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P-糖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π和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特点 被引量:14
1
作者 韩杰 檀碧波 +4 位作者 王安峰 吕炳蓉 耿玮 赵建辉 何春年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多药耐药相关因子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p53、survivin、bcl-2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胃癌和大肠癌的转移淋巴结、原发灶中上述5种多药耐药相关因子行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多药耐药相关因子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p53、survivin、bcl-2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胃癌和大肠癌的转移淋巴结、原发灶中上述5种多药耐药相关因子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其表达的差异。结果转移灶与原发灶相比,P-gp、GST-π在二者问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53、bcl-2表达在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r=0.7248、0.5524;P均〈0.05)。在转移淋巴结,P—gp分别与GST-π及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r=0.4062、0.6169,P均〈0.05),CST-πT与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r=0.4027,P〈0.05);而在原发灶,bcl-2与P—gp及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r=0.3986、0.2937,P均〈0.05)、GST-π与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r=0.4481,P〈0.01),仅GST-π与survivin正相关表达同时出现在转移灶和原发灶内。结论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存在多药耐药相关因子表达的异质性,肿瘤切除术后辅助化疗的靶目标应针对淋巴结转移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淋巴结转移 多药耐药性 P-糖蛋白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
原文传递
纽曼系统模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雷艳 赵丹 林欣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253-255,共3页
目的探讨纽曼系统模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34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70例)和对照组(1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纽曼系统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 目的探讨纽曼系统模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34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70例)和对照组(1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纽曼系统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平均评分及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干预后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分别为(41.20±8.86)分vs(48.24±10.12)分、(40.66±9.12)分vs(48.32±10.22)分],干预后干预组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1.20±8.86)分vs(45.30±10.16)分、(40.66±9.12)分vs(45.18±10.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干预后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分别为14.86%对38.86%,14.29%对39.43%)和对照组干预后(分别为14.86%对30.59%,14.29%对32.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曼系统模式 胃肠道恶性肿瘤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p53、P-gp、GST-π和TopoⅡα在老年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檀碧波 韩杰 +2 位作者 吕炳蓉 耿玮 赵建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p53、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在老年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33例老年(≥60岁)消化道肿瘤组织进行p53蛋白、P-gp、GST-π和TopoⅡα免疫组化染色,并以35例(<60岁)... 目的探讨p53、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在老年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33例老年(≥60岁)消化道肿瘤组织进行p53蛋白、P-gp、GST-π和TopoⅡα免疫组化染色,并以35例(<60岁)消化道肿瘤作为对照。结果老年组患者在临床病理学特征中,高分化腺癌(22/33)、大肠癌(22/33)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老年组P-gp、GST-π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9、P=0.026),p53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293),而TopoⅡα表达则低于对照组(P=0.032)。结论老年消化道肿瘤P-gp和GST-π高表达、TopoⅡα低表达的特点与老年消化道肿瘤以高分化腺癌、大肠癌为主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多药耐药性 老年人
下载PDF
注射用丹参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翠霞 《河北中医》 2011年第4期599-601,共3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 56例接受手术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60岁)随机分为2组,护理组28例应用注射用丹参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 56例接受手术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60岁)随机分为2组,护理组28例应用注射用丹参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照组28例予常规护理指导,比较2组DVT发生率、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及凝血相关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护理组DVT发生率为3.57%,对照组DVT发生率为28.57%,护理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后血流降速度(Vp)、血流平均速度(Va)和血流量(BF)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护理组Vp、Va和BF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2组D-二聚体(D-D)水平高于术前(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较术前缩短(P<0.05);术后护理组D-D、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联合使用注射用丹参和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DVT形成有明确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静脉炎 消化系统肿瘤 丹参 物理治疗技术 护理
下载PDF
老年消化道肿瘤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檀碧波 韩杰 +2 位作者 吕炳蓉 耿玮 赵建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672-167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道肿瘤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33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老年组)及35例低龄消化道肿瘤患者(对照组)进行MTT法肿瘤细胞原代培养药敏试验,同时检测肿瘤组织多药耐药相关因子P-糖蛋白(P-gp)、谷胱...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道肿瘤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33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老年组)及35例低龄消化道肿瘤患者(对照组)进行MTT法肿瘤细胞原代培养药敏试验,同时检测肿瘤组织多药耐药相关因子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9种实验用化疗药物中,老年组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表阿霉素、吡喃阿霉素、丝裂霉素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高分化腺癌患者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高分化腺癌组织中P-gp、GST-π的表达情况与低未分化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高分化腺癌组织P-gp的表达情况与低未分化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的老年组和对照组肿瘤组织p53的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化疗药物对老年消化道肿瘤的抑制率低于低龄消化道肿瘤患者,这与老年消化道肿瘤分化程度较高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老年人 化疗敏感性 多药耐药相关因子
下载PDF
钙结合蛋白S100P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侯建章 李勇 《医学综述》 2017年第19期3796-3800,共5页
钙结合蛋白S100P属于S100家族成员之一,具有介导细胞间连接、蛋白质磷酸化、转导Ca^(2+)信号及转录等功能,通过细胞内外功能的调节,参与细胞的异常增生和恶变,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临床分期、转移、预后相关。S100P在食管癌、胃癌、... 钙结合蛋白S100P属于S100家族成员之一,具有介导细胞间连接、蛋白质磷酸化、转导Ca^(2+)信号及转录等功能,通过细胞内外功能的调节,参与细胞的异常增生和恶变,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临床分期、转移、预后相关。S100P在食管癌、胃癌、肝癌、胆管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中异常表达,其有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肿瘤标志物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深入研究S100P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可能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肿瘤分期、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食管癌 胃癌 钙结合蛋白S100P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survivin、bcl-2表达与化疗药敏性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韩杰 吕炳蓉 +4 位作者 檀碧波 耿玮 王安峰 赵建辉 何春年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71-574,共4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survivin、bcl-2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化疗药敏性的关系。方法对54例胃癌和大肠癌肿瘤组织、转移淋巴结分别进行细胞培养化疗药敏性实验及survivin、bcl-2免疫组化染色,对比研究两种病灶的实验结果。结...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survivin、bcl-2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化疗药敏性的关系。方法对54例胃癌和大肠癌肿瘤组织、转移淋巴结分别进行细胞培养化疗药敏性实验及survivin、bcl-2免疫组化染色,对比研究两种病灶的实验结果。结果(1)原发、转移灶survivin表达一致率较低,为24.1%(k=-0.0634,P=0.4392);survivin、bcl-2在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间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Z=3.5、9.5,均P>0.05);bcl-2在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中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r=0.5226,P<0.05),原发灶中survivin与bcl-2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2937,P=0.0311)。(2)11种化疗药物对原发灶、转移灶肿瘤细胞的平均抑制率不同。HCPT、LOHP、CDDP、MTX、VCR对转移淋巴结细胞抑制率均明显低于原发灶(t=-2.08~-2.48,均P<0.05),VP-16、THP、MMC对原发灶的抑制率明显低于转移灶(t=2.11~3.06,均P<0.05)。③在原发灶及转移灶中,survivin表达程度分别与VCR和VP-16、PTX的抑制率呈负相关(r=-0.4135及r=-0.4061、-0.5127;均P<0.05);而bcl-2表达程度则分别与5-Fu、PTX和VP-16、HCPT、PTX、LOHP、eADM的抑制率呈负相关(r=-0.4715、-0.3965及r=-0.4002~-0.5644;均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在凋亡抑制蛋白表达程度及对化疗药敏性方面均呈现与原发灶不同的异质性,术后辅助化疗靶目标应针对淋巴结转移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转移淋巴结 化疗药敏性 SURVIVIN bcl-2
下载PDF
斑马鱼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冀慧红 刘俊 《肿瘤药学》 CAS 2019年第3期375-378,共4页
明确消化道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对消化道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斑马鱼是一种独特的活体脊椎动物模型,与人类基因高度保守,早期胚胎透明,有助于对发育过程的实时观测。斑马鱼器官及组织的癌变与人类极为相似,为肿瘤的发展、抗肿... 明确消化道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对消化道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斑马鱼是一种独特的活体脊椎动物模型,与人类基因高度保守,早期胚胎透明,有助于对发育过程的实时观测。斑马鱼器官及组织的癌变与人类极为相似,为肿瘤的发展、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和筛选、最佳治疗方案的确定等提供了较好的肿瘤模型,如斑马鱼肝癌模型、结直肠模型、胰腺癌模型、胃癌模型等。本文主要总结了以斑马鱼建立的消化道肿瘤模型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消化道肿瘤 药物筛选 肿瘤模型
下载PDF
整合素连接激酶及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侯建章 张金生 侯振江 《医学综述》 2019年第22期4444-4448,共5页
整合素连接激酶(ILK)是整合素细胞内外信号转导通路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效应器,也是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的枢纽,参与整合蛋白、生长因子介导等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经多条信号转导途径,影响并参与肿瘤细胞的分化、侵袭和转移等。组织中ILK过表... 整合素连接激酶(ILK)是整合素细胞内外信号转导通路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效应器,也是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的枢纽,参与整合蛋白、生长因子介导等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经多条信号转导途径,影响并参与肿瘤细胞的分化、侵袭和转移等。组织中ILK过表达或持续性被激活,可促进致瘤性转化和成瘤性增加,使肿瘤的侵袭力增强。ILK在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并与肿瘤的临床分级、病理分期和预后有关。深入开展ILK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可能为肿瘤的早期诊断、病理分期、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整合素连接激酶 食管鳞状细胞癌 胃癌 肝细胞癌
下载PDF
皮下埋藏式灌注器腹腔化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癌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关则明 朱晓峰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皮下埋藏式灌注器腹腔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将皮下埋藏式灌注器埋藏于腹壁下,其导管置于恶性肿瘤侵犯区内,于术后1~2周行灌注药物(5-FU、丝裂霉素),腹腔化疗6~9个疗程。结果:31例消化道恶... 目的:探讨皮下埋藏式灌注器腹腔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将皮下埋藏式灌注器埋藏于腹壁下,其导管置于恶性肿瘤侵犯区内,于术后1~2周行灌注药物(5-FU、丝裂霉素),腹腔化疗6~9个疗程。结果:31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近期疗效显著。经CT、B超、GI检查随访1a,17例(54.8%)患者的恶性肿瘤阴影变小,80.6%患者健康状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式灌注器 消化道肿瘤 药物疗法
下载PDF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微转移诊断及预后研究
11
作者 刘新兰 陈萍 +1 位作者 李云霞 师新荣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00-504,共5页
目的:检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探讨其能否作为判断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微转移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7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30例... 目的:检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探讨其能否作为判断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微转移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7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30例肠道良性病变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K20 mRNA和hTERT mRNA的定性和半定量表达。以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作阳性对照。结果:(1)CK20 mRNA和hTERT mRNA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1.40%和61.10%,相对系数分别为0.84±0.18和0.82±0.17;在肠道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中阳性率分别为6.67%和3.33%,相对系数分别为0.12±0.01和0.11;在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阳性率及相对系数均为0。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与胃肠道良性病变患者、健康体检者相比,CK20 mRNA和hTERT mRNA的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2)RT-PCR法联合检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和hTERT mRNA微转移的灵敏度为72.22%~83.33%,特异度为68.57%~85.71%,准确度为73.58%~81.13%。(3)CK20 mRNA、hTERT mRNA阳性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高于阴性者,生存率低于阴性者(P<0.05)。(4)CK20 mRNA与hTERT mRNA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存在CK20 mRNA和hTERT mRNA的表达,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微转移和判断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恶性肿瘤 外周血 微转移 RT-PCR 细胞角蛋白20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下载PDF
金蒸气激光光动力学疗法治疗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端祺 刘慧龙 +1 位作者 介雅慧 徐留柱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研究金蒸气激光光动力学疗法治疗上消化道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临床各期上消化道癌患者67例,男性49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71.04岁。应用金蒸气激光器作为治疗光源,激光波长627.8nm,功率密度200—400mW/cm,能量... 目的:研究金蒸气激光光动力学疗法治疗上消化道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临床各期上消化道癌患者67例,男性49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71.04岁。应用金蒸气激光器作为治疗光源,激光波长627.8nm,功率密度200—400mW/cm,能量密度100-300J/cm。光敏剂为血卟啉衍生物,按5mg/kg于照光前12—24h静脉滴注。结果:完成治疗的67例患者中,完全效应(CR)5例(7.5%),明显效应(PR)40例(59.7%),稍有效应(MR)16例(23.9%),无效(NR)6例(9.0%)。总有效率(CR+PR)为67.2%。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毒副反应。结论:金蒸气激光光动力学疗法治疗临床各期上消化道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是一种较好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光动力学疗法 上消化道肿瘤
下载PDF
安多霖对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廖湘晖 官成浓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9期1263-1265,共3页
目的:观察安多霖对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后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患者,20例胃癌,20例肠癌,随机分为2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对照组为单纯化疗组,化疗方案为FOLFOX4,试验组为化疗FOLFOX4+安多霖,于化疗的第1天... 目的:观察安多霖对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后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患者,20例胃癌,20例肠癌,随机分为2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对照组为单纯化疗组,化疗方案为FOLFOX4,试验组为化疗FOLFOX4+安多霖,于化疗的第1天开始服用安多霖,每天3次,每次1.28g,所有患者均于化疗前1d及化疗7d后测定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常规,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低,CD8+T细胞高,CD4/CD8+比值低,与正常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化疗后外周血CD3+、CD4+及CD4+/CD8+细胞比值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化疗后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细胞比值较化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试验组外周血CD3+、CD4+及CD4+/CD8+细胞比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D8+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实验组白细胞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进展期胃肠道肿瘤免疫功能低下,化疗进一步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安多霖能有效增强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后的免疫功能同时减少骨髓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多霖 进展期胃肠道肿瘤 免疫功能
下载PDF
25例消化道病变ESD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仁君 吴义先 李敏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2年第4期211-213,217,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处理消化道病灶的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对7例消化道早期癌肿及18例深度未超过黏膜下层的黏膜下肿瘤共25例行ESD治疗。结果 25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所有治疗中...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处理消化道病灶的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对7例消化道早期癌肿及18例深度未超过黏膜下层的黏膜下肿瘤共25例行ESD治疗。结果 25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所有治疗中均伴有术中出血,用ESD专用热止血钳、APC、金属止血夹成功止血,未发生术后迟发出血。术中穿孔1例,穿孔率为4%(1/25),以金属夹成功夹闭,无术后迟发穿孔。术后随访20例(包括7例消化道早期癌肿及13例黏膜下肿瘤),随访期为7~17个月(平均12.2个月),随访创面均完全愈合,未见复发病灶。结论ESD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对于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的病灶可以一次性大块剥离,从而获得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安全性较好。但操作过程复杂,技术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早期癌肿 黏膜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原文传递
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手术前后营养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金三丽 路潜 马玲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调查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状况及其变化。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拟行根治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202例,在入院48 h内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和营养风险状况,并在出院时再次评估其营养状况,记录病人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状... 目的:调查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状况及其变化。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拟行根治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202例,在入院48 h内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和营养风险状况,并在出院时再次评估其营养状况,记录病人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状况及其在入院初和出院时的消化系统症状、进食状况。结果:入院时,140例(69.3%)病人至少有1项指标提示有营养不足或有营养风险。出院时,除肱三头肌皮皱厚度外,其余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0.01)。病人的营养支持以PN为主,手术前、后营养支持时间≥5 d的病人分别为2.0%和71.3%;入院时及出院时,分别有76.2%和93.4%的病人存在1项或多项消化系统症状。出院时,99.5%的病人进食状况为流食/半流食。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前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且术后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恶性肿瘤 营养状况 营养不足 营养支持
下载PDF
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营养支持现况调查 被引量:27
16
作者 方玉 杨锐 +2 位作者 辛晓伟 王艳莉 张小田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调查我院消化肿瘤内科病人营养支持现状,为规范肿瘤病人的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消化肿瘤内科2012年上半年在住院期间使用过肠内或肠外营养制剂(包括氨基酸)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病历102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目的:调查我院消化肿瘤内科病人营养支持现状,为规范肿瘤病人的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消化肿瘤内科2012年上半年在住院期间使用过肠内或肠外营养制剂(包括氨基酸)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病历102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营养风险筛查尚未纳入消化内科工作常规。总的营养支持率为8.2%。在给予营养支持的病人中,平均营养支持时间为4 d,52.0%的病人<5 d。营养支持供给热量人均为(61.0±28.0)kJ/(kg·d),其中21.1%的病人<41.8 kJ(10 kcal)/(kg·d)。蛋白质平均供给量为(0.4±0.2)g/(kg·d),56.7%的病人蛋白质供给<0.6 g/(kg·d)。EN与PN天数比为1∶2.9。使用PN的病人中47.1%采用个性化配置的全合一制剂,43.3%采用单瓶输注,9.6%采用工业化三腔袋。使用EN的病人中52.7%采用管饲,47.3%采用口服。营养药品费用在所有药品费用中占17.4%,在全部医疗费用中占10.8%。人均营养支持药费为(2 436.2±1 756.2)元。结论:我院消化肿瘤内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应用不尽合理,尚未开展规范化的营养风险筛查,单瓶输注比例较高,营养支持不足较常见。有必要成立营养支持小组,促进营养支持的个性化、规范化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化疗 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下载PDF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癌病人的机体营养状况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唐朝晖 胡元龙 夏穗生 《临床外科杂志》 2002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研究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癌病人的机体营养状况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2 0例胃肠癌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PN组和EN组。PN组术后行TPN支持。EN组术后第 1天起经鼻饲管输注能全力 ,量由 5 0 0ml/d递增至 15 0 0ml/d ... 目的 研究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癌病人的机体营养状况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2 0例胃肠癌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PN组和EN组。PN组术后行TPN支持。EN组术后第 1天起经鼻饲管输注能全力 ,量由 5 0 0ml/d递增至 15 0 0ml/d ,速度由 2 1ml/h递增至63ml/h。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2、4、8d抽取外周血测定T细胞亚群、NK细胞、血清IL 2浓度、血清PA浓度、血清RBP浓度。结果 ①术后患者血清PA、RBP浓度较术前有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经一段时期的EN和PN支持后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②术后经EN和PN支持后T细胞亚群恢复到术前水平 ,NK细胞明显增高 (P <0 .0 5 )。EN组IL -2明显增高 (P <0 .0 5 )且与PN组术后IL 2比亦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胃肠癌病人的营养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癌 肠内营养 免疫 营养状况
下载PDF
胃肠肿瘤外科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调查 被引量:26
18
作者 方玉 辛晓伟 +3 位作者 王艳莉 杨锐 宗祥龙 张小田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68-371,共4页
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胃肠肿瘤择期手术患者的营养风险及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方法调查我院胃肠外科2010年5至9月新人院胃肠肿瘤择期手术患者的营养风险及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结果入院时存在营养风险的患... 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胃肠肿瘤择期手术患者的营养风险及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方法调查我院胃肠外科2010年5至9月新人院胃肠肿瘤择期手术患者的营养风险及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结果入院时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占43.6%(85/195),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前营养支持率为11.7%(10/85),术后营养支持率为100%(85/85)。无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前营养支持率为0,术后营养支持率为84.5%(93/110)。有营养风险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1%(13/68)和7.1%(9/127)(P=0.02)。结论胃肠肿瘤择期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不尽合理。入院时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要继续推广基于证据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营养风险 营养风险筛查2002 营养支持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生长抑素在恶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育红 刘刚 +1 位作者 陈学东 姜福亭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525-1527,共3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本科收治的64例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本科收治的64例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以及抗生素控制感染,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6mg.d-1微量泵入,维持24h)3~15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腹痛、腹胀缓解率分别为85.3%和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恢复排气比率分别为73.5%和36.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胃肠减压量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41±142)和(525±176)mL.d-1(P<0.01)。保守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2.4%和63.3%(P<0.05)。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8.0±4.3)和(13.0±4.8)d(P<0.05)。KPS分值分别为(59±5)和(47±7)分(P<0.01)。结论:应用生长抑素治疗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尤其是对肿瘤晚期无法手术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胃肠道 肿瘤 肠梗阻
原文传递
胃肠肿瘤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和防治对策 被引量:15
20
作者 毕铁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53-1555,共3页
目的对胃肠肿瘤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进行调查,为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行胃肠肿瘤外科手术1290例患者的切口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和统计分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结果... 目的对胃肠肿瘤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进行调查,为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行胃肠肿瘤外科手术1290例患者的切口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和统计分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结果发现手术切口感染83例次,感染率6.4%;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监测发现革兰阴性杆菌62株,占74.7%,革兰阳性球菌12株,占14.5%,真菌9株,占10.8%;细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达100.0%,真菌对酮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敏感率均为1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腹部手术史、合并糖尿病、肿瘤类型、术后白蛋白水平、手术类型、切口类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为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切口感染是胃肠肿瘤外科手术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应采取措施控制危险因素,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防治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