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小作用量原理的美学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忱 徐国艳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8,共6页
乌杰教授在《和谐社会与系统范式》中给出了定理:"凡是符合最小作用量原理的物质和系统都是和谐的"。本文从最小作用量原理展现的求真美、逻辑美、形式美、数字化标准美等四个方面对上述定理的美学价值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最小作用量原理 和谐系统 求真美 逻辑美 形式美 数字化标准美
原文传递
济慈诗学新议
2
作者 沈楠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8年第4期145-148,共4页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时代的伟大诗人,其生动形象、精辟深刻的诗学理念历来受到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济慈的诗歌和书信为依据,尝试对他的两个重要思想——"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和"天然接受力"作出解读,揭示其中...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时代的伟大诗人,其生动形象、精辟深刻的诗学理念历来受到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济慈的诗歌和书信为依据,尝试对他的两个重要思想——"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和"天然接受力"作出解读,揭示其中蕴含的人生和艺术哲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慈 美即是真 真即是美 天然接受力
下载PDF
论黄宾虹美学思想的“无我”境界
3
作者 潘海军 《中国美学研究》 2021年第1期53-62,共10页
王国维提出的"境界说",不仅肯定"真我"之境界,而且赞赏"无我"之境界。"无我"境界推崇含蓄悠长的艺术妙谛。书画同源,艺魂相通。黄宾虹的美学思想彰显"无我"境界,推重意境之美,追求... 王国维提出的"境界说",不仅肯定"真我"之境界,而且赞赏"无我"之境界。"无我"境界推崇含蓄悠长的艺术妙谛。书画同源,艺魂相通。黄宾虹的美学思想彰显"无我"境界,推重意境之美,追求自然化境,崇尚"真内美"的素怀襟抱。理解"无我"精神,唯有上升到"玄学的自由",才能切实体悟其价值精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我 意境 自然 真内美
原文传递
追寻失落的精神家园:《丧失为人的资格》的主题探寻 被引量:3
4
作者 胡永红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年第1期139-142,共4页
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以颓废的虚无主义的态度面对社会,力图从中探寻到心灵释放的良药,从而让自己不安、空虚的心灵找到合适的安居之所。他反俗、自虐的文风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站在两性关系、人与人... 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以颓废的虚无主义的态度面对社会,力图从中探寻到心灵释放的良药,从而让自己不安、空虚的心灵找到合适的安居之所。他反俗、自虐的文风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站在两性关系、人与人之间“对话”的角度,就《丧失为人的资格》中主人公大庭叶藏在冷漠无情的现实社会中,如何一步步陷入堕落深渊的人生轨迹来探寻作品的主题思想——追寻失落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思想 人生轨迹 真善美 精神家园
下载PDF
论科技新闻美
5
作者 颜家安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52-59,共8页
科技新闻是对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中新近发生的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事实的报道。科技新闻美是科技内容与新闻形式完美的结合,是新闻美和科技美的特殊表现,具有真理美、智慧美、人格美和实用美等几种美的基本品质。
关键词 科技 新闻 真理美 智慧美 人格美
下载PDF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人文精神建构 被引量:71
6
作者 李定清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52,共9页
文学伦理学批评之于人文精神建构的价值和作用是显见的,它从道德伦理之域对文学存在所作的价值判断与阐释,以及由此生成的思想理论成果,不仅丰富和拓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而且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历史变迁。在人与社会关系上,以求真为切入点... 文学伦理学批评之于人文精神建构的价值和作用是显见的,它从道德伦理之域对文学存在所作的价值判断与阐释,以及由此生成的思想理论成果,不仅丰富和拓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而且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历史变迁。在人与社会关系上,以求真为切入点,历史具体地传承整体社会的道德伦理状况;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以求美为切入点,张扬了自然和谐的人伦理想;在人与他人关系上,以求善为切入点,真实地呈现善恶之间人际关系的复杂样态与伦理意义;在人与自我关系上,以求圣为切入点,内在地传达着终有一死的人由凡入圣的道德伦理欲求。从而使文学伦理学批评成为人文精神建构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入文精神
下载PDF
歌唱艺术的形体表演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彩云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34-40,共7页
歌唱是表演艺术 ,其完整内涵包括“演”和“唱”两个要素。唱 ,是情感表现的基础 ;演 ,是情感的艺术升华。形体表演辅助歌声运载思想、塑造形象。它是心灵的指示器 ,感情的晴雨表 ,是带领观众进入理智欣赏的重要路径 。
关键词 形体表演 歌唱艺术 形体语言 神态语言
下载PDF
“以美育德”:“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的必然、实然和应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鸿渊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0-44,共5页
高校美术课程作为美育与德育融合实践的课程,通过美育发挥德育的作用,可以实现“以美启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然而,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实现德育与美育融合还面临着“融合意识”淡薄、“融合措施”缺失、融合过程中“融而不合”... 高校美术课程作为美育与德育融合实践的课程,通过美育发挥德育的作用,可以实现“以美启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然而,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实现德育与美育融合还面临着“融合意识”淡薄、“融合措施”缺失、融合过程中“融而不合”等问题。构建“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以美育德”新生态需要多方发力,树立并强化“融合意识”;多措并举,制定切实可行的“融合措施”;多管齐下,着力解决融合过程中的“融而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以美育德 五育融合 “以美启善” “以美启真” “以美怡情” 融合意识 融合措施 融而不合
下载PDF
形式追随生态——建筑真善美的新境界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振宇 邓丰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5-99,共5页
针对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主题的今天,建筑走向生态已经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由此提出了"形式追随生态"的新理念;从建筑美学、文化和生态角度,强调新时代背景下建筑真、善、美的新境界,并结合实例,总结生态技术于建筑... 针对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主题的今天,建筑走向生态已经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由此提出了"形式追随生态"的新理念;从建筑美学、文化和生态角度,强调新时代背景下建筑真、善、美的新境界,并结合实例,总结生态技术于建筑形式所呈现的彰显、一体化、本土化、多变性和消隐等多种表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 生态 建筑
原文传递
真善美的统一:“三生教育”内涵新解读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明东 何元 《昆明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9,12,共6页
真善美是存在显现的不同纬度。真首先是一个存在问题,然后才是认识论、逻辑学问题;善首先是一个生存问题,然后才是伦理学问题;美首先是关涉如何生活的问题,然后才是美学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真善美是生命存在的真善美,是"此在&q... 真善美是存在显现的不同纬度。真首先是一个存在问题,然后才是认识论、逻辑学问题;善首先是一个生存问题,然后才是伦理学问题;美首先是关涉如何生活的问题,然后才是美学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真善美是生命存在的真善美,是"此在"显现的不同维度,即生命之真、生存之善、生活之美。而且,其必然体现于"三生教育"中,具体可表述为:生命教育求真,生存教育求善,生活教育求美。"三生教育"是真善美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教育 真善美 内涵 求真 求善 求美
下载PDF
约翰·济慈的诗歌与道德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义华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57,共7页
对苦难人生经历的深刻体验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作为一个诗人的济慈之道德观念的基本态势。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加以考察,济慈的诗歌具有浓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在诗歌本质观念上,济慈提出并倡导一种具有个性特征的“真”与“美”以及“善”,并... 对苦难人生经历的深刻体验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作为一个诗人的济慈之道德观念的基本态势。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加以考察,济慈的诗歌具有浓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在诗歌本质观念上,济慈提出并倡导一种具有个性特征的“真”与“美”以及“善”,并对三者之间的关系有着辩证的认识;同时,在诗歌的主体与客体上,对作为创作主体的诗人之修养和作为创作客体的诗歌之品格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在济慈的道德思想体系中,功利主义构成了其诗歌道德观念的表征,而他对真、美、善的追求则形成了其诗歌道德世界的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慈 功利主义 真美善 道德 道德观念 诗歌 关系研究 功利主义色彩 约翰 创作客体
下载PDF
开展课程思政五问 探究课程思政核心内涵
12
作者 赵定柱 彭玉林 欧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0期169-172,共4页
一切真、善、美的元素都可以是思政元素,只有从课程本身凝练出来的元素,才可以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课程思政虽然是新理念,但教学的育人本质一直未曾改变,强调课程思政实际是回归教育本源。课程思政也并不仅仅是教师影响学生的单向过程... 一切真、善、美的元素都可以是思政元素,只有从课程本身凝练出来的元素,才可以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课程思政虽然是新理念,但教学的育人本质一直未曾改变,强调课程思政实际是回归教育本源。课程思政也并不仅仅是教师影响学生的单向过程,而是学生也同时在影响教师的双向过程,在互相影响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一门课程要想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必须调整思路,掌握方法,从课程自身入手,反复凝练课程自身蕴含的育人资源,才能潜移默化地发挥课程强大的育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真善美 核心内涵 教育本源 双向影响
下载PDF
李大钊“五四”时期的新文学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历史起点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宪光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2期1-4,共4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构开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中首先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李大钊的新文学观与陈独秀、胡适的文学革命论是有区别的。...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构开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中首先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李大钊的新文学观与陈独秀、胡适的文学革命论是有区别的。李大钊的新文学观包含了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吸纳启蒙现代性、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文学的审美特性的本位立场这三个"爱真爱美的素质"。这一个起点,这一个创造,对于我们今天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历史的梳理以及进行新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李大钊 新文学观 爱真爱美的素质
下载PDF
环境伦理学视野下的美与真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富兴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8,共9页
环境伦理学引真入善启发美学家重新反思美真关系。引真入美,确立自然与环境自身之客观价值,乃环境美学成立之必要条件。环境美学乃以自然对象与环境自身特性与功能为核心的新美学。现代自然科学知识之引入,确立了自然审美之客观性原则,... 环境伦理学引真入善启发美学家重新反思美真关系。引真入美,确立自然与环境自身之客观价值,乃环境美学成立之必要条件。环境美学乃以自然对象与环境自身特性与功能为核心的新美学。现代自然科学知识之引入,确立了自然审美之客观性原则,校正、丰富与深化了传统自然审美经验,实现了自然审美全覆盖,开拓出宏观、微观以及大尺度纵向观照自然之历史视野,从质与量上超越了传统自然审美经验,为自然审美开拓出新境界。引真入美、以真为美,方可协调环境美学与传统美学,实现审美趣味与环境美德之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美学 客观性原则 自然科学知识 引真入美 以真为美
原文传递
公理视阈下的教育美学意蕴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己兰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CSSCI 2022年第4期169-180,共12页
美学公理认为美学要素催动一个人的生长是不证自明的。人是一种美的存在,始终按照美的规律构造着自己。教育美学是关于教育美的学问,在教育过程中,如果能够从美学视角来审视和思考教育活动中的审美现象、审美问题和审美特点,引导学生增... 美学公理认为美学要素催动一个人的生长是不证自明的。人是一种美的存在,始终按照美的规律构造着自己。教育美学是关于教育美的学问,在教育过程中,如果能够从美学视角来审视和思考教育活动中的审美现象、审美问题和审美特点,引导学生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有助于达到一种审美化的理想境界。以美启真,能够引人走向知性智慧;以美储善,能够使人走向德性智慧;以美育人,能够使人走向全面智慧。教师与学生在教育美的引领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走向智慧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公理 教育美学 以美启真 以美储善 以美育人
下载PDF
高校德育与美育有机融合再探索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祥明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 2009年第3期53-55,共3页
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艺术或审美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个重要维度,而德育与美育有机融合是现代素质教育和现代完美人格教育的重要特点;德育与美育有机融合,有利于受教育者形成真善美相统一的人生境界,而真善美相统一也是德育和德育工... 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艺术或审美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个重要维度,而德育与美育有机融合是现代素质教育和现代完美人格教育的重要特点;德育与美育有机融合,有利于受教育者形成真善美相统一的人生境界,而真善美相统一也是德育和德育工作者所应追求的最高境界;应该走出对德育的认知误区,努力探索德育与美育有机融合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丰富和创新中国当代德育理论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美育 真善美统一 有机融合
下载PDF
论高职人文教育之“真”“善”“美”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红亮 《职教通讯》 2012年第22期57-61,共5页
"真"指称着"合规律性","善"为"合目的性",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体,并体现在人类活动中。高职人文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内涵着"真""... "真"指称着"合规律性","善"为"合目的性",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体,并体现在人类活动中。高职人文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内涵着"真""善""美"。高职人文教育之"真"是指高职人文知识教育,"善"是高职人文精神教育,"美"是高职人文知识教育与精神教育的统一体,并体现在高职人文教育的实践活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人文教育 人文知识 人文精神 真善美
下载PDF
论刑事诉讼的自我价值及真善美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谌东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42-48,共7页
主体与客体间是一个价值需求的发现过程,主体的价值意识在于觉醒,客体的价值在于有用、可用和实用,主客体间价值的实现在于物有所值、物当所值。因此,刑事诉讼的价值同样也应体现为有用、可用和实用的价值观,体现出满足人类主体追求真... 主体与客体间是一个价值需求的发现过程,主体的价值意识在于觉醒,客体的价值在于有用、可用和实用,主客体间价值的实现在于物有所值、物当所值。因此,刑事诉讼的价值同样也应体现为有用、可用和实用的价值观,体现出满足人类主体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价值。文章试图从"物"的本体价值入手,探讨刑事诉讼的本源价值,寻找刑事诉讼中永恒不变的"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刑事诉讼 有用 实用 真善美
下载PDF
孤独心灵的艺术展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学理论研究
19
作者 肖之芳 《菏泽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2-54,共3页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是美国诗歌史上的里程碑。其诗歌不循章法,内容广阔,格调清新,言简意赅,韵律多变。在近1800首诸多主题的诗歌中,她用其特有的艺术手法和审美标准来表达对生活、生命的热爱、思考和内省,探询着生命的本质,展现...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是美国诗歌史上的里程碑。其诗歌不循章法,内容广阔,格调清新,言简意赅,韵律多变。在近1800首诸多主题的诗歌中,她用其特有的艺术手法和审美标准来表达对生活、生命的热爱、思考和内省,探询着生命的本质,展现了其追求真与美,力求在简朴中提炼精华的原则和重视个性的创作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诗歌 生命本质 真与美 诗学理论
下载PDF
“自由”流动的生命影像——塔可夫斯基电影与道家思想研究
20
作者 陈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3-70,共8页
塔可夫斯基的影像世界充满关爱人类的崇高信仰,这受益于他对本国及世界文化遗产的广泛吸纳和思考。在他的电影中始终存在的主题意象——雨水,既是流动美学观念的具体呈现,同时也暗示出他与东方文化的关系。在他对人类的终极性问题思索之... 塔可夫斯基的影像世界充满关爱人类的崇高信仰,这受益于他对本国及世界文化遗产的广泛吸纳和思考。在他的电影中始终存在的主题意象——雨水,既是流动美学观念的具体呈现,同时也暗示出他与东方文化的关系。在他对人类的终极性问题思索之中,道家思想无疑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塔可夫斯基认为,物质主义使人类对"真"和"美"的感知能力消磨殆尽,然而,道家思想却能够帮助人们重新在万物中发现自己,恢复人类本真的能力,并最终走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可夫斯基 道家思想 复苏性灵 真与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