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双下肢肌肉运动点治疗外伤性截瘫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文春 卢家春 +12 位作者 江玥 庞日朝 呼永河 董超 王彧 孙年怡 李蓓 崔银洁 秦慧慧 刘素贞 刘建成 柯晓华 张安仁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3年第12期29-31,共3页
目的评价针刺截瘫患者双下肢肌肉运动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将7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截瘫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点针刺治疗组和非运动点的经络穴位针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训练。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1个月... 目的评价针刺截瘫患者双下肢肌肉运动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将7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截瘫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点针刺治疗组和非运动点的经络穴位针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训练。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3个疗程。在治疗前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分别进行ASIA针刺觉、ASIA轻触觉评分、ASIA运动评分(MS)、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从增长趋势看,所有患者在观察的6个月内ASIA针刺觉、轻触觉和MS呈增长趋势,但趋势呈先快后慢的抛物线形式增长,两组的平均变化趋势差异无显著性。其中,ASIA针刺觉的回归模型方程为y(估计值)=77.891+4.063time-0.627time2,ASIA轻触觉的回归模型方程为y(估计值)=77.115+2.994time-0.525time2,MS的回归模型方程为y(估计值)=60.016+4.582time-0.667time2。就MBI值而言,其回归模型为y(MBI的估计值)=41.157+5.049 time+3.415time×treat,两组均呈线性增长趋势,但治疗组的增长幅度更大些。说明两组近期疗效无差别,但治疗组远期效果更好。结论运动点针刺法能改善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从远期效果来看,对截瘫患者下肢肌肉运动点进行针刺能明显改善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截瘫 针刺疗法 运动点 穴位
下载PDF
大鼠心及内关神经传入在脊神经节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史明仪 夏叶玲 +1 位作者 周丽华 吴一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522-523,共2页
切断大鼠左侧脊髓 C8~ T2 前后根 ,隔断中枢与外周神经联系。运用细胞外记录技术 ,在左T1脊神经节(DRG) 中记录到 34 .1% (2 8/82 ) 放电单位 ,对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 (PPT) 引致急性心肌缺血及电针刺激内关穴均起反应 ,两种兴奋传入彼... 切断大鼠左侧脊髓 C8~ T2 前后根 ,隔断中枢与外周神经联系。运用细胞外记录技术 ,在左T1脊神经节(DRG) 中记录到 34 .1% (2 8/82 ) 放电单位 ,对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 (PPT) 引致急性心肌缺血及电针刺激内关穴均起反应 ,两种兴奋传入彼此存在时间依赖性抑制。提示躯体 - DRG-内脏间存在神经短反射通路 ,可能是经穴与内脏特异联系的物质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节 经络 内关 大鼠 DRG
下载PDF
经脉(穴)与脏腑相关效应规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沈菁 严洁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76-77,80,共3页
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或称体表与内脏相关,是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经络学说对人体表各部位与内脏器官之间柑互联系、相互影响作用规律的全面揭示和系统总结。内脏器官生理或病理性的改变,可在体表有所反应;反之,外界环境改变... 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或称体表与内脏相关,是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经络学说对人体表各部位与内脏器官之间柑互联系、相互影响作用规律的全面揭示和系统总结。内脏器官生理或病理性的改变,可在体表有所反应;反之,外界环境改变或人为地刺激体表某些部位或穴位,也能引起相关内脏功能的改变,从而起到治疗和调整作用。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其实质构成是各有所属的穴位,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起到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经穴是通过躯体神经联系体表,通过自主神经联系内脏,在体液因素的参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脉 经穴 脏腑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以痛为输”:基于十二经筋治则语境的解读 被引量:4
4
作者 赵京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4-298,共5页
“以痛为输”语出《灵枢·经筋》,为针灸施治处的选取原则之一,是经筋理论的组成部分。《灵枢》中经筋理论的陈述体例仿照了十二经脉理论,从经脉理论演进过程看,是启于简帛文献承至《黄帝内经》的接续。在此背景下,经脉病取腧穴而治... “以痛为输”语出《灵枢·经筋》,为针灸施治处的选取原则之一,是经筋理论的组成部分。《灵枢》中经筋理论的陈述体例仿照了十二经脉理论,从经脉理论演进过程看,是启于简帛文献承至《黄帝内经》的接续。在此背景下,经脉病取腧穴而治,经筋病则“以痛为输”,而非痛处即腧穴,两者理论架构严整相对。这样的现象是缘于彼时经脉腧穴理论的强势地位,影响了针灸文献的说理习惯。对“以痛为输”的正确理解,还会关涉对“阿是穴”及其与腧穴关系的认识,以助于明晰腧穴的概念,进而建构“刺灸处”的范畴,方可能解决当下针灸理论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痛为输 经筋 经脉 腧穴 阿是穴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穴位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经产妇产后宫缩痛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张丽华 杨志勇 +3 位作者 杨倩 孙苏 朱丽 钱湘云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1年第8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刺激反馈仪穴位刺激对经产妇产后宫缩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0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发生产后宫缩痛的经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2例采用生物刺激反馈仪刺激三阴交... 目的探讨生物刺激反馈仪穴位刺激对经产妇产后宫缩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0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发生产后宫缩痛的经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2例采用生物刺激反馈仪刺激三阴交联合足三里穴位治疗。对比两组在按压子宫、静脉滴注缩宫素、哺乳、下床活动、改变睡姿、无任何刺激情况时6个固定情境下的疼痛评分情况、产后出血量以及两组剖宫产经产妇开始下床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两组在6个固定情境下的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回病房后24 h、24~48 h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经产妇开始下床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观察组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有效缓解产后宫缩痛,不影响子宫复旧,促进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宫缩痛 生物反馈疗法 穴位 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经产妇
原文传递
十二经别析疑 被引量:8
6
作者 高兵 程悦 +3 位作者 曾永蕾 牛淑平 李一鸣 王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87-890,共4页
对现行经别理论存在经别的循行路线不清、离合出入关系存在争议、"六合"理论研究不深入的问题进行剖析,明晰源流,提出见解。笔者利用校勘四法中本校法、理校法对"经别"一词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发生学探寻"经别&q... 对现行经别理论存在经别的循行路线不清、离合出入关系存在争议、"六合"理论研究不深入的问题进行剖析,明晰源流,提出见解。笔者利用校勘四法中本校法、理校法对"经别"一词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发生学探寻"经别"源头。经别是简帛文献中的原始经脉系统的残存,经过医家整理,将其纳入经脉体系中。十二经别两两相合,而成"六合"穴,位于颈部,对头颈部的血液循环影响较大。"六合"穴及理论能指导针灸的分经辨证,对治疗实证、急症以及头面部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别 经脉 络脉 循行特点 离合出入 “六合”穴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规律分析
7
作者 唐正 李纪新 +2 位作者 李涵 张永臣 李心沁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1-877,共7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8大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的有关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文献;运用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并对腧穴进行频次、属性统计;运用SPSS Modeler 18.0 Apriori算法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穴位频繁项集;运用Cytoscape 3.9.0构建穴位共现复杂网络,并分析核心穴位拓扑属性值,筛选核心处方;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核心穴位组间联系进行系统聚类,绘制谱系图,挖掘穴位间聚类关系。结果:1)共纳入111篇文献,提取113条有效针灸处方,涉及54种腧穴,总频次479次;2)腧穴分布以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居多;3)所选取的腧穴多位于下肢;4)经穴频次前3为风市、伏兔、髀关;所选特定穴以五输穴主,其中合穴频次最高;5)腧穴配伍方面,风市-伏兔支持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出核心针灸处方包括“关元、商丘、肾俞、气海俞”等7组,并挖掘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新核心针灸处方“风市、阳陵泉、伏兔、阿是穴、足三里、髀关、梁丘、血海、中渎、阴市”。结论:现代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以局部穴和循经取穴为主,且多应用特定穴,重视多经脉,远近相配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皮神经炎 针灸 数据挖掘 选穴规律 聚类分析 经络 五输穴 核心处方
下载PDF
循经拍打联合中药穴位外敷对晨峰血压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魏叶红 徐敏 陈旭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循经拍打联合中药穴位外敷对晨峰血压(MBPS)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MBPS阳性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科及心血管科住院及门诊就诊且中医分型为阴虚阳亢的患者,老年科住院及门诊患者50例... 目的探讨循经拍打联合中药穴位外敷对晨峰血压(MBPS)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MBPS阳性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科及心血管科住院及门诊就诊且中医分型为阴虚阳亢的患者,老年科住院及门诊患者50例为试验组,心血管科住院及门诊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每日晨起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循经拍打联合中药穴位外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0、20、30天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别记录每次测量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MBPS的收缩压差值与舒张压差值及MBPS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措施与时间在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治疗第30天24 h平均收缩压及治疗第20、30天24 h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10、20、30天24 h平均收缩压和24 h平均舒张压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措施和时间在MBPS的收缩压差值和MBPS的舒张压差值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治疗第20、30天MBPS的收缩压差值、舒张压差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10、20、30天MBPS的收缩压差值和舒张压差值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20、30天MBPS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20、30天MBPS阳性率较组内治疗第10天时下降(P<0.05)。结论患者在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基础上进行循经拍打联合中药穴位外敷,可显著降低阴虚阳亢MBPS患者的血压,有效降低MBPS阳性率;且操作简单易行,不受场地限制,治疗期间能有效增加护患之间的沟通,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容易被患者接受,可增加患者治疗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监测 便携式 循经拍打 穴位外敷 晨峰血压
下载PDF
基于双能CT探讨痛风石经络分布规律
9
作者 宋连英 周静威 +4 位作者 张耀圣 张立苹 王世东 杨印辉 李晓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27-131,共5页
痛风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痛风石的形成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早期干预及预防是避免痛风发生发展的关键,2015年美国风湿病协会/欧洲抗风湿联盟联合推荐将双能CT纳入评分标准,以双能CT为代表的现代技术的应用能直观地显示痛风石的数目... 痛风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痛风石的形成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早期干预及预防是避免痛风发生发展的关键,2015年美国风湿病协会/欧洲抗风湿联盟联合推荐将双能CT纳入评分标准,以双能CT为代表的现代技术的应用能直观地显示痛风石的数目、位置、大小和形态,从痛风石分布的规律可以发现足太阴、足阳明、足厥阴经及其相连属的经筋、皮部、五腧穴、阿是穴等在痛风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包括痛风急性发作期的阳明热毒、厥阴火盛、太阴湿浊;慢性关节炎期的脾虚湿盛、肝肾亏虚、浊毒瘀阻等是目前临床医家利用针刺、膏摩、针刀、微创等外治法治疗痛风循经选穴的依据,也指导着内科的辨证治疗,加深了我们对痛风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双能CT 经络 经筋 皮部 阿是穴 痛风石
下载PDF
Therapeutic efficacy observation on needling Yangming method for facial palsy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丽华 张姝 +3 位作者 李艳红 王艳君 张艳春 韩丑萍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5年第6期339-343,共5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rof. Gao Yu-chun's needling Yangming method for facial palsy, as well as to inherit and further develop the academic idea.Methods: A total of 70 cases were randomly 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rof. Gao Yu-chun's needling Yangming method for facial palsy, as well as to inherit and further develop the academic idea.Methods: A total of 70 case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n=35) and a control group(n=35).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eedling Yangming method, whereas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method. The treatment was done once a day in both groups(6 times a week) for a total of 6 weeks. Then the therapeutic efficacies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using the House-Brackmann(H-B) scale and scores of signs and symptoms. Results: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obtained a better H-B score and recovery rate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the H-B score, scores of signs and symptoms and recovery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P0.01, P〈0.05). After 6 weeks of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between-group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the above aspects(P〉0.05). Conclusion: Needling Yangming method can obtain a faster effect, a higher early-stage recovery rate and shorter course of treatment than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Facial Paralysis Yangming meridians point Hegu(LI 4) point Zusanli(ST 36) point Zhongwan(CV 12)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卫气昼夜循行节律及针刺时间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康鹏飞 孟佳 +1 位作者 郝颖 秦建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0期3086-3092,共7页
卫气循行的昼夜节律在《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行》中呈现出疑似前后不一致的现象,文章对此问题进行分析。通过《黄帝内经》原文对比互证的方法,结合总结分析诸家观点,讨论比较《黄帝内经》中水下刻数、营卫气速度、经络分肉等... 卫气循行的昼夜节律在《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行》中呈现出疑似前后不一致的现象,文章对此问题进行分析。通过《黄帝内经》原文对比互证的方法,结合总结分析诸家观点,讨论比较《黄帝内经》中水下刻数、营卫气速度、经络分肉等相关经文,对矛盾处提出反向假设,并对其他疑问点进一步梳理分析等。结果发现,水下刻数有时间点和时间段2种含义,水下刻数表示时间段时卫气运行的时间难以自圆其说,并且昼日气行速度不规律不均匀,然后气行之六阳代表六阳分肉,现有气行路线外还有隐藏的路径。最终得出结论,昼夜各25圈是卫气主要的循行方式,日行于六阳分肉和阴分分肉为主要路径,主路径之外还有四末、骨节、络脉、筋部等部位也有卫气分布;夜行五脏为主兼及六腑,而水下某刻对应气所在应是指昼日内卫气在某时间点出现在某经对应的分肉,失常时则按照日出人醒为始,四刻为间隔,太阳、少阳、阳明、阴分4部分循环计时,候气而针刺对应的分肉,按照虚实迎随补泻进行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卫气 分肉 经络 滴漏计时 时间点 时间段 针刺
下载PDF
健康人十二经原穴经皮二氧化碳释放率失衡度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朋娜 古菲菲 +3 位作者 李朝政 王燕平 宋晓晶 张维波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8期2640-2645,共6页
目的:测算健康人十二经原穴经皮二氧化碳释放率(TCER)及其左右失衡度(IBD-LRM)、表里失衡度(IBD-EIM)、手足失衡度(IBD-HFM),为经络诊断奠定基础。方法:使用激光多普勒及经皮氧分压监测仪测量30例健康受试者十二经原穴的经皮二氧化碳分... 目的:测算健康人十二经原穴经皮二氧化碳释放率(TCER)及其左右失衡度(IBD-LRM)、表里失衡度(IBD-EIM)、手足失衡度(IBD-HFM),为经络诊断奠定基础。方法:使用激光多普勒及经皮氧分压监测仪测量30例健康受试者十二经原穴的经皮二氧化碳分压曲线,用MATLAB程序对该曲线最小值之后的一段线性曲线进行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以拟合直线的斜率作为TCER,再分别计算3种失衡度IBD-LRM、IBD-EIM和IBD-HFM及失衡度绝对值。结果:1)十二经TCER IBD-LRM均值为(-0.71±8.00)%,左右侧TCER分别为(2.21±0.56)和(2.24±0.59)mm Hg(1 mm Hg=0.133 kP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BD-LRM绝对值在(14.04±9.66)%至(40.63±23.36)%之间,均值为(25.86±6.40)%。2)IBD-EIM均值为(-6.18±14.35)%,表里经TCER均值分别为(2.18±0.61)和(2.27±0.59)mm Hg/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BD-EIM绝对值在(20.26±14.82)%至(58.37±20.19)%之间,均值为(38.50±8.64)%。3)IBD-HFM均值为(13.63±16.93)%;手足同名经的TCER均值分别为(2.35±0.63)mm Hg/s和(2.10±0.64)mm Hg/s,手经显著高于足经(P<0.05);IBD-HFM绝对值在(26.68±20.69)%到(56.55±18.29)%之间,均值为(41.12±7.19)%。结论:健康人十二经原穴左右侧的TCER十分接近,表里经之间也比较接近,但手经高于足经;TCER的左右失衡度较小,表里失衡度和左右失衡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二氧化碳释放率 失衡度 十二经 原穴 健康人
下载PDF
读《百症赋》心得点滴
13
作者 赵越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65-266,共2页
《百症赋》出自明代高武所撰《针灸聚英》一书,为其中的一篇针灸歌赋,全文共一千零四个字,九个自然段落,包括头、五官、四肢、胸、腹等部位的九十三种病的症状及治法,选穴精炼,疗效甚佳。作者作为初学者有如下几点体会。体会之一:《百... 《百症赋》出自明代高武所撰《针灸聚英》一书,为其中的一篇针灸歌赋,全文共一千零四个字,九个自然段落,包括头、五官、四肢、胸、腹等部位的九十三种病的症状及治法,选穴精炼,疗效甚佳。作者作为初学者有如下几点体会。体会之一:《百症赋》突出选用特定穴治病;体会之二:《百症赋》广泛应用三部配穴法;体会之三:《百症赋》取穴少而精。体会之四:《百症赋》全面体现了以经络理论为主体的辨证施治;体会之五是:《百症赋》字里行间显示出了重视医德。《百症赋》还有许许多多值得细细体会之处,待继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特定穴 配穴法
下载PDF
时间医学、六经辨证与脐针疗法 被引量:18
14
作者 齐永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脐针疗法与时间医学和六经辨证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中医圆运动气机升降理论和脐地支进针法在临床的应用。结果脐地支进针法在临床上治疗有明显时间发作规律的疾病,常收到极好的疗效。结论时间医学适用于传统医学和脐针疗法。
关键词 时间因素 时间医学 生物节律 六经辨证 神阙 针刺疗法/方法
下载PDF
足经腧穴远道主治规律的理论形式——根结理论解读 被引量:18
15
作者 赵京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7-391,共5页
通过剖析根结概念及理论认识的形成与内涵,指出根结理论的特殊性在于既归纳腧穴部位的共性,又归纳腧穴主治病症部位的共性,其科学价值在于提炼足经腧穴远道主治规律并赋予理论形式;所体现的四肢部腧穴、足六经及十一脉模式在经脉腧穴理... 通过剖析根结概念及理论认识的形成与内涵,指出根结理论的特殊性在于既归纳腧穴部位的共性,又归纳腧穴主治病症部位的共性,其科学价值在于提炼足经腧穴远道主治规律并赋予理论形式;所体现的四肢部腧穴、足六经及十一脉模式在经脉腧穴理论形成中的影响作用,对引导认识经脉理论本质亦颇具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穴/方法 根结 足经 选穴 远道
下载PDF
耳穴贴压联合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瑾 刘艳芹 +2 位作者 徐香杰 刘宁 谷丽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4期3844-3848,共5页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法对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及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唐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益母草冲剂...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法对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及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唐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益母草冲剂治疗,观察组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法中药汤剂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均在月经来潮前3 d口服和贴压,每月1周,连续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炎性反应递质、雌激素、子宫动脉血流等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子宫顺应性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治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胺、前列腺素2α(PGF2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雌二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孕酮、SF-36量表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治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法可改善原发性痛经,提高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经疏肝化瘀通络 耳穴贴压 原发性痛经 炎性反应递质 血液流变学 子宫动脉血流 雌激素 前列腺素 疼痛积分
下载PDF
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足三阴经穴位皮温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周晓玲 谢胜 侯秋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9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足三阴经穴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穴位埋线治疗组50例,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50例,疗程3个月。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足三阴经穴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穴位埋线治疗组50例,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50例,疗程3个月。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足三阴经穴位皮温。结果在治疗结束时,各组肝功能、血脂及胰岛素指数变化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ALT、AS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治疗后2组穴位皮温均有显著升高,且治疗后治疗组温度改善比对照组明显。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可通过提高足三阴经穴位皮温,调节经脉经气运行以达到治疗NAFLD患者的作用,为NAFLD的经络病机认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穴位埋线 足三阴经 穴位皮温
下载PDF
生理状态下针刺“合谷”穴区对恒河猴面口部肌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婷 蔡定均 +4 位作者 周奇志 王兴丽 杨涵棋 杨露晨 刘旭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运用神经肌电检测技术观察生理状态下针刺恒河猴"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肌肉运动的特异性联系。方法:将18只恒河猴随机分为合谷穴区组、后溪穴区组、外关穴区组,每组6只。在生理状态下检测针刺不同穴区前后面口部额肌、颧肌... 目的:运用神经肌电检测技术观察生理状态下针刺恒河猴"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肌肉运动的特异性联系。方法:将18只恒河猴随机分为合谷穴区组、后溪穴区组、外关穴区组,每组6只。在生理状态下检测针刺不同穴区前后面口部额肌、颧肌及口轮匝肌的肌电活动,比较研究针刺不同穴区对面口部肌电的影响。结果:针刺"合谷"穴使额肌肌电的潜伏期降低(P<0.01),峰峰值、面积增高(P<0.05,P<0.01);颧肌肌电的面积增高(P<0.01),峰峰值升高(P<0.05)、潜伏期降低(P<0.05);口轮匝肌肌电的频率增高(P<0.01),潜伏期降低(P<0.01);针刺"合谷"穴前后额肌、颧肌、口轮匝肌的肌电频率、峰峰值、面积及潜伏期变化率明显高于针刺"后溪""外关"穴(P<0.05,P<0.01)。结论: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肌肉运动之间存在相对特异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脉体表特异性联系 合谷 后溪 外关 肌电
原文传递
素髎、水沟穴主治机理新释 被引量:11
19
作者 路玫 曹大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87-488,共2页
目的:对素髎、水沟穴的主治机理进行新的阐释。方法:以中医的藏象学说为中心,结合西医解剖学对素、水沟穴的主治机理进行分析。结果:不仅提出五官与五脏之间有相互对应(外形的“复制”)的关系,而且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素、水沟穴以... 目的:对素髎、水沟穴的主治机理进行新的阐释。方法:以中医的藏象学说为中心,结合西医解剖学对素、水沟穴的主治机理进行分析。结果:不仅提出五官与五脏之间有相互对应(外形的“复制”)的关系,而且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素、水沟穴以及周围(鼻尖、鼻中沟)某些奇穴具有相同主治作用的理由。结论:该思路对发现新的针灸治疗点及确定针刺的角度、方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经络关系 素髎 水沟
下载PDF
六经辨证手法点穴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1
20
作者 廖信祥 冯广革 周一庆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8期155-157,共3页
目的研究运用六经辨证手法点穴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住院患者200例,将患者按其入院单双号(双日治疗组,单日对照组)分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六经辨证手法为主点穴推拿治疗;对照组采... 目的研究运用六经辨证手法点穴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住院患者200例,将患者按其入院单双号(双日治疗组,单日对照组)分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六经辨证手法为主点穴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1周后的显效率和直腿抬高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为7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六经辨证手法点穴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于普通手法推拿治疗。六经辨证手法点穴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辨证 点穴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 麻木 乏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