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方法论 被引量:78
1
作者 陈金钊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2年第4期24-36,共13页
法律方法是法治理想成为可能的条件之一。本文通过对种种法律方法关系的梳理,揭示了法律方法对维护法治的积极意义。作者认为,法律发现是法律方法中首先使用的方法,而法律推理则是由成文法向判决转换的必用方法。在法律发现到法律推理... 法律方法是法治理想成为可能的条件之一。本文通过对种种法律方法关系的梳理,揭示了法律方法对维护法治的积极意义。作者认为,法律发现是法律方法中首先使用的方法,而法律推理则是由成文法向判决转换的必用方法。在法律发现到法律推理的过程中,法律解释、法律论证、价值衡量、漏洞补充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方法论 法律发现 法律推理 司法过程 法治理想 法律论证 成文法 衡量 价值 条件
原文传递
当代法律方法论的转型——从司法三段论到法律论证 被引量:39
2
作者 焦宝乾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4年第1期97-103,共7页
以司法三段论为主的法律方法论在现代社会受到各种挑战正日益失去解释力和说服力。本文立足于当代哲学和社会思想发展的趋向和基础 ,研讨了在此背景下法律方法论正发生一场深刻的转型 ,即从传统的司法三段论逐渐转向以法律解释和法律论... 以司法三段论为主的法律方法论在现代社会受到各种挑战正日益失去解释力和说服力。本文立足于当代哲学和社会思想发展的趋向和基础 ,研讨了在此背景下法律方法论正发生一场深刻的转型 ,即从传统的司法三段论逐渐转向以法律解释和法律论证为理论维度的法律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法律方法论 司法三段论 法律解释 法律论证
原文传递
“类推”与刑法之“禁止类推”原则——一个方法论上的阐释 被引量:35
3
作者 周少华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70,共13页
将法律解释概念作狭义理解 ,具有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 ;如此 ,则法律解释方法中并不存在“类推解释”。从“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的基本要求和“法律解释必须在文义所及的范围内为之”这一命题出发 ,可以认为罪刑法定原则其实不排斥任何... 将法律解释概念作狭义理解 ,具有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 ;如此 ,则法律解释方法中并不存在“类推解释”。从“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的基本要求和“法律解释必须在文义所及的范围内为之”这一命题出发 ,可以认为罪刑法定原则其实不排斥任何一种解释方法。事实上 ,“类推”在刑法领域是被作为法律续造的方法加以禁止的 ,而并非是被作为一种法律解释方法加以禁止。从维护法律确定性和司法统一性的要求出发 ,一切形式的类推在刑事司法中都应当被禁止 ;但是 ,这种主张显然源自于形式意义的罪刑法定和刑法技术主义的绝对观念。在实质意义的罪刑法定原则之下 ,有利于被告的类推应当被允许 ,这是克服刑法形式侧面的缺陷、实现刑法正义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类推原则 方法论 “类推” 刑法 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学术报告 被引量:25
4
作者 陈金钊 焦宝乾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22,共13页
近年来,国内法律方法论的研究逐渐升温。关于法律方法论(法学方法论)的含义、主要内容及理论体系,法律解释研究的进展及研究走向,哲学解释学对法律解释的深刻影响等问题,学界提出了各种看法。尤其是,法律论证作为一种新兴的法律方法,它... 近年来,国内法律方法论的研究逐渐升温。关于法律方法论(法学方法论)的含义、主要内容及理论体系,法律解释研究的进展及研究走向,哲学解释学对法律解释的深刻影响等问题,学界提出了各种看法。尤其是,法律论证作为一种新兴的法律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法治理论的可能性,当然这种方法的应用也离不开价值衡量(利益衡量)、法律推理等传统法律方法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方法论 法律解释 中国法律 国内法 法治理论 法学方法论 利益衡量 看法 价值 问题
下载PDF
论法律渊源——以法学方法和法律方法为视角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龙 刘诚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共6页
从法律方法的角度看法律适用是一个关于“法律是什么”的认识理性 ,而法律适用中法律渊源内部冲突的解决是一个“如何实现法律”的技艺理性。从两者的关系上看 ,认识“法律是什么”是“如何实现法律”的起点 ,“法律是什么”也仰赖于“... 从法律方法的角度看法律适用是一个关于“法律是什么”的认识理性 ,而法律适用中法律渊源内部冲突的解决是一个“如何实现法律”的技艺理性。从两者的关系上看 ,认识“法律是什么”是“如何实现法律”的起点 ,“法律是什么”也仰赖于“法律如何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渊源 法学方法 法律方法 法律适用 制定法 法律解释 契约
下载PDF
论领域法学研究的动态演化与功能拓展——以美国“领域法”现象为镜鉴 被引量:30
6
作者 吴凯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7-86,共10页
以环境法、航空法、娱乐法、酒法等为代表,美国法律体系中交叉研究充分、分工精密但是理论范式提炼不足的"领域法"现象体现了法律体系对于新兴社会问题积极应对的努力,但其"精密型"与"应急型"领域法学研... 以环境法、航空法、娱乐法、酒法等为代表,美国法律体系中交叉研究充分、分工精密但是理论范式提炼不足的"领域法"现象体现了法律体系对于新兴社会问题积极应对的努力,但其"精密型"与"应急型"领域法学研究之间存在转化与反哺的动态互动不足。相比之下,我国领域法学研究范式提供了领域法发展中可操作、程式化的方法与作业流程,为领域法学研究成果反哺法律实践以应对具体的社会问题提供了快速通道与行动指针。领域法学研究范式能够实现对类型化方法的弥补与超越、提供去中心化的立体法律发展模式、通过主体间互动的多元共治提供全面而高效的具体问题解决方案,进而实现其功能拓展。尽管可能还存在与传统部门法学研究的关系以及研究启动时点选取等需进一步研究的命题,领域法学研究范式的提出是中国法律学者对于世界法律文明的实质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法学 美国法 比较法 法学方法论 法治发展
下载PDF
法哲学在何种意义上有助于部门法学 被引量:28
7
作者 雷磊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8-1201,共24页
法哲学所面对的最大批评在于与部门法学及司法实践的疏离。部门法学知识的主体是法教义学,而法哲学是关于法的一般哲学理论,两者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疑难案件的场合。在法概念论的层面上,法概念争议会影响疑难案件中法律规范之效力的认定... 法哲学所面对的最大批评在于与部门法学及司法实践的疏离。部门法学知识的主体是法教义学,而法哲学是关于法的一般哲学理论,两者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疑难案件的场合。在法概念论的层面上,法概念争议会影响疑难案件中法律规范之效力的认定,这可能但不必然会影响裁判结论,但必然会影响判决的整个论证和说理的思路。在法学方法论的层面上,法律适用基本模式的分歧会造成裁判论证方式上的重要区分,司法哲学立场的差异可能会对相同的案件得出不同的裁判结论。在法伦理学的层面上,规范伦理学立场间的对立会影响个案的裁判后果。总之,法哲学的作用方式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通常在法教义学框架和体系内发挥作用;它旨在复杂化而非简化论证,试图揭示问题背后深层而复杂的理论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门)法教义学 法概念论 法学方法论 法伦理学 疑难案件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 从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相互塑造的角度观察 被引量:29
8
作者 傅郁林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23-1448,共26页
法学研究方法是评价中国民事诉讼法学发展状况的主要依据。在改革开放与法律发展相互成就的大背景之下,以法学作品及其研究范式为证据,可以观察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之间相互塑造的现象。中国民事诉讼法律发展状况限定... 法学研究方法是评价中国民事诉讼法学发展状况的主要依据。在改革开放与法律发展相互成就的大背景之下,以法学作品及其研究范式为证据,可以观察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之间相互塑造的现象。中国民事诉讼法律发展状况限定或拓展了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走向,而研究方法的运用和发展水平又支持或局限了中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分为法律规范、法律行为和法律现象等不同层次或类型,特别是司法解释和司法指导文件这类难以简单归入司法规范或司法行为的"原材料"的不断延展和复杂化对于规范法学和比较法学等"生产工具"提出了挑战。法学作品中那些集大成者往往是多种方法的巧妙结合。而从法学方法的发展史来看,各种研究方法既非顺序登场或轮流表演,亦非成对出现或此消彼长,而是交错出现、相互纠缠,在竞争共生的状态下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方法 民事诉讼法学 改革开放四十年
原文传递
韦伯的“理想类型”及其法学方法论意义——兼论法学中“类型”的建构 被引量:26
9
作者 胡玉鸿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3-37,共5页
“模式”的建构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韦伯正是以“理想类型”为切入点 ,展开对社会、经济、宗教等现象的具体分析。法学中“类型”的建构是一种“类”思维的方法论原则。“理想类型”对于解构法律现象具有方法论意义 ,它以个人主义方法... “模式”的建构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韦伯正是以“理想类型”为切入点 ,展开对社会、经济、宗教等现象的具体分析。法学中“类型”的建构是一种“类”思维的方法论原则。“理想类型”对于解构法律现象具有方法论意义 ,它以个人主义方法论为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 理想类型 法学方法论 个人主义方法论 价值取向
下载PDF
法律隐喻的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28
10
作者 刘风景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4-132,共9页
法律隐喻是法学家为了理解或解释某一法律问题(本体)而借用其他领域的概念(喻体),以实现从其他知识领域到法律领域的意义转换的思维活动,是法学中常用的定义方式和认知方法。法律隐喻以类比推理为基础,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各种法律现象的... 法律隐喻是法学家为了理解或解释某一法律问题(本体)而借用其他领域的概念(喻体),以实现从其他知识领域到法律领域的意义转换的思维活动,是法学中常用的定义方式和认知方法。法律隐喻以类比推理为基础,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各种法律现象的有效方法,还有助于培育公众的尊法情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彰显对人性的尊重。运用法律隐喻时,须遵循事物本质,了解其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隐喻 法律修辞 类比推理 法学方法
下载PDF
法教义学的显性化与作为方法的法教义学 被引量:26
11
作者 卜元石 《南大法学》 2020年第1期49-80,共32页
德国科学委员会于2012年对德国法学的评估报告引发了德国法学界近期对法教义学的密集讨论,其所关注的话题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法教义学的本体论问题;二是法教义学与法学方法论之间的关系;三是从比较法、法律史的视角来探索德国法教... 德国科学委员会于2012年对德国法学的评估报告引发了德国法学界近期对法教义学的密集讨论,其所关注的话题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法教义学的本体论问题;二是法教义学与法学方法论之间的关系;三是从比较法、法律史的视角来探索德国法教义学的未来,特别是跨学科方法运用的应然状态。就法教义学概念可以观察到,晚近法教义学的显性化是以具体化的形式完成的,即以具体制度为例展示教义化的步骤与过程。就法教义学的研究方法与法律适用方法的关系,仍然存在分歧。一定程度上,法教义学方法与法教义学的概念存在循环定义的问题,法教义学含义不明导致其研究方法无法彻底言明。从比较法的视角可以发现德国法教义学的特色在于实践导向,而这一特点建立在统一的法学教育和随之而来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形成的基础之上。跨学科方法在德国私法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在公法与刑法还有提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教义学 法学方法论 法学科学属性 疑难案件 跨学科法学研究
下载PDF
国际环境损害责任的私法化 被引量:17
12
作者 那力 张炀 《当代法学》 2004年第4期113-119,共7页
在国际环境损害问题上追究国家责任的不可行性 ,使国际环境损害责任制度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私法化趋势已多年。但是 ,由于国际法学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囿于传统的法律模式和思维方法 ,对这一问题的法律阐释和编纂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国际环境损害问题上追究国家责任的不可行性 ,使国际环境损害责任制度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私法化趋势已多年。但是 ,由于国际法学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囿于传统的法律模式和思维方法 ,对这一问题的法律阐释和编纂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直到最近 ,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的报告才突破了这一问题。从理论上对国际环境损害责任私法化的内容和法学方法论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探讨 ,对发展国际环境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环境责任 国家责任 民事责任 法学方法论
原文传递
论作为领域法的环境法:问题辨识与规范建构 被引量:21
13
作者 吴凯 汪劲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7,共11页
作为典型的领域法,环境法的发展得益于强烈的问题意识以及对环境保护领域本体性的正视与尊重。环境法发展过程中领域法特质最为鲜明地表现在三项问题辨识与对策形成技术:准确定位法律问题并将其从部门法体系中相对剥离、保持与特定领域... 作为典型的领域法,环境法的发展得益于强烈的问题意识以及对环境保护领域本体性的正视与尊重。环境法发展过程中领域法特质最为鲜明地表现在三项问题辨识与对策形成技术:准确定位法律问题并将其从部门法体系中相对剥离、保持与特定领域专业知识的适当张力、凝练法治共识与基本原理以矫正专业信息偏差。以此三项技术为核心的领域法学研究范式形成了与传统法律判断生成模式次序交错却形异神同的决策形成模式与规范建构路径。其在相对快速回应社会需求与供给妥适法律决策的同时,也暴露出规范语言的法律性弱化、典型案例宣示作用强却难以推广、特定案件应急处置遭受正当性诘问等问题,环境法的实践品格是领域法学研究范式实践理性特质的具体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 领域法学 问题意识 规范建构 法学方法论
下载PDF
为什么法律的魅力挡不住社会效果的诱惑?——对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论的反思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陈金钊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0-65,70,共7页
法律的规则、程序和权威构成了人们思考法治的基本形式。法律的抽象性、形式性意义等构造了意义稳定的法律世界,使行为具有了可预测性。如果人们认真对待规则和程序,就有了接近法治的思路。根据法律的思考引发了对法治功能的很多想象,... 法律的规则、程序和权威构成了人们思考法治的基本形式。法律的抽象性、形式性意义等构造了意义稳定的法律世界,使行为具有了可预测性。如果人们认真对待规则和程序,就有了接近法治的思路。根据法律的思考引发了对法治功能的很多想象,展现了法律的无限魅力。然而,一般性的法律毕竟要遭遇案件,在法律形式上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和一般正义的诉求,很可能与个别正义、案件的情境因素等会出现一些不吻合之处,再加上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的法律之间也可能发生冲突,因而需要进行方法论上的协调。但这绝不是否定形式法治的理由,两个效果以及实质与形式法治的统一论,属于法哲学认识论层面的问题,不可能把它当成方法来解决法治的难题,那样只能带来司法的混乱以及法治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法治 形式法治 法律方法论 社会效果 法律效果
下载PDF
法律解释:克制抑或能动 被引量:16
15
作者 陈金钊 《北方法学》 2010年第1期5-15,共11页
近来,实务界一直在高调倡导能动司法或司法能动,从而勾起了理论界对司法能动主义探讨的热情。像往常一样,实务界提出的问题,基本是在感觉的基础上理解能动意义的,没有经过认真的论证。从哲学的意义上看,司法能动是法律解释的本质,然而... 近来,实务界一直在高调倡导能动司法或司法能动,从而勾起了理论界对司法能动主义探讨的热情。像往常一样,实务界提出的问题,基本是在感觉的基础上理解能动意义的,没有经过认真的论证。从哲学的意义上看,司法能动是法律解释的本质,然而法治要求法律人应该是理性、克制地能动司法,否则能动就变成了毁坏法治的口号。在司法过程中即使少不了能动也不能忘记根据法律进行思维,不顾法律意义的安全性而任意能动不符合法治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克制 司法能动 法律解释 法治 法律方法
下载PDF
权力修辞向法律话语的转变——展开法治思维与实施法治方式的前提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金钊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53,共11页
在人们日常思维和言语表达中,权力修辞占据主导地位。权力场成了影响决策的最主要因素,这既不符合法治的原则要求,也难以成就管理国家与社会的法治方式。从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的角度看,权力修辞向法律话语的转变是展开法治建设的思想... 在人们日常思维和言语表达中,权力修辞占据主导地位。权力场成了影响决策的最主要因素,这既不符合法治的原则要求,也难以成就管理国家与社会的法治方式。从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的角度看,权力修辞向法律话语的转变是展开法治建设的思想条件。权力修辞与政法思维相匹配,重点维护的是管理秩序;法律话语与法治思维相适应,要限制权力,捍卫权利,是与法治建设相适应的法治意识形态,维护的是法律秩序。法律话语与权力修辞的冲突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从西方法治的经验和中国法治建设的需求看,法律话语能否平衡权力修辞关系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 法律话语 法律方法 权力修辞
原文传递
法律方法与法治:以对纳粹司法的反思为中心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林林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6-164,共9页
纳粹政权在司法领域的工具和帮凶,是反形式主义的法律方法论和政治目的司法,而非法律实证主义。以"具体秩序"思维和"具体的一般性概念"为代表的纳粹法律方法论,突破了形式主义司法准则,并将纳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提... 纳粹政权在司法领域的工具和帮凶,是反形式主义的法律方法论和政治目的司法,而非法律实证主义。以"具体秩序"思维和"具体的一般性概念"为代表的纳粹法律方法论,突破了形式主义司法准则,并将纳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提升为一种新的法律渊源和裁判规范。这种反形式主义法律方法论,是法治的一个陷阱。"去法制化"的纳粹司法表明:法律方法论若无视基本权利和普遍价值观,就可能沦落为当权者的作恶工具;法的形式价值和实体价值是唇齿相依的,要实现法治,二者不可偏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粹司法 法律方法论 法治
原文传递
探究法治实现的理论——法律方法论的学科群建构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金钊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1-18,共18页
为法治寻找实现的路径是法律方法论研究的任务之一。然而,作为实践哲学的法律方法论并不是法律人办案的行动方案,是一种理论形态,描述的仍然是法律思维方式。对法律思维的研究需要运用综合性的方法,这是因为即使是通过法律的治理也是多... 为法治寻找实现的路径是法律方法论研究的任务之一。然而,作为实践哲学的法律方法论并不是法律人办案的行动方案,是一种理论形态,描述的仍然是法律思维方式。对法律思维的研究需要运用综合性的方法,这是因为即使是通过法律的治理也是多途径的。从理论上看,哲学的、逻辑的、语言的、修辞的和解释的方法都对法律判断有着重要的影响,法律方法理论体系的建构需要这些学科的支持。从法科人士研习法律方法论的过程来看,作为方法论的法律哲学、法治所需要的法律逻辑学、法律修辞学、法律语言学和指引司法活动的法律解释学等学科,构成了法律方法论的基础理论体系。这些学科既提出了法治所需要的客观性、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对创造性的限制等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探寻这些理论实现的途径。在学科交叉的意义上,法律方法论的研究既可以拓宽专业领域,也可以积淀深厚而广泛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方法论 法律逻辑学 法律修辞学 法律语言学 法律解释学
下载PDF
对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的宏观反思——背景、问题及展望 被引量:12
19
作者 焦宝乾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6-125,共10页
近年来,我国法学研究与法律运行实践均对法律方法论有着越来越强烈的需要。法学、解释学、逻辑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在中国得以译介与传播,为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提供了必备的条件。法律方法论研究在我国近些年来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时也... 近年来,我国法学研究与法律运行实践均对法律方法论有着越来越强烈的需要。法学、解释学、逻辑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在中国得以译介与传播,为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提供了必备的条件。法律方法论研究在我国近些年来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时也存在诸如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系列难题。只有克服这些理论与实践难题,我国法律方法论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论 法学研究
原文传递
类型思维及其在法学中的应用——法学方法论的视角 被引量:12
20
作者 梁迎修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5-109,共5页
传统的抽象概念式思维倚重逻辑涵摄,排斥价值判断,无法保证法官的正当裁判。作为一种价值导向的思考方式,类型思维以其开放性、整体性等特征,克服了传统法律思维之不足,有助于司法者做出适切评价,因而在法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法学... 传统的抽象概念式思维倚重逻辑涵摄,排斥价值判断,无法保证法官的正当裁判。作为一种价值导向的思考方式,类型思维以其开放性、整体性等特征,克服了传统法律思维之不足,有助于司法者做出适切评价,因而在法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法学作为规范性科学的性质,法律人应当重视并自觉运用类型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概念式思维 类型思维 法学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