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通俗小说中军师形象的巫师化倾向 被引量:3
1
作者 万晴川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2-26,共5页
受方术文化的影响,古代小说中的诸葛亮、姜子牙和文素臣等都被描写成巫师化的军师,形成了一种程式化的模式。如果说诸葛亮像一个儒士化的巫师的话,那么,姜子牙就像一个道士化的巫师,文素臣像一个学者化的巫师。
关键词 诸葛亮 姜子牙 文素臣 军师 巫师 方术文化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中的道教方术例说
2
作者 毕研花 李志红 《蒲松龄研究》 2021年第1期35-44,共10页
道教思想最早来源于先秦时期老庄的道家哲学,经汉代道教天师张道陵创建教团形式而发展成为道教。道教人士在寻“道”的道路上用各种方术不断修炼,以期得道成仙进而长生不死、济世救人。在《聊斋志异》的诸多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道教思... 道教思想最早来源于先秦时期老庄的道家哲学,经汉代道教天师张道陵创建教团形式而发展成为道教。道教人士在寻“道”的道路上用各种方术不断修炼,以期得道成仙进而长生不死、济世救人。在《聊斋志异》的诸多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道教思想及其各种道教方术的影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道教 方术 例说
下载PDF
方术在建构《聊斋志异》理想爱情中的作用
3
作者 张辟辟 《河池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6-22,共7页
《聊斋志异》中的方术与爱情相结合,通过方术的施行,使在传统观念看来不可能的爱情成为现实,一改女性在爱情婚姻中的被动屈从的做法,以她们擅长的方术把握着爱情婚姻的主导权。在结构上,方术奠定了全文的叙事框架,摇曳多姿而不离主干;... 《聊斋志异》中的方术与爱情相结合,通过方术的施行,使在传统观念看来不可能的爱情成为现实,一改女性在爱情婚姻中的被动屈从的做法,以她们擅长的方术把握着爱情婚姻的主导权。在结构上,方术奠定了全文的叙事框架,摇曳多姿而不离主干;在展示方术的奇特功用中自然消解悬念;强化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方术在结构之道和结构之技上起的这些作用,显示出作者谋篇布局的高超艺术手法,彰显了方术的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术 聊斋志异 结构 爱情观 叙事作用
下载PDF
《滇南碑传集》价值探析
4
作者 田志勇 杨永平 《红河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73-78,共6页
《滇南碑传集》是一部以搜集明清时期云南历史人物碑传文为主体、兼及民国初期人物的碑传类历史文献,由云南著名文献学家、藏书家方树梅在20世纪30年代纂集。本文在简介作者撰述经过、本书编辑体例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探析了其对研... 《滇南碑传集》是一部以搜集明清时期云南历史人物碑传文为主体、兼及民国初期人物的碑传类历史文献,由云南著名文献学家、藏书家方树梅在20世纪30年代纂集。本文在简介作者撰述经过、本书编辑体例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探析了其对研究云南地方文化以及明清以来云南与内地关系所具有的重要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碑传集》方树梅 云南历史文献 史料价值
下载PDF
李锐高次方程数值解法新探
5
作者 朱家生 《扬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2期14-18,共5页
高次方程数值解法是中国传统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杰出成就。本文分析了清代数学家李锐的求根算法,指出,由于李锐的工作,这一古老的课题研究有了重要的进展。
关键词 高次方程 数值解法 开方术 李锐
下载PDF
杨守敬《日本访书志》的版本问题
6
作者 赵嘉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8-103,97,共7页
杨守敬的《日本访书志》作为清末重要的版本目录学著作,在问世伊始就受到版本目录学界的重视,但时至今日,学界对该书的版本问题仍然存在含糊和矛盾之处。笔者根据杨氏《留真谱》及《邻苏老人年谱》中的线索,又结合所见《日本访书志》实... 杨守敬的《日本访书志》作为清末重要的版本目录学著作,在问世伊始就受到版本目录学界的重视,但时至今日,学界对该书的版本问题仍然存在含糊和矛盾之处。笔者根据杨氏《留真谱》及《邻苏老人年谱》中的线索,又结合所见《日本访书志》实际的版本情况,发现该书曾经多次刊印,有多种版本存世,前人对此的研究有疏漏和不足的地方,本文在弥补这些的同时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访书志》 《留真谱》丁酉本 辛丑本 古籍版本图录
下载PDF
秦汉时期方术、方士与政治文化之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静 梁勇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43,共5页
秦汉时期的方术作为原始宗教的一种重要形式对社会政治、文化各个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方术、巫术为基础的宗天神学和谶纬神学得到统治者推崇,在历次的政治斗争中,方术或成为统治者愚弄朝野的工具,或成为野心家问鼎皇权的借口。由... 秦汉时期的方术作为原始宗教的一种重要形式对社会政治、文化各个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方术、巫术为基础的宗天神学和谶纬神学得到统治者推崇,在历次的政治斗争中,方术或成为统治者愚弄朝野的工具,或成为野心家问鼎皇权的借口。由于方术具有广阔而深厚的社会基础和重要的政治作用,所以一批又一批的方士应运而生,他们又利用方术混世谋生,提高社会地位,跻身上流社会。秦汉时期的方术渗透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广泛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和人文精神,尤其对道教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方术 方士
下载PDF
复方芪术汤联合HAART治疗AIDS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苗慧 王江蓉 +2 位作者 陆云飞 徐庆年 陈晓蓉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6-98,102,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芪术汤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艾滋病(AIDS)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符合抗病毒标准的AIDS病人共74例,将其分为三组:单用HAART组30例,唐草片联合HAART组22例,复方芪术汤联合HAART组22例。每组均治...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芪术汤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艾滋病(AIDS)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符合抗病毒标准的AIDS病人共74例,将其分为三组:单用HAART组30例,唐草片联合HAART组22例,复方芪术汤联合HAART组22例。每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3个月及6个月时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结果唐草片联合HAART组治疗6个月后,对比HAART组CD4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芪术汤联合HAART治疗6个月后,对比HAART组CD4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芪术汤与唐草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唐草片组、复方芪术汤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对比单用HAART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唐草片组、复方芪术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唐草片组、复方芪术汤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对比单用HAART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病人治疗中血常规、肝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芪术汤联合HAART治疗AIDS病人,对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提高CD4细胞计数有一定作用,与唐草片联合HAART疗效相当。相比于单用HAART治疗方案,复方芪术汤联合HAART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芪术汤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艾滋病
原文传递
论方东树《昭昧詹言》的诗学思想 被引量:3
9
作者 钟耀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3-67,72,共6页
方东树《昭昧詹言》的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诗歌的内容方面,强调内容的正统性,注重诗歌教化作用,注重诗人自身的人格和学识修养;第二,在诗歌的创作方面,注重创作之法,但又不拘泥于死法,而是求"妙"、求变和... 方东树《昭昧詹言》的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诗歌的内容方面,强调内容的正统性,注重诗歌教化作用,注重诗人自身的人格和学识修养;第二,在诗歌的创作方面,注重创作之法,但又不拘泥于死法,而是求"妙"、求变和求新;第三,在诗歌的艺术风格方面,提出了"气韵说",在价值观上持去俗崇雅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树 《昭昧詹言》 诗学思想
下载PDF
从《方言疏证》看戴震的校勘特点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玲英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年第5期55-60,共6页
作为一代考据学大师,戴震将其考据方法运用于校勘,他校勘《方言》较少依据版本,而是博综群籍传注,本之小学六书,以理论断;以求是为根本旨归,大胆改正讹文;发凡起例,首次从致讹角度总结误例。戴震的校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学术风尚。
关键词 戴震 方言疏证 校勘特点
下载PDF
论清代嘉道之际的汉宋之争与汉宋兼采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帆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4-131,共8页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汉、宋两学关系问题是一重要问题,到清代嘉庆、道光之时尤为引人注目。围绕这一问题,时人聚讼纷纭,其中以江藩、方东树在各自著作中所表达的针锋相对的理念及其所引发的学术风波最具影响力。这固然标志着所谓“汉...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汉、宋两学关系问题是一重要问题,到清代嘉庆、道光之时尤为引人注目。围绕这一问题,时人聚讼纷纭,其中以江藩、方东树在各自著作中所表达的针锋相对的理念及其所引发的学术风波最具影响力。这固然标志着所谓“汉宋之争”已达高潮,同时它也说明这一时期学术格局有所变化,即汉学虽仍居主导,但宋学的空间已越来越大。宋学空间的得以扩大,与当时学界存在的汉宋调和、汉宋兼采之风密不可分,汉学家与宋学家之间既相互贬抑,又彼此调和,兼采对方之长为己所用。这一切,预示着学术嬗变的契机已显现,学术演进将有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宋之争 汉宋兼采 江藩 方东树 阮元
下载PDF
清代“桐城派”对黄庭坚诗歌的接受——以方东树《昭昧詹言》为中心 被引量:2
12
作者 邱美琼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91-94,共4页
清代“桐城派”对注重诗法的黄庭坚一直相当推崇,这集中体现在方东树的《昭昧詹言》中。《昭昧詹言》以古文之法探讨诗歌,注重起承转合、格局布置、虚实详略、字句、音节等写作技巧。基于此,方东树对黄庭坚诗歌颇多推许,集中论评了黄庭... 清代“桐城派”对注重诗法的黄庭坚一直相当推崇,这集中体现在方东树的《昭昧詹言》中。《昭昧詹言》以古文之法探讨诗歌,注重起承转合、格局布置、虚实详略、字句、音节等写作技巧。基于此,方东树对黄庭坚诗歌颇多推许,集中论评了黄庭坚学杜诗的成就、黄诗拗奇矫健的句法及其大开大合的篇章结构,这在黄庭坚诗歌接受史上独具一格,并深刻影响到后来的“同光体”诗人对黄庭坚诗歌的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方东树 黄庭坚诗歌 接受
下载PDF
论曹操的神仙思想及其游仙诗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育霞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43-46,共4页
前之论者提及曹操游仙诗,多讽其为宴饮欢会之作,思想消极颓靡。既没有看到其对秦汉游仙文学的超越,也忽略了他对魏晋盛极一时的游仙诗的开启之功,有失客观公允。今之学者论及曹操游仙诗,又往往忽略其自身思想的复杂多元,也较少将曹操对... 前之论者提及曹操游仙诗,多讽其为宴饮欢会之作,思想消极颓靡。既没有看到其对秦汉游仙文学的超越,也忽略了他对魏晋盛极一时的游仙诗的开启之功,有失客观公允。今之学者论及曹操游仙诗,又往往忽略其自身思想的复杂多元,也较少将曹操对待神仙的态度与对待方士、方术的态度进行区别甄辨。本文试从曹操的神仙思想着手,重新解读其游仙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神仙思想 方士方术 游仙诗
下载PDF
建构古典诗学批评的新范式——方东树“以文论诗”新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涛 卢佑诚 《皖西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71-75,共5页
"以文论诗"是方东树诗学思想在批评实践上的一个显著特征。所谓"以文论诗",并不是桐城派古文理论被简单地移植为诗学理论,而是作者在"求真"精神的指引下,借助于桐城派基本的美学主张和古文批评方法,建立... "以文论诗"是方东树诗学思想在批评实践上的一个显著特征。所谓"以文论诗",并不是桐城派古文理论被简单地移植为诗学理论,而是作者在"求真"精神的指引下,借助于桐城派基本的美学主张和古文批评方法,建立以"文、理、义(法)"为中心的批评体系,注重文本结构美,擅长文本细读与分析,改造了古典诗学长期以来的"诗话"批评范式,在理性、科学性上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树 以文论诗 范式
下载PDF
论方东树《书林扬觯》之“建白”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哲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9-195,200,共7页
清代中叶汉宋并立,学术思想派系波澜涌动,桐城方东树激愤而著《汉学商兑》以卫宋学。稍后又撰《书林扬觯》,虽仍出以宋学视角,但摆脱了前书言辞偏激的缺陷。方东树在《书林扬觯》中针对当时学人轻易著书、著书贪多、矜名等流弊,提出著... 清代中叶汉宋并立,学术思想派系波澜涌动,桐城方东树激愤而著《汉学商兑》以卫宋学。稍后又撰《书林扬觯》,虽仍出以宋学视角,但摆脱了前书言辞偏激的缺陷。方东树在《书林扬觯》中针对当时学人轻易著书、著书贪多、矜名等流弊,提出著书须有宗旨、有实用、重修身明道等"建白",并借论语录著书与说部著书谈汉宋之学,一改激烈态度,重视汉宋融合,从中可以窥见清中叶学术思潮发展、衍变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树 汉宋之争 《书林扬觯》 《汉学商兑》 建白
下载PDF
论方术文化对明清小说军师形象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琳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8-171,共4页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中,"军师"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而不容忽视的文学形象。需要把军师作为一种类型人物整体进行研究。小说中的军师在权属、级别等方面,已不同于历史上作为官职的军师,其形象最早可溯源到远古社会...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中,"军师"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而不容忽视的文学形象。需要把军师作为一种类型人物整体进行研究。小说中的军师在权属、级别等方面,已不同于历史上作为官职的军师,其形象最早可溯源到远古社会的巫师,受方术文化的影响又带有明显的术士特征。主题学理论的观照,有助于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待"军师"形象,也有助于对同类型人物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军师 方术文化
下载PDF
方东树为学“三变”说考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青林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71-76,共6页
方东树为学经历了一个由杂至纯的过程,为学并非"三变",程朱义理之学始终是其治学之主线,并制约其学术观念。在其人生的各个阶段,治学用力处有所不同,年少时重"文事"但不废朱子学,中年以后重心性义理的研说亦不废&qu... 方东树为学经历了一个由杂至纯的过程,为学并非"三变",程朱义理之学始终是其治学之主线,并制约其学术观念。在其人生的各个阶段,治学用力处有所不同,年少时重"文事"但不废朱子学,中年以后重心性义理的研说亦不废"文事",晚年对"文事"及心性义理的研说更为深入。经世致用是其治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并因之强化了程朱之学的经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方东树 “三变”说 心性义理
下载PDF
方东树的诗体正变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青林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7-11,共5页
方东树诗体正变观受其雅正的诗学取向制约,强调变而不失其正,重视"变"对诗歌创新的积极意义,目的在于明确诗歌创作之正途,对清中期以后的诗歌创作有着重要影响。他继承了前人正变思想的合理内核,并与其通变论相结合,揭示了制... 方东树诗体正变观受其雅正的诗学取向制约,强调变而不失其正,重视"变"对诗歌创新的积极意义,目的在于明确诗歌创作之正途,对清中期以后的诗歌创作有着重要影响。他继承了前人正变思想的合理内核,并与其通变论相结合,揭示了制约诗歌史发展两大核心要素,发展并总结了传统诗歌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方东树 正变 诗歌史观
下载PDF
论方东树的陶诗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青林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92-95,共4页
方东树的陶诗研究在陶渊明诗歌研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前人旧说,指出陶诗兼综儒道的特点,却认为失之于庄老;结合情、景、理对陶诗创作手法的分析,也丰富了前人对陶诗创作特点的认识。他把陶诗风格的自然平淡改为自然清深,是对前... 方东树的陶诗研究在陶渊明诗歌研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前人旧说,指出陶诗兼综儒道的特点,却认为失之于庄老;结合情、景、理对陶诗创作手法的分析,也丰富了前人对陶诗创作特点的认识。他把陶诗风格的自然平淡改为自然清深,是对前人见解的进一步发展。对陶诗用意和用笔特点也作了细致的分析,较前人研究更为具体翔实。体现了其诗学思想中的儒学道统观念及以"义理"为本位的诗学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树 陶渊明 陶诗
下载PDF
方东树理学观新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存阳 李文昌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119,共9页
在清代学术史上,方东树可谓嘉道时期一位学术个性鲜明而又充满争议的学者,尤以扬宋抑汉而为学界所关注,而对方氏理学观的认识,遂大多着眼于其尊崇朱子、批判汉学,为程朱理学正名,抑或汉宋兼采。但是,如果以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方东树其... 在清代学术史上,方东树可谓嘉道时期一位学术个性鲜明而又充满争议的学者,尤以扬宋抑汉而为学界所关注,而对方氏理学观的认识,遂大多着眼于其尊崇朱子、批判汉学,为程朱理学正名,抑或汉宋兼采。但是,如果以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方东树其人其学,则不难发现,其理学观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方东树的理学观既有借"辟佛"以攻乎陆王、近世汉学家的一面,也有援佛入儒,对理学本身加以修正的一面。在汉宋兼采、倡导经世等方面,他与同时期夏炯等交相呼应、殊途同归,展现出此一时期理学发展的新趋势,颇值得玩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树 理学观 援佛入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