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5
1
作者 孟晓瑜 田美丽 高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为确定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标本112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VE-1)+的微淋巴管密度(LVD),并分析LVD与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为确定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标本112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VE-1)+的微淋巴管密度(LVD),并分析LVD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状况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肿瘤周边区LVD(P-LVD)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4及P=0.033),且是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而肿瘤中心区LVD(I-LVD)则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均无关。结论 P-LVD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不良预后因素,检测LYVE-1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为进一步临床制定抗淋巴管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VE-1) 预后 临床病理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及其与血管、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思秀 李小玉 +1 位作者 孔祥丽 冯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管、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拥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67例口腔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C的表达情...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管、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拥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67例口腔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及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晚期病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的VEGF-C表达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15和<0.001),而VEGF-C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VEGF-C高表达组的LVD明显高于VEGF-C低表达组(P=0.001),但两组间MVD无统计学差异(P=0.125)。此外,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LVD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26)。结论 VEGF-C可能主要通过参与诱导口腔鳞癌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微血管密度 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1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宫颈癌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妍 郝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2-226,共5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cociated macrophages,TAMs)与宫颈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cociated macrophages,TAMs)与宫颈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MGB1、CD68(TAMs特异性标记物)及D2-40(LVD特异性标记物)在9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中的表达,应用t检验、χ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统计分析其表达水平、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HMGB1、CD68和D2-40在宫颈癌组织中均高表达,HMGB1及TAMs表达增高,LVD增高;HMGB1及TAMs表达降低,LVD降低。HMGB1的表达与TAMs计数和LVD之间均正相关。HMGB1、TAMs高表达者中,LVD高表达组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LVD低表达组,Cox生存分析表明HMGB1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而TAMs及LVD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HMGB1、TAMs在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表达,HMGB1表达增高、TAMs计数升高患者,LVD表达增强、淋巴结转移增多,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1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淋巴管密度 预后
下载PDF
大肠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表达与淋巴管密度、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蒋华锋 应晓江 +1 位作者 陈洪亮 王晓燕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11期1870-1872,共3页
目的探析大肠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达与淋巴管密度(LVD)、微血管密度(MVD)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5年2月本院治疗的79例大肠癌患者资料,其中52例直肠癌患者,27例结肠癌患者。分析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与LVD计数的... 目的探析大肠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达与淋巴管密度(LVD)、微血管密度(MVD)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5年2月本院治疗的79例大肠癌患者资料,其中52例直肠癌患者,27例结肠癌患者。分析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与LVD计数的关系、MVD和LVD与大肠癌内VEGF-A表达的关系以及MVD与LVD的关系。结果正常组织内的LVD明显低于大肠癌组织;LVD与淋巴管内癌栓关系密切(P<0.05),而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肿瘤组织内VEGF-A表达与MVD(CD34计数)关系密切(P<0.05),与LVD(podoplanin计数)无关(P>0.05)。大肠癌组织内的LVD明显低于MVD(P<0.01),但是LVD计数与MVD计数无关(P>0.05)。结论淋巴管的形成与大肠癌关系密切,淋巴管形成与微血管形成可能是互相独立的两个过程;大肠癌组织内VEGF-A可以对微血管的形成起诱导作用,但其与淋巴管形成无显著关系;大肠癌中LVD值明显低于MVD,但两者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吕福有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和VEGF-C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管生成、转移的关系.方法 以60例肺癌组织作为实验组,20例肺正常组织作为参考组,采...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和VEGF-C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管生成、转移的关系.方法 以60例肺癌组织作为实验组,20例肺正常组织作为参考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的VEGF-A和VEGF-C两种蛋白表达,以D2-40 及CD34分别标记组织淋巴管和血管中的内皮细胞,并记录淋巴管的密度,血管作为对比,结合NSCLC临床、病理参数系统分析.结果 ①肺癌组织内VEGF-A蛋白阳性的表达率为73.33%(44/60)明显高于肺正常组织25.00%(5/20)(χ^2=14.7641,P=0.0001),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3.33%(50/60) 明显高于肺正常组织30.00%(6/20)(χ^2=20.3175,P =0.0001).②肺癌组织VEGF-A蛋白阳性的表达高于癌旁周围组织(χ^2=4.4815,P=0.0343),癌组织内VEGF-C蛋白阳性的表达高于癌旁周围组织(χ^2=8.5333,P=0.0035).③VEGF-A与VEGF-C蛋白的表达和患者的性别、年龄大小、分化的程度、肿瘤大小、组织学无关,但淋巴结转移与PTNM分期呈显著相关(χ^2=6.3736,P=0.0116)和(χ^2=6.6516,P=0.0099).④VEGF-A蛋白阳性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织(t=-7.2735,P〈0.005),VEGF-C蛋白阳性的组织中MLVD 显著高于阴性组织(t=6.9338,P〈0.005).MLVD与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显著相关(t=-12.1146,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VEGF-A与VEGF-C二者蛋白的表达可能通过促进增加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的转移.因此,在NSCLC中VEGF-A和VEGF-C蛋白可作为评估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标记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淋巴管的密度 转移淋巴结
原文传递
抑癌基因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玉钿 张声 +2 位作者 郑曦 吴钦穗 黄双月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3-786,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抑癌基因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肿瘤间质淋巴管密度(LVD)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3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PTEN、VEGF-C和淋巴管内皮细胞...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抑癌基因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肿瘤间质淋巴管密度(LVD)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3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PTEN、VEGF-C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计算LYVE-1标记的乳腺癌间质淋巴管的密度,分析PTEN和VEGF-C与LVD的关系。结果:PTEN和VEGF-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9%、47.8%,LVD为(8.03±2.26)个/HPF,与良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PTEN阳性率随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出现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降低(P<0.05),乳腺癌VEGF-C阳性率随淋巴结转移的出现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加(P<0.05),PTEN阳性组乳腺癌的LVD水平低于PTEN阴性组(P<0.05),VEGF-C阳性组乳腺癌的LVD水平高于VEGF-C阴性组(P<0.01),PTEN阳性组乳腺癌的VEGF-C阳性率低于PTEN阴性组(P<0.05)。结论:PTEN和VEGF-C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间质淋巴管密度密切相关,在乳腺癌的淋巴管生成及侵袭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TEN VEGF-C 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大肠癌中MTA1和HIF-1α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杨珍玉 周序珑 +3 位作者 夏明汗 蒋光喻 钟雪云 杜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0-353,396,共5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转移相关基因1(MTA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1例大肠癌中MTA1、HIF-1α蛋白的表达及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结果】81例大肠癌中MTA1、H...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转移相关基因1(MTA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1例大肠癌中MTA1、HIF-1α蛋白的表达及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结果】81例大肠癌中MTA1、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和63%,MTA1和HIF-1α的表达均与大肠癌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大肠癌中MTA1和HIF-1α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MTA1和HIF-1α蛋白过表达病例肿瘤旁淋巴管密度分别为18.4±4.9、18.0±5.3,高于MTA1和HIF-1α不表达和弱表达病例(15.6±4.5、15.4±4.2),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A1和HIF-1α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促进了大肠癌旁淋巴管的生成,在肿瘤淋巴结的转移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MTA1 HIF-1Α 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管密度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的联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邱敏 梁志清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用分化簇34(CD34)标记卵巢癌组织中的微血管,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标记卵巢癌淋巴管,人工计数MVD与LVD,分析卵巢癌...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用分化簇34(CD34)标记卵巢癌组织中的微血管,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标记卵巢癌淋巴管,人工计数MVD与LVD,分析卵巢癌的MVD及LVD与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结果LVD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P<0.01)、FIGO分期(P<0.05)及腹膜转移(P<0.05)显著正相关,MVD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P<0.05)、腹膜转移(P<0.05)、远处转移(P<0.01)及FIGO分期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新生血管和淋巴管促进卵巢的生长和转移,卵巢癌组织中高微血管密度和高淋巴管密度与腹膜转移、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卵巢癌
下载PDF
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微血管密度和微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蔡俐琼 杨守华 +1 位作者 王泽华 刘登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7-540,共4页
目的同时检测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利用抗人CD34和D2-40单克隆抗体分别检测102例宫颈组织中的MVD和LVD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MVD和LVD与肿... 目的同时检测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利用抗人CD34和D2-40单克隆抗体分别检测102例宫颈组织中的MVD和LVD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MVD和LVD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状态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MVD与临床分期(P<0.01)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P<0.05)有显著相关性;LVD与临床分期(P<0.01)、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P<0.01)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P<0.01)有显著相关性。研究还发现早期宫颈病变组织中MVD和LVD的水平呈正相关(r=0.620,P<0.01)。结论早期宫颈病变中MVD和LVD与宫颈病变的临床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高MVD和LVD促进宫颈病变的发展和转移,并且早期宫颈癌的血管新生和淋巴管新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癌前病变 微血管密度 微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乳腺癌淋巴管密度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光明 段百芸 《实用癌症杂志》 2010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0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LYVE-1的表达进行检测,计数LVD,分析LV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其它病理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0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LYVE-1的表达进行检测,计数LVD,分析LV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其它病理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LVD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L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LVD与年龄、肿瘤大小、ER、PR、c-erbB2无关(P>0.05),与病理分期显著相关(P<0.01)。结论 LVD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LYVE-1 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生成
下载PDF
黏附分子CD44v6、ICAM-1与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晖 周赟峰 +1 位作者 曾四元 梁美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066-3069,共4页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44v6、细胞黏附分子-1(ICAM-1)与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宫颈癌Ⅰb1期患者宫颈标本74份,正常宫颈标本20份,宫颈鳞状细胞原位癌标本20份,采用real-time 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宫...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44v6、细胞黏附分子-1(ICAM-1)与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宫颈癌Ⅰb1期患者宫颈标本74份,正常宫颈标本20份,宫颈鳞状细胞原位癌标本20份,采用real-time 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宫颈组织标本CD44v6和ICAM-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并探讨三者与宫颈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CD44v6及ICAM-1在正常宫颈、宫颈鳞状细胞原位癌、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提高,分别为0、75.00%、87.84%及10.00%、45.00%、81.08%;mRNA表达水平也逐渐提高,分别为0、0.24±0.02、1.02±0.11及0.10±0.00、0.19±0.02、1.03±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宫颈、宫颈鳞状细胞原位癌、宫颈癌组织中LVD逐渐提高(P<0.01)。低分化宫颈癌组织中CD44v6、ICAM-1阳性表达率及LVD高于高、中分化(P<0.01),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组织中CD44v6、ICAM-1阳性表达率及L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1)。宫颈癌组织中CD44v6、ICAM-1及LVD呈两两正相关。结论 CD44v6在宫颈癌进展中起促进作用,与ICAM-1及LVD协同促进宫颈癌发展,可作为判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及诊断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淋巴结转移 CD44V6 细胞间黏附分子-1 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Ang-2及VEGF在早期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血管及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秀慧 曲军英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7,181,共5页
目的检测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L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上皮(NCE)、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目的检测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L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上皮(NCE)、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9例单纯手术治疗的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O)组织Ang-2及VEGF的表达,同时计数CD34标记阳性的MVD及D2-40标记阳性的LVD,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ng-2及VEGF在正常子宫颈上皮组织中表达率低,在CINⅢ及宫颈鳞癌组织中其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从NCE、CIN到SCC-O组,MVD值、LVD值均显著升高(P<0.05);宫颈癌组织中Ang-2及VEGF阳性表达的MVD值、LVD值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Ang-2、VEGF表达强度与肿瘤的MVD值、LVD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Ang-2与VEGF参与宫颈鳞癌的发生与发展,在促进早期宫颈癌血管及淋巴管形成的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子宫颈癌 微血管密度 微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IL-33、肿瘤微血管密度及淋巴管密度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艺 张腾龙 +4 位作者 杨哲 陈玲 田金 王洁 郭成业 《新医学》 2020年第5期370-377,共8页
目的研究IL-3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分析IL-33与肿瘤间质中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的关系,探讨其与N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5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 目的研究IL-3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分析IL-33与肿瘤间质中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的关系,探讨其与N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5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检测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IL-33、MVD、LVD的表达情况,分析癌旁组织中低表达与高表达IL-33者的临床病毒特征,随访患者生存状况,采用Cox回归分析NSCLC患者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癌旁组织中IL-33免疫组化评分高于肿瘤组织(P <0.001)。癌旁组织中的MVD和LVD均高于肿瘤组织(P均<0.001)。与低表达IL-33者相比,NSCLC患者癌旁组织高表达IL-33者中低分化者、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高者比例较高(P均<0.05)。癌旁组织内IL-33表达强度与MVD有关(P <0.05),与LVD无关(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L-33、淋巴结转移状态、临床T分期与OS有关;淋巴结转移、临床T分期与PFS有关(P均<0.05)。IL-33高表达及淋巴结有转移患者的OS及PFS均低于IL-33低表达及淋巴结无转移患者(P均<0.05)。结论 NSCLC患者癌旁组织IL-33的高表达与肿瘤微血管生成及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IL-33高表达、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晚是NSCLC患者OS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晚是患者PF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白介素-33 微血管密度 淋巴管密度 预后
下载PDF
胃癌中D2-40和CD3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曹方 王阔 +4 位作者 朱荣 胡永伟 周平 房文铮 丁厚中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D2-40和CD3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D2-40阳性的淋巴管密度(LVD)和CD34阳性的微血管密度(MVD)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8例胃癌和36例癌旁组织中D2-40和CD34的表达情况,并分别计数D2-40... 目的探讨D2-40和CD3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D2-40阳性的淋巴管密度(LVD)和CD34阳性的微血管密度(MVD)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8例胃癌和36例癌旁组织中D2-40和CD34的表达情况,并分别计数D2-40阳性的LVD和CD34阳性的MVD,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D2-40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2%(92/108)和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D34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4.4%(102/108),高于癌旁组织的36.1%(1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胃癌组织中LVD和MVD计数分别为10.14±5.37和45.32±15.7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3.38±1.69和4.92±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为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者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与性别、年龄无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MVD和LVD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乏淋巴管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9.0个月(95%CI:59.91~77.20个月),高于富淋巴管组的33.0个月(95%CI:23.20~42.66个月);乏微血管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7.0个月(95%CI:58.10~76.39个月),高于富微血管组34.0个月(95%CI:24.63~44.02个月),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2-40标记的LVD和CD34标记的MVD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胃癌发展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D2-40 CD34 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16排CT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鉴别诊断及其与MVD、LVD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梁荣真 曾炳恬 +2 位作者 刘德祥 冯锦辉 樊锦坤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5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16排CT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鉴别诊断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表达的相关性分析。材料与方法:选择69例均手术病理诊断证实的肺局限性病灶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组(n=23)和恶性组(n=46),所有患者均行16... 目的:探讨16排CT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鉴别诊断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表达的相关性分析。材料与方法:选择69例均手术病理诊断证实的肺局限性病灶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组(n=23)和恶性组(n=46),所有患者均行16排CT灌注成像,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对比两组CT灌注参数血容量(BV)和通透性(PMB)的差异;取10例手术切除的肺癌标本和对应的癌旁组织进行Elivisi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计数MVD和LVD。pearson相关分析CT灌注参数与MVD和LVD计数的相关性。结果:16排CT灌注成像诊断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91.30%,特异度为73.91%,准确度为85.51%;恶性组BV、PMB分别为(8.86±4.79)ml/100ml和(31.78±12.56)ml/100ml/min,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MVD、LVD计数分别为13.48±5.57和10.44±4.21,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BV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MB与MVD和LV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材料与方法:16排CT灌注成像对肺部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高灌注能一定程度反映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循环管腔低成熟、高渗透以及肿瘤血管生成等生物学信息,对肿瘤的转移、侵袭力,乃至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非小细胞肺癌 微血管密度 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潘敏鸿 马恒辉 +4 位作者 周航波 章如松 陆珍凤 印洪林 周晓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淋巴管形成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食管癌周围和中心区以及正常食管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其与食管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周围区LVD明...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淋巴管形成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食管癌周围和中心区以及正常食管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其与食管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周围区LVD明显高于中心区和正常组织(P<0.01)。肿瘤周围区LVD与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肿瘤中心区LVD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食管癌主要是肿瘤周围区存在着淋巴管形成,检测肿瘤周围淋巴管密度可以预测肿瘤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淋巴管形成 D2-40 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乳腺癌中VEGF-D/VEGFR-3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云霞 马琳 蔡兆根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VEGFR-3、VEGF-D的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LVD)及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R-3、VEGF-D的表达,Podoplanin标记微淋巴管,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VD),分析VEGFR-3与乳腺癌...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VEGFR-3、VEGF-D的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LVD)及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R-3、VEGF-D的表达,Podoplanin标记微淋巴管,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VD),分析VEGFR-3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R-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6.67%,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织(P<0.01);VEGFR-3蛋白表达阳性组LVD值为17.86±6.09,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VEGFR-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x2=22.173,P<0.01);且VEGF-D蛋白阳性组中VEGFR-3表达亦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VEGF-D/VEGFR-3是乳腺癌淋巴管生成的重要诱导因子,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微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胃癌中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和淋巴管生成因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8
18
作者 蔡兆根 于东红 +2 位作者 吴海波 冯振中 赵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A(VEGF-C、-D、-A)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表达和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 L-form,Hp-L型)感染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2例胃癌组织...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A(VEGF-C、-D、-A)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表达和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 L-form,Hp-L型)感染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2例胃癌组织和30例对照组中的Hp-L型感染情况,同时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VEGF-C、-D、-A及FGF-2的表达情况及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值(LVD值),分析Hp-L型和淋巴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关系及与LVD值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革兰染色Hp-L型检出率为65%,免疫组化Hp-L型抗原表达率为62%。胃癌组的Hp-L型阳性率、淋巴管生成因子阳性率及LVD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胃癌组中Hp-L阳性组的LVD值和VEGF-C、-D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Hp-L阴性组(均P<0.05);VEGF-C、-D阳性组的LVD值高于阴性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TNM分期和LVD值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结论 Hp-L型感染和淋巴管生成因子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VEGF-C、-D与胃癌淋巴管生成关系密切,Hp-L型感染在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两方面因素共同促进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L型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生成因子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人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宝全 张雅芳 +3 位作者 马晶 宿菲 李益民 赵玲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结肠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探讨VEGF-D和VEGFR-3在淋巴管生成以及结肠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5例不同时期,不同分化...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结肠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探讨VEGF-D和VEGFR-3在淋巴管生成以及结肠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5例不同时期,不同分化程度的人结肠癌组织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VEGF-D和VEGFR-3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检测结肠癌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结果在55例结肠癌组织中,VEGF-D的阳性表达率为54.5%,明显高于在癌周正常组织内的表达(P<0.05);结肠癌组织中VEGFR-3表达的阳性率为69.1%,明显高于在癌周正常组织内的表达(P<0.01);并且VEGFR-3的表达与VEGF-D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在结肠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浸润深度超过肌层组,DukeC、D期的VEGF-D的表达水平和LMVD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浸润深度未超过肌层组,Duke A、B期(P<0.01),经计数淋巴管数量,癌组织中的LMVD明显高于癌周正常组织(P<0.01),并且LMVD与VEGF-D的表达显著相关(P<0.01)。结论结肠癌组织中VEGF-D的表达水平随着癌的浸润和转移程度的增强而增高,并且通过上调其受体VEGFR-3的表达而促进癌组织中淋巴管的生成,从而促进癌的浸润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喉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20
作者 邹纪东 傅海燕 +3 位作者 徐伟 吕正华 曹洪源 栾信庸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与喉癌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78例喉癌组织进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染色,对LYVE-1标记的新生淋巴管进行计数,分析淋巴管密度(LVD)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与喉癌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78例喉癌组织进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染色,对LYVE-1标记的新生淋巴管进行计数,分析淋巴管密度(LVD)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LYVE-1标记的新生淋巴管主要位于肿瘤的边缘。在喉癌组织中,LYVE-1标记的LVD为13.24±5。09,明显高于成人喉乳头状瘤(5.54±3.15)和鳞状卜皮不典型增生(6.76±4.45,均P〈0.05);而在转移的淋巴结中,LYVE-1标记的LVD为12.12±6.03,与喉癌组织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癌低分化组的LVD高于中分化组,中分化组的LVD高于高分化组;0~Ⅱ期组的IND显著低于Ⅲ~Ⅳ期;淋巴结转移组的L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均P〈0.05)。喉癌组织的LVD与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型和远处转移无关。LVD高于均值的喉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3.5个月,低于均值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1.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和LVD是影响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凶素(均P〈0.05)。结论喉癌组织中,LYVE-1标记的新生淋巴管主要位于肿瘤的边缘,淋巴管生成在喉癌发生、发展和淋岜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ND是影响喉癌患者预后的负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癌 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