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人”视野下的中国建筑营造意匠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树声 《时代建筑》 2014年第1期44-47,共4页
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营造者关切点的梳理,进而认识到文人对中国营造的贡献。"全人"是清人论述建筑环境时提出的概念,是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和长期营造经验的积累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其营造模式以文人和匠人的共同创造为特点... 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营造者关切点的梳理,进而认识到文人对中国营造的贡献。"全人"是清人论述建筑环境时提出的概念,是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和长期营造经验的积累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其营造模式以文人和匠人的共同创造为特点,以创造整体环境为目标,以满足人的生活需求、追求人生境界为核心。此种营造体系重环境、弱建筑、近人情、贵境界。建筑从属于整体环境,只是塑造环境的一种要素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匠人 文人 建筑观 全人 环境 境界
下载PDF
现代中国建筑之“意”的追寻与升华——我国台湾地区“新派”建筑的空间与园林(1950-1965年)
2
作者 黄庄巍 刘静 邹广天 《建筑师》 CSSCI 2024年第4期84-96,共13页
1950年代初至1960年代中前期,在中国近代建筑发展脉络分支延续与世界现代建筑思潮直接影响下,由中国内地迁台建筑师及其学生组成的“新派”建筑师群体在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体系化的现代中国建筑理论建构并形成理论流派。本研究将基于世... 1950年代初至1960年代中前期,在中国近代建筑发展脉络分支延续与世界现代建筑思潮直接影响下,由中国内地迁台建筑师及其学生组成的“新派”建筑师群体在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体系化的现代中国建筑理论建构并形成理论流派。本研究将基于世界现代建筑运动传播和中国近代文化思潮延续之“双重维度”视域,发掘本时段台湾地区“新派”建筑师对现代空间原理、流动空间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跨文化理论融合与建构,阐述其在现代主义视角下对文人园林的价值思考及其创新价值,以及对中国营造学社思想的反思,以期完善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相关研究,补充战后中国建筑理论界在世界现代建筑运动进程中的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理论 现代中国建筑 建筑空间 文人建筑 台湾地区建筑 中国园林 中国营造学社 汉宝德
下载PDF
现代中国建筑之“脉”的分枝与演进--我国台湾地区“新派”建筑师群体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庄巍 刘静 邹广天 《建筑师》 CSSCI 2023年第2期56-74,共19页
1950年代至1960年代中前期,在中国近代建筑发展脉络分支延续与世界现代建筑思潮直接影响下,由内地迁台建筑师及其学生组成的“新派”建筑师群体在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体系化的现代中国建筑理论建构并形成理论流派。这一理论流派直接继承... 1950年代至1960年代中前期,在中国近代建筑发展脉络分支延续与世界现代建筑思潮直接影响下,由内地迁台建筑师及其学生组成的“新派”建筑师群体在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体系化的现代中国建筑理论建构并形成理论流派。这一理论流派直接继承发展了1930年代以来在学院派与官式建筑传统之外探寻现代中国建筑道路的思想新芽,系统呈现了世界现代建筑运动主流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全面碰撞融合的理论图景,亦成为中国近代文化思潮之余绪在现代中国建筑理论探索中的映射,具有多重重要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本文将发掘本时段台湾地区“新派”建筑师在中国近代文化思潮余绪与现代建筑社会属性多重交叠下的理论探索,论述其对“复古思潮”的抨击抵抗及其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理论内涵,呈现其从“型造人”到“建筑文化自觉”的启蒙主义理论建构演进目标,总结这一群体及其理论建构作为现代中国建筑发展图景重要组成的意义与价值,以期完善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相关研究,补充战后中国建筑理论界在世界现代建筑运动进程中的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理论 现代中国建筑 中国近代文化思潮 文人建筑 中国台湾建筑 金长铭 贺陈词 汉宝德
下载PDF
现代中国建筑之“形”的求索与开拓——我国台湾地区“新派”建筑的形式与功能(1950—1965年)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庄巍 刘静 邹广天 《建筑师》 CSSCI 2023年第5期81-89,共9页
1950年代初至1960年代中前期,在中国近代建筑发展脉络分枝延续与世界现代建筑思潮直接影响下,由内地迁台建筑师及其学生组成的“新派”建筑师群体在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体系化的现代中国建筑理论建构并形成理论流派。本研究将基于世界现... 1950年代初至1960年代中前期,在中国近代建筑发展脉络分枝延续与世界现代建筑思潮直接影响下,由内地迁台建筑师及其学生组成的“新派”建筑师群体在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体系化的现代中国建筑理论建构并形成理论流派。本研究将基于世界现代建筑运动传播和中国近代文化思潮延续之“双重维度”视域,阐述“新派”建筑师通过结构理性、功能主义与文人生活审美价值的融合,对现代中国建筑之“形态功能”范畴的求索与开拓,呈现1950—1960年代现代中国建筑理论发展的多元图景,以期完善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相关研究,补充战后中国建筑理论界在世界现代建筑运动进程中的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理论 结构理性主义 功能主义 文人建筑 中国台湾建筑 金长铭 贝聿铭 王大闳 陈其宽 贺陈词
下载PDF
说说王澍 被引量:3
5
作者 应朝 《新建筑》 2013年第1期138-142,共5页
在迅猛发展的中国建筑领域,中国建筑师王澍创新地使用古朴的元素来弘扬历史、抒发人文情怀,并在现代风格的探索中不断尝试往昔废旧材料的运用及传统文化精髓的展现,从而荣获了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其代表作为宁波博物馆。
关键词 王澍 宁波博物馆 文人建筑
下载PDF
Poetic and Pictorial Splendor-Expres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i in Chinese Architecture
6
作者 LUO Jin QIU Jia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6年第5期69-73,共5页
The expres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i is based on connection, seeking emotion and harmony. With various forms, though, this style of expression shares the same value in some art forms, like traditional Chines... The expres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i is based on connection, seeking emotion and harmony. With various forms, though, this style of expression shares the same value in some art forms, like traditional Chinese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and Chinese architecture. Based on the commonalities of various forms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is paper offered an insight into Chinese architecture in light of poetic and pictorial expres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i. In order to illuminate the corresponding connec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and Chinese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expression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corresponding to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respective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aesthetics, and culture stud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Via analogous analysis, which includes the analogy between the emo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feelings in traditional poetry, the analogy between the order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spirit of calligraphy, and the analogy between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he picturesque scene, the poetic and pictorial expression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was clarified. This paper emphasized that Chinese architecture needs to jump out of the concrete image, eradicate the interdisciplinary boundaries, and stress the integration of arts and humanities in a higher level, to express Chinese architecture in a Chinese way. That means making Chinese architecture modern in forms and techniques, and traditional in spirit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Chinese architecture Expres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i Poetic and pictorial splendor
下载PDF
福州榕庵的文学印记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可文 《闽台文化研究》 2017年第1期88-94,共7页
榕庵在福州城内乌石山北麓,是闽中颇有特色的文人建筑。最早是明末韩锡读书处,先后有林蕙、张远、林皎兄弟、林文英兄弟、林绪光等文人在此居住或读书,还留下了朱彝尊、查慎行、徐釚、毛际可、高兆、陈轼、叶矫然、林佶等重要文人的足... 榕庵在福州城内乌石山北麓,是闽中颇有特色的文人建筑。最早是明末韩锡读书处,先后有林蕙、张远、林皎兄弟、林文英兄弟、林绪光等文人在此居住或读书,还留下了朱彝尊、查慎行、徐釚、毛际可、高兆、陈轼、叶矫然、林佶等重要文人的足迹。榕庵给十七世纪的闽中文坛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传世的《榕庵唱和篇》体现了文人建筑对文艺创作的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文人建筑 榕庵 《榕庵唱和篇》
下载PDF
浅谈文人造园思想对园林建筑的影响——以醉白池为例
8
作者 杨慧琳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2期106-107,共2页
文章以醉白池为研究对象,梳理了醉白池的历史变迁过程以及不同时期文人造园手法与审美趣味的变化,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建筑测绘的方法对园内建筑特点进行解读,分析了文人造园思想对醉白池园林布局及建筑形制的影响,揭示了文人造园... 文章以醉白池为研究对象,梳理了醉白池的历史变迁过程以及不同时期文人造园手法与审美趣味的变化,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建筑测绘的方法对园内建筑特点进行解读,分析了文人造园思想对醉白池园林布局及建筑形制的影响,揭示了文人造园的深层精神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造园 园林建筑 醉白池 文化
下载PDF
论“气”对中国传统文人建筑的塑造作用
9
作者 申友林 《中外建筑》 2019年第11期34-36,共3页
文人建筑是中华传统建筑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而气是中国哲学中极具特色的范畴。庄子认为气是万物构成的基础。本文从气的流动与建筑的关系入手,提出建筑是人的"气"的外向物化表达、景致是对自然之气的内向拾取、气于建筑内循环... 文人建筑是中华传统建筑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而气是中国哲学中极具特色的范畴。庄子认为气是万物构成的基础。本文从气的流动与建筑的关系入手,提出建筑是人的"气"的外向物化表达、景致是对自然之气的内向拾取、气于建筑内循环流动构成建筑场景的转换三个层面阐述中国建筑与古代文人之间的关系。并以南京三合宅为例,论述了文人"气"呈现出的三种空间氛围:融入山林的隐、气质彰显的雅、气韵生动的趣的三种表现手法。指出现代建筑对传统文化的应用,不应该停在符号层面而应该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建筑 流动 空间氛围
下载PDF
中国文人建筑传统现代复兴与发展之路上的王澍 被引量:38
10
作者 赖德霖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共5页
将2012年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的建筑设计置于中国文人建筑传统现代复兴与发展的语境考察,这一复兴与发展的轨迹以童寯、刘敦桢、郭黛姮、张锦秋、汉宝德、冯纪忠、贝聿铭以及王澍为代表,而王是将它发扬光大并在建筑学的多个方面贡献于世... 将2012年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的建筑设计置于中国文人建筑传统现代复兴与发展的语境考察,这一复兴与发展的轨迹以童寯、刘敦桢、郭黛姮、张锦秋、汉宝德、冯纪忠、贝聿铭以及王澍为代表,而王是将它发扬光大并在建筑学的多个方面贡献于世界现代建筑的最突出的一位代表。这一方面因为其探索规模更大、类型更广;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对于中国文人建筑空间与时间传统的发掘。相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普适性空间和现在时态时间,王澍注意表现中国传统的空间意象,他的建筑空间设计体现出对文人园林与绘画的理解;而将旧有建筑材料的再利用则创造出一种现在完成时态的时间体验,这也是中国文人艺术的一个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澍 普利兹克奖 文人建筑
原文传递
基于图底关系比较的晚明江南文人园林建筑形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一家 张德顺 《华中建筑》 2022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古典园林再生一向是景观设计中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修复现存的园林,或是恢复那些毁于战火,不复存在的园林,又或是从历史中提炼总结规律,以作为新中式设计的参考,我们都需要在充分研究古典园林的基础上对研究内容进行提炼总结,从而达到... 古典园林再生一向是景观设计中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修复现存的园林,或是恢复那些毁于战火,不复存在的园林,又或是从历史中提炼总结规律,以作为新中式设计的参考,我们都需要在充分研究古典园林的基础上对研究内容进行提炼总结,从而达到可以应用于实际设计的程度。从过往的设计经历看,古典园林再生最难的在于重塑园林的空间层次。当水文地形都发生改变后,如何做到园林空间的神似,需要我们对园林各要素的布置原则与规律有更加深入的认知。通过对晚明江南园林中建筑的图底关系进行分析与总结,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晚明江南文人园林建筑布局特点的认知,从而在今后的古典园林再生设计时做到有据可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江南文人园林 建筑 图底关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建筑室内空间的文人基因
12
作者 王艺晓 刘杰民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2期176-177,共2页
中国文人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重要群体。中国传统空间文化讲究天人合一、探讨宇宙本原、阴阳方位、虚实相生和以柔克刚,将自然、建筑和人有机组合,以一种开放的、模糊的姿态彰显出自然流动中的诗意性。中国文人思想对中国传统建筑室... 中国文人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重要群体。中国传统空间文化讲究天人合一、探讨宇宙本原、阴阳方位、虚实相生和以柔克刚,将自然、建筑和人有机组合,以一种开放的、模糊的姿态彰显出自然流动中的诗意性。中国文人思想对中国传统建筑室内空间,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文人所推崇的设计观体现在,在设计的同时关注情感因素,而不是一味地复制既有建筑,真正做到回归传统,本土建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 中国传统建筑室内空间 文人建筑师 文人设计观
下载PDF
福州鳞次山房的文采风流
13
作者 吴可文 《闽台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93-98,共6页
福州乌石山的鳞次山房(又称第一山房),原名鳞次台。自唐末黄氏居于此,历代均有知名文人入住。南宋的黄朴、元末明初的吴海、明万历间的魏文焲、清初的陈轼、乾隆年间的叶观国、嘉庆道光间的杨庆琛、咸丰间的魏本唐、当代的邓拓等是其中... 福州乌石山的鳞次山房(又称第一山房),原名鳞次台。自唐末黄氏居于此,历代均有知名文人入住。南宋的黄朴、元末明初的吴海、明万历间的魏文焲、清初的陈轼、乾隆年间的叶观国、嘉庆道光间的杨庆琛、咸丰间的魏本唐、当代的邓拓等是其中较为重要者,此处还是民国自闲诗社的社集地。论及历史之悠久、传承之无间、文献之足征,鳞次山房实在是福州私家文人建筑中非常难得的一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文人建筑 鳞次山房 吴海 魏文焲 叶观国 杨庆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