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生态度取向与翻译的选择及策略——谈林语堂《浮生六记》的翻译 |
葛校琴
季正明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1 |
32
|
|
2
|
从《浮生六记》等作品的英译看翻译规范的运作方式 |
孙会军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4 |
25
|
|
3
|
文化差异现象在汉译英中的处理——兼评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英译本 |
高巍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1 |
11
|
|
4
|
寻求文化荣耀的译者姿态——《浮生六记》林译本文化翻译策略新解 |
汪宝荣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7
|
|
5
|
译者中心论与翻译文本的选择——析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 |
翟红梅
张德让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1
|
|
6
|
林语堂“解殖民化”的话语翻译策略:后殖民视阈 |
梁满玲
胡伟华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3
|
|
7
|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及其英译《浮生六记》 |
胡兴文
史志康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8
|
|
8
|
《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研究述评 |
刘福莲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09 |
5
|
|
9
|
林语堂《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的语用评估 |
李新
朱艳丽
|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6
|
|
10
|
林语堂《浮生六记》自我改译研究——基于两个英译版本的对比分析 |
冯全功
王娅婷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21 |
5
|
|
11
|
文化图式理论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以林译《浮生六记》为例 |
李巧玲
张贯之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
5
|
|
12
|
《浮生六记》的山水园林境界 |
程小青
|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
2006 |
4
|
|
13
|
林语堂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诠释——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 |
殷鸯
陈科芳
|
《语言与文化论坛》
|
2023 |
0 |
|
14
|
副文本对自传体散文特征的建构——以《浮生六记》4种英译本为例 |
袁梦遥
|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5
|
言无达译——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中的问题 |
薛军伟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2
|
|
16
|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 |
邓漪涟
张顺生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3
|
|
17
|
关联理论视角下《浮生六记》英译本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
邓笑
|
《肇庆学院学报》
|
2015 |
3
|
|
18
|
论《浮生六记》陈芸之悲 |
刘丽珈
|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3
|
|
19
|
晚清民初小说第一人称叙事的演变——从《从浮生六记》到《沉论》 |
余静
|
《宜宾学院学报》
|
2010 |
3
|
|
20
|
从目的论看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 |
钟慧连
|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