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用牡丹‘凤丹’果实性状及其脂肪酸组分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45
1
作者 林萍 姚小华 +2 位作者 曹永庆 薛亮 王开良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2,共6页
为给油用牡丹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筛选选择育种的重点选育目标,以8年生‘凤丹’牡丹为材料,根据结实量采集果实,对其单株产量、果实、籽含油率、脂肪酸成分等经济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平均单果质量、小果数量、平均... 为给油用牡丹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筛选选择育种的重点选育目标,以8年生‘凤丹’牡丹为材料,根据结实量采集果实,对其单株产量、果实、籽含油率、脂肪酸成分等经济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平均单果质量、小果数量、平均小果质量、最大小果质量、最小小果质量、干果质量、干籽质量、干籽出仁率等与产量相关指标在高产组和低产组间差异显著,且单株产量与其余差异显著指标间均显著正相关;干籽含油率、脂肪酸成分和含量等指标差异不显著。因此,在油用牡丹新品种选育中,以单株产量作为重点选育目标可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牡丹 果实性状 脂肪酸组分 变异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蔡东芳 张书芬 +2 位作者 肖英杰 吴江生 刘克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7-405,共9页
关联分析是一种分辨率较高的高效QTL定位方法。为初步揭示甘蓝型油菜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遗传基础,挖掘可能控制该性状的候选基因位点,选取192份甘蓝型油菜品种和自交系构建自然群体,利用1 109个SSR和AFLP标记对菜籽中油酸、亚油酸... 关联分析是一种分辨率较高的高效QTL定位方法。为初步揭示甘蓝型油菜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遗传基础,挖掘可能控制该性状的候选基因位点,选取192份甘蓝型油菜品种和自交系构建自然群体,利用1 109个SSR和AFLP标记对菜籽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进行了初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最优的Q+K模型下,2009-2011年3年共检测到93个显著关联的标记位点,对表型解释的效应值在3.04%-38.34%之间,其中有49个标记在2年或3年中被同时检测到(P〈0.001)。共检测到15个标记与多个性状共关联,其中有9个与油酸和亚油酸共关联。同时也检测到一些对油酸具有正向贡献的优异等位基因。这些优异等位基因的聚合将有助于改良甘蓝型油菜的脂肪酸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脂肪酸成分 关联分析 优异等位基因
下载PDF
红麻籽油的理化性质及碱炼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阮奇城 祁建民 +4 位作者 张广庆 方平平 林荔辉 陶爱芬 吴建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4,共4页
以6个新品种红麻籽为原料,测定其含油量并分析了红麻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分,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碱炼工艺。结果表明,红麻籽含油量(干基)在20.8%~23.4%之间。红麻籽油的脂肪酸组分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油酸含量在22.1... 以6个新品种红麻籽为原料,测定其含油量并分析了红麻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分,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碱炼工艺。结果表明,红麻籽含油量(干基)在20.8%~23.4%之间。红麻籽油的脂肪酸组分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油酸含量在22.16%~28.72%之间,亚油酸含量在47.20%~54.23%之间,还含有少量的亚麻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0%,红麻籽油的各项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均符合《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红麻籽油碱炼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水化加水量为油质量的3%,碱液质量分数8%,超碱量为油质量的0.3%,碱炼温度60℃。在优化条件下,红麻籽油收率达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籽油 理化性质 脂肪酸组分 碱炼
下载PDF
杂交狼尾草对草鱼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冯德庆 黄勤楼 +2 位作者 唐龙飞 钟珍梅 黄秀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6期487-490,共4页
实验表明,在配合饲料和杂交狼尾草比例为1:1(干物质比例)条件下养殖的草鱼与全配合饲料养殖的草鱼在背肌脂肪酸组成的对比中,饲草鱼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相对含量为(40.18±1.36)%,是饲料鱼(21.64±0.98)%的1.86倍。饲草鱼n–... 实验表明,在配合饲料和杂交狼尾草比例为1:1(干物质比例)条件下养殖的草鱼与全配合饲料养殖的草鱼在背肌脂肪酸组成的对比中,饲草鱼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相对含量为(40.18±1.36)%,是饲料鱼(21.64±0.98)%的1.86倍。饲草鱼n–3PUFA的相对含量为(14.72±1.27)%,是饲料鱼(2.43±0.49)%的6.06倍。其中,最明显的是饲草鱼18:3n-3的相对含量(10.27±1.21)%是饲料鱼(1.01±0.02)%的10.17倍。实验也对比了杂交狼尾草叶片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发现在杂交狼尾草(叶片)的脂肪酸组成中18:3n-3的含量高达(66.23±0.16)%。而在饲料中18:3n-3的含量仅为(4.34±0.03)%。杂交狼尾草和饲料中未检测到EPA和DHA。草鱼利用杂交狼尾草中丰富的18:3n-3生物转化生成了EPA和DHA,从而显著提高了饲草鱼鱼肉中n–3PUFA的含量,促进草鱼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改善鱼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组成 亚麻酸 杂交狼尾草 草鱼
下载PDF
核桃油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大群 郜海燕 +3 位作者 房祥军 陈杭君 沈国华 华颖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9-52,共4页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核桃仁中核桃油的提取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以及CO2流量对核桃油萃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其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0 MPa、温度4...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核桃仁中核桃油的提取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以及CO2流量对核桃油萃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其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0 MPa、温度45℃、时间3 h、CO2流量4 L/min,在此条件下萃取率达到了50.1%。最后,通过气相色谱仪测定了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成分,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92.2%,其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6.1%、14.2%和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核桃油 萃取率 脂肪酸成分
下载PDF
9个秋菊品种叶片脂肪酸组成及其抗寒性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翠丽 李永 +1 位作者 崔洋 李永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1-68,共8页
【目的】根据低温处理下秋菊叶片的各脂肪酸组分含量和半致死温度(LT50),对9个秋菊品种的抗寒性进行评价,确定合适的抗寒性评价方法。【方法】以早花品种‘檀香狮子’、‘日出东方’、‘铜雀春深’、‘早粉盘’、‘金锋铃’和晚花品种... 【目的】根据低温处理下秋菊叶片的各脂肪酸组分含量和半致死温度(LT50),对9个秋菊品种的抗寒性进行评价,确定合适的抗寒性评价方法。【方法】以早花品种‘檀香狮子’、‘日出东方’、‘铜雀春深’、‘早粉盘’、‘金锋铃’和晚花品种‘关东新侠’、‘云龙凤舞’、‘星光灿烂’、‘墨宝’等9个秋菊品种为试材,进行16和5℃温度处理,通过气相色谱法对其叶片脂肪酸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在低温恒温槽中进行低温(0,-4,-8,-12,-16,-20℃)处理,测定其脚芽叶片电导率,确定LT50。【结果】秋菊叶片饱和脂肪酸中含量最高的是棕榈酸(C16∶0),16℃时其相对含量为11.06%~16.20%,5℃时相对含量为9.88%~11.28%;不饱和脂肪酸中含量最高的是亚麻酸(C18∶3),16和5℃下其相对含量分别为51.79%~64.63%和59.99%~64.31%。叶片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温度的降低而上升,其中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明显高于亚麻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亚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墨宝’、‘星光灿烂’、‘铜雀春深’3个品种的LT50在-9℃以下,‘日出东方’LT50为-6.91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9个秋菊品种中抗寒性较强的包括‘墨宝’、‘星光灿烂’和‘檀香狮子’;抗寒性中等的包括‘金锋铃’和‘早粉盘’;抗寒性较弱的包括‘铜雀春深’、‘云龙凤舞’、‘日出东方’和‘关东新侠’。【结论】菊花叶片中的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可作为鉴定秋菊品种抗寒性的有效指标,‘墨宝’、‘星光灿烂’2个品种的抗寒性较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LT502种指标的有机结合,为菊花抗寒品种的快速筛选及抗寒性评价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叶片 低温 脂肪酸组分 抗寒性评价
下载PDF
氮胁迫对埃氏小球藻生长及油脂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程蔚兰 邵雪梅 +3 位作者 宋程飞 史飞飞 季春丽 李润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0-165,共6页
以生长快、可除污的埃氏小球藻株系SXND-25为试材,研究不同氮浓度培养条件对其生物量和油脂产量的影响,以期建立优化培养体系利用该株小球藻生产优质生物燃油。以硝酸钠为氮源、BG11培养基中的氮浓度为基准(1.5 g/L),设置氮浓度梯度对... 以生长快、可除污的埃氏小球藻株系SXND-25为试材,研究不同氮浓度培养条件对其生物量和油脂产量的影响,以期建立优化培养体系利用该株小球藻生产优质生物燃油。以硝酸钠为氮源、BG11培养基中的氮浓度为基准(1.5 g/L),设置氮浓度梯度对小球藻进行培养。通过光密度测定、尼罗红染色、转酯化法抽提油脂和GC分析,对小球藻生物量、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培养8 d时,在氮浓度为1.5 g/L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干重为3.4 g/L,而油脂含量仅为28.24%,油脂产量为0.96 g/L;在氮浓度为0 g/L时生物量最小,干重为0.49 g/L,而油脂含量最高,为44.57%,油脂产量为0.22 g/L;在氮浓度为0.75 g/L时,干重为3.2 g/L,油脂含量为40.36%,油脂产量最高为1.3 g/L,是标准氮浓度下油脂产量的1.4倍。0.75 g/L氮浓度下连续培养8 d,藻油脂肪酸组成更适于制取优质生物柴油。综合生物量、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等指标,确定0.75 g/L氮浓度为该埃氏小球藻株系规模化培养以生产优质生物燃油的优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氏小球藻(Chlorella emersionii) 缺氮培养 生物量 油脂积累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火龙果籽油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许凤 董迪迪 +3 位作者 周增群 王鸿飞 邵兴锋 李和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87,共4页
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火龙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利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了火龙果籽油抑制Hep G-2、HT-29人体癌细胞的增殖,并绘制了火龙果籽油对这些癌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火龙果籽油中主要含有亚油酸(41.28%)、油... 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火龙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利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了火龙果籽油抑制Hep G-2、HT-29人体癌细胞的增殖,并绘制了火龙果籽油对这些癌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火龙果籽油中主要含有亚油酸(41.28%)、油酸(26.17%)、棕榈酸(20.76%)等组分,不饱和脂肪酸高达72.10%;MTT法显示火龙果籽油呈剂量(1、3、5 mg/m L)和时间(24、48、72、96 h)依赖方式抑制Hep G-2、HT-29等细胞增殖,作用48 h细胞抑制率分别可达到24.76%、38.92%、48.18%和35.47%、46.11%、53.78%,火龙果籽油对这些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性、持续性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籽油 脂肪酸组成 癌细胞 生长曲线
下载PDF
早实核桃种仁油脂积累过程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鲁梦婷 赵钰 +2 位作者 韩立群 马凯 赵世荣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目的】为早实核桃高效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中核短枝’和‘新新2号’2个早实核桃品种为研究对象,在种仁油脂转化期到成熟期每隔10 d进行取样,测定种仁中粗脂肪、粗蛋白、单宁、总酚、总糖和各脂肪酸组分含量,分析基础营养... 【目的】为早实核桃高效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中核短枝’和‘新新2号’2个早实核桃品种为研究对象,在种仁油脂转化期到成熟期每隔10 d进行取样,测定种仁中粗脂肪、粗蛋白、单宁、总酚、总糖和各脂肪酸组分含量,分析基础营养物质含量和油脂含量的变化动态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个早实核桃品种种仁中油脂积累的关键时期是7月下旬—9月中下旬,成熟时‘中核短枝’种仁脂肪含量为67%,‘新新2号’种仁脂肪含量为65%。在2个早实核桃品种种仁中共检测出5种主要脂肪酸组分,分别是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中核短枝’和‘新新2号’种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比例分别高达89.60%和88.97%。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为油酸和亚油酸,‘中核短枝’和‘新新2号’种仁中油酸的占比分别为21.36%、14.09%,亚油酸的占比分别为58.38%、61.80%。在种仁油脂积累过程中,基础营养物质对脂肪积累也有重要作用,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在油脂转化期蛋白质、总糖的消耗量较大,总酚和单宁与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密切相关。【结论】‘中核短枝’和‘新新2号’2个早实核桃种仁的油脂积累和脂肪酸组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7月下旬—9月中下旬迅速增加。2个早实核桃品种种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高,主要成分为油酸和亚油酸。‘中核短枝’成熟种仁中脂肪含量较高、单宁含量和总酚含量较低,可作为优质核桃品种进行栽培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种仁 发育动态 营养指标 脂肪酸组分
下载PDF
不同甲酯化方法对植物油脂肪酸组成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征 邹洁 +1 位作者 颜春荣 卢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02期61-65,共5页
油脂甲酯化是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脂脂肪酸组成必不可少的预处理工序.对酸催化甲酯化反应的回流时间、回流温度、硫酸浓度和甲醇体积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催化条件对植物油脂肪酸组成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脂的硫酸-甲醇甲酯化反应中最... 油脂甲酯化是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脂脂肪酸组成必不可少的预处理工序.对酸催化甲酯化反应的回流时间、回流温度、硫酸浓度和甲醇体积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催化条件对植物油脂肪酸组成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脂的硫酸-甲醇甲酯化反应中最佳的条件为回流温度80℃、回流时间60min、硫酸浓度4%、甲醇体积15mL;脂肪酸的硫酸-甲醇甲酯化反应中最佳的条件为回流温度75℃、回流时间60min、硫酸浓度4%、甲醇体积10mL;对于酸价小于2的样品,影响其甲酯化的因素依次为回流时间>甲醇体积>回流温度>硫酸浓度;对于酸价大于2的样品,影响其甲酯化的因素依次为回流时间>硫酸浓度>甲醇体积>回流温度.对比KOH-甲醇溶液法,酸催化甲酯化比碱催化甲酯化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脂肪酸组成 酸催化甲酯化 碱催化甲酯化
下载PDF
山桐子不同种源和家系果实化学成分及脂肪酸组分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仁 贺小林 +5 位作者 温黎斌 郭志强 朱琪 魏敏 厉月桥 刘儒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2-1083,共12页
【目的】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果实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重要资源、健康食用油的潜在资源和可生物降解的润滑剂资源,探明不同种源和家系山桐子果实化学成分及脂肪酸组分含量差异,为地方筛选含特定成分的山桐子良种提供理论参考。【方... 【目的】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果实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重要资源、健康食用油的潜在资源和可生物降解的润滑剂资源,探明不同种源和家系山桐子果实化学成分及脂肪酸组分含量差异,为地方筛选含特定成分的山桐子良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采自4个种源16个家系的山桐子果实为材料,测定全碳、全氮、全磷、粗脂肪和脂肪酸组分含量,并分析其差异及影响因子。【结果】不同种源和家系山桐子果实养分及化学计量比、粗脂肪和脂肪酸组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江西修水种源的山桐子果实全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最高,安徽黄山种源山桐子果实粗脂肪含量最高,主要表现在江西修水4家系和安徽黄山11家系。江西修水种源的山桐子果实脂肪酸组分含量显著高于江西九连山种源。不同种源山桐子果实的脂肪酸成分均以亚油酸和棕榈酸为主,而亚油酸占比与棕榈酸、棕榈油酸和反式油酸占比是此消彼长的。相关性和聚类分析表明,粗脂肪含量与全氮、全磷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脂肪酸各组分间呈显著正相关,经纬度、七月均温、年降水量与反式油酸、粗脂肪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全氮、全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种源和家系间山桐子果实脂肪酸组分含量没有聚为一类且未按照地理距离而聚类。【结论】在果实化学成分、脂肪酸含量及占比中,4个种源中江西修水和安徽黄山种源的优势明显,其中安徽黄山11、江西修水4的优势较为突出。脂肪酸的合成会促进碳和粗脂肪含量的积累,温度和降水量的提高有助于消耗氮磷养分来提高粗脂肪含量。不同种源和家系间山桐子果实脂肪酸组分含量差异明显且不存在空间特异性,可为进一步培育特定成分和高含油率山桐子良种试验提供宝贵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 种源 家系 化学成分 脂肪酸组分
下载PDF
野生和栽培大豆种质油脂组成特点及其与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影 张晟瑞 +3 位作者 王岚 王连铮 李斌 孙君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38-1049,共12页
以58份不同类型(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种质为材料,利用32对SSR标记分析大豆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关系,采用NIRS和GC方法分别分析大豆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分含量,研究不同类型大豆种质油脂组成特点及其与演化的关系。结果显示,野... 以58份不同类型(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种质为材料,利用32对SSR标记分析大豆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关系,采用NIRS和GC方法分别分析大豆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分含量,研究不同类型大豆种质油脂组成特点及其与演化的关系。结果显示,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油脂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栽培大豆脂肪含量(平均20.8%)显著高于野生大豆(平均10.49%),油酸含量(平均28.5%)显著高于野生大豆(平均14.37%),而亚麻酸含量却显著低于野生大豆;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大豆种子中的脂肪与油酸含量显著正相关(r=0.85^**),而与其他脂肪酸组分极显著负相关;油酸与所有其他脂肪酸组分均负相关,特别是与亚麻酸和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和.0.89^**);油脂组成和SSR标记对不同类型大豆种质的聚类和主成分分析表明,2种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可分为栽培和野生2个亚群,半野生大豆则分布于2个亚群中。由此可见,大豆油脂组成与大豆种质的驯化程度有关,脂肪含量和亚麻酸含量可以作为大豆演化分类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半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脂肪含量 脂肪酸组分
下载PDF
水剂法提取油梨油及其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熊洋 崔晓冰 +2 位作者 钟俊桢 刘成梅 钟业俊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90,98,共7页
以油梨果肉为原料,研究其营养成分以及用水剂法提取油梨油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料液比、浸提温度、提取时间和离心转速对出油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水比1∶6 g/m L、提取时间3 h... 以油梨果肉为原料,研究其营养成分以及用水剂法提取油梨油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料液比、浸提温度、提取时间和离心转速对出油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水比1∶6 g/m L、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25℃、离心转速4 400 r/min,在此条件下出油率可达72.86%。采用水剂法得到的油梨油为浅黄绿色、透明、具有油梨香味。水剂法提取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符合国家食用油质量标准。对水剂法提取的油梨油进行脂肪酸分析,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成分,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9C18∶1、11C18∶1、9C12C18∶2n-6、C16∶0、9C16∶1为油梨油的主要脂肪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梨油 水剂法 脂肪酸成分 理化特性
下载PDF
花生抗青枯病种质脂肪酸组成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姜慧芳 任小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71-274,284,共5页
通过对123份不同类型抗青枯病花生种质种子脂肪酸的鉴定测试,分析了抗青枯病花生种质在这些性状方面的遗传分化,并与6006份资源组成的花生基础收集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抗青枯病花生资源的油酸含量平均为51.78%,显著高于基... 通过对123份不同类型抗青枯病花生种质种子脂肪酸的鉴定测试,分析了抗青枯病花生种质在这些性状方面的遗传分化,并与6006份资源组成的花生基础收集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抗青枯病花生资源的油酸含量平均为51.78%,显著高于基础收集品的对应值(45.64%);亚油酸含量平均为28.88%,显著低于基础收集品的对应值(34.36%);高油酸种质较多,油酸含量达61%以上的资源23份,所占比重为18.7%,显著高于基础品中的相应比重(2.65%)。标准差、变异系数以及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抗青枯病资源在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方面的遗传分化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抗青枯病种质 脂肪酸组成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大豆栽培和野生资源脂肪性状的变异特点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永战 盖钧镒 +2 位作者 赵团结 周瑞宝 田少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83-1290,共8页
【目的】分析中国大豆栽培和野生种质资源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本文简称脂肪性状)的变异特点,筛选优异种质,为不同生态区域大豆脂肪性状育种提供材料和依据。【方法】从中国全国各大豆生态区抽取代表性的栽培和野生材料进行田间试验,... 【目的】分析中国大豆栽培和野生种质资源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本文简称脂肪性状)的变异特点,筛选优异种质,为不同生态区域大豆脂肪性状育种提供材料和依据。【方法】从中国全国各大豆生态区抽取代表性的栽培和野生材料进行田间试验,测定脂肪性状,进行各性状变异特点分析,并应用多元变异指数、聚类和主成分法分析中国和各生态区大豆脂肪性状的综合变异。【结果】(1)中国栽培大豆脂肪平均含量为17.21%,比野生种提高6.22%;油酸平均含量为23.25%,提高7.75%;亚麻酸平均含量为8.00%,减低4.23%;亚油酸平均含量为53.53%,减低2.57%;但栽培种的变异小于野生种;不同生态区均有此同一趋势。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全国和各区差异均不大。(2)中国野生群体及各生态区群体脂肪性状的多元变异度均大于相应的栽培种,长期人工选择使栽培种的变异相对减小,但多元变异方向相对较宽。(3)栽培种脂肪含量与来源地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野生种未见相关,推论栽培种脂肪含量与纬度的相关主要应是人工选择的结果。(4)筛选得到高脂肪、高油酸、高亚油酸、低亚麻酸的优良材料,其中N23547和N23697为兼具高脂肪(>23%)、高油酸(>30%)、低亚麻酸含量(5%左右)的优异资源。【结论】栽培大豆脂肪、油酸平均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种,亚麻酸平均含量显著低于野生种,亚油酸平均含量略低于野生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与野生种差异不大。脂肪性状在各个生态区域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区域间的变异并不比区域内大。栽培种脂肪含量与纬度的相关主要是人工选择的结果。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Glycinemax(L.)Merr.] 野生大豆(Glycinesoja Sieb.et Zucc.) 种质资源 脂肪含量 脂肪酸组成 变异特点
下载PDF
大豆油脂肪酸近红外模型的建立和品质鉴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向娜娜 赵江涛 +3 位作者 陈丽 王晓琼 陈林 夏超笃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77,共6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BRUKER MATRIX-I仪器快速检测和监控大豆油新鲜度及脂肪酸组分的新的检测方法。选择310份大豆油样品,新鲜度指标酸价(AV)、过氧化值(POV)和脂肪酸组分分别采用国标的方法检测,并结合近红外光谱进行定量模型的建立和...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BRUKER MATRIX-I仪器快速检测和监控大豆油新鲜度及脂肪酸组分的新的检测方法。选择310份大豆油样品,新鲜度指标酸价(AV)、过氧化值(POV)和脂肪酸组分分别采用国标的方法检测,并结合近红外光谱进行定量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结果表明:新鲜度指标酸价、过氧化值及5种特征脂肪酸模型决定系数R2均接近1,其中酸价、过氧化值及亚油酸的模型决定系数R2>0.9,校正均方差(RMSECV)与预测均方差(RMSECP)数值接近,且两者均较理想。同时能够根据脂肪酸组分含量,对大豆油进行掺假鉴别,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模型能够较好地监控大豆油的质量,从而保证原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大豆油 新鲜度指标 脂肪酸组分 掺假鉴别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制备腰果仁油工艺优化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柴立孟 郭溆 +3 位作者 荣耀 刘超 王青 孙金月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90-97,共8页
以腰果仁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萃取腰果仁油,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强、萃取时间、CO_(2)流量对腰果仁油得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气相色谱甲酯法对腰果仁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 以腰果仁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萃取腰果仁油,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强、萃取时间、CO_(2)流量对腰果仁油得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气相色谱甲酯法对腰果仁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腰果仁油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强40 MPa、CO_(2)流量4.2 L/min、萃取时间1.6 h,该条件下腰果仁油得率为46.41%,与模型预测结果接近。气相色谱甲酯法对脂肪酸成分分析表明,腰果仁油含有12种脂肪酸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4种脂肪酸成分分别为油酸58.42%、亚油酸18.75%、棕榈酸11.160%、硬脂酸9.890%,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8.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果仁 超临界CO_(2)萃取 腰果仁油 提取 脂肪酸成分
下载PDF
微波场非热效应对巴氏杀菌三文鱼脂质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张玲 张莉 +1 位作者 薛倩倩 栾东磊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24期98-102,共5页
为探究三文鱼微波巴氏杀菌过程中非热效应是否存在,采用无线温度传感器记录微波处理过程中三文鱼冷热点的时间温度-曲线后,用水浴加热方式分别对微波冷点和热点进行升温曲线的模拟,从上边界和下边界逼近微波冷热点的时间-温度曲线,即采... 为探究三文鱼微波巴氏杀菌过程中非热效应是否存在,采用无线温度传感器记录微波处理过程中三文鱼冷热点的时间温度-曲线后,用水浴加热方式分别对微波冷点和热点进行升温曲线的模拟,从上边界和下边界逼近微波冷热点的时间-温度曲线,即采用双向逼近法研究微波场非热效应。同时研究了微波场非热效应对三文鱼总脂、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酸价(AcidValue,AV)以及脂肪酸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微波处理组总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两个水浴处理组,在测得的27种脂肪酸组分中有17种脂肪酸组分的提取系数显著高于两个水浴处理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加热过程中存在非热效应,使得脂质成分更容易被提取,脂肪酸提取系数增加。本研究可为微波加热过程中非热效应对食品品质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文鱼 微波杀菌 非热效应 双向逼近法 脂肪酸组分
下载PDF
香榧油精炼温度的优化及其对油脂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琳 卢红伶 +6 位作者 王少军 胡文君 孙春燕 王伟 储开江 沈国新 裘晓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3-78,共6页
香榧原油中含有较多非甘油酯物质,容易氧化而影响储存,需要通过特定的技术精炼后才成为商品。本文研究了5个精炼工序中对香榧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分产生影响的最适温度,以此组合了一套香榧油全程适温精炼工艺。结果表明,精炼各工序的... 香榧原油中含有较多非甘油酯物质,容易氧化而影响储存,需要通过特定的技术精炼后才成为商品。本文研究了5个精炼工序中对香榧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分产生影响的最适温度,以此组合了一套香榧油全程适温精炼工艺。结果表明,精炼各工序的适温为脱胶40℃,脱酸50℃,脱色75℃,脱臭120℃,脱蜡7℃。组合工艺不仅能有效地去除香榧油中的不良成分、产品主要理化指标均符合代表性木本油茶籽油国家质量标准(GB 11765-2003),并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香榧油原生脂肪酸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油 精炼工序 适温 理化参数 脂肪酸组分
下载PDF
蓖麻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蓖麻籽脂肪酸组分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虢婷婷 刘祥华 +2 位作者 邢超 刘春林 阮颖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3-376,共4页
收集20份蓖麻栽培品种,以湖南永州野生种为对照,利用RAPD标记和GC MS法分析亲缘关系,并测定蓖麻籽脂肪酸组分。结果显示:①21条有效引物RAPD PCR扩增获得的总谱带数为75条,多态性谱带数为45条,多态性谱带比例为54.27%,利用UPGMA类平均... 收集20份蓖麻栽培品种,以湖南永州野生种为对照,利用RAPD标记和GC MS法分析亲缘关系,并测定蓖麻籽脂肪酸组分。结果显示:①21条有效引物RAPD PCR扩增获得的总谱带数为75条,多态性谱带数为45条,多态性谱带比例为54.27%,利用UPGMA类平均法对扩增出的谱带进行遗传聚类分析,当遗传距离为0.146 8时,21份材料能较好地聚类;②蓖麻籽油主要含蓖麻油酸、油酸、亚油酸和少量的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在蓖麻籽脂肪酸中,蓖麻油酸含量为72.82%~89.54%、油酸2.97%~8.54%,亚油酸3.47%~10.55%,棕榈酸、硬脂酸含量约为1%,亚麻酸含量约为0.5%,品种间蓖麻油酸的含量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栽培品种 亲缘关系 脂肪酸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