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对社会与面对生命——论向秀、嵇康对《庄子》的不同解读 被引量:8
1
作者 马良怀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3-39,共7页
同是一部《庄子》 ,向秀与嵇康有着不同的解读。向秀是面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他试图协调个体与社会、自然与名教的尖锐矛盾 ,在“人间世”里为乱世士人寻找一条安顿心灵和生命的道路。嵇康则是贴近个体生命的诠释 ,他试图通过开掘精神世... 同是一部《庄子》 ,向秀与嵇康有着不同的解读。向秀是面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他试图协调个体与社会、自然与名教的尖锐矛盾 ,在“人间世”里为乱世士人寻找一条安顿心灵和生命的道路。嵇康则是贴近个体生命的诠释 ,他试图通过开掘精神世界的空间 ,于现实社会之上营造自由的人生意境和精神家园 ,进入其中作“逍遥游”。前者是社会现实的需要 ,后者是个体觉醒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秀 嵇康 庄子 《庄子》 哲学解读 个体 社会 自然 哲学思想 名教 魏晋时期
下载PDF
竹林七贤拙论 被引量:4
2
作者 朱绍侯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28,共9页
竹林七贤作为一个群体,显然是被当作正面人物加以肯定的,否则何以称为"七贤"?但笔者认为,对竹林七贤不宜作整体的评介,而应根据其个人政绩、业绩作出单独的评价。对其作个人评价时,不应以曹魏政权或司马氏政权为依归。因为这... 竹林七贤作为一个群体,显然是被当作正面人物加以肯定的,否则何以称为"七贤"?但笔者认为,对竹林七贤不宜作整体的评介,而应根据其个人政绩、业绩作出单独的评价。对其作个人评价时,不应以曹魏政权或司马氏政权为依归。因为这两个都属于篡夺来的政权,在他们掌权初期,都施行过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和诛杀异己的行为,在两个政权的晚期都趋于腐朽,两者难分轩轾。故对竹林七贤个人的评价,拥魏者,可以肯定他的气节;拥晋者,可以肯定他是忠臣。据此构想,肯定嵇康的忠魏气节,山涛对晋的忠心。对向秀则肯定他在学术方面的贡献。对阮籍既肯定他在学术方面的贡献,也指出他玩忽职守及败坏礼教的丑行。对王戎则批评他是贪财好利的腐朽的官僚。对阮咸和刘伶,则批评他们是为己避祸而又自矜风雅的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七贤 嵇康 山涛 阮籍 向秀
原文传递
向秀《庄子注》哲意发微——兼论《庄子》向郭二注的异同 被引量:2
3
作者 韩国良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8-43,共6页
向秀的《庄子注》应作于竹林时期,它以宇宙本体的不生不化和万物的自生自化思想为依据,强调圣人的无作无为,突出万物的个性,带有明显的个性解放色彩,在情感基调上与嵇康的“自然论”思想可谓如出一辙。长期以来我们所以一直将它与郭象... 向秀的《庄子注》应作于竹林时期,它以宇宙本体的不生不化和万物的自生自化思想为依据,强调圣人的无作无为,突出万物的个性,带有明显的个性解放色彩,在情感基调上与嵇康的“自然论”思想可谓如出一辙。长期以来我们所以一直将它与郭象的《庄子注》夹缠在一起,弄不清二者的同与异,除了它的严重散佚外,对它的撰写时间以及向秀《难养生论》的双簧性质一直迟迟未能给予认定,无疑也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秀 《庄子注》 郭象 异同
下载PDF
论向秀《难养生论》的双簧性质 被引量:2
4
作者 韩国良 《衡水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0-53,共4页
向秀的《庄子注》早已散佚,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就只有他的《闻笛赋》和《难养生论》。《闻笛赋》是一篇文学作品,篇幅很短,几乎没有什么哲学价值,这一点早为学界所公认。《难养生论》的理论价值稍高一些,但却不能视为向秀的哲学作品。... 向秀的《庄子注》早已散佚,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就只有他的《闻笛赋》和《难养生论》。《闻笛赋》是一篇文学作品,篇幅很短,几乎没有什么哲学价值,这一点早为学界所公认。《难养生论》的理论价值稍高一些,但却不能视为向秀的哲学作品。它所概括的只是当时的一些流行看法,其目的乃在给嵇康的理论阐发提供一个平台。目前学术界普遍将它作为向秀的重要理论著作加以引用,这是很不恰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秀 嵇康 《难养生论》 双簧
下载PDF
再论向秀之“瑕” 被引量:1
5
作者 余霞 《武陵学刊》 2020年第6期108-112,共5页
“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备受现当代学者诟病。但就语义而言,《向秀别传》中的“失图”非指“改节”。向秀的入仕之举与其一贯的人生志向及哲学思想并不矛盾,古代评论亦未见“改节”之说,因此向秀入仕并非“改节”。刘勰所指《思旧赋》... “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备受现当代学者诟病。但就语义而言,《向秀别传》中的“失图”非指“改节”。向秀的入仕之举与其一贯的人生志向及哲学思想并不矛盾,古代评论亦未见“改节”之说,因此向秀入仕并非“改节”。刘勰所指《思旧赋》之“瑕”,也并非瑕疵,表现了向秀对李斯、嵇康生命心态的深切体认。刘勰与后世评论家多从政治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待该赋文,因而缺乏生命哲学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秀 失图 改节 《文心雕龙·指瑕》 生命哲学
下载PDF
向秀本体论玄学发微 被引量:1
6
作者 秦跃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36,共5页
向秀《庄子注》表达的玄理本体“有”与“无”的统一是前后贯通而明确的,“生自生”与“化自化”,对于客观世界的存在物表现为“不生不化”,而万物自生自化亦能够成为“生化之本”。向秀以外物为本体之崇有思想倾向,说明了对现实的认同... 向秀《庄子注》表达的玄理本体“有”与“无”的统一是前后贯通而明确的,“生自生”与“化自化”,对于客观世界的存在物表现为“不生不化”,而万物自生自化亦能够成为“生化之本”。向秀以外物为本体之崇有思想倾向,说明了对现实的认同与向名教的妥协。道家思想经过向秀改造能够更加和谐地与儒家精神兼容,从而为郭象玄学解决内圣外王、游外冥内奠定了理论基础,进而达到名教与自然合一。向秀本体玄学的理论创见和成就,也是其与山涛、王戎等入世的名士兼治儒道人格同中见异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秀 玄学 本体论 自生自化 儒道兼治
下载PDF
向秀玄儒兼治研究
7
作者 秦跃宇 《兰州学刊》 2006年第10期67-70,共4页
向秀融合儒道的本体论哲学,是当时学术思想领域正始玄学向元康玄学过渡的关键。他从相信正始玄学贵“无”本体论开始,到超越“以无为本”,提出“自生”、“自化”学说,以性分自足的逍遥义实现名教与自然合一。道家思想经过向秀改造能够... 向秀融合儒道的本体论哲学,是当时学术思想领域正始玄学向元康玄学过渡的关键。他从相信正始玄学贵“无”本体论开始,到超越“以无为本”,提出“自生”、“自化”学说,以性分自足的逍遥义实现名教与自然合一。道家思想经过向秀改造能够更加和谐地与儒家精神兼容,从而为郭象玄学解决内圣外王、游外冥内奠定了理论基础。向秀重新审视“名教”价值的理论体系以及政治实践都与众不同,他兼治儒道的理论创见和成就,也是其与山涛、王戎等入世的名士人格同中见异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秀 玄学 本体论 玄儒兼治
下载PDF
向秀、郭象《庄子注》对读研究——以王叔岷《〈庄子〉向郭注异同考》为中心
8
作者 寇志强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35-44,共10页
向秀、郭象《庄子注》公案一直是魏晋思想史研究的一个热点,但由于文献不足征,尚未形成共识。在诸多研究之中,王叔岷《〈庄子〉向郭注异同考》用对比研究法将其当时发现的所有向秀注佚文与郭象注文进行对比,以揭示二者关系。然王文以罗... 向秀、郭象《庄子注》公案一直是魏晋思想史研究的一个热点,但由于文献不足征,尚未形成共识。在诸多研究之中,王叔岷《〈庄子〉向郭注异同考》用对比研究法将其当时发现的所有向秀注佚文与郭象注文进行对比,以揭示二者关系。然王文以罗列材料为主,没有对所列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不能清晰地揭示出二者的关系,且其归类有不尽合理之处,实有继续研究的必要。通过对王文所列材料进行研究发现,向、郭所用《庄子》版本不同,注书体例稍异,且文字完全相同者所占比例不高,更有郭注纠正向注的例证,故郭注当是对向注“述而广之”,而非“定点文句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秀 郭象 《庄子注》 王叔岷 文字对读
下载PDF
向郭之争“述而广”义再检讨
9
作者 韩国良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3-16,20,共5页
关于《庄子》郭注与向注的关系,目前"扬弃说"占绝对优势。为了证明"述而广"义的合法性,扬弃论者从剽窃论者所据史料的可疑性、向郭两注版本的异同、向郭两注文义的异同、向郭其他著作与今本《庄子注》的对比、前人... 关于《庄子》郭注与向注的关系,目前"扬弃说"占绝对优势。为了证明"述而广"义的合法性,扬弃论者从剽窃论者所据史料的可疑性、向郭两注版本的异同、向郭两注文义的异同、向郭其他著作与今本《庄子注》的对比、前人对向郭两注的态度等五个方面作了全面的论述,但是如果认真检讨一下,其论证、论据都是应当再作进一步斟酌的。郭象是否属盗窃关键在思想,在对向秀的哲学思想作出正确评价前,"向郭之争"恐怕是永远也不会结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秀 郭象 《庄子注》 扬弃 剽窃
下载PDF
朝鲜许筠与向秀《思旧赋》之比较
10
作者 王成 《邯郸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3-76,共4页
朝鲜许筠与向秀创作了同题之作——《思旧赋》,二赋有很多共同之处:均化用典故,运用排比、对偶句,增加了赋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二赋亦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赋作的序文所述侧重点不同;向赋含蓄隐晦,寄意遥远;许赋直抒悲愤之情,情感... 朝鲜许筠与向秀创作了同题之作——《思旧赋》,二赋有很多共同之处:均化用典故,运用排比、对偶句,增加了赋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二赋亦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赋作的序文所述侧重点不同;向赋含蓄隐晦,寄意遥远;许赋直抒悲愤之情,情感炽烈。对二赋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拓宽中朝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筠 向秀 《思旧赋》 比较 深化
下载PDF
嵇康、向秀养生之争背后的玄学分际
11
作者 刘飞飞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24-130,共7页
嵇康提出了以遵循天地自然之道为指归的养生思想,主张清虚静泰、少私寡欲。向秀则认为人欲乃自然之理,不能禁绝,但须节之以礼。双方均站在“自然”的制高点上,其争论超出了养生的范围,深入到了人性论的话题中。究其原因,二人分属不同类... 嵇康提出了以遵循天地自然之道为指归的养生思想,主张清虚静泰、少私寡欲。向秀则认为人欲乃自然之理,不能禁绝,但须节之以礼。双方均站在“自然”的制高点上,其争论超出了养生的范围,深入到了人性论的话题中。究其原因,二人分属不同类型的玄学家,“经典注释派”的向秀温和保守,“人生风度派”的嵇康则给人放浪不羁的印象。不同的风格与思维方式使他们对“自然”有不同的理解:嵇康所谓“自然”是指宇宙间的流行变化,遵循它可以延年益寿,但已预设了人在“自然”之外,其思维方式近乎老子;向秀使用的“自然”则指人生而有之的本能,它可能来自于《庄子》中的“从欲”思想,将天地人一体化。对“自然”的不同理解决定了他们对名教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向秀 自然 名教 玄学
下载PDF
诀别的挽歌——读《思旧赋》
12
作者 胡菊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5期43-44,共2页
向秀的《思旧赋》是文学史上的名篇。然而因其行文多所隐晦且言短情深,给后人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因此关于此赋的主旨历来被诸多揣测。考《思旧赋》写于向秀奉命赴洛之期,亦是其人生转向之际唯一留下的文字,若认为仅仅只是伤时吊友,... 向秀的《思旧赋》是文学史上的名篇。然而因其行文多所隐晦且言短情深,给后人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因此关于此赋的主旨历来被诸多揣测。考《思旧赋》写于向秀奉命赴洛之期,亦是其人生转向之际唯一留下的文字,若认为仅仅只是伤时吊友,而无关乎个体内心之波澜变动实为不合常情。向秀通过此赋传递了身处困境的艰难抉择,幽暗曲折的表达了他面对故友的愧疚之情以及作别理想的决绝之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秀 思旧赋 诀别 主旨
下载PDF
嵇康、向秀养生论争的审美透视
13
作者 董敏娜 王晓玲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87-90,共4页
魏晋玄学的巨大影响带来了老、庄美学的复兴。嵇康、向秀在养生论争中体现出对"任自然"生命状态的共同追求,属于生存美学的范畴。"任自然"生存美学思想包含三个维度的内涵:自然的生存美学观、自由的生存美学实践、... 魏晋玄学的巨大影响带来了老、庄美学的复兴。嵇康、向秀在养生论争中体现出对"任自然"生命状态的共同追求,属于生存美学的范畴。"任自然"生存美学思想包含三个维度的内涵:自然的生存美学观、自由的生存美学实践、和谐的生存美学理想。嵇康、向秀关于养生问题的争论源于二人玄学思想的差异。因此,在对"任自然"生命状态的共同追求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审美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向秀 养生论争 生存美学 任自然
下载PDF
“名教”与“自然”之辩及向秀对二者关系的调和
14
作者 乔凤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0-124,160,共5页
东汉末期社会秩序的混乱,使魏晋士人对"名教"失去信心,转向崇尚道家的"自然"之学,并逐渐发展为杂糅儒、道思想的玄学。在当时的社会思潮中,"名教"代表的是入仕和关注社会与民生的思想流派,"自然&qu... 东汉末期社会秩序的混乱,使魏晋士人对"名教"失去信心,转向崇尚道家的"自然"之学,并逐渐发展为杂糅儒、道思想的玄学。在当时的社会思潮中,"名教"代表的是入仕和关注社会与民生的思想流派,"自然"代表的是遁世与逃避现实的思想流派。不同社会群体对二者关系的看法,不仅体现了他们对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定位问题,也体现了他们个人觉醒程度与社会责任的内心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魏晋时期的玄学家们对"名教"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何晏、王弼两人的哲学思想虽然存在一定的分歧,但在对待"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却都主张"以道释儒""崇道贵无",同为玄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儒道相因"的代表人物;嵇康、阮籍等人把"名教"看作是束缚"自然"的桎梏,他们假老庄思想批判儒家的礼法制度,将"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对立起来,成为玄学发展第二阶段"儒道相反"的代表人物;"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在经历了相因、相反的发展变化之后,第三阶段的代表人物向秀对"名教"与"自然"的关系进行调和而形成了"崇有"哲学,使儒、道关系逐渐发展到相通阶段,这种认识经郭象的发挥并运用于社会与政治领域,普遍为士大夫所接受,对于解决士大夫的内心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教 自然 玄学 向秀
原文传递
《世说新语》札记三则
15
作者 董喜宁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德行》篇"元方季方为兄为弟"条,正文注文措辞相反,注家或依正文笺释,而义理不尽圆通;或依注文训解,而征引颇有失类。《言语》篇"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条,正文注文所述实为两事,据正文乃例行上计公差,据注文乃荣膺察... 《德行》篇"元方季方为兄为弟"条,正文注文措辞相反,注家或依正文笺释,而义理不尽圆通;或依注文训解,而征引颇有失类。《言语》篇"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条,正文注文所述实为两事,据正文乃例行上计公差,据注文乃荣膺察举岁选,注家或含混而解,颇滋疑窦。《言语》篇"谢仁祖一坐之颜回"条,宾客所作颜回之喻,与汉世限年制度渊源甚深,故事常谈,遂为习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陈元方 向秀 谢尚
下载PDF
朝鲜许筠与向秀《思旧赋》之比较
16
作者 王成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3期58-61,共4页
朝鲜许筠与向秀创作了同题之作——《思旧赋》,二赋有很多共同之处:均化用典故,运用排比、对偶句,增加了赋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二赋亦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赋作的序文所述侧重点不同;向赋含蓄隐晦,寄意遥远,许赋直抒悲愤之情,情感... 朝鲜许筠与向秀创作了同题之作——《思旧赋》,二赋有很多共同之处:均化用典故,运用排比、对偶句,增加了赋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二赋亦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赋作的序文所述侧重点不同;向赋含蓄隐晦,寄意遥远,许赋直抒悲愤之情,情感炽烈。对二赋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拓宽中朝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筠 向秀 《思旧赋》 比较 深化
下载PDF
相修平教授临证辨治癫痫经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鹏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51-152,共2页
癫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修平教授临证多年,在癫痫病的治疗上取得显著疗效,治疗以化痰为大法,兼顾熄风清火活血,配合健脾益气以绝生痰之源,临床中据病人具体情况灵活辨证,并以自拟丸药缓图以拔除顽痰,达到根治癫痫的目的,体现了中医... 癫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修平教授临证多年,在癫痫病的治疗上取得显著疗效,治疗以化痰为大法,兼顾熄风清火活血,配合健脾益气以绝生痰之源,临床中据病人具体情况灵活辨证,并以自拟丸药缓图以拔除顽痰,达到根治癫痫的目的,体现了中医治疗癫痫的特色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中医治疗 相修平
下载PDF
向秀的处世之道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明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59,共8页
魏晋玄学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看待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主流观点认定向秀主张名教即自然,致力于名教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调和。然而,据传世文献征引的向秀《庄子注》及向秀仕宦经历判断,向秀并无意调和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他的处世之道或可概括... 魏晋玄学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看待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主流观点认定向秀主张名教即自然,致力于名教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调和。然而,据传世文献征引的向秀《庄子注》及向秀仕宦经历判断,向秀并无意调和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他的处世之道或可概括为"顺名教而任自然"。顺名教只是手段,任自然才是目的。此处世之道导源于庄子的"顺人而不失己"。从任自然的角度看,向秀的"顺名教而任自然"更接近于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而远离于郭象的"与世同波而不自失"。向秀"顺名教而任自然"的处世之道在东晋南朝时代产生过一定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秀 魏晋玄学 名教 自然
原文传递
明刊郭象《庄子注》考辨
19
作者 李贞 《惠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78-81,共4页
郭象《庄子注》是我国庄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精良之作,此书一出,对后世影响深远,一度决定了庄学的发展轨迹和走向,故而,为后世多番刊印。到了明代,刻书技术兴盛,郭象《庄子注》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刊行,而其刊刻方式多以单独刊行和诸家集刊为... 郭象《庄子注》是我国庄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精良之作,此书一出,对后世影响深远,一度决定了庄学的发展轨迹和走向,故而,为后世多番刊印。到了明代,刻书技术兴盛,郭象《庄子注》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刊行,而其刊刻方式多以单独刊行和诸家集刊为主。了解明代郭象《庄子注》的刊行概况,有助于探究郭注在明代的接受,更打开了一扇管窥明代庄学发展轨迹之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明代 《庄子注》 向注 刊行
下载PDF
向秀《庄子注》别本略论
20
作者 黄圣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74,共6页
向秀、郭象两家《庄子注》的关系问题是学界讨论的一个焦点。向注别本的存在与否可以成为解决此问题的一个关键。从史料比较和逻辑分析的结果看,向注别本是极有可能存在的。在向、郭两家《庄子注》的关系上,所谓“述广”说和“盗窃”说... 向秀、郭象两家《庄子注》的关系问题是学界讨论的一个焦点。向注别本的存在与否可以成为解决此问题的一个关键。从史料比较和逻辑分析的结果看,向注别本是极有可能存在的。在向、郭两家《庄子注》的关系上,所谓“述广”说和“盗窃”说是能够并存的,我们应把今本《庄子注》视为向、郭两人共同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注》 述广说 盗窃说 向注别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