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确认式庭审”——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入法为契机 被引量:43
1
作者 李奋飞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54,共16页
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刑事庭审将日益呈现出两种互为补充的功能样态,即"实质化庭审"和"确认式庭审"。与"实质化庭审"迥然不同,"确认式庭审"的主要特质体现在,审理形式的简约性,裁判生... 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刑事庭审将日益呈现出两种互为补充的功能样态,即"实质化庭审"和"确认式庭审"。与"实质化庭审"迥然不同,"确认式庭审"的主要特质体现在,审理形式的简约性,裁判生成的即时性以及程序周期的精炼性,其形塑机理既在于前置条件的实体化,也在于审查对象的特定化,更在于裁判结论的耦合化趋势。"确认式庭审"的隐患根源在于,其无法对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和具结书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有效的审查,不仅可能导致自愿认罪认罚的被告人无法得到应有的从宽处理,也有可能发生量刑结果畸轻畸重的情况,甚至还会增大刑事误判的风险。因而,需要立足于审、控、辩三个维度,对"确认式庭审"进行继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认式庭审 实质化庭审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原文传递
庭审实质化与鉴定意见的有效质证 被引量:16
2
作者 卞建林 谢澍 《中国司法鉴定》 2016年第6期1-5,共5页
"以审判为中心"的核心在于"以庭审为中心",重在落实"庭审的实质化"和加强控辩对抗和有效质证。但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庭审形式化却直接导致了鉴定意见审查的形式化,为解决这一问题,2012年我国对《刑事诉... "以审判为中心"的核心在于"以庭审为中心",重在落实"庭审的实质化"和加强控辩对抗和有效质证。但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庭审形式化却直接导致了鉴定意见审查的形式化,为解决这一问题,2012年我国对《刑事诉讼法》中有关司法鉴定问题有针对性地作了多处重大修改,取得了一定效果。未来的司法实践中,在保障新的《刑事诉讼法》贯彻落实的同时,需要有针对性地对相关制度加以完善,进一步端正对鉴定意见的认识、落实鉴定人出庭的规定、明确"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法律定位、实现对鉴定意见的有效质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审实质化 以审判为中心 鉴定意见 有专门知识的人 质证
下载PDF
《关于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罗智勇 董朝阳 孙自中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2年第3期30-43,共14页
《关于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的意见》针对过去一些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效果不理想、少数案件处理结果不够公正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工作举措,进一步健全完善减刑、假释工作机制,促使有关机关的执法办案更加公平公正。意见... 《关于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的意见》针对过去一些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效果不理想、少数案件处理结果不够公正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工作举措,进一步健全完善减刑、假释工作机制,促使有关机关的执法办案更加公平公正。意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坚持全面依法审查、主客观改造表现并重、严格审查证据材料、区别对待这四项基本要求,为案件办理提供了一定遵循。本文重点解读了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的关键之举——如何严格审查案件实体条件、实质化审理的程序性要求即如何探索推进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相关改革,提出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要求,是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必须坚持的基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刑案件 假释案件 实质化审理 以审判为中心
下载PDF
刑事案件在线庭审的问题检视与规则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8-128,186,共12页
在刑事司法领域,“互联网+”的出现契合了刑事司法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刑事司法无法自我隔离于现代化、信息化的时代浪潮,从技术先进性、成本经济性、目的正当性的角度出发,引进信息技术运用于刑事案件在线庭审是司法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 在刑事司法领域,“互联网+”的出现契合了刑事司法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刑事司法无法自我隔离于现代化、信息化的时代浪潮,从技术先进性、成本经济性、目的正当性的角度出发,引进信息技术运用于刑事案件在线庭审是司法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受制于庭审样态与庭审规则的限制,刑事案件在线庭审仍蕴含诸多风险,影响庭审实质化的实现。面对信息技术与刑事司法的深度融合,通过重新诠释传统诉讼原则,细化在线庭审规则,完善相关保障措施,力求在技术变革与审判传统、审判公正与审判效率之间寻找平衡点,实现刑事案件在线庭审的高效与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庭审 庭审实质化 司法成本 直接言词
下载PDF
认罪认罚从宽:“以审判为中心”的抵牾与协调 被引量:12
5
作者 戴鹏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7-126,共10页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实现审判实质化。基于对效率的追求,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降低证明标准、虚化庭审程序、强调检察机关主导等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实现审判实质化。基于对效率的追求,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降低证明标准、虚化庭审程序、强调检察机关主导等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的决定性作用,悖离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方向。"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正当性基础,是认罪认罚自愿性的结构性保障,同时也是评价认罪认罚制度实效的重要标尺。在具体制度设计中,认罪认罚案件的审理亦应当坚持"以审判为中心"的红线,保障辩护人独立行使辩护权,确保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和法定证明标准,实行书面审理与开庭审理相结合,保障被告人的上诉权,从而防止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产生消减作用,甚至沦为司法实践中规避"以审判为中心"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认罪认罚从宽 审判实质化 证明标准
原文传递
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被引量:8
6
作者 于同志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3年第3期135-148,共14页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对整个刑事司法制度改革创新具有基础支撑作用,是确保案件办理质量、有效防范冤假错案、强化人权司法保障、实现刑事司法公正的关键举措。刑事诉讼以审判为中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新时期应继...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对整个刑事司法制度改革创新具有基础支撑作用,是确保案件办理质量、有效防范冤假错案、强化人权司法保障、实现刑事司法公正的关键举措。刑事诉讼以审判为中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新时期应继续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在刑事诉讼各环节持续巩固无罪推定、正当程序、证据裁判的诉讼理念,围绕“审判的中心地位”“庭审的关键地位”和“一审的重心地位”,采取有效措施逐步统一侦(调)控审的证据标准,深入推进庭审的实质化,充分发挥一审程序认定事实的基础作用,并积极完善刑事立法,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和制约刑事司法公正与效率的体制机制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正与效率 司法改革 庭审实质化 职权配置
下载PDF
民事审判庭审实质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济坤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4-120,共7页
推动庭审实质化是司法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从民事审判实践出发,当前的庭审模式在结构、内容、功能和理念方面存在的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割裂、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割裂、事实纠纷解决和法定权利保护的割裂、诉讼权利和诉讼理念的割裂等制... 推动庭审实质化是司法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从民事审判实践出发,当前的庭审模式在结构、内容、功能和理念方面存在的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割裂、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割裂、事实纠纷解决和法定权利保护的割裂、诉讼权利和诉讼理念的割裂等制约庭审实质化的问题。在比较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庭审改良模式基础上,应当坚持当事人主导的庭审中心主义,建立争点对抗制的庭审模式,以"独立的诉答程序--强制的争点整理程序--开放的争点对抗程序--总结性的最后陈述"作为具体推进庭审实质化的程序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 庭审实质化 庭审模式 争点对抗制
原文传递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设计和实践运行的偏差与校正 被引量:1
8
作者 方锁柱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4-65,共12页
刑事庭前会议作为我国庭前准备程序的核心内容,其程序启动、程序参与、处理问题范围和制度效力等问题在规范上均未有严格限制或者约束,致使在实践中出现适用率不高,处理事项的范围扩大化,对法庭集中持续审理保障有限,辩方程序权利保障... 刑事庭前会议作为我国庭前准备程序的核心内容,其程序启动、程序参与、处理问题范围和制度效力等问题在规范上均未有严格限制或者约束,致使在实践中出现适用率不高,处理事项的范围扩大化,对法庭集中持续审理保障有限,辩方程序权利保障不足等现实问题。机制完善的理念应当是防范追求诉讼效率对庭审实质目标的僭越,保障法庭集中持续审理,以及尊重以辩方权利保障为核心的程序价值。在具体制度建构中,应赋予一定情形下启动庭前会议的必要性,限定庭前会议的处理事项,明确参与主体的范围和保障参与权行使,以及规定机制的程序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前会议 庭审实质化 庭审质量 集中审理 权利保障
下载PDF
论涉鉴类刑事庭审实质化的实现——以庭审认证程序为视角 被引量:5
9
作者 孔令勇 《中国司法鉴定》 2016年第4期7-18,共12页
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如何实现我国的涉鉴类刑事庭审实质化是一个具有代表性与必要性的问题。现阶段,涉鉴类刑事庭审形式化主要表现在法官对鉴定意见进... 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如何实现我国的涉鉴类刑事庭审实质化是一个具有代表性与必要性的问题。现阶段,涉鉴类刑事庭审形式化主要表现在法官对鉴定意见进行非实质化认证、鉴定意见具有天然证据能力、涉鉴类刑事庭审程序的构造存在缺陷等方面,这在"念斌案"与"复旦大学投毒案"中已经有所体现。为了实现涉鉴类刑事庭审的实质化,应当将调整重心置于庭审认证程序之中,培养以"方法型"法官为主导的认证主体、完善鉴定检材与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标准、设立刑事鉴定意见的采纳与采信规则、落实多元化与实质化的认证辅助人制度。同时,需要对《刑事诉讼法》相关条文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鉴定意见 庭审形式化 庭审实质化 庭审认证
下载PDF
论庭前证据调查准备:实证考察与理论思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钟宇晴 刘亦峰 《交大法学》 CSSCI 2023年第3期120-133,共14页
庭前证据调查准备工作依托庭前会议展开,运用证据展示与梳理、争点整理等方式以便预先对庭审各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通过证据展示了解全案证据,通过梳理证据析出控辩争议焦点,从而确定法庭调查的重点,保证庭审集中、连贯进行,提... 庭前证据调查准备工作依托庭前会议展开,运用证据展示与梳理、争点整理等方式以便预先对庭审各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通过证据展示了解全案证据,通过梳理证据析出控辩争议焦点,从而确定法庭调查的重点,保证庭审集中、连贯进行,提高效率并保证质量,对庭审实质化改革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证据展示系证据调查准备工作的基础,控辩双方需全面、及时展示证据;证据梳理是证据调查准备的核心工作,法官重在听取意见并梳理证据,进而区分争议证据与无争议证据;争点整理则是庭前证据调查准备之落脚点,法官通过归纳案件的证据争点与事实争点,方能确定庭审中需重点审查判断的争议事项,确保庭审调查牢牢围绕案件争点、焦点问题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整理 证据调查 庭前会议 庭审实质化 争议焦点
下载PDF
庭审实质化背景下监察调查取证规则的检视与完善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海峰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2-101,共10页
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举措,监察调查作为监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其在理论基础、实践载体及现实保障方面与庭审实质化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契合基点。由于监察调查在实践中囿于取证方式相对固化、... 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举措,监察调查作为监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其在理论基础、实践载体及现实保障方面与庭审实质化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契合基点。由于监察调查在实践中囿于取证方式相对固化、取证过程相对封闭、证据转化相对缺位、证明标准相对单一等因素,导致监察调查取证规则与庭审实质化要求之间仍存在诸多不相宜之处。应当以庭审实质化要求指引监察调查取证,完善反向制衡与引导调查规则、证据合法性调查规则、证据补强调查规则、权利救济调查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体制改革 取证规则 庭审实质化
下载PDF
论减刑假释评价指数的建构
12
作者 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楼常青 +1 位作者 徐磊 金子文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4-77,共14页
为了应对制度桎梏与裁判乱象,推进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有必要建构减刑假释的核心评价指数:确有悔改表现指数与再犯危险评估指数。两个指数的建立是在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的思维导向下,以逆向式裁判思维、规范性裁判思维与动态体系裁判... 为了应对制度桎梏与裁判乱象,推进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有必要建构减刑假释的核心评价指数:确有悔改表现指数与再犯危险评估指数。两个指数的建立是在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的思维导向下,以逆向式裁判思维、规范性裁判思维与动态体系裁判思维为基础。就确有悔改表现指数而言,从《减刑假释应用规定》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四类情况出发,确定考察因子,赋予具体分值,构建罪犯在考核期内确有悔改表现的评价体系。就再犯危险评估指数而言,基于预防性原理、惩罚性原理、矫治性原理与修复性原理选定考察因子,以原理的满足度与激励度为遵循,进行量化赋分,实现再犯危险评估指数评价体系的建构。最终,以两个指数为核心,构建减刑假释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刑 假释 确有悔改表现指数 再犯危险评估指数 实质化审理
原文传递
人民陪审员制度:何以成为“撬动”审判中心的“支点”
13
作者 林铮汉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8-115,共8页
长期以来,在寻求审判中心改革落脚点的过程中,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功能一直未能得到凸显。而陪审员相较于职业法官的非专业性与兼职性特征,恰能成为催生直接言词原则、集中审理原则、阻断审前信息干扰这三大庭审实质化制度支撑的天然优势,... 长期以来,在寻求审判中心改革落脚点的过程中,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功能一直未能得到凸显。而陪审员相较于职业法官的非专业性与兼职性特征,恰能成为催生直接言词原则、集中审理原则、阻断审前信息干扰这三大庭审实质化制度支撑的天然优势,使人民陪审员制度得以成为“撬动”审判中心的“支点”。虽然如此,也应当理性看待支点的定位,因其具有间接性与偶然性,只有以“二阶行进”的务实路径才能实现改革目标:第一阶改革需解决陪审员实质参审问题,以提升陪审员参审意愿为重点,对陪审员的选任、合议庭组成环节进行优化,重塑其参审案件的范围;第二阶改革需以实质庭审的塑造为导向,着力提升陪审员的独立行权地位,重点在于调整法官司法责任的归责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制度 庭审实质化 陪而不审 陪审意愿
下载PDF
庭审实质化背景下交叉询问规则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玉玲 岳圆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377-384,共8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突出强调法庭审理的实质意义。在法庭审理中,进行交叉询问是实现庭审实质化的必然要求。我国虽然建立了交叉询问规则的基本框架,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交叉询问在运用中较为混乱...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突出强调法庭审理的实质意义。在法庭审理中,进行交叉询问是实现庭审实质化的必然要求。我国虽然建立了交叉询问规则的基本框架,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交叉询问在运用中较为混乱、证人多数情况下不出庭作证以及交叉询问规则不完善等。因此,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及落实庭审实质化进程中,应在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庭审中的交叉询问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法庭审理 庭审实质化 交叉询问 质证权
下载PDF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关系之正本清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作 李静 《深圳社会科学》 2023年第2期120-128,共9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对立冲突。相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制度价值、审前阶段和审判阶段的运行均契合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当前,司法实践与理论所关注的两者在诉讼价值存在冲突、...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对立冲突。相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制度价值、审前阶段和审判阶段的运行均契合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当前,司法实践与理论所关注的两者在诉讼价值存在冲突、检察主导架空以审判为中心原则、量刑建议改革侵犯法官独立裁判权问题,系司法实践中产生的异化现象及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庭审实质化三者关系的误读。合理定位两者的关系应当从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所具有的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出发。从外部视角看,其指的是侦控机关应当全面、客观、合法地收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材料,为公诉案件的审理程序做准备,这有利于理顺公检法三机关之间的关系。从内部视角看,以审判为中心应当发挥庭审在定罪量刑中的决定性地位,不因速裁程序、简易程序抑或普通程序审理差异而异化庭审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而应当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庭审实质化作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视角转换,重新阐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关系,廓清制度之间的认识误区,有利于真正实现刑事司法改革实践不断优化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以审判为中心 庭审实质化 检察中心主义 量刑建议
下载PDF
论刑事法官庭外调查的失范与规范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5期49-57,共9页
我国刑事法官庭外调查的初衷在于补充庭审调查,辅助法官认定案件事实。实践中的庭外调查呈现为调查程序行政化、调查言词证据普遍化以及事实调查片面化等运行失范和权力扩张问题,弱化了庭审调查的主导性,加剧了庭审形式化。失范的庭外... 我国刑事法官庭外调查的初衷在于补充庭审调查,辅助法官认定案件事实。实践中的庭外调查呈现为调查程序行政化、调查言词证据普遍化以及事实调查片面化等运行失范和权力扩张问题,弱化了庭审调查的主导性,加剧了庭审形式化。失范的庭外调查与我国职权主义诉讼传统、以书面为主的审理模式及庭审对证据能力的审查不严有关。未来的庭外调查应当进行诉讼化改造,保证控辩双方的知情权和质证权,严格遵循法定调查方法,重点审查证据证明力。对涉密证据要进行全面审查,调查人员应当遵守保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外调查 庭审实质化 诉讼化构造 证据能力
下载PDF
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的程序保障研究——基于Z省1990—2020年假释案件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海燕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87-100,共14页
我国假释案件审理程序至今尚未真正被纳入诉讼程序,程序启动完全由刑罚执行机关掌控,诉讼主体功能运行失位与错位并存,裁判权异化为审查权,现行裁判程序和裁判逻辑难以保证裁决结果的正当性。如何通过程序运作保障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是... 我国假释案件审理程序至今尚未真正被纳入诉讼程序,程序启动完全由刑罚执行机关掌控,诉讼主体功能运行失位与错位并存,裁判权异化为审查权,现行裁判程序和裁判逻辑难以保证裁决结果的正当性。如何通过程序运作保障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假释案件审理程序之所以运行失范,主要源于价值定位上“权力”而非“权利”的制度设定、在诸多诉讼主体眼中呈现不同面相的认识因素、实体条件判断复杂和诉讼运行规则缺失的规范因素以及配套机制不够健全的机制因素。因此,应当秉承从“奖励说”到“权利说”的基本理念,确立规范程序运作,防止司法腐败的制度目标,建构有别于普通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从诉讼模式的对抗式改造转向协作为主的二元司法模式,明确审理模式而非审查模式的功能定位,通过多元诉讼程序的选择与分流,实现假释案件的实质化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释 实质化审理 程序保障 二元司法模式 多元诉讼程序 功能定位
下载PDF
论未成年人出庭作证的实然困境及其合理解脱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译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1年第5期12-22,共11页
在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中,现行立法确立了"不出庭为原则,出庭为例外"的作证规则。基于直接言词原则要求,未成年人不出庭作证与法官直接审理之间存在价值冲突。囿于未成年人的"脆弱证人"身份,欠缺"合适成年... 在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中,现行立法确立了"不出庭为原则,出庭为例外"的作证规则。基于直接言词原则要求,未成年人不出庭作证与法官直接审理之间存在价值冲突。囿于未成年人的"脆弱证人"身份,欠缺"合适成年人"在场的法庭证据调查难以实现预期证明效果。从实体权利层面,立法应强化未成年人的出庭作证资格,确立"合适成年人"在场规则,重视作证能力的庭前审查。从程序保障层面,立法应明确未成年人以被害人和关键证人身份出庭作证的法定情形,并应享有作证豁免权。同时,从优化出庭作证效果视角规范依职权启动的出庭作证模式,为未成年人出庭作证提供辅助手段,并关注未成年人出庭后的心理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审实质化 职权探知主义 直接言词原则 合适成年人 庭前会议
下载PDF
论法庭对认罪认罚案件的实质审理——基于226份再审改判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奚玮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5期86-99,共14页
法庭对认罪认罚案件应当进行实质审理。226份再审改判案例反映认罪认罚案件存在法庭审查流程形式化、法庭采纳方式过于宽松、法庭认定程序不够明确等问题。法检关系的协调、证明模式的嬗变和量刑建议的约束是法庭对认罪认罚案件实质审... 法庭对认罪认罚案件应当进行实质审理。226份再审改判案例反映认罪认罚案件存在法庭审查流程形式化、法庭采纳方式过于宽松、法庭认定程序不够明确等问题。法检关系的协调、证明模式的嬗变和量刑建议的约束是法庭对认罪认罚案件实质审理的困境,庭审存在形式化的风险。法庭对认罪认罚案件进行实质审理应做到: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原则,明晰不同程序中实质审理之要点,充分保障被追诉人的辩护权,对定罪事实与量刑事实实行分别审查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以审判为中心 实质审理 辩护权
原文传递
审判中心视角下审判委员会的职能重构——以审判委员会实体裁判权改革为核心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雪平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31-40,共10页
作为中国特色司法制度之一,审判委员会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能因其弊端而对其全盘否定。目前对审判委员会的改革存在逻辑混乱、法律冲突等问题,尤其审判委员会的实体裁判权面临改革空间不足的问题。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之... 作为中国特色司法制度之一,审判委员会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能因其弊端而对其全盘否定。目前对审判委员会的改革存在逻辑混乱、法律冲突等问题,尤其审判委员会的实体裁判权面临改革空间不足的问题。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之下,审判委员会应实现功能重新定位与调整,将其在个案中的实体裁判权改革为法律咨询功能,同时激活其宏观职能,即实现审判委员会微观的法律咨询功能和宏观的总结审判经验、审判管理工作职能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委员会 实体裁判权 以审判为中心 庭审实质化 法官员额制 司法责任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