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痰瘀证候的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姚笛 王忆勤 +3 位作者 何立人 郝一鸣 洪静 钱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91-2096,共6页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蛋白,探索冠心病痰瘀证候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采集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痰瘀证、血瘀证患者的血清,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作蛋白质组学检测,和正常对照...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蛋白,探索冠心病痰瘀证候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采集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痰瘀证、血瘀证患者的血清,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作蛋白质组学检测,和正常对照者比较,分析冠心病痰、瘀证候的血清蛋白,寻找其特异性生物标记物。结果:1冠心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蛋白质组学比较有29个差异蛋白峰,M/Z 1 562.79等9个差异蛋白峰在冠心病组中呈高表达,M/Z 1 501.44等20个差异蛋白峰在冠心病组中呈低表达。M/Z 4 649.81和M/Z 9 536.92两个差异蛋白峰组成的生物标记物可以将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样品较好地分类。最终决策树模型对所有样品分组判别的正确率为96%,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4.7%。2冠心病痰瘀证和血瘀证血清蛋白质组学比较有35个差异蛋白峰,M/Z 1 986.37等12个差异蛋白峰在痰瘀组和血瘀组中呈高表达;M/Z 4 980.48等8个差异蛋白峰在痰瘀组和血瘀组中呈低表达;M/Z2 242.14等15个差异蛋白峰在痰瘀组中呈高表达,在血瘀组中呈低表达。M/Z 8 654.96、M/Z 2 081.65、M/Z 18 667.3和M/Z 2 242.14四个差异蛋白峰组成的生物标记物可以将痰瘀组和血瘀组样本较好地分类。最终决策树模型对所有样品分组判别的正确率为84.7%,灵敏度为92.2%,特异性为73.3%。结论:运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血清的检测结果,冠心病及冠心病痰瘀证的血清都有差异蛋白,进一步用决策树方法建立的冠心病血清蛋白预测模型和冠心病痰瘀证血清蛋白预测模型都有较高正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痰瘀证候 血清蛋白质组 SELDI
原文传递
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的比较
2
作者 钟薇 孙文超 古丽娜.库尔班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616-2620,共5页
目的:观察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蛋白质组表达的变化。方法:收集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60例,单纯放射治疗后由完全缓解的42例中随机抽取7例并留取其放疗前、后的血清样本作为放疗前组及放疗后组,同时由60例健康维吾尔族妇女血... 目的:观察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蛋白质组表达的变化。方法:收集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60例,单纯放射治疗后由完全缓解的42例中随机抽取7例并留取其放疗前、后的血清样本作为放疗前组及放疗后组,同时由60例健康维吾尔族妇女血清样本中随机抽取7例做为正常组,采用蛋白质二维液相色谱系统(Proteome LabTM PF-2D)分别将放疗前组、放疗后组、正常组血清标本相比较,观察血清蛋白质组表达的变化。结果:放疗前组与正常组血清蛋白质组差异表达图谱鉴别13个位点的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组与放疗后组鉴别出11个蛋白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组与正常组仅2个蛋白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经放疗后完全缓解者的蛋白质表达接近正常水平;通过对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蛋白质组的测定,有可能对治疗效果的判断及早期复发的预测等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射治疗 血清蛋白质组 维吾尔族妇女
原文传递
胃癌血清蛋白标记物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永红 张宇杰 +2 位作者 林明春 夏凤琼 鲁力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208-4213,共6页
为探究胃癌患者血清中可能存在的特异性蛋白标记物,本研究选取贵州省骨科医院的80名胃癌组患者和80名对照组人员(40名健康志愿者,40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法筛选... 为探究胃癌患者血清中可能存在的特异性蛋白标记物,本研究选取贵州省骨科医院的80名胃癌组患者和80名对照组人员(40名健康志愿者,40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法筛选血清蛋白标记物,然后用HPLC法筛选和分离不同表达的蛋白峰,经酶解后进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LC-MS/MS)分析,再用Bio Work 3.2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免疫印迹检测胃癌组和对照组血清蛋白标记物的表达。结果显示,在胃癌组患者血清中发现三个表达不同的蛋白峰,分别为m/z 5 905.6、m/z 6 638.5和m/z 8 710.3。相比对照组,胃癌组的m/z 5905.6峰表达信号增强(胃癌组为(7.95±3.32),对照组为(0.77±0.21)),而m/z 6 638.5蜂(胃癌组为(5.78±2.55),对照组为(16.45±4.32))和m/z 8 710.3峰(胃癌组(0.94±0.19),对照组为(2.23±0.87))的表达信号减弱。利用m/z 5 905.6、m/z 6 638.5和m/z 8 710.3三个峰的表达信号差别,可确定胃癌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的蛋白标记物,并利用这3种特异性的蛋白标记物对胃癌进行检测,其中胃癌组和对照组的检出率分别为93.3%和95%。蛋白鉴定结果显示,m/z 5905.6、m/z 6 638.5和m/z 8 710.3三个蜂分别是纤维蛋白原α链(fibrinogen alpha chain,FGA),载脂蛋白A-Ⅱ(apolipoprotein A-Ⅱ,Apo A-Ⅱ)和载脂蛋白C-Ⅰ(apolipoprotein C-Ⅰ,Apo C-Ⅰ);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清FGA表达显著升高(p〈0.05),Apo A-Ⅰ和Apo C-Ⅰ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研究数据表明,FGA、Apo A-Ⅱ和Apo C-Ⅰ这3种血清蛋白标记物在胃癌中的表达程度与胃癌进展程度有关,临床应用上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清蛋白标记物 筛选 鉴定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娟 杨栓盈 +3 位作者 倪磊 宋土生 于林 黄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应用液体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血清中找出差异表达蛋白,筛选出其蛋白多肽(m/z)的疾病标志物。方法应用液体蛋白芯片(MB-WCX)结合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16例病理确诊的COPD患者和32例正... 目的应用液体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血清中找出差异表达蛋白,筛选出其蛋白多肽(m/z)的疾病标志物。方法应用液体蛋白芯片(MB-WCX)结合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16例病理确诊的COPD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血清蛋白组分析。采用ClinProTools软件进行蛋白多肽的组间差异对比,共获得115个蛋白多肽峰图,其中24个蛋白多肽峰图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其中10个蛋白多肽在COPD患者中表达下调,其余14个蛋白多肽在COPD患者中表达上调。两组数据中最大差异的两个蛋白多肽峰分别是m/z:1 012.92和m/z:4 152.85。结论利用液体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可以从COPD患者的血清中获得稳定丰富的蛋白多肽图谱,并且能够筛选出潜在的疾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芯片-飞行时间质谱 COPD患者 血清蛋白组 疾病标志物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文波 赵庆英 潘文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3-5,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判别分析建立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及配套蛋白质芯片检测60例RA患者和31例健康人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并采用SPSS12.0软件判别...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判别分析建立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及配套蛋白质芯片检测60例RA患者和31例健康人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并采用SPSS12.0软件判别分析处理数据和筛选标志物,以建立诊断模型。结果质荷比(m/z)为3 975 Da,6 433 Da和15 129 Da的3个蛋白质峰组合构建的诊断模型鉴别RA患者和健康人的敏感性为80.0%(48/60),特异性为80.6%(25/31)。结论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在筛选RA患者血清中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及其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 血清标志物
下载PDF
血清蛋白质谱模型对胃癌早期诊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吕连华 曾白华 +1 位作者 冯建军 王开正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760-761,共2页
目的:建立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血清蛋白质谱模型。方法:采用PBSⅡ/C型蛋白质指纹图谱仪及CM10芯片筛选胃癌差异表达蛋白,通过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并验证胃癌的血清蛋白质谱模型。结果:发现4个质荷比峰(M/Z为2502.3±3.2、3085.5... 目的:建立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血清蛋白质谱模型。方法:采用PBSⅡ/C型蛋白质指纹图谱仪及CM10芯片筛选胃癌差异表达蛋白,通过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并验证胃癌的血清蛋白质谱模型。结果:发现4个质荷比峰(M/Z为2502.3±3.2、3085.5±2.8、4130.6±2.1、8691.4±1.7)在胃癌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具有显著差异,组成的胃癌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对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阴阳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5%,98.33%,98.33%,95%,97.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血清蛋白质谱模型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蛋白质谱模型 胃癌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分析
7
作者 陈勤 薛静 +3 位作者 戴宇 黄永禄 余捷凯 张松照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0-372,共3页
目的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初步探讨筛选差异性蛋白建立的诊断模型对RA的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用SELDI-TOF-MS技术及CM10蛋白质芯片检测12例RA患者甲... 目的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初步探讨筛选差异性蛋白建立的诊断模型对RA的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用SELDI-TOF-MS技术及CM10蛋白质芯片检测12例RA患者甲氨碟呤(MTX)治疗前后和12例非RA患者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经分析处理数据和筛选标志物,建立诊断模型。用此模型同时盲法检测RA和非RA患者各40例。结果有5个蛋白质峰(4198、4159、4221、4654和4238m/z)组合构建的诊断模型鉴别RA和非RA疾病的敏感性为91.7%(11/12),特异性为83.3%(10/12)。扩大样本盲法验证结果,其敏感性为87.5%(35/40),特异性为92.5%(37/40)。3个蛋白质峰(4071、5579和9246m/z)组合的模型最能反映RA患者MTX治疗前后血清蛋白质的差异,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1.7%(11/12)。结论建立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诊断模型对RA的筛查、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有一定价值,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 蛋白质指纹图谱
下载PDF
应用SELDI-TOF-MS技术研究急性胰腺炎特异性血清标志物
8
作者 尚敏杰 郦卫星 +5 位作者 胡智明 赵大建 张成武 吴伟顶 张宇华 刘杰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813-815,818,共4页
目的 应用蛋白芯片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术揭示胰腺炎患者血清蛋白指纹特征,查找病情特异性血清标志物,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评估的新方法.方法 收集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标本52份,其中急性重症... 目的 应用蛋白芯片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术揭示胰腺炎患者血清蛋白指纹特征,查找病情特异性血清标志物,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评估的新方法.方法 收集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标本52份,其中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24份(SAP组),急性轻型胰腺炎28份(MAP组),同期健康人群血清52份(正常对照组),应用SELDI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及健康人群的蛋白质谱,按照临床胰腺炎分级,获得不同临床级别胰腺炎和健康人群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应用计算机软件分析处理所有峰谱.结果 在质荷比(M/Z)1 000~20 000检出到127个蛋白峰,其中MAP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5个峰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与SAP组比较3个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SELDI-TOF-MS蛋白指纹图谱技术可筛选出有意义的生物标记差异蛋白,这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以及病情轻重的评估提供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表面加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表-质谱术 血清蛋白指纹
下载PDF
肝郁证模型大鼠血清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钟小兰 吕志平 +3 位作者 钱令嘉 刘晓华 谭秦湘 张晓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99-401,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肝郁证模型大鼠血清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探讨肝郁证的实质。方法:以束缚制动法制备肝郁证大鼠模型,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大鼠血清蛋白质,获得差异表达蛋白质;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 目的:通过分析肝郁证模型大鼠血清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探讨肝郁证的实质。方法:以束缚制动法制备肝郁证大鼠模型,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大鼠血清蛋白质,获得差异表达蛋白质;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数据库分析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发现9个具有明显表达差异的蛋白质斑点,经鉴定可以确定的6个蛋白质分别为:转甲状腺素蛋白(transthyretin,TTR)、水解酶Ba1-647、血清白蛋白前体、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Fab片段、Ig-λ2链C区和β1球蛋白。结论:筛选出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涉及免疫、神经内分泌和营养物质代谢方面,和现有研究结果相符,证实从蛋白质组学的角度研究证实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证 证候研究 血清蛋白质组
下载PDF
肝郁证辨证与相关蛋白关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谭秦湘 吕志平 +1 位作者 钟小兰 张晓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7-158,共2页
运用血清蛋白质组技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不同疾病组肝郁证病人和正常人的血清为样本,通过二维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组分制备蛋白质图谱,分析比较正常组与肝郁证组血清蛋白质图谱,发现差异蛋白群。建立重复稳定的血清蛋白质技术,以期为... 运用血清蛋白质组技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不同疾病组肝郁证病人和正常人的血清为样本,通过二维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组分制备蛋白质图谱,分析比较正常组与肝郁证组血清蛋白质图谱,发现差异蛋白群。建立重复稳定的血清蛋白质技术,以期为进一步生物质谱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与肝郁证相关的蛋白质;从整体上探讨肝郁证特有蛋白质的表达,研究揭示肝郁证候的重要相关蛋白质特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证 血清蛋白质组 二维凝胶电泳分离技术
下载PDF
鼻咽癌血清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廖秋林 陈晓东 +1 位作者 赵亮 丁彦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采用双向电泳-质谱技术优化肿瘤抗原筛选方法,筛选鼻咽癌肿瘤抗原。方法鼻咽癌转移组、鼻咽癌未转移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先采用高丰度蛋白去除、脱盐预处理等以优化双向电泳,图像分析3组血清图谱寻找差异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 目的采用双向电泳-质谱技术优化肿瘤抗原筛选方法,筛选鼻咽癌肿瘤抗原。方法鼻咽癌转移组、鼻咽癌未转移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先采用高丰度蛋白去除、脱盐预处理等以优化双向电泳,图像分析3组血清图谱寻找差异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鉴定。结果通过调整、优化各个阶段的实验条件,实验结果比较稳定,重复性也比较好,分辨率得到一定的提高。图谱比较所得29个差异蛋白质点,成功鉴定了23种蛋白质。与正常组比较,转铁蛋白、锌指蛋白544、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NM23-H1蛋白和FAD合成酶在两组鼻咽癌患者中低表达,12-脂氧合酶、血清淀粉样蛋白A1前体、细胞色素P450、sICAM-1、组织蛋白酶G和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等在两组鼻咽癌中均高表达,其中12-脂氧合酶、sICAM-1、组织蛋白酶G和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在鼻咽癌转移组中比未转移组中表达增高,而热休克蛋白70则只在鼻咽癌转移组表达。结论双向电泳-质谱技术可发现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蛋白表达谱质或量的变化,从而为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血清蛋白质组学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 热休克蛋白70
下载PDF
基于血清蛋白组学初步探讨脑心通胶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3
12
作者 耿潇 陈璐 +6 位作者 赵步长 李春晓 邱丽珍 尤星宇 王益民 张璐莎 王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864-2871,共8页
步长脑心通胶囊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临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其预防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可能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实验取C57BL/6小鼠2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脑心通组。... 步长脑心通胶囊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临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其预防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可能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实验取C57BL/6小鼠2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脑心通组。适应性喂养7 d后开始给药,连续灌胃3 d,末次给药后1 h,心尖取血,每组取6只制备血清蛋白样品,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图像分析,质谱检测,筛选并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脑心通胶囊给药组与对照组差异表达蛋白24个,其中与对照组相比,上调12个,下调12个。差异蛋白所参与的通路涉及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通路等,其中vasohibin-1是血管生成的负反馈调节因子,Western blot结果证实脑心通胶囊可使vasohibin-1蛋白表达降低,与双向电泳结果一致。脑心通胶囊给药组血清蛋白表达有差异,差异蛋白的主要作用靶位为内皮细胞、炎症细胞及血小板等,这些蛋白的改变提示脑心通胶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冠心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为脑心通胶囊未病先防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胶囊 血清蛋白组学 双向凝胶电泳
原文传递
冠心病血瘀证的血清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周倩倩 李治国 黄力 《微循环学杂志》 2012年第1期13-16,I0001,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与健康人血清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寻找与冠心病血瘀证发生发展相关的特异蛋白质。方法:采用蛋白质组学双向凝胶电泳联合质谱技术对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和健康人(各8例)血清进行蛋白质组学的比较研究。结果:通... 目的:通过比较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与健康人血清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寻找与冠心病血瘀证发生发展相关的特异蛋白质。方法:采用蛋白质组学双向凝胶电泳联合质谱技术对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和健康人(各8例)血清进行蛋白质组学的比较研究。结果:通过鉴定得到了6种差异蛋白质: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载脂蛋白E(ApoE)、载脂蛋白A1(ApoA1)、CD5抗原样蛋白(CD5L)、结合珠蛋白(Hp)、血清白蛋白(ALB)。结论:这些差异蛋白质可能与冠心病血瘀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蛋白质组学 血清蛋白质 冠心病 血瘀证 蛋白质组学技术 特异性蛋白质 中医药领域 中医证候
下载PDF
肝硬化正虚血瘀证候与血清蛋白质组学所见 被引量:17
14
作者 周烨威 徐品初 +1 位作者 成扬 徐列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5-602,共8页
目的从肝硬化患者证候和血清蛋白质组学两方面,探讨肝硬化中医正虚血瘀的病机。方法采集到肝硬化男性患者44例和健康男性志愿者17名的四诊信息和血清标本。对肝硬化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和证候频率分析,归纳为不同证候群。运用Cu螯合... 目的从肝硬化患者证候和血清蛋白质组学两方面,探讨肝硬化中医正虚血瘀的病机。方法采集到肝硬化男性患者44例和健康男性志愿者17名的四诊信息和血清标本。对肝硬化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和证候频率分析,归纳为不同证候群。运用Cu螯合磁珠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患者和健康者血清蛋白质组,运用Bruker公司统计学分析软件分析,找出不同证候患者之间及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峰,运用QC算法建立肝硬化不同证候的分类预测模型。结果肝硬化证候出现频率超过30%、由高到低依次排列的是:乏力、精神萎靡、蜘蛛痣、肝掌、纳差、齿龈鼻肌衄、脘腹胀满、动则气促、面晦黯、胁肋刺痛、腰膝痠软、胁肋隐痛、五心烦热或低热、潮热盗汗。脾气虚弱证候组17例,其中属Child-Pugh A级的例数占64.7%;肝肾阴虚证候组12例,其中属Child-Pugh C级的例数占66.7%;血瘀证候组15例,在Child-Pugh A级和C级中所占比例相似,均>40%。在Child-Pugh A级出现的蜘蛛痣、肝掌、动则气促、五心烦热或低热、潮热盗汗、腹壁脉络曲张、下肢水肿等证候,在Child-Pugh C级出现的频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选择峰值明显质荷比为4642.81、4963.91、5247.8、5805.95、6305.27和12447.7的蛋白质峰构成脾气虚弱证候诊断模型中的特征蛋白质峰,前5个峰在Child-Pugh A级和C级的蛋白质峰谱中都能找到;9290.3蛋白质峰为肝肾阴虚证候诊断模型的特征蛋白质峰,该峰与7768.29蛋白质峰是肝肾阴虚证候组与其他2证候组比较均下调的蛋白质峰,均包括在乙肝肝硬化的诊断模型中,但未出现在Child-PughA级的蛋白质峰谱中,而在Child-Pugh B级和C级的蛋白质峰谱中表达逐级下调。另外17个在肝肾阴虚证候患者表达有明显变化的蛋白质峰中,8个在Child-PughA级中均有表达;在Child-Pugh A级和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清蛋白质组学 中医病机 正虚 血瘀
下载PDF
基于血清蛋白组学探讨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炎症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孙广瀚 刘健 +4 位作者 万磊 刘维 龙琰 鲍丙溪 张颖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61-3067,共7页
目的基于血清蛋白组学初步探讨黄芩清热除痹胶囊(Huangqin Qingre Chubi Capsule,HQC)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急性炎症的作用研究。方法运用Raybiotech细胞因子抗体芯片筛选治疗前10名AGA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 目的基于血清蛋白组学初步探讨黄芩清热除痹胶囊(Huangqin Qingre Chubi Capsule,HQC)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急性炎症的作用研究。方法运用Raybiotech细胞因子抗体芯片筛选治疗前10名AGA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标本AGA特异性蛋白质。选取3例AGA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QC干预前后特异性蛋白质的表达量;选取60例AGA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运用ELISA法检测HQC干预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结果基于蛋白质组学确定了4种AGA特异性蛋白质,包括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II(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II,TNF-RII)、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 1β,MIP-1β)、人白细胞介素-8(IL-8)、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与AGA患者治疗前比较,TNF-RII、MIP-1β、IL-8、GM-CSF蛋白水平差异显著,AGA患者治疗前TNF-RII、MIP-1β、IL-8蛋白呈现高表达,GM-CSF蛋白呈现低表达。与治疗前比较,经HQC治疗后AGA患者血清TNF-RII、MIP-1β、IL-8水平显著降低,GM-CSF水平显著升高。ELISA检测结果显示,HQC治疗前后AGA患者血清TNF-RII、MIP-1β、IL-8、GM-CSF水平差异明显,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AGA患者血清TNF-RII、MIP-1β、IL-8水平显著降低(P<0.01),GM-CSF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HQC可能是通过调控GM-CSF、IL-8、MIP-1β和TNF-RII等特异性蛋白质的表达,从而改善AGA患者炎症状态,提高机体抗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蛋白组学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Ⅱ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 白细胞介素-8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原文传递
Serum proteomics of early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被引量:13
16
作者 ZHANG Qing LI Shi-zhong +7 位作者 FENG Chun-sheng QU Xiang-dong WANG Hui ZHANG Xue-na LIU Yang WANG Yun WU An-shi YUE Yu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4期2455-2461,共7页
Background Studies on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 have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and achieved significant progress. However, the diagnosis of POCD is not very satisfactory as no specific biomarker... Background Studies on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 have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and achieved significant progress. However, the diagnosis of POCD is not very satisfactory as no specific biomarkers have been classified.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differences in serum protein composition between POCD and Non-POCD patients, identify potential biomarkers associated with early POCD, and study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POCD. Methods Sixty-eight elderly patients (age 〉65 years) received isoflurane inhalation anesthesia for arthroplasty surgeries. One day before and seven days after the surgery, these patients were subjected to a neuropsychological test and venous blood sample collection.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was determined using Z test scores.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POCD and non-POCD groups. Twenty-five randomly chosen blood samples obtained seven days after the surgery from each group were analyzed on a Bruker ultraFlexTM time of flight (TOF)/TOF mass spectrophotometer. The resulting peptide fingerprin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the pre-surgery samples to identify differences in serum protein composition. The model design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a non-POCD group and a POCD group were established and validated. Three proteins with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selected for further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Thirty-three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POCD. Using the Clinprotools software, 58 polypeptides were found to display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P 〈0.05). Using a support vector algorithm method, seven differential peaks were isolated to establish a diagnostic model to distinguish POCD patients from normal individuals. The prediction rate and recognition rate were 96.89% and 100%, respectively. Validation of this model showed that the accuracy rates were 100% and 85% using samples from the POCD and non-POCD groups, respectively. Protein analysis also l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fibrinopeptide A (FPA) as a p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serum proteomics ISOFLURANE ANESTHESIA
原文传递
肝癌血清学早期筛查与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柏兆方 董方 +3 位作者 柴煊 崔鹤荣 王洪波 肖小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89-593,共5页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恶性程度极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期最为有效的手段,但目前多数肝癌确诊时已是晚期,极大限制了肝癌临床治疗的可用手段。目前常规的早期筛查与诊断策略是利用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恶性程度极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期最为有效的手段,但目前多数肝癌确诊时已是晚期,极大限制了肝癌临床治疗的可用手段。目前常规的早期筛查与诊断策略是利用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结合超声检测对肝癌高危患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进行定期筛查。但AFP灵敏度较低,超声检测又高度依赖医师的临床经验,导致肝癌的早期检出率大大降低。血清标志物筛查作为更符合我国国情的肝癌早期筛查与诊断策略,具有低侵害、低成本、样本易得、患者易于接受等独特优势,已经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形成了包括单分子蛋白、MicroRNA、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种类型标志物。本文对上述类型血清学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以期为肝癌血清学早期筛查与诊断标志物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血清学标志物 单分子蛋白 MicroRNA 代谢组学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特发性肺纤维化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袁殷茹 张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5期31-34,共4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致死性疾病。其发病率高,总体预后差,自然病程差异很大,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IPF生物标志物已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良好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可以协助判断疾病的结局,预测疾病的转归。基因变异如...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致死性疾病。其发病率高,总体预后差,自然病程差异很大,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IPF生物标志物已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良好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可以协助判断疾病的结局,预测疾病的转归。基因变异如MUC5B、TLR3与患者预后相关;淋巴细胞染色体端粒长度缩短与患者生存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血清中KL-6、SP-A、SP-D、MMP7和CXCL13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预后差。目前IPF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本文就IPF预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预后 生物标志物 基因组学 血清蛋白学
下载PDF
辅助期结肠癌患者脾虚证与湿热证血清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校男 劳波 卢德赵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462-1467,共6页
目的研究辅助治疗期结肠癌湿热证、脾虚证及无症状结肠癌患者血清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收集结肠癌辅助期结肠癌湿热证组、脾虚证组及无症状组患者外周血清各8例,通过双向凝胶电泳以及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在结肠癌辅助治疗... 目的研究辅助治疗期结肠癌湿热证、脾虚证及无症状结肠癌患者血清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收集结肠癌辅助期结肠癌湿热证组、脾虚证组及无症状组患者外周血清各8例,通过双向凝胶电泳以及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在结肠癌辅助治疗期患者血清中特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湿热证组较无症状组维生素D结合蛋白升高,血清结合素前体、β-GDP解离抑制因子、载脂蛋白A-I前体和簇蛋白均降低。脾虚证组较无症状组β-GDP解离抑制因子、簇蛋白及血清结合素前体升高,前白蛋白原、载脂蛋白A-I前体及维生素D结合蛋白均降低。结论 6种蛋白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组合性变化可能是辅助治疗期结肠癌的物质基础,具有潜在的诊断、预后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湿热证 脾虚证 血清蛋白 蛋白质组学
原文传递
中医证本质研究中的血清蛋白质组学应用探讨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海燕 郭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期88-90,共3页
中医的证候间存在不同证候标志物,表现为差异蛋白质的表达。血清蛋白质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以往运用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中医证候的本质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中医临床证候、方证结... 中医的证候间存在不同证候标志物,表现为差异蛋白质的表达。血清蛋白质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以往运用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中医证候的本质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中医临床证候、方证结合的应用方面进行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找到证候标志物,探明中医的证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蛋白质组学 中医证本质 证候标志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