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薛己运用六味地黄丸规律新探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泷 郭彦麟 +2 位作者 孙钰 任北大 张保春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255-258,共4页
钱乙最初创六味地黄丸一方,专治小儿五迟之证,后世鲜有发挥。直至明朝薛己大力赞赏推广,六味地黄丸才逐渐成为滋阴补肾的首要方剂。现在,医家主要将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肾阴亏虚之证,然... 钱乙最初创六味地黄丸一方,专治小儿五迟之证,后世鲜有发挥。直至明朝薛己大力赞赏推广,六味地黄丸才逐渐成为滋阴补肾的首要方剂。现在,医家主要将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肾阴亏虚之证,然而六味地黄丸的功用远不止于此。薛己作为第一位将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痰饮诸病及肝、脾、肺三阴经虚损的医家,临床使用六味地黄丸时,常根据患者的主证和兼证,灵活合并用药,且最常与补中益气汤等补益方合用,且根据患者的情况朝夕分补,以达到最佳疗效。治疗外科疮疡多由内疗外、攻补兼施,将六味地黄丸用于以虚损为病机的疡病。其临床运用六味地黄丸的方法,对后世的命门学说和温补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己 六味地黄丸 滋阴补肾 痰饮病 钱乙 五迟 疮疡 命门学说 温补学派
下载PDF
诸葛天申、宗姬原型人物考论——兼论《儒林外史》中次要人物的叙事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叶楚炎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6-24,共9页
诸葛天申和宗姬是《儒林外史》下半部出现的两个士人,通过考证可知,这两个士人都有其原型人物。诸葛天申的原型是江宁府溧水县的名士司徒宜,宗姬的原型则是江宁府上元县的著名士人周榘。司徒宜和周榘都是吴敬梓的好友,吴敬梓以这两位友... 诸葛天申和宗姬是《儒林外史》下半部出现的两个士人,通过考证可知,这两个士人都有其原型人物。诸葛天申的原型是江宁府溧水县的名士司徒宜,宗姬的原型则是江宁府上元县的著名士人周榘。司徒宜和周榘都是吴敬梓的好友,吴敬梓以这两位友朋为原型,通过对于他们人物特性的或取或舍,塑造了诸葛天申和宗姬这两个意味深长的小说形象。在原型人物考论的基础上,对于诸葛天申、宗姬等次要人物的塑造方式、结构功能等也能有一个更为清晰的审视。同时还可看到,诸葛天申、宗姬等次要人物都具有"简笔深意"的特性,在他们身上体现着科举对于士人无所不在且无比强大的影响力,而这些人物也成了更为普通却又更为典型的儒林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原型人物 诸葛天申 宗姬 司徒宜 周榘
下载PDF
明代江西宗族祠祭祖先的扩展
3
作者 常建华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明代宗族祠祭祖先盛于江西,且有一个扩展过程。明前期祠祭祖先的事例集中于吉安府,家祠、宗祠均有。家祠也见于南昌府丰城县、饶州府浮梁县,宗祠则有抚州府的事例。明中期吉安府士大夫热衷于讨论祠祭祖先的制度、古礼与现实,南昌府、抚... 明代宗族祠祭祖先盛于江西,且有一个扩展过程。明前期祠祭祖先的事例集中于吉安府,家祠、宗祠均有。家祠也见于南昌府丰城县、饶州府浮梁县,宗祠则有抚州府的事例。明中期吉安府士大夫热衷于讨论祠祭祖先的制度、古礼与现实,南昌府、抚州府也有祠祭祖先的事例。明后期士大夫有关始祖、龛位的讨论在加强,一般认同于程颐祭祀始祖的主张,民间将祠祭祖先理解为士庶通行之制,宗祠在民间普及迅速。吉安府祠祭祖先事例丰富,此外还有广昌府的著名个案以及南安府、饶州府、抚州府、南昌府的事例。明代江西著名士大夫杨士奇、王直、罗伦、罗钦顺、罗洪先等人,对祠祭祖先问题均提出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礼》 祠堂 宗祠 吉安 程颐
下载PDF
从《己易》看杨简易学的心学宗旨及其学术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曾凡朝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78,共7页
杨简视易为"己",又从"我"、"吾"、"一"、"心"等不同侧面对其进行描述,"己"实为"心",己易即为心易,易为心之易,易道为心之易道。通乎一己,明乎一心,才能深悟易... 杨简视易为"己",又从"我"、"吾"、"一"、"心"等不同侧面对其进行描述,"己"实为"心",己易即为心易,易为心之易,易道为心之易道。通乎一己,明乎一心,才能深悟易道。杨简把易学和经学彻底纳入心学的范畴,从心学的角度发展了易学和经学,这是中国易学史和经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己易 易学 心学
下载PDF
《乐记》袭《易》考——《乐记》对《周易》思想的继承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晓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59-164,共6页
《乐记》之形成受《周易》深刻影响,对这一问题采用文献学方法进行论述、梳理,认为《乐记》或秉承其思想:礼乐法天地的天人感应思想、对立统一思想和变易的辩证思想、简易思想、崇德思想;或用其词句、袭其段落。通过诠释这些沿袭方式,... 《乐记》之形成受《周易》深刻影响,对这一问题采用文献学方法进行论述、梳理,认为《乐记》或秉承其思想:礼乐法天地的天人感应思想、对立统一思想和变易的辩证思想、简易思想、崇德思想;或用其词句、袭其段落。通过诠释这些沿袭方式,揭示了《乐记》把《周易》自然宇宙之学重构为社会人事之学,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周易 礼乐 阴阳 对立统一
下载PDF
论当代绿色建筑三题——再议“体用之辨”、“同异之辨”、“‘技'‘艺'之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珺杰 《建筑师》 2012年第5期83-85,共3页
当代绿色建筑已成为热门话题,本文试图通过三个新老议题,即体与用的中西之辨,同与异的地域之辨和技与艺的设计方法之辨,阐明当代绿色建筑在几种二元对立观念中的兼容、同一和差异,探讨当代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未来。
关键词 绿色建筑
下载PDF
张仲景“可”与“不可”篇章节命名考 被引量:2
7
作者 姚鑫 黄作阵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802-1805,共4页
本文对张仲景“可”与“不可”篇5个古传本的章节命名进行文献研究,探究其命名变化的形式、原因及诸版本之间的关系。章节命名大致经历了从“病某某证”到“辨某某病形证治”再到“辨某某病脉证并治”这3个主要阶段。从“病某某”到“... 本文对张仲景“可”与“不可”篇5个古传本的章节命名进行文献研究,探究其命名变化的形式、原因及诸版本之间的关系。章节命名大致经历了从“病某某证”到“辨某某病形证治”再到“辨某某病脉证并治”这3个主要阶段。从“病某某”到“辨某某”的转变,可能受到南北朝时期《伤寒杂病论》离析出《辨伤寒》的影响。“形证”属同义复用词语,与“证”意义相同,并进一步发展为“脉证”。孙思邈将唐本《伤寒论》章节命名调整为“忌宜”的形式。《金匮玉函经》的章节命名与淳化本《伤寒论》为同一系统,宋本《伤寒论》由此继承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杂病论》 《辨伤寒》 《金匮玉函经》 《脉经》 “可” “不可” “证” “形证” “脉证” “忌宜”
下载PDF
《史记》三家注注释讹误考辨 被引量:2
8
作者 殷陆陆 《商洛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3-56,共4页
押司马迁《史记》自问世以来为之作注的有几十家之多,但最具学术价值的是《集解》《索隐》和《正义》三部,后经宋人刊刻合为一编,附于《史记》正文之后,史称《史记三家注》流传至今,是研究《史记》文本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但三家注注解... 押司马迁《史记》自问世以来为之作注的有几十家之多,但最具学术价值的是《集解》《索隐》和《正义》三部,后经宋人刊刻合为一编,附于《史记》正文之后,史称《史记三家注》流传至今,是研究《史记》文本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但三家注注解《史记》成绩斐然的同时,释文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历代均有学者对之辨正。因此,结合前人读书札记,并结合自己阅读三家注时发现的几处疑误,用具体的例证阐述《史记三家注》注解《史记》过程中的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集解》 《索隐》 《正义》
下载PDF
孟子“义袭”说辨正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徽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79,158,共12页
在论述如何涵养"浩然之气"时,孟子以"集义"与"义袭"相对。他认为:作为涵养工夫,"养气"与"集义"须臾不可相离。唯有如此,"浩然之气"方得充实与浩大,以致"塞于天地之间... 在论述如何涵养"浩然之气"时,孟子以"集义"与"义袭"相对。他认为:作为涵养工夫,"养气"与"集义"须臾不可相离。唯有如此,"浩然之气"方得充实与浩大,以致"塞于天地之间"。"集义"即"配义与道",体现的是行为的"居仁由义"性。与此相对,"义袭"之为则属于"行仁义",是不具有道德自足性的,故不能生发、滋养"浩然之气"。所谓"其为气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其义为:"浩然之气"乃是"集义"所生,非为假"义"之名可自外而一举袭得之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性善论 集义 义袭
原文传递
“译”字四题
10
作者 徐朝友 《巢湖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17-122,共6页
探究《礼记》“寄”“象”“狄鞮”“译”说,乃古代翻译理论研究应有之题。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四概念少见系统的梳理与深入的研究。对“寄”“象”“狄鞮”“译”四概念进行初步的文献梳理与考证,可以得出四个基本结论:孔颖达“夷狄之语... 探究《礼记》“寄”“象”“狄鞮”“译”说,乃古代翻译理论研究应有之题。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四概念少见系统的梳理与深入的研究。对“寄”“象”“狄鞮”“译”四概念进行初步的文献梳理与考证,可以得出四个基本结论:孔颖达“夷狄之语”说沿袭前人传统;“寄”“译”命名可能颇有渊源;“狄”“的”“敌”三概念一脉相承;因“汉”称“译”说不乏穿凿。这四个基本结论,既深化了对四概念本身的理解与把握,又对现代翻译理论的相关概念提供了新的审视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狄 狄、的、敌
下载PDF
《十道志》辑佚的新资料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艳华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4-76,共3页
《十道志》是唐代地理总志,早已亡佚,存世者仅有清人辑佚之作。今于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中又寻得其不同于辑本之佚文若干,可为《十道志》辑佚提供新的资料。
关键词 《十道志》 唐朝 地理总志 辑佚资料 《樊川文集夹注》
下载PDF
Efficacy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for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alth-preservation exercises for osteoporosis:a network meta-analysis 被引量:1
12
作者 Li Yong-jie Niu Xin-rui Hu Sheng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21年第4期258-270,共13页
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or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alth-preservation exercises on osteoporosis(OP)using network meta-analysis.Methods A systematic search on Excerpta Medica Da... 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or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alth-preservation exercises on osteoporosis(OP)using network meta-analysis.Methods A systematic search on 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Springer Link,Allied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Database(A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Wanfang Academic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Wanfang)and Chongqing VIP Database(CQVIP)targeted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studying traditional Chinese exercises for OP published up to January 2020.Cochrane handbook was adopted to estimate the publication bias in the included studies,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Stata 14.0 and GeMTC 0.14.3 when data were extracted.Results Fifty RCTs were included in the network meta-analysis,comprising a total of 4505 OP patients.The network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in terms of visual analog scale(VAS)for pain,Tai Ji Quan(Tai Chi)was the most efficacious,followed by Yi Jin Jing(Sinew-transforming Qigong Exercises),Ba Duan Jin(Eight-sectioned Exercise),Wu Qin Xi(Five-animal Exercises),sports training,drug and blank control;in terms of bone mineral density(BMD)of femoral neck,Yi Jin Jing was the most efficacious,followed by Wu Qin Xi,Ba Duan Jin,Tai Ji Quan,sports training,blank control and drug;regarding the lumbar BMD,it was Yi Jin Jing,Tai Ji Quan,Ba Duan Jin,Wu Qin Xi,sports training,blank control and drug in the descending order of efficacy;in terms of 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it was Yi Jin Jing,Tai Ji Quan,sports training,Wu Qin Xi,Ba Duan Jin,drug and blank control in the descending order of efficacy.Conclusion The evidence to date suggests that the first choice for OP amongs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exercises should be Yi Jin Jing,which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subjective pain,but also promote bone formation and increase BMD,though this conclusion requires more high-quality large-scale RCTs for further pro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GONG Physical and Breathing Exercises Tai ji Quan yi jin jing Ba Duan jin Bone Density OSTEOPOROSIS Systematic Review
原文传递
关于李白卒年问题的再讨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天纬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03-104,共2页
舒大刚先生《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对于《记异》中文字的解读有误,由这段文字不能得出李白大历初年仍在人世的结论。该文关于“代宗初政”年代的理解,亦值得商榷。
关键词 李白 卒年 《记异》 代宗之初
下载PDF
论贺贻孙学术著作的文章家习气
14
作者 杜华平 朱倩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95-98,共4页
贺贻孙是明清之际的文学名家。他留下的七种著述,以学术作品为多,其中《诗筏》是一部优秀的诗话,《激书》亦颇受好评。由于缺乏自觉的学术超越意识和开创精神,其学术作品像文章一样值得玩味和讽诵,却又多少显得平浅或空浮,远未达到王夫... 贺贻孙是明清之际的文学名家。他留下的七种著述,以学术作品为多,其中《诗筏》是一部优秀的诗话,《激书》亦颇受好评。由于缺乏自觉的学术超越意识和开创精神,其学术作品像文章一样值得玩味和讽诵,却又多少显得平浅或空浮,远未达到王夫之、顾炎武等人的高度。这与他深深迷恋着篇章与文字技巧,而不是坚持覃思研理的刻苦训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贻孙 《激书》 《易触》 《诗触》 《诗筏》
下载PDF
论阮籍哲学文本中的象思维
15
作者 周奕希 杨贤美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1-83,共3页
阮籍哲学文本的逻辑建构和文学文本的意象创造,存在着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那就是继承《周易》"立象以尽意"而来的象思维,不同于王弼"得意在忘象"的以意为主的本体思维方式,凸现出的是感性、具体的"象"的... 阮籍哲学文本的逻辑建构和文学文本的意象创造,存在着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那就是继承《周易》"立象以尽意"而来的象思维,不同于王弼"得意在忘象"的以意为主的本体思维方式,凸现出的是感性、具体的"象"的独立价值,又以适合之媒介身份完成以象尽意的特殊功能。通过《通易论》和《乐论》两则哲学文本的细读,挖掘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并以此思考文学文本中意象创造的思维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哲学文本 象思维 易象 乐象
下载PDF
论嵇康的亢龙精神
16
作者 刘世明 《保定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97-101,共5页
嵇康是魏晋时期的风流人物,历来学者都认为其因得罪钟会而被司马昭杀害。然而,人们却忽视了嵇康自身的一种不合时宜的死亡因素,即他的亢龙精神。由于是非太明,而陷入"坚白之昧"的迷惑中。遵从庄周之道,便拥有"独有至贵&q... 嵇康是魏晋时期的风流人物,历来学者都认为其因得罪钟会而被司马昭杀害。然而,人们却忽视了嵇康自身的一种不合时宜的死亡因素,即他的亢龙精神。由于是非太明,而陷入"坚白之昧"的迷惑中。遵从庄周之道,便拥有"独有至贵"的品质。而他刚烈的性格,最终导致其临别悔恨、雅志难施。这些,都是嵇康亢龙精神的外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亢龙精神 庄子 《周易》 精神气质
下载PDF
The Records of Anatomy in Ancient China
17
作者 Shuijin Shao Haidong Guo +2 位作者 Fangfang Mou Chunxia Guo Lisheng Zhang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0年第4期210-215,共6页
Through long-term observations and repeated practices of human body structure,anatomical knowledge in ancient China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the sprouting period when ancient Chinese hunted animals for survival,to... Through long-term observations and repeated practices of human body structure,anatomical knowledge in ancient China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the sprouting period when ancient Chinese hunted animals for survival,to anatomical exploration,which breaks the shackles of fear and religious rites.For example,Hua Tuo(华佗),a famous doctor in the period of The Three Kingdoms,did exquisite abdominal surgery;Yan Luozi(烟萝子),a Taoist priest in the period of The Five Dynasties,drew a map of human anatomy;Wang Weiyi(王唯一),a medical official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was responsible for casting acupuncture bronze figures,an anatomical mold for practicing acupuncture;Song Ci(宋慈),a forensic expert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wrote Xi Yuan Ji Lu(《洗冤集录》Collected Cases of Injustice Rectified);Wang Qingren(王清任),a physician in Qing Dynasty wrote Yi Lin Gai Cuo(《医林改错》Correction on Errors in Medical Works).Ancient Chinese anatomy is far ahead of Western anatomy in understanding and describing human body structures.It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emergence of Huang Di Nei Jing(《黄帝内经》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visceral manifestation theory and meridian and collateral theory.Even now,it has served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linical practices.Anatomical knowledges,such as relevant operation records,books,Atlas,models in ancient China,especially the names of Zangorgan and Fu-organ,bones and five sense organs,are still used in modern anatomy and modern medicine,making indelible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natomy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TOMY Song Ci(宋慈) Xi Yuan ji Lu(《洗冤集录》Collected Cases of Injustice Rectifi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i Lin Gai Cuo(《医林改错》Correction on Errors in Medical Works) Wang Qing Ren(王清任) Hua Tuo(华佗)
下载PDF
明夷卦六五爻“箕子”异说平议
18
作者 张亦辰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41,共7页
传统经说将明夷卦六五爻"箕子之明夷"与殷末"箕子佯狂"的史事相联系,但有些学者不同意此说,而对"箕子"做了种种改读。惠栋试图恢复汉易的卦气说,把"箕子"读为"荄兹",解为"一阳... 传统经说将明夷卦六五爻"箕子之明夷"与殷末"箕子佯狂"的史事相联系,但有些学者不同意此说,而对"箕子"做了种种改读。惠栋试图恢复汉易的卦气说,把"箕子"读为"荄兹",解为"一阳来复"之象,但此说拘泥象数,既不合孟喜六日七分说,又不合《彖传》。焦循把"箕子"读为"其子",并用独创的比例说与其他卦爻辞中的"其子"相联系,以此阐发儒家伦理,但此说打破了卦象的独立性,滥用通假,过于穿凿。尚秉和读"箕子"为"孩子",认为五属君位,只能象征纣王而不能象征箕子,此说之弊在于固守爻位说而不知变通,反而不如以马融为代表的传统经说圆融。总之,上述改读的理由都不充分,但有助于今人理解易学史上的各种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夷 箕子 卦气 《周易述》 《易通释》
原文传递
上古汉语副词“既”“已”的时体功能及演化差异
19
作者 焦一和 杨荣祥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1年第1期150-164,共15页
时间副词“既”和“已”在上古汉语中常用于表达完成体意义,但二者的时体功能和演化路径都不相同,在完成体用法、篇章分布等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文章归纳了副词“既”“已”差异的五种表现,并从“词汇来源”和“完成体演化的一般规律... 时间副词“既”和“已”在上古汉语中常用于表达完成体意义,但二者的时体功能和演化路径都不相同,在完成体用法、篇章分布等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文章归纳了副词“既”“已”差异的五种表现,并从“词汇来源”和“完成体演化的一般规律”两个角度作出解释。副词“既”“已”的功能及演化差异反映了上古汉语体系统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并丰富了Bybee等(1994)的“完成阶段”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已完成体
原文传递
如何理解评价刘伯温的历史与学术地位——兼论明初与明末的儒学时用与出处
20
作者 成中英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3,共3页
刘基是一位具有古典士大夫形象的人物。他在诗文中揭示道德教训与政治智慧,是一位传统古典的儒家,学以致用的儒家。刘基的思想格局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他有浓厚的孔孟原儒的礼义仁智的思想,另一方面他涵蕴潜藏的易学修养与道家的自然主... 刘基是一位具有古典士大夫形象的人物。他在诗文中揭示道德教训与政治智慧,是一位传统古典的儒家,学以致用的儒家。刘基的思想格局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他有浓厚的孔孟原儒的礼义仁智的思想,另一方面他涵蕴潜藏的易学修养与道家的自然主义。从明初刘伯温到明末黄宗羲,作者兼论儒家的时用与出处问题,认为刘基提供了一个传统的儒家的时用与出处的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基 儒家 易学 黄宗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