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的构造进化树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刚成 刘赞波 曾庆光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36-838,842,共4页
各种生物之间的进化史可以通过构建进化树来讨论,因此进化树的研究成了一个研究热点。提出将利用DNA序列的4D表示所得相似矩阵视为模糊矩阵,再利用最大树法来构建进化树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多序列比对,计算简单,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 各种生物之间的进化史可以通过构建进化树来讨论,因此进化树的研究成了一个研究热点。提出将利用DNA序列的4D表示所得相似矩阵视为模糊矩阵,再利用最大树法来构建进化树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多序列比对,计算简单,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序列 进化树 模糊理论 聚类分析 最大树法
下载PDF
Population Genetics of SARS-CoV-2: Disentangling Effects of Sampling Bias and Infection Clusters 被引量:6
2
作者 Qi Liu Shilei Zhao +8 位作者 Cheng-Min Shi Shuhui Song Sihui Zhu Yankai Su Wenming Zhao Mingkun Li Yiming Bao Yongbiao Xue Hua Chen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40-647,共8页
A novel RNA virus,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is responsible for the ongoing outbreak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Population genetic analysis could be useful for investiga... A novel RNA virus,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is responsible for the ongoing outbreak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Population genetic analysis could be useful for investigating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COVID-19.However,due to extensive sampling bias and existence of infection clusters during the epidemic spread,direct applications of existing approaches can lead to biased parameter estimations and data misinterpretation.In this study,we first present robust estimator for the time to the most recent common ancestor(TMRCA)and the mutation rate,and then apply the approach to analyze 12,909 genomic sequences of SARS-CoV-2.The mutation rate is inferred to be 8.69×10^(−4) per site per year with a 95%confidence interval(CI)of[8.61×10^(−4),8.77×10^(−4)],and the TMRCA of the samples inferred to be Nov 28,2019 with a 95%CI of[Oct 20,2019,Dec 9,2019].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VID-19 might originate earlier than and outside of Wuhan Seafood Market.We further demonstrate that genetic polymorphism patterns,including the enrichment of specific haplotypes and the temporal allele frequency trajectories generated from infection clusters,are similar to those caused by evolutionary forces such as natural selection.Our results show that population genetic methods need to be developed to efficiently detangle the effects of sampling bias and infection clusters to gain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ary mechanism of SARS-CoV-2.Software for implementing VirusMuT can be downloaded at https://bigd.big.ac.cn/biocode/tools/BT007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SARS-CoV-2 phylogenetic divergence Infection cluster Sampling bias
原文传递
15株鱼源致病性鱼诺卡氏菌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满其蒙 冯娟 +2 位作者 区又君 苏佩亭 徐力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6-92,共7页
文章对2006年~2012年从华南地区采样或送检的患“结节病”的鱼类(8个鱼种)样品中分离到的15个病原菌株进行了系统发育和聚类分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供试菌的16SrDNA序列均与鲫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聚为一支,... 文章对2006年~2012年从华南地区采样或送检的患“结节病”的鱼类(8个鱼种)样品中分离到的15个病原菌株进行了系统发育和聚类分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供试菌的16SrDNA序列均与鲫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聚为一支,同源性为99%,且明显地分为2个类群;聚类结果显示,15个菌株在T=23时可分为2个组群,在T=11时2个组群,分别可分为2个和4个亚群。研究结果显示15株鲫鱼诺卡氏菌存在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诺卡氏菌 病原 系统发育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倍蚜种间亲缘关系及角倍蚜种群分化的RAPD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子祥 陈晓鸣 +1 位作者 冯颖 张燕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4-50,共7页
从4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了13条和9条,分别对11种倍蚜和角倍蚜4个地理种群的DNA进行PCR扩增和分析。结果表明:倍蚜的遗传距离在不同属之间为0.4828±0.1708,不同种之间为0.2520±0.1780,不同亚种之间为0.1472±0.0764,聚... 从4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了13条和9条,分别对11种倍蚜和角倍蚜4个地理种群的DNA进行PCR扩增和分析。结果表明:倍蚜的遗传距离在不同属之间为0.4828±0.1708,不同种之间为0.2520±0.1780,不同亚种之间为0.1472±0.0764,聚类分析反映了倍蚜属间、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其远近程度,与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圆角倍蚜属与其他3个属的差异明显,可能是倍蚜中较早分化的类群。角倍蚜不同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759±0.0302,种群间具有丰富的DNA序列多态性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造成这种分化的原因可能是地理上的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蚜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亲缘关系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148份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分析
5
作者 李庆锋 任雪娇 +6 位作者 许赢 叶春旺 王瑞鑫 张淼 慈佳宾 姜良宇 杨伟光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1,共8页
利用40对核心SSR标记分析148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结果表明,40对核心SSR标记在148份玉米自交系中共检测出136个等位变异,每个SSR标记得出的等位变异总数为2~6个,平均3.4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变幅为1.2323~5.0050,平均2... 利用40对核心SSR标记分析148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结果表明,40对核心SSR标记在148份玉米自交系中共检测出136个等位变异,每个SSR标记得出的等位变异总数为2~6个,平均3.4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变幅为1.2323~5.0050,平均2.3939;基因多样性变幅为0.1885~0.8002,平均为0.5252;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1781~0.7705,平均0.4617。利用UPGMA聚类法将148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Reid、旅大红骨、PB、Lancaster、塘四平头、中间类群,共6个类群,其中,主要以Reid、旅大红骨、PB、Lancaster和塘四平头这5个类群为主,种群的划分与系谱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SSR标记 亲缘关系分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psbA-trnH和rDNA ITS序列的不同地理居群巴戟天聚类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许子欣 冉志芳 +4 位作者 杨小彤 郝庆秀 余意 周洁 郭兰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64-2370,共7页
【目的】基于psbA-trnH和rDNA ITS序列进行不同地理居群巴戟天聚类分析,探讨不同地理居群巴戟天遗传变异与地理分布之间的相关性,为其道地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3个来自广东、广西和福建的不同地理居群巴戟天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基于psbA-trnH和rDNA ITS序列进行不同地理居群巴戟天聚类分析,探讨不同地理居群巴戟天遗传变异与地理分布之间的相关性,为其道地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3个来自广东、广西和福建的不同地理居群巴戟天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其新鲜叶片DNA,以其为模板分别扩增psbA-trnH和rDNA ITS序列。采用ClustalX 1.81进行多重对位排列,应用MEGA 6.06中K2P(Kimura 2-parameter)模型计算遗传距离,并运用邻近法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不同地理居群巴戟天的psbA-trnH序列长度为306 bp,GC含量为27.2%,保守率83.33%,变异率16.67%,简约信息率26.14%;不同地理居群巴戟天的rDNA ITS序列长度为571 bp,GC含量为64.1%,保守率91.42%,变异率8.58%,简约信息率14.19%。不同地理居群巴戟天的psbA-trnH序列遗传距离为0~0.128,其中广东省的5个样品间遗传距离整体较小;福建省的4个样品与广西和广东的样品间遗传距离整体较大。不同地理居群巴戟天的rDNA ITS序列遗传距离为0~0.102,其中福建省的永定2号与其他样品遗传距离均较大。基于psbA-trnH和rDNA 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均将广东省的5个巴戟天样品聚为一支,但rDNA 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还将广西区的4个巴戟天样品聚为一支,说明其可较好地区分广东省和广西区不同地理居群的巴戟天。【结论】巴戟天遗传结构与地理分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深入研究巴戟天遗传变异与地理分布间的相关性时应以rDNA ITS序列为主、psbA-trnH序列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居群 PSBA-TRNH rDNA ITS 系统发育进化树 聚类分析
下载PDF
17种木犀科植物的AFLP指纹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洋 赵书岗 +1 位作者 赵锦 刘孟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35,共5页
应用AFLP技术对木犀科17种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利用从16对引物中筛选出的多态性好的5对引物,共扩增出条带553条,其中多态性条带451条,多态性比率81.6%;不同属之间,白蜡属的多态性比率最低;采用UPGMA法进行了聚类分析,初步证明丁... 应用AFLP技术对木犀科17种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利用从16对引物中筛选出的多态性好的5对引物,共扩增出条带553条,其中多态性条带451条,多态性比率81.6%;不同属之间,白蜡属的多态性比率最低;采用UPGMA法进行了聚类分析,初步证明丁香属和女贞属之间亲缘关系最近,连翘属和素馨属亲缘关系较近;筛选出了15种木犀科植物的特征性AFLP标记,为分子水平开展木犀科植物的分类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科 AFLP 亲缘关系 UPGMA法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甜瓜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晓明 惠长敏 曲振环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0期67-69,共3页
采用数量分类方法,对来源于国内外的48份甜瓜种质资源的1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生态型上可分为两大类群,即厚皮甜瓜类群和薄皮甜瓜类群,其中厚皮甜瓜与薄皮甜瓜杂交的中间型在亲缘关... 采用数量分类方法,对来源于国内外的48份甜瓜种质资源的1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生态型上可分为两大类群,即厚皮甜瓜类群和薄皮甜瓜类群,其中厚皮甜瓜与薄皮甜瓜杂交的中间型在亲缘关系上与薄皮甜瓜更为接近,划入薄皮甜瓜类群中。厚皮甜瓜类群和薄皮甜瓜类群又分别划分为2个和6个品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种质资源 亲缘关系 聚类分析
下载PDF
Morphometric and genetic variation of small dwarf honeybees Apis andreniformis Smith, 1858 in Thailand 被引量:2
9
作者 ATSALEK RATTANAWANNEE CHANPEN CHANCHAO SIRIWAT WONGSIRI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51-460,共10页
The small dwarf honey bee, Apis andreniformis, is a rare and patchily distributed Apis spp. and is one of the native Thai honey bees, yet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biodiversity. Thirty (27 Thai and 3 Malaysian) and ... The small dwarf honey bee, Apis andreniformis, is a rare and patchily distributed Apis spp. and is one of the native Thai honey bees, yet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biodiversity. Thirty (27 Thai and 3 Malaysian) and 37 (32 Thai and 5 Malaysian) colonies of A. andreniformis were sampled for morphometric and genetic analysis, respectively. For morphometric analysis, 20 informative character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variation. After plotting the factor scores, A. andreniformis from across Thailand were found to belong to one group, a notion further supported by a cluster analysis generated dendrogram. However, clinal pattems in groups of bee morphometric characters were revealed by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body size of bees increases from South to North but decreases from West to East, although this may reflect altitude rather than longitude. Genetic variation was determined by sequence analysis of a 520 bp fragment of the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b (cytb). DNA polymorphism among bees from the mainland of Thailand is lower than that from Phuket Island and Chiang Mal. Although two main different groups of bees were obtained from phylogenetic trees constructed by neighbor-joining and 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using arithmetic averages programs, no clear geographic signal was present. Thus, while the minor group (B) contained all of the samples from the only island sampled (Phuket in the south), but not the southem mainland colonies, it also contained samples from the far northem inland region of Chiang Mai, other samples of which were firmly rooted in the major group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is andreniformis cluster analysis CYTB MORPHOMETRY phylogenetic tree variation
原文传递
牛亚科4个群体MHC-DRB3.2座位酶切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瞿冬艳 王爱勤 +4 位作者 李树春 毛永江 耿岩 汤晓良 杨章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6,共6页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BstYⅠ分别对鲁西黄牛、渤海黑牛、盱眙水牛和中国荷斯坦奶牛MHC-DRB3.2基因的半巢式PCR产物进行酶切。结果表明:4个群体均在HaeⅢ酶切位点上表现多碱基突变,盱眙水牛等位基因数少于其他3个群体;鲁西黄牛、渤海...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BstYⅠ分别对鲁西黄牛、渤海黑牛、盱眙水牛和中国荷斯坦奶牛MHC-DRB3.2基因的半巢式PCR产物进行酶切。结果表明:4个群体均在HaeⅢ酶切位点上表现多碱基突变,盱眙水牛等位基因数少于其他3个群体;鲁西黄牛、渤海黑牛和中国荷斯坦奶牛在BstYⅠ酶切位点上表现多碱基突变,而盱眙水牛未检测到突变;χ2适合性检测表明鲁西黄牛、盱眙水牛2个群体在HaeⅢ酶切位点上碱基突变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中国荷斯坦奶牛在BstYⅠ酶切位点上碱基突变也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而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在BstYⅠ酶切位点碱基突变已经或基本接近Hardy-Weinberg平衡;根据DA遗传距离和Roger遗传距离的NJ法和UPGMA法对4个群体进行亲缘关系聚类,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首先聚为一类,其次是中国荷斯坦奶牛,盱眙水牛最后加入。结果显示:用牛的PCR-RFLP体系可进行水牛的MHC-DRB3.2基因的研究;盱眙水牛MHC-DRB3.2基因的突变率低于黄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DRB3.2 PCR-RFLP 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系统聚类
下载PDF
基于化学成分的国产姜黄属植物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姗薇 李永利 +3 位作者 夏晖 郑绯 潘一敏 刘峰群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第8期51-53,共3页
目的研究姜黄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差异与其分类学的关系。方法对不同来源的34个姜黄属植物样本中姜黄素类成分和挥发油类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基于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的聚类谱系图。结果化学成分聚类分析表明该34个样本按照不同类别可... 目的研究姜黄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差异与其分类学的关系。方法对不同来源的34个姜黄属植物样本中姜黄素类成分和挥发油类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基于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的聚类谱系图。结果化学成分聚类分析表明该34个样本按照不同类别可明显划分为3类,展示了姜黄属不同分类群不同部分不同产地的化学差异及不同分类群的亲缘关系。结论姜黄素类化合物中的姜黄素类成分和挥发油类成分含量可作为姜黄属植物的鉴别及药用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属植物 分类学 亲缘关系 化学成分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紫斑百合和栽培百合亲缘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庭见智 袁文斌 +2 位作者 吴景芝 王玉英 吴红芝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647-2655,共9页
【目的】分析紫斑百合与栽培百合的亲缘关系,为利用紫斑百合改良栽培百合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配提供指导。【方法】以6份紫斑百合野生资源和92份市场流行、广泛栽培的百合品种为材料,通过两轮温度梯度PCR筛选引物后,利用SSR引物对DNA进行... 【目的】分析紫斑百合与栽培百合的亲缘关系,为利用紫斑百合改良栽培百合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配提供指导。【方法】以6份紫斑百合野生资源和92份市场流行、广泛栽培的百合品种为材料,通过两轮温度梯度PCR筛选引物后,利用SSR引物对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从100对SSR引物共筛选获得15对通用性好、多态性高、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15对SSR引物在98份百合样品中共检测到93.0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6.2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9~0.84,平均为0.66,其中PIC高于0.50的引物有13对,属于高多态性引物。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98份样品聚为两大分支,分支Ⅰ包括紫斑百合、O(东方百合)杂种系和OT杂种系,表明其遗传关系较近,筛选的15对SSR引物可将这3个类群进行有效区分;分支Ⅱ包括LA杂种系、L(麝香百合)杂种系和A(亚洲百合)杂种系,不同的类群间有部分交叉,筛选的15对引物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区分。【结论】筛选出的15对SSR引物可将98份百合材料分为两大分支,并可应用于分支Ⅰ中3个类群的分子鉴定。紫斑百合与OT杂种系和O杂种系的遗传关系更近,在制定紫斑百合与栽培百合杂交组合时可先从OT杂种系和O杂种系的杂交改良展开研究,特别是聚在紫斑百合附近的优良OT百合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百合 栽培百合 SSR分子标记 亲缘关系 杂交育种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细菌基因组结构:识别种系群的分子标志(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树林 刘桂荣 +9 位作者 李绍贤 刘葳峤 郑君芳 朱万孚 谷鸿喜 郭晓奎 马佳毓 K.E.Sanderson 周宇光 R.N.Johnston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7-463,共7页
目的 :评价细菌基因组结构作为种系标志在细菌亲缘关系识别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选用 3个属的细菌 :Klebsiel la ,Neisseria以及Vibrio。为得到完整的基因组DNA ,整个提取的操作过程都在琼脂糖凝胶中进行。经proteinaseK除蛋白后 ,基... 目的 :评价细菌基因组结构作为种系标志在细菌亲缘关系识别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选用 3个属的细菌 :Klebsiel la ,Neisseria以及Vibrio。为得到完整的基因组DNA ,整个提取的操作过程都在琼脂糖凝胶中进行。经proteinaseK除蛋白后 ,基因组DNA置于TE缓冲液中待用。内切酶Ⅰ CeuⅠ是本研究中主要的工具酶。酶切后的基因组DNA经脉冲场电泳分离。结果 :Klebsiella的所有菌株 (两个种 ,即Klebsiellapneumoniae和Klebsiellaoxytoca)都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结构 ,而这一“Klebsiella基因组结构”与Escherichiacoli或Salmonella的基因组结构很相似 ,其主要不同之处有 3点 :(1)有 8个rrn操纵子 (Escherichiacoli和Salmonella各有 7个 ) ;(2 )基因组较大 ;(3)Ⅰ CeuⅠE片段易位。以往学术界认为Neisseria具有高度易变和多态的基因组结构。而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Neisseria的基本基因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我们比较研究了 30 0株N .meningitidis,结果仅仅发现了少数几个不同的基因组结构。其中Z2 4 91株代表 5 0 %的群体 (Ⅰ型基因组结构 ) ,MC5 8株代表 2 0 %的群体 (Ⅱ型基因组结构 ) ,N0 4 5株代表 17%的群体 (Ⅲ型基因组结构 )。已知Z2 4 91和MC5 8代表不同的种系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结构 种系群 I-Ceu I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叉系统进化树构造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宗礼 许光俊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27-31,共5页
力求解决困扰传统进化树构造中只能生成二叉树、精度低和Tie Tree的问题。采用自组织神经网络对序列进行分类,生成进化树过程中允许扩展当前非叶子节点,并通过设置适当的参数优化进化树的分层。使用此方法,获得了精度更高的多叉进化... 力求解决困扰传统进化树构造中只能生成二叉树、精度低和Tie Tree的问题。采用自组织神经网络对序列进行分类,生成进化树过程中允许扩展当前非叶子节点,并通过设置适当的参数优化进化树的分层。使用此方法,获得了精度更高的多叉进化树,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对解决进化树构造中的问题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进化树 聚类 SOM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密码对使用的基因组进化
15
作者 王芳平 王志坚 李宏 《生物信息学》 2011年第1期88-92,共5页
以密码对使用偏好性和密码对中二核苷酸频率分别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发现用40种模式生物编码序列中密码对的二核苷酸频率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明显将生物按进化分成细菌,古菌,真核生物;用密码对使用偏好性指标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基于密码对... 以密码对使用偏好性和密码对中二核苷酸频率分别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发现用40种模式生物编码序列中密码对的二核苷酸频率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明显将生物按进化分成细菌,古菌,真核生物;用密码对使用偏好性指标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基于密码对中二核苷酸频率的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密码对中二核苷酸组分是密码对偏好的决定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码对使用 基因组进化 系统发育树 二核苷酸 系统聚类
下载PDF
有根系统发生树的精确有效比较
16
作者 李曙光 陈姝颖 朱丽波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83-287,共5页
系统发生树代表了不同物种之间进化关系的历史。生物信息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对系统发生树进行比较。一种比较方法是通过定义树空间中两棵系统发生树之间的相似度或相异度来测定这两棵树的同异。RobinsonFoulds距离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 系统发生树代表了不同物种之间进化关系的历史。生物信息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对系统发生树进行比较。一种比较方法是通过定义树空间中两棵系统发生树之间的相似度或相异度来测定这两棵树的同异。RobinsonFoulds距离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相异度。定义了一个用于有根系统发生树比较的新的相异度,该相异度考虑了子类间更精细的相似,而不是如Robinson-Foulds距离那样仅考虑子类相同与否,因此能够提供更精确、清晰的测量。给出了两个能有效计算这个相异度的算法。简单修改之后,这些结果适用于其他5个相关的比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发生树 树比较 相异度 Robinson-Foulds距离 子类
下载PDF
分子进化研究:Ⅰ.细胞色素C分子进化的模糊聚类分析法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京飞 刘次全 王莹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4期443-451,共9页
本文在强调生物系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分子进化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运用模糊聚类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就29种动物细胞色素c一级结构间的进化关系进行了研究,作出了相应的分子系统树并运用硬划分法对该树进行了修改。同时,与其它一些研... 本文在强调生物系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分子进化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运用模糊聚类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就29种动物细胞色素c一级结构间的进化关系进行了研究,作出了相应的分子系统树并运用硬划分法对该树进行了修改。同时,与其它一些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在生物大分子一级结构间进行比较、分析的局限性和分子进化研究中的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进化 细胞色素C 模糊聚类分析
下载PDF
深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流行株的聚集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晓辉 鲍毅 +2 位作者 何太平 陈琳 程锦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892-2894,共3页
目的研究深圳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亚型的聚集性,为艾滋病的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RT-PCR巢式扩增深圳市MSM人群HIV-1病毒的gag基因和env基因,结合HIV数据库和MEGA4.02软件分析测序结果,确定亚型;建立... 目的研究深圳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亚型的聚集性,为艾滋病的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RT-PCR巢式扩增深圳市MSM人群HIV-1病毒的gag基因和env基因,结合HIV数据库和MEGA4.02软件分析测序结果,确定亚型;建立进化树,比较各亚型的组内基因离散率。结果深圳市MSM人群中HIV-1流行株以CRF01-AE为主,占53.0%,与CRF07-BC、CRF08-BC、B、C共同存在,各个亚型均形成了簇集(cluster);B亚型cluster的基因离散率最大(gag区:9.5%,env区:16.1%),CRF01-AE形成了3个独立的cluster。结论深圳市MSM人群中流行的HIV-1毒株是复杂的,并且不同亚型的毒株也有各自的变异,以CRF01-AE和B亚型最为典型,病毒基因的变异对病毒的表型,疾病的进程及耐药性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男男性行为 基因变异 进化树模型 聚集性分析
原文传递
桃新品种‘保佳红’亲缘关系的SSR鉴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佳俊 许淑芳 +1 位作者 张学英 陈海江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2-719,共8页
‘保佳红’桃为河北农业大学选育的自然实生新品种,果实耐贮运,经济性状优良,亲本不明。本研究以22个疑似亲本桃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SSR对‘保佳红’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对SSR引物中有18对能在试材中扩增出多态性良好、谱... ‘保佳红’桃为河北农业大学选育的自然实生新品种,果实耐贮运,经济性状优良,亲本不明。本研究以22个疑似亲本桃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SSR对‘保佳红’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对SSR引物中有18对能在试材中扩增出多态性良好、谱带清晰的产物,扩增出的DNA谱带共89条,多态性谱带共67条,占总扩增带数的比例为75.3%,扩增出的片段大小均在100-1000bp之间。引物不同扩增出的带数不同,但均在3-8条之间,平均4-5条。聚类分析表明:保佳红与大久保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系数为0.836,在树状图上被聚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佳红’ SSR 亲缘关系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Further geometric morphometric analysis on the genus Eysarcoris(Hemiptera:Pentatomidae) from China 被引量:1
20
作者 Rongrong Li Min Li +1 位作者 Shengcai Li Hufang Zhang 《Zoological Systematics》 CSCD 2017年第4期446-462,共17页
Further geometric morphometric analysis of the genus Eysarcoris was done based on the former studies to classified the nine Eysarcoris species from China. In this study, six characters, such as forewing, hindwing, pyg... Further geometric morphometric analysis of the genus Eysarcoris was done based on the former studies to classified the nine Eysarcoris species from China. In this study, six characters, such as forewing, hindwing, pygophore, head, pronotum and scutellum, 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shape variation of Eysarcoris. Significant divergence in the shapes of the six characters was observed among the species(p 〈 0.05). For all methods, phenetic similarity based on the six characters agrees with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genus. The cluster analysis of eight speci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raditional morphological studies. CVA analysis also shows that the values of the six characters are not equal in taxonomy. Pygophore, forewing, hindwing and pronotum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the class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oid size allometry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canonical variate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