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侦查中心主义 被引量:161
1
作者 陈瑞华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9,共17页
通过对嫌疑人人身自由的自行剥夺以及对涉案财物的自行处置,也通过对案件系属犯罪案件、嫌疑人构成犯罪等问题的公开披露和实质化定性,侦查机关与案件的结局发生了利害关系;通过侦查案卷移送制度的设计,法庭审判成为对侦查结论的形式审... 通过对嫌疑人人身自由的自行剥夺以及对涉案财物的自行处置,也通过对案件系属犯罪案件、嫌疑人构成犯罪等问题的公开披露和实质化定性,侦查机关与案件的结局发生了利害关系;通过侦查案卷移送制度的设计,法庭审判成为对侦查结论的形式审查和确认过程;通过各种法定的程序倒流机制,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有所疏漏的案件进行必要的拾遗补漏和程序补救,对法院作出有罪裁决施加重大的影响。侦查中心主义构造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后果,但迄今为止,我国的司法改革并没有对此产生实质性的触动。要彻底解决庭审形式化问题,真正推动审判中心主义改革,就必须对侦查中心主义给予认真的对待,并逐步抛弃这一问题重重的诉讼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中心主义 庭审形式化 庭审实质化 审判中心主义
原文传递
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兼论《监察法》第33条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44
2
作者 谢登科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128,共7页
《监察法》的颁布实施意味着监察证据获得了独立的法律地位,将允许在刑事诉讼使用的证据种类从单纯的实物证据扩大至所有种类证据,其合法性审查判断标准亦将发生变化。此种转变有效契合了监察机关对职务犯罪调查权的法律属性,也符合&qu... 《监察法》的颁布实施意味着监察证据获得了独立的法律地位,将允许在刑事诉讼使用的证据种类从单纯的实物证据扩大至所有种类证据,其合法性审查判断标准亦将发生变化。此种转变有效契合了监察机关对职务犯罪调查权的法律属性,也符合"审判中心主义"的要求,为建立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奠定了证据基础。但由于《监察法》和《刑事诉讼法》在部分证据收集规则和证据使用规则上的差异,有可能导致相关规范在监察实务运行中失灵,故对监察机关收集证据的相关调查措施宜采用准用性规则进行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证据 证据种类 审判中心主义 证据能力
原文传递
审判中心论的话语体系分歧及其解决 被引量:18
3
作者 樊传明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2-208,共17页
"审判中心主义"是中国学者在进行刑事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时,提炼出的理论术语;然后以此为参照,对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进行类型化描述,开展相应的对策研究。"以审判为中心"则是在当代中国刑事司法改革实践的语境中,... "审判中心主义"是中国学者在进行刑事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时,提炼出的理论术语;然后以此为参照,对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进行类型化描述,开展相应的对策研究。"以审判为中心"则是在当代中国刑事司法改革实践的语境中,由改革决策层、执行部门提出的统括性术语;它旨在解决刑事错案频发、司法公信力不足等现实问题,是推进严格司法的工具性举措之一。这两种话语体系都指向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但它们在制度愿景、改革内容、价值定位、推进路径等方面存在诸多分歧。这些分歧导致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之间发生错位,使法学理论与法律实务无法就相应改革议题形成有效互动、共识与合力推进。一个或许可行的解决方案是,让二者共享建构性的刑事诉讼法教义学立场,竞争性地为刑事诉讼制度演进提供发展动力和解释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以审判为中心 刑事司法改革 法教义学
原文传递
刑事证明标准的形式一元论之提倡——兼论审判中心主义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14
4
作者 吉冠浩 《证据科学》 CSSCI 2015年第6期694-706,共13页
中国刑事证明标准存在"法律规定中的实质一元论"与"司法实践中的多元论"两种模式,其所处的场域皆是刑事诉讼的三阶段论。刑事证明标准具有"作为拟制标准的参照功能"与"作为裁断标准的授权功能"... 中国刑事证明标准存在"法律规定中的实质一元论"与"司法实践中的多元论"两种模式,其所处的场域皆是刑事诉讼的三阶段论。刑事证明标准具有"作为拟制标准的参照功能"与"作为裁断标准的授权功能",该两大功能在现有证明标准模式中均是失范的。因此,有必要提出可以彰显功能的"形式一元论",即我国现行刑诉法关于证明标准的规定应被解读为:在刑事诉讼中只存在审判阶段唯一的证明标准。在我国诉讼构造尚未发生实质变革的当下,坚持"形式一元论"是实现审判中心主义体系化路径的关键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标准 审判中心主义 形式一元论 三阶段论 诉讼构造
原文传递
审判中心语境下的刑事庭前会议制度新探 被引量:11
5
作者 步洋洋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3-61,共9页
2012年《刑事诉讼法》在其第182条第2款中增设了庭前会议制度之规定,标志着庭前会议制度在我国刑事司法中的正式确立。然而,相较于域外国家和地区精细、完善、全面的庭前(审前)会议,我国的现行立法规定过于笼统,关键和重点不甚明了,制... 2012年《刑事诉讼法》在其第182条第2款中增设了庭前会议制度之规定,标志着庭前会议制度在我国刑事司法中的正式确立。然而,相较于域外国家和地区精细、完善、全面的庭前(审前)会议,我国的现行立法规定过于笼统,关键和重点不甚明了,制度设计的系统性与可操作性并不强,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制度本身所承载的功能和价值发挥。结合当前《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庭前会议规程(试行)》的具体内容,就庭前会议制度的制度定位、适用范围、具体程序安排、结果效力等方面重新进行探讨、明晰,以平衡庭前准备程序与正式的法庭审理程序间的关系,避免庭前会议的实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 庭前会议 制度定位 制度内容 适用刍议
原文传递
论监察环节的非法证据排除——以《监察法》第33条第3款为视角 被引量:11
6
作者 谢登科 《地方立法研究》 2020年第1期45-55,共11页
监察环节非法证据排除是监察机关实现自我监督和制约的重要手段,也是监察案件中保障实体真实、防范冤假错案的重要途径,它有效契合了"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的基本要求。我国《监察法》第33条第3款规定的监察环节非法证据排... 监察环节非法证据排除是监察机关实现自我监督和制约的重要手段,也是监察案件中保障实体真实、防范冤假错案的重要途径,它有效契合了"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的基本要求。我国《监察法》第33条第3款规定的监察环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具有适用范围扩大化、运行程序职权化、适用阶段全程化和认定标准依附化等四个特点。为了保障监察环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有效实施,应当在监察机关内部确立证据收集主体与审查认定主体的相对分离机制,强化法院和检察院刑事诉讼程序中对监察证据合法性的外部审查,赋予被调查人在监察环节享有获得律师帮助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 程序性制裁 职权启动 以审判为中心
下载PDF
重提“审判中心主义”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章仙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39-47,共9页
在"侦查中心主义"的消解影响下,长期以来我国刑事审判职能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方面的实质效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呈现出"形式化"这一可怕的司法惯性特征。对此,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 在"侦查中心主义"的消解影响下,长期以来我国刑事审判职能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方面的实质效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呈现出"形式化"这一可怕的司法惯性特征。对此,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并"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重提"审判中心主义"必须在界分与其他主义关系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其与案卷移送方式、无罪判决率和案件证明标准之间的认识误区,将强化以庭审为中心的事实认定机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借力贯彻直接言词原则、坚持疑罪从无、继续推动辩护律师程序参与等措施根除旧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 侦查中心 庭审实质化 司法惯性
下载PDF
法典化视角下刑事证明标准条款的完善
8
作者 杨开湘 邓文洁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4-58,共5页
偏重哲学话语的理论争议无益于解决刑事证明标准的适用难题。在法典化改革的进程中,有必要厘清刑事证明标准条款自身的逻辑性和层次性,进而对现有法律文本的表述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明确证据收集的程序合法标准,明确证据查证属实的法... 偏重哲学话语的理论争议无益于解决刑事证明标准的适用难题。在法典化改革的进程中,有必要厘清刑事证明标准条款自身的逻辑性和层次性,进而对现有法律文本的表述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明确证据收集的程序合法标准,明确证据查证属实的法定义务,确立定罪事实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序规则,以实现发现案件真相和保障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之间的价值平衡,最终实现刑事证明标准在程序规范下的合理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证据确实充分 排除合理怀疑 审判中心主义
下载PDF
论中国专家辅助人制度完善——以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相关制度为视角 被引量:6
9
作者 程衍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28-135,共8页
2012年《刑事诉讼法》增设了专家辅助人,作为诉讼角色能够帮助法庭就鉴定意见进行有效质证,在保证庭审实质性的同时促进"审判中心主义"的实现。在司法实践中,专家辅助人制度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具体运行规则的缺失是导致这... 2012年《刑事诉讼法》增设了专家辅助人,作为诉讼角色能够帮助法庭就鉴定意见进行有效质证,在保证庭审实质性的同时促进"审判中心主义"的实现。在司法实践中,专家辅助人制度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具体运行规则的缺失是导致这一情况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关于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诉讼权利和专家意见的证据属性等问题法律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在俄罗斯、意大利等大陆法系国家,专家辅助人相关制度已经有效运行了几十年。在中国未来的司法改革中应当借鉴其他国家的成熟经验,完善"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相关规定——确定专家辅助人的辩护人诉讼地位,明确其相应的诉讼权利,例如鉴定情况通知权、鉴定内容建议权和阅卷权等,这样专家辅助人制度能够更加有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辅助人 鉴定人 鉴定意见 审判中心主义
下载PDF
刑事瑕疵证据补救的实证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忠惠 徐志涛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61,共7页
通过实证观察,侦查阶段较大数量的案件或多或少地存在瑕疵证据,而审判阶段法院要求控方补救瑕疵证据的案件数量却仅占存在瑕疵案件的7.5%。控方对证据瑕疵的补救方法主要集中在"重新制作"与"情况说明"两种;瑕疵证... 通过实证观察,侦查阶段较大数量的案件或多或少地存在瑕疵证据,而审判阶段法院要求控方补救瑕疵证据的案件数量却仅占存在瑕疵案件的7.5%。控方对证据瑕疵的补救方法主要集中在"重新制作"与"情况说明"两种;瑕疵证据在补救措施和理由普遍并不完善的情况下,仍有93.2%被法院采纳作为定案的依据。对上述现象可以从诉讼构造、结果考核、利益驱动和规则的操作性角度进行解释。应当建立庭审中心主义的诉讼结构、健全法官评价机制、完善瑕疵证据规则的操作程序,以构建瑕疵证据补救规则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瑕疵证据 瑕疵证据补救 庭审中心主义 实证观察
下载PDF
审判阶段补充侦查的理论反思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38-44,共7页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范,检察机关可以单方面决定对正处于审判程序中的案件实施补充侦查,法庭对此几乎不享有审查空间。审判阶段的补充侦查违背了控辩平等原则、迅速审判原则,造成控诉权与审判权的冲突,破坏了庭审的集中性,削弱了诉讼期...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范,检察机关可以单方面决定对正处于审判程序中的案件实施补充侦查,法庭对此几乎不享有审查空间。审判阶段的补充侦查违背了控辩平等原则、迅速审判原则,造成控诉权与审判权的冲突,破坏了庭审的集中性,削弱了诉讼期间制度对审查起诉活动的约束效力。审判阶段的庭外证据调查应由法官依职权进行,且法院一般只能做有利于被告人的庭外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充侦查 庭外调查 控辩平等 以审判为中心
下载PDF
论审判中心主义对重构诉审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永平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71,共8页
诉审分离的功能在于有效地切断审判与侦查之间的直接联系,而刑事司法的发展历程表明,诉审关系极易脱离规范确立的发展方向,游离于刑事诉讼一般规律之外。当前诉审关系出现异化与虚化的根源是侦查权扩张的冲动和事实以及平衡构造的过度... 诉审分离的功能在于有效地切断审判与侦查之间的直接联系,而刑事司法的发展历程表明,诉审关系极易脱离规范确立的发展方向,游离于刑事诉讼一般规律之外。当前诉审关系出现异化与虚化的根源是侦查权扩张的冲动和事实以及平衡构造的过度理想化,诉审同一原则的缺失和程序性权力的滥用也是诉审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从外部视角看,诉审之间应以制约侦查权为基点形成分离与合力的关系,而其内部仍需以制衡与约束作为指导原则。因此,在审判中心主义的视域中,诉审关系的调整方向应是在强化诉审分离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完整的限制和约束侦查权体系,以有效保障辩护空间,维护被告人权利,诉审之间的非正式协商也应在满足内在需要的基础上严格限定其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诉审关系 侦查权
原文传递
民事审判中调查令使用规制和完善——以审判中心主义下的法官指挥权为视角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华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76-85,共10页
如果仅仅借由传统视角,对调查令的研究将难有突破;同时,调查令的适用效果也将限于修修补补的藩篱之中。故要从分析调查令的公权力性质出发,明确调查令系法官调查取证权的延伸,继而明确接受调查的第三人对调查令负有证据协力义务。而法... 如果仅仅借由传统视角,对调查令的研究将难有突破;同时,调查令的适用效果也将限于修修补补的藩篱之中。故要从分析调查令的公权力性质出发,明确调查令系法官调查取证权的延伸,继而明确接受调查的第三人对调查令负有证据协力义务。而法官的指挥权引入,将使调查令能动适用,灵活适用,达到调取证据的有效性和对第三人保护的衡平性。建立调查令规则运行的标准,最终将促进审判中心主义的证据规则体系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民事调查令 证据协力义务 证据规则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主义”导向下的法治公安建设——以公安侦查工作的重心调整为视角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进 《天津法学》 2017年第4期97-103,共7页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必将对在刑事诉讼中承担侦查等重要职能的公安机关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对法治公安建设也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所谓"审判中心主义"的内涵一般包括理念法治化、证据严谨性及庭审实质化这三...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必将对在刑事诉讼中承担侦查等重要职能的公安机关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对法治公安建设也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所谓"审判中心主义"的内涵一般包括理念法治化、证据严谨性及庭审实质化这三重含义,其中主要凸显的是审判的权威性、终局性以及对证据的判断认定。在"审判中心主义"导向下,公安机关一方面要树立牢固的法治理念,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学素养和业务能力,强化证据法学观念,打造合格的执法队伍;另一方面,要在侦查机制、行政执法、内部考评制度等实际工作中做出相应的调整,改变"口供为王"、"从供到证"等办案思路,以适应"审判中心主义"的各项要求,使法治公安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法治公安 证据法
下载PDF
论审判中心主义视角下刑事冤错案防范机制建构——以湖北高院六年175件刑事再审发改案件为样本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凯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9-131,共13页
本文以湖北省高院2009年至2014年六年期间再审改判、发回重审的175件案件为实证研究样本,结合近几年来全国范围内发现的重大刑事冤错案件,剖析目前刑事审判中在证据采信、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刑事审判阶段造成刑事... 本文以湖北省高院2009年至2014年六年期间再审改判、发回重审的175件案件为实证研究样本,结合近几年来全国范围内发现的重大刑事冤错案件,剖析目前刑事审判中在证据采信、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刑事审判阶段造成刑事冤错案的主要原因,揭示审判中心主义视角下刑事审判的司法规律,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刑事诉讼程序合理建构防范刑事冤错案件机制的路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证据 庭审 审判中心主义 审判监督 司法规律
原文传递
审判中心主义下警察出庭作证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葛明征 姬艳涛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0-27,共8页
随着审判中心主义下诉讼改革的推进,警察出庭作证已由过去的"偶尔为之"逐渐成为一项制度化措施。然而,实证调研数据显示,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在具体的贯彻落实中,依然面临着诸多的制度障碍和现实难题。对此,建议通过从犯罪追诉... 随着审判中心主义下诉讼改革的推进,警察出庭作证已由过去的"偶尔为之"逐渐成为一项制度化措施。然而,实证调研数据显示,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在具体的贯彻落实中,依然面临着诸多的制度障碍和现实难题。对此,建议通过从犯罪追诉到法庭助手的观念转变,培育警察出庭作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侦查中心到审判中心模式的转型,规范侦查办案人员的调查取证行为;从卷宗笔录移送到庭审实质化的改革,倒逼警察出庭作证能力的提升;从诉讼构造的线性分立到侦控结构的整合优化,完善警察出庭作证的内部机制衔接和外部制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警察出庭作证 庭审实质化 警检关系
下载PDF
“庭审实质化”要求下的认罪认罚案件审理对象之确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乐龙 《南海法学》 2020年第1期66-74,共9页
“庭审实质化”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目的是解决当前我国刑事审判“流于形式”的顽疾,充分发挥庭审在刑事诉讼中的关键作用。以刑事案件繁简难易进行区分,进而决定案件是否需要庭审实质化,是对“认罪认罚从宽制... “庭审实质化”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目的是解决当前我国刑事审判“流于形式”的顽疾,充分发挥庭审在刑事诉讼中的关键作用。以刑事案件繁简难易进行区分,进而决定案件是否需要庭审实质化,是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及“庭审实质化”内涵的双重误解。基于认罪认罚案件在审前程序已对犯罪事实及相关证据进行了确认,其审理对象已经转变为对被告人认罪认罚自愿性、真实性、合法性的“庭审验证”以及对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庭审甄别”。囿于认罪认罚案件一审审理对象的显著不同,其二审程序已失去了“全面审理原则”的适用基础,认罪认罚案件的二审应只围绕上诉或者抗诉的理由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庭审实质化 认罪认罚从宽 庭审验证 庭审甄别
下载PDF
对我国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思考
18
作者 黎亚薇 《科教文汇》 2018年第28期32-33,共2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刑事诉讼审判中心主义的构建,首先需要将侦查中心主义向审判中心主义转变,明确侦查、检察和审判三者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制约的关系。其次,坚持无罪推定原则,法官依...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刑事诉讼审判中心主义的构建,首先需要将侦查中心主义向审判中心主义转变,明确侦查、检察和审判三者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制约的关系。其次,坚持无罪推定原则,法官依法独立宣判,加强审判的地位,在审判中要避免卷宗中心主义,坚持以庭审为中心,贯彻直接言辞原则与证据裁判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侦查中心主义 庭审中心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主义下刑事再审理由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春姣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78-83,共6页
再审理由直接关系到再审程序的启动标准以及后续的改判,刑事再审理由的规定直接体现了刑事诉讼诸多意义上的价值平衡。然而,现阶段我国刑事再审的启动理由在立法上依然是不成熟的,实践中也存在诸多缺陷。在人权意识普遍化的背景下,审判... 再审理由直接关系到再审程序的启动标准以及后续的改判,刑事再审理由的规定直接体现了刑事诉讼诸多意义上的价值平衡。然而,现阶段我国刑事再审的启动理由在立法上依然是不成熟的,实践中也存在诸多缺陷。在人权意识普遍化的背景下,审判中心主义的提出,对再审理由体系提出了新的紧迫要求。而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引入,再审启动理由的区分化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程序违法事由和证据采信标准重新加以规定,似乎可以实现刑事再审中所体现的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价值的一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刑事诉讼 再审理由
下载PDF
日本刑事诉讼程序中的讯问录音录像制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方海日 《日本研究》 2020年第4期45-55,共11页
纵观日本刑事司法历史,不难发现在密室中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长时间讯问的侦查方式有时会导致犯罪嫌疑人的虚假坦白,进而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自2006年起,日本开展了打破密室讯问之常态、构建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供述自由的讯问环境的诸... 纵观日本刑事司法历史,不难发现在密室中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长时间讯问的侦查方式有时会导致犯罪嫌疑人的虚假坦白,进而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自2006年起,日本开展了打破密室讯问之常态、构建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供述自由的讯问环境的诸多制度尝试,最终在2016年修改的新《刑事诉讼法》第301条之2第4款中正式规定讯问录音录像制度,并于2019年6月开始实施。该制度有利于提高讯问透明度、规范侦查讯问行为、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任意性以及其他有关事项的准确举证,对当前刑事司法的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目前尚存在对象案件范围过于狭窄、监督体制不够完善、例外情形过于宽泛等问题,需进一步改善。另外,虽然法律条文将录音录像资料的功能限定为证明供述任意性的辅助证据,但是在司法审判中,将录音录像作为实质证据使用的情况并不罕见。该做法不仅有悖于审判中心主义原则,而且因录音录像资料所固有的视觉冲击性,易误导裁决者作出错误的事实认定,反而不利于发现案件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讯问录音录像 供述任意性 实质证据 审判中心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