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漂泊的心灵 失落的个人——评苏珊·桑塔格的小说《在美国》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小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71-75,共5页
苏珊·桑塔格的小说《在美国》讲述了一个波兰女演员离开舞台移民美国、创建乌托邦社区失败后重返舞台大获成功的故事。后殖民批评的有关理论认为:女主人公虽然最终在美国舞台上赢得了凯旋,但其身份的混杂所导致的认同危机依旧搁置... 苏珊·桑塔格的小说《在美国》讲述了一个波兰女演员离开舞台移民美国、创建乌托邦社区失败后重返舞台大获成功的故事。后殖民批评的有关理论认为:女主人公虽然最终在美国舞台上赢得了凯旋,但其身份的混杂所导致的认同危机依旧搁置。她在美国的经历实质上是从一个民族主义者向个人主义者的转变。桑塔格写作的宗旨在于对现代社会中流亡者身份认同的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在美国》 后殖民批评 身份认同 流亡
下载PDF
“反对阐释”之阐释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文钢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5期78-83,共6页
桑塔格提出反对阐释是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艺术内容说的一次彻底反叛,传统内容说中人为的二元对立和内容的凌驾之势源于内容至上的价值论。桑塔格反对的阐释是一种把形式置之度外,对文本没有虔敬之意的概念的符码阐释,对她来说就是对艺术... 桑塔格提出反对阐释是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艺术内容说的一次彻底反叛,传统内容说中人为的二元对立和内容的凌驾之势源于内容至上的价值论。桑塔格反对的阐释是一种把形式置之度外,对文本没有虔敬之意的概念的符码阐释,对她来说就是对艺术的过度阐释。反对传统内容说是对本质主义进行抵制的反本质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反对阐释 内容说 概念阐释 反本质主义
下载PDF
美国左翼犹太裔戏剧中的共同体书写——论《床上的爱丽斯》中的姐妹情谊
3
作者 王凯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9,共11页
共同体意识是美国左翼犹太裔戏剧的天然特质。从20世纪20至30年代的工人阶级共同体到40至50年代的血缘共同体,直到60至80年代的女性共同体以及族裔共同体,戏剧中的共同体建构皆与历史的演进和左翼运动的嬗变相互映射。苏珊·桑塔格... 共同体意识是美国左翼犹太裔戏剧的天然特质。从20世纪20至30年代的工人阶级共同体到40至50年代的血缘共同体,直到60至80年代的女性共同体以及族裔共同体,戏剧中的共同体建构皆与历史的演进和左翼运动的嬗变相互映射。苏珊·桑塔格是20世纪60至80年代美国左翼犹太裔作家的杰出代表。在戏剧创作上,《床上的爱丽斯》是她创作的唯一一部多幕剧,也是她最为重视的一部作品。其中,对刘易斯·卡罗尔《爱丽斯漫游奇境记》中“疯狂的茶会”一幕的戏仿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共同体思想形成了文本与理论的呼应,在剧中构建出了一个以姐妹情谊为特征的想象的女性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左翼犹太裔戏剧 苏珊·桑塔格 《床上的爱丽斯》 女性共同体 姐妹情谊
原文传递
重估“反对阐释”的理论效力
4
作者 万博轩 《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76-83,共8页
苏珊·桑塔格的“反对阐释”融合了批判与建构两种艺术批评取向,试图在文化保守主义盛行的状况下寻求艺术批评的突围。从思想基础看,桑塔格对艺术本体的理解源于现象学,其理论发展则受到反传统形而上学、反理论主义的影响,同时以强... 苏珊·桑塔格的“反对阐释”融合了批判与建构两种艺术批评取向,试图在文化保守主义盛行的状况下寻求艺术批评的突围。从思想基础看,桑塔格对艺术本体的理解源于现象学,其理论发展则受到反传统形而上学、反理论主义的影响,同时以强烈的现实关切为导向。然而,桑塔格过分信赖现象学还原,忽略了艺术批评的相对独立性。虽然“反对阐释”之说能够促进艺术的多元发展,有助于形成新的审美空间与话语机制。但其在理论立场上较为激进,对其他文化不够宽容,同时其对审美解放的承诺亦显得理想化。要在“反对阐释”之后开创一条阐释的新路,需要在当代西方文论的阐释理论之外建构一种当代中国阐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反对阐释” 艺术批评
下载PDF
反对阐释:苏珊·桑塔格《在美国》中的文本实验
5
作者 蒋方圆 李静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1期34-45,共12页
《在美国》是苏珊·桑塔格创作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自发表以来便因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简练深刻的语言魅力吸引了大量的学者对其进行批评和阐释。许多批评家把小说视为桑塔格在晚期创作中向“内容”的回归,而忽视了其蕴含... 《在美国》是苏珊·桑塔格创作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自发表以来便因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简练深刻的语言魅力吸引了大量的学者对其进行批评和阐释。许多批评家把小说视为桑塔格在晚期创作中向“内容”的回归,而忽视了其蕴含的形式美学探索与新感受力主张。本文系统梳理了桑塔格“反对阐释”的文艺理论,结合阐释学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小说文本,从设置阐释障碍、走进历史真实、具身感受文本三个方面对桑氏的“反对阐释”理论和《在美国》进行综合考察。本文认为,“反对阐释”不是反对所有阐释,而是超脱庸常之阐释;“反对阐释”应当以文本为依托,尊重文本的诗学属性和社会历史属性;“反对阐释”不是为反对而反对,而是为了创造一种“新感受力”的文本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反对阐释 新感受力 《在美国》
下载PDF
桑塔格“沉默美学”的意义解读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秋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75,共6页
沉默美学是桑塔格对她形式美学的一种延伸和"阐释",它主要探讨的是艺术作品的产生以及和观者关系的问题,是关于现代艺术自身内部的局限性。当代艺术的反艺术冲动促使艺术家希望超越或消灭自身,因此以沉默、空白和简约的理念... 沉默美学是桑塔格对她形式美学的一种延伸和"阐释",它主要探讨的是艺术作品的产生以及和观者关系的问题,是关于现代艺术自身内部的局限性。当代艺术的反艺术冲动促使艺术家希望超越或消灭自身,因此以沉默、空白和简约的理念让观者以更直接的感性体验看视和倾听艺术的真谛。沉默美学所倡导的是"彻底关注"原则,其非透明性为阐释的话语开辟了无穷的可能性,然而这种消解一切意义的非理性体验也不免暴露出明显的神秘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塔格 沉默美学 艺术形式
下载PDF
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理论的体系架构及梦幻载体的实践 被引量:3
7
作者 徐文培 吴昊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5-139,共5页
苏珊·桑塔格针对当下的批评之风,在《反对阐释》这部论文集中,提出反对阐释理论,倡导恢复作品感受力,提倡读者关注作品的形式主义之美。本文从美学和哲学角度研究反对阐释理论的理论基础以及这一理论在桑塔格文学作品中的实践,目... 苏珊·桑塔格针对当下的批评之风,在《反对阐释》这部论文集中,提出反对阐释理论,倡导恢复作品感受力,提倡读者关注作品的形式主义之美。本文从美学和哲学角度研究反对阐释理论的理论基础以及这一理论在桑塔格文学作品中的实践,目的在于用存在主义的思想来剖析桑塔格运用梦幻作为理论实践载体的原因、途径以及达到的效果,从而把握美国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反对阐释理论 存在主义 梦幻
原文传递
被误读的先锋诗学——桑塔格批评理论之批评 被引量:4
8
作者 徐岱 周静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5-111,共7页
20世纪纪60年代,苏珊.桑塔格将新感受力作为通向新意义的新途径,并赋予这种个体性审美追求以个人解放的政治意义,这使桑塔格的批评理论成为先锋诗学的重要代表。这种批评理论不仅与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强调艺术的伦理效果的传统批评分... 20世纪纪60年代,苏珊.桑塔格将新感受力作为通向新意义的新途径,并赋予这种个体性审美追求以个人解放的政治意义,这使桑塔格的批评理论成为先锋诗学的重要代表。这种批评理论不仅与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强调艺术的伦理效果的传统批评分庭抗礼,它不计后果的行动本色也完成了从审美判断到生命自决的跨越,成为自由意志的体现。但在艺术普世价值被简化为大众价值的文化商业化过程中,新感受力的两大特征:审美非个体性与非情感性,恰恰成了先锋诗学被文化商业蓄意误读的一个重要原因。桑塔格的诗学困惑不仅在特定历史语境中具有普遍性,而且体现了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性转型的先锋派诗学的一种文化张力。新感受力中包含的行动至上和永恒的现实感依然是桑塔格留给美学领域的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反对阐释 新感受力 先锋诗学
原文传递
关于坎普的再思考——从《关于坎普的札记》到坎普电影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闻思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7-145,共9页
2014年12月28日,正值苏珊·桑塔格逝世10周年。在对她的缅怀中,那篇著名的《关于坎普的札记》("Notes on Camp")也被拿出来重读和广泛讨论。坎普作为一种风格的历史可追溯到17世纪,而它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变得广为人知。... 2014年12月28日,正值苏珊·桑塔格逝世10周年。在对她的缅怀中,那篇著名的《关于坎普的札记》("Notes on Camp")也被拿出来重读和广泛讨论。坎普作为一种风格的历史可追溯到17世纪,而它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变得广为人知。作为一种趣味,坎普感受力始终活跃在怀旧收藏、先锋独立艺术思潮、摇滚乐、服饰风格等领域;作为一种亚文化,坎普与酷儿理论、青年运动及同性恋政治活动的发展紧密相连。在电影领域也存在着"坎普观",提供不同的视角,让我们得以抛却二元对立的价值评判和等级森严的美学审视,去重新关注一些过时的、失败的、无人问津的作品。并有一类专门的"坎普电影",在文中,我根据桑塔格"朴实的坎普"和"蓄意的坎普"的区分,将难以归类和定义的坎普电影,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初上映时就大受欢迎的经典老片,多年后却被小众群体以完全不同的原因狂热追捧;第二种是初上映时恶评如潮或无人理会的失败之作;第三种则是一些导演出于个人爱好,刻意追求坎普风格而专门创作的坎普电影。通过对这些坎普电影的研究,笔者再度思考和挖掘了《札记》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坎普 坎普电影 桑塔格 同性恋亚文化 青年文化
下载PDF
《假人》中的科幻坎普美学
10
作者 柯英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1-66,共6页
苏珊·桑塔格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假人》受到科幻新浪潮的影响,采用了软科幻的形式,并融合了蓄势待发的坎普感受力,体现出独特的科幻坎普美学特征。第一个特征是体验的戏剧化,叙述者从平庸的生活中抽离而出,以全知视角观察自己的替... 苏珊·桑塔格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假人》受到科幻新浪潮的影响,采用了软科幻的形式,并融合了蓄势待发的坎普感受力,体现出独特的科幻坎普美学特征。第一个特征是体验的戏剧化,叙述者从平庸的生活中抽离而出,以全知视角观察自己的替身假人履行本应由自己完成的各种日常事务,达到了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自省效果。第二个特征是失败的严肃性,既表现于人类的彻底自弃,也表现于人类面对机器人的觉醒而无法掌控事态的发展。《假人》的科幻坎普美学最终指向的是当代人类关注的问题,为拓展自我而追求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假人》 科幻坎普美学 体验的戏剧化 失败的严肃性
下载PDF
《疾病的隐喻》与文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郝永华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6-50,共5页
苏珊.桑塔格对于西方文化中"疾病隐喻"的分析,揭示了人类文化在疾病隐喻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她的批评实践触及文化研究的一些重要问题:隐喻修辞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身体的文化与道德意义以及疾病与"他者"的建构。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疾病隐喻 《疾病的隐喻》 文化研究
下载PDF
左翼消沉时从未消沉的左翼声音——苏珊·桑塔格与当代美国左翼思潮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予霞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98-103,共6页
20世纪70年代之后,美国新左翼运动在剧烈动荡中逐渐消沉,但桑塔格通过一系列的著述,表达对波兰问题、波黑冲突、反恐战争等美国试图掌控世界的敏感问题的独立见解,不懈地传载出当代美国左翼文学阵营的声音,体现了当代西方知识分子的社... 20世纪70年代之后,美国新左翼运动在剧烈动荡中逐渐消沉,但桑塔格通过一系列的著述,表达对波兰问题、波黑冲突、反恐战争等美国试图掌控世界的敏感问题的独立见解,不懈地传载出当代美国左翼文学阵营的声音,体现了当代西方知识分子的社会公共关怀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塔格 左翼文学 公共关怀 批判精神
下载PDF
意识的自由与现实的困境——析苏珊·桑塔格《床上的爱丽斯》的戏剧主题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慧丽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床上的爱丽斯》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心理剧。戏剧主题展示的是主人公在现实的困境与意识的自由之间的矛盾与挣扎,而这一主题又通过一种正反相衬的结构安排、内心外化的戏剧手法展现出来。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床上的爱丽斯》 戏剧结构 内心外化
下载PDF
苏珊·桑塔格在中国的接受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3
14
作者 郝桂莲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2-157,共6页
虽然桑塔格与中国有着与生俱来的关联,但中国读者最早认识桑塔格却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三十年来,桑塔格在中国的接受基本上以文集翻译和零星点评为主。截至目前,桑塔格所有的小说和随笔文集都已经登陆中国,在对桑塔格的作品展开... 虽然桑塔格与中国有着与生俱来的关联,但中国读者最早认识桑塔格却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三十年来,桑塔格在中国的接受基本上以文集翻译和零星点评为主。截至目前,桑塔格所有的小说和随笔文集都已经登陆中国,在对桑塔格的作品展开大规模引进的同时,中国的学者也开始了对其小说和批评著作的研究。本文对桑塔格在中国被接受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桑塔格研究可能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姗·桑塔格 中国 接受 展望
原文传递
虚构的艺术——从《在美国》看苏珊·桑塔格叙事艺术中的糅合技巧 被引量:4
15
作者 顾明生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9-126,共8页
《在美国》是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最优秀的虚构作品之一。它独特的旅行模式、书信叙事和叙述主体巧妙地把不同文体的叙述片段、多重主题和作者复杂的创作动机糅合起来,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弥合了历史、小说、现实界限的小说世界。本... 《在美国》是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最优秀的虚构作品之一。它独特的旅行模式、书信叙事和叙述主体巧妙地把不同文体的叙述片段、多重主题和作者复杂的创作动机糅合起来,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弥合了历史、小说、现实界限的小说世界。本文旨在从叙述学的角度对桑塔格叙事艺术中的糅合技巧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在美国》 叙述艺术 糅合技巧
原文传递
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中的文化研究关键词 被引量:4
16
作者 郝永华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9-24,共6页
美国文学艺术家、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对于西方文化中"疾病隐喻"的分析表现出了发微见著的洞察力,言语犀利,不乏睿智,但散文化的风格使其缺乏深层的理论分析和论证。桑塔格的批评实践中隐含着几个重要的文化研究关键... 美国文学艺术家、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对于西方文化中"疾病隐喻"的分析表现出了发微见著的洞察力,言语犀利,不乏睿智,但散文化的风格使其缺乏深层的理论分析和论证。桑塔格的批评实践中隐含着几个重要的文化研究关键词——意义与话语、身体与身份、隐喻与修辞,这些概念和术语有助于对"疾病隐喻"中涉及的一些文化研究问题进行更加理论化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疾病隐喻 文化研究 关键词
下载PDF
后经典叙事学的疾病叙事学转向——以苏珊·桑塔格疾病叙事研究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艺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21-28,共8页
在梳理20世纪80年代至今作为文学体裁的疾病叙事学术史及最新动态的基础上,试图发起国内在叙事学与宗教人文主义和生命政治学界面上的疾病叙事国际前沿研究。引入沃格林的灵性病理学理念和诺斯替主义的治疗学,将疾病叙事置于叙事学与身... 在梳理20世纪80年代至今作为文学体裁的疾病叙事学术史及最新动态的基础上,试图发起国内在叙事学与宗教人文主义和生命政治学界面上的疾病叙事国际前沿研究。引入沃格林的灵性病理学理念和诺斯替主义的治疗学,将疾病叙事置于叙事学与身心哲学、社会学、宗教学融汇界面上建构灵韵病体叙事的疾病叙事理论,为跨学科的叙事学研究提供范例,为后经典叙事学出现的疾病叙事学转向进行叙事观念的变革和创新提供方法论。以苏珊·桑塔格疾病叙事为例的疾病叙事研究有利于统合生态社会学、生命政治学、宗教精神修炼等诸多新兴学科的学理脉络,为大生命视域文化及文学的研究范式创新提供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激活叙事界面上潜在的后现代生命意识,开拓大生命视域的外国文学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叙事 苏珊·桑塔格 大生命视域
下载PDF
现况与展望:苏珊·桑塔格美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文钢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年第8期118-123,共6页
桑塔格的美学思想研究在国内还处在初步阶段,主要是零散的介绍和少量的单篇论文,论著也有史大于论的问题。外国的研究起点较高,但仍大有余地。如果能够把桑塔格的"反对阐释"、艺术色情学、新感受力和形式论结合起来研究,那么... 桑塔格的美学思想研究在国内还处在初步阶段,主要是零散的介绍和少量的单篇论文,论著也有史大于论的问题。外国的研究起点较高,但仍大有余地。如果能够把桑塔格的"反对阐释"、艺术色情学、新感受力和形式论结合起来研究,那么对她的美学研究可能更为有机化和容易涵盖其他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塔格 美学研究 反对阐释 形式 新感受力 艺术色情学
下载PDF
桑塔格美学理念中“拒绝”艺术之阐释 被引量:3
19
作者 唐蕾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22-129,共8页
桑塔格的艺术理念可以概括为拒绝、否定和重建。"拒绝"特指文本保持开放状态、多元借鉴、不断清空既定经验并收获自我求证。作为"拒绝"艺术的桑塔格美学理念,并非僭越美学的框架之外,完全放弃宏大的叙事图景,将个... 桑塔格的艺术理念可以概括为拒绝、否定和重建。"拒绝"特指文本保持开放状态、多元借鉴、不断清空既定经验并收获自我求证。作为"拒绝"艺术的桑塔格美学理念,并非僭越美学的框架之外,完全放弃宏大的叙事图景,将个人体验凌驾于一切之上,而是适度地、多元地、开放地和赏析式地看待个体经验,在以消解一切先验之见为前提的阅读旅程中,把信任和接纳作为认知的首要任务。因此,"拒绝"的艺术致力于引领人们走出一叶障目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裹挟 拒绝 美学 多元
下载PDF
苏珊·桑塔格短篇小说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君伟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54,共6页
苏珊·桑塔格拥有理论家、评论家、作家、公共知识分子等多重身份,她的随笔式评论(essay)影响之大,以至于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她的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创作及艺术。事实上,尽管她一生创作的短篇数量不多,但它们的文化内涵颇为丰富,... 苏珊·桑塔格拥有理论家、评论家、作家、公共知识分子等多重身份,她的随笔式评论(essay)影响之大,以至于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她的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创作及艺术。事实上,尽管她一生创作的短篇数量不多,但它们的文化内涵颇为丰富,艺术上极具创新之处。在分析桑塔格短篇小说内外元素的基础上,初步概括出它们所表现出的自传性、人文性和实验性等总体特征,可以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桑塔格的短篇小说创作及其取得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我 及其他》 自传性 人文性 实验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