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与二语习得 被引量:22
1
作者 杨佑文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4,共5页
"语言游戏说"是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核心内容,为其后期哲学观的基础,也是他基于儿童第一语言习得过程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内容包括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意义即用法、游戏规则、家族相似性等,并通过这些方面的关系阐述语言游... "语言游戏说"是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核心内容,为其后期哲学观的基础,也是他基于儿童第一语言习得过程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内容包括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意义即用法、游戏规则、家族相似性等,并通过这些方面的关系阐述语言游戏的实践性、多样性等特点。文章指出,"语言游戏说"对二语习得有着较大的影响与启示,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说 二语习得 语言运用
原文传递
“图像论”意义观的本体论解读——维特根斯坦意义理论拓展性研究之一 被引量:16
2
作者 谢萌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3,共6页
本文把维特根斯坦的"图像论"意义观置于本体论语言哲学框架中;通过意义本体观的研究维度、分析与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追问"图像论"意义观的理论优势与局限,反思这一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研究表明,意义是语言/人... 本文把维特根斯坦的"图像论"意义观置于本体论语言哲学框架中;通过意义本体观的研究维度、分析与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追问"图像论"意义观的理论优势与局限,反思这一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研究表明,意义是语言/人的存在方式;揭示语言的意义/语言的存在、人的意义/人的存在、说话人意义/人在语言中的存在是语言哲学和语言学的共同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图像论”意义观 本体论语言哲学 意义本体观
原文传递
“人文”研究能够成为“科学”吗?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清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8,共8页
通过批判韦伯以及维特根斯坦的相关见解可以发现,虽然人文学科研究的主体和对象都有厚重的非认知价值负载,但鉴于需要将事实与价值联结起来的枢纽作用以及认知需要与非认知需要的微妙异同,主体不仅可能、而且应当将自己的非认知需要悬... 通过批判韦伯以及维特根斯坦的相关见解可以发现,虽然人文学科研究的主体和对象都有厚重的非认知价值负载,但鉴于需要将事实与价值联结起来的枢纽作用以及认知需要与非认知需要的微妙异同,主体不仅可能、而且应当将自己的非认知需要悬置起来,纯粹基于认知需要如实描述作为存在事实的人文现象,从而使人文研究包含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内容,然后再通过非认知价值重载的转型过程,为证成各种意识形态或人生理念提供实然性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 维特根斯坦 人文研究 科学 价值中立 认知需要
下载PDF
论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影响力——语言哲学与日常语言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郁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共5页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点发生了重大转变,他对哲学的重新理解可以说是哲学史上和哲学观点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其核心思想就是“语言游戏”。语言在使用中才有意义,词语的意义就是它的用法。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分析,从语言与日常生活的...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点发生了重大转变,他对哲学的重新理解可以说是哲学史上和哲学观点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其核心思想就是“语言游戏”。语言在使用中才有意义,词语的意义就是它的用法。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分析,从语言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来加以论述,对语言哲学,尤其是日常语言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日常语言哲学,而且对语言学也有很深的影响。他后期的语言观直接导致了日常语言学派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 日常语言 语言哲学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反思 被引量:13
5
作者 范波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8-91,共4页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无论对语用学还是语言哲学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首先考察语言游戏的概念,然后提炼出语言游戏的主要特点———家族相似性、生活形式、语言形式的多样性、用法和规则。在此基础上,提出语言游戏即语言对话这一观点。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 语言游戏说 对话
原文传递
从逻辑图像论到语言游戏说——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探讨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国华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7-60,共4页
维特根斯坦一生的语言哲学思想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维特根斯坦主张语言的逻辑图像论,后期他提出了语言游戏说。维特根斯坦前后两阶段的语言哲学思想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后期的语言哲学观并非是对前期的简单抛弃,彻底对立,而是继... 维特根斯坦一生的语言哲学思想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维特根斯坦主张语言的逻辑图像论,后期他提出了语言游戏说。维特根斯坦前后两阶段的语言哲学思想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后期的语言哲学观并非是对前期的简单抛弃,彻底对立,而是继承基础上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逻辑图像论 语言游戏 生活形式 家族相似性
下载PDF
现代西方哲学家论模糊性的本质 被引量:11
7
作者 何建南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5,30,共6页
伴随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的转向”, “语言的模糊性”得到深入探讨。皮尔斯是西方哲学史上确认“语言本身的模糊性”的第一位哲学家; 维特根斯坦强调语言确定性与模糊性的并存关系, 并试图将二者统一; 罗素从符号逻辑的水平上首次打破... 伴随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的转向”, “语言的模糊性”得到深入探讨。皮尔斯是西方哲学史上确认“语言本身的模糊性”的第一位哲学家; 维特根斯坦强调语言确定性与模糊性的并存关系, 并试图将二者统一; 罗素从符号逻辑的水平上首次打破了古典逻辑的排中律, 开辟了形式化模糊逻辑或多值逻辑的研究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性 多值逻辑 语言哲学 罗素 皮尔斯 维特根斯坦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语义理论刍议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龙根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1-105,共5页
维特根斯坦在前、后期哲学中提出了两种迥异的语义理论 ,即“图像论”和“工具 (用法 )论”。分析对比这两种关于意义的比喻方式被认为是“理解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 ,进而认识它和早期哲学之差异的捷径”。前期维特根斯坦认为 ,(理想 )... 维特根斯坦在前、后期哲学中提出了两种迥异的语义理论 ,即“图像论”和“工具 (用法 )论”。分析对比这两种关于意义的比喻方式被认为是“理解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 ,进而认识它和早期哲学之差异的捷径”。前期维特根斯坦认为 ,(理想 )语言系统与世界本体论系统存在着对应性映现关系 ,这种关系通过“图像”比喻能够充分地得以显示 ;语言命题正是作为世界的逻辑图像才具有相应的意义。后期维特根斯坦批判拒斥“图像论” ,提出了“工具 (用法 )论” ,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语词乃至整个语言就是一种工具 ,依据不同的目的 ,具有不同的用途 ,其意义就在于它的具体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图像意义 工具意义 语义理论
下载PDF
合乎事实之“真”与合乎逻辑之“明”——析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悖论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清平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15,共15页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里首先严格界定了“合乎事实”之“真”,但在认知理性精神异化悖论的影响下,接下来却以混淆概念的方式把“合乎逻辑”之“明”说成是一种更重要的“真”,结果在两者关系的问题上造成了一系列自相矛盾。其实,...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里首先严格界定了“合乎事实”之“真”,但在认知理性精神异化悖论的影响下,接下来却以混淆概念的方式把“合乎逻辑”之“明”说成是一种更重要的“真”,结果在两者关系的问题上造成了一系列自相矛盾。其实,合乎事实之“真”才是认知行为的主导目的,合乎逻辑之“明”则是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有效工具。只有深入辨析二者之间的鲜明反差、交织缠绕和主次地位,我们才能克服认知理性精神的异化裂变,解答包括“科学何以成为科学”“逻辑学能否成为一门科学”等在内的众多理论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逻辑哲学论》 合乎事实 合乎逻辑 真知 明晰 科学
下载PDF
当代社会理论的实践转向:起源、问题与出路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孟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7-51,共5页
20世纪下半叶,社会理论界经历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实践转向"。本文首先追溯了这一变革的思想来源,即前期海德格尔的"在世存在"和后期维特根斯坦论"遵守规则",然后交代了实践理论所关注的六个核心论题。接着... 20世纪下半叶,社会理论界经历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实践转向"。本文首先追溯了这一变革的思想来源,即前期海德格尔的"在世存在"和后期维特根斯坦论"遵守规则",然后交代了实践理论所关注的六个核心论题。接着,文章讨论了斯蒂芬.特纳对实践概念的分析和批判。特纳认为,实践概念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因而实践转向是一场错误的转向。对此,约瑟夫.劳斯借助于规范的实践概念予以回应。该实践概念不仅可以规避特纳的批评,而且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把握实践转向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转向 海德格尔 维特根斯坦 特纳 劳斯
下载PDF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观概述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洁 《山东外语教学》 2007年第4期18-23,共6页
论文对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观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概述:词语、语句的意义就是它们在具体言语活动中的用法;私人语言不具有社会功能;语言游戏是维特根斯坦用来分析和论证日常语言意义的方法,游戏规则只能在游戏过程... 论文对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观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概述:词语、语句的意义就是它们在具体言语活动中的用法;私人语言不具有社会功能;语言游戏是维特根斯坦用来分析和论证日常语言意义的方法,游戏规则只能在游戏过程中掌握。维特根斯坦“意义即用法”的观点可以说是当代方兴未艾的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功能语言学的哲学渊源,对我们的外语教学活动也有很大的启发指导作用,例如情景教学、交际教学、文化教学、语境与篇章分析教学、语境与翻译教学等教学方法就是这一哲学理论的实际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语言哲学 语言游戏 意义 用法
下载PDF
意义图式与语言游戏——维特根斯坦“语言批判”的方法论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建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59,共9页
维特根斯坦把哲学归结为语言分析或语言批判。他先后建立了人工语言哲学和自然 语言哲学。“意义图式说”和“语言游戏论”就是这两种语言哲学的基本方法。两者各有侧重点: 前者注重“逻辑分析”,致力于用数理逻辑的方法构造理想的人... 维特根斯坦把哲学归结为语言分析或语言批判。他先后建立了人工语言哲学和自然 语言哲学。“意义图式说”和“语言游戏论”就是这两种语言哲学的基本方法。两者各有侧重点: 前者注重“逻辑分析”,致力于用数理逻辑的方法构造理想的人工语言;后者提倡“自然描述”, 强调从日常生活经验中研究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其结果为西方语言哲学开辟了不同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语言批判 人工语言 自然语言 意义图式 语言游戏 方法论 意义分析 语言哲学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两套概念,两种语言游戏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国山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3,共8页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哲学问题,尤其是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问题。维特根斯坦虽未能见证人工智能的大发展,却对机器感觉与思维乃至机器情感与意志问题做过不少论述,表达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前瞻性见解。他通过对与人工智...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哲学问题,尤其是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问题。维特根斯坦虽未能见证人工智能的大发展,却对机器感觉与思维乃至机器情感与意志问题做过不少论述,表达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前瞻性见解。他通过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诸多概念的语法考察,明确指出这些概念只有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内才能获得正当使用,而一旦越出这一领域与人类智能的相关概念相混同时,便会引发哲学上的混乱。这样的混乱正是维特根斯坦试图加以清除的。可借助他提出的"锤子比喻"来理解他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之关系的看法及其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类智能 锤子比喻 语法考察 维特根斯坦
下载PDF
魏斯曼论“实指定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强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共6页
本文以魏斯曼对"实指定义"的哲学思考为切入点,将魏斯曼和维特根斯坦对"实指定义"的思想进行对比分析。基于维特根斯坦的"意义使用论"和"语言游戏论",为了更好理解语言和实在之间的关系,魏斯... 本文以魏斯曼对"实指定义"的哲学思考为切入点,将魏斯曼和维特根斯坦对"实指定义"的思想进行对比分析。基于维特根斯坦的"意义使用论"和"语言游戏论",为了更好理解语言和实在之间的关系,魏斯曼提出了"语言层次论"。尽管魏斯曼大部分哲学思想源于维特根斯坦,但是不能否认他对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系统融贯的阐释以及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最后笔者对学界存在对魏斯曼的两个误解进行了反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指定义 维特根斯坦 魏斯曼 语言游戏 语言层次
原文传递
语言游戏思想关照下的翻译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苏畅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79,共4页
维特根斯坦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划时代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在很多人文社会学科中的影响都广泛。后期维特根斯坦提出的语言游戏思想不仅是语用学研究的基石,也为翻译研究带来很多新的启示。本文从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思想入手,将"... 维特根斯坦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划时代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在很多人文社会学科中的影响都广泛。后期维特根斯坦提出的语言游戏思想不仅是语用学研究的基石,也为翻译研究带来很多新的启示。本文从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思想入手,将"意义即使用"的观点引入翻译研究,把翻译过程视为从源语言到目的语的意义转移,以期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角度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意义 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
原文传递
维特根斯坦与乔姆斯基的语言思想辨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和玉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31,共5页
Wittgenstein的哲学语法与Chomsky的生成语法从两个不同层次对语言进行思考。他们对语言基本属性的阐述角度和侧重点是有差异的。站在哲学的高度,他们能宏观地捕获语言的基本特质并进行科学分析。维特根斯坦与乔姆斯基在对语言的关注和... Wittgenstein的哲学语法与Chomsky的生成语法从两个不同层次对语言进行思考。他们对语言基本属性的阐述角度和侧重点是有差异的。站在哲学的高度,他们能宏观地捕获语言的基本特质并进行科学分析。维特根斯坦与乔姆斯基在对语言的关注和认识上有交叉、相似或者完全不同的观点。本文对他们共同关注的一些表面相似而实质迥异的语言概念和术语进行梳理和辨析,以求更明晰地理解二者的语言思想和哲学思考。文章结尾以Hinzen对语义接口的重新探索为例,指出"语言即使用"的观点有可能为生成语法关于"语义接口"的研究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ttgenstein 哲学语法 CHOMSKY 生成语法 语言概念 术语辨析
原文传递
里斯、维特根斯坦与话语的可能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杜世洪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4,共5页
语言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似乎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学说中得到了解答。然而,在里斯看来,维特根斯坦虽然给这一古题提供了解释,但未能揭示问题的本质。语言与现实的关系在生活形式上有所体现,但生活形式并非就是人们话语互动与互明的本质基础。... 语言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似乎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学说中得到了解答。然而,在里斯看来,维特根斯坦虽然给这一古题提供了解释,但未能揭示问题的本质。语言与现实的关系在生活形式上有所体现,但生活形式并非就是人们话语互动与互明的本质基础。语言是“共晓性”的联合,而不是任何形式(包括生活形式)或规则的联合。语言共晓性的联合才是话语可能性的本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斯 维特根斯坦 话语可能性 共晓性 联合
原文传递
维特根斯坦的语境观及其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苏鹏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27,共3页
语境是语用研究的重要参数,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关于语境的探讨很多,但却很少有学者从语言哲学的维度出发,探寻它的思想来源。对语境的探讨,在维特根斯坦前后思想中都有体现,而且其对语用学的影响颇大。本文力图从维特根斯坦语境... 语境是语用研究的重要参数,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关于语境的探讨很多,但却很少有学者从语言哲学的维度出发,探寻它的思想来源。对语境的探讨,在维特根斯坦前后思想中都有体现,而且其对语用学的影响颇大。本文力图从维特根斯坦语境观的来源入手,分析前、后期维特根斯坦有关语境的思想,进一步阐释其对语用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语境 语用学 语言哲学
原文传递
“私人语言论证”论证了什么?--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论证的一种简明解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晓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18,共5页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第243节中首先设想了一种私人语言,并在随后的几节里,给出了一种独特的"私人语言论证"。这个论证历来被认为是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中的要点和难点。对此论述很多。本文则基于对文本的解读,尝试给出一...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第243节中首先设想了一种私人语言,并在随后的几节里,给出了一种独特的"私人语言论证"。这个论证历来被认为是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中的要点和难点。对此论述很多。本文则基于对文本的解读,尝试给出一种关于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论证"的简明解析,其要点有三:(1)首先划分出"私人语言"的两个要素,其次归纳出"私人语言论证"中的六种主要论证方式,最终得出:私人语言论证的关键在于对标准的探讨;(2)通过区分两种言语使用模式,表明私人语言论证揭示出了一种虚幻的言语使用模式——言语描述感觉模式;(3)通过对"因此"一词的考察,具体分析了维特根斯坦的论证策略,并给出了私人语言论证结构的两种相关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私人语言论证 言语使用模式 标准 因此
原文传递
难以确定的“确定性”——析维特根斯坦哲学生涯的一个内在悖论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清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13,118,共14页
认知维度上的确定性是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生涯中始终关注的焦点之一。他在前期《逻辑哲学论》里把确定性归结为"逻辑必然性",在后期《哲学研究》里却凭借"家族相似"的理念彰显不确定性,在... 认知维度上的确定性是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生涯中始终关注的焦点之一。他在前期《逻辑哲学论》里把确定性归结为"逻辑必然性",在后期《哲学研究》里却凭借"家族相似"的理念彰显不确定性,在晚年的《论确定性》里又试图从"生活形式"以及实践行为中寻找确定性的根基,相关见解经历了复杂曲折而颇有意义的演变发展,但最终还是没能走出这座理论迷宫。只有将确定性与人们的认知需要和非认知需要关联起来,我们才能结合现实生活的价值内容,揭开这道难题的谜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确定性 逻辑必然性 家族相似 生活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