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楼梦》人名翻译艺术欣赏 被引量:29
1
作者 林克难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1-3,共3页
本文分析了DavidHawkes与JohnMinford合译的《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文章认为 ,译者采取了使用不同的称谓、译音译义、使用法语与拉丁语以及增词等各种手法 ,将《红楼梦》中众多人物的长幼、主仆、尊卑等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得一清二楚。
关键词 人名翻译 法语 音译 拉丁语 增词 译者 称谓 《红楼梦》 人物 揭示
下载PDF
《红楼梦》英全译本译者主体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刘迎姣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115,共5页
译者主体性因素分为两类:译者个体性主体因素和译者社会性主体因素。前者包括译者自身能力素质与态度,后者包括意识形态、诗学形态、权力等制控译者的因素。《红楼梦》英全译本译者霍克斯与杨宪益在双语语言文化能力和对《红楼梦》、翻... 译者主体性因素分为两类:译者个体性主体因素和译者社会性主体因素。前者包括译者自身能力素质与态度,后者包括意识形态、诗学形态、权力等制控译者的因素。《红楼梦》英全译本译者霍克斯与杨宪益在双语语言文化能力和对《红楼梦》、翻译事业及《红楼梦》英译的态度等方面的个体性主体因素以及在赞助人目的、诗学形态、翻译策略等方面的社会性主体因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对《红楼梦》英全译本的译者主体性对比研究为译本"评价迥异"现象提供了最强有力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社会性主体因素 译者个体性主体因素 译者主体性 霍克斯 杨宪益与戴乃迭 《红楼梦》
下载PDF
试析霍译《红楼梦》(第一卷)不足之处 被引量:13
3
作者 管兴忠 马会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76,共4页
霍克斯英译的《红楼梦》是我国汉学外译领域一颗璀璨的明珠,因其译文忠实传神而备受译界赞誉。但《红楼梦》一书中汉语言、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霍译本难免存在着一些缺憾,本文将从语言文化的误读误译、句式变动对风格的影响、版本选择... 霍克斯英译的《红楼梦》是我国汉学外译领域一颗璀璨的明珠,因其译文忠实传神而备受译界赞誉。但《红楼梦》一书中汉语言、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霍译本难免存在着一些缺憾,本文将从语言文化的误读误译、句式变动对风格的影响、版本选择对译文的负面影响等方面对霍译《红楼梦》(第一卷)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翻译 霍克斯 评论
下载PDF
试论霍克斯《红楼梦》中人名翻译的特色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俏颖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61-65,共5页
霍克斯在《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独具特色,除了主要人物音译之外,他对其他人物采取灵活译意。其最具特色的群体人名翻译就很好地说明了他人名翻译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关键词 群体人名 霍克斯 《红楼梦》 人名翻译
下载PDF
从文献互证的角度探讨《红楼梦》小说中桌案的生活场景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子倩 吴智慧 《家具》 2018年第6期49-53,共5页
在中国文化史背景下,以明清文献与《红楼梦》中承具描述互证进行探讨,主要聚焦于桌、案两类家具,对小说中与桌、案相关联的生活场景和历史渊源、风俗礼制背景,以及书中贵族家庭的家居陈设艺术和人文情怀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挖掘其背后丰... 在中国文化史背景下,以明清文献与《红楼梦》中承具描述互证进行探讨,主要聚焦于桌、案两类家具,对小说中与桌、案相关联的生活场景和历史渊源、风俗礼制背景,以及书中贵族家庭的家居陈设艺术和人文情怀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挖掘其背后丰富的文化信息。通过此方法研究《红楼梦》中与桌案相关的物质文化细节鉴古知今,以期为了解《红楼梦》的器物文化和研究家具文化与礼制提供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历史渊源 生活场景 礼制文化
下载PDF
“家族累积说”:《红楼梦》作者的新命题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建忠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100,共5页
《红楼梦》作者及"原始作者"问题的考索是近年来红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简单地将这部作品视为曹雪芹一个人草创完成,《红楼梦》文本内部的很多矛盾现象则难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但探索"原始作者"如果诠释... 《红楼梦》作者及"原始作者"问题的考索是近年来红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简单地将这部作品视为曹雪芹一个人草创完成,《红楼梦》文本内部的很多矛盾现象则难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但探索"原始作者"如果诠释过度则有可能走向误区,并有剥夺曹雪芹"著作权"之嫌。本文从《红楼梦》文本内部分析入手,结合脂批等清代文献提供的丰富信息尤其是这部作品成书过程长期性的实际提出《红楼梦》作者"家族累积说"的新命题,试图对作者问题上的种种偏颇加以节制,从而更恰切地把握《红楼梦》诞生过程中的文化语境并对作品文本的复杂构成状况加以阐释。"家族累积说"的提法还可以与红学界已取得的"曹学"成果挂钩,启示人们去探索曹氏家族的遗传基因特别是曹寅的文化素养对曹雪芹直接或间接的可能影响。这个新命题是在综合"世代累积"与"文人独创"两种写作类型的基础上提出的,与所谓否定曹雪芹"著作权"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家族累积说 原始作者群 著作权问题
下载PDF
霍克斯《〈红楼梦〉英译笔记》述介 被引量:7
7
作者 鲍德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40-244,共5页
国内译学界对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的专门研究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第一卷问世以来业已开始,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各类刊物上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较有影响的专著5部"(据肖维青,2009:253),内容涉及到《红楼梦》汉英翻译... 国内译学界对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的专门研究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第一卷问世以来业已开始,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各类刊物上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较有影响的专著5部"(据肖维青,2009:253),内容涉及到《红楼梦》汉英翻译研究的方方面面。但对霍克斯先生《〈红楼梦〉英译笔记》(以下简称《笔记》)进行全面介绍和研究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拟就该问题,在分析《笔记》框架结构的基础上,从对时间的关注、版本的比较、独特的"图形"表达方式、大量细致的注释、严谨的翻译态度、与约翰.闵福德(John Minford)的合作等几个方面,对《笔记》的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和梳理。近而指出研究《笔记》的意义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克斯 《红楼梦》 笔记 版本
下载PDF
《红楼梦》书名异称考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昊苏 《文学与文化》 2017年第3期63-71,共9页
由于基础史料文献的文物真伪与文献价值存疑,"新红学"研究范式根基未稳。本文以早期《红楼梦》书名异称为中心加以考察,通过解读诸多史料间之"公约数"与难以确定之"未知数",探讨《红楼梦》的早期流传情... 由于基础史料文献的文物真伪与文献价值存疑,"新红学"研究范式根基未稳。本文以早期《红楼梦》书名异称为中心加以考察,通过解读诸多史料间之"公约数"与难以确定之"未知数",探讨《红楼梦》的早期流传情况。基本可确定《红楼梦》是曹雪芹的最终定名;而抄本《石头记》、《红楼梦》盖以近乎互相平行的方式各自流传。由于论者多仅看重正题书名,故小说本文对书名的讨论并未得到真正重视。本文在此基础上反思了"新红学"的证据链条,并尝试从多层次探索红学范式转型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头记》 《红楼梦》 书名异称 早期流传
下载PDF
大观园的造园艺术解读 被引量:5
9
作者 周虹冰 欧阳雪梅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27,共4页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布局结构和诗化意境两方面分析了大观园的美学价值,论证了大观园这座虚拟“园”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关键词 红楼梦 大观园 自然 意境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汉英方位隐喻对比翻译研究——以《红楼梦》中的“深”隐喻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金安 欧阳云静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141-149,共9页
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借助COCA和古代汉语语料库对比分析近代汉语“深”与当代英语“deep”隐喻意义的异同,结合《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探讨译者对近代文学作品中“深”隐喻的认知与翻译策略。研究发现,近代汉语与当代英语普遍存在以“深... 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借助COCA和古代汉语语料库对比分析近代汉语“深”与当代英语“deep”隐喻意义的异同,结合《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探讨译者对近代文学作品中“深”隐喻的认知与翻译策略。研究发现,近代汉语与当代英语普遍存在以“深”为代表的方位隐喻,二者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这与汉英两种文化的认知共性与认知差异密切相关。对比《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对“深”隐喻的处理,发现杨译本中多有“超额翻译”“欠额翻译”现象,体现了译者主体较强的主观能动性;霍译本则更加忠实原文,风格也更加严谨,基本实现了与原文的“等值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隐喻 近代汉语 《红楼梦》 “深”隐喻
下载PDF
从原著歧异到霍译得失——试论宋淇《红楼梦》研究的特色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晶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4-167,共14页
宋淇是多才多艺的作家、翻译家,著名学者,尤其以他对《红楼梦》的研究著称。他对原著的诸多版本与霍克思英译本均有深入研究,并做出过精当评价。他熟知程本与脂本在语言、结构及艺术特色等方面的主要差别,尤其倚重甲戌、庚辰、戚序等重... 宋淇是多才多艺的作家、翻译家,著名学者,尤其以他对《红楼梦》的研究著称。他对原著的诸多版本与霍克思英译本均有深入研究,并做出过精当评价。他熟知程本与脂本在语言、结构及艺术特色等方面的主要差别,尤其倚重甲戌、庚辰、戚序等重要抄本及其中脂评,他对霍译本的褒贬也多为结合底本歧异与脂评而谈,往往切中肯綮。鉴于他对原著艺术成就细致入微的了解与研究,他对霍克思译文中的精彩之处与"误译"的分析往往出自了解之同情,译者因此引为"同道",堪称中外文学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淇 红楼梦 英译 霍克思
原文传递
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再探究--以霍译本《红楼梦》中的丫鬟形象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沛虹 齐艳 朱曼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116-118,共3页
曹雪芹在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塑造了诸多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能否在其译本中准确生动地再现尤为关键。以霍克思的英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中关于丫鬟形象的翻译为例,探究《红楼梦》原作中的女性主义意识是否在霍译本中得到充分... 曹雪芹在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塑造了诸多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能否在其译本中准确生动地再现尤为关键。以霍克思的英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中关于丫鬟形象的翻译为例,探究《红楼梦》原作中的女性主义意识是否在霍译本中得到充分关注和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策略 霍克思 《红楼梦》
下载PDF
从框架理论看文学翻译中认知框架的构建 被引量:5
13
作者 辛献云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54-60,共7页
从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来看,文学翻译的困难之一是读者认知框架的缺损问题。文学翻译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读者头脑中构建新的认知框架,以弥补读者认知不足的缺憾。构建认知框架的途径可以有文内方式、互文方式和文外方式,其中直... 从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来看,文学翻译的困难之一是读者认知框架的缺损问题。文学翻译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读者头脑中构建新的认知框架,以弥补读者认知不足的缺憾。构建认知框架的途径可以有文内方式、互文方式和文外方式,其中直接影响翻译效果的是文内方式,互文方式和文外方式则对译作有着间接、长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理论 文学翻译 认知框架 《红楼梦》
下载PDF
杨宪益和霍克思《红楼梦》英译本的对比研究——以三十三回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丽 《吕梁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9,共3页
在众多《红楼梦》英译本中,影响较大的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与大卫·霍克思(David Hawkes)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这两种译本在小说题目、章回目录、叙事策略等方面运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因而在成文... 在众多《红楼梦》英译本中,影响较大的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与大卫·霍克思(David Hawkes)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这两种译本在小说题目、章回目录、叙事策略等方面运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因而在成文风格及读者体验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杨译本多采用异化翻译方法,在意义和形式上尽量与原文对等;霍译本在译出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更多强调译文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石头记》 英译本 对比
下载PDF
重论脂砚斋与畸笏叟之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树伟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39,共14页
剥离蓄意伪造的“靖藏本《石头记》”批语后,重审此前围绕脂砚斋、畸笏叟关系的论争,脂畸一人说基于对现存抄本的细致考察,举证全面、充分,脂畸二人说没有仔细辨析一人说的考证,也未及时提出支撑二人说的有效证据,随即受伪造的“靖藏本... 剥离蓄意伪造的“靖藏本《石头记》”批语后,重审此前围绕脂砚斋、畸笏叟关系的论争,脂畸一人说基于对现存抄本的细致考察,举证全面、充分,脂畸二人说没有仔细辨析一人说的考证,也未及时提出支撑二人说的有效证据,随即受伪造的“靖藏本《石头记》”批语误导,影响至今。据脂砚斋自述批点小说的方式,确证此前脂畸二人说所认为的二人对话批,大都是脂砚斋一人历次批点的“重出”之批。以文献学视角重审甲戌本、己卯庚辰本,结合脂砚斋自述批书方式,分辨前后关联的批语,确证脂砚斋、畸笏叟实为同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砚斋 畸笏叟 石头记 甲戌本 靖藏本
原文传递
虚虚实实蕴深情 真真假假呈奇幻——《红楼梦》与《百年孤独》叙事虚实的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毕兆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24-28,共5页
虚实相映、虚实相生是《红楼梦》与《百年孤独》两部小说共同的审美特质。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 相关理论,重点比较两部作品叙事虚实相映的特质,比较两部作品在叙事角度、叙事时生、叙事语言等层面的 相似性,从而探讨人类审美活动的共... 虚实相映、虚实相生是《红楼梦》与《百年孤独》两部小说共同的审美特质。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 相关理论,重点比较两部作品叙事虚实相映的特质,比较两部作品在叙事角度、叙事时生、叙事语言等层面的 相似性,从而探讨人类审美活动的共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百年孤独〉 虚实相映 审美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汉英方位隐喻对比翻译研究——以《红楼梦》中的“内”为例
17
作者 彭建武 官悦 孙欣悦 《译苑新谭》 2023年第1期199-207,共9页
本文借助BNC和古代汉语语料库,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出发点,探析汉英两种语言在方位隐喻“内”的隐喻意义的异同点,并结合《红楼梦》的两个译本探析译者在文学作品中对于“内”的隐喻认知和翻译策略。通过搜索对比发现,近代汉语和当代英语... 本文借助BNC和古代汉语语料库,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出发点,探析汉英两种语言在方位隐喻“内”的隐喻意义的异同点,并结合《红楼梦》的两个译本探析译者在文学作品中对于“内”的隐喻认知和翻译策略。通过搜索对比发现,近代汉语和当代英语都存在关于“内”的方位隐喻,二者之间存在着共通性,也存在着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民族和文明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特色的文化特点导致的认知差异。对比杨和霍两个译本发现,两个译本都在遵循使用英语语言使用句法习惯的基础上,杨的译本多采取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并且经常省译以达到达意的目的,体现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霍的译本采取了大量的归化策略进行翻译,且更加忠实原文,基本实现了等值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隐喻 语料库 《红楼梦》 “内”隐喻意义 汉英语言
原文传递
认知突显理论观照下霍译《红楼梦》中探春形象定向重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诚 朱健平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9,共9页
探春是《红楼梦》中性格最复杂的人物之一,她出身望族却是庶出,因而既有尊贵高雅的气质,又有敏感尖刻的个性,这些性格造就了她精明而威严的管理者形象。霍克思在其译作中基本上再现了探春的复杂性格,但同时也通过定向性改变详略度和认... 探春是《红楼梦》中性格最复杂的人物之一,她出身望族却是庶出,因而既有尊贵高雅的气质,又有敏感尖刻的个性,这些性格造就了她精明而威严的管理者形象。霍克思在其译作中基本上再现了探春的复杂性格,但同时也通过定向性改变详略度和认知参照点,改变基底-侧面和射体-界标的关系等,来改变突显的方式和内容,使探春的形象发生了某些细微的变化:其尊贵高雅的气质被弱化,敏感尖刻的个性被强化,精明威严的管理者形象也得到了突出。认知突显理论能使我们透过语言表面的细微变化看到译者的深层意图,并从整体上看出译者对人物形象的定向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探春 霍克思 定向重构 认知突显
原文传递
论霍译本《红楼梦》中双关语的翻译——基于德拉巴斯替塔的双关语翻译理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游洁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红楼梦》中大量的双关语是翻译的难题,采用德拉巴斯替塔的双关语翻译理论分析了大卫.霍克斯对这些双关语的翻译策略,结果显示他的主要翻译策略是面向译语读者,强调译文的可接受性和充分性。
关键词 《红楼梦》 双关语 翻译策略
下载PDF
爪洼国、茜香国与女儿国:《红楼梦》外国地名考三题
20
作者 郭宝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63-178,共16页
《红楼梦》中西洋物品丰富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然而书中涉及外国地理的部分却异常贫乏,有学者认为这是作者相关知识不足的反映。通过对《红楼梦》中“爪哇国”“茜香国”“女儿国”三个外国地理名称进行考证,发现其意义不在于提供确切的... 《红楼梦》中西洋物品丰富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然而书中涉及外国地理的部分却异常贫乏,有学者认为这是作者相关知识不足的反映。通过对《红楼梦》中“爪哇国”“茜香国”“女儿国”三个外国地理名称进行考证,发现其意义不在于提供确切的地理信息,而在于展示特定的文化内涵。在历史地理学视角下梳理“爪哇国”的名称演变,可知明清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出现“政冷经热”的变化,是中国“上国”心态在对外交往中的反映;从词源来分析考证“茜香国”名称与中国传统丝织品之间的关系,发现这一名称更多出于文学表现的需要而非真正实有所指;结合史籍文献与文学文本辨析“女儿国”的文学想象与思想史之间的关系,掲示了清中叶以来文人通过小说创作来表达对理学思想束缚的批判与反抗的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外国地理名称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