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别文化的理念建构与本土特征 被引量:18
1
作者 魏国英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40,共6页
性别文化对人的制约是全方位的,人对性别文化的建设则是多方面的。在制约人的性别文化中,有人对性别文化的创造;在人创造的性别文化里,又有性别文化对人的制约。在人类性别文化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每一代人都会为他们生活的时代增添一些... 性别文化对人的制约是全方位的,人对性别文化的建设则是多方面的。在制约人的性别文化中,有人对性别文化的创造;在人创造的性别文化里,又有性别文化对人的制约。在人类性别文化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每一代人都会为他们生活的时代增添一些新的内容。这个建构的过程有纵向继承,也有横向开拓,对性别文化的发展来说,两者都是一个不断本土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文化 理念建构 本土特征
下载PDF
论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 被引量:24
2
作者 谭琳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34,48,共11页
构建先进性别文化,主要指树立社会公众共享的、以性别平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传播体现性别平等和谐的语言和知识,创造表现性别平等和谐的物质和非物质形式的社会过程。构建先进性别文化是以推进性别平等和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顺应文化... 构建先进性别文化,主要指树立社会公众共享的、以性别平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传播体现性别平等和谐的语言和知识,创造表现性别平等和谐的物质和非物质形式的社会过程。构建先进性别文化是以推进性别平等和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顺应文化演进规律、引导文化前进方向、与时俱进的社会行动。思考构建先进性别文化的战略和策略,需要开拓思想和视野,不仅要将其纳入先进文化建设的理论框架,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要将其纳入社会管理的范围,视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动员全社会力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开展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社会性别 性别文化
下载PDF
中国性别文化的变迁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8
3
作者 吕红平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6,共5页
论文阐述了中国性别文化的含义及特点;总结了性别文化变迁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平等的性别文化阶段、传统社会不平等的性别文化阶段、当代社会趋于平等的性别文化阶段;概括了性别文化的两次转变:由原始社会平等的性别文化向传统社会不平... 论文阐述了中国性别文化的含义及特点;总结了性别文化变迁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平等的性别文化阶段、传统社会不平等的性别文化阶段、当代社会趋于平等的性别文化阶段;概括了性别文化的两次转变:由原始社会平等的性别文化向传统社会不平等的性别文化的转变、由传统社会不平等的性别文化向现代社会趋于平等的性别文化的转变;提炼了我国当代社会性别文化的三大特点:复杂多样、群体差异显著和滞后于经济发展;分析了构建先进性别文化的意义:有利于推进男女平等进程,有利于促进性别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促进性别文化转变的政策建议: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夯实性别文化转变的物质基础,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文化 男女平等 性别文化变迁 性别文化转变
下载PDF
论学校教育视域里的性别文化建构 被引量:11
4
作者 苏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135,共5页
学校教育与性别文化建构存在非常密切的关联 ,建构先进性别文化的教育突显三个主要特征。在学校教育领域 ,存在三个影响较大的制约性别文化建构因素 :异化教育的观念与机制、教师的落后性别观念、课程中大量性别偏见的存在。教育要在性... 学校教育与性别文化建构存在非常密切的关联 ,建构先进性别文化的教育突显三个主要特征。在学校教育领域 ,存在三个影响较大的制约性别文化建构因素 :异化教育的观念与机制、教师的落后性别观念、课程中大量性别偏见的存在。教育要在性别文化研究、教育研究和实践性别分析视角的引入、女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本管理、相关课程改造与建设、开发有效学习途径、教学运用感性审美原则、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建设班级女生性别文化、消除教师性别刻板印象和尊重差异、对女生进行挫折教育等方面做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性别文化 建构
下载PDF
体制内外、管理地位获得与性别差异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毅杰 李娜 《社会学评论》 CSSCI 2017年第5期53-64,共12页
利用CGSS2013年数据,本文对女性和男性的管理地位获得状况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作为"显性条件"的资源拥有和作为"隐性条件"的性别文化对两性管理地位获得影响的差异,同时还考察了这两种力量在不同制度环境中的作用... 利用CGSS2013年数据,本文对女性和男性的管理地位获得状况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作为"显性条件"的资源拥有和作为"隐性条件"的性别文化对两性管理地位获得影响的差异,同时还考察了这两种力量在不同制度环境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第一,女性的管理地位获得状况差于男性。第二,资源拥有和性别文化对管理地位获得的作用存在性别差异,表现为代际资本有助于男性获得管理地位,现代的性别文化有助于女性获得管理地位。第三,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中,资源拥有和性别文化对两性管理地位获得的作用有所不同,表现为人力资本中的党员身份有助于两性在体制内获得管理地位,而工作经验会对两性在体制外获得管理地位产生正向影响;代际继承在两种制度环境中均只对男性管理地位获得有积极作用;相较于体制内,现代的性别文化有助于两性在体制外获得管理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地位获得 性别差异 资源拥有 性别文化 体制内外
原文传递
“性向词汇”的汉日对比研究——以“话多的人”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施晖 栾竹民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7年第2期50-56,67,共8页
通过重复计数和不重复计数这两种方法,对中日两国性向词汇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第67小项"话多的人",其负面评价词汇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正面评价词汇,而且在语义程度上呈现出多重性等结构特征,中日两国具有共性。其... 通过重复计数和不重复计数这两种方法,对中日两国性向词汇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第67小项"话多的人",其负面评价词汇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正面评价词汇,而且在语义程度上呈现出多重性等结构特征,中日两国具有共性。其中,日本人的"负性原理"更加凸显,折射出"不言唯美"的日本语言文化特色。第二,在性别差异方面,中日两国女性都有"爱说、话多"的特点,呈现出鲜明的性别文化差异。第三,中日两国多使用人物比喻、身体比喻等比喻性向词汇对人加以评价,具有简洁幽默、生动形象等语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汉对比 负性原理 比喻词汇 性别文化 沉默是金 文化差异 价值取向
下载PDF
构建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 被引量:5
7
作者 唐娅辉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中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历史与现实、家庭与社会都存在着许多碰撞,因此,整合、建构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就成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与两性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男女平等 性别文化 先进性别文化
下载PDF
从宋代妇女名字看社会性别文化建构——以宋人笔记为中心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宋代妇女的命名方式继承前朝的基本趋势,又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在以宋人笔记为中心的史料中,有680余例宋代女性名字,涉及到社会各阶层妇女,总体上呈现出显著的"女性气质",体现在四个主要方面:对女性生理性别"阴柔"... 宋代妇女的命名方式继承前朝的基本趋势,又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在以宋人笔记为中心的史料中,有680余例宋代女性名字,涉及到社会各阶层妇女,总体上呈现出显著的"女性气质",体现在四个主要方面:对女性生理性别"阴柔"的突显,对女性社会角色"从属"的定位,对女性内在品德"贤顺"的规定和对女性外在姿容"美艳"的期待。这种"女性气质"是社会性别文化的产物,是宋代社会按照其主流文化要求而设定的女性标准形象,反映的是社会性别文化的建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名字 性别文化 宋代
下载PDF
“女汉子”的心理学意义及社会反思 被引量:6
9
作者 曾本君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0-39,共10页
"女汉子"是近年来出现并风靡网络及现实生活的一个新兴词语,是指其一般行为和性格倾向于男性的女性,在性别角色类型中属于双性化中的女性群体,并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角色而成为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新型社会角色产物。&qu... "女汉子"是近年来出现并风靡网络及现实生活的一个新兴词语,是指其一般行为和性格倾向于男性的女性,在性别角色类型中属于双性化中的女性群体,并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角色而成为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新型社会角色产物。"女汉子"拥有良好的心态和自我同一性,并在自我效能感上比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者更具优势。"女汉子"的出现有其时代性和必然性。"女汉子"终究是"女性",如何更好地体现"女汉子"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是"女汉子"自身和整个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汉子 性别角色 社会角色 性别文化 女权主义
下载PDF
性别平等的现实困境及其文化建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继伦 赵莹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11,共5页
人是文化的存在,人的生活是文化的生活,两性之间最深层次的关系是文化交往关系。不同的历史时代构建了不同的性别文化,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男权文化传统的延续及其心理影响,女性文化自我认同的误区,性别平等意识主流化的欠缺,性别社会... 人是文化的存在,人的生活是文化的生活,两性之间最深层次的关系是文化交往关系。不同的历史时代构建了不同的性别文化,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男权文化传统的延续及其心理影响,女性文化自我认同的误区,性别平等意识主流化的欠缺,性别社会化及大众传媒的误导,女权主义性别平等观的局限,政策机制与市场选择的冲突等现状,潜在或显在地影响着两性关系的现状。因此,建构两性平等的和谐性别文化,在承认男女性别差异和个性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两性间的文化沟通与理解,是女性解放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文化建设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平等 性别文化 文化境遇 文化建构
下载PDF
性别文化发展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瑞芹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3-67,共5页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性别文化经历了性别平等文化的产生和偏移、男性主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男性主流文化的解体和性别平等文化的初步形成几个发展阶段。通过考察性别文化发展的历史,对如何建立新时期的性别平等文化,以及促进妇女的全...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性别文化经历了性别平等文化的产生和偏移、男性主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男性主流文化的解体和性别平等文化的初步形成几个发展阶段。通过考察性别文化发展的历史,对如何建立新时期的性别平等文化,以及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和解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文化 性别平等文化 性别不平等文化
下载PDF
基督教与近代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心态史学为视角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戴燕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53,共5页
在以宗法父权制结构为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父权至上的权威人格,"三从"、"四德"的纲常伦理以及宗法父权制度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与建构,确立了以"男尊女卑"的性别定位为核心的性别文化,并成为汉代以后两千多... 在以宗法父权制结构为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父权至上的权威人格,"三从"、"四德"的纲常伦理以及宗法父权制度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与建构,确立了以"男尊女卑"的性别定位为核心的性别文化,并成为汉代以后两千多年中国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基于专制强权统驭下的男尊女卑的心理定势,经过不断的强化和延续,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潜藏在人们的心理结构当中,导致了性别文化心理结构的长期稳定状态。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在近代那个特殊历史背景下,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冲突面前开始的。西方基督教的传播,对近代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尤其是对女性自身心态的转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妇女解放运动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性别文化 社会心理 女性心态 集体无意识
下载PDF
性别、权力与海南古代女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淑瑶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4-219,共16页
社会性别的后天建构性使其成为分析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从该角度重新审视海南历史上的汉黎互动,发现这种互动在本质上是两种迥异的性别文化的碰撞。在碰撞过程中,汉文化中的传统女性性别角色被黎文化不断挑战和改变,出现"... 社会性别的后天建构性使其成为分析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从该角度重新审视海南历史上的汉黎互动,发现这种互动在本质上是两种迥异的性别文化的碰撞。在碰撞过程中,汉文化中的传统女性性别角色被黎文化不断挑战和改变,出现"女主外"的现象,但男性在政治领域的主导使"女主外"行为与支持男性"向学"的目的挂靠,女性"主外"行为的社会价值被贬低。"女耕男儒"的性别关系不但未能使女性获得自由,反而造成另一种性别压迫,最终成为海南独有的"男为尊"父权文化的表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性别权力 性别文化 海南古代女性
下载PDF
自媒体时代性别话语的传播与再造
14
作者 邸晓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2-87,共6页
自媒体为个体发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渠道,使得性别议题这一私领域问题走向公共话语空间,为推动两性平等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平台。同时,在更为自由、个性的自媒体环境中,网络性别言说的碰撞更为激烈,甚至出现意见分化与割裂,而且在“流量为... 自媒体为个体发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渠道,使得性别议题这一私领域问题走向公共话语空间,为推动两性平等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平台。同时,在更为自由、个性的自媒体环境中,网络性别言说的碰撞更为激烈,甚至出现意见分化与割裂,而且在“流量为王”的商业利益裹挟下出现娱乐化和低俗化的情形。这些言说和碰撞背后既反映了大众的性别观念,也反映出社会主流性别文化、女性主义思潮在消除隔阂、增进和谐、推动两性平等方面的引导与努力,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引导先进性别文化传播,以主流权威引导和整合网络分歧,在线上线下的互动中塑造两性平等和谐的先进性别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时代 性别话语 性别文化
下载PDF
性别文化与性别偏见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介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111-113,共3页
男女两性在文化特征上存在着差别 ,性别文化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偏见 .性别文化中性别偏见主要表现在大众语言、大众传媒以及教育 3个方面 .
关键词 性别文化 性别偏见 两性
下载PDF
“自然脸”还是“网红脸”:整容女性的象征性边界实践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舒婕 林心婕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29-42,共14页
文章以青年女性整容过程中的身体实践为研究对象,在传统父权和女性主义相互协商的时代背景下,聚焦青年女性如何处理和回应以上两种性别文化对女性身体要求的张力。研究发现,整容女性使用了“符合科学的标准”“适当的整容次数”“不是... 文章以青年女性整容过程中的身体实践为研究对象,在传统父权和女性主义相互协商的时代背景下,聚焦青年女性如何处理和回应以上两种性别文化对女性身体要求的张力。研究发现,整容女性使用了“符合科学的标准”“适当的整容次数”“不是整容的整容”三种文化策略,来进行象征性的划界实践,最终区隔出“自然脸”和“网红脸”两种取向。通过指认“网红脸”是父权文化的产物,整容女性经由“自然脸”得以归属于想象中的、具有反抗性的身体。然而,这种以身体实践的方式所达成的对于传统性别规范的破除与自我认同的重建,最终却造成了整容女性新的自我分裂。她们借由划界工作所获得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她们的实践为我们进一步思考女性自我“赋权”的理论提供了本土化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整容 身体实践 象征性边界 性别文化 医美消费
下载PDF
和亲剧的性别文化解读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惠玲 赵晓红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65,共7页
从性别的角度解读元代以来的和亲剧,是和亲剧研究的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加深对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状的认识。从元代到20世纪,和亲剧中的女主人公经历了从人到神、从逆女到圣女的转化,这些转化取决于父权文化的意志... 从性别的角度解读元代以来的和亲剧,是和亲剧研究的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加深对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状的认识。从元代到20世纪,和亲剧中的女主人公经历了从人到神、从逆女到圣女的转化,这些转化取决于父权文化的意志和策略,揭示了父权文化软弱无力与虚伪冷酷的一面。本世纪,部分和亲剧以爱的哲学为基础构想两性及其关系,体现了性别观念的进步,但并不意味着性别文化已实现质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亲剧 昭君戏 性别文化
下载PDF
博物馆语境下的性别文化与身份认同 被引量:4
18
作者 傅美蓉 屈雅君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9-141,共3页
在图像转向的大背景下,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文化功能。作为一个有效的再现系统,妇女文化博物馆使性别意义的公共交流成为可能。妇女文化博物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类似于乌托邦的情境,参观者能暂时性地从男性社会中... 在图像转向的大背景下,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文化功能。作为一个有效的再现系统,妇女文化博物馆使性别意义的公共交流成为可能。妇女文化博物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类似于乌托邦的情境,参观者能暂时性地从男性社会中剥离出来,自觉地消解强加于女性的虚假形象,从而顺利实现自我认同并获得平等的自我承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再现 公共领域 社会性别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关于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与女性成才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桂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15,共4页
先进性别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社会调节和整合功能,对扭转人们关于男女两性认识的偏差,促进妇女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科学地阐释了先进性别文化的定义和内涵,分析了传统性别文化对妇女发展的负面影响,提... 先进性别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社会调节和整合功能,对扭转人们关于男女两性认识的偏差,促进妇女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科学地阐释了先进性别文化的定义和内涵,分析了传统性别文化对妇女发展的负面影响,提出了构建先进性别文化的基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文化 士性成才
下载PDF
传统蒙古包的性别文化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图力古日 章梅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4-168,共5页
蒙古包是蒙古族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他们学习、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以往的蒙古包研究中,人们更多关注其建筑、技术、工艺、风俗等方面的内容,对其性别文化方面的讨论非常少。其实,蒙古包的空间安排、家具用品、风俗习惯,都具... 蒙古包是蒙古族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他们学习、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以往的蒙古包研究中,人们更多关注其建筑、技术、工艺、风俗等方面的内容,对其性别文化方面的讨论非常少。其实,蒙古包的空间安排、家具用品、风俗习惯,都具有丰富的性别内涵。深入讨论蒙古包的性别空间、性别秩序、影响要素、历史变迁等内容及其特殊性、复杂性,不仅丰富了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研究,而且使以往的建筑、技术、工艺、风俗等研究更加丰富,更加"有血有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蒙古包 性别文化 复杂性 特殊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