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51-2000年中国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动态特征 被引量:49
1
作者 侯西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3-730,共8页
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动态一直是国内外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基于1951-2000年全国范围气象栅格数据计算气候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小波分析方法探讨全国以及9大土地潜力区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格局特征与多时间尺度特征。... 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动态一直是国内外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基于1951-2000年全国范围气象栅格数据计算气候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小波分析方法探讨全国以及9大土地潜力区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格局特征与多时间尺度特征。结果表明:50年间中国气候生产潜力单产平均值为770 g·m^(-2)·a^(-1),折算为总量达73.12×10~8t/a;全国及9大土地潜力区气候生产潜力的多时间尺度特征比较复杂,3~5年周期的年际变化和30年左右周期的年代际变化均较显著,而10~11年周期的变化则仅在部分区域有所表现;总的来说,1951-2000年,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内蒙古中部及辽河平原等是我国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动态特征最突出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产潜力 时空动态 小波分析 中国 土地潜力区
下载PDF
三江源草地载畜压力时空动态分析 被引量:50
2
作者 樊江文 邵全琴 +2 位作者 王军邦 陈卓奇 钟华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72,共9页
对三江源地区1988~2005年草地载畜压力变化的时空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8年来该地区草地平均超载1.5倍,其中冬春草场超载2倍以上。另一方面,草地载畜压力具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特别以冬春场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表明三江源地区草地利... 对三江源地区1988~2005年草地载畜压力变化的时空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8年来该地区草地平均超载1.5倍,其中冬春草场超载2倍以上。另一方面,草地载畜压力具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特别以冬春场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表明三江源地区草地利用逐年向合理的方向发展。研究认为,该地区近几十年来的连续过度放牧是造成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建议该地区草地恢复和治理工作的重点应该继续放在减畜减压上,在维持三江源草地畜牧业适度规模的同时,根据该区在国家主体功能区中的功能定位,促进其他重要生态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草地载畜压力 时空动态 草地退化
下载PDF
基于MODIS NDVI的广西沿海植被动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 被引量:46
3
作者 成方妍 刘世梁 +3 位作者 尹艺洁 吕一河 安南南 刘昕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8-797,共10页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可以表征区域植被状况,目前利用NDVI表征沿海区域植被动态的研究仍相对缺乏。以MODIS NDVI为源数据,分析2000—2014年间,广西沿海区域的植被动态、NDVI动态趋势和持续性,以及NDVI动态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可以表征区域植被状况,目前利用NDVI表征沿海区域植被动态的研究仍相对缺乏。以MODIS NDVI为源数据,分析2000—2014年间,广西沿海区域的植被动态、NDVI动态趋势和持续性,以及NDVI动态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海岸线10 km区域范围内,NDVI均值较高(0.71),年际间波动较小(SD为0.02)。空间上,NDVI呈现出陆地高、滨海和河口区域低的分布特征,不同类型植被NDVI差异显著,以广泛分布于陆地的林地最高(0.76),以滨海湿地植被(0.52)和其他类型植被(未利用地等)最低(0.50)。植被动态趋势(斜率k)表明,57%的林地表现为改善趋势(k≥0.002),而52%的滨海湿地则表现为退化趋势(k≤-0.002)。利用Hurst指数对生态持续性进行分析,林地、旱地表现为持续改善,滨海湿地呈现持续退化的趋势。驱动因素分析表明,气象因素对植被NDVI的影响均不显著,NDVI的动态主要受地形特征和人为因素的影响,NDVI及其动态趋势与复合地形指数和距河流的距离多呈负相关,与坡度、高程、距交通线路和城镇的距离多为正相关。总体上,区域内NDVI动态趋势以良性发展为主,但滨海湿地等呈现持续退化的区域需持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区域 时空变化 趋势分析 HURST指数 驱动因素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棉Bt基因表达的时空动态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汝忠 沈法富 +3 位作者 王宗文 王景会 刘承运 申贵芳 《山东农业科学》 2002年第2期7-9,共3页
以转Bt基因抗虫棉 33B为材料 ,利用ELISA检测方法 ,通过对棉株不同发育时期和同一时期的不同组织或器官Bt晶体蛋白含量的测定 ,研究了转Bt基因抗虫棉Bt基因表达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棉株生育进程的推进和株体的老化 ,Bt晶体蛋白... 以转Bt基因抗虫棉 33B为材料 ,利用ELISA检测方法 ,通过对棉株不同发育时期和同一时期的不同组织或器官Bt晶体蛋白含量的测定 ,研究了转Bt基因抗虫棉Bt基因表达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棉株生育进程的推进和株体的老化 ,Bt晶体蛋白含量随着植株体内可溶性总蛋白含量的逐渐降低而降低 ,而Bt基因的表达强度从苗期到蕾期随着棉株营养生长的加快而呈上升趋势 ,至蕾期达到高峰 ,以后逐渐减弱。不同组织或器官Bt晶体蛋白的含量也有较大差异 ,表现在幼嫩组织或器官的含量较高 ,成熟组织或器官次之 ,衰老组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棉 BT基因 晶体蛋白 时空动态 ELISA 棉株 表达强度 抗虫性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白桦林小气候的时空动态特征 被引量:28
5
作者 张远彬 王开运 +1 位作者 鲜骏仁 胡庭兴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7-303,共7页
对川西亚高山白桦林(海拔2 540 m)内太阳辐射、空气温湿度以及土壤5 cm和15 cm层温度等进行了连续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林冠下的太阳辐射日进程与林冠上的不同,但辐射强度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变化;林冠下太阳辐射日总量不仅受林冠... 对川西亚高山白桦林(海拔2 540 m)内太阳辐射、空气温湿度以及土壤5 cm和15 cm层温度等进行了连续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林冠下的太阳辐射日进程与林冠上的不同,但辐射强度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变化;林冠下太阳辐射日总量不仅受林冠上辐射日总量的影响,也受森林群落生长季节的影响;春、夏和秋季,林冠下平均辐射日总量分别占林冠上平均辐射日总量的53.1%、39.4%和55.8%.2)夏季,白天空气温度高于土壤温度,而夜间则相反;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日极端温度出现的时间不同步,空气温度对太阳辐射强度的敏感性比土壤温度的敏感性高.3)春季,土壤表层>4℃的积温高于空气和土壤底层>4℃的积温;夏季,>4℃的积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林冠下空气>土壤5 cm层>土壤15 cm层,而秋季的比较结果与之相反;空气日平均温度与土壤日平均温度有显著的线性关系(P<0.001).4)林冠下的空气相对湿度(RH)比林冠上的高,林冠下的空气RH日变幅和季节性变幅比林冠上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动态 小气候 白桦林 亚高山 川西
下载PDF
玉米营养成分时空动态 被引量:27
6
作者 陈玉香 周道玮 张玉芬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589-1593,共5页
研究了玉米营养成分时空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进 ,玉米籽粒的总淀粉、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逐渐升高 ;而茎、叶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 ,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逐渐升高 .茎、叶粗蛋... 研究了玉米营养成分时空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进 ,玉米籽粒的总淀粉、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逐渐升高 ;而茎、叶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 ,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逐渐升高 .茎、叶粗蛋白含量下降的幅度大于籽粒粗蛋白含量上升幅度 .同时 ,玉米植株上部叶片的粗蛋白含量高于下部叶片 ,而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低于下部叶片 .茎上部粗蛋白含量高于下部 ,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低于下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营养成分 时空动态
下载PDF
江西新建县土地利用时空动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陈文波 崔丽娟 赵小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73-877,共5页
在RS与GIS支持下,以江西省新建县为研究区,采用与土地利用动态度相关的一系列时空特征指数,研究了1991、1996和2000年3个时间段上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单一土地利用动态中建设用地变化动态度最大;1991~2000年间研究... 在RS与GIS支持下,以江西省新建县为研究区,采用与土地利用动态度相关的一系列时空特征指数,研究了1991、1996和2000年3个时间段上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单一土地利用动态中建设用地变化动态度最大;1991~2000年间研究区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年均变化速度为0.165%,其中前5年变化速度比后4年快,为后者1.5倍多.1991、1996和2000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别为243.68、244.08和244.87,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1.92.新建县1996~2000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总的空间转移量(转出或转入)比前一时段有所下降,土地利用变化逐渐由双向转移向单向不平衡转移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度 时空特征
下载PDF
贵州省自然保护地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8
作者 樊涵 杨朝辉 +2 位作者 王丞 毕兴 张明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05-1014,共10页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安全底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为了揭示自然保护地的宏观空间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贵州省为例,采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安全底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为了揭示自然保护地的宏观空间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贵州省为例,采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2002—2017年全省自然保护地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贵州省自然保护地的数量、面积、类别呈现出多元化的快速发展状态,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为主体,以湿地公园、地质公园、自然遗产地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地空间凝聚的态势不断加强,空间分布的范围不断扩大,空间移动的速度不断下降,形成了以东北-西南方向为主导且逐渐稳定的空间格局。自然保护地凝聚过程受地形和植被分布的影响较大;自然保护地趋向于在河流、山脉周围的地势平缓处和植被集中连片处聚集。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异受多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不同影响因素对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归一化植被指数、森林面积和公路里程是影响自然保护地数量、面积空间分异的共同主要因素;不同影响因素交互后的解释力明显加强,表现为非线性增强或双因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时空动态 地理探测器 贵州省
原文传递
1958-2006年玛纳斯河流域水系结构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凌红波 徐海量 +3 位作者 乔木 樊自立 史薇 张青青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29-1136,共8页
为了研究玛纳斯河流域水系结构演变状况,利用其1958、1976、1987、2006年4期遥感影像图,在ArcInfo支持下进行目视解译,根据解译结果,定量分析了水系长度、密度、分枝比、长度比和分维等参数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 为了研究玛纳斯河流域水系结构演变状况,利用其1958、1976、1987、2006年4期遥感影像图,在ArcInfo支持下进行目视解译,根据解译结果,定量分析了水系长度、密度、分枝比、长度比和分维等参数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958-2006年玛纳斯河流域水系变化满足Horton定律,水网数目及河道平均长度随水网级别呈几何级数变化,并且水网密度、水系长度比、分枝比等参数持续增大;流域内绿洲地区水网密度高于南部源流山区与北部荒漠区,这种区域差异是由不同生态经济单元的自然生态环境类型、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综合发展需求及生态修复重建等方面共同决定的;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量近50年来不断增加,人口数量持续攀升,耕地与绿洲面积不断扩大等因素是玛纳斯河流域水网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力。然而耕地不能无限扩大,绿洲也不能过度扩张,要以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限,因此确定合理的绿洲面积,优化水系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水系结构 Horton定律 时空演变 驱动力
原文传递
浑善达克沙地不同沙丘类型土壤种子库时空动态 被引量:16
10
作者 窦红霞 王明玖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16-118,共3页
以浑善达克沙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状态下不同沙丘类型土壤种子库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土壤中保留一定数量有活力的种子。随着生长季的结束,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量明显增加。土壤种子库的水平分布呈现斑块的特点... 以浑善达克沙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状态下不同沙丘类型土壤种子库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土壤中保留一定数量有活力的种子。随着生长季的结束,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量明显增加。土壤种子库的水平分布呈现斑块的特点;不同沙丘类型土壤种子库的垂直分布呈现不同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土壤种子库 时空动态
下载PDF
30年来辽宁省耕地土壤有机质与pH时空动态变化 被引量:18
11
作者 白树彬 裴久渤 +4 位作者 李双异 安婷婷 汪景宽 孟凡奎 徐鹏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6-644,共9页
有机质和p H是反映耕地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应用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法,对辽宁省1982年、2012年这两个时期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 H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时期的有机质含量均呈中东部高于其他地区,p H... 有机质和p H是反映耕地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应用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法,对辽宁省1982年、2012年这两个时期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 H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时期的有机质含量均呈中东部高于其他地区,p H均呈东南酸西北碱的趋势。30年间,辽宁省有79.8%面积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降低,有机质平均值由20.51 g kg^(-1)降低到17.84 g kg^(-1),降低了2.67 g kg^(-1);在不同土壤类型中,除草甸盐土有机质含量有所提升外,其余土壤类型的有机质含量都出现降低趋势,其中白浆土降低趋势最明显。30年间,辽宁省有88.9%面积的耕地土壤发生不同程度酸化,p H平均值由7.08降低到6.59,下降了0.49;在不同土壤类型中,除白浆土的p H值变化有所升高外,其余土壤类型的p H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风沙土p H值降低趋势最为明显。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有机质含量和p H进行相关分析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每个时期的有机质含量和p H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但是对30年间的有机质含量变化和p H变化进行相关分析却呈现弱负相关(r=-0.089),相关性并不显著,说明两者的变化过程并不直接影响,需要其他因素的介入来间接作用。因此,今后有必要对影响它们的变化过程的多个中间因素进行重点分析,这将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 H下降原因的探究以及农田土壤肥力演变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耕地土壤 有机质 PH 时空动态
原文传递
三峡水库峡谷地貌区消落带土壤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和pH值的时空动态 被引量:14
12
作者 简尊吉 裴顺祥 +5 位作者 郭泉水 秦爱丽 马凡强 赵玉娟 肖文发 康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78-2786,共9页
基于三峡水库巫山段和秭归段消落带海拔155~172 m区段经历水库水位涨落前(2008年)和经历1次(2009年)、4次(2012年)、7次(2015年)水库水位涨落后土壤化学性质的长期定位监测,研究峡谷地貌区消落带土壤氮(N)、磷(P)、钾(K)、有机质(OM)含... 基于三峡水库巫山段和秭归段消落带海拔155~172 m区段经历水库水位涨落前(2008年)和经历1次(2009年)、4次(2012年)、7次(2015年)水库水位涨落后土壤化学性质的长期定位监测,研究峡谷地貌区消落带土壤氮(N)、磷(P)、钾(K)、有机质(OM)含量和p H值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并对其养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经历水库水位涨落次数的增多,消落带土壤全氮(TN)、速效氮(AN)、速效钾(AK)和OM含量减少,全磷(TP)、全钾(TK)、速效磷(AP)含量和p H值增加;经历水库水位涨落前和经历1次水库水位涨落后,消落带各土层的TP、TK和AP含量为巫山样地>秭归样地,经历4次和7次水库水位涨落后,变为秭归样地>巫山样地;随着经历水库水位涨落次数的增多,消落带大多数土壤化学指标含量在土层间的差异减小.对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经历7次水库水位涨落后,秭归样地土壤TP和AP含量达到极高等级,巫山样地土壤AP含量为高等级,其他指标为中等及以下等级.三峡水库的水文特征、人为活动的干扰,以及不同土壤化学指标性质的差异,是峡谷地貌区消落带土壤N、P、K、OM含量和p H值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化学性质 时空动态 消落带 三峡水库 峡谷地貌区
原文传递
长期不同施肥棕壤玉米地酶活性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4
13
作者 兰宇 韩晓日 +3 位作者 杨劲峰 王月 房大伟 李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97-1204,共8页
为揭示长期不同施肥对棕壤玉米地酶活性时空变化的影响,利用31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了玉米生育期内3种主要土壤酶活性的时空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棕壤上各种酶活性随玉米生育期推进而有规律地变化。土壤脲酶、转... 为揭示长期不同施肥对棕壤玉米地酶活性时空变化的影响,利用31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了玉米生育期内3种主要土壤酶活性的时空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棕壤上各种酶活性随玉米生育期推进而有规律地变化。土壤脲酶、转化酶活性高峰出现在玉米拔节期,酸性磷酸酶活性高峰出现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玉米收获后,土壤转化酶、脲酶均高于播前或与播前相当,而酸性磷酸酶活性则低于播前。在同样化肥水平上增施有机肥能增加脲酶、转化酶活性,而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3种酶活性的空间分布均遵循随土层深度加深而不断减小的规律,长期培肥对深层土壤酶活性亦有影响。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脲酶与转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r=0.636**);脲酶、转化酶与土壤有机碳、pH、含水量、碱解氮、速效磷基本呈极显著正相关;酸性磷酸酶与各因子无显著相关关系。土壤酶与土壤肥力因素关系密切,可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长期施肥 土壤酶活性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南京市景观时空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12
14
作者 贾宝全 王成 邱尔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848-5857,共10页
选择南京市1995、2000和2008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对其土地利用斑块动态变化与景观斑块的空间稳定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全市总体上以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减少,以及建设用地和水域的大幅度增加为典型特征。1995—2000年间耕地、林... 选择南京市1995、2000和2008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对其土地利用斑块动态变化与景观斑块的空间稳定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全市总体上以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减少,以及建设用地和水域的大幅度增加为典型特征。1995—2000年间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净减少了12017.2 hm2,2000—2008年间净减少41029.13 hm2;全市的建设用地面积1995—2000年间仅增加了11981.3 hm2,2000—2008年间面积增加了41027.06 hm2。从斑块类型的面积稳定性来看,各种土地利用斑块的空间稳定性都非常高,除了2000—2008年间未利用土地的自身空间保持率为50.66%外,其他土地景观类型的保持率都在90%以上。从不稳定斑块的空间分布看,1995—2000年间,主要集中在南京市的栖霞区、浦口区和江宁区,呈离散分布特征;2000—2008年间,不稳定斑块一方面呈现出集中连片的分布态势,这在江宁区和栖霞区最为典型,另一方面这种集中分布趋势也扩大到了六合区与高淳县。从不稳定斑块的转化方向看,均以建设用地所占比例最大,两个时段内转为建设用地的不稳定斑块分别占到了不稳定斑块总面积的87.09%和68.46%,其次的转化方向为水域,两个时间段内分别达到了10.61%和23.86%。从景观斑块变化的原因来看,对当地景观斑块稳定性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人口与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的引导和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等人为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动态 驱动力 南京市
下载PDF
2005—2009年浙江省不同土地类型上空对流层NO_2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5
作者 程苗苗 江洪 +1 位作者 陈健 郭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49-1259,共11页
利用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2005年1月2009年12月对流层NO2柱浓度月平均值卫星遥感资料以及浙江省2005年1月2008年3月由NO2污染指数数据计算得出的地面NO2日均值质量浓度,分析了浙江省对流层NO2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利用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2005年1月2009年12月对流层NO2柱浓度月平均值卫星遥感资料以及浙江省2005年1月2008年3月由NO2污染指数数据计算得出的地面NO2日均值质量浓度,分析了浙江省对流层NO2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此外,结合由时间序列的MODIS-EVI数据所获取的浙江省土地利用图,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空对流层NO2柱浓度的变化差异。研究发现在2005 2009年间,浙江省对流层NO2柱浓度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和季节变化特征,其中NO2柱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冬季,最低值出现在夏季。从区域分布来看,对流层NO2柱浓度的最高值分布在靠近上海大都市的杭州-嘉兴-湖州平原和宁波地区以及人口密集的西部和东部沿海城市区。此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NO2柱浓度分布差异显著。农田、水体和城市地区NO2柱浓度较高,其中城市用地上空的NO2柱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上空的NO2柱浓度;森林上空NO2柱浓度值最低。NO2柱浓度逐年增加趋势主要表现为:在农田、水体和城市居民用地类型上空污染严重的NO2-Ⅰ类别增加显著,而在森林和草地类型上空,则表现为污染较轻的NO2-Ⅲ类别增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NO2 OMI 时空动态 土地利用
下载PDF
热带次生林、季雨林林窗温度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今殊 王进欣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59-64,共6页
以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和季雨林林窗为研究对象,以实际观测为基础,对比分析了两林窗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林窗气温昼间变化均为单峰型,气地温差的林窗间差异说明不同林窗的林地热力作用面存在热的"源"&qu... 以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和季雨林林窗为研究对象,以实际观测为基础,对比分析了两林窗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林窗气温昼间变化均为单峰型,气地温差的林窗间差异说明不同林窗的林地热力作用面存在热的"源""汇"转换效应,即使是同一林窗不同季节的不同时间段也呈现热的"源""汇"转换现象,增加了林窗环境的异质性;两林窗平均温度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基本相似,温度高值区均存在随时间和季节动态位移的现象,就整个时空分布态势而言,很大程度受制于林窗的形状,呈现沿林窗主轴线排布的现象.这种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可能会影响不同时期物种的入侵、定居、繁殖,进而影响林窗物种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次生林 季雨林 林窗 温度特征 空间分布 时间变化 环境异质性
下载PDF
基于ArcGIS和SD的山东省碳排放演化格局及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仿真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格 董会忠 张慧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9-256,共8页
利用Arc GIS平台探究山东省碳排放演化格局。根据山东省各市2005年、2007年、2010年和2012年4个年份的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化趋势,得出山东省碳排放总量未来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利用系统动力学构建山东省能源-经济-社会-环境(碳排放)系统... 利用Arc GIS平台探究山东省碳排放演化格局。根据山东省各市2005年、2007年、2010年和2012年4个年份的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化趋势,得出山东省碳排放总量未来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利用系统动力学构建山东省能源-经济-社会-环境(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ENSIM软件平台对山东省未来经济发展情景进行定量化动态模拟,研究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方案,设置4种不同的发展情景方案,并预测在不同情景方案下山东省低碳经济的综合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情景Ⅳ模式下,山东省2020年经济发展规模、能源消耗量、碳排放总量、单位GDP碳排放都要优于其他3种场景下模拟出的结果,得出山东省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优方案,为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和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时空差异 系统动力学 情景方案
下载PDF
1980-2003年广东省外商投资的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许志桦 叶嘉安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77-1288,共12页
广东省外资分布的地域差异是导致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东省外商投资的总体时空扩散模式,并探讨不同来源地的外资在不同时期的分布与扩散情况及各自投资动因的变化。研究表明,广东省外商投... 广东省外资分布的地域差异是导致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东省外商投资的总体时空扩散模式,并探讨不同来源地的外资在不同时期的分布与扩散情况及各自投资动因的变化。研究表明,广东省外商投资的时空模式不断演变,经历了由外资增长极向外扩散的过程﹔随着省内投资环境日趋成熟,政策因素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减弱,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市场规模是吸引外资最重要的因素;不同来源地的外资的时空扩散模式与动因皆有一定的差异。最后,对广东省改善投资环境与利用外资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外商投资 时空扩散模式 动因分析
下载PDF
民勤绿洲自然稀疏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动态 被引量:9
19
作者 丁爱强 徐先英 +4 位作者 刘江 崔文天 张荣娟 赵鹏 付贵全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2-198,共7页
为探明自然稀疏林带不同密度对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建立了土壤水分与林分密度之间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自然稀疏的人工梭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土壤水分定位观测,对不同自然稀疏密度梭梭林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及... 为探明自然稀疏林带不同密度对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建立了土壤水分与林分密度之间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自然稀疏的人工梭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土壤水分定位观测,对不同自然稀疏密度梭梭林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及密度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密度人工梭梭固沙林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3月初—5月中旬,是土壤水分回升期;5月下旬—9月下旬,土壤水分在丰水年(2015年)为动态平衡期,在枯水年(2016年)为消耗期;10月、11月为水分消退期,12月—翌年2月份,是土壤水分低稳期;(2)雨养条件下,梭梭对土壤水分的消耗主要发生在40cm以下层,且密度越大消耗越大,变异系数也越大;浅层(0—40cm)土壤水分变化剧烈,但与林带密度之间的规律不明显;(3)林带土壤剖面平均水分含量无论在全年还是在生长季或非生长季,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4)不同退化程度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含量与密度之间呈负相关,模型表达式为:Y=394.67 D2-68.769 D+6.526(0≤D≤0.165),R2=0.934。不同密度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随季节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受极端降雨事件的影响,在不同年份生长季土壤水分的变化不一致;密度与土壤水分含量之间的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函数模型来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稀疏 密度 土壤水分 时空动态 数学模型 人工梭梭林
下载PDF
北运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多样性及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柏贺 马思琦 +2 位作者 王汨 徐宗学 殷旭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5-111,共7页
目的为分析北运河水系不同季节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分布特征,2015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对北京地区相同的17个采样点位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因子特征进行了调查.方法基于香浓维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大型底栖动物... 目的为分析北运河水系不同季节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分布特征,2015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对北京地区相同的17个采样点位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因子特征进行了调查.方法基于香浓维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划分以及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组成和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春季、夏季和秋季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9、20和21种,密度平均值为1.79×103、1.14×103和0.63×103 ind·m-2;香浓维纳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01、1.30和1.80;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36、0.32和0.55.全地区共划分出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5类,3个季节中滤食者和收集者密度均占绝对优势.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春季影响北运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氨氮和pH;夏季影响北运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氨氮;秋季影响北运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温.结论北运河水系水体受到了一定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运河 功能摄食类群 时空动态 底栖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