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7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 被引量:800
1
作者 杨现民 李冀红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23-34,共12页
全球创客运动的蓬勃发展为教育的创新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做中学、快乐... 全球创客运动的蓬勃发展为教育的创新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做中学、快乐教育、大成智慧、构造论是创客教育背后的核心理念。创客教育具有无限的价值潜能,将对个体发展、课程改革、教育系统变革以及国家人才战略产生重大影响。创客教育的实践框架需要从创客环境、创客课程、创客学习、创客文化、创客教师队伍、创客教育组织、创客教育计划等多个方面协同推进。在实践方面,由美国引领下的全球创客教育运动正在兴起,而且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创客由于过度强调制造产品的价值,忽视了对非创客人群存在价值的尊重,可能是一种畸形的技术文化。在推进实践的过程中,创客教育应积极应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经费问题、教师培训问题、与课程要求以及考试的矛盾、教育公平和均衡问题等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客 创客空间 创客教育 创客运动 实践框架 发展路径
下载PDF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555
2
作者 冯志峰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7,共6页
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实现经济发展由注重强调市场需求的"有没有"向注重供给的"好不好"方面的转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其内在... 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实现经济发展由注重强调市场需求的"有没有"向注重供给的"好不好"方面的转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理论内涵,是解决经济发展"滞胀"的有效对策,与需求侧管理共同构成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做好"转型、创新和改革"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 改革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71
3
作者 成金华 尤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指出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本文在学习归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指出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本文在学习归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相关论述的基础上,阐释了"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的科学依据、理论基础,研究了这一原则所包含的科学内涵:生命共同体各要素之间是普遍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不能实施分割式管理;人类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要运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管理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提供了实践路径: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管理,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推进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强化领导干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命共同体 科学内涵 实践路径 生态系统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115
4
作者 杨晓宏 郑新 梁丽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1-78,共8页
“课程思政”的提出为创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和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产生了新的挑战,“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文章认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有四点,分别为“... “课程思政”的提出为创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和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产生了新的挑战,“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文章认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有四点,分别为“互联网+”赋能深度融合思政元素、“互联网+”赋能合理重构课堂生态系统、“互联网+”赋能全面构建思政教育共同体、“互联网+”赋能有效突破思政教育时空边界。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应从六个方面实施“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分别为构建针对不同学科的“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推进融合课程思政的“互联网+”时代隐性课程新形态变革、建设融合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开展“互联网+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选及教师培训、合理利用教育大数据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机制、强化基于“互联网+”的日常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互联网+ 价值 实践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目标定位与路径突破 被引量:103
5
作者 王兴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4期6-11,共6页
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在职业性和教育性跨界融合的特征取向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提升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突出“应用性”“层次性”“创新性”和“复合性”。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在职业性和教育性跨界融合的特征取向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提升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突出“应用性”“层次性”“创新性”和“复合性”。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路径困境、目标困境、生态困境的背景下,需要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在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职业本科标准化与政策保障体系、产教融合政策与机制体系、以学分银行和国家资历框架为核心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政校行企协同的“五位一体”新型育人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现实困境 目标定位 路径突破
下载PDF
新时代推进体育课程思政改革的理论认知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99
6
作者 姜卫芬 刘文烁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5-441,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及系统分析法,在分析体育课程思政理论认知基础上探讨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认为:(1)课程思政既非一门课程,也非将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简单迁移到其他课程,而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及系统分析法,在分析体育课程思政理论认知基础上探讨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认为:(1)课程思政既非一门课程,也非将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简单迁移到其他课程,而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具有教育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以体育课程为载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理想信念、时代精神、中国榜样等思政元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体育教学各环节和全过程,进而有效发挥体育课程的德育价值与德育功能,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育人理念。其本质特点在于“寓德于体、融道于术”,优势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理论实践互为促进、体育强国建设需求。为了落实新时代要求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已十分紧迫,必须加快自身建设步伐。(2)在体育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路径方面,需聚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主体与关键环节,强化教师主力军、优化课程主战场、拓宽课堂主渠道、利用教学反馈环、校准评价度量尺,确保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提升。(3)在体育课程思政改革的具体实施策略上,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系统谋划、精准发力,确保体育课程思政改革能够有效推进:做好顶层设计,精准把握体育课程思政推进路径;组建执行队伍,切实打赢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攻坚战;完善保障机制,全面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工作执行效率;加强管理与监督,促使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平稳有序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程思政 理论认知 实践路径 新时代
下载PDF
立德树人:生成逻辑·精神实质·实践进路 被引量:87
7
作者 韩丽颖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1-208,共8页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深刻回答,是对"人德共生"教育传统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建设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经验的高度凝练和...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深刻回答,是对"人德共生"教育传统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建设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经验的高度凝练和系统总结,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立德树人"这一命题深刻蕴含着对立德和树人关系、教育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规律的时代性体认和把握。在实践中做好"立德树人"工作,需要着力彰显时代特质、建立完善融入机制、挖掘整合文化资源以及营造构筑良好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生成逻辑 精神实质 实践进路
下载PDF
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78
8
作者 姜朝晖 金紫薇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基石形成的高效能、高质量生产力,具有更显创新性、更具数字化、更富跨越性、更重高质量等时代特征。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基石形成的高效能、高质量生产力,具有更显创新性、更具数字化、更富跨越性、更重高质量等时代特征。新质生产力与教育发展有着双向驱动的内在逻辑: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引发教育理念、目标、内容、方式、体系和治理的系统性变革;另一方面,教育通过促进劳动力再生产提升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锻造新质生产力、促进知识再生产升级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要素和积极变量。随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亟待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培养模式的升级、供需匹配的优化以及国际链接的畅通。基于问题提出四个方面建议:一要坚持系统观念,树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推进的“大教育观”;二要坚持协同创新,以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三要坚持动态调整,促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供给侧与产业结构需求侧协同发展;四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快建成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教育 理论逻辑 现实挑战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思考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74
9
作者 舒伯阳 蒋月华 刘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3-82,共10页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对于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研究在分析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基础上,以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凝练出乡村旅游高质量...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对于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研究在分析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基础上,以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凝练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底、智慧转型、文化赋能和产业优化"思想内核,识别了绿色生态冲突、产品创新不足、服务体系滞后、内生动力不足等关键性障碍,针对性地提出了以绿色和生态优先为发展主调、以文化与品牌IP为产品的主打、以游客体验感为消费驱动内核、以人才与运营管理为关键保障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研究拓展了新时代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构建,实践路径可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高质量 新时代 新发展理念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理论认知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65
10
作者 李伯华 杨馥端 窦银娣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07-1421,共15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面临着严重的人地关系危机,对其进行有机更新显得尤为重要。立足于有机更新的科学内涵及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的演变特征,辨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理论认知,进而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面临着严重的人地关系危机,对其进行有机更新显得尤为重要。立足于有机更新的科学内涵及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的演变特征,辨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理论认知,进而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路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的问题困境归类为物质空间、文化空间与社会空间,提出以三生空间为空间载体、景观基因为文化核心、社会场域为基础脉络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理论认知。②以更新优化物质空间、文化空间与社会空间为着力点,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物质-文化-社会”三维路径机制,包括物质空间更新:主导功能优化与三生空间重塑;文化空间更新:隐性基因修复与显性基因修补;社会空间更新:关系网络织补与社会秩序重构。以实现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建立“多维度优化-多目标统筹”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理论与路径,以期为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提供科学参考与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更新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 理论认知 实践路径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在图书馆应用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展望 被引量:62
11
作者 杨九龙 阳玉堃 许碧涵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38,共7页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不仅是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图书馆服务智能化、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要求。但图书馆技术与图书馆服务并不是天然融合,弥合其差距需要从人文视角进行思考。[方法/过程]在文献回顾的基础...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不仅是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图书馆服务智能化、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要求。但图书馆技术与图书馆服务并不是天然融合,弥合其差距需要从人文视角进行思考。[方法/过程]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厘清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理论逻辑、了解现实困境与展望发展路径。[结果/结论]人工智能技术及其支持技术的革新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基本前提,在技术革新基础上进行理念和制度的创新最终实现图书馆服务的优质化提升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基本条件与目标归属。同时,目前AI应用仍然存在体验断代、伦理困境和数据泄露风险。最后,提出文化使命和道德嵌入、技术迭代与智能延展、制度优化与人机共存三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图书馆 应用逻辑 现实困境 发展路径
原文传递
体育外交在我国强国建设中的作用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57
12
作者 张德胜 张钢花 李峰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2,共6页
探索中国特色的体育外交方略是我国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体育外交具有政府外交与公共外交的二元属性,体育外交的二元交互作用共同推动我国强国建设。分析新时代体育外交在主体、内容、效果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体育外交参与... 探索中国特色的体育外交方略是我国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体育外交具有政府外交与公共外交的二元属性,体育外交的二元交互作用共同推动我国强国建设。分析新时代体育外交在主体、内容、效果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体育外交参与我国强国建设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外交 政府外交 公共外交 强国建设 实践路径
下载PDF
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逻辑 被引量:55
13
作者 孙馨月 陈艳珍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17,共6页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从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使命出发,为推进农村建设发展而提出的两项重大战略部署。二者在形成背景、目标任务和实践内容等方面相互区别,而在概念范畴、实践时限、相互作用和实践过程等方面又紧密联...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从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使命出发,为推进农村建设发展而提出的两项重大战略部署。二者在形成背景、目标任务和实践内容等方面相互区别,而在概念范畴、实践时限、相互作用和实践过程等方面又紧密联系。二者有机衔接不仅具有理论逻辑上的必然性,而且在政策和实践方面也具备相应基础条件。实现二者有机衔接应该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借鉴脱贫攻坚经验、补齐脱贫攻坚短板的基础上,积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研究制定脱贫致富长效机制,继承拓展精准扶贫、驻村帮扶等脱贫攻坚有效做法,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角度出发,在乡村建设规划、产业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以及乡村治理改善等方面着力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践逻辑与路径再选择——基于全国养老服务业典型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55
14
作者 封铁英 南妍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3-125,173,共14页
本文以2017年全国养老服务业医养结合典型案例为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具有主体互动逻辑与生产过程逻辑两条主线,两条逻辑线交叉融合,"基于主体互动、实现价值共生"... 本文以2017年全国养老服务业医养结合典型案例为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具有主体互动逻辑与生产过程逻辑两条主线,两条逻辑线交叉融合,"基于主体互动、实现价值共生"的主体互动逻辑贯穿医养结合全过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运行由适应性主体的互动产生,其生产过程为医养服务的共同生产,包括共同设计、共同提供与共同评估,以及贯穿这三个环节的共同管理。该结论对于破解医养结合实践中关键环节缺失、机制不健全、运行不顺畅等问题与推广其有益经验具有启发意义,实现路径包括重塑医养结合实践逻辑、发挥老年人主观能动性、优化医养结合战略协同策略和创新医养服务方式。本研究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逻辑从服务提供延伸到服务设计、服务评价、服务管理的全过程,并扩展和丰富了共同生产理论的范围与内涵,对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养老模式 实践逻辑 路径选择 扎根理论
原文传递
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路径探析 被引量:55
15
作者 钟秉林 王新凤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24,共6页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破解高等教育结构性难题的深层次变革。其主要实践路径是:突破传统格局,进行多样化探索;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重视内涵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处理好学...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破解高等教育结构性难题的深层次变革。其主要实践路径是:突破传统格局,进行多样化探索;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重视内涵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处理好学科与专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以及政府、高校与市场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 转型发展 实践路径
原文传递
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49
16
作者 崔国鑫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7-42,77,共7页
课程思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课程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中国语言文化与外国语言文化连接的人文学科,新时代外语专业肩负着为我国外交事业献计献策、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重任,只有... 课程思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课程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中国语言文化与外国语言文化连接的人文学科,新时代外语专业肩负着为我国外交事业献计献策、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重任,只有在外语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才能解决外语专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高校外语专业应以融入了课程思政理念的专业课程为抓手,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育人目标,坚定信念,创新方法,竭尽所能达成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外语专业 课程思政 建设思路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46
17
作者 白雪洁 宋培 +1 位作者 艾阳 李琳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57,共10页
本文首先立足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总体目标,对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界定与内涵丰富,接着采用系统论方法构建包含“要素—主体—结构—制度环境”四个层次的理论逻辑,梳理出我国产... 本文首先立足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总体目标,对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界定与内涵丰富,接着采用系统论方法构建包含“要素—主体—结构—制度环境”四个层次的理论逻辑,梳理出我国产业体系发展面临“有创新,无精尖”“有要素,弱协同“”有主体,缺活力“”有产业,少融合“”促开放,需调整“”推改革,要深化”等瓶颈制约,最后从构筑能发挥创新驱动“定力”的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产业技术体系、培育“链主”企业的价值链“控制力”,构建“以我为主”的价值链体系、建立提升体系“协同力”的全方位协同融合发展机制、完善释放改革“动力”的制度政策环境四个方面为我国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产业体系 自主可控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原文传递
乡村重构视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机制解析与案例研究 被引量:40
18
作者 范业婷 金晓斌 +2 位作者 张晓琳 孙燕 韩博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研究目的:解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特征并揭示其助推乡村重构的机理,基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案例,剖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空间—经济—社会”重构的现实路径,以期指导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总... 研究目的:解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特征并揭示其助推乡村重构的机理,基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案例,剖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空间—经济—社会”重构的现实路径,以期指导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相较于传统土地整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更加强调整治范围的整体性、整治对象的综合性、整治模式的差异性、整治措施的系统性、整治目标的多样性。(2)基于3项整治类型和2项制度供给,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合乡村“人口—土地—产业”三大要素,助推乡村空间格局优化、经济发展动能激活、社会治理能力提升。(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域助推乡村重构的路径主要体现在:①以垦造耕地、工业用地保护更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河流综合治理等实现乡村空间重构;②以工业用地容积率提升、村集体资产置换、农户“三置换”等实现乡村经济重构;③以公共空间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渔耕文化传承等实现乡村社会重构。研究结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践需立足乡村重构的现实需求,以实现乡村地区空间格局优化、功能提升、形态重塑为目标,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重构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制度供给 现实路径 案例分析
下载PDF
地方高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缘由、方向与进路 被引量:39
19
作者 乐传永 许日华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6-62,共7页
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与地方高校密切相关。地方高校无论是从学校数量和学生规模上,还是从本科教育建设水平和支撑地方新产业发展需要上,都应重视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地方高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应围绕培养一流学术型人才和一流应用型人才,在... 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与地方高校密切相关。地方高校无论是从学校数量和学生规模上,还是从本科教育建设水平和支撑地方新产业发展需要上,都应重视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地方高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应围绕培养一流学术型人才和一流应用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办学面向的束缚,立足于学科专业建设特征进行合理选择。为适应一流本科教育建设需要,地方高校应树立整体改造传统本科教育的大格局观,以"四新"建设重构学科专业建设布局,大力建设支撑一流本科教育的"金课"群,差异化打造一流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全方位供给一流本科教育实施的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一流本科教育 学科专业 人才类型 实践路径
原文传递
习近平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37
20
作者 燕连福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论述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石、历史依据、文化基因和现实基础,深刻阐明了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全面的、共建共享共创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论述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石、历史依据、文化基因和现实基础,深刻阐明了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全面的、共建共享共创的、渐进式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对于进一步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丰富世界人民的精神生活,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展望未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重要论述,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逻辑生成 核心要义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