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亚型细胞上H抗原强度的探讨 被引量:18
1
作者 向东 郭忠慧 +1 位作者 刘曦 张雄民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H抗原在AB亚型中分布的规律,对AB亚型的正确鉴定提供帮助。方法用血清学试验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种AB亚型,对检出的39例A2B和45例其它AB亚型做H抗原检测,并与正常O型、B型细胞比较,判断其H抗原的强度。当AB亚型的H... 目的探讨H抗原在AB亚型中分布的规律,对AB亚型的正确鉴定提供帮助。方法用血清学试验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种AB亚型,对检出的39例A2B和45例其它AB亚型做H抗原检测,并与正常O型、B型细胞比较,判断其H抗原的强度。当AB亚型的H抗原凝集评分高于B型红细胞2分或2分以上时,认为该AB亚型上存在较多的H抗原。结果只在CisAB(100%),B(A)(100%),AxB(46.2%)以及A2B(43.6%)上发现了大量H抗原,而在其它众多的AB亚型中,H抗原与B型红细胞比较没有明显增强。结论大多数H抗原的增强现象可以用“3型H抗原”的残留来解释,但是对于53.8%AxB、56.4%A2B以及A3B、AmB中H抗原不增强的现象尚无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亚型 h抗原 3型h 增强 血清学
下载PDF
江苏某奶牛场健康奶牛体内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小鼠致病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薛涛 顾丛丛 +4 位作者 高崧 焦新安 周琼 张文俊 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0-837,共8页
通过对江苏省某奶牛场连续6个月的定群、定畜跟踪调查,获得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在该牛场分布的广泛性、持续性和血清型多样化的资料,并对一些重要血清型分离株作致病性的鉴定。基于本实验室已经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stx1、stx2、eae... 通过对江苏省某奶牛场连续6个月的定群、定畜跟踪调查,获得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在该牛场分布的广泛性、持续性和血清型多样化的资料,并对一些重要血清型分离株作致病性的鉴定。基于本实验室已经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stx1、stx2、eaeA、ehxA共4个基因进行检测,对检测出的阳性样品,非O157STEC采用多重PCR结合CT-SMAC平板的分离方法,而O157STEC通过免疫磁珠结合O157显色平板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该奶牛场STEC的初筛率为16.1%(112/696),分离率为11.1%(77/696)。分离株属于35种O血清型和60种O∶H血清型。该场的优势血清型为O4、O26和O93,O157在该场存在,但并非优势血清型。77个分离株中,stx2基因的检出率为68.8%,远远高于其它毒力基因,如stx1(19.5%)、eaeA(11.7%)和ehxA(20.8%)。该场分离到一些O157和O26血清型的菌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奶牛是STEC的天然宿主,可健康带菌。除了O157STEC外,非O157STEC中一些高致病力菌株对人类的健康也存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奶牛 多重PCR O抗原 h抗原 毒力基因
下载PDF
抗人红细胞H抗原单链抗体基因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10
3
作者 邵长利 史利军 +4 位作者 姚站馨 王宏业 吕茂民 刘明 章金刚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目的克隆抗人红细胞H抗原单克隆抗体轻、重链可变区(VH、VL)基因并构建单链抗体(ScFv)基因及其表达载体,实现其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从分泌抗人红细胞H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E8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获得抗人红细胞H抗... 目的克隆抗人红细胞H抗原单克隆抗体轻、重链可变区(VH、VL)基因并构建单链抗体(ScFv)基因及其表达载体,实现其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从分泌抗人红细胞H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E8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获得抗人红细胞H抗原单克隆抗体的VH、VL基因;利用重叠引物延伸法(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SOE)将轻重链可变区基因连接,并引入连接肽(Linker)编码序列,构建VH-Linker-VL结构的单链抗体(ScFv)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his中,转化BL21(DE3)plysS细胞,IPTG诱导表达;获得的目的蛋白经纯化后,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ting对目的蛋白进行鉴定,间接ELISA、竞争ELISA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目的蛋白的活性。结果克隆的VH基因长度为351bp,属于鼠抗体可变区重链基因家族I(B)亚群;VL基因长度为339bp,属于鼠抗体可变区轻链基因家族I亚群;SOE法克隆的单链抗体基因为750bp;构建的含原核表达载体的菌株经IPTG诱导后,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到Mr32000的目的蛋白(表达的ScFv);ScFv纯化后,经免疫荧光法、间接与竞争ELISA法检测到该ScFv蛋白具有生物结合活性。结论成功地克隆了抗人红细胞H抗原单克隆抗体VH与VL基因和ScFv基因,构建ScFv基因的表达载体,实现了ScFv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细胞中的活性表达,为基于红细胞H抗原的免疫检测技术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h抗原 单链抗体 原核表达
下载PDF
江苏某地健康绵羊群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体内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致病力 被引量:8
4
作者 顾丛丛 薛涛 +3 位作者 徐婷婷 高崧 焦新安 刘秀梵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6-683,共8页
【目的】探讨江苏某羊场健康绵羊体内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带菌和流行情况,同时就分离株的致病力和对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作了研究。【方法】基于本实验室已经建立的EHEC O157:H7 EDL933W株的stx1、stx2、eaeA、hlyA四个基因的多重PCR检... 【目的】探讨江苏某羊场健康绵羊体内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带菌和流行情况,同时就分离株的致病力和对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作了研究。【方法】基于本实验室已经建立的EHEC O157:H7 EDL933W株的stx1、stx2、eaeA、hlyA四个基因的多重PCR检测并配合选择性增菌、平板筛选等方法对STEC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在为期6个月的连续跟踪调查中,共分离到STEC菌株107株,分离率为19.4%(107/550)。分离株属于41种O血清型、62种O:H血清型,未定型(ONT)有22株,粗糙型(OR)1株。其中属于绵羊STEC的优势血清型有O5(2株)、O91(1株)、O103(1株)。本文检测到的优势血清型为O93,stx2阳性菌株的分离率较stx1阳性菌株的分离率高,LD50测定结果表明分离株对小鼠致病力不高,受试的3个分离株均不能致小鼠死亡。对107株stx阳性分离株噬菌斑试验表明,71株阳性菌株携带噬菌体(66.3%,71/109)。受试分离株进行Vero细胞毒性试验,其中有一个菌株stx基因阳性但不能使Vero细胞产生病变。【结论】绵羊是STEC的天然宿主,可健康带菌。虽然STEC分离株对小鼠的致病力较弱,但不能排除其对人类安全的威胁。STEC携带志贺毒素基因并不意味着一定表达志贺毒素,需对志贺毒素的表达及调控机理做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PCR O抗原 h抗原 半数致死量 VERO细胞
原文传递
颅脑外伤后细胞凋亡与Fas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8
5
作者 马延斌 朱志安 +3 位作者 张红 邱建华 肖波 冯东福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6-288,i002,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细胞凋亡与Fas抗原表达的变化。为阐明损伤后神经元丢失的多种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大鼠自由落体脑创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及细胞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学的方法,对伤后挫伤灶旁局部脑组织细胞凋亡和Fas抗原表达...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细胞凋亡与Fas抗原表达的变化。为阐明损伤后神经元丢失的多种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大鼠自由落体脑创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及细胞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学的方法,对伤后挫伤灶旁局部脑组织细胞凋亡和Fas抗原表达进行观察。结果在挫伤灶旁观察到细胞凋亡的发生,神经细胞呈现较为典型的凋亡超微结构变化,Fas蛋白表达在24h达到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结论颅脑外伤后在局部组织可见细胞凋亡的发生,Fas蛋白表达参与了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后 FAS抗原表达 透射电镜观察 免疫组化技术 超微结构变化 神经细胞凋亡 蛋白表达 神经元丢失 多种途径 自由落体 方法建立 下降趋势 局部组织 脑创伤 形态学 脑组织 24h 挫伤
下载PDF
沙门氏菌常见H抗原特异相的PCR快速检测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华伟 马立农 +1 位作者 郭蔼光 邱立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41,共4页
运用PCR技术检测沙门氏菌常见的H抗原特异相,甲型副伤寒、猪霍乱、鼠伤寒等常见危害人和动物的沙门氏菌因H抗原差异而分别获得特异性扩增。此技术具有快速简便、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值得在对常见危害人和动物的沙门氏菌的快速检... 运用PCR技术检测沙门氏菌常见的H抗原特异相,甲型副伤寒、猪霍乱、鼠伤寒等常见危害人和动物的沙门氏菌因H抗原差异而分别获得特异性扩增。此技术具有快速简便、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值得在对常见危害人和动物的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h抗原 PCR 快速检测
下载PDF
红细胞H抗原缺陷型鉴定及其理化功能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何子毅 邹文涛 +4 位作者 胡应明 钟炽辉 刘仁强 王德文 刘赴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研究红细胞H抗原缺陷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分型特点及其理化功能。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鉴定H抗原缺陷型、SSP-PCR进行ABO基因分型,采用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变形性试验检测H抗原缺陷型红细胞理化功能,模拟作为受血者或供血者进行交... 目的研究红细胞H抗原缺陷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分型特点及其理化功能。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鉴定H抗原缺陷型、SSP-PCR进行ABO基因分型,采用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变形性试验检测H抗原缺陷型红细胞理化功能,模拟作为受血者或供血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6名献血者血样经血清学方法确定为H抗原缺陷型,类孟买基因分型其中3例为h3纯合子,1例为h4纯合子,1例为h1h3杂合子,1例基因分型不确定;H抗原缺陷型红细胞渗透脆性及变形性低于H抗原正常型,H抗原缺陷型作为受血者与A型或B型红细胞主側配血凝集强度强于O型,作为供血者与O型模拟受血者主側配血凝集强度各异。结论 H抗原缺陷型红细胞与抗-H无反应,血清中能检出抗-HI/H,ABO基因正常表达;H抗原缺陷型红细胞渗透脆性及变形性低于H抗原正常型,作为受血者接受O型血液比A型或B型血液安全,作为供血者时,如果交叉配血相合时,可以输给O型受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抗原 缺陷型 血型 渗透脆性 变形性 交叉配血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肿瘤标志物CEA、CA199、AFP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操燕红 周康 《系统医学》 2023年第9期1-4,共4页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与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淮安市淮安医院收治...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与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淮安市淮安医院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同时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10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糖与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分析血糖水平对CEA、CA199与AFP的影响。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FPG、HbA1c、CEA、CA1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糖尿病患者的CEA、CA199水平均高于轻中度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CEA、CA199呈现为正相关性(r=0.126、0.515,P=0.025、0.032),与AFP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肿瘤标志物CEA、CA199表达存在明显关联,但与AFP表达无明显关联,可能受到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癌高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甲胎蛋白
下载PDF
沙门菌H抗原的xTAG法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郑之北 郑伟 +3 位作者 濮小英 文艳苹 潘劲草 汪皓秋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42-947,共6页
目的利用Luminex xTAG技术,建立能高通量鉴别沙门菌H抗原的xTAG悬浮芯片法,用于沙门菌的血清型别鉴定。方法以沙门菌编码H抗原的fliC和fljB基因为目标基因,选取其保守片段设计上游通用引物,选取可变片段设计下游特异性引物;合成时... 目的利用Luminex xTAG技术,建立能高通量鉴别沙门菌H抗原的xTAG悬浮芯片法,用于沙门菌的血清型别鉴定。方法以沙门菌编码H抗原的fliC和fljB基因为目标基因,选取其保守片段设计上游通用引物,选取可变片段设计下游特异性引物;合成时上游引物的5′端用生物素标记,下游引物的5′端连接特定的TAG序列;标本经多重PCR扩增并标记生物素和TAG序列后,与含anti-TAG序列的编码磁珠混合液杂交分型,通过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藻红蛋白的反应报告结果。利用建立的xTAG悬浮芯片法鉴定145株沙门菌日常分离株的H抗原,并与传统的血清凝集试验比较。结果31种沙门菌H抗原经多重PCR扩增后,与xTAG磁珠杂交后可鉴别分型,各H抗原间无交叉反应,且重复性良好,与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及志贺菌DNA等亦无交叉反应。对145株沙门菌进行H抗原鉴定,与传统的血清凝集试验比较,其敏感度为95.1%,特异度为100%。结论利用xTAG悬浮芯片法鉴定沙门菌H抗原,特异准确,可在4~5 h内完成90多株常见血清型沙门菌的H抗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h抗原 xTAG技术
原文传递
营养肉汤-营养琼脂法在沙门菌H抗原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云龙 李明强 金凌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5-206,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沙门菌H抗原鉴定方法:营养肉汤-营养琼脂法。方法将鞭毛结构受损或有缺陷导致H抗原不能与相应诊断血清发生反应的沙门菌株划线分离至营养肉汤-营养琼脂平板,使其复原。结果 4株受冷冻因素影响的沙门菌在营养肉汤-营养...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沙门菌H抗原鉴定方法:营养肉汤-营养琼脂法。方法将鞭毛结构受损或有缺陷导致H抗原不能与相应诊断血清发生反应的沙门菌株划线分离至营养肉汤-营养琼脂平板,使其复原。结果 4株受冷冻因素影响的沙门菌在营养肉汤-营养琼脂平板上分别传代4-9代,其H抗原能与相应诊断血清发生反应。结论营养肉汤-营养琼脂法在鞭毛结构受损或有缺陷的沙门菌H抗原鉴定中有较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h抗原 营养肉汤-营养琼脂法
原文传递
第2.3.4.4分支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主要抗原位点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蒋文明 李金平 +4 位作者 彭程 侯广宇 王素春 于建敏 陈继明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21-2125,共5页
为了解第2.3.4.4分支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主要抗原位点,本试验对A/chicken/Yunnan/1/2014与Re-5的HA1蛋白进行比较,对Re-5母本病毒的差异氨基酸位点进行突变,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构建重组病毒。用Re-5阳性标准血清进行HI试验,比较重... 为了解第2.3.4.4分支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主要抗原位点,本试验对A/chicken/Yunnan/1/2014与Re-5的HA1蛋白进行比较,对Re-5母本病毒的差异氨基酸位点进行突变,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构建重组病毒。用Re-5阳性标准血清进行HI试验,比较重组病毒与Re-5母本病毒的HI滴度,发现D61N、R69K、S145L、S149A、N171D、R178M、Q185R、K234Q、N256H、A279T、V281M、N289H等12个位点改变后导致HI滴度发生改变,是第2.3.4.4分支病毒的主要抗原位点。对2010-2012年第2.3.4.4分支的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HA序列进行分析,与Re5疫苗株HA1序列进行比对,进行点突变构建重组病毒,HI试验表明,Re5-2010、Re5-2011、Re5-2012、yn2014-Re5与Re5HI滴度分别相差了2,3,4,5个滴度,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变异越来越大。互相替换Re-5和yn2014的HA1或HA2,发现Re5-yn2014与Re5、yn2014-Re5与yn2014的HI滴度一致,说明其抗原位点主要在HA1蛋白区域。这些数据为深入了解该分支病毒的变异和对该病毒的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3.4.4分支 h5 禽流感病毒 抗原住点
原文传递
小反刍兽疫H蛋白主要抗原表位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晓灵 赵永刚 +2 位作者 宋厚辉 王志亮 王凤龙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9年第3期28-30,共3页
目的表达小反刍兽疫病毒H蛋白的主要抗原位点用于检测与预防。方法用DNAStar分析小反刍兽疫病毒H基因的主要抗原位点,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病羊组织中扩增PPRV的H基因的主要抗原位点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b中,... 目的表达小反刍兽疫病毒H蛋白的主要抗原位点用于检测与预防。方法用DNAStar分析小反刍兽疫病毒H基因的主要抗原位点,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病羊组织中扩增PPRV的H基因的主要抗原位点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b中,最后用PCR、酶切和测序分析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Rosetta中,经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表达PPRVH基因的主要抗原位点;用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所有蛋白的表达。结果将RT-PCR产物电泳,得到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特异性片段;对重组质粒PET-28b-H66-249和PET-28b-H281-550酶切后,均出现预期相符的片段;DNA测序表明插入片段的序列与小反刍兽疫H蛋白基因完全一致,其大小分别为569bp和831bp;将重组表达的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证明所有的蛋白均得到表达。结论成功表达了PPRVH基因的主要抗原蛋白,为日后的检测与预防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 h基因 表达 抗原位点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丽娜 张江蓉 +1 位作者 苏青 张洪梅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782-787,共6页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0~70岁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共...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0~70岁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共9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来自新华医院体检中心的年龄与性别匹配的471例非糖尿病人群(non-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Non-T2DM)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血清CEA水平的差异性,分析年龄、血压(blood pressure, BP)、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 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PG)、空腹C肽(fasting C-peptide, FC-p)、餐后2 h C肽(2 h postprandial C-peptide, 2 h 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HOMA-I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及糖尿病病程与血清CEA的相关性,探讨无恶性肿瘤的T2DM患者血清CEA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患者血清CEA异常者约占11%,Non-T2DM组血清CEA异常者约占4%,T2DM患者组血清CEA水平明显高于Non-T2DM组[2.62(1.82,3.83)vs 2.14(1.51,2.96) ng/mL,P<0.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EA与年龄、HbA1c、FBG、2 h-PG独立正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HbA1c、FBG、2 h-PG是血清CEA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后的OR值和95%CI分别为HbA1c:OR=1.338,95%CI(1.198~1.495), FBG:OR=1.102, 95%CI(1.016~1.195), 2 h-PG:OR=1.065, 95%CI(1.009~1.123)。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将HbA1c≤7%时血清CEA水平作为参考,当8%≤HbA1c<9%时,血清CEA升高的风险是参考的3.459倍(95%CI:1.373~8.713)。当HbA1c≥9%时,其OR值是5.084(95%CI:2.230~11.589)。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EA水平明显升高,年龄、HbA1c、FBG、2 h-PG是其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癌胚抗原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
下载PDF
类孟买血型血清学鉴定及家系调查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泽航 陆元善 《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874-876,共3页
目的探讨正确鉴定类孟买血型的方法,为罕见血型人群找寻更多相合供者。方法对4例正反定型不符者用ABO正反定型、Lewis血型鉴定、H抗原检测、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冷抗体检测和检测唾液血型物质的中和抑制试验进行综合鉴定,并且进行家系... 目的探讨正确鉴定类孟买血型的方法,为罕见血型人群找寻更多相合供者。方法对4例正反定型不符者用ABO正反定型、Lewis血型鉴定、H抗原检测、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冷抗体检测和检测唾液血型物质的中和抑制试验进行综合鉴定,并且进行家系调查。结果 4例被检者均证实为类孟买血型。先证者c的妹妹也被证实为同型类孟买型。结论对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标本要高度警惕,应加做其它必要的血清学试验。冷抗体检测还能为类孟买血型患者辅助选择合适的血液输注。家系调查不仅能查清类孟买血型的来源和遗传,而且可以提供更多相同稀有血型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孟买血型 ABD正反定型 h抗原 冷抗体
下载PDF
1株鞭毛抗原减弱沙门菌的α-β位相变异检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燕 徐云龙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811-1812,共2页
目的报道1株从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到的同时发生鞭毛抗原减弱和α-β位相变异2种变异的沙门菌。方法将待检沙门菌株划线分离至营养肉汤-营养琼脂平板,并使用相诱导血清进行诱导,使其复原。结果沙门菌株在营养肉汤-营养琼脂平板上传代3代... 目的报道1株从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到的同时发生鞭毛抗原减弱和α-β位相变异2种变异的沙门菌。方法将待检沙门菌株划线分离至营养肉汤-营养琼脂平板,并使用相诱导血清进行诱导,使其复原。结果沙门菌株在营养肉汤-营养琼脂平板上传代3代,其第2相H抗原能与相应诊断血清发生反应;使用相诱导血清诱导后,其第1相H抗原能与相应诊断血清发生反应。结论在沙门菌血清分型中应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特别是H抗原发生自然变异和/或结构受损现象,达到正确分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血清分型 h抗原 α-β位相变异
原文传递
类孟买血型鉴定及输血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燕华 陈兰兰 +3 位作者 车进 麻静敏 李凤 张嘉洪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41-543,共3页
目的了解类孟买血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1例正反定型不符献血者标本检测ABO,H,Lewis血型,抗体筛选、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采用PCR-SSP方法检测ABO血型基因型,采用分子生物学测序进行类孟买血型确认。结果血... 目的了解类孟买血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1例正反定型不符献血者标本检测ABO,H,Lewis血型,抗体筛选、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采用PCR-SSP方法检测ABO血型基因型,采用分子生物学测序进行类孟买血型确认。结果血清学检测结果为Ah分泌型;ABO血型基因检测结果为AO2;FUT1测序显示235G>C,881882delTT,FUT2测序只存在357C>T。结论发现并准确鉴定血型是保证安全输血的必要条件,对于稀有血型献血者应告知并招募其加入稀有血型献血者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孟买血型 h抗原 抗-hI FUT基因
下载PDF
四株大肠埃希氏菌国际参考菌株动力和鞭毛抗原检定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正时 王晓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4-57,共4页
作者检定了丹麦世界卫生组织大肠埃希氏菌和克雷伯氏菌研究中心的四株大肠埃希氏菌菌株,其结果不同于原来的记录和文献记载。菌株 H311b 和 H5有动力,其 H 抗原分别为 H11和 H27;菌株 W27是无动力株;菌株 H511的 H 抗原是 H40,而不是原... 作者检定了丹麦世界卫生组织大肠埃希氏菌和克雷伯氏菌研究中心的四株大肠埃希氏菌菌株,其结果不同于原来的记录和文献记载。菌株 H311b 和 H5有动力,其 H 抗原分别为 H11和 H27;菌株 W27是无动力株;菌株 H511的 H 抗原是 H40,而不是原记载的 H8。这四株菌株的抗原式分别为26:60:11(H311b 株),81:97:27(H5株),115:—:—(W27株),102:—:40(H511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 动力 h抗原
下载PDF
一例AB类孟买血型的FUT1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雪娇 张雪冰 +1 位作者 周湘静 谢作听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8期809-811,共3页
目的鉴定1例罕见的类孟买型ABmh,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血型血清学方法确定先证者的血型,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析ABO基因第6、7外显子、FUT1和FUT2基因序列。结果血清学实验结果表明先证者为AB类孟买血型。ABO基因测序结果显示ABO... 目的鉴定1例罕见的类孟买型ABmh,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血型血清学方法确定先证者的血型,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析ABO基因第6、7外显子、FUT1和FUT2基因序列。结果血清学实验结果表明先证者为AB类孟买血型。ABO基因测序结果显示ABO基因型为ABO*A1.02/B.01,FUT1基因直接测序显示先证者的FUT1基因为c.551-552del AG缺失、c.881-882del TT缺失的杂合型,其4个子女中3个为B型、1个为A型,H抗原表达正常。结论FUT1基因编码区双碱基缺失杂合可形成类孟买血型,单链缺失变异携带者的ABO表型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孟买血型 FUT1基因 FUT2基因 h抗原
原文传递
类孟买血型FUT1新等位基因及其家系成员的分子遗传学分析——附1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鸣镝 许婷婷 邹洁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61-664,共4页
目的研究1例FUT1基因236delG突变致类孟买血型及其家系成员的血清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应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ABO、H、Lewis血型鉴定,同时应用基因检测方法确认其ABO基因;用PCR方法扩增FUT1基因并对扩增产物... 目的研究1例FUT1基因236delG突变致类孟买血型及其家系成员的血清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应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ABO、H、Lewis血型鉴定,同时应用基因检测方法确认其ABO基因;用PCR方法扩增FUT1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用SwissModel在线服务器对先证者FUT1236delG酶结构进行3D模拟。结果血清学结果显示:先证者为罕见的类孟买型ABhm,Le(a-b-),先证者父亲为A型,先证者母亲为B型;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为AB型,先证者父亲为A型,先证者母亲为B型;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母亲FUT1基因有236delG杂合突变,先证者父亲FUT1基因有551_552delAG杂合突变,先证者FUT1基因为236delG/551_552delAG杂合突变;先证者FUT1236delG酶结构3D模拟显示翻译产物为无实际功能的1个alpha螺旋结构。结论236delG突变是FUT1基因型中的新发现的突变,它和551_552delAG突变(FUT1;01N.06基因型)的杂合型会导致类孟买血型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孟买型 h抗原 FUT1基因 基因突变 家系调查
下载PDF
一种沙门菌位相变异方法的建立和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22期2689-2692,2696,共5页
目的 为了克服沙门菌H抗原位相变异试验的传统方法存在的干扰大、成功率低、操作复杂、费时多等缺点,以探索新的方法进行改良和优化。方法 将液体培养法引入沙门菌H抗原位相变异试验,并通过2015年和2016年能力验证样品的测试,沙门菌标... 目的 为了克服沙门菌H抗原位相变异试验的传统方法存在的干扰大、成功率低、操作复杂、费时多等缺点,以探索新的方法进行改良和优化。方法 将液体培养法引入沙门菌H抗原位相变异试验,并通过2015年和2016年能力验证样品的测试,沙门菌标准菌株的比对以及自然样品中沙门菌的检验,以验证液体培养法的试验效果。结果 较传统实验方法,液体培养法位相变异试验的凝集效果好、速度快、重复性好、成功率高。结论 液体培养法可以更好的诱导复原沙门菌的H抗原性,更便捷的进行沙门菌血清型的溯源定位,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h抗原 位相变异 液体培养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