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哀鸣四野痛灾黎”:1942-1943年河南旱灾述论 被引量:14
1
作者 江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55,共12页
发生在1942年夏秋至1943年春夏的河南大旱灾,涉及国统区河南省的60余县,受灾民众数以百万计。由于河南地处中日对峙的前线,交通断绝,中央获得灾情较晚,地方官员贪污腐化与救灾不力等诸多因素,国民政府虽然采取了紧急下拨救灾款、设置粥... 发生在1942年夏秋至1943年春夏的河南大旱灾,涉及国统区河南省的60余县,受灾民众数以百万计。由于河南地处中日对峙的前线,交通断绝,中央获得灾情较晚,地方官员贪污腐化与救灾不力等诸多因素,国民政府虽然采取了紧急下拨救灾款、设置粥厂、减免征实征粮等各项措施,但成效有限,河南旱灾持续扩大并形成灾荒,迫使大批灾民逃向陕西等地,灾民死亡约200余万人。既往对河南旱灾事件的研究因史料限制并不充分,关于灾荒真实状况、国民政府救灾行动、灾民死亡人数以及中外舆论界的灾情报道等,均有可以再探讨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2—1943年河南旱灾 抗日战争 蒋介石 李培基 白修德
下载PDF
张学良与九一八事变再探讨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1-76,共6页
基于中国国力不及日本、迷信和平和保存实力等因素考虑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张学良在没有得到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明确指示下 ,自行实行不抵抗政策 ,致使沈阳失守 ,东北沦陷。由于在对日看法上 ,张学良与蒋介石观点基本一致 ;二人对九一... 基于中国国力不及日本、迷信和平和保存实力等因素考虑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张学良在没有得到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明确指示下 ,自行实行不抵抗政策 ,致使沈阳失守 ,东北沦陷。由于在对日看法上 ,张学良与蒋介石观点基本一致 ;二人对九一八事变的处理又合作无间 ,所以 ,张学良和蒋介石对东北沦陷都应负责。论对狭义的九一八事变的处理 ,张学良应负直接责任 ;论对广义的九一八事变的处理 ,蒋介石则应负主要责任。但蒋、张之“不抵抗政策” ,非为不抗日 ,而是何时抗日、如何抗日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蒋介石 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令
下载PDF
剖析蒋介石地方自治思想 被引量:4
3
作者 周玉玲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3-28,共6页
蒋介石执政一直都打着继承孙中山先生遗教的旗号 ,在实施地方自治制度方面也不例外。然而剖析蒋介石关于地方自治的理论及各种制度 ,不难看出蒋介石地方自治思想来源于封建宗法礼治 ,其内容是“管、教、养、卫”。蒋介石的地方自治思想... 蒋介石执政一直都打着继承孙中山先生遗教的旗号 ,在实施地方自治制度方面也不例外。然而剖析蒋介石关于地方自治的理论及各种制度 ,不难看出蒋介石地方自治思想来源于封建宗法礼治 ,其内容是“管、教、养、卫”。蒋介石的地方自治思想有两个显著特点 :封建专制性、军事情。因此 ,蒋介石地方自治的本质不是地方人民自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地方自治思想 封建宗法礼治 县制 保甲制度 封建专制性 军事性 选举制度
下载PDF
蒋介石力阻美国将台湾问题“国际化” 被引量:4
4
作者 檀江林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1-109,共9页
蒋介石退踞台湾期间,对于美国寻找各种机会使台湾问题“国际化”的企图,基本上采取抗拒的立场。具体表现在: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期,针对美国叫嚣的“台湾地位未定论”,蒋介石通过对《开罗宣言》的反复重申,坚持了台湾是中国一部... 蒋介石退踞台湾期间,对于美国寻找各种机会使台湾问题“国际化”的企图,基本上采取抗拒的立场。具体表现在: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期,针对美国叫嚣的“台湾地位未定论”,蒋介石通过对《开罗宣言》的反复重申,坚持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维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地位;在50年代中后期两次台海危机中,蒋介石坚守金门、马祖这两个与大陆保持联系的纽带,拒绝美国以海峡为界,实现“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并在一定程度上与大陆形成一种默契,共同抵制美国的分裂活动;从60年代开始,借恢复中国政府在联合国的席位、美国企图在联合国内部造成“一中一台”的既成事实,针对这种情况,包括台湾蒋介石当局在内的海峡两岸中国人,取得一定共识,即在国际社会只能有一个代表中国主权的中央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共同挫败美国以联合国名义分裂中国的图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美国 台湾问题
原文传递
蒋介石抵制美国的“两个中国”政策 被引量:3
5
作者 林泓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8-123,共6页
朝鲜战争结束后, 美国慑于新中国的强大, 基于台湾的战略地位, 在两次“台海危机”及联合国中制造“两个中国”政策。蒋介石出于民族大义及所谓维持法统地位的需要, 给予坚决抵制与抗争,阻止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
关键词 蒋介石 抵制 “两个中国” 政策
下载PDF
近二十年黄埔军校研究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秦立海 阚和庆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45-49,共5页
从黄埔军校创办的背景,蒋介石、周恩来与黄埔军校,苏联、共产国际与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教学与管理、教官与学生,黄埔军校与中国革命等方面,对近20年黄埔军校研究概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军事史 黄埔军校 蒋介石
下载PDF
孙中山与蒋介石的“国族”思想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周靖程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45-47,共3页
民国建立后 ,国家的独立、民族的统一、国内的民主并没有真正实现。孙中山和蒋介石作为国民党的两代领导人 ,在分别探索立国方案。在民族观方面 ,他们都希望对中国各民族重新整合 ,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 ,营造“国族” ,来解决中国面临的... 民国建立后 ,国家的独立、民族的统一、国内的民主并没有真正实现。孙中山和蒋介石作为国民党的两代领导人 ,在分别探索立国方案。在民族观方面 ,他们都希望对中国各民族重新整合 ,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 ,营造“国族” ,来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但由于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 ,个人的价值观不同 ,他们的“国族”思想在内容上又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蒋介石 国族
下载PDF
对察哈尔抗战的再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贾熟村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52-56,共5页
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在察哈尔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蒋介石认为是赤化、割据,万不能容忍,是错误的。冯玉祥主张调全国百分之八十的精锐军队,由蒋介石亲自统帅立即收复东北失地,这显示了他对日本、对国际大局不十分了解。其抗战的精神是应该... 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在察哈尔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蒋介石认为是赤化、割据,万不能容忍,是错误的。冯玉祥主张调全国百分之八十的精锐军队,由蒋介石亲自统帅立即收复东北失地,这显示了他对日本、对国际大局不十分了解。其抗战的精神是应该肯定的,但其急躁、冒进也是不可取的,必然会中日本"速战速决"的诡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玉祥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蒋介石 速战速决
下载PDF
抗日战争初期的龙云与汪精卫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本书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0-84,共5页
抗战初期,汪精卫经昆明出国叛逃,是否与龙云有关,历来说法不一。龙云说与自己无关,汪派人士则说龙云“完全同意”汪精卫的“和平运动”。龙云对待汪精卫出逃事件,既不敢得罪蒋介石,又不能不应付汪精卫,处于两难境地。实际上,汪... 抗战初期,汪精卫经昆明出国叛逃,是否与龙云有关,历来说法不一。龙云说与自己无关,汪派人士则说龙云“完全同意”汪精卫的“和平运动”。龙云对待汪精卫出逃事件,既不敢得罪蒋介石,又不能不应付汪精卫,处于两难境地。实际上,汪精卫的出逃是蒋、汪上演的“双簧戏”,至少是蒋介石“网开一面”的结果,龙云并不知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精卫叛国 龙云 蒋介石
下载PDF
张啸林建议蒋介石开征遗产税考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雷家琼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8-95,共8页
1933年11月20日,张寅致函蒋介石,希望能有机会与之继上一年面谈施行遗产税之事。此张寅,即为青帮大佬张啸林。张啸林一直在形塑自己热心国家社会事务的正面形象,并努力结交实权人物。1932年向蒋介石当面建言开征遗产税,是他力图攀附当... 1933年11月20日,张寅致函蒋介石,希望能有机会与之继上一年面谈施行遗产税之事。此张寅,即为青帮大佬张啸林。张啸林一直在形塑自己热心国家社会事务的正面形象,并努力结交实权人物。1932年向蒋介石当面建言开征遗产税,是他力图攀附当时正在物色人才的中国最高权力人物,以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的大胆尝试。不过,其帮会底色与蒋介石从传统道德入手救治中国的标榜相冲突,因此其"晋升"意图终成黄粱一梦。张啸林建议实施遗产税,集中体现了这个帮会大佬的投机性与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啸林 蒋介石 遗产税 青帮
下载PDF
淞沪战役与中国抗日国防战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才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48-53,共6页
“九·一八”事变后 ,中国的国防战略即为“抗日国防战略” ,暗中准备抗日部署 ,1935年到1937年中国政府以我国的地域条件做基础 ,估计到敌我双方实力悬殊 ,决定以持久战赢得胜利 ,所以 ,中国之国防态势明确地按照国防战略计划确立... “九·一八”事变后 ,中国的国防战略即为“抗日国防战略” ,暗中准备抗日部署 ,1935年到1937年中国政府以我国的地域条件做基础 ,估计到敌我双方实力悬殊 ,决定以持久战赢得胜利 ,所以 ,中国之国防态势明确地按照国防战略计划确立为以武汉为中心经营长江流域国防设施 ,建立自西向东的梯次防御体系。“七·七”事变后 ,淞沪战场的开辟是国民政府以西南为抗战基地实施持久抗战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结果上看 ,这一应战方略实现了国民政府的预期目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淞沪战役 抗日国防战略 蒋介石 国民政府
下载PDF
论党军的成立及其性质的演变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有礼 巴杰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62-65,共4页
党军是中国军队从传统走向现代转型期的初次尝试,它的出现反映了党在军队中影响的现实,也反映了一种与旧军队相区别的情绪。它为整合国家军政关系、改革军制建设现代武装力量、消除地方割据完成政治统一诸多问题发挥了重大的历史性作用。
关键词 国民党 党军 黄埔军校 军政关系 孙中山 蒋介石
下载PDF
论汪精卫1932-1933年的“政治病”与国民党派系权力斗争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皓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70-73,共4页
蒋介石的军事独裁 ,使汪精卫主持的南京政府行政院徒有虚名。汪精卫因无实权而在 1932年8月初请辞行政院长职。辞职与挽留的较量构成了蒋汪权力之争的基本格局 ,也形成了国民政府特有的政治现象——“政治病”
关键词 1932-1933年 汪精卫 派系权力斗争 国民党
下载PDF
亨利·卢斯之中美相似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红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01-105,共5页
 亨利·卢斯对于20世纪前半期中美关系的影响在主流的研究视角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得以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确非偶然。这是一位典型的美国至上主义者,有着深刻的宗教背景,特殊的中国情结,控制着一个影响非凡的舆论王...  亨利·卢斯对于20世纪前半期中美关系的影响在主流的研究视角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得以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确非偶然。这是一位典型的美国至上主义者,有着深刻的宗教背景,特殊的中国情结,控制着一个影响非凡的舆论王国。他坚信美国正面临着承担一个强国的使命,因此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而中国则是一片理想的试验田,一个美国化中国的出现,将是美国完成其强国使命的有力证明,"中美相似论"正是为了实现这一"强国梦想"而精心设计出来的。在亨利·卢斯控制时代公司的20多年里,"中美相似论"帮助塑造了美国主流的中国印象与舆论,从而形成了一种对于政府决策的公众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卢斯 中美相似论 美国 中国形象 国民党 蒋介石 中国情结 时代公司
下载PDF
关于蒋介石利用抗战实现个人独裁的原因分析
15
作者 张华梅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3-36,共4页
抗战时期, 蒋介石通过削弱、瓦解地方实力派, 利用政治体制的变化, 实现了个人独裁统治。蒋介石之所以能实现个人独裁, 主要是因为战时权力需要相对的集中, 也是国民党维护其执政党地位与战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需要。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蒋介石 个人独裁 原因
下载PDF
论1939-1940年中国建立遏制日本的远东国际联合阵线的努力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乾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51,共7页
1939—1940年,中国为寻求国际援助,对英美开展一系列外交,试图建立遏制日本侵略扩张的远东国际联合阵线。由于英国必须将主要力量对付德国的进攻,美国尚未完全摆脱孤立主义的束缚,中国的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直接成果。但是,中国通过这些... 1939—1940年,中国为寻求国际援助,对英美开展一系列外交,试图建立遏制日本侵略扩张的远东国际联合阵线。由于英国必须将主要力量对付德国的进攻,美国尚未完全摆脱孤立主义的束缚,中国的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直接成果。但是,中国通过这些努力,加强了与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联系,使它们对中国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从而为中国取得大规模国际援助创造了必要条件。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援助的全面加强,远东地区针对日本的国际联合阵线逐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英美政府 国际联合阵线
下载PDF
论国民党北伐军事战略
17
作者 廖信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72,26,共7页
从1917年到1928年,国民党相继发动了六次北伐战争。孙中山领导的前三次北伐因条件欠缺而未能成功,但他的作战经验和奋斗精神为后来的北伐奠定了坚实基础。蒋介石领导的后三次北伐因条件成熟,指挥得当,逐步取得了胜利,作为北伐军总司令... 从1917年到1928年,国民党相继发动了六次北伐战争。孙中山领导的前三次北伐因条件欠缺而未能成功,但他的作战经验和奋斗精神为后来的北伐奠定了坚实基础。蒋介石领导的后三次北伐因条件成熟,指挥得当,逐步取得了胜利,作为北伐军总司令他是称职的。经过十几年的北伐军事实践,国民党人在军事战略方面创造了诸多成功的经验,包括注重组织力量,实行正确的作战方针,选定正确的作战方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伐 军事战略 孙中山 蒋介石 国民革命军 北洋军阀
下载PDF
“九一八”后李烈钧“协和”国民党内争考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付丽宁 黄晓弘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0-32,共3页
“九一八”事变以后,李烈钧为了抗日救国的大局,积极协调国民党各派之间的矛盾,为团结抗战局面的最终形成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李烈钧 蒋介石 调解
下载PDF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历史透析——与桑弘羊"欲安其内,先固其外"的比较研究
19
作者 赵东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59,共3页
在面对外族入侵的共同背景下,西汉的桑弘羊提出了"欲安其内,先固其外"的策略。他认为若要保住政权,必须巩固边防,争取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主张加强武备,积极抗战。而蒋介石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把百万大军... 在面对外族入侵的共同背景下,西汉的桑弘羊提出了"欲安其内,先固其外"的策略。他认为若要保住政权,必须巩固边防,争取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主张加强武备,积极抗战。而蒋介石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把百万大军用于内战,对日本的侵略则步步退让。这两种不同的策略,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民族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桑弘羊 “攘外必先安内” 抗日战争
下载PDF
从电文往来看“二二八事件”中的陈仪和蒋介石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孔昭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6年第4期70-78,共9页
陈仪和蒋介石在1947年台湾“二二八事件”及其善后过程中,有许多电报和信函往来。本文在介绍这些电文的基础上,从陈仪对“二二八事件”的判断、蒋介石和陈仪对“二二八事件”处理的原则、陈仪在台湾驻防兵力问题方面的反思、陈仪的辞职... 陈仪和蒋介石在1947年台湾“二二八事件”及其善后过程中,有许多电报和信函往来。本文在介绍这些电文的基础上,从陈仪对“二二八事件”的判断、蒋介石和陈仪对“二二八事件”处理的原则、陈仪在台湾驻防兵力问题方面的反思、陈仪的辞职和对继任人选的推荐、陈仪对“二二八事件”的善后以及对台湾前途的看法等方面,分析他们是如何处理“二二八事件”及其善后的,以及他们在处理一些问题时态度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二八事件 陈仪 蒋介石 电文往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