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混沌的“眼”到晶莹的“境”——唐诗意境重构与“优势竞赛论”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寒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5-58,共4页
中国传统美学和文艺学认为,诗人写诗,要将在生活中所见的“混沌的景”映射到自己独特的“灵境”,通过“秩序的网幕”,构造一个“晶莹的境”。因此,译者译诗,要用异语编织一幅新的“网幕”,对原诗的情境进行重构,实现美的再造。... 中国传统美学和文艺学认为,诗人写诗,要将在生活中所见的“混沌的景”映射到自己独特的“灵境”,通过“秩序的网幕”,构造一个“晶莹的境”。因此,译者译诗,要用异语编织一幅新的“网幕”,对原诗的情境进行重构,实现美的再造。本文以许渊冲法译唐诗的成功实践为例,说明“优势竞赛论”在译诗实践中的重要价值,同时对该理论作出补充,提出以意境重构为目的,以“优势竞赛论”为方法的诗歌翻译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翻译 意境重构 优势竞赛论 译诗标准
下载PDF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唐诗英译中意象意境翻译 被引量:4
2
作者 卢颖 肖家燕 《襄樊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8-73,共6页
西方语言为字母文字,因而英美人长于语言思维;汉语书写符号是方块汉字,音、形、意互相联系使中国人长于形象思维。思维模式的差异导致英美人无法正确理解和把握富于视觉经验的中国诗歌,尤其是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调动... 西方语言为字母文字,因而英美人长于语言思维;汉语书写符号是方块汉字,音、形、意互相联系使中国人长于形象思维。思维模式的差异导致英美人无法正确理解和把握富于视觉经验的中国诗歌,尤其是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调动英美人的形象思维成为化解障碍的关键。绘画作为一种介于文字与视觉之间的叙事形式可以对原诗视觉经验进行有效还原,使英美译者形成特定的心理图像,完成词汇与图像的对应,帮助英美译者形成对原诗歌的形象思维,作为一种有效的跨文化符际翻译方法辅助语言翻译,从而达意传神,以达"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差异 唐诗英译 意象意境 符际翻译 形象思维
下载PDF
宇文所安唐诗翻译形式对称的因循与重组 被引量:4
3
作者 魏家海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6-134,F0003,共10页
随着美国汉学研究从过去主要关注意识形态到既重视意识形态,又注重美学因素,汉学家开始重新思考中国文学的美学价值。宇文所安的唐诗翻译注重形式美学特征。考察宇文所安唐诗形式对称的翻译策略,对认识其唐诗研究的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美国汉学研究从过去主要关注意识形态到既重视意识形态,又注重美学因素,汉学家开始重新思考中国文学的美学价值。宇文所安的唐诗翻译注重形式美学特征。考察宇文所安唐诗形式对称的翻译策略,对认识其唐诗研究的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宇文所安唐诗形式对称翻译的因循和重组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宇文所安不仅用形式对称来解释唐诗的美学价值,还用形式对称来建构译文的美学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形式对称 翻译 因循 重组
原文传递
西方世界中国古代爱情诗翻译选本嬗递
4
作者 李松 舒萌之 《长江学术》 CSSCI 2023年第4期35-50,共16页
自1824年以来,西方世界翻译、结集并出版了十余种中国古代爱情诗选本,这些经典化的作品在异国语境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形成了中西文化、美学和思想观念的碰撞。笔者对现存的中国古代爱情诗翻译选本进行竭泽而渔的搜集和整理,通过翻译、统... 自1824年以来,西方世界翻译、结集并出版了十余种中国古代爱情诗选本,这些经典化的作品在异国语境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形成了中西文化、美学和思想观念的碰撞。笔者对现存的中国古代爱情诗翻译选本进行竭泽而渔的搜集和整理,通过翻译、统计和分析发现,《诗经》是爱情诗翻译的首选,唐诗成为爱情诗翻译的热门,词是雅俗共赏的译本文体。据此可以了解数十年来古代爱情诗编选在西方世界的嬗递轨迹,从独特角度捕捉诗歌海外传播的客观规律,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策略提供建设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爱情诗 翻译选本 中国古代诗歌翻译 《诗经》翻译 唐诗翻译
下载PDF
“变通”译唐典 音美意深远--从“三化论”角度看唐诗中典故的英译 被引量:1
5
作者 苏琳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73-77,共5页
唐诗用典,类型多种多样,翻译家译典,方式亦是灵活多变。许渊冲教授译作无数,他的翻译理论也是影响深远。"三化论"(深化、等化、浅化)是译诗的方法论。浅化避短,深化扬长,等化取巧,三化并用,以诗译诗,传情达意,使译文在保留原... 唐诗用典,类型多种多样,翻译家译典,方式亦是灵活多变。许渊冲教授译作无数,他的翻译理论也是影响深远。"三化论"(深化、等化、浅化)是译诗的方法论。浅化避短,深化扬长,等化取巧,三化并用,以诗译诗,传情达意,使译文在保留原作艺术魅力的基础上,有效克服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障碍,给人以美的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英译 典故 三化论
下载PDF
“三元论”思想与程抱一的唐诗法译
6
作者 胡丹丹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22年第1期53-62,91,共11页
作为中法文化的“摆渡人”,程抱一为推动唐诗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做出了重要贡献。探究其唐诗法译实践,可以发现,他对翻译策略与方法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三元论”思想的影响。本文立足虚实层、阴阳层和人地天层这三个层面,结合具体... 作为中法文化的“摆渡人”,程抱一为推动唐诗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做出了重要贡献。探究其唐诗法译实践,可以发现,他对翻译策略与方法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三元论”思想的影响。本文立足虚实层、阴阳层和人地天层这三个层面,结合具体案例,剖析程抱一如何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着力于将原诗的审美转化为译诗的审美,成功再现了唐诗的形式之美、音律之美和意境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论 程抱一 唐诗法译 审美
下载PDF
视域融合下唐诗文化特色内容的翻译
7
作者 沙莎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4-99,共6页
本文从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入手,采取描写性方法论对唐诗中的文化特色内容的不同译本展开对比研究,阐述"视域融合"如何对唐诗的翻译策略和技巧提供实践指导,以此希望更多的译者致力于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来,推... 本文从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入手,采取描写性方法论对唐诗中的文化特色内容的不同译本展开对比研究,阐述"视域融合"如何对唐诗的翻译策略和技巧提供实践指导,以此希望更多的译者致力于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来,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融合 唐诗英译 文化特色内容
下载PDF
论字文所安的唐诗译介 被引量:8
8
作者 朱易安 马伟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53,共11页
虽然宇文所安已是著名的美国唐诗研究专家,但却很少有人关注《中国文学选集:从先秦到1911》这部体现宇文所安认知中国、认知唐诗思想过程的文本。其实通过对这部中国古代作品的译介文献的“细读”,我们不仅可以窥见宇文所安唐诗研究... 虽然宇文所安已是著名的美国唐诗研究专家,但却很少有人关注《中国文学选集:从先秦到1911》这部体现宇文所安认知中国、认知唐诗思想过程的文本。其实通过对这部中国古代作品的译介文献的“细读”,我们不仅可以窥见宇文所安唐诗研究的途径和方法,领略他的选材和译文的与众不同,他的翻译观念和翻译策略也给我们提供了大有裨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唐诗译介 中国文学选集
原文传递
许渊冲“三美”论在唐诗英译中的再现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方衡 《钦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1-34,89,共5页
许渊冲先生是将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成英、法两种语言的顶级专家。在多年的翻译实践中,他总结出的"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翻译理论,可谓我国传统译论的重大突破。以许氏"三美"论为分析视角,结合《登鹳雀楼》、《送... 许渊冲先生是将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成英、法两种语言的顶级专家。在多年的翻译实践中,他总结出的"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翻译理论,可谓我国传统译论的重大突破。以许氏"三美"论为分析视角,结合《登鹳雀楼》、《送春辞》和《登高》等诸多实例,分别探讨"意美"、"音美"、"形美"在唐诗英译中的具体运用,可察见该理论对中国古诗英译的巨大指导作用。译者在译诗过程中只有遵循"三美"的标准,才能最终传达原诗的艺术魅力,中国文化也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渊冲 意美 音美 形美 唐诗英译
下载PDF
从唐诗景物造型化特征看诗歌意象意境的翻译——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卢颖 肖家燕 《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34-136,共3页
中外译者的合作翻译是唐诗英译的最佳翻译模式。但是诗歌的意象、意境的翻译仍是中外译者的最大困难。通过对唐诗景物造型特征的研究,以雅克不逊提出的"符际翻译"理论为方法论,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为例,论证了画成为翻译... 中外译者的合作翻译是唐诗英译的最佳翻译模式。但是诗歌的意象、意境的翻译仍是中外译者的最大困难。通过对唐诗景物造型特征的研究,以雅克不逊提出的"符际翻译"理论为方法论,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为例,论证了画成为翻译唐诗意象、意境的有效辅助翻译手段,使诗歌"诗歌视觉化",可以更好的展现原诗的意象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英译 景物造型 符际翻译 意象 意境
下载PDF
文化图式理论在唐诗英译中的应用
11
作者 余萍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6-129,共4页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丰富的主题、精湛的技巧和深邃的情感深受人们喜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还传达了人类普遍的情感和价值。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唐诗的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其是将中国的文...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丰富的主题、精湛的技巧和深邃的情感深受人们喜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还传达了人类普遍的情感和价值。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唐诗的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其是将中国的文化遗产介绍给世界的一种方式。探讨文化图式理论在唐诗英译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这种方法来提升译文的质量,更好地传达唐诗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图式理论 唐诗英译 转译策略
下载PDF
国内唐诗英译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1980—2019)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晖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84-87,共4页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关于唐诗英译(翻译)的607篇有效论文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分别从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网络、突变词检测、研究热点及前沿几个方面厘清国内唐诗英译研究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国内唐诗...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关于唐诗英译(翻译)的607篇有效论文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分别从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网络、突变词检测、研究热点及前沿几个方面厘清国内唐诗英译研究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国内唐诗英译研究的发展阶段可分为“1980—2008年发展期”“2009—2014年蓬勃期”及“2015—2019年回落期”。研究热点集中在“许渊冲”“翻译策略”“文化”“意象”及“意境”。这些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作者及研究机构合作性不强、跨学科研究面窄、研究主题同质性强、研究视角较为传统、新兴研究匮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英译 知识图谱 研究热点 CITESPACE
下载PDF
西方唐诗英译及其研究状况综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倪修璟 张顺生 庄亚晨 《语言教育》 2013年第3期60-64,67,共6页
近年来唐诗英译实践和相关研究都突飞猛进,这不仅对中国古诗英译实践和理论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中国文化走出去也有巨大的意义。然而,唐诗英译及英译研究具体是从何时肇始的?发展情况如何?西方具体有哪些主要学者?其贡献... 近年来唐诗英译实践和相关研究都突飞猛进,这不仅对中国古诗英译实践和理论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中国文化走出去也有巨大的意义。然而,唐诗英译及英译研究具体是从何时肇始的?发展情况如何?西方具体有哪些主要学者?其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本文拟对此做一次概括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英译 西方学者 简介
下载PDF
唐诗英译的接受美学视角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靳光洒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38-142,共5页
唐诗英译活动的目的是向英语语言区传播中国文化。这一目的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唐诗英语译文能否被英语文化区读者理解并接受。应当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对唐诗英译活动进行分析。着重讨论英语文化区唐诗英译读者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探索... 唐诗英译活动的目的是向英语语言区传播中国文化。这一目的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唐诗英语译文能否被英语文化区读者理解并接受。应当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对唐诗英译活动进行分析。着重讨论英语文化区唐诗英译读者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唐诗英译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英译 接受美学 审美经验 新路径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唐诗英译词汇风格研究——以哈里斯英译《长恨歌》与《石鼓歌》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奇敏 《外国语文研究》 2019年第1期73-80,共8页
词汇是文本风格的重要表现层面。本文以哈里斯英译唐诗《长恨歌》与《石鼓歌》为例,借助语料分析软件和在线平台,对两首译诗中的高频词汇构成、词汇难度、连词使用频率及意象内涵表现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译者的传译词汇风格的策... 词汇是文本风格的重要表现层面。本文以哈里斯英译唐诗《长恨歌》与《石鼓歌》为例,借助语料分析软件和在线平台,对两首译诗中的高频词汇构成、词汇难度、连词使用频率及意象内涵表现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译者的传译词汇风格的策略、动机及其效果。文章认为,译者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意识,译者在适当顾及目标读者阅读需求的基础上,选用了合适的词汇翻译策略,比较忠实地传达了原作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英译 风格 词汇分析
下载PDF
On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Tang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16
作者 谢丹 《海外英语》 2016年第7期133-134,共2页
Tang poetry is a shining pearl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C-E translation of Tang poetry is regarded as a very complex and hard task because of its special style and form,concise diction and profound artisti... Tang poetry is a shining pearl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C-E translation of Tang poetry is regarded as a very complex and hard task because of its special style and form,concise diction and profound artistic conception.Eco-translatology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n C-E translation of Tang poetry.Based on analysis of some practical examples,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C-E translation methods of tang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namely,adaptive transformation from linguistic,cultural and communicative dimen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TRANSLATOLOGY C-E translation of tang poetry linguistic DIMENSION cultural DIMENSION communicati
下载PDF
宇文所安唐诗英译诗学三层次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家海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36-41,共6页
中国古代诗学在现代阐释和适当改造的基础上可启迪诗歌翻译研究。宇文所安的汉诗英译诗学理念同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即景会心"、"心源为炉"和"相为融浃"相暗合。宇文所安在这三个层次上发挥了译者的... 中国古代诗学在现代阐释和适当改造的基础上可启迪诗歌翻译研究。宇文所安的汉诗英译诗学理念同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即景会心"、"心源为炉"和"相为融浃"相暗合。宇文所安在这三个层次上发挥了译者的审美主体性,调动了审美心理能力、文本生成能力和文化补偿能力,把译诗的审美效果发挥到最佳状态,使文学审美和文化审美进入了和合与和谐状态,其译诗是文学翻译和文化翻译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中国古代诗学 唐诗英译
下载PDF
唐诗定中名词句“元功能对等”英译分析——以《问刘十九》为例
18
作者 吴童 《现代英语》 2022年第18期53-56,共4页
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探讨“元功能对等”中经验功能评估译文的作用。通过对唐诗《问刘十九》多版译文与原文主位结构的比较,结合诗歌的语篇特点,分析出所选译本中较贴近于原文的译文,为唐诗英译定中结构名词句翻译提供语言学视角。
关键词 唐诗英译 定中结构 主位理论
原文传递
浅论唐诗英译中“填充法”的运用
19
作者 李侠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6-19,共4页
唐诗英译的过程中若仅只留意于对字面意思的翻译,则将会大大降低唐诗的真正魅力,于是适当的"填充法"则成为唐诗英译时架构中外文化有效理解、品味、交流的桥梁。翻译中应通过"填充法"的运用,将诗中的画面景色之美... 唐诗英译的过程中若仅只留意于对字面意思的翻译,则将会大大降低唐诗的真正魅力,于是适当的"填充法"则成为唐诗英译时架构中外文化有效理解、品味、交流的桥梁。翻译中应通过"填充法"的运用,将诗中的画面景色之美、特殊物象的意蕴、话外音与言外意等隐于文字之外的韵味传达出来,对于一些咏史怀古诗歌,还有必要对省略掉的历史背景进行精到的填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英译 填充 物象 画面 情感
下载PDF
重评W.J.B.弗莱彻对唐诗英译的贡献
20
作者 王小可 王志耕 《文学与文化》 2013年第1期100-108,共9页
W.J.B.弗莱彻是全世界范围内最早出版唐诗英译专门著作的译者,其译本选译了286首唐诗,首次较为全面地将唐诗这一代表中国古典文学最高峰的文化瑰宝展现在英美读者面前,并在随后近百年内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国内外研究界对弗莱彻的译本并... W.J.B.弗莱彻是全世界范围内最早出版唐诗英译专门著作的译者,其译本选译了286首唐诗,首次较为全面地将唐诗这一代表中国古典文学最高峰的文化瑰宝展现在英美读者面前,并在随后近百年内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国内外研究界对弗莱彻的译本并不陌生,但长期以来更多是从翻译技巧层面出发,将其译本与后世更为成熟的译本相比对,对其错讹或不成熟之处大加挞伐,未能正确认识和评价其首创之功。本文将在细读弗氏译本全文的基础上,返回弗莱彻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指出弗氏对唐诗的大力推介,并分析其较为优秀的翻译技艺,及其在译介中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的结合,从而重新评价其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莱彻 唐诗英译 推介 归化和异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