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主体间性理论看文学作品的复译 被引量:43
1
作者 李明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72,共7页
近年来,翻译研究非常重视翻译的主体性探讨并着重凸显翻译过程中原文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者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本文亦从哲学上的主体间性理论出发,探讨了文学作品复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指出,所有这些因素都是主体,他... 近年来,翻译研究非常重视翻译的主体性探讨并着重凸显翻译过程中原文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者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本文亦从哲学上的主体间性理论出发,探讨了文学作品复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指出,所有这些因素都是主体,他(它)们之间平等共在、相互作用、相互否定、相互协调、相互交流,处在主体间性关系之中。复译是他(它)们以此为基础而进行对话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主体 对话 翻译 复译
原文传递
典籍复译的危机——《论语》英译二百年(1809~2009)之启示 被引量:31
2
作者 刘雪芹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3-170,共8页
以《论语》英译为中心,回顾了《论语》英译从1809年至2009年两百年间译本出版的情况,并参照国外译本的特点,分析了近年国内《论语》复译存在的主要危机和问题,希望由此得出对典籍复译的启示。
关键词 复译 危机 论语 典籍翻译
原文传递
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复译”、“转译”之争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言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4,共5页
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的实践和理论证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复译和转译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值得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给予公正的评价。在复译与转译过程中,一直存在“抢译”、“胡译”、“乱译”、“滥译”甚至是抄袭现象,应把它们... 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的实践和理论证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复译和转译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值得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给予公正的评价。在复译与转译过程中,一直存在“抢译”、“胡译”、“乱译”、“滥译”甚至是抄袭现象,应把它们与复译、转译区别开来,以促进外国文学翻译质量的不断提高,规范翻译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复译 转译
下载PDF
自杀风险评估量表的重译和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16
4
作者 郭静 卢庆华 +1 位作者 陈新华 刘峰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年第24期1841-1845,共5页
目的重新翻译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Brislin法对量表进行翻译和回译,对自杀风险评估量表进行文化调适,并将调试后的量表应用于209例入院2d内精神疾病患者,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重... 目的重新翻译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Brislin法对量表进行翻译和回译,对自杀风险评估量表进行文化调适,并将调试后的量表应用于209例入院2d内精神疾病患者,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重新翻译后达到了中英文的对等性,并符合中文语言习惯。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中K-R系数为0.878,由2位测量者同时对183例患者进行测量,其相关系数为0.90(P〈0.01),呈显著相关。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了5个公因子,累计可以解释总体变异的57%,与Beck绝望量表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57和0.37(P〈0.01)。结论重译后的NGASR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精神科住院患者自杀评估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译 信度 效度 自杀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儿童文学经典复译研究——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徐德荣 江建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100-105,共6页
通过对青岛市儿童文学翻译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在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大量复译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众多儿童文学经典复译作品在秉承初译优点、取得不同程度进步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较普遍的是漏译、误译和文字中英... 通过对青岛市儿童文学翻译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在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大量复译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众多儿童文学经典复译作品在秉承初译优点、取得不同程度进步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较普遍的是漏译、误译和文字中英夹杂、有失规范等问题,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儿童文学翻译的文学性没有质的提高,没有从根本上超越初译。我们认为,儿童文学的复译应该遵循批判性借鉴和实质性超越的原则,真正实现其存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经典翻译 初译 复译 文学性
下载PDF
再论典籍复译的必然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谭莲香 辛红娟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2-138,共7页
本文从过程哲学视角阐述典籍复译的必然性,并探索复译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在过程哲学视域下,翻译活动中各基本要素即现实存在都是生成过程,而且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关系网。由于原文、译者、读者、译语文化等现实存在都是不... 本文从过程哲学视角阐述典籍复译的必然性,并探索复译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在过程哲学视域下,翻译活动中各基本要素即现实存在都是生成过程,而且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关系网。由于原文、译者、读者、译语文化等现实存在都是不断生成的,处于这一关系网中的译文也必然不断生成。同时,由于创造性是生成过程的原动力,译本的生成过程是向新颖性动态演进的一种创造性发展,因此不存在终极译本。在特定历史时期,复译赋予典籍以契合历史语境的新形式,利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异域的接受。从长远来看,复译本不断生成,利于在译语文化中逐渐建构中国文化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哲学 典籍 复译
原文传递
数字人文视域下名著重译多维评价模型构建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泽权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33,191,共10页
本文通过对名著重译概念的重新界定、对其本质和评价方法的梳理、审视,从数字人文视角出发,设计并论证了名著重译等级评价模型及相关变量,并以《老人与海》与《红楼梦》“香菱学诗”三首诗的原文及其多个译本进行了验证考察。该评价模... 本文通过对名著重译概念的重新界定、对其本质和评价方法的梳理、审视,从数字人文视角出发,设计并论证了名著重译等级评价模型及相关变量,并以《老人与海》与《红楼梦》“香菱学诗”三首诗的原文及其多个译本进行了验证考察。该评价模型体现了远读和近读的即时切换,打通了质性和量性评价的路径,期望能为名著重译或文学翻译及译本身份构建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名著重译 评价模型 多维考察
原文传递
复译与文本新生命的生成——以《魔戒》汉译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嘉琨 刘云虹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85,共6页
复译是外国文学译介中的重要现象之一,日益受到译学界的关注。文学翻译的生成性本质特征决定了译本对原作的再现不可能在单次翻译中完成,原作生命的延续与拓展及译作不断传承与丰富的成长历程都有赖于不同时代的译者所进行的复译活动。... 复译是外国文学译介中的重要现象之一,日益受到译学界的关注。文学翻译的生成性本质特征决定了译本对原作的再现不可能在单次翻译中完成,原作生命的延续与拓展及译作不断传承与丰富的成长历程都有赖于不同时代的译者所进行的复译活动。本文以《魔戒》的汉译为例,从翻译空间的拓展、翻译方案的建构与完善、译者的翻译价值取向等方面,探讨复译与文本生命生成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译 文本 生成性 《魔戒》
原文传递
浅谈文学名著复译 被引量:5
9
作者 胡冬宁 陈先贵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4年第12期134-136,共3页
文学名著没有最终的定本,文学名著复译是有其必要性的。这是由语言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文学名著的自身特征、转译本的缺陷和译者理解的历史局限性等因素决定的。目前的复译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历时性复译和共时性复译。这两种情况下的... 文学名著没有最终的定本,文学名著复译是有其必要性的。这是由语言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文学名著的自身特征、转译本的缺陷和译者理解的历史局限性等因素决定的。目前的复译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历时性复译和共时性复译。这两种情况下的复译都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名著 复译 共时性复译 历时性复译 文化
下载PDF
陷阱重重的音乐文献翻译 被引量:9
10
作者 任达敏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16-23,共8页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的音乐出版业空前繁荣,各种译著纷纷出版。总的看,大多数音乐译著的翻译质量有保障,但是,有些译著的翻译质量不容乐观。文章以七部翻译出版物为对象,以"抽样"的方式从中选取了一些片段,对其译文中出现...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的音乐出版业空前繁荣,各种译著纷纷出版。总的看,大多数音乐译著的翻译质量有保障,但是,有些译著的翻译质量不容乐观。文章以七部翻译出版物为对象,以"抽样"的方式从中选取了一些片段,对其译文中出现的错误予以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物 翻译 抽样 错误 改译 注释
下载PDF
历史、社会与文化语境中的复译——Gone with the Wind中译研究(1940-1990年) 被引量:7
11
作者 陆颖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84-92,共9页
本文根据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为代表的文化学派翻译理论,以1940到1990年间Gone with theWind的中译为对象,着重研究三个中译本及首译后的曲解历史与重印风波,通过分析各现象的历史、社会、文化语境,以寻求和证明语境在复译中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复译 《飘》 语境 重写
下载PDF
文学作品复译的原型观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孔喜 杨炳钧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89-92,共4页
源于Wittgenste in的原型概念表明,原型不等同于某一固定的原始形态或原始模型,而是无数样例的整合与抽象,它相当于家族相似性。基于此而创立的翻译原型论认为,文学翻译可视作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试图穷尽原作样例与译作样例,以期达到最佳... 源于Wittgenste in的原型概念表明,原型不等同于某一固定的原始形态或原始模型,而是无数样例的整合与抽象,它相当于家族相似性。基于此而创立的翻译原型论认为,文学翻译可视作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试图穷尽原作样例与译作样例,以期达到最佳样例甚至现实原型的整合过程。这一过程必然充满着复译现象,不断有新的译作样例涌现。对文学作品的每一次复译其实质是译作原型整合过程的一部分,是对译作"理想原型"的向往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复译 翻译原型论
下载PDF
《孙子兵法》复译中的文化误读与译者身份之辨——基于副文本描述的Minford译本个案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海翔 《中州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67-71,共5页
《孙子兵法》英语复译本在"中学西传"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西方译者对中国文化进行解读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误读。任何的误读形式都与译者身份密切相关。就《孙子兵法》Minford译本而言,译... 《孙子兵法》英语复译本在"中学西传"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西方译者对中国文化进行解读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误读。任何的误读形式都与译者身份密切相关。就《孙子兵法》Minford译本而言,译者采取的有意识误读的翻译策略是由其多重文化政治身份所决定的。本文尝试从文化社会学的"文化误读"概念入手,基于对Minford译本副文本的描述与解释,探讨"文化误读"与"译者身份"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出译者对源文本的误读反映了译者本人及译者所属群体的社会心理及意识形态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译 文化误读 译者身份
下载PDF
理雅各重译《诗经》中的翻译修改研究——以《国风》英译为分析中心 被引量:8
14
作者 冯全功 董文洁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0-169,共10页
本文选取理雅各1871年散体版和1876年韵体版《诗经·国风》中的160首诗的英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理雅各《诗经》重译中的翻译修改。在宏观层面,理雅各删除了散体版中所有的中文和脚注,将182页的前言缩减到57页,韵体版皆有韵脚,... 本文选取理雅各1871年散体版和1876年韵体版《诗经·国风》中的160首诗的英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理雅各《诗经》重译中的翻译修改。在宏观层面,理雅各删除了散体版中所有的中文和脚注,将182页的前言缩减到57页,韵体版皆有韵脚,并对译诗的格式作了调整,采用了不同的缩进和对齐格式。微观层面的修改主要包括同一意象的不同翻译、"兴"体的显化处理以及修辞格的主动添加,并对典型例子进行了评析。理雅各之所以重译《诗经》主要在于他身份的变化、对大众读者的照顾以及自身诗学观念的调整。这种修改与重译有利于《诗经》在西方世界的广泛传播及其经典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雅各 《诗经》 重译 翻译修改
原文传递
从重译文学作品看译语文化因素的介入——以《鲁滨孙飘流记》诸译本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士焯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8-83,共6页
文学翻译中译语文化因素在译文里的介入是不争的事实。以《鲁滨孙飘流记》诸译本为例 ,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思想 ,仔细分析译语文化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介入的范围和程度。可以看出 ,文学名著的重译走的是一条从倾向归化到注重异化之路... 文学翻译中译语文化因素在译文里的介入是不争的事实。以《鲁滨孙飘流记》诸译本为例 ,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思想 ,仔细分析译语文化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介入的范围和程度。可以看出 ,文学名著的重译走的是一条从倾向归化到注重异化之路。另一方面 ,对同一时期的重译作品的比较分析也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译 译语文化介入 归化 异化
下载PDF
从文学翻译的倾向性论复译的必要性——以《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两种译本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景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8期14-18,4,共6页
文学翻译是一种历史性的话语实践,同时也针对特定读者群体的审美需求。本文以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为案例,对张万里和成时的两种译本的倾向性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张译本比较注重文本的政治意义而淡化作品的文学艺术,而成译本... 文学翻译是一种历史性的话语实践,同时也针对特定读者群体的审美需求。本文以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为案例,对张万里和成时的两种译本的倾向性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张译本比较注重文本的政治意义而淡化作品的文学艺术,而成译本却淡化了作品的政治色彩,注重作品作为儿童文学的语言特色。因此文学作品的复译反映了译者的不同倾向,也反映了社会和读者的需要,所以文学作品的复译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译 倾向性 文学翻译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下载PDF
描述翻译研究视域下复译“贵在超越”论的内在悖论 被引量:4
17
作者 陆颖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76,共6页
描述性复译研究中夹杂的复译"贵在超越"论令复译问题陷入悖论。逻辑基础的混淆、研究范式的模糊和评价方式的简单化,使得复译"贵在超越"论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本文探讨了描述翻译研究视域... 描述性复译研究中夹杂的复译"贵在超越"论令复译问题陷入悖论。逻辑基础的混淆、研究范式的模糊和评价方式的简单化,使得复译"贵在超越"论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本文探讨了描述翻译研究视域下复译"贵在超越"论的缘起,分析其悖论的本质和根源,在梳理界定复译本质的基础上,从翻译伦理角度探讨复译的原则,指出复译中需通过以"诚"为基础的翻译伦理协调各主体关系,完成"忠诚"的复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译 贵在超越 描述翻译研究 翻译伦理
原文传递
西方重译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4
18
作者 田传茂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29-38,共10页
上个世纪90年代,特别是本世纪以来,西方重译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学者基于有关重译论断提出了各种重译假设,并进行了有关实证研究,证实了重译假设的部分合理性,并对重译假设中的不合理部分提出了修正意见。关于重译的概念至今... 上个世纪90年代,特别是本世纪以来,西方重译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学者基于有关重译论断提出了各种重译假设,并进行了有关实证研究,证实了重译假设的部分合理性,并对重译假设中的不合理部分提出了修正意见。关于重译的概念至今没有统一的看法,重译与译文修订时有混淆。学者们对重译的动因研究较多,而对何时重译研究较少,对作为重译内容之一的间接翻译几乎没有什么研究。我们认为,在翻译研究中,重译研究有非重译研究所没有的比较优势。文章最后探讨了重译研究可能的途径和方向,并尝试构建出重译研究的路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译 理论研究 重译假设
下载PDF
伽达默尔理解观中的视界融合翻译思想探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惠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0-212,共3页
翻译是一种对文本意义进行解释的主观过程。理解是认知过程及其结果,但翻译中的理解是以文本的意义为对象和内容的。现代解释学论证了前理解对于理解的不可避免性和重要意义。伽达默尔提出了"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和效果历史&qu... 翻译是一种对文本意义进行解释的主观过程。理解是认知过程及其结果,但翻译中的理解是以文本的意义为对象和内容的。现代解释学论证了前理解对于理解的不可避免性和重要意义。伽达默尔提出了"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和效果历史"等原则。他的视界融合观从理论上印证了翻译中文化过滤现象的历史根源及其存在的不可避免性,突出了译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指出了文本重译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解释学 理解 前理解 视界融合 文化过滤 重译
下载PDF
哲学阐释学对变译的解释 被引量:6
20
作者 文玲霞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2-117,共6页
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研究的重点是理解的问题,其理论的一些方面已经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切入点。以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三条重要原则:理解的历史性、历史的未完成性和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视域与视域的融合为基础强调翻译总是在特... 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研究的重点是理解的问题,其理论的一些方面已经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切入点。以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三条重要原则:理解的历史性、历史的未完成性和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视域与视域的融合为基础强调翻译总是在特定历史片断中进行;不同时代的译者(阐释者)对文本意义的解读都打上了历史的烙印;翻译是译者个体视域与文本视域相融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阐释学 伽达默尔 历史性 未完成性 视域 重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