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波指数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陶依娆 李芳 +5 位作者 杨岩 张钧博 杜婕 许振 赵云飞 杨东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年第5期467-471,共5页
目的探讨P波指数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临床资料完整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41例,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对照组(无脑梗死)55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腔梗)组37例、合并急性脑... 目的探讨P波指数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临床资料完整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41例,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对照组(无脑梗死)55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腔梗)组37例、合并急性脑梗死组49例,急性脑梗死组中有41例患者在急性脑梗死前有心电图记录。比较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前后P波时限、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及P波电轴差异及3组间P波时限、PTFV1及P波电轴差异。结果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P波时限较急性脑梗死前显著延长[(122.80±12.40)ms对(109.53±12.32)ms,P<0.001]。P波时限延长为阵发性房颤合并腔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90,95%CI 1.039~1.142,P<0.001);P波时限延长为阵发性房颤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29,95%CI 1.066~1.196,P<0.001);PTFV1为阵发性房颤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90,95%CI 1.042~1.140,P<0.001)。P波时限以112.0 ms为截断点预测阵发性房颤合并腔梗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2,敏感性为80.8%,特异性为57.9%;P波时限以118.5 ms为截断点预测阵发性房颤合并急性脑梗死的AUC为0.852,敏感性为81.6%,特异性为81.8%;PTFV1以40.55 mm·ms为截断点预测阵发性房颤合并急性脑梗死的AUC为0.833,敏感性为81.6%,特异性为71.5%。结论窦性心律P波增宽提示阵发性房颤患者可能容易并发腔梗和急性脑梗死,PTFV1值增大提示阵发性房颤患者可能容易并发急性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缺血性脑卒中 p波时限 p波指数
原文传递
P波时限指标异常对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方旭 王君 +3 位作者 杨吉猛 史培青 董海翠 张郁青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0年第5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上P波时限指标异常预测阵发性房颤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作为房颤组,并选取心电图正常的窦性心律体验者8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上P波离散度(P-wave d... 目的探讨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上P波时限指标异常预测阵发性房颤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作为房颤组,并选取心电图正常的窦性心律体验者8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上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WD)及P波最大时限(P max),并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房颤组患者的PWD明显高于对照组[(51.08±12.03)ms vs.(33.19±8.98)ms],而P max也高于对照组[(121.57±15.33)vs.(101.94±9.89)],且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过测量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上的P波指标可以早期筛查阵发性房颤患者,对该类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时限 p波最大时限 p波离散度 阵发性心房颤动
下载PDF
体表心电图相关参数预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心雨 孙亚丽 +4 位作者 张雪莲 刘盛楠 费萍燕 张玉静 孙涛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7期91-96,共6页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相关参数预测心房颤动(AF)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价值,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542例AF,均行RFCA术治疗,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72例)与未复发组(470例),比较2组临床资...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相关参数预测心房颤动(AF)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价值,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542例AF,均行RFCA术治疗,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72例)与未复发组(470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体表心电图相关参数[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波时限(PWD)、最大P波时限(P_(max))、P波离散度(Pd)]及各参数变化差值,分析各参数变化差值与术后复发风险的关系及预测价值。结果 复发组年龄、右心房内径大于未复发组,病程长于未复发组,合并高血压病比例高于未复发组(P<0.01)。2组术后1 d 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长于术前,PWD、P_(max)、Pd低于术前(P<0.05);复发组术前、术后1 d 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短于未复发组,PWD、P_(max)、Pd高于未复发组(P<0.01)。复发组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WD、P_(max)、Pd变化差值小于未复发组(P<0.01)。危险度分析显示,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WD、P_(max)、Pd变化差值为低值时会显著增加术后AF复发风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WD、P_(max)、Pd变化差值联合预测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和95%CI分别为0.931和0.907,0.951,大于各参数变化差值单独预测。结论 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WD、P_(max)、Pd变化差值对AF患者RFCA术后复发具有较强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有利于预防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心电描记术 f波平均振幅 p波时限 最大p波时限 p波离散度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阵发性房颤患者心电图MVP评分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时星宇 杨正凯 +4 位作者 刘梓瑞 王国强 赵茹 王钰 邹操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2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MVP评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PAF患者70例(PAF组)和不伴房颤患者83例(非PAF组),以及健康体检人群63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三组研究对象均行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并...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MVP评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PAF患者70例(PAF组)和不伴房颤患者83例(非PAF组),以及健康体检人群63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三组研究对象均行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并测量和分析下壁导联P波形态、持续时间及Ⅰ导联P波电压。比较PAF组与非PAF组MVP评分,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MVP评分预测PAF发生的临界值。结果①与非PAF组患者相比,PAF组患者年龄更大[(53.40±11.57)岁vs.(62.70±10.70)岁,P<0.01],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36.90±4.50)mm vs.(41.80±5.73)mm,P<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65.20±5.40)%vs.(61.70±11.77)%,P<0.01],其余临床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PAF组中无论是≤60岁者还是>60岁者,MVP评分均明显高于非PAF组[≤60岁:(2.40±1.07)分vs.(1.80±0.58)分,P<0.05;>60岁:(2.30±0.82)分vs.(1.70±0.56)分,P<0.05];③所有患者MVP评分预测PA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P<0.05);当以2.5为临界值时,MVP评分预测PAF的敏感性为35.7%,特异性为97.3%。结论PAF患者MVP评分明显增加,MVP评分=2.5可能对PAF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p波形态 p波持续时间 p波电压 MVp评分
下载PDF
运动试验中P波时限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成忠 顾晔 +2 位作者 邹武松 叶顺传 刘启云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14-916,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实验中P波时限(P-wave duration,PWD)变化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7例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35例正常对照者,均行运动平板试验,测量并计算运动前及运动后第1分钟平均PWD,计算PWD变化值(△PWD),应用ROC曲线分析法... 目的:探讨运动实验中P波时限(P-wave duration,PWD)变化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7例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35例正常对照者,均行运动平板试验,测量并计算运动前及运动后第1分钟平均PWD,计算PWD变化值(△PWD),应用ROC曲线分析法评价△PWD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患者组与对照组运动前平均PWD分别为(92.89±10.21)ms,(90.76±15.05)ms(P>0.05),运动后分别为(114.47±10.25)ms和(106.64±16.44)ms(P<0.01),冠心病患者组与对照组△PWD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ROC曲线分析诊断截点定为19.5ms时Youden指数最大,此时灵敏度为74.5%,特异度为84.8%。结论:测量平板运动试验中PWD改变可以作为诊断心肌缺血的指标之一,并提高运动试验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运动实验 p波时限
原文传递
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对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赵亮 张家友 +3 位作者 桂燕萍 李培蕾 顾兴建 廖德宁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6-408,共3页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对P波时限和麦氏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描记消融术前及术后7天窦性心律下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比较各导联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术后定期根据症状及动态心电图随...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对P波时限和麦氏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描记消融术前及术后7天窦性心律下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比较各导联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术后定期根据症状及动态心电图随访判断手术成功与否,并比较成功者与复发者手术前后的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结果Ⅱ、Ⅲ、aVR、V3、V4、V5导联P波时限术后缩短(P<0.05);Ⅱ、aVR、V3、V4、V6导联麦氏指数术后减小(P<0.05);手术后成功者与复发者P波时限和麦氏指数无差异。结论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后,体表心电图一些导联中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减小;术后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对手术是否成功无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p波时限 麦氏指数 心房颤动 环肺静脉消融
下载PDF
P波间期与阵发性房颤首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夏振伟 冯磊 +1 位作者 毕莎莎 李敬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9期834-836,共3页
目的 评价P波间期对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10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在Ensite Velocity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结果 术中肺静脉隔离率100%.术后随访(14.... 目的 评价P波间期对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10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在Ensite Velocity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结果 术中肺静脉隔离率100%.术后随访(14.0±5.5)个月,其中72例成功维持窦性心律(窦律维持组),28例复发(复发组).复发组最大P波间期及P波离散度均较窦律维持组明显延长[最大P波间期:(138±16)mm比(126±14)mm,P波离散度:(58±21)mm比(49±15)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前标准体表12导联心电图(ECG)所测的最大P波间期及P波离散度可预测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射频消融 p波间期 p波离散度
下载PDF
单导联和同步12导联测量对P波时限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潘叶炜 朱金秀 +5 位作者 李泽鑫 包志军 杨佩璇 覃海鸥 卢喜烈 谭学瑞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1年第4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单导联和同步12导联两种测量方式对P波时限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心脏超声检查无结构和功能异常且无明确临床疾病诊断的健康成年人,分别测量单导联和同步12导联心电图的P波时限,对比两种测量方式的P波时限。结果共入选203例受试者... 目的探讨单导联和同步12导联两种测量方式对P波时限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心脏超声检查无结构和功能异常且无明确临床疾病诊断的健康成年人,分别测量单导联和同步12导联心电图的P波时限,对比两种测量方式的P波时限。结果共入选203例受试者,平均年龄(39.51±10.08)岁。同步12导联测得的P波时限[109(102,116)ms]明显长于Ⅱ导联[97(90,102)ms]和V1导联[86(76,96)ms](P<0.01),排除性别差异,结果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步12导联测量方法中33例(16.26%)受试者的P波时限≥120 ms。结论单导联与同步12导联两种测量方式测得的P波时限存在明显差异。同步12导联测量中包含多导联的全部参数,可更全面代表P波时限,测量结果更准确,故推荐使用同步12导联测量P波时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时限 同步12导联心电图 单导联心电图 心电图
下载PDF
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对P波时限及离散度的影响
9
作者 赵亮 张家友 +3 位作者 桂燕萍 李培蕾 顾兴建 廖德宁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1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对比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前、术后P波时限和P波离散度,发现环肺静脉线性消融对以上参数的影响。方法 5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描记消融术前及术后7天窦性心律下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比较各导联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术后定期根据症状及动... 目的对比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前、术后P波时限和P波离散度,发现环肺静脉线性消融对以上参数的影响。方法 5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描记消融术前及术后7天窦性心律下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比较各导联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术后定期根据症状及动态心电图随访判断手术成功与否。结果 P波时限:Ⅱ、Ⅲ、aVR、V3、V4、V5导联P波时限术后较术前缩短(p<0.05),P波时限术后成功组与复发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波离散度术后较术前减小(p<0.05),术后复发组较成功组离散度偏大(p<0.05);P波指数术前、术后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复发组较成功组P波指数偏大(p<0.05)。结论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可改善房颤患者P波离散程度,P波离散度和P波指数可作为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p波时限 p波离散度
原文传递
P波时限及离散度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谭志伟 周怀根 +1 位作者 叶翠河 阮国永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8年第5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P波时限及离散度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确诊65例患者采用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记录(纸速50mm/s),4次/月,记录的心电图取基线平稳,图形清晰的心动周期进行采样测量,12导联... 目的探讨P波时限及离散度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确诊65例患者采用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记录(纸速50mm/s),4次/月,记录的心电图取基线平稳,图形清晰的心动周期进行采样测量,12导联P波宽度测量后,取最大P波时限(Pmax)及最小P波时限(P~),两者的差为P波离散度(Pd)(即Pd=Pmax-Pmin)。以Pmax≥110ms、Pd〉t40ms为阳性标准,随访1年,并对所有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P波离散度(Pd)和P~明显增大(P〈0.01),当患者心电图Pmax≥110ms时,其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伴发心房颤动的灵敏度最高,但特异性却不如Pdt〉40ms及(Pmax≥110ms)+(Pdt〉40ms),而且阳性预测值也明显低于后两者。其中以(Pmax≥110ms)联合(Pd≥40ms)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最高。另外患者心房颤动发作前后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ax联合Pd在CHF患者中并发心房颤动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联合利用这两项指标来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特别是那些未被体表心电图证实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时限 p波离散度 充血性心力衰竭 阵发性心房颤动 预测
原文传递
用P波时限预测阵发性房颤消融术后的复发
11
作者 吕佳仁 许德星 江惠琼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究P波时限对阵发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并对其预测价值进行评估。方法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本院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首次使用射频消频术进行治疗的8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并依照术后随访判断是否出现阵发性房颤复发症状... 目的探究P波时限对阵发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并对其预测价值进行评估。方法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本院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首次使用射频消频术进行治疗的8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并依照术后随访判断是否出现阵发性房颤复发症状将患者归入复发组(n=16)及未复发组(n=68),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Ⅱ及V1导联的P波时限记录数据后通过SPSS25.0软件分析。结果单因素显示复发组合并高血压的概率明显大于未复发组,有无高血压、心率、Ⅱ及V1导联Pmax、Pd值显著大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显示Ⅱ导联和V1导联Pd值≥46ms,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出现术后复发的危险因子(P<0.05)。ROC曲线显示Ⅱ导联Pd值≥46ms的灵敏度为64.26%,V1导联Pd≥46ms的灵敏度为65.35%,Ⅱ导联Pd值预测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2,V1导联Pd值预测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5。结论Ⅱ及V1导联Pd值可以作为预测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的有效预测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及诊断阵发性房颤术后复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时限 阵发性房颤 术后复发
原文传递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心房内和心房间电传导时间的研究
12
作者 吴浩 许轶洲 吴敏 《心电与循环》 2023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心房内和心房间电传导时间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且术前行食管电生理检查、刺激并诱发PSVT的285例患者为PSVT组,同...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心房内和心房间电传导时间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且术前行食管电生理检查、刺激并诱发PSVT的285例患者为PSVT组,同期同院行食管电生理检查且刺激未诱发心动过速的117例入院检查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前后径(LAD)]及心电图各项心房参数[包括P波离散度(PWDIS)、V1P波终末电势(PtfV1)、P波持续时间(PWD)、心房间电传导时间(IACT)]。PSVT患者根据心脏腔内电生理检查结果,又分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亚组152例,房室旁路作为逆传支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亚组133例;比较两亚组心电图各项心房参数。结果PSVT组LVEF、LVEDd以及PWD、IA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对象LAD、PWDIS、PtfV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SVT患者两亚组心电图各项心房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男性患者中,AVNRT亚组PWD、IACT均明显高于AVRT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女性患者中,两亚组PWD、IA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VNRT亚组男性PWD、IACT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VRT亚组不同性别PWD、IA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SVT患者PWD、IACT均明显延长,且男性慢-快型AVNRT患者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波持续时间 心房间电传导时间
下载PDF
P波离散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发心房颤动的诊断价值
13
作者 余全珍 李剑 李建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8期24-25,共2页
目的观察P波离散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发心房颤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科室2009年6月~2011年6月原发性高血压伴或不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20例,并根据有无阵发性心房颤动分为两组,测量两组的Pmax、Pmin、Pd,并进行logistics回归... 目的观察P波离散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发心房颤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科室2009年6月~2011年6月原发性高血压伴或不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20例,并根据有无阵发性心房颤动分为两组,测量两组的Pmax、Pmin、Pd,并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并测量比较两组患者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左房内径。结果 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Pd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预测因子;两组患者舒张末期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是原发性高血压病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Pd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p波离散度 阵发性心房颤动 p波时限
下载PDF
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倩 刘亚宁 +5 位作者 赵彦蕾 谢瑞芹 尤玲 吴敬兰 靳丽丽 姚丽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01-1207,共7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房颤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80例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0.6±8.1)岁,平均随访(9.3±2.9)...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房颤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80例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0.6±8.1)岁,平均随访(9.3±2.9)个月。根据3个月之内(早期)和之外(晚期)复发房颤情况,分为两个对比组:早期复发组和早期未复发组;晚期复发组和晚期未复发组。所有患者术后24 h内均记录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P波时限,计算出最长P波时限(Pmax),最短P波时限(Pmin),以及两值之差即P波离散度(Pd),分析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房颤的关系。结果:17例患者早期复发房颤,与早期未复发组患者比较,Pd明显增长[(74.35±17.78) ms vs (60.73±18.37) ms,P=0.008];12例早期复发患者(70.6%)出现延迟恢复,未发现早期复发为晚期复发预测因子。14例患者晚期复发房颤,与晚期未复发组患者相比,Pd明显增长[(75.71±16.49)ms vs (61.06±18.59) ms,P=0.008]。通过观察不同临界值,发现Pd≥60 ms对预测术后晚期复发房颤有一定价值,敏感度85%、特异度50%、阳性预测值26.7%、阴性预测值94.3%。结论:Pd与持续性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及晚期复发有关,其中Pd≥60 ms对预测持续性房颤术后晚期复发有一定的价值,其中阴性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最长p波时限 最短p波时限 p波离散度
下载PDF
P波时限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5
作者 卢喜烈 李智 +2 位作者 汪剑锋 朱金秀 马一鸣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与最小时限(Pmin)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10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心内科住院患者98例,其中35例为阵发性房颤(病例组),其余63例为非房颤患者(对照组),对P... 目的旨在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与最小时限(Pmin)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10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心内科住院患者98例,其中35例为阵发性房颤(病例组),其余63例为非房颤患者(对照组),对Pmax、Pmin及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Pmax在阵发性房颤组较非房颤组明显增大(114.31±14.68vs.104.14±11.37,p<0.01),Pmin两组差别不明显(54.83±9.17vs.58.5±11.37,p=0.08),24h平均心率增快(89.29+24.62vs.73.86±14.60,p<0.01);经校正其它临床因素后显示,Pmax增大及快心室率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Pmax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最大时限 p波最小时限 阵发性心房颤动
原文传递
不同左心房内径患者心电图P波特征指标与阵发性房颤发生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羽 王庆义 祝娜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1年第4期269-273,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患者心电图P波特征指标与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5例PAF患者(房颤组),根据LAD分为房颤A组(LAD≥40 mm,16例)、房颤B组(35 mm≤LAD<... 目的探究不同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患者心电图P波特征指标与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5例PAF患者(房颤组),根据LAD分为房颤A组(LAD≥40 mm,16例)、房颤B组(35 mm≤LAD<40 mm,25例)和房颤C组(LAD<35 mm,34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30例非PAF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上述各组均进行心电图检查,比较房颤组和对照组最小P波时限(minimum P-wave duration,Pmin)、最大P波时限(maximum P-wave duration,Pmax)、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wave terminal force in lead V1,PtfV1);比较房颤组组内A、B、C 3个亚组Pmin、Pmax、PtfV1。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患者不同LAD心电图P波特征与PAF发生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患者心电图P波特征对PAF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Pmin显著降低,Pmax、PtfV1明显升高(P均<0.05)。房颤组内3个亚组间Pmin随着LAD的增大而逐渐减小,Pmax、PtfV1随着LAD的增大而逐渐增大(P<0.05);不同LAD PAF患者Pmin与LAD呈负相关,Pmax、PtfV1与LAD呈正相关(P<0.05)。Pmin、Pmax、PtfV1联合检测诊断PAF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检测(P<0.05)。结论不同LAD患者心电图P波特征与PAF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房内径 心电图 最小p波时限 最大p波时限 V1导联p波终末电势 阵发性房颤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参数Pmax、Pd和Pv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7
作者 杨瑞静 吴宝丽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19期67-70,共4页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参数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和P波变异(Pv)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抽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诊断并进行治疗的86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2016年欧洲心脏...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参数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和P波变异(Pv)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抽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诊断并进行治疗的86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其中低危患者15例,中危患者39例,高危患者32例;另抽取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志愿者8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中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Pmax、Pd和Pv参数差异,比较Pmax、Pd和Pv参数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效能。结果研究组Pmax、Pd和Pv均高于对照组(t=41.85、43.55、26.36,P均<0.001)。研究组中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Pmax、Pd和P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65、12.92、20.64,P均<0.001),且Pmax、Pd和Pv从高到低分别为高危患者、中危患者以及低危患者。Pmax、Pd和Pv联合检测对心房颤动的诊断灵敏度(94.19%,81/86)高于三者单独检测(70.93%,61/86;75.58%,65/86;87.21%,75/8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max、Pd和Pv联合检测对心房颤动的诊断的曲线下面积(0.873)高于三者单独检测(0.772、0.771、0.776)。针对心房颤动患者,其Pmax、Pd和Pv截断值分别为122.03 ms、44.26 ms以及221.36 ms 2。结论Pmax、Pd和Pv参数变化可作为心房颤动早期诊断评价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p波最大时限 p波离散度 p波变异
原文传递
24h动态心电图最大P波时限和P波离散度对预激综合征患者消融旁道后心房颤动复发的预测效能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跃新 王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1020-1026,共7页
目的探讨消融旁道后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预激综合征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最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并分析其对房颤复发的预测效能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52例消融旁道后房颤复发的预激综... 目的探讨消融旁道后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预激综合征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最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并分析其对房颤复发的预测效能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52例消融旁道后房颤复发的预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52例消融旁道后无房颤复发的预激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消融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P波参数(Pmax、Pd)及变化值(△Pmax、△Pd)。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房颤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消融前、消融后2 d P波参数及变化值对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年龄、病程、左心房内径、消融前房颤发作频率、消融前Pmax、Pd及消融后2 d Pmax、Pd均高于对照组[(50.26±8.13)岁比(41.31±7.65)岁、(5.29±1.18)年比(4.06±0.95)年、(42.39±4.12)mm比(32.68±3.97)mm、(5.79±1.26)次/月比(3.82±1.04)次/月、(121.57±11.68)ms比(104.95±10.24)ms、(55.36±8.73)ms比(41.70±7.21)ms、(112.39±10.75)ms比(92.44±9.30)ms、(50.18±7.69)ms比(34.07±6.42)ms],研究组LVEF、△Pmax、△Pd均低于对照组[(56.27±10.35)%比(65.14±11.42)%、(9.18±1.69)ms比(12.51±1.81)ms、(5.18±1.22)ms比(7.63±1.43)ms,P<0.05]。年龄、LVEF、消融前房颤发作频率、消融前后Pmax、Pd、△Pmax、△Pd为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Pmax、△Pd联合预测房颤复发的AUC为0.931,大于消融前后Pmax、Pd联合预测的AUC 0.853、0.876(P<0.05);基于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含P波参数变化值预测房颤复发的AUC为0.952,大于不含P波参数变化值预测的AUC 0.875(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Pmax、Pd变化值对预激综合征患者消融旁道后房颤复发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射频消融术 心房颤动 最大p波时限 p波离散度 复发 动态心电图 预测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P波离散度和P波最大宽度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行 孙黎明 +1 位作者 徐海涛 王怡练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9-712,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波离散度(PWD)和P波最大宽度(Pmax)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0例,应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测量PWD和Pmax,依据PWD分为:PWD≥40 ms组,PWD<40ms组;依据Pmax时限分为:Pmax≥110 ms组,Pmax<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波离散度(PWD)和P波最大宽度(Pmax)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0例,应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测量PWD和Pmax,依据PWD分为:PWD≥40 ms组,PWD<40ms组;依据Pmax时限分为:Pmax≥110 ms组,Pmax<110 ms组。比较各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E/A比值、舒张期减速时间(DT)、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阵发性房颤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PWD≥40 ms组及Pmax≥110 ms组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E/A比值、DT、LAD、LVEDD及阵发性房颤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PWD及Pmax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DT、LAD、LVEDD成正相关,与E/A比值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在控制了年龄、房颤、高血压病、生化指标等因素后,上述指标与PWD及Pmax独立相关性仍较显著。结论 P波离散度和P波最大宽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及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p波最大宽度 冠心病 左心室舒张功能
下载PDF
P波最大及最小时限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卢喜烈 李智 +1 位作者 汪剑锋 朱金秀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0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与最小时限(Pmin)对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08年1月至10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心内科住院患者90例,其中阵发性房颤32例,非房颤58例,比较两组的Pmax,Pmin及临床特点。结果阵发性房颤组P...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与最小时限(Pmin)对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08年1月至10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心内科住院患者90例,其中阵发性房颤32例,非房颤58例,比较两组的Pmax,Pmin及临床特点。结果阵发性房颤组Pmax较非房颤组明显增大〔(114±15)vs(104±11),P<0.01〕,两组Pmin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55±9)vs(58±11)ms,P=0.08〕,24 h平均心率增快〔(89±25)vs(74±15)次/min,P<0.01〕;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显示,Pmax增大及快心室率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Pmax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最大时限 p波最小时限 阵发性房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