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典型论在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内涵、争论与运用 |
王鍾陵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2
|
论姚雪垠文学道路的“故乡”与“他乡”之旅 |
王宗辉
|
《平顶山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论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中的河南元素 |
王宗辉
|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4
|
李长之与20世纪40年代“春暖花开论争” |
李婷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5
|
革命的隐没与“文人”的诞生——论姚雪垠自传书写中的症候与隐微修辞 |
史峻嘉
|
《现代传记研究》
|
2023 |
0 |
|
6
|
论姚雪垠的“抗战加恋爱”小说 |
熊文
|
《安康学院学报》
|
2021 |
0 |
|
7
|
试析姚雪垠战时文学的文艺大众化创作——以《差半车麦秸》和《牛全德与红萝卜》为例 |
雷鸥
|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8
|
不能为“红学”而“红学”——简论姚雪垠的“红学”贡献 |
熊金星
熊元义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11 |
0 |
|
9
|
回顾刘再复与姚雪垠的论争 |
周志雄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10
|
胡风研究:历史的还原与问题的凸显——对商金林、吴永平、解志熙诸先生胡风研究的考量 |
孔育新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1
|
现代作家“心态史”传记缺失的琐思——以两部《姚雪垠传》为例 |
曹转莹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