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翻译中的语义迁移研究--以基于信息贡献度的主题词提取方法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加圣 管新潮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4,5,共8页
本文尝试提出信息贡献度这一概念,描述翻译文本中的词汇因其对译文特定部分或主题贡献最大的信息量而被赋予相应的权重。信息贡献度有其信息论、语料库语言学、翻译文学、文化传播以及翻译的文化研究等多重理论基础和研究价值。与传统... 本文尝试提出信息贡献度这一概念,描述翻译文本中的词汇因其对译文特定部分或主题贡献最大的信息量而被赋予相应的权重。信息贡献度有其信息论、语料库语言学、翻译文学、文化传播以及翻译的文化研究等多重理论基础和研究价值。与传统的语料库经典研究方法和大数据研究方法相比,信息贡献度研究方法具有独特作用,可应用于多种与语义相关的研究。借助于Python构建的合理算法,实现了文学翻译作品历时性不同译本之间的文化意象的系统化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信息贡献度方法的语义迁移研究是以文本语义结构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不仅保留了传统语料库研究方法的精髓,还为大数据时代Python工具在翻译文学和语料库翻译学领域里的应用开拓了新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迁移 信息贡献度 PYTHON 文学翻译 主题词 文化意象
原文传递
论“理性”概念的五大基本范式——文艺美学关键词研究之一 被引量:4
2
作者 仪平策 王卓斐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6-150,共5页
“理性”是美学、文艺学学科中使用最繁而歧义最大的一个关键词 ,需要加以甄别辨析。理性概念大致有五大基本范式 :一是本体理性 ,指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古典理性形态。二是认知理性 ,即人类强调“自己思考”的认识论意义上的近代理性形... “理性”是美学、文艺学学科中使用最繁而歧义最大的一个关键词 ,需要加以甄别辨析。理性概念大致有五大基本范式 :一是本体理性 ,指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古典理性形态。二是认知理性 ,即人类强调“自己思考”的认识论意义上的近代理性形态。三是工具理性 ,又称科技理性 ,指将工具 (或科技 )视为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主要标志的近现代理性形态。四是生命理性 ,也称人文理性 ,指以个体感性的生命存在为基点来探寻人的价值追求人生理想的现代理性形态。五是实践理性 ,主要指的是一种直接贯彻在日常现实的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的中国理性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概念 内涵 基本范式 文艺美学 关键词
下载PDF
2004儿童散文创作综述
3
作者 吴然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10期58-60,共3页
儿童散文对儿童文学来说,是不可空缺的。一批年轻作者精湛的散文佳作涌现是2004年中国儿童散文的一个新气象。新人佳作和老作家新作都得到了儿童文学界的关注以及小读者们的喜爱。
关键词 儿童散文 文调 真情
下载PDF
巴赫金“对话论”再释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启超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2-129,159,160,共10页
巴赫金的“对话”已然被无边界征用。巴赫金的“对话论”内涵不时被简化,外延常常被泛化。这一现象召唤学者们对巴赫金“对话论”进行深度开采,在巴赫金的概念场中来理解“多声部对话”,“对话关系”意义上的“对话”,“超语言学”界面... 巴赫金的“对话”已然被无边界征用。巴赫金的“对话论”内涵不时被简化,外延常常被泛化。这一现象召唤学者们对巴赫金“对话论”进行深度开采,在巴赫金的概念场中来理解“多声部对话”,“对话关系”意义上的“对话”,“超语言学”界面上的对话,主体间相对位、相应和而不融合、不同一的对话。巴赫金的“对话”具有文化哲学品位,具有伦理导向性,具有在文学文本与文化现实之间自由穿越的阐释力。近些年来,俄罗斯、美国、英国、波兰诸国巴赫金专家对“多声部对话论”的新解读,显示出国际斯拉夫学界在巴赫金这一核心理念上的深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文论 核心理念 对话论 超语言学 文化哲学 应和
下载PDF
重写现代文学史中的五大问题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辽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4-158,共5页
重写现代文学史有五大问题:一是作家在现代史中的政治表现与其作品的文学价值的关系问题;二是现代文学中的救亡与启蒙问题;三是“左翼文学”、“抗战文学”、解放区文学、新民主主义文学与自由主义文学的关系问题;四是对鲁迅与胡适的评... 重写现代文学史有五大问题:一是作家在现代史中的政治表现与其作品的文学价值的关系问题;二是现代文学中的救亡与启蒙问题;三是“左翼文学”、“抗战文学”、解放区文学、新民主主义文学与自由主义文学的关系问题;四是对鲁迅与胡适的评价问题;五是现代文艺思想论争问题。应辩证地、妥善地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现代文学史 五大问题
下载PDF
胸中块垒 笔底波澜——李邺嗣及其诗文
6
作者 戴松岳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7-31,共5页
李邺嗣作为浙东学派中的文学主将 ,以其深厚的故国之情和丰富的文学创作 ,将浙东地区明清之际天翻地覆的世态人情化为诗文 ,成为那个悲惨时代一曲深沉的挽歌 。
关键词 李邺嗣 文学创作 明末清初 诗歌 散文
下载PDF
汉英文学翻译漫谈——从英译《灌园叟晚逢仙女》谈起
7
作者 张鲁艳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72-75,共4页
为数不多的汉英文学翻译作品对传播、弘扬中华文化起了重要作用,但汉英文学翻译的现状在中国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对译者素质的过高要求以及翻译中出现的种种复杂问题使汉英翻译难于英汉翻译。
关键词 文学翻译 译者素质 古文功底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文论中关键术语英译
8
作者 刘小群 《宜宾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89-91,共3页
由于东西文论分属不同系统,在翻译中必然遭遇中西文论话语体系不相呼应的情况,由此造成的翻译困难之大可想而知。本文试对中国古典文论《文心雕龙》不同译本中关键术语英译加以比较和探讨,以期为古典文论翻译提供一些可能的借鉴。
关键词 古典文论 关键术语 翻译 文心雕龙
下载PDF
关键词:掌控话语权的锁钥——中西文论关键词比较研究工作会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勤勤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80,共6页
构建中国特色文艺理论及其话语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目标,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一贯主张,在当下,也是时代与现实的需要。在构建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与其话语体系的过程中,关键词更是掌控话语权的锁钥,建构中国特点的关键词也... 构建中国特色文艺理论及其话语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目标,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一贯主张,在当下,也是时代与现实的需要。在构建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与其话语体系的过程中,关键词更是掌控话语权的锁钥,建构中国特点的关键词也能够凸显文化自信。关键词提炼的原则:激活中国传统概念,中化西方概念,产生新的意涵,用到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论 关键词 话语权
原文传递
“干货”未必灵 聚焦“这一篇”——对高考评价体系下提高学生文学类文本阅读关键能力的思考
10
作者 李燕 《湖北招生考试》 2021年第6期59-61,共3页
对高考评价体系下提高学生文学类文本阅读关键能力的探究,需要厘清新课标与高考评价体系对于学生文学性阅读能力的要求。观照当下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课灌输“干货”的实际,在学生掌握阅读必备知识的基础上,聚焦每一个“这一篇”文本进... 对高考评价体系下提高学生文学类文本阅读关键能力的探究,需要厘清新课标与高考评价体系对于学生文学性阅读能力的要求。观照当下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课灌输“干货”的实际,在学生掌握阅读必备知识的基础上,聚焦每一个“这一篇”文本进行深入探究,发现需要做到:尊重文本独特性,融入“作者意识”;辨识综合考点,探究思维路径;深入情境探究,建构文化关联。真正从文本阅读的过程中窥见社会生活,才能提高阅读关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货” “这一篇” 高考评价体系 阅读关键能力
原文传递
华文教育的现象与本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汝建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0-75,共6页
语文教育界对"语文观"的讨论,值得华文教育界关注和借鉴,华文教育有必要回眸"语文观"的纷争;哪些元素构成"语文"的有机系统是讨论华文教育的前提,以往的六种语文观,都提到"语言"这个元素,提取&... 语文教育界对"语文观"的讨论,值得华文教育界关注和借鉴,华文教育有必要回眸"语文观"的纷争;哪些元素构成"语文"的有机系统是讨论华文教育的前提,以往的六种语文观,都提到"语言"这个元素,提取"语言"这个"公因式"以后,剩下的元素还有"文学"、"文字"、"文章"、"文化"、"言语",分析这些元素及其构成的语文系统是讨论语文观的出发点;对华文教育的现象与本质有种种不同看法,华文教育的本质是对外汉语文教育,它与对外汉语、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三足鼎立,成为国际汉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教育 语文观 对外汉语教育
下载PDF
从“文学语言”到“文学话语”
12
作者 段平山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5-49,共5页
对于传统的文学研究来说, “文学语言”无疑是一个最基本的学术概念, 随着文学与语言学的相互交叉以及“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兴起, “文学话语”逐步取代了“文学语言”。表面上看, 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态势, 然而, 从“文学语... 对于传统的文学研究来说, “文学语言”无疑是一个最基本的学术概念, 随着文学与语言学的相互交叉以及“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兴起, “文学话语”逐步取代了“文学语言”。表面上看, 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态势, 然而, 从“文学语言”到“文学话语”, 这不仅仅只是一种研究策略或研究“视角”的改变, 这一过程本身体现着许多方面的观念的“转换”, 包括对“文学性”理解方式的转换和语言学观念的转换等。探讨并审视这一“转换”的过程对于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言 文学话语 文学性 语言学
下载PDF
全球化视阈下“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关键词与问题域——评冯宪光教授的《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论》
13
作者 张劲松 《嘉应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71-75,共5页
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教学大纲中,"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选修课。作为"专题型"教材的集大成之作,《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论》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视阈、问题和方法结合起来,以全球化为视阈,... 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教学大纲中,"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选修课。作为"专题型"教材的集大成之作,《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论》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视阈、问题和方法结合起来,以全球化为视阈,以问题域为中心,以关键词为方法,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进行共时比较和深度对话,在不忽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历史和经验的基础上使东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视界融合,为跳出旧有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研范式寻找一种新的发展方向与可能路径,也为继续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教学与研究贡献一个新的理论平台与学术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论》 全球化 关键词 问题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