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习服训练对劳力性热射病患者炎症反应及MODS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庆华 孙荣青 +7 位作者 刘树元 吕宏迪 王海伟 胡青 王楠楠 闫进 王晶 李新立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热习服训练对劳力性热射病(EHS)患者炎症反应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7月参加5 km武装越野训练的600例某特战队官兵作为研究对象,以同期未参加武装越野训练的30例健康官兵作为对照。按照... 目的探讨热习服训练对劳力性热射病(EHS)患者炎症反应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7月参加5 km武装越野训练的600例某特战队官兵作为研究对象,以同期未参加武装越野训练的30例健康官兵作为对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再将参加5 km武装越野训练(环境温度〉35℃,湿度〉65%,每周2-3次,共3周)的官兵分为热习服组和未习服组,每组300例。热习服组参加5 km武装越野训练前进行热习服训练,即越野或长跑训练(初始温度30℃,逐渐过渡到每天较热时间内,37℃为限),每次2 h,每日2次,每周5 d,共2周。于热习服训练前后、武装越野训练前及最后一次训练后或EHS发病时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含量;记录EHS发生情况及EHS患者MODS发生情况。 结果参加训练的官兵在热习服训练前或越野训练前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热习服训练前比较,所有参与热习服训练者IL-1β、TNF-α、IFN-γ显著升高,IL-10显著降低,对于训练中出现先兆(6例)、轻度(2例)中暑者,立即处于阴凉通风处并给予解暑药物等干预后,可于10 ~ 30 min内恢复至正常,无重症中暑及EHS发生。与越野训练前比较,两组官兵越野训练后炎性因子水平同样发生改变,但热习服组各项炎症指标升高或降低幅度明显小于未习服组〔IL-1β(ng/L):10.65±5.18比12.13±7.91,TNF-α(ng/L):14.60±5.79比16.27±8.52,IFN-γ(ng/L):13.66±5.43比15.33±8.71,IL-10(ng/L):8.22±2.68比7.13±2.63,均P〈0.05〕。越野训练期间,共有27例发生EHS,热习服组EHS发生率显著低于未习服组〔2.67%(8/300)比6.33%(19/300),χ2=4.693,P=0.030〕。在发生EHS患者中,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力性热射病 热习服 高强度训练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热习服干预对沙漠军训官兵胃肠激素和细胞免疫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惠华强 姜文亭 +2 位作者 雷权 黄文 肖立宁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81-282,288,共3页
目的探讨热习服干预对沙漠军训官兵血浆胃肠激素和细胞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 140名在沙漠军训官兵随机均分为热习服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热习服组70名官兵进行热习服干预12d,均执行2个月的夏训任务;放射免疫法检测军训前后血浆胃动素(moti... 目的探讨热习服干预对沙漠军训官兵血浆胃肠激素和细胞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 140名在沙漠军训官兵随机均分为热习服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热习服组70名官兵进行热习服干预12d,均执行2个月的夏训任务;放射免疫法检测军训前后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和生长抑素(somatostain,SS)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热习服干预组官兵军训前后血浆MTL、VIP和SS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沙漠军训后血清MTL较军训前明显增高,VIP和SS水平显著降低(P<0.05);军训后热干预组官兵CD3+、CD4+、CD4+/CD8+及NK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当热习服干预能有效提高军训官兵胃肠功能稳定性和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习服 沙漠 胃肠激素 细胞免疫
下载PDF
湿热环境对机体的影响及热习服建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潇男 杜军 《实用医药杂志》 2015年第9期775-780,共6页
湿热气候给在该环境下作业人员(非世居)带来的损伤已引起广泛关注,为了克服特殊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保证正常的生活、作业,人们开展了大量关于热习服的研究。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和综述,以期为特殊环境下的... 湿热气候给在该环境下作业人员(非世居)带来的损伤已引起广泛关注,为了克服特殊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保证正常的生活、作业,人们开展了大量关于热习服的研究。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和综述,以期为特殊环境下的生活、作业、训练等活动安全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环境 热习服 机体 机制
下载PDF
高湿热环境习服锻炼对全身汗液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邱仞之 伍超英 +3 位作者 胡德泉 万为人 朱受成 甄洪钧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93-199,共7页
本实验观察了高湿热环境热习服锻炼对人体汗液中矿物盐、氨基酸和维生素流失的影响。受试者为12名健康战士,锻炼方式为穿全身式防毒装具,于热气候室内以时速5.4km速度步行至自觉疲乏为止,连续10天,每天锻炼时间平均56.2min,平均直肠温度... 本实验观察了高湿热环境热习服锻炼对人体汗液中矿物盐、氨基酸和维生素流失的影响。受试者为12名健康战士,锻炼方式为穿全身式防毒装具,于热气候室内以时速5.4km速度步行至自觉疲乏为止,连续10天,每天锻炼时间平均56.2min,平均直肠温度达38.5℃。标准试验对比证明,高湿热锻炼明显提高了人体热负荷的耐受能力。汗液中电解质浓度仅zn增高13.6%,K、Ca、Mg、Cu、Fe、Na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血清K、Na、Zn也降低。汗液中氨基酸除苯丙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下降较少外,其它14种氨基酸都明显降低。维生素B_1、B_2减少一半以上,维生素C减少35.5%。综上所述,热习服后可以大大减少汗液中营养成分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环境 热习服 出汗 矿物盐
下载PDF
热暴露大鼠肠系膜淋巴结DC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泽 罗炳德 +1 位作者 闫艳 李鉴峰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9-80,共2页
目的 观察热暴露条件对大鼠肠系膜淋巴结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DC)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图象分析等技术测定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点大鼠肠系膜淋巴结中DC的改变。结果 施加单纯热暴露 2h后 ,大鼠肠系膜淋巴结DC的数量随时间... 目的 观察热暴露条件对大鼠肠系膜淋巴结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DC)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图象分析等技术测定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点大鼠肠系膜淋巴结中DC的改变。结果 施加单纯热暴露 2h后 ,大鼠肠系膜淋巴结DC的数量随时间推移经 8h达高峰 ,之后回落 ,2 4h达到热应激后初始状态 ,且DC形态趋向成熟 ,包绕淋巴细胞 ;相同热暴露条件施加于热习服大鼠 ,其DC虽也有升高但受热后各时间点波动不明显 ;常温暴露组动物DC无变化。结论 热暴露可以促进大鼠肠道DC的释放 ,使之更多地归巢肠系膜淋巴结 ,这种热应激状态后免疫系统的改变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即经过热适应锻炼的大鼠DC释放相对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暴露 树突状细胞 肠系膜淋巴结 热习服
下载PDF
中链甘油三酯对模拟高热高湿环境下小鼠抗疲劳的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王莹 齐阳 +4 位作者 刘桢桢 韩易 王苏苏 李桂香 黄文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中链甘油三酯(MCT)在高热高湿条件下抗疲劳的效果和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常温对照组(CC组)、高温对照组(GC组)、运动对照组(SC组)、MCT对照组(MC组)和MCT训练组(MS组)。GC、SC、MC、MS各组每日在温度(36... 目的研究中链甘油三酯(MCT)在高热高湿条件下抗疲劳的效果和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常温对照组(CC组)、高温对照组(GC组)、运动对照组(SC组)、MCT对照组(MC组)和MCT训练组(MS组)。GC、SC、MC、MS各组每日在温度(36±2)℃,湿度(60±3)%的环境下进行热习服30 min,习服后在相同环境下进行转棒训练30 min。21 d后,各组取6只小鼠在温度(38±2)℃,湿度(60±3)%)环境下,测定转棒力竭时间。SC组、MS组取其余6只小鼠转棒运动30 min后,取血、肝脏、骨骼肌,CC组、SC组、MC组直接取材,并测定血糖、甘油三酯、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肝脏糖原、游离脂肪酸含量,以及股四头肌PGC-1α的表达。结果 MCT和运动可以显著延长小鼠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转棒力竭时间(P<0.01),与SC组相比,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血糖和游离脂肪酸(P<0.05),增加肝糖原含量(P<0.05),上调PCG-1α(P<0.05)。结论 MCT可显著提高小鼠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抗疲劳能力,其机制与MCT增加骨骼肌代谢调节因子表达,调节糖脂代谢,从而提高运动耐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甘油三酯 热习服 抗疲劳
原文传递
打篮球、长跑联合训练促进飞行员热习服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任兆生 李伟 +3 位作者 王丽萍 傅丽珊 欧阳骅 周语训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25-429,共5页
为了提高飞行员的热耐力,本研究采用了在热环境条件下打篮球和长跑运动相结合的热习服训练方法。通过7名受试者标准热暴露实验和10名飞行员试用,结果表明,连续6天训练,受试者可获得理想的热习服效果。本文初步提出了评价受试者热习服训... 为了提高飞行员的热耐力,本研究采用了在热环境条件下打篮球和长跑运动相结合的热习服训练方法。通过7名受试者标准热暴露实验和10名飞行员试用,结果表明,连续6天训练,受试者可获得理想的热习服效果。本文初步提出了评价受试者热习服训练强度和效果的心率和口腔温度对应值,并对训练中的适宜补水量作了分析。本训练方法符合飞行部队实际,具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习服 飞行员 篮球 长跑 训练
下载PDF
加速机体热习服的有效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罗炳德 邹飞 +3 位作者 万为人 华旭初 杨军 朱受成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330-332,共3页
目的 对加速机体热习服锻炼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20 名健康战士分为实验组(12 名) 和对照组(8 名) 。实验在热区5 月中旬 ( 气温25 ~32 ℃) 进行。受试者每天下午穿军用雨衣在运动场上活动120 min , 连... 目的 对加速机体热习服锻炼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20 名健康战士分为实验组(12 名) 和对照组(8 名) 。实验在热区5 月中旬 ( 气温25 ~32 ℃) 进行。受试者每天下午穿军用雨衣在运动场上活动120 min , 连续锻炼11 天。其中第1 、第6 和第11 天在人工热室内进行定量热负荷试验, 试验中每30min 测定并记录心率、肛温和出汗量各一次。结果(1) 受试者锻炼第6 天与第1 天的结果比较体温明显降低; 第11 天与第1 天比较, 其差别非常显著( P< 0-01) 。(2) 实验组在锻炼的第1 、第6 和第11 天, 心率逐渐下降, 分别与第1 天相比, P 值均小于0-05 , (3)锻炼至第11 天, 当受热120min 后, 两组的出汗总量分别为1-395 和1-083kg ( P< 0-05) 。实验组第1 、2 小时的出汗量分别为0-882 和0-513kg ( P< 0-05) ; 而对照组的变化无明显差别。结论 上述方法在加速机体热习服方面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 热习服 运动锻炼 中暑 生理反应
下载PDF
高温环境下重复性、短时、间歇性爆发力练习人体温度的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张鑫鹏 向奎金 +4 位作者 沈铭彬 黄强年 冯煊 徐盛嘉 马继政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第10期63-64,79,共3页
目的:本研究评估高温环境下重复性、短时、间歇性爆发力练习人体温度(核心温度)的变化。方法:35名健康男性学员利用高墙、独木桥和水平梯进行总持续120min热习服:15min准备活动,40min单个障碍物练习(高墙、独木桥和水平梯),10min休息补... 目的:本研究评估高温环境下重复性、短时、间歇性爆发力练习人体温度(核心温度)的变化。方法:35名健康男性学员利用高墙、独木桥和水平梯进行总持续120min热习服:15min准备活动,40min单个障碍物练习(高墙、独木桥和水平梯),10min休息补水,40min 3个障碍物的组合练习(高墙、独木桥和水平梯),15min恢复期。分别评定第一次40min运动,第二次40min运动,以及15min恢复期人体核心温度、耳温的变化,并记录整个RR间期。结果:与安静状态相比,HR、EPOC和TRIMP均显著增加(P<0.01);与安静状态相比,第一次和第二次运动中核心温度均值均增加(P<0.05)。运动后恢复期15min内,核心温度均值有降低趋势,但仍显著高于安静值(P<0.05);此外,第一次运动和第二次运动相比,人体核心温度无显著差异(P>0.05);与安静状态相比,第一运动后即刻耳温显著增加(P<0.05),第二次运动无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15min恢复期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热习服初期,利用重复性、短时、爆发力练习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热习服 热适应 间歇练习
下载PDF
热习服训练对高温工作场所员工环境适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沈丹丹 朱能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21,共5页
为提高高温工作场所员工对环境的适应性,建立人工环境舱模拟高温环境进行热习服训练。以16名健康的男性大学生为样本,在环境舱内通过跑步来模拟正常的生产工作,测量样本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并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析热习服训练的效... 为提高高温工作场所员工对环境的适应性,建立人工环境舱模拟高温环境进行热习服训练。以16名健康的男性大学生为样本,在环境舱内通过跑步来模拟正常的生产工作,测量样本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并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析热习服训练的效果;运用方差分析温度和相对湿度对热习服训练效果的影响;基于环境适应性改善的标准得到热习服训练效果形成天数。结果表明:热习服训练对提高员工环境适应性的效果是显著的;热习服训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均对员工环境适应性的改善有显著影响,且温度的影响更大;在温度36~38℃,相对湿度50%~70%的训练条件下,热习服训练效果形成所需时间约为1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环境 热习服 环境适应性 体力劳动能力 方差分析
下载PDF
热习服对高温力竭运动大鼠体液调节激素及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董柔 封文平 +1 位作者 曾凡星 陈宜威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83-987,993,共6页
目的:研究热习服对高温力竭运动大鼠血清Na+、K+、抗利尿激素(ADH)、醛固酮(ALD)、心钠素(ADH)含量和下丘脑AVP合成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高温力竭组(B组)、热习服后高温力竭组(C组)。常温环境温度2... 目的:研究热习服对高温力竭运动大鼠血清Na+、K+、抗利尿激素(ADH)、醛固酮(ALD)、心钠素(ADH)含量和下丘脑AVP合成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高温力竭组(B组)、热习服后高温力竭组(C组)。常温环境温度25℃,湿度50%;高温环境温度38℃,湿度50%。A组不进行任何处理,C组每天在高温环境下以18 m/min、坡度0在跑台训练14天,第15天B组和C组在高温环境下以20 m/min、坡度0运动到力竭。实验前后各组大鼠称量体重并测肛温,记录B、C组大鼠力竭运动时间。后麻醉取血和下丘脑,测定血清Na+、K+、ANP、ADH、ALD含量,RT-PCR测定下丘脑ADH mRNA表达。结果:(1)C组大鼠力竭运动时间(75.20±15.39 min)明显长于B组大鼠(27.67±4.80 min,P<0.01)。(2)C组大鼠体重丢失%明显高于B组(P<0.01);C组大鼠血浆渗透压(316.50±3.63 mmol/L)明显高于B组(304.75±5.90 mmol/L,P<0.01)。(3)B、C组大鼠血清ADH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5),同时C组显著低于B组(P<0.05);B组和C组大鼠血清ALD浓度高于A组(P<0.01);B组和C组大鼠血清ANP浓度低于A组(P<0.05)。(4)B组大鼠下丘脑ADH mRNA表达(1.51±0.18)比A组(1.04±0.18)升高(P<0.01),C组表达(1.23±0.38)也高于A组(P<0.05)。结论:热习服明显提高大鼠在高温环境下的运动能力。热习服后,血液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调定点"上移,血浆渗透压变化与下丘脑分泌ADH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力竭性运动 抗利尿激素 心钠素 下丘脑
下载PDF
高温环境热习服训练中PSI与PeSI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曾朴 朱能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共6页
为研究热习服训练中生理应激指数(PSI)和感知应激指数(PeSI)的变化以及二者间的关系,利用人工环境舱开展高温环境下的热习服训练试验。首先,以16名身体健康的男性大学生为被试,将他们随机分配到由不同温度和劳动强度组成的工况下,测试... 为研究热习服训练中生理应激指数(PSI)和感知应激指数(PeSI)的变化以及二者间的关系,利用人工环境舱开展高温环境下的热习服训练试验。首先,以16名身体健康的男性大学生为被试,将他们随机分配到由不同温度和劳动强度组成的工况下,测试并计算他们的PSI和PeSI;然后,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析热习服在训练前后PSI与PeSI的差异性,运用方差分析法分析温度和劳动强度对PSI与PeSI的影响,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PSI与PeSI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热习服训练可以降低被试的PSI和PeSI;训练时的劳动强度是影响PSI与PeSI的关键因素;依据PeSI可以预测PSI,但在不同工况下预测的准确度不同,当环境温度为36~38℃,相对湿度为50%时,重度劳动强度工况下依据PeSI预测PSI的准确度大于中度劳动强度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应激指数(PSI) 感知应激指数(PeSI) 热习服 高温环境 劳动强度
下载PDF
两种热暴露对小鼠睾丸与精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卢晓翠 罗海吉 孙俊松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263-264,共2页
目的 探讨热应激与热习服对小鼠睾丸与精子的影响。方法 15 只ICR 小鼠分为热习服( Ⅰ组) 、热应激( Ⅱ组) 和常温对照组( Ⅲ组) 。Ⅰ组小鼠每天上午移入人工热室( 干球36 ℃,相对湿度68 % ) 暴露60mim ,连... 目的 探讨热应激与热习服对小鼠睾丸与精子的影响。方法 15 只ICR 小鼠分为热习服( Ⅰ组) 、热应激( Ⅱ组) 和常温对照组( Ⅲ组) 。Ⅰ组小鼠每天上午移入人工热室( 干球36 ℃,相对湿度68 % ) 暴露60mim ,连续9d ,记录肛温。Ⅱ组仅在热习服最后一天与Ⅰ组同时进行热暴露,平时与Ⅲ组同在室温(15 ~20 ℃) 。实验结束后观察3 组小鼠睾丸重量、睾丸重量指数、睾丸含水量和畸形精子数等指标。结果 在热环境下Ⅰ、Ⅱ组肛温都高于受热前。Ⅰ、Ⅱ、Ⅲ组睾丸的含水量分别为(113.03 ±21.05) g 、(131.04 ±11.78) g 、(131.35 ±22.22) g ; 重量指数为0.582 9 ±0.07 、0.589 5 ±0.06 、0.580 4 ±0.11 , P> 0.05 ; 热习服组畸形精子率为 (13.42 ±3.78) % , 与对照组的(14.68 ±7.40) % 相比 P>0.05 , 而热应激组畸形精子数明显减少, 畸形率仅为 (6.36 ±1.51) % , P< 0.05 , 与高温( 睾温达41 ~42 ℃) 下精子畸形率升高的报道相反。结论 提示精子在附睾的分化发育可能存在温热应激效应, 但其机理尚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热习服 睾丸 精子
下载PDF
热适应与热耐受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国高 贺涵贞 +1 位作者 吴扬 吕裕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1-4,85,共5页
本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了热适应、热耐受的形成,急性和亚慢性应激过程中蛋白质组分的变化和热应激蛋白的合成。结果表明,7d实验室受热可使大鼠获得热适应,并出现相应的蛋白质组分的变化;预热处理可使整体动物和人淋巴细胞均产生热耐... 本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了热适应、热耐受的形成,急性和亚慢性应激过程中蛋白质组分的变化和热应激蛋白的合成。结果表明,7d实验室受热可使大鼠获得热适应,并出现相应的蛋白质组分的变化;预热处理可使整体动物和人淋巴细胞均产生热耐力,表现为2次受热后生存率提高;热耐力形成的同时有一组新的蛋白质(70kd为主)合成增强;亚慢性应激更强地引起蛋白质组分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适应 热耐受 热休克蛋白类
下载PDF
高效甘薯脱毒苗生产及驯化移栽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鹏 纪瑞瑞 +5 位作者 孔祥远 隋炯明 乔利仙 郭宝太 孙世孟 王晶珊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5-458,共4页
选用目前主要推广的甘薯品种‘烟薯25’、‘商薯19’和‘徐薯22’为材料,研究了甘薯脱毒快速繁殖及驯化移栽。结果表明,秋天刚收获的薯块在36℃条件下催芽,10~15 d后芽苗可长到10 cm以上;剥取带有1~2个叶原基的茎尖进行培养,3个供试品... 选用目前主要推广的甘薯品种‘烟薯25’、‘商薯19’和‘徐薯22’为材料,研究了甘薯脱毒快速繁殖及驯化移栽。结果表明,秋天刚收获的薯块在36℃条件下催芽,10~15 d后芽苗可长到10 cm以上;剥取带有1~2个叶原基的茎尖进行培养,3个供试品种植株再生率均达到90%以上;脱毒试管苗炼苗2~3 d后直接栽植于塑料大棚,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移栽5~6周后茎蔓可长到30~40 cm以上,即可剪切茎蔓扦插进行再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热处理 茎尖培养 脱毒苗 驯化移栽
原文传递
Daytime Heat Stress, Thermal Pattern, Hyperthermia and Body Caloric Overload in Tropical Acclimatized Holstein and Jersey Heifers
16
作者 Edil E. Araúz-Santamaría Bryan G. Mendieta-Araica +3 位作者 Roderick A. González-Murray Gustavo A. Crudeli David Berroa-Pinzón Ernesto R. Varillas-Esquivel 《Ope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 2024年第4期260-287,共28页
The influence of daytime tropical heat stress in the summer was studied in Holstein and Jersey heifers already acclimatized to tropical environments to determine their physiological response based on body thermal patt... The influence of daytime tropical heat stress in the summer was studied in Holstein and Jersey heifers already acclimatized to tropical environments to determine their physiological response based on body thermal patterns and respiratory alterations according to psychrometric caloric indicators. Daytime psychrometric elements showed a tropical caloric potential for developing moderate to severe heat stress in dairy cattle. Body temperature and respiratory rate increased in both breeds open and pregnant (P < 0.01). Thermal body overload and respiratory works increased from 09 am to 12 md (P < 0.001);reaching and sustaining hyperthermia under the highest caloric pressure from 12 md to 03 pm. Rectal temperature increased +1.5˚C in open Holstein (OH), +1.3˚C in pregnant Holstein (PH), +0.8˚C in open jersey (OJ) and +0.8˚C in pregnant Jersey (PJ). The lowest heat stress index (HSI) was at 06 am, where OH and PH showed a HIS +2.25 and +2.30 and OJ and PJ +2.34 and +2.38. Maximum heat stress occurred at 12 md where OH averaged +3.28 and Pregnant Holsteins showed +3.85 at 03 pm. Open Jersey (OJ) showed a maximum HSI at 12 md (3.54) and PJ resulted in +3.89 at 03 pm. Open and pregnant Jersey heifers were more tolerant to heat stress based on lower body mass, insulation, feed consumption and greater relation between body surface and metabolic body size for thermolysis. Acclimatization between five and twenty-five months under tropical heat stress allowed Holstein and Jersey heifers to develop thermal tolerance. Middle thermal acclimatization lowered thermal sensitivity, hyperthermia and hyperpnea in Holstein and Jersey heifers in the morning;however, pregnant heifers in both breeds showed higher thermal alteration in the afternoon. Tropical acclimatization at low altitudes could be integrated with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 and nutritional and health management to reduce influences of severe heat stress and improve physiological comfort and welfare in Holstein and Jersey heifers in the summer. Those combined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limatization Dairy Cattle heat Stress Index Rectal Temperature Summer Temperature Humidity Index
下载PDF
着雨衣热习服锻炼对血乳酸与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万为人 邹飞 +3 位作者 罗炳德 朱受成 华旭初 郭进强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262-264,共3页
目的 探索着雨衣热习服锻炼方法及其对机体血乳酸和血气的影响。方法 男性战士 12名 ,进行连续 11天的热习服锻炼。其中第 1、 6、 11天 ,受试者在人工热室内进行标准试验 ,其余日穿着军用雨衣在户外锻炼。结果 热应激的第 1天对机... 目的 探索着雨衣热习服锻炼方法及其对机体血乳酸和血气的影响。方法 男性战士 12名 ,进行连续 11天的热习服锻炼。其中第 1、 6、 11天 ,受试者在人工热室内进行标准试验 ,其余日穿着军用雨衣在户外锻炼。结果 热应激的第 1天对机体血液酸碱平衡产生了不利影响 ;经过 11天的热习服锻炼后 ,呈现出了明显的习服表现 ,血气指标均接近实验前水平 ,血乳酸含量增幅明显降低。结论 这种锻炼方式能有效地稳定机体酸碱平衡及提高耐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热习服 锻炼方法 酸碱平衡 乳酸
下载PDF
模拟湿热环境下军人习服训练干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小冬 房晓 +1 位作者 张雷 包瀛春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通过对高温、高湿环境下习服训练的研究,探索热习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确保部队在应急条件下的战斗力。方法受试对象为60名男性军校学员,年龄在18~20岁,实验组对照组各30名,经体检和《军人体能标准》测试均合格;实验组学员在预定... 目的通过对高温、高湿环境下习服训练的研究,探索热习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确保部队在应急条件下的战斗力。方法受试对象为60名男性军校学员,年龄在18~20岁,实验组对照组各30名,经体检和《军人体能标准》测试均合格;实验组学员在预定好的高温、高湿环境下训练,并进行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实验组学员高温高湿环境下12min跑成绩测试和未参加训练的对照组学员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P<0.000 1),并且肛温、5点皮肤温度在逐渐增加环境的温、湿度和运动强度的训练过程中逐步趋于平稳,心率和血压趋势良好,已获得热习服。结论在科学的安排和合理的运动量下,高温、高湿环境下短时间系统的训练即可获得热习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习服 湿热环境 肛温 5点皮肤温度
下载PDF
不同热习服条件对大鼠湿热环境下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玉祥 陈新民 +3 位作者 梁涵 安合定 马文领 史仍飞 《海军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热习服条件对大鼠热习服能力及湿热环境下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4只雄性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温常湿安静(LLQ)组、常温常湿运动(LLE)组、常温高湿安静(LHQ)组、常温高湿运动(LHE)组、高温常湿安静(HLQ)组、高温常... 目的观察不同热习服条件对大鼠热习服能力及湿热环境下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4只雄性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温常湿安静(LLQ)组、常温常湿运动(LLE)组、常温高湿安静(LHQ)组、常温高湿运动(LHE)组、高温常湿安静(HLQ)组、高温常湿运动(HLE)组、高温高湿安静(HHQ)组和高温高湿运动(HHE)组共8组,每组8只。安静组大鼠每天在相应环境中安静放置2 h,运动组在相应环境中安静放置1 h后运动(14 m/min)1 h,连续14 d。每天实验前后称量大鼠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丢失率,实验结束后立即测定大鼠肛温。第16天所有大鼠在高温(36℃)高湿(85%)条件下运动30min(28 m/min),记录运动期间力竭大鼠的数量与力竭时间,并记录力竭即刻或运动结束后大鼠肛温,第17天统计动物死亡数量。结果在热习服过程中,除高温安静组外,其余各组从第4天开始体质量丢失率明显下降(P<0.05);高温安静与高温运动组大鼠从第4天开始肛温明显下降(P<0.05);4个运动组大鼠的肛温和体质量丢失率明显高于4个安静组(P<0.05),且HHE组肛温高于HLE组(P<0.05),但2组间体质量丢失率无明显差异(P>0.05)。高温高湿条件下运动刺激后,HLE组和HHE组的肛温、中途力竭数量和死亡数量明显低于LLQ组和HHQ组(P<0.01),但HLE组与HHE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温高湿和高温常湿条件下运动训练均能达到最好的习服效果;从训练期间对人体体温和体质量丢失率影响较小且体感更舒适的角度考虑,选择在高温常湿环境条件下进行运动训练是较为适宜的热习服训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环境 运动 热习服 大鼠
下载PDF
消防员职业热应激危害与防控 被引量:5
20
作者 邵建章 《武警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31-34,共4页
热应激是消防员所面临诸多职业危险中最严重而又最难以预防的风险之一。阐述了消防员在灭火救援行动和平时训练中热应激产生的原因,分析了热应激对消防员职业安全和健康的危害,提出应从全面评估热应激危险、合理组织现场复健、科学实施... 热应激是消防员所面临诸多职业危险中最严重而又最难以预防的风险之一。阐述了消防员在灭火救援行动和平时训练中热应激产生的原因,分析了热应激对消防员职业安全和健康的危害,提出应从全面评估热应激危险、合理组织现场复健、科学实施热适应训练三个方面预防和控制热应激危害,确实保障消防员的职业安全和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员 热应激 现场复健 热适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