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房颤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80例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0.6±8.1)岁,平均随访(9.3±2.9)...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房颤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80例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0.6±8.1)岁,平均随访(9.3±2.9)个月。根据3个月之内(早期)和之外(晚期)复发房颤情况,分为两个对比组:早期复发组和早期未复发组;晚期复发组和晚期未复发组。所有患者术后24 h内均记录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P波时限,计算出最长P波时限(Pmax),最短P波时限(Pmin),以及两值之差即P波离散度(Pd),分析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房颤的关系。结果:17例患者早期复发房颤,与早期未复发组患者比较,Pd明显增长[(74.35±17.78) ms vs (60.73±18.37) ms,P=0.008];12例早期复发患者(70.6%)出现延迟恢复,未发现早期复发为晚期复发预测因子。14例患者晚期复发房颤,与晚期未复发组患者相比,Pd明显增长[(75.71±16.49)ms vs (61.06±18.59) ms,P=0.008]。通过观察不同临界值,发现Pd≥60 ms对预测术后晚期复发房颤有一定价值,敏感度85%、特异度50%、阳性预测值26.7%、阴性预测值94.3%。结论:Pd与持续性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及晚期复发有关,其中Pd≥60 ms对预测持续性房颤术后晚期复发有一定的价值,其中阴性预测价值更高。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参数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和P波变异(Pv)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抽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诊断并进行治疗的86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2016年欧洲心脏...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参数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和P波变异(Pv)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抽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诊断并进行治疗的86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其中低危患者15例,中危患者39例,高危患者32例;另抽取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志愿者8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中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Pmax、Pd和Pv参数差异,比较Pmax、Pd和Pv参数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效能。结果研究组Pmax、Pd和Pv均高于对照组(t=41.85、43.55、26.36,P均<0.001)。研究组中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Pmax、Pd和P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65、12.92、20.64,P均<0.001),且Pmax、Pd和Pv从高到低分别为高危患者、中危患者以及低危患者。Pmax、Pd和Pv联合检测对心房颤动的诊断灵敏度(94.19%,81/86)高于三者单独检测(70.93%,61/86;75.58%,65/86;87.21%,75/8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max、Pd和Pv联合检测对心房颤动的诊断的曲线下面积(0.873)高于三者单独检测(0.772、0.771、0.776)。针对心房颤动患者,其Pmax、Pd和Pv截断值分别为122.03 ms、44.26 ms以及221.36 ms 2。结论Pmax、Pd和Pv参数变化可作为心房颤动早期诊断评价的重要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相关参数预测心房颤动(AF)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价值,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542例AF,均行RFCA术治疗,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72例)与未复发组(470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体表心电图相关参数[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波时限(PWD)、最大P波时限(P_(max))、P波离散度(Pd)]及各参数变化差值,分析各参数变化差值与术后复发风险的关系及预测价值。结果 复发组年龄、右心房内径大于未复发组,病程长于未复发组,合并高血压病比例高于未复发组(P<0.01)。2组术后1 d 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长于术前,PWD、P_(max)、Pd低于术前(P<0.05);复发组术前、术后1 d 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短于未复发组,PWD、P_(max)、Pd高于未复发组(P<0.01)。复发组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WD、P_(max)、Pd变化差值小于未复发组(P<0.01)。危险度分析显示,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WD、P_(max)、Pd变化差值为低值时会显著增加术后AF复发风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WD、P_(max)、Pd变化差值联合预测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和95%CI分别为0.931和0.907,0.951,大于各参数变化差值单独预测。结论 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WD、P_(max)、Pd变化差值对AF患者RFCA术后复发具有较强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有利于预防术后复发。
文摘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房颤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80例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0.6±8.1)岁,平均随访(9.3±2.9)个月。根据3个月之内(早期)和之外(晚期)复发房颤情况,分为两个对比组:早期复发组和早期未复发组;晚期复发组和晚期未复发组。所有患者术后24 h内均记录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P波时限,计算出最长P波时限(Pmax),最短P波时限(Pmin),以及两值之差即P波离散度(Pd),分析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房颤的关系。结果:17例患者早期复发房颤,与早期未复发组患者比较,Pd明显增长[(74.35±17.78) ms vs (60.73±18.37) ms,P=0.008];12例早期复发患者(70.6%)出现延迟恢复,未发现早期复发为晚期复发预测因子。14例患者晚期复发房颤,与晚期未复发组患者相比,Pd明显增长[(75.71±16.49)ms vs (61.06±18.59) ms,P=0.008]。通过观察不同临界值,发现Pd≥60 ms对预测术后晚期复发房颤有一定价值,敏感度85%、特异度50%、阳性预测值26.7%、阴性预测值94.3%。结论:Pd与持续性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及晚期复发有关,其中Pd≥60 ms对预测持续性房颤术后晚期复发有一定的价值,其中阴性预测价值更高。
文摘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参数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和P波变异(Pv)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抽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诊断并进行治疗的86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其中低危患者15例,中危患者39例,高危患者32例;另抽取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志愿者8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中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Pmax、Pd和Pv参数差异,比较Pmax、Pd和Pv参数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效能。结果研究组Pmax、Pd和Pv均高于对照组(t=41.85、43.55、26.36,P均<0.001)。研究组中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Pmax、Pd和P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65、12.92、20.64,P均<0.001),且Pmax、Pd和Pv从高到低分别为高危患者、中危患者以及低危患者。Pmax、Pd和Pv联合检测对心房颤动的诊断灵敏度(94.19%,81/86)高于三者单独检测(70.93%,61/86;75.58%,65/86;87.21%,75/8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max、Pd和Pv联合检测对心房颤动的诊断的曲线下面积(0.873)高于三者单独检测(0.772、0.771、0.776)。针对心房颤动患者,其Pmax、Pd和Pv截断值分别为122.03 ms、44.26 ms以及221.36 ms 2。结论Pmax、Pd和Pv参数变化可作为心房颤动早期诊断评价的重要依据。
文摘目的探讨消融旁道后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预激综合征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最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并分析其对房颤复发的预测效能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52例消融旁道后房颤复发的预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52例消融旁道后无房颤复发的预激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消融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P波参数(Pmax、Pd)及变化值(△Pmax、△Pd)。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房颤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消融前、消融后2 d P波参数及变化值对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年龄、病程、左心房内径、消融前房颤发作频率、消融前Pmax、Pd及消融后2 d Pmax、Pd均高于对照组[(50.26±8.13)岁比(41.31±7.65)岁、(5.29±1.18)年比(4.06±0.95)年、(42.39±4.12)mm比(32.68±3.97)mm、(5.79±1.26)次/月比(3.82±1.04)次/月、(121.57±11.68)ms比(104.95±10.24)ms、(55.36±8.73)ms比(41.70±7.21)ms、(112.39±10.75)ms比(92.44±9.30)ms、(50.18±7.69)ms比(34.07±6.42)ms],研究组LVEF、△Pmax、△Pd均低于对照组[(56.27±10.35)%比(65.14±11.42)%、(9.18±1.69)ms比(12.51±1.81)ms、(5.18±1.22)ms比(7.63±1.43)ms,P<0.05]。年龄、LVEF、消融前房颤发作频率、消融前后Pmax、Pd、△Pmax、△Pd为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Pmax、△Pd联合预测房颤复发的AUC为0.931,大于消融前后Pmax、Pd联合预测的AUC 0.853、0.876(P<0.05);基于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含P波参数变化值预测房颤复发的AUC为0.952,大于不含P波参数变化值预测的AUC 0.875(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Pmax、Pd变化值对预激综合征患者消融旁道后房颤复发具有一定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