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0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的MRI表现 被引量:48
1
作者 刘雅洁 易俊林 +2 位作者 欧阳汉 蔡伟明 徐国镇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5-228,F002,I001,共6页
目的 观察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 (REP)的MRI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 38例具有临床表现、MRI诊断、随诊观察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放射治疗后REP病人的MRI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EP的发生以颞叶最为常见 ,占... 目的 观察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 (REP)的MRI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 38例具有临床表现、MRI诊断、随诊观察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放射治疗后REP病人的MRI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EP的发生以颞叶最为常见 ,占所有检出病灶的 90 .7% ,病变可累及双侧或单侧。其典型表现为 :(1)指状水肿并局灶性脑坏死 :T1WI为指状低信号 ,T2 WI为高信号 ,T1WI+Gd DTPA增强扫描可见位于颞叶底部的脑回状或不规则环形强化 ,强化灶的上界多在颅底线上 1.5~ 3.0cm ,强化灶周围可见大片水肿。病灶大者 (13.2 % )可有占位效应。 (2 )囊性液化 (脑软化 ) :T1WI为边界清楚类圆形脑脊液样低信号 ,T2 WI为高信号 (1个病灶为低信号 ) ,T1WI+Gd DTPA增强扫描无强化或囊壁有浅淡强化 ,病灶上界亦位于颞叶底部颅底线上 3.0cm以内。无占位效应。脑干受损者 5例 (2例同时有颞叶病灶 )主要累及脑桥 ,占 9.3 %。T1WI为低信号或等信号 ,T2 WI为高信号 ,T1WI+Gd DTPA增强扫描可见点状或不规则环状强化 ,病灶均 <2cm ,周围水肿轻 ,无占位效应。结论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REP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磁共振成像 放射性脑病 放射治疗 MRI
原文传递
P53,Bax,Bcl-2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41
2
作者 谷庆阳 曹卫红 +3 位作者 王德文 高亚兵 杨志祥 赵坡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及一些凋亡相关基因 (p53,bcl 2 ,bax)的表达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以6 0 Coγ射线进行局部照射 ,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 ,观察病变 4 0d ,然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及一些凋亡相关基因 (p53,bcl 2 ,bax)的表达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以6 0 Coγ射线进行局部照射 ,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 ,观察病变 4 0d ,然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溃疡组织中P53,Bcl 2 ,Bax蛋白表达 ,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照后 14d照射野内开始出现皮肤溃疡 ,之后逐渐扩大、融合、加深 ;照后 11~ 4 0d ,P5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 ,主要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小血管平滑肌中 ;照后 14~ 2 1d为Bax蛋白表达高峰 ,之后逐渐减弱 ,主要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部分成纤维细胞及新生表皮细胞中 ;Bcl 2则在照后 1~ 11d呈弱或中度阳性 ,定位于表皮、毛囊上皮及血管内皮中 ,之后为阴性或可疑阳性 ;照后 11~ 35d ,上述细胞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较正常伤口愈合早期增高。结论 :辐射诱导的P53,Bax ,Bcl 2表达的变化及细胞凋亡率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的增高与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及难愈合 (不能形成有效肉芽组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放射性皮肤溃疡 P53 BAX Bcl-2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芦荟多糖对小鼠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王宗伟 王勇 +3 位作者 黄兆胜 钟仕卿 陈其煌 肖木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 研究芦荟多糖 (AP)对受γ射线照射小鼠的防护作用。方法  (1)给药组小鼠分别于 6 0 Co 7.5 Gy全身照射前 35~ 4 5 min ip AP12 .5 ,2 5 ,5 0和 10 0 m g/ kg,观察生存防护效力和 30 d存活率 ;(2 )给药组小鼠分别于 6 0 Co 7.5 G... 目的 研究芦荟多糖 (AP)对受γ射线照射小鼠的防护作用。方法  (1)给药组小鼠分别于 6 0 Co 7.5 Gy全身照射前 35~ 4 5 min ip AP12 .5 ,2 5 ,5 0和 10 0 m g/ kg,观察生存防护效力和 30 d存活率 ;(2 )给药组小鼠分别于 6 0 Co 7.5 Gy全身照射前 30 ,6 0和 90 min ip AP 2 5或 5 0 m g/ kg观察上述指标 ;(3)给药组小鼠于 6 0 Co 4 .0 Gy全身照射前 35 m in ip AP5 0 m g/ kg,于照射前及照射后第 4天和第 10天分别检测白细胞数 (WBC)、红细胞数(RBC)和血小板数 (PL T)。结果  (1)不同剂量 AP均可显著提高生存防护效力 (1.6 0~ 3.4 6 )和 30 d存活率(最高提高达 76 % ) ,且在 12 .5~ 5 0 mg/ kg剂量范围内呈良好的量效关系 ;(2 )照射前 30 ,6 0和 90 min给药均能显著提高小鼠的 30 d存活率和生存防护效力 ;(3) 5 0 m g/ kg AP能显著提高照射后第 4天和第 10天小鼠的WBC、RBC和 PL T。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多糖 放射损伤 防护作用
下载PDF
6 Gy全身照射对皮肤伤口几种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影响及W_(11)-a_(12)的促愈作用 被引量:36
4
作者 舒崇湘 程天民 +1 位作者 阎国和 李树楠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04-607,共4页
目的 研究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matrix ,ECM)成分的影响及康复新 (W11-a12 )的促愈作用。 方法  10 0只雄性健康昆明种小鼠被随机分为单纯创伤组(SW组 )和全身放射损伤合并创伤组 (CRW组 ) ,每组 5 0只。... 目的 研究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matrix ,ECM)成分的影响及康复新 (W11-a12 )的促愈作用。 方法  10 0只雄性健康昆明种小鼠被随机分为单纯创伤组(SW组 )和全身放射损伤合并创伤组 (CRW组 ) ,每组 5 0只。CRW组采用 6Gy全身照射复合皮肤创伤模型。观察伤后 1,3,5 ,7,10d时伤口组织中Ⅰ、Ⅲ型胶原 (CL -Ⅰ、CL -Ⅲ )、弹力纤维 (EF)、纤维黏连蛋白 (FN)含量的变化及W11-a12 对其的作用。 结果 合并全身放射损伤后 ,皮肤伤口内几种基质成分的含量呈不同程度降低。其特点是 :(1)对不同的ECM成分抑制程度不同 ,按含量降低由重到轻依次是FN、CL -Ⅰ、EF、CL -Ⅲ ;(2 )对ECM不同成分抑制的持续时间不同 ,按降低时间由长到短依次是CL -Ⅰ、CL -Ⅲ、EF、FN。使用W11-a12 后 ,单纯皮肤创伤和合并全身放射损伤的皮肤伤口中几种主要ECM成分的含量均显著增高。 结论 伤口内ECM成分含量减少是合并放射损伤后伤口难愈的主要原因之一 ,W11-a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辐射损伤 细胞外基质 康复新
原文传递
梁金菇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席亚明 席亚荣 +3 位作者 孙延庆 杜兰宁 刘兆辰 石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 研究梁金菇多糖 (LJPS)对造血功能辐射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 用造血祖细胞克隆法 ,内源性脾结节形成法 ,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脾脏指数等方法观察了LJPS对6 0 Coγ射线照射 5 5Gy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辐... 目的 研究梁金菇多糖 (LJPS)对造血功能辐射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 用造血祖细胞克隆法 ,内源性脾结节形成法 ,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脾脏指数等方法观察了LJPS对6 0 Coγ射线照射 5 5Gy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辐射骨髓及脾脏细胞的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LJPS辐射后第 7天骨髓CFU GM、CFU E、CFU F数量增加 ,辐射第 14天的骨髓有核细胞数、脾脏指数、CFU S明显增多 ,辐射第 3、7、14天骨髓、脾脏bcl 2蛋白表达上升。结论 LJPS对小鼠造血功能辐射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其机理与调节骨髓、脾脏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金菇多糖 辐射损伤 造血细胞 BCL-2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造血功能重建
原文传递
高能电子线皮肤辐射损伤动物模型的超微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冯一中 毛棣华 +2 位作者 田野 吴士良 陆兴安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04-407,共4页
目的 通过动物模型研究高能电子线皮肤辐射损伤产生延迟性坏死和溃疡难以愈合的病理改变和机理 ,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本实验以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 ,以直线加速器产生的 4MeV的电子线照射臀部皮肤制作皮肤放射损伤模型。... 目的 通过动物模型研究高能电子线皮肤辐射损伤产生延迟性坏死和溃疡难以愈合的病理改变和机理 ,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本实验以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 ,以直线加速器产生的 4MeV的电子线照射臀部皮肤制作皮肤放射损伤模型。实验动物分 5Gy、15Gy、30Gy、45Gy 4个剂量组 ,一次性照射后 2个月作病理学肉眼、光镜、电镜观察。 结果  5Gy组光镜形态改变不明显 ,电镜下可见棘细胞肿胀 ,基底细胞核固缩 ,核膜下染色质边集 ,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部分细胞核固缩 ,管腔狭小 ,皮下胶原纤维断裂水肿 ;15Gy组棘细胞和基底细胞肿胀明显 ,基底细胞胞浆内张力微丝、桥粒、半桥粒显著减少 ,血管内皮和毛囊上皮细胞变性 ;30Gy组电镜下棘细胞、基底细胞核固缩、水肿明显。 45Gy组 3周时可见皮肤溃疡形成 ,电镜见基底细胞层有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形成 ,基底膜有缺损 ,毛细血管内有血栓形成 ,纤维母细胞染色质边集。结论 高能电子线皮肤辐射损伤超微结构病理改变程度同照射剂量大小直接相关 ,基底细胞核固缩 ,线粒体、内质网肿胀 ,出现凋亡小体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核固缩 ,血管腔狭小 ,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 ,胶原纤维断裂 ,纤维母细胞出现凋亡小体等超微结构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辐射损伤 超微病理学 高能电子线
原文传递
咽鼓管鼓室粘膜辐射损伤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1
7
作者 蒋爱云 苏振忠 +1 位作者 赖英荣 曾有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47-549,共3页
目的 :观察豚鼠咽鼓管鼓室粘膜受γ射线照射后损伤的显微形态学改变 ,对其放射损伤的病理学基础作初步研究。方法 :选择正常成年豚鼠 16只 ,耳颞部接受 6 0Gyγ射线照射。照射结束后 2、4、8及 12周分别处死动物各四只 ,用显微镜观察照... 目的 :观察豚鼠咽鼓管鼓室粘膜受γ射线照射后损伤的显微形态学改变 ,对其放射损伤的病理学基础作初步研究。方法 :选择正常成年豚鼠 16只 ,耳颞部接受 6 0Gyγ射线照射。照射结束后 2、4、8及 12周分别处死动物各四只 ,用显微镜观察照射侧的中耳腔、咽鼓管、鼓室粘膜 ;对照组动物 4只不作照射 ,取鼓室粘膜和咽鼓管作正常对照。结果 :实验组全部照射鼓室腔均出现大量脓细胞 ,随后局部出现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 ;鼓室粘膜上皮完全脱落 ;粘膜下组织水肿 ,血管壁增厚 ,管腔变窄 ;咽鼓管粘膜上皮细胞胞浆淡染 ,粘膜下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咽鼓管软骨镜下未见病理改变。结论 :豚鼠耳颞部受 6 0Gyγ射线照射后 ,中耳腔内发生化脓性炎症 ,随后局部出现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 ,对中耳传音功能造成难以恢复的损伤 ;照射后鼓室粘膜比咽鼓管粘膜的损伤更严重 ;咽鼓管、鼓室粘膜下组织微循环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中耳 咽鼓管鼓室粘膜 病理学
下载PDF
肉苁蓉总苷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蒋晓燕 王晓雯 +3 位作者 王雪飞 毛新民 李琳琳 堵年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2-335,共4页
目的 研究肉苁蓉总苷 (GCs )对60 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的辐射防护作用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连续动态观察GCs对小鼠经60 Coγ射线照射后d 3,d 7,d14,d 2 1外周血血红蛋白、白细胞、网织红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脾集落数 (... 目的 研究肉苁蓉总苷 (GCs )对60 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的辐射防护作用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连续动态观察GCs对小鼠经60 Coγ射线照射后d 3,d 7,d14,d 2 1外周血血红蛋白、白细胞、网织红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脾集落数 (CFU S)以及骨髓细胞硒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Se GSH Px)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辐射损伤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网织红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CFU S明显减少 ,骨髓细胞及脾Se GSH Px活性降低 ,MDA含量明显增加。GCs可促进上述各造血指标的恢复 ,提高Se GSH Px活性 ,降低MDA含量。结论 GCs对受照小鼠造血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总苷 造血系统 辐射损作 保护作用 钴60
下载PDF
抗辐射损伤药物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5
9
作者 丁桂荣 郭国祯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1-325,共5页
对氨琉基类辐射防护剂、细胞因子、激素、中草药等6类抗辐射损伤药物的特性,抗辐射效果、作用机理以及常见毒副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辐射损伤 辐射防护剂 巯基化合物
下载PDF
黄芪总黄酮对辐射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杨映雪 陈建业 +4 位作者 费中海 谭榜宪 唐恩洁 唐华英 王亚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4-507,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astragalus,TFA)对受60Coγ射线损伤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为TFA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大剂量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雌性昆明小鼠,制成放射损伤动物模型。小鼠在照射前3d及照射后... 目的:研究黄芪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astragalus,TFA)对受60Coγ射线损伤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为TFA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大剂量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雌性昆明小鼠,制成放射损伤动物模型。小鼠在照射前3d及照射后,以不同剂量的TFA连续灌胃14d,观察受致死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小鼠的30d存活率及生存时间长短。同时,在低剂量照射组检测用药后小鼠体重、外周血指标、脾脏指数的变化。用HE染色观察脾脏的病理学改变。结果:TFA不仅能明显延长辐射损伤小鼠的平均存活天数,提高小鼠30d存活率(P<0.05);而且能显著降低辐射损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下降幅度、缩短其恢复所需时间(P<0.05);同时,TFA还能促进小鼠脾重指数的恢复,减轻辐射对小鼠脾脏的损伤程度,促进造血灶增生,加快造血功能恢复。结论:TFA具有较强的抗辐射作用,能显著提高受致死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小鼠的存活率,降低辐射对小鼠外周血WBC和PLT及脾脏的损伤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总黄酮 辐射损伤 辐射防护
下载PDF
人参蛋白抗辐射损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李红艳 赵雨 +2 位作者 孙晓迪 白雪媛 赵大庆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43-2144,共2页
目的研究人参蛋白的抗辐射损伤作用。方法以^(60)Co-γ射线一次性照射小鼠全身,观察人参蛋白对照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细胞微核数,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胸腺、脾脏指数的影响。结果人参蛋白能增... 目的研究人参蛋白的抗辐射损伤作用。方法以^(60)Co-γ射线一次性照射小鼠全身,观察人参蛋白对照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细胞微核数,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胸腺、脾脏指数的影响。结果人参蛋白能增加辐射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骨髓细胞微核数,增加红细胞SOD活性,抑制肝脏MDA含量升高,提高胸腺及脾脏脏体指数。结论人参蛋白对γ射线所致小鼠辐射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蛋白 小鼠 辐射损伤
下载PDF
肉苁蓉总苷对^(60)Coγ射线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22
12
作者 商小英 王晓雯 +1 位作者 王雪飞 杨永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 研究肉苁蓉总苷 (GCs)对 6 0 Co损伤小鼠免疫功能及 30 d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小鼠在不同剂量6 0 Coγ射线照射前后 ,均服以 GCs,观察辐射及 GCs对其免疫功能的改变。结果  6 0 Co照射剂量为 2 ,4及 7Gy时 ,可造成小鼠体液免疫... 目的 研究肉苁蓉总苷 (GCs)对 6 0 Co损伤小鼠免疫功能及 30 d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小鼠在不同剂量6 0 Coγ射线照射前后 ,均服以 GCs,观察辐射及 GCs对其免疫功能的改变。结果  6 0 Co照射剂量为 2 ,4及 7Gy时 ,可造成小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 30 d存活率下降 (P<0 .0 5或 P<0 .0 1) ;GCs(31.2 5 ,6 2 .5 ,12 5 m g/ kg)组可促进上述各指标的恢复 ,对 6 0 Co损伤小鼠的抗体产生、外周血 T淋巴细胞数目、迟发型超敏反应、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均有明显保护作用 (P<0 .0 1或 P<0 .0 5 ) ;且能提高受照小鼠的脾指数、胸腺指数及 30 d存活率 (P<0 .0 1或 P<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总苷 辐射损伤 免疫功能 存活率 钴60 Γ射线 小鼠免
下载PDF
急性放射性脑损伤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2
13
作者 邢诒刚 唐亚梅 +1 位作者 孙颖 刘军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9-270,共2页
目的 建立急性放射性脑损伤动物模型。方法 SD大鼠头部接受6 0 Coγ射线照射后。每日观察大鼠摄食、饮水量 ,自主活动情况及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 ;每周检查照射区皮肤情况及体重变化 ,末次照射结束后第 3,7,14 ,30天断头取脑行病理组... 目的 建立急性放射性脑损伤动物模型。方法 SD大鼠头部接受6 0 Coγ射线照射后。每日观察大鼠摄食、饮水量 ,自主活动情况及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 ;每周检查照射区皮肤情况及体重变化 ,末次照射结束后第 3,7,14 ,30天断头取脑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放射疗程中及结束后均未出现异常神经系统体征 ;两组的自主活动、每日摄食、饮水量及体重均无统计学差异 ;末次照射后约 2周时出现照射野轻度脱毛 ;照射后出现脑组织神经元变性坏死。结论 该模型制作方法能较好地模拟放射性脑损伤的过程 ,可用于放射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放射性脑损伤 动物模型 大鼠 ^60Coγ射线 病理组织学
原文传递
护生宝口服液对辐射的防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陈建业 曾益新 +4 位作者 陈小君 刘宗 潮利国威 徐伯平 夏云飞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3-275,共3页
目的 研究中药辐射防护剂护生宝 (HSB)对60 Coγ射线损伤的防护作用 ,为HSB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 3种不同浓度的HSB和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和单纯照射组小鼠 ,各组受试鼠给予 7 5Gy60 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 ,观察不同处理... 目的 研究中药辐射防护剂护生宝 (HSB)对60 Coγ射线损伤的防护作用 ,为HSB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 3种不同浓度的HSB和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和单纯照射组小鼠 ,各组受试鼠给予 7 5Gy60 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 ,观察不同处理组小鼠的存活率及血象变化情况。结果 HSB保护组小鼠的 30d存活率、外周血白细胞 (WBC)和血小板 (PLT)均显著高于单纯照射组 (P <0 0 1) ,平均保护系数高达 1 77。结论 HSB具有较强的抗辐射作用、能显著提高受致死剂量60 Coγ射线照射小鼠的存活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辐射防护 护生宝口服液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放置阴道模联合盆底肌肉锻炼在减轻宫颈癌放疗患者阴道狭窄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5
作者 鞠小梅 张曦霞 +1 位作者 张兰凤 何爱琴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24-1126,共3页
总结了58例宫颈癌放疗患者从放疗开始到放疗结束后1年,用特制阴道模联合盆底肌肉锻炼达到减轻放疗所至阴道狭窄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阴道模的特殊制作程序及教会患者制作;阴道模联合盆底肌肉锻炼实施方法的示教;注重质量控制,提高患者... 总结了58例宫颈癌放疗患者从放疗开始到放疗结束后1年,用特制阴道模联合盆底肌肉锻炼达到减轻放疗所至阴道狭窄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阴道模的特殊制作程序及教会患者制作;阴道模联合盆底肌肉锻炼实施方法的示教;注重质量控制,提高患者依从性,包括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出院后的延续护理等。58例患者在放疗结束后1年,阴道无明显狭窄、阴道粘膜炎症减轻、患者整体舒适度及舒适状况量表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辐射损伤 阴道 扩张
原文传递
川芎嗪促进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修复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振芳 孙汉英 +3 位作者 刘文励 李春蕊 谢大兴 吴宁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6-398,共3页
目的 探讨川芎嗪促进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修复可能的机理。方法 取 5 6只昆明小鼠 ,随机分为 3组 :正常组、对照组和川芎嗪组。对照组和川芎嗪组进行6 0 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 ,总吸收剂量为 6 0Gy ,吸收剂量率为 0 5 6G... 目的 探讨川芎嗪促进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修复可能的机理。方法 取 5 6只昆明小鼠 ,随机分为 3组 :正常组、对照组和川芎嗪组。对照组和川芎嗪组进行6 0 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 ,总吸收剂量为 6 0Gy ,吸收剂量率为 0 5 6Gy min ,照射后分别胃饲相同剂量 (2mg 只 ,2次 d)的生理盐水和川芎嗪 ,分别于照射后第 3、7、14天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 (BMNC) ,检测骨髓组织中造血组织面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骨髓单个核细胞PECAM 1的表达水平。结果 川芎嗪组第 3、7、14天BMNC计数及骨髓造血组织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川芎嗪组VEGF、PECAM 1的表达水平在第 3、7天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第 14天其表达降低并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川芎嗪可能通过增强骨髓中黏附分子PECAM 1和VEGF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对照组 骨髓造血 PECAM-1 急性放射损伤 小鼠 骨髓单个核细胞 增强 均匀 研究
原文传递
慢性放射性肠炎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宁 朱维铭 +5 位作者 任建安 李元新 赵允召 江志伟 李幼生 黎介寿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放射性肠炎外科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49例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肠瘘、肠狭窄、肠出血、严重结肠直肠炎及肠穿孔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47例平均施行(2·8±2·1)次手术。26例行病变肠段切除、一期... 目的探讨慢性放射性肠炎外科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49例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肠瘘、肠狭窄、肠出血、严重结肠直肠炎及肠穿孔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47例平均施行(2·8±2·1)次手术。26例行病变肠段切除、一期肠吻合术;14例行病变肠段切除、近端肠造口术,其中6例为永久性肠造口,8例二期手术肠造口还纳;7例行病变肠段旷置术。结果本组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47例(96%)临床治愈,死亡2例。结论慢性放射性肠炎出现外科并发症需及时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全身及腹腔情况选择正确术式,围手术期处理及吻合口解剖部位的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损伤 肠炎 治疗结果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早期放射性脑损伤实验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18
作者 田野 包仕尧 +3 位作者 张志琳 朱雅群 张硕鸣 殷蔚伯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2期1259-1260,1267,共3页
目的 建立能用于大脑放射性反应与损伤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 在作照射剂量的测量后,对SD大鼠用4 MeV 电子线作10 、20 和30Gy 的单次半脑照射。在照射后3 个月内,分别观察大鼠的照射区皮肤、神经系统体征与体重的变... 目的 建立能用于大脑放射性反应与损伤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 在作照射剂量的测量后,对SD大鼠用4 MeV 电子线作10 、20 和30Gy 的单次半脑照射。在照射后3 个月内,分别观察大鼠的照射区皮肤、神经系统体征与体重的变化,并在各观测点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该照射条件下的最大剂量点深度约13m m ,各照射点间吸收剂量的差异≤7 % 。所有存活大鼠无异常神经系统体征出现,全部30Gy 和部分20Gy 照射的大鼠有射野内脱毛,照射组大鼠在受照后1 ~3 个月,体重上升趋势低于未照射组大鼠,但无统计学差别。部分30Gy 照射的大鼠大脑中存在放射性坏死灶。结论 该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简便、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放射性脑损伤 制作
下载PDF
鼻咽癌调强放疗后长期生存患者甲状腺功能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王丽君 何侠 +3 位作者 黄生富 蒋明华 吴俚蓉 张宜勤 《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546-550,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后长期存活的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单治疗组收治的目前仍生存的初治鼻咽癌患者82例,检测患者甲状腺功能,并通过TPS计划系统测算患者甲状腺和垂体的放疗剂量参数。[结果]全组甲状...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后长期存活的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单治疗组收治的目前仍生存的初治鼻咽癌患者82例,检测患者甲状腺功能,并通过TPS计划系统测算患者甲状腺和垂体的放疗剂量参数。[结果]全组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58.5%(48/82)。单因素分析颈部甲状腺的受照剂量和受照体积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而患者的性别、年龄、甲状腺体积、垂体的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则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否、甲状腺平均剂量是放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开展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早期阶段,由于经验不足,放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较高;对于鼻咽癌N0、N1的患者,应当合理设计靶区,保护好甲状腺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调强放疗 甲状腺功能减退 放射损伤
原文传递
灵芝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22
20
作者 丁妍 周向毅 +5 位作者 崔莉 陈海江 张勇妹 郭贵宾 孙锐 陈邦元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辐射可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损伤。文中旨在探讨灵芝多糖对受60Coγ射线损伤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为灵芝多糖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大剂量60Coγ射线全身照射雌性小鼠,制成放射损伤动物模型。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 目的辐射可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损伤。文中旨在探讨灵芝多糖对受60Coγ射线损伤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为灵芝多糖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大剂量60Coγ射线全身照射雌性小鼠,制成放射损伤动物模型。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灌胃对照组、辐射对照组、灵芝多糖高剂量保护组、灵芝多糖低剂量保护组。灵芝多糖保护组小鼠在照射前3 d及照射后,以不同剂量的灵芝多糖连续灌胃14 d。观察受致死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小鼠的30 d存活率及生存时间长短。同时,检测用药后外周血指标、脾指数、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变化。结果实验结束时,灵芝多糖组小鼠的30 d生存期[(23.7±6.8)、(28.3±5.9)d]显著高于辐射对照组[(18.3±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灵芝多糖组小鼠的外周血WBC[(2.89±0.67)×109/L、(2.77±0.72)×109/L]显著高于辐射对照组[(2.54±0.6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灵芝多糖组PLT数[(487.20±165.77)×109/L、(716.36±223.44)×109/L]显著高于辐射对照组[(387.45±154.2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灵芝多糖高剂量组脾指数显著高于辐射对照组[(0.005 4±0.002 1)vs(0.003 2±0.000 7),P<0.05)];灵芝多糖组小鼠的血清SOD含量[(401.27±35.26)、(369.02±29.70)U/m L]明显高于辐射对照组[(311.32±23.71)U/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芝多糖具有较强的抗辐射作用,能显著提高受致死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小鼠的存活率,降低辐射对小鼠外周血WBC和PLT的损伤作用,并提高SOD活性,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多糖 辐射损伤 辐射防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