CO2混合气体的吸附–解吸试验,从孔隙结构方面分析深部煤层煤对瓦斯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焦煤比气肥煤具有更为复杂的孔隙结构,具有更丰富的小孔和微孔;煤中微孔的分布决定煤的吸附能力,吸附最有效的孔隙半径是在10nm以下;焦煤对CH4/CO2二元混合气体的吸附能力强于气肥煤的吸附能力;探讨分析CO2/CH4吸附能力的差异性是导致试验中高压阶段CH4/CO2二元混合气体吸附量小于低压时的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煤的孔隙分布规律及其吸附–解吸特征,可以从微观层次揭示深部煤层煤吸附瓦斯的聚气能力,探寻煤吸附–解吸瓦斯的特征和机制,丰富煤吸附瓦斯理论,对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和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瓦斯 压汞 孔隙 吸附-解吸
下载PDF
冲击地压后瓦斯异常涌出条件及致灾原因分析 被引量:38
6
作者 王涛 王曌华 +2 位作者 刘华博 关云鹏 詹绍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1-376,共6页
针对冲击发生后瓦斯异常涌出的现象,分析了煤岩微裂隙状态、温度等因素在冲击地压发生前后的变化以及冲击地压引起矿体震动对瓦斯吸附能力的影响,从多角度分析了冲击地压发生后导致瓦斯异常涌出的条件和原因。通过理论计算,瓦斯渗透试... 针对冲击发生后瓦斯异常涌出的现象,分析了煤岩微裂隙状态、温度等因素在冲击地压发生前后的变化以及冲击地压引起矿体震动对瓦斯吸附能力的影响,从多角度分析了冲击地压发生后导致瓦斯异常涌出的条件和原因。通过理论计算,瓦斯渗透试验等手段,研究了煤体受载过程中孔隙度和渗透性的变化规律;在含气煤本构方程的基础上,利用三轴加载条件下应力-渗透率关系计算得到了煤样加载过程中的渗透率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冲击地压的发生确实存在导致瓦斯异常涌出的条件,而瓦斯对煤体存在力学和非力学的作用,可以导致煤体强度下降,脆性增强,并能够加速煤体的失稳破坏;煤体孔隙度和渗透率在三轴加载条件下会有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在应力达到破坏载荷的70%左右时,孔隙度和渗透率急剧增长;煤岩体内裂纹扩展,渗透性能增加是高瓦斯矿井冲击地压发生后瓦斯大量涌出的最直接的原因,矿体震动、煤岩体温度升高等冲击地压的伴生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瓦斯解吸和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瓦斯 次生灾害 吸附解吸 渗透率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土壤钾素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7
作者 张会民 吕家珑 +2 位作者 李菊梅 徐明岗 刘红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5-160,共6页
介绍了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钾素形态和钾素平衡、土壤含钾矿物含量和转化,以及土壤水溶性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和全钾含量的影响,综述了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土壤钾素固定、非交换性钾释放、K+吸附和解吸的特性,并对土壤钾素容量和强度... 介绍了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钾素形态和钾素平衡、土壤含钾矿物含量和转化,以及土壤水溶性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和全钾含量的影响,综述了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土壤钾素固定、非交换性钾释放、K+吸附和解吸的特性,并对土壤钾素容量和强度(Q/I)关系曲线评价长期定位施肥土壤钾素的有效性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土壤钾素化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钾素化学 固定 释放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南京城市土壤磷的形态和吸附-解吸特征 被引量:25
8
作者 卢瑛 龚子同 张甘霖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3,共4页
研究了南京城市土壤有机磷、各形态无机磷的含量和比例以及磷的吸附 -解吸特性。结果表明 :随着土壤全磷含量的增加 ,Al-P、Fe -P、O -P、Ca -P含量、Al-P占全磷的比例增加 ,但有机磷占全磷的比例、Fe -P占全磷的比例减少 ;与非城区土... 研究了南京城市土壤有机磷、各形态无机磷的含量和比例以及磷的吸附 -解吸特性。结果表明 :随着土壤全磷含量的增加 ,Al-P、Fe -P、O -P、Ca -P含量、Al-P占全磷的比例增加 ,但有机磷占全磷的比例、Fe -P占全磷的比例减少 ;与非城区土壤相比较 ,城市土壤磷的吸附量低 ,磷的解吸量和解吸率高 ;城市土壤中Al -P的含量及其在全磷中的比例较高 ,而磷的吸附量低、解吸率高是导致城市地下水磷浓度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 吸附-解吸特征 城市土壤 形态 南京市 地下水
原文传递
磺酰脲除草剂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郎印海 蒋新 +1 位作者 赵其国 和文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9期1187-1190,共4页
概述了磺酰脲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附 ,降解与残留、迁移以及抑制土壤酶活性等环境行为 ,探讨了土壤 pH值、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水分含量及有机质等对环境行为过程的影响 ,引用分布活性模型来解释除草剂的解吸滞后现象 ,并对磺酰... 概述了磺酰脲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附 ,降解与残留、迁移以及抑制土壤酶活性等环境行为 ,探讨了土壤 pH值、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水分含量及有机质等对环境行为过程的影响 ,引用分布活性模型来解释除草剂的解吸滞后现象 ,并对磺酰脲除草剂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机理进行了探讨 ,并从生态毒性 ,吸附作用力以及降解模型方面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除草剂 土壤 环境行为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固体颗粒对脱硫剂溶液泡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杨敬一 顾荣 +1 位作者 徐心茹 陈绍州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1-356,共6页
对于含有 H2 S、CO2 酸性气体的脱硫 ,新型空间位阻胺脱硫剂 LY-1比工业常用的脱硫剂 MDEA(N-甲基二乙醇胺 )对 H2 S具有更好的选择性 ,且吸收容量大 ,解吸性能好。本文研究了脱硫过程中 ,活性炭、Fe(OH) 3和 Fe S等固体颗粒对 LY-1 ,MD... 对于含有 H2 S、CO2 酸性气体的脱硫 ,新型空间位阻胺脱硫剂 LY-1比工业常用的脱硫剂 MDEA(N-甲基二乙醇胺 )对 H2 S具有更好的选择性 ,且吸收容量大 ,解吸性能好。本文研究了脱硫过程中 ,活性炭、Fe(OH) 3和 Fe S等固体颗粒对 LY-1 ,MDEA,DEA和 MEA脱硫剂溶液泡沫性能的影响。活性炭和 Fe(OH) 3颗粒对这些脱硫剂溶液泡沫性能的影响较大 ,尤其对 MDEA溶液更为显著。固体颗粒粒径大小对脱硫剂溶液泡沫性能的影响不大 ,但固体颗粒浓度对脱硫剂溶液泡沫性能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颗粒 脱硫剂 泡沫性能 吸收容量 解吸性能 酸性气体 甲基二乙醇胺 石油化工
下载PDF
沸石、硅藻土孔结构及调湿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姜洪义 王一萍 万维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0-33,共4页
调湿材料是能自动调节室内湿度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材料,本文对两种多孔无机矿物沸石和硅藻土孔径分布、比表面积以及吸湿、放湿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作出其吸湿及放湿曲线,并分析微观形貌与其调湿性能差异的关系。
关键词 调湿材料 相对湿度 吸放湿
下载PDF
考虑页岩储层微观渗流的压裂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29
12
作者 赵金洲 李志强 +1 位作者 胡永全 任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58,共6页
考虑页岩微观渗流特征下的产能评价方法有利于提高压后动态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压裂改造后页岩储层中,页岩气将在纳米孔隙中通过解吸附、扩散和滑脱流进入天然裂缝,再由天然裂缝流向人工裂缝,常规的产能评价数学模型已无法进行刻画... 考虑页岩微观渗流特征下的产能评价方法有利于提高压后动态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压裂改造后页岩储层中,页岩气将在纳米孔隙中通过解吸附、扩散和滑脱流进入天然裂缝,再由天然裂缝流向人工裂缝,常规的产能评价数学模型已无法进行刻画和描述。为此,在考虑页岩气生产过程中基岩纳米孔隙中Knudsen扩散、滑脱流、吸附解吸微观流动特征,天然裂缝应力敏感以及人工裂缝非达西流效应基础上,基于双重介质模型,人工裂缝考虑为离散裂缝,建立了页岩储层基质—天然裂缝—人工裂缝的渗流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数值解法。模拟分析了页岩水平井压裂裂缝与储层参数对生产动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吸附解吸效应、Knudsen扩散与滑脱流、天然裂缝渗透率、应力敏感系数、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半长与压裂段数对页岩气井生产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为完善页岩气渗流理论,建立适合页岩气的动态评价模型,准确评价页岩气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生产能力 水力压裂 微观渗流 扩散 吸附 解吸 双重介质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河湖沉积物对重金属吸附-解吸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0
13
作者 佘海燕 《化学工程师》 CAS 2005年第7期30-33,共4页
吸附-解吸是水环境体系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本文介绍了水体沉积物对重金属吸附-解吸的反应机理,以及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同时综述了沉积物对重金属吸附模式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烯胺溶液吸收和解吸模拟烟气中二氧化碳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陆诗建 李清方 +1 位作者 张建 杨向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9期1245-1248,1253,共5页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对二乙烯三胺(DETA)、三乙烯四胺(TETA)、三乙烯二胺(TEDA)溶液吸收和解吸模拟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解吸速率与酸碱度、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溶液...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对二乙烯三胺(DETA)、三乙烯四胺(TETA)、三乙烯二胺(TEDA)溶液吸收和解吸模拟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解吸速率与酸碱度、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溶液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表明,同浓度DETA、TETA吸收速率及吸收容量均高于MEA和DEA,再生简单,是优良的烟道气CO2吸收剂,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烯胺溶液 吸收 解吸
下载PDF
固态胺二氧化碳控制系统中的CO_2浓缩技术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周抗寒 陆熙瑜 +1 位作者 艾尚坤 刘成良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解决固态胺CO2 吸附方案应用到长期载人航天器座舱中所存在的CO2 浓缩与回收问题。方法根据CO2 在固态胺中的吸附与解吸基本原理 ,提出了解决CO2 浓缩与回收的技术途径 ,并设计了浓缩与回收装置。结果研制的浓缩系统能保证浓缩的CO2... 目的解决固态胺CO2 吸附方案应用到长期载人航天器座舱中所存在的CO2 浓缩与回收问题。方法根据CO2 在固态胺中的吸附与解吸基本原理 ,提出了解决CO2 浓缩与回收的技术途径 ,并设计了浓缩与回收装置。结果研制的浓缩系统能保证浓缩的CO2 平均浓度达到 95%以上 ,CO2 回收率在90 %左右。结论所设计的技术方案满足进入CO2 还原系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舱 固态胺 二氧化碳 吸收 解吸
下载PDF
搅拌法对TEA溶液吸收和解吸CO_2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清方 陆诗建 +1 位作者 张建 杨向平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8-51,共4页
化学溶液吸收法脱除CO2是工业中一项传统的净化气体的方法.醇胺溶液具有对烟道气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大及再生简单的特点,成为目前吸收溶液优选中的研究重点.在各类醇胺溶液中,TEA溶液对二氧化碳吸收容量为1 mol TEA/1 mol CO2... 化学溶液吸收法脱除CO2是工业中一项传统的净化气体的方法.醇胺溶液具有对烟道气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大及再生简单的特点,成为目前吸收溶液优选中的研究重点.在各类醇胺溶液中,TEA溶液对二氧化碳吸收容量为1 mol TEA/1 mol CO2,是MEA和DEA CO2吸收容量的两倍,但因吸收速率慢而未受到重视.作者采用搅拌实验装置对TEA吸收和解吸二氧化碳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解吸速率与酸碱度、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行了指数增长和衰减拟合,拟合率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TEA溶液 吸收 解吸
下载PDF
煤层气的赋存运移机理及产出特征 被引量:14
17
作者 苏喜立 唐书恒 羡法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67-71,共5页
煤层气是储集在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煤层中发育有微孔隙系统和裂隙系统,煤层气主要以物理吸附的形式赋存于煤的内表面上,当压力降低时,煤层气发生解吸、扩散和渗流,最后由井筒中产出.了解煤层气的赋存、运移机理及产出特征,对进... 煤层气是储集在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煤层中发育有微孔隙系统和裂隙系统,煤层气主要以物理吸附的形式赋存于煤的内表面上,当压力降低时,煤层气发生解吸、扩散和渗流,最后由井筒中产出.了解煤层气的赋存、运移机理及产出特征,对进行煤层气的可采性评价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吸附 解吸 赋存 运移机理 产出特征
下载PDF
MDEA+MEA/DEA混合胺液脱碳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陈杰 郭清 +4 位作者 花亦怀 唐建峰 冯颉 褚洁 付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7-143,共7页
混合胺液脱碳法具有吸收能力强、反应速度快、适用范围广、再生能耗低等许多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采用带有磁耦合搅拌的高压反应釜,进行了不同浓度配比MDEA+MEA、MDEA+DEA混合胺液对CO2的吸收与解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向... 混合胺液脱碳法具有吸收能力强、反应速度快、适用范围广、再生能耗低等许多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采用带有磁耦合搅拌的高压反应釜,进行了不同浓度配比MDEA+MEA、MDEA+DEA混合胺液对CO2的吸收与解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向2.0mol/L的MDEA中加入1.0mol/L的MEA,混合胺液对CO2的吸收解吸综合性能才有显著改善;②MDEA/DEA配比为2.0/1.0时CO2吸收反应很快达到平衡,但该配比在酸气负荷较高的情况下CO2吸收速率较低;③MDEA/DEA配比为2.6/0.4的混合胺液较MDEA单一胺液对CO2的吸收性能并无明显改善;④2.3/0.7配比的MDEA+DEA混合胺液对CO2的吸收负荷与CO2吸收速率均保持较高水平;⑤向MDEA中添加DEA对其CO2解吸性能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只有2.0mol/L的MDEA+1.0mol/L的DEA混合胺液CO2解吸性能稍好,但不如相同配比的MDEA+MEA混合胺液。该成果为天然气脱碳胺液的配方优选和脱碳工业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EA MEA DEA 天然气脱碳 吸收 解吸 混合胺液 CO2吸收速率 CO2吸收负荷
下载PDF
Kinetics of the hydrogen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processes of hydrogen storage alloys: A review 被引量:22
19
作者 Qian Li Xi Lin +4 位作者 Qun Luo Yuʼan Chen Jingfeng Wang Bin Jiang Fusheng P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32-48,共17页
High hydrogen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rates are two significant index parameters for the applications of hydrogen storage tanks.The analysis of the hydrogen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behavior using the isothermal ki... High hydrogen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rates are two significant index parameters for the applications of hydrogen storage tanks.The analysis of the hydrogen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behavior using the isothermal kinetic models is an efficient way to investigate the kinetic mechanism.Multitudinous kinetic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kinetic process.However,these kinetic models were de-duced based on some assumptions and only appropriate for specific kinetic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rate-controlling steps(RCSs),which sometimes lead to confusion during application.The kinetic analysis procedures using these kinetic models,as well as the key kinetic parameters,are unclear for many researchers who are unfamiliar with this field.These problems will prevent the kinetic models and their analysis methods from revealing the kinetic mechanism of hydrogen storage alloys.Thus,this review mainly focuses on the summarization of kinetic models based on different kinetic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RCSs for the chemisorption,surface penetration,diffusion of hydrogen,nucleation and growth,and chemical reaction processes.The analysis procedures of kinetic experimental data are expounded,as well as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hydrogen pressure,and particle radius.The applications of the kinetic models for different hydrogen storage alloys are also int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storage metal hydrides hydrogen absorption process hydrogen desorption process kinetic models
下载PDF
钛吸氢和放氢动力学 被引量:14
20
作者 黄利军 虞炳西 高树浚 《金属功能材料》 CAS 1998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用定容法研究了550~780℃范围内钛的吸氢和放氢动力学。吸氢和放氢的激活能分别为78.6和105.6kJ/mol。吸氢由相界面过程控制,而氢原子穿过表面氧化膜是放氢速率控制步骤。
关键词 吸氢 放氢 动力学 贮氢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