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阅读推广:媒介融合背景下“深阅读”推广新思维——以“海尚悦读 寻梦上海——海派文化阅读推广”为中心 被引量:15
1
作者 蔡迎春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40,共7页
从"深阅读""浅阅读"的释义出发,阐述媒介融合背景下在阅读推广研究领域给"深阅读"进行界定,应该扩大"深阅读"的内涵和外延,着重关注4个维度的特征,即文本媒介维度、信息获取维度、文化交流维... 从"深阅读""浅阅读"的释义出发,阐述媒介融合背景下在阅读推广研究领域给"深阅读"进行界定,应该扩大"深阅读"的内涵和外延,着重关注4个维度的特征,即文本媒介维度、信息获取维度、文化交流维度和感受体验维度。提出在全民阅读语境下,新环境、新媒介、新读者呼唤新的"深阅读"思维模式,"深阅读"应该着眼于"多元"和"整合",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情景交融、体验愉悦、交流共鸣为导向来策划和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并且以"海尚悦读寻梦上海——海派文化阅读推广"为例,说明"文化阅读推广"由于主题明确,具有强烈的地方文化特色,如果以引导读者"深阅读"为目的,在策划时充分考虑"深阅读"推广4个维度特征,多途径整合图书馆媒介资源,循序渐进、由浅至深,可以说是对"深阅读"推广的一种很好的践行,值得更多的图书馆从适合本馆或本地方文化的方面去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推广 海派文化 全民阅读 深阅读推广
下载PDF
上海休闲体育文化解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柏慧敏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7,49,共5页
上海的文化源自于西方新教伦理和拉丁文化与中国儒教传统和江南文化的二元解构及二极融合,这种发展模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海派文化",并影响着上海市民休闲体育行为。上海休闲体育文化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和市民... 上海的文化源自于西方新教伦理和拉丁文化与中国儒教传统和江南文化的二元解构及二极融合,这种发展模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海派文化",并影响着上海市民休闲体育行为。上海休闲体育文化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和市民主流的体育文化模式。但存在体育文化的娱乐功能不足、相对的封闭性和"他人导向型"倾向,自主科技含量不足、市民传统体育文化项目日渐淡出等文化缺位。上海城市体育文化发展应立足于理性与价值的二重视野、技术与人文的二重高度、空间布局与文化分层的二重维度、娱乐功能与传统游戏的二重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休闲体育 海派文化 体育文化 文化缺位 文化对策
下载PDF
海派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上海的国际竞争力 被引量:9
3
作者 潘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0,共4页
海派文化目前在国际上已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海派文化在当今世界上的影响力主要从三个层次体现出来在海外华人社区的影响;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响。海派文化走向世界的最重要渠道是人际交流,主要包括两大群体,一是海外上... 海派文化目前在国际上已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海派文化在当今世界上的影响力主要从三个层次体现出来在海外华人社区的影响;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响。海派文化走向世界的最重要渠道是人际交流,主要包括两大群体,一是海外上海人群体,二是世界各地的老外“上海人”群体。要扩大海派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这两大群体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要扩大海派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发掘海派文化发展史上积累的国际资源,继续积极拓展国际文化交流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而多样文化的竞争互补则是海派文化发展的动力,也是扩大海派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文化 国际影响力 上海 国际竞争力
下载PDF
上海小报中的两种市民文化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鸳蝴和海派的界定历来不能达成共识,考察上海小报文化形态的衍变过程,对这类问题研究具有推进作用。鸳蝴文化和海派文化构成了近现代上海市民文化,这二者的发生发展勾勒出了上海市民文化的轨迹。鸳蝴文化起源于士大夫和市民文化的结合,... 鸳蝴和海派的界定历来不能达成共识,考察上海小报文化形态的衍变过程,对这类问题研究具有推进作用。鸳蝴文化和海派文化构成了近现代上海市民文化,这二者的发生发展勾勒出了上海市民文化的轨迹。鸳蝴文化起源于士大夫和市民文化的结合,经历了"由雅到俗"的过程;海派文化接续的是西方现代主义的血脉,在中国市民社会的境遇下,逐渐向"俗"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小报 鸳鸯蝴蝶派 海派 市民文化
下载PDF
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内在关联:以开埠前后海上文人雅集为中心
5
作者 唐永余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20-136,共17页
上海古称海上、上洋,靠海临江,宋代因商而崛起形成市镇,元代因港而兴盛由镇升县,明代抗倭筑城,形成上海老城厢,明清时期经济繁荣,衣被天下。上海人历来崇文重教,科举鼎盛,人才辈出,在文学、艺术、收藏、工艺及中西交流等领域都取得了非... 上海古称海上、上洋,靠海临江,宋代因商而崛起形成市镇,元代因港而兴盛由镇升县,明代抗倭筑城,形成上海老城厢,明清时期经济繁荣,衣被天下。上海人历来崇文重教,科举鼎盛,人才辈出,在文学、艺术、收藏、工艺及中西交流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凡成就,成为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港兴市、重商、移民、经世致用精神在明清上海江南文化发展过程中尤为突出。嘉庆初年,上海道台李廷敬发起平远山房雅集,其后李筠嘉发起吾园雅集,活动持续时间长,活动内容丰富,人员广泛,可以说是继扬州、南京雅集之盛况后“所未见也”,一时江南名士汇聚海上。上海开埠后,萍花社雅集、飞丹阁书画雅集再到豫园书画善会和海上题襟馆雅集,从传统书画雅集转向了现代化的书画社团,有固定场所、组织机构和章程,推举有名望的书画家为会长,侧重于书画家的商业推广。书画雅集注重大家合作,关注慈善互助,在绘画风格彼此借鉴,又相互融合,形成了海派书画雅俗共赏、流派自由、风格多元、开拓创新的海派特征,成为海派文化最早起源。开埠前上海江南文化中孕育着海派文化基因,是海派文化之源,两者一脉相承。本文从开埠前后海上文人雅集来解析江南文化中的海派基因,探讨上海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雅集 书画社团 海派绘画 江南文化 海派文化
下载PDF
上海古典私园的近代嬗变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向频 陈喆华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2-145,共4页
晚清上海部分私园受西学东渐风潮的影响,转而成为向公众开放的娱乐活动场所。这些在原有中国传统园林格局基础上被赋予西式造园要素及开放性功能的私园,作为外侨移植的西式公园向华人自建公园发展过程中的过渡形式,其亦中亦西的造园手... 晚清上海部分私园受西学东渐风潮的影响,转而成为向公众开放的娱乐活动场所。这些在原有中国传统园林格局基础上被赋予西式造园要素及开放性功能的私园,作为外侨移植的西式公园向华人自建公园发展过程中的过渡形式,其亦中亦西的造园手法深得“海派文化”的浸染。晚清经营性私园沉浮俯仰的背后隐含着时代与文化的撞击,为研究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及公园变迁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经营性私园 西学东渐 公共娱乐空间 海派文化
下载PDF
海派体育文化阐释 被引量:3
7
作者 于善安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17,共5页
海派体育是海派文化的一个重要缩影。海派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地区历史、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通过分析海派体育文化形态的三个侧面——木兰拳、海派秧歌、海派体育教育,探讨新时期海派体育的文化... 海派体育是海派文化的一个重要缩影。海派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地区历史、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通过分析海派体育文化形态的三个侧面——木兰拳、海派秧歌、海派体育教育,探讨新时期海派体育的文化特质和核心价值,认为海派体育不仅彰显着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而且吸纳着随欧风而来的异域风情,凸显着"海纳百川,趋时求新"的海派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文化 海派体育 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下载PDF
从上海方言看海派文化 被引量:4
8
作者 钱乃荣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7-144,共8页
上海方言精细表现了上海这个国际化城市的精气神,生动精准地展现了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思想情调和中西融合、博大多元、雅俗同赏的海派文化时代风貌。上海从农业文化、手工业文化为主的城市转变为一个商业化、工业化的都市,这些变化反... 上海方言精细表现了上海这个国际化城市的精气神,生动精准地展现了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思想情调和中西融合、博大多元、雅俗同赏的海派文化时代风貌。上海从农业文化、手工业文化为主的城市转变为一个商业化、工业化的都市,这些变化反映在上海话语汇上。大批商业词语在上海话中产生,还蔓延到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中去,使日常生活用语带有商务气息。海派文化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上海人在活跃的思维和海派的奇思遐想中产生了大量有海派风味的上海方言词语。上海方言的发展历程,充分传达出上海人民创造生活的辉煌,也证明了开放创新、海纳百川的文化对优化语言的重要作用。海派的沪语形象渗透在上海人海派生活的方方面面。上海话是一种时代层次和社会层次十分丰富的语言。传承上海话,就是传承和发扬上海这个都市的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方言 海派文化 现代性 海纳百川
下载PDF
海派文化与新轴心时代的中国开端形态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士林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82,共13页
现代化进程是全球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战略调整过程,对于上海而言,在初步具备了参与城市竞争的资格与身份之后,上海开埠又为自身迅速获得以西方文明为主体的现代国际资源打开了通道。上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当代国际化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 现代化进程是全球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战略调整过程,对于上海而言,在初步具备了参与城市竞争的资格与身份之后,上海开埠又为自身迅速获得以西方文明为主体的现代国际资源打开了通道。上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当代国际化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大都市,是因为在上海发展的每一关键时刻,都能吸收到当时对世界和中国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理念、智慧与精神。上海在每一重要阶段都与不同形态的轴心期智慧直接相关。始于上海开埠至1930年代确立的上海文化中心,对深入了解中国文明如何融入全球化的新轴心时代,是一个最值得关注与研究的精神文化形态。在中西、古今的矛盾与冲突中,上海成功地完成了新的精神觉醒并创造出独特的新文化形态,在充满血与火、生与死的现代深渊中探索出一条生命之路,为中国开始纳入新轴心时代的世界新文明体系充当了先锋。上海在新轴心时代的精神觉醒与新文化形态则直接开启了中国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审美趣味。海派文化精神与海派生活方式,在促进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日常生活方式与审美趣味转型上,是现代中国任何一个区域文化都无法相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文化 新轴心时代 开端形态
下载PDF
海派服饰花卉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杨崇慧 李军 +2 位作者 孙静 陈子琦 冯雅晴 《纺织报告》 2024年第3期82-84,共3页
文创产品是运用某种创意,将文化资源通过转译之后,以视觉符号的形式嫁接在某一具体产品中,将具象化的精神概念物化,形成情感的共同体。文章以海派服饰中具有时代典型性的花卉纹样为研究对象,从服饰纹样的花卉题材、造型、风格特征的角... 文创产品是运用某种创意,将文化资源通过转译之后,以视觉符号的形式嫁接在某一具体产品中,将具象化的精神概念物化,形成情感的共同体。文章以海派服饰中具有时代典型性的花卉纹样为研究对象,从服饰纹样的花卉题材、造型、风格特征的角度进行分析、筛选,并采用直接提取、分解重组的设计手法进行图案创新设计,将图案以归纳与简化、分解与组合的变形方法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中,得出以时尚文化复兴为特征的“本土时尚”文创产品设计理念,设计案例为后海派时尚提供了将地域文化“活化”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文化 花卉纹样 分解重组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海派时尚品牌可持续管理
11
作者 孟胜兵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4年第4期74-75,共2页
迄今为止,我国时尚品牌建设大体经历了以物质需求为导向、以文化建设为导向、以一体化发展为导向3个阶段。伴随着民族文化国际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时尚品牌可持续管理研究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核心议题。在当前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深... 迄今为止,我国时尚品牌建设大体经历了以物质需求为导向、以文化建设为导向、以一体化发展为导向3个阶段。伴随着民族文化国际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时尚品牌可持续管理研究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核心议题。在当前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深刻总结并反思民族时尚品牌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短板问题,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可持续管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海派文化 时尚品牌 发展路径
下载PDF
海派传承 价值赋能——从老洋房到上海沪剧艺术传习所的保护更新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宁 江天一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0-75,共6页
以地方传统非遗和海派建筑遗产碰撞融合的上海沪剧艺术传习所实践为例,从建筑遗产的价值分析、判定、拓展等方面展开探讨,期待可对相关细节进行持续修正,并最终引导相关设计与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价值 赋能 海派文化 保护 更新
原文传递
以海派文化驱动上海设计时尚未来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桂苹 吴翔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77-83,共7页
海派文化是一种融合式文化,是上海城市发展与产业形成过程中的上海精神体现。经调查发现,海派文化中的时尚精神是民众普遍认同的核心。要持续以时尚精神传承海派文化,则可从传统海派时尚元素的发掘与回归、精良海派设计理念的复兴与创... 海派文化是一种融合式文化,是上海城市发展与产业形成过程中的上海精神体现。经调查发现,海派文化中的时尚精神是民众普遍认同的核心。要持续以时尚精神传承海派文化,则可从传统海派时尚元素的发掘与回归、精良海派设计理念的复兴与创新及精致海派消费产品的制造到创造三个方面入手。对于海派产品的未来设计走向,可从服饰时尚、科技产品和民族品牌三方面重点着手:以海派服饰比肩世界时尚、以海派产品融合数字科技及以海派设计重塑民族品牌。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大时代背景下,海派文化将继续以其深厚的城市精神内涵驱动上海产业发展的强劲走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文化 上海城市精神内涵 上海设计 时尚产品
下载PDF
期刊视角的近代上海名医文化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邴守兰 段逸山 《中医药文化》 2020年第1期36-42,共7页
以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为主视角,以近代中医名家为研究主体,探讨近代上海名医文化区域特征。近代上海名医多家学渊源,国学功底深厚,以文会友,在期刊阵营中思想活跃;上海为近代中医药期刊创刊的主阵地,名医办刊办学,刊学相辅,使中医教育... 以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为主视角,以近代中医名家为研究主体,探讨近代上海名医文化区域特征。近代上海名医多家学渊源,国学功底深厚,以文会友,在期刊阵营中思想活跃;上海为近代中医药期刊创刊的主阵地,名医办刊办学,刊学相辅,使中医教育呈现出师承、家学、院校、函授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发展趋势。生逢乱世的近代上海名医,将中医的命运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注重扶持民族企业,研发自主品牌,这标志着近代中医民族品牌意识开始觉醒。近代上海名医具有传统中医的特色,深受江南地域文化影响,又注重吸收和借鉴西方医学,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海派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 地域医学 近代 期刊 上海 海派文化
下载PDF
拓展海派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几个因素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剑龙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4,共4页
在上海城市建设中,继承海派文化的历史传统,拓展海派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上海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拓展海派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应该注重营造宽容创新的文化生态、创造动态的有意文化传播、建构文明多元的市民文化,才能真正拓展海派文... 在上海城市建设中,继承海派文化的历史传统,拓展海派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上海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拓展海派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应该注重营造宽容创新的文化生态、创造动态的有意文化传播、建构文明多元的市民文化,才能真正拓展海派文化国际性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文化 国际影响力 文化生态 有意文化传播 市民文化
下载PDF
海派文化推进上海设计之都建设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春茂 廖奕晖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33-38,共6页
海派文化是上海特色地域文化,在上海“设计之都”建设十余年之际,基于海派文化如何推进上海设计之都建设这一主题,通过专家访谈法,对海派文化时代定义、海派设计要素特征、设计之都建设成效与不足、设计之都建设国外经验、设计之都建设... 海派文化是上海特色地域文化,在上海“设计之都”建设十余年之际,基于海派文化如何推进上海设计之都建设这一主题,通过专家访谈法,对海派文化时代定义、海派设计要素特征、设计之都建设成效与不足、设计之都建设国外经验、设计之都建设未来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分析。这有助于海派文化传承创新与上海设计之都建设发展,以落实“一带一路”建设与文化“走出去”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文化 上海设计之都 建设策略
下载PDF
基于视觉基因提炼与传承的海派文创产品开发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婷 卢国英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52-357,共6页
目的 用科学方法提炼老上海元素的视觉基因并应用于文创产品开发,促进海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法 基于眼动追踪技术和基因识别理论,归纳总结了老上海视觉元素提炼和应用模式。模式包含样本遴选、元素提炼、元素重构和元素应用四个阶段... 目的 用科学方法提炼老上海元素的视觉基因并应用于文创产品开发,促进海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法 基于眼动追踪技术和基因识别理论,归纳总结了老上海视觉元素提炼和应用模式。模式包含样本遴选、元素提炼、元素重构和元素应用四个阶段。针对实验样本,通过眼动追踪实验和问卷量表获取被试者客观生理数据和主观评价,结合样本的文化背景综合分析,提炼核心视觉元素进行元素重构;通过图形意象抽取、确立元素重构逻辑、保留开放延伸空间,形成基本形、图形组合、图案库,应用于相关文创产品设计,并以老上海糖标文创设计为例进行论证。结论 从老上海元素中科学提炼视觉基因,活化应用形成既有统一的视觉基因又有不同个性形态的系列文创产品,是海派文创产品开发的有效路径之一,也为提取传统文化基因应用于当代设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基因 老上海元素 海派文化 文创产品设计
下载PDF
近代绒线编结时装所蕴含海派文化内涵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竞琼 王楠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88,共6页
在中西交融的海派文化背景下,绒线编结时装发展成为近代上海服饰文化的代表。文章以海派文化的一般特征为研究基础,通过对绒线编结时装流行特征、造型结构和编结技艺的分析,概括出海派文化摩登、精致、融汇、爱国的精神内涵,且认为这些... 在中西交融的海派文化背景下,绒线编结时装发展成为近代上海服饰文化的代表。文章以海派文化的一般特征为研究基础,通过对绒线编结时装流行特征、造型结构和编结技艺的分析,概括出海派文化摩登、精致、融汇、爱国的精神内涵,且认为这些内涵是海派文化一般特征的延伸,再由此追溯出海派绒线编结时装中西交织的文化与历史渊源。研究认为:绒线编结时装是西洋工具、材料、技术与中国传统女红匠心精神共同蕴育的产物,在中国近代上海服饰发展文明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时代印记,对当前中国海派绒线编结的传播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线编结时装 海派文化 精神内涵 中西交融 近代上海
下载PDF
海派文化的发展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19
作者 王蔚 孙频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78,共4页
“软实力”最早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的国际政治学概念。全球化时代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海派文化正在成为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源泉;海派文化让世界重新认识上海和中国,拓展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提升了中国的... “软实力”最早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的国际政治学概念。全球化时代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海派文化正在成为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源泉;海派文化让世界重新认识上海和中国,拓展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实力 海派文化 文化影响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