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台湾的“原住民”与民族问题 被引量:22
1
作者 郝时远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42,共16页
当代台湾少数民族和民族问题 ,是大陆民族学界亟须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 2 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的台湾少数民族“正名”运动为切入点 ,分析了台湾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生活的现状和问题 ,就台湾少数民族的政治诉求及其表现在民族问题话语... 当代台湾少数民族和民族问题 ,是大陆民族学界亟须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 2 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的台湾少数民族“正名”运动为切入点 ,分析了台湾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生活的现状和问题 ,就台湾少数民族的政治诉求及其表现在民族问题话语中的误区进行了探讨 ,揭露了“台独”势力利用“原住民”问题分裂祖国的图谋 ,认为台湾一些人对所谓“南岛民族”的炒作实质上就是要宣扬服务于“台独”目标的“泛南岛民族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中国 原住民 民族问题 少数民族
原文传递
对台湾原住民部落观光营造的思考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亚欣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31,共5页
在对台湾原住民①部落②观光营造理念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营造的目的、规划和管理的方法以及部落旅游特色的形成等方面,台湾原住民部落观光有值得借鉴之处。结合大陆民族社区旅游发展的实际,笔者提出:保护和传播民族文化是民... 在对台湾原住民①部落②观光营造理念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营造的目的、规划和管理的方法以及部落旅游特色的形成等方面,台湾原住民部落观光有值得借鉴之处。结合大陆民族社区旅游发展的实际,笔者提出:保护和传播民族文化是民族社区旅游的根本目的,培养少数民族旅游人才是民族社区旅游发展的关键,民族社区居民应该成为旅游开发的利益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住民 部落营造 社区旅游 规划理念
下载PDF
走向民粹化的族群政治——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台湾原住民运动与原住民政策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建樾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9-59,共11页
台湾的原住民运动兴起于上世纪 80年代初期。在族群化、民粹化的政治背景下 ,台湾的原住民运动从其产生之初起就混杂着民粹的因素。原住民运动在中前期发展阶段 ,在民粹手段和社会动员等方面与台湾的政治反对派互相借重 ,并形成策略互... 台湾的原住民运动兴起于上世纪 80年代初期。在族群化、民粹化的政治背景下 ,台湾的原住民运动从其产生之初起就混杂着民粹的因素。原住民运动在中前期发展阶段 ,在民粹手段和社会动员等方面与台湾的政治反对派互相借重 ,并形成策略互动。而台湾原住民的“正名”诉求则是由国民党籍的原住民“民意代表”和原住民运动相互配合得以实现的 ,台湾的原住民政策也由此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正名”实现后 ,台湾的原住民运动开始分裂并趋于衰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民粹化 原住民运动 原住民政策 族群化 政治事件 “中坜事件” 20世纪80年代
原文传递
从“化外”到“化内”——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台湾“原住民”政策述评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建樾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60,共12页
中国对台湾的行政管理至少始于明朝初期。清朝康熙年间 ,中国已在台湾“原住民”居住地区设置行政管理机构 ,开始涉及对台湾“原住民”事务的管理。从“夷”到“番”再到“山胞”的称谓变化 ,反映了中国中央政府或台湾当局使台湾“原住... 中国对台湾的行政管理至少始于明朝初期。清朝康熙年间 ,中国已在台湾“原住民”居住地区设置行政管理机构 ,开始涉及对台湾“原住民”事务的管理。从“夷”到“番”再到“山胞”的称谓变化 ,反映了中国中央政府或台湾当局使台湾“原住民”从“化外异族”变为“化内之民”的过程。而日本帝国主义在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期间 ,则把台湾“原住民”称作“蕃” ,后又改称为“高砂族”。“原住民”族称变化中隐含的政策变化 ,对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台湾的“原住民”运动、政治生态和“台独”势力 ,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山地平地化”为主轴的台湾“原住民”政策和试图使台湾“原住民”迅速走向汉化的政策意图 ,为 80年代以后兴起的“原住民运动”埋下了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行政管理机构 “原住民” 日本帝国主义 民族政策
原文传递
郎德运用“工分制”经营乡村旅游对和谐乡村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9
5
作者 李丽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55-60,共6页
以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雷山县郎德上寨运用"工分制"经营管理乡村旅游、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为案例,尝试说明少数民族能够调集本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构建合理的资源管理及收益分配制度,实现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建... 以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雷山县郎德上寨运用"工分制"经营管理乡村旅游、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为案例,尝试说明少数民族能够调集本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构建合理的资源管理及收益分配制度,实现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积极发扬、运用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观念、组织和制度成果,发挥当地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同时,外界的种种推动或干预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深入理解当地自然、历史和文化背景,充分尊重当地人的行为逻辑和生存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德 “工分制” 少数民族 传统文化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基于原住民地方感的乡村景观特征认知与评价体系构建——以北京怀柔北宅村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欣言 李欢 +2 位作者 丁涣茹 何羽丰 张云路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1期157-163,共7页
乡村景观评价是乡村景观规划的基础性工作,然而,现有评价体系大多从外来者视角出发,忽视了原住民需求,同时评价体系构建方法不够客观。文章以北京怀柔北宅村为例,结合地方感理论,运用高频词分析和数据统计方法,筛选出自然景观、景观空... 乡村景观评价是乡村景观规划的基础性工作,然而,现有评价体系大多从外来者视角出发,忽视了原住民需求,同时评价体系构建方法不够客观。文章以北京怀柔北宅村为例,结合地方感理论,运用高频词分析和数据统计方法,筛选出自然景观、景观空间、景观质量、乡村文化4类共13项重要景观特征指标及原住民地方感指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问卷验证,进而构建基于原住民需求的乡村景观评价体系,探究景观特征对于地方感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乡村景观规划贴近居民需求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景观特征感知程度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自然景观(3.91)>景观质量(3.83)>乡土文化(3.81)>景观空间(3.63);原住民在乡村景观特征认知方面有着不同的偏好和关注点,与日常生活关联度高的要素能为北宅村村民提供更为强烈的地方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原住民 地方感 乡村景观特征评价体系
下载PDF
非木材林产品的民族植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淮虎银 付文竹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65-72,共8页
非木材林产品(NTFPs)是指从森林植被中采集的药材、食物(如野菜、野果等)、树脂树胶、纤维或其他非木材类产品,它们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食物、药材等日常生活必需品,而且也是许多地区原住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在收集整理相关国内外... 非木材林产品(NTFPs)是指从森林植被中采集的药材、食物(如野菜、野果等)、树脂树胶、纤维或其他非木材类产品,它们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食物、药材等日常生活必需品,而且也是许多地区原住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在收集整理相关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非木材林产品的集市民族植物学、非木材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和对原住民经济收入的贡献、影响非木材林产品采集和利用的因素、非木材林产品采集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原住民对非木材林产品的传统管理与保护等方面对近年来有关非木材林产品的民族植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非木材林产品的民族植物学重点研究内容和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木材林产品 民族植物学 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利用 原住民
下载PDF
从太平洋岛民海洋治理模式和理念看区域海洋规范的发展及启示 被引量:6
8
作者 梁甲瑞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3-65,共13页
本文立足于太平洋岛屿地区的公约、官方文本等一手资料,并结合一些实地调研,采用形式模型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尝试探讨太平洋岛民的海洋治理模式和理念,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该地区海洋规范的发展。研究发现,“海洋即家园”的观念决... 本文立足于太平洋岛屿地区的公约、官方文本等一手资料,并结合一些实地调研,采用形式模型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尝试探讨太平洋岛民的海洋治理模式和理念,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该地区海洋规范的发展。研究发现,“海洋即家园”的观念决定了太平洋岛民在海洋治理中重视传统知识和文化,具体表现为基于村庄的渔业治理和基于社区的适应性治理。太平洋岛屿地区海洋规范的发展经历了规范模型构建阶段、规范成型阶段和规范整合的科学化阶段,充分体现了太平洋岛民的海洋治理模式和理念。太平洋岛屿地区海洋治理对全球海洋治理在理念层面和实践层面产生了一定的启示,亦对中国参与太平洋岛屿地区海洋治理产生了一定的启示。传统海洋治理模式同现代海洋治理模式各有优势,未来较为合适的海洋治理模式应是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岛民 土著民 海洋治理 海洋规范 太平洋岛屿地区
下载PDF
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与居民权益保障的冲突与协调 被引量:6
9
作者 曾彩琳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4-57,共4页
在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利用及保护过程中,景区居民权益未得到足够重视,其经济利益、文化利益及环境利益等常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这导致某些景区居民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不理解、不支持,甚至采取某些不当行为阻碍风景名胜区的可持... 在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利用及保护过程中,景区居民权益未得到足够重视,其经济利益、文化利益及环境利益等常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这导致某些景区居民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不理解、不支持,甚至采取某些不当行为阻碍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反思景区居民利益受损原因,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以求协调两者间的冲突,最终实现我国风景名胜资源的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及永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名胜区 居民 冲突 协调
下载PDF
跨越数字鸿沟:数字包容视域下澳大利亚土著人数字技能教育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琪 李延平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79,共14页
数字技术在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很多弱势群体在获取数字资源和掌握数字技术过程中,被排斥在数字环境之外,引发了数字时代的数字鸿沟问题。土著人作为澳大利亚的少数族裔群体,他们中大多数人在数字接入、... 数字技术在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很多弱势群体在获取数字资源和掌握数字技术过程中,被排斥在数字环境之外,引发了数字时代的数字鸿沟问题。土著人作为澳大利亚的少数族裔群体,他们中大多数人在数字接入、可负担力和数字能力三个维度存在严重的数字鸿沟。澳大利亚以数字包容为理念,将提高土著人数字技能作为弥合其数字鸿沟的重要抓手,旨在解决因数字鸿沟导致的土著人教育不公平、数字经济参与深度不够、被数字排斥等现实问题。在具体实施路径上,澳大利亚构建了连贯土著人生命周期的数字技能教育体系,即注重学校课程教育,提高土著中小学生的数字素养;发挥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土著数字技术技能人才;以社区为主导,为土著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基础性数字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土著人 数字鸿沟 数字包容 数字技能
下载PDF
析澳大利亚政府对待土著人的政策:殖民,排除,同化,自治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炳勋 姜慧霞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58-62,共5页
澳大利亚政府制定和实施了许多不同的政策来处理土著人的问题。这些政策以对土著人殖民化开始,随后改变为对其排除,后又改为将其同化,最后以给予土著人自治权而结束。本论文介绍了土著人独特的文化;评述澳大利亚政府在不同时期对土著人... 澳大利亚政府制定和实施了许多不同的政策来处理土著人的问题。这些政策以对土著人殖民化开始,随后改变为对其排除,后又改为将其同化,最后以给予土著人自治权而结束。本论文介绍了土著人独特的文化;评述澳大利亚政府在不同时期对土著人采取的四种不同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土著人的影响;最后回顾土著人在争取平等权利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并探究了他们现在所处的境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土著人 政府政策 殖民 排除 同化 自治
下载PDF
云南省土著民族对村社生态环境和植物资源的保护 被引量:5
12
作者 伍绍云 戴陆园 +2 位作者 游承俐 金建昌 张宗文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9年第1期30-32,36,共4页
云南省土著民族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形成了特有的习俗。这些知识和习俗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资源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从宗教信仰、民俗、耕作制度、栽培、选种等方面进行归纳,以期从中汲取有益于农业持续发展的精华。
关键词 土著 少数民族 环境保护 植物资源
下载PDF
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教育机会均等政策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立鹏 张靖慧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21,41,共6页
随着20世纪70和80年代多元文化政策的兴起,澳大利亚政府开始逐步关注土著民族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土著民族教育机会均等的法律政策,保障和维护了土著民族的教育公平。本文在深入考察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基础上... 随着20世纪70和80年代多元文化政策的兴起,澳大利亚政府开始逐步关注土著民族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土著民族教育机会均等的法律政策,保障和维护了土著民族的教育公平。本文在深入考察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教育法律政策的主要内容、特点、实施成效,指出了其对加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法规政策建设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土著民族 教育机会均等政策 内容 特点
原文传递
澳大利亚景观保护史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锋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3-67,共5页
考察了澳大利亚景观保护历史。澳大利亚土著原住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6万年之久,他们照看着家园,也被大自然的资源回馈眷顾着。景观对他们来说是鲜活的生命。200年前到来的欧洲殖民者,带着北半球的思维方式,惊惧地在这广袤陌生的土地上... 考察了澳大利亚景观保护历史。澳大利亚土著原住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6万年之久,他们照看着家园,也被大自然的资源回馈眷顾着。景观对他们来说是鲜活的生命。200年前到来的欧洲殖民者,带着北半球的思维方式,惊惧地在这广袤陌生的土地上拓荒。火灾、干旱、洪水和虫患瘟疫侵袭着欧洲人以及他们带入的庄稼和动物。直至20世纪,人们才渐渐认识到这片土地的深层生态以及澳大利亚殖民者对土地的野蛮冒犯,这促成了对林木的保护,进而对"美景"、风景海岸线的保护以及对美国国家公园的反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景观 国家公园 景观保护 乡土文化 土著居民 乡村景观
下载PDF
加拿大原住民社会经济发展困境及其与联邦北极政策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培清 宋晗 《区域与全球发展》 2017年第1期118-131,159,共14页
原住民在加拿大北部地区广泛分布,是加拿大北部地区的主要人口。当前,随着气候变暖和北极开发,原住民的社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原住民的生活,成为原住民急需应对的迫切挑战。加拿大联邦政府高度重视北部地区的... 原住民在加拿大北部地区广泛分布,是加拿大北部地区的主要人口。当前,随着气候变暖和北极开发,原住民的社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原住民的生活,成为原住民急需应对的迫切挑战。加拿大联邦政府高度重视北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困境,在北极政策中把处理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危机、保护原住民的利益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与此同时,原住民自身也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影响联邦政府的北极政策选择,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加拿大联邦政府出于对北极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考虑,未来将采取谨慎的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北极原住民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北极 原住民 北极政策
下载PDF
新城镇化背景下羌族原生态村镇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范雨涛 吴永强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51,共5页
羌族原生态村镇蕴含的羌族乡村文化和乡村景观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羌族原生态村镇的可持续化发展是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它涉及跨学科研究,其发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以经济可持续为基础,环境可持续为条件,社会可持续... 羌族原生态村镇蕴含的羌族乡村文化和乡村景观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羌族原生态村镇的可持续化发展是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它涉及跨学科研究,其发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以经济可持续为基础,环境可持续为条件,社会可持续为根本目的。随着汶川大地震后羌族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羌族原生态村镇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空间环境退化、教育及人文资源流失、乡村凋敝、迁徙居民就业困难等挑战。新城镇化方针给羌族地区原生态村镇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文章以茂县曲谷乡为例,提出原生态羌族村镇的传承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维护其发展的空间环境、建设宜居现代化羌族村镇,发展生态农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及坚持教育优先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村镇 羌族 新城镇化 文化保护传承 可持续发展 少数民族
下载PDF
试析蔡英文当局“原民史观”的学理谬误与现实困境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细珠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17,共6页
蔡英文当局宣扬所谓“先来后到”的“原民史观”,其政治目的在于借所谓“转型正义”,打着“先来”的“原民”旗号,排斥“后到”的国民党,就是把1949年从大陆败退台湾的国民党排在最后的序列,意图排除国民党在台的合法性,从而切割台湾与... 蔡英文当局宣扬所谓“先来后到”的“原民史观”,其政治目的在于借所谓“转型正义”,打着“先来”的“原民”旗号,排斥“后到”的国民党,就是把1949年从大陆败退台湾的国民党排在最后的序列,意图排除国民党在台的合法性,从而切割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其实质无疑是一种变相的“台独史观”。所谓“原民史观”不仅在理论上漏洞百出,既是反逻辑的,也是反历史的;而且那些高呼“原民史观”的政客其实都并不是“原民”,甚至也并不尊重“原民”,因而在现实中必然陷于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英文当局 原民史观 “台独”史观 “原住民” 南岛语族
原文传递
略论20世纪初贵州世居民族文化变迁——以意大利所藏中国西南民族图志资料为依据 被引量:5
18
作者 彭兵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4-27,共14页
围绕贵州世居民族的研究已经取得众多的成果,同时也客观存在着一些缺失。大抵而言,专注于近现代史研究的一些学人,习惯于就国家层面的政治经济变动去展开讨论,认为贵州边远地区的各少数民族,由于各种原因很难赶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专注... 围绕贵州世居民族的研究已经取得众多的成果,同时也客观存在着一些缺失。大抵而言,专注于近现代史研究的一些学人,习惯于就国家层面的政治经济变动去展开讨论,认为贵州边远地区的各少数民族,由于各种原因很难赶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专注于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些学人,存在过分看重历史文献记载之特点,对具体的文化变迁,特别是20世纪初发生的文化巨变,则疏于关照。虽然“百苗图”系列临抄本早就引起了贵州学人的关注,但却很少有人在上述两种缺失间找到一个结合点,去揭示20世纪初贵州各世居民族发生了什么样的文化变迁。“百苗图”系列临抄本编成于不同时代,在传承已有内容的基础上,每一次传抄其实都融入了贵州各世居民族在不同时代的社会实情,因而弥足珍贵。近年来,意大利社会地理学会珍藏的中国西南民族图志资料开始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但尚待展开系统的研究。其实,只需从中钩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证,就足以揭示贵州各世居民族与时俱进的特征,以及“协同众志,同步中华”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苗图”临抄本 世居民族 文化巨变
下载PDF
美国原住民酗酒问题探析
19
作者 张雨男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8-54,共7页
当代美国原住民酗酒现象十分严重,影响到了原住民的身心健康与社会安定。但在历史上,美国原住民饮酒行为并非一直是作为一种问题存在,而是具有增进社会团结的重要功能,并在仪式场合中普遍存在。从对当代美国原住民酗酒现象的分析中可以... 当代美国原住民酗酒现象十分严重,影响到了原住民的身心健康与社会安定。但在历史上,美国原住民饮酒行为并非一直是作为一种问题存在,而是具有增进社会团结的重要功能,并在仪式场合中普遍存在。从对当代美国原住民酗酒现象的分析中可以发现,这一问题与白人对北美大陆的殖民密切相关。白人对原住民的酒精倾销,白人对原住民生存环境的破坏,以及原住民为缓解焦虑造成的过度饮酒,是当下美国原住民酗酒之成因。美国原住民酗酒问题反映出美国社会中存在的结构性不平等,以及社会中对原住民人权的轻视与侵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酒 美国 原住民 人权
下载PDF
基于原住民地方依恋的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景观感知与优化策略--以北京田仙峪村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悦 陈荣 张云路 《风景园林》 2022年第3期31-36,共6页
新型农村社区是当下推进城乡统筹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当前新型农村社区生活环境的改变和公共空间地方性的丧失、过度城市化等现象让原住民的地方依恋这一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为化解新型农村建设与原住民地方依恋之间的矛... 新型农村社区是当下推进城乡统筹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当前新型农村社区生活环境的改变和公共空间地方性的丧失、过度城市化等现象让原住民的地方依恋这一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为化解新型农村建设与原住民地方依恋之间的矛盾冲突、建设现代治理与人文关怀有机统一的新型农村社区,以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田仙峪村为例,采用地方依恋量表问卷和村民访谈等方法度量不同年龄段村民对于不同公共景观要素的地方依恋感知程度,细化人群并深入研究各群体依恋感知出现差异的原因,揭示触发原住民场所依恋感知的乡村公共景观特征。结果显示,村民对具有生产性质和情感牵绊的公共景观依恋感较强,不同年龄群体对于各类公共景观要素的关注点和认同度具有较大不同。基于此,进一步提出了以增强地方依恋为目标的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景观的优化建议和策略,为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 乡村公共景观 地方依恋 新型农村社区 原住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