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危机与人性危机 被引量:18
1
作者 曹孟勤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6-17,56,共3页
生态危机从表面看是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恶化,其实质则是人性的危机,是人对自然的恶。造成人性危机的原因是现代性对欲望的放纵以及欲望对人的奴役。把人从危机中拯救出来要求重建人的自然性,确立人关爱自然的人性。
关键词 生态危机 人性 生态环境 自然性
下载PDF
欲望消费与生态危机 被引量:17
2
作者 曹孟勤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62,共5页
需要消费与欲望消费是两种不同的消费概念。与需要消费相比 ,欲望消费既无经济合理性也无道德正当性 ,并且是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欲望消费根源于启蒙运动宣扬的人性观 ,其直接后果导致了“公有地的悲剧”和炫耀性消费 ,使自然资源成为... 需要消费与欲望消费是两种不同的消费概念。与需要消费相比 ,欲望消费既无经济合理性也无道德正当性 ,并且是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欲望消费根源于启蒙运动宣扬的人性观 ,其直接后果导致了“公有地的悲剧”和炫耀性消费 ,使自然资源成为任意挥霍的对象。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是遏制欲望消费 ,而遏制欲望消费的途径是塑造热爱自然的人性。热爱自然的人性将“节俭”视为人的美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要消费 欲望消费 生态危机 关爱自然
下载PDF
超越道德界限的不伦之恋——《洛丽塔》男女主人公悲剧命运剖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建平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104,共4页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位享誉世界的大师级作家,他最著名的小说《洛丽塔》由于描述了三十七岁的男子亨伯特与他十二岁的继女洛丽塔之间的畸形恋情而备受争议。这部小说完全淡化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价值与道德是非,虚构了一个远离现实的...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位享誉世界的大师级作家,他最著名的小说《洛丽塔》由于描述了三十七岁的男子亨伯特与他十二岁的继女洛丽塔之间的畸形恋情而备受争议。这部小说完全淡化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价值与道德是非,虚构了一个远离现实的情爱世界,展现了一段似乎与道德无关的悲情故事。我们可以通过对其中男女主人公生活际遇、心路历程等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他们各自悲剧命运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纳博科夫 亨伯特 爱恋 人性
下载PDF
休谟伦理学意义上的人性论探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钦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32-36,共5页
休谟始终认为 ,在人性中自爱和仁爱同时并存 ,但比较其前期著作《人性论》和后期著作《道德原则研究》可以发现 ,他的人性论述的侧重点不同 。
关键词 休谟 自爱 仁爱 伦理学 人性论
下载PDF
论孟子自然观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周淑萍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0-85,共6页
孟子在阐述其伦理道德、哲学、教育思想的过程中,表达出对自然的认识和看法, 认为自然万物是纷繁复杂的,人类源于自然,依赖自然生存,人类也可以改变自然、治理 自 然为自己服务。但人类更应当“爱物”,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孟子在阐述其伦理道德、哲学、教育思想的过程中,表达出对自然的认识和看法, 认为自然万物是纷繁复杂的,人类源于自然,依赖自然生存,人类也可以改变自然、治理 自 然为自己服务。但人类更应当“爱物”,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人与自然处于和谐共 生的有机体中,反映出孟子朴素的生态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爱物 自然观 现代价值 自然
下载PDF
从《致云雀》看雪莱的浪漫主义精神 被引量:7
6
作者 蒋培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7期241-242,共2页
雪莱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他为自然、为自由而欢歌上,对人类的爱和对自然的爱是其思想的核心,把握了爱,也就把握了他诗歌的灵魂。
关键词 致云雀 快乐 自然 自由
下载PDF
相同的人性诉求,不尽相同的思维方式——中英爱情诗中隐喻对比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丽皓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2期69-73,共5页
诗歌的灵魂是隐喻,反映东西方人类共同人性诉求的爱情诗也不例外.中英人民共同的感知世界的经验造成思维共性,中英两国在地理、历史、宗教及典故等社会文化方面的不同导致思维差异,这使得中英爱情诗中的隐喻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 诗歌的灵魂是隐喻,反映东西方人类共同人性诉求的爱情诗也不例外.中英人民共同的感知世界的经验造成思维共性,中英两国在地理、历史、宗教及典故等社会文化方面的不同导致思维差异,这使得中英爱情诗中的隐喻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从爱情诗的角度印证了隐喻的认知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思维方式 爱情诗 人性
下载PDF
我们的教育是符合“人性”的吗? 被引量:5
8
作者 刘良华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1,共4页
人性主要显示为三种本能以及与之相关的三种“欲望”。一是占有欲,一般称之为“自私”,二是爱欲,一般称之为“性欲”,三是探究欲,一般称之为“好奇心”。符合人性的教育是尽可能维护并促进人的本能发展,非人性化的教育是破坏人的本能。
关键词 占有欲 性欲 探究欲 人性教育
下载PDF
拒烹、拒售、拒食野生动物——我是怎样提出“三拒”倡议的 被引量:6
9
作者 赵荣光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9-14,共6页
2001年4月我在《珍爱自然:拒烹濒危动植物宣言》的倡议中提出了拒烹、拒售、拒食野生动物的“三拒”口号,并号召1000余人签名加入“三拒”行动行列。倡议的具体目标是争取在2008年有100万职业厨师签名,向北京绿色奥运献礼。因倡议活动... 2001年4月我在《珍爱自然:拒烹濒危动植物宣言》的倡议中提出了拒烹、拒售、拒食野生动物的“三拒”口号,并号召1000余人签名加入“三拒”行动行列。倡议的具体目标是争取在2008年有100万职业厨师签名,向北京绿色奥运献礼。因倡议活动于泰山举行,故也被称为“泰山宣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爱自然 濒危动植物 “三拒”倡议
下载PDF
浮华的美丽 绝世的悲哀——浅析张爱玲的悲剧意识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雯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2-26,共5页
悲剧意识的产生与作为创作主体的作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张爱玲在她所创作的诸多“传奇”悲剧中,有着比他人更深刻的悲剧感、末世感。文章旨在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中各种人物自身悲剧的揭示,以及对作者种种悲剧意识的表现和这种悲剧意识... 悲剧意识的产生与作为创作主体的作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张爱玲在她所创作的诸多“传奇”悲剧中,有着比他人更深刻的悲剧感、末世感。文章旨在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中各种人物自身悲剧的揭示,以及对作者种种悲剧意识的表现和这种悲剧意识形成的特点、成因的总结,从而浅探张爱玲的悲剧世界,以求在更多的层面上对其悲剧意识的种种加以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悲剧意识 苍凉 爱情 人性 意象
下载PDF
一个在矛盾中游荡的灵魂——剖析艾米莉·狄金森的矛盾心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文爱军 《零陵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67-69,共3页
艾米莉·狄金森始终生活在矛盾中。她是基督教的叛逆者,却构想着自己心目中的上帝;她热爱自然又害怕自然;她追求真爱却独身一生。在矛盾之中,她总在为如何既保存自己的真实又适应社会的规定而塑造着自己。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矛盾 宗教观 爱情观 自然观
下载PDF
东西方哲学、宗教与文化对“爱”的诠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詹海云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26,共11页
"爱"是上天赐予人类最宝贵的礼物。爱有正面意义的爱,也有负面意义的爱,还有中性意义的爱。讨论"爱"的历史与现实发展状况与意义,包括:中国文字文化中的"爱",中国思想史上"爱"的观念,印度佛教... "爱"是上天赐予人类最宝贵的礼物。爱有正面意义的爱,也有负面意义的爱,还有中性意义的爱。讨论"爱"的历史与现实发展状况与意义,包括:中国文字文化中的"爱",中国思想史上"爱"的观念,印度佛教、道教中"爱"的观念,西方文化中宗教与政治的"爱"的观念,"爱"的观念的检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爱 兼爱 道爱 自然爱 神爱
原文传递
《诗经》自然生态意识新探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金坤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9期67-73,共7页
《诗经》中"鸟兽草木"等动植物计有250余种,它们不仅是博物学层面的功能符号、社会学层面的文化符号,而且是文艺学层面的情感符号,更是教育学层面的启蒙符号。这四个知识层面都是先民们亲近自然、友爱自然的美好结晶,也是孔子... 《诗经》中"鸟兽草木"等动植物计有250余种,它们不仅是博物学层面的功能符号、社会学层面的文化符号,而且是文艺学层面的情感符号,更是教育学层面的启蒙符号。这四个知识层面都是先民们亲近自然、友爱自然的美好结晶,也是孔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深层内涵之所在。阐析《诗经》自然生态之审美意蕴,旨在激发与增强今人关爱自然之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鸟兽草木 功能符号 文化符号 情感符号 启蒙符号 孔子 关爱自然
下载PDF
早期日本汉诗文中的隐逸憧憬——以《怀风藻》及敕撰三集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陆晚霞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5年第4期88-94,共7页
本文试从奈良时期的《怀风藻》及平安初期的敕撰三集所收的汉诗文作品中读取诗人们心中怀抱的隐逸憧憬。通过对具体诗句的分析,发现这种憧憬具体表现为一种喜山乐水的情怀,一种对闲雅无事境界的追求意识。同时注意到这些作品对大隐、朝... 本文试从奈良时期的《怀风藻》及平安初期的敕撰三集所收的汉诗文作品中读取诗人们心中怀抱的隐逸憧憬。通过对具体诗句的分析,发现这种憧憬具体表现为一种喜山乐水的情怀,一种对闲雅无事境界的追求意识。同时注意到这些作品对大隐、朝隐、吏隐、招隐等概念或有关隐逸的典故往往反其意而用。这种创作特点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的浓厚兴趣和广博了解,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早期汉诗文受时代性的制约,为王朝统治歌功颂德的性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逸 喜山乐水 闲雅无为 时代性
原文传递
“有”与“没有”之间——解读《李尔王》的存在哲学
15
作者 章乔毓 肖剑(指导)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79-81,共3页
“Nothing can come of nothing”作为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深刻地绘就了早期李尔的精神底色。“无中不能生有”这个重要的哲学命题,自从被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后,便为后世的西方哲学家所普遍讨论。在《李尔王... “Nothing can come of nothing”作为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深刻地绘就了早期李尔的精神底色。“无中不能生有”这个重要的哲学命题,自从被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后,便为后世的西方哲学家所普遍讨论。在《李尔王》的英文原著中,“nothing”具有多元的内在含义。“有”与“没有”的讨论涉及了亲情、爱情多个方面,主人公观念中两者二元关系的转变也演绎着关于“真人”的成长故事。不论是对个体存在状态的呈现还是对人与自然动态关系的思考,《李尔王》都极具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的哲学价值。《李尔王》在双线索的交织中塑造出一众个性迥异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有”与“没有”之间,暗含着“爱”的形式与本质之争,藏匿着“真人”成长蜕变的隐性轨迹。透过失势、战争、死亡、赎罪,我们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审视社会关系的复杂,收获深沉的人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存在哲学 人的自我发现 自然
下载PDF
论爱自然教育的主要内容
16
作者 崔德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48-152,共5页
文章认为爱自然教育是开展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爱自然教育,普及自然知识,引导人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认识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增强人的生态环境危机意识,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形成生态环境保护要人人有责、齐抓共管的... 文章认为爱自然教育是开展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爱自然教育,普及自然知识,引导人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认识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增强人的生态环境危机意识,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形成生态环境保护要人人有责、齐抓共管的社会风尚;促使人树立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珍惜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观念;激发人去探索自然规律,合理改造自然、充分利用自然、有效保护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自然 爱教育 人与自然的和谐
下载PDF
革命·理想·人性——1980年代小说中的爱情意识形态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莉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1-14,共4页
文章以文本为切入点,从爱情与革命、爱情与理想、爱情与人性三方面阐述了1980年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所承载的意识形态内涵。"爱情与革命"回到了上世纪40、50年代的革命爱情故事的叙事模式;"爱情与理想"是"爱情... 文章以文本为切入点,从爱情与革命、爱情与理想、爱情与人性三方面阐述了1980年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所承载的意识形态内涵。"爱情与革命"回到了上世纪40、50年代的革命爱情故事的叙事模式;"爱情与理想"是"爱情与革命"的另一个版本,按照美好的社会理想来选择爱情;"爱情与人性"借爱情故事表达对历史理性、现代文明、欲望的认同与困惑。爱情不再承载意识形态之后,它的审美魅力也随之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80年代小说 爱情 意识形态 革命 理想 人性
下载PDF
瑜伽文化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晔 高洪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瑜伽运动项目得到了我国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其内在原因是瑜伽文化的核心理念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相通的。国人之所以接纳瑜伽、喜欢瑜伽,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是因为对世界优秀文化产生的共鸣。瑜伽文化和我国优秀传... 瑜伽运动项目得到了我国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其内在原因是瑜伽文化的核心理念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相通的。国人之所以接纳瑜伽、喜欢瑜伽,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是因为对世界优秀文化产生的共鸣。瑜伽文化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都体现了对生命的关怀、对自然的热爱、对纯净之美的赞赏、对社会共融的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瑜伽文化 热爱自然 纯净美 社会共融
下载PDF
“爱自然”的人性生成与生态困境的超越 被引量:3
19
作者 牛庆燕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2,共4页
人性危机是引发生态困境的深层价值论根源。寻归人性"是其所是"的本性,积极推进生态人格的重塑和"爱自然"的人性生成,是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因此,辩证审慎地探讨人性的确证方式并合理探寻人性生成方向,是应对生态... 人性危机是引发生态困境的深层价值论根源。寻归人性"是其所是"的本性,积极推进生态人格的重塑和"爱自然"的人性生成,是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因此,辩证审慎地探讨人性的确证方式并合理探寻人性生成方向,是应对生态困境、构筑人类文明大厦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生态人格 爱自然 生态困境
下载PDF
《呼啸山庄》希克厉形象再审视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峰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46-47,51,共3页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塑造了一个被认为是恶魔的主人公希克厉。通过探讨这一人物的精神元素、性格内涵、存在意义 。
关键词 希克厉 荒原 爱情 复仇 自然人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