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习究竟是什么?——多学科视野中的学习研究论纲 被引量:99
1
作者 桑新民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5年第1期8-17,共10页
学习是当代多学科共同探索的前沿和热门话题,而且成为关心人类命运的企业家和政治家们所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由此推动着全球范围内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化社会的时代潮流。本文从中国文化传统和西方心理学对学习概念的两种解读入手,剖... 学习是当代多学科共同探索的前沿和热门话题,而且成为关心人类命运的企业家和政治家们所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由此推动着全球范围内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化社会的时代潮流。本文从中国文化传统和西方心理学对学习概念的两种解读入手,剖析了目前学习理论的成就与局限性,然后将学习研究的视野从微观扩展到宏观,从个体扩展到团队与社会,分别从教育哲学、管理科学、教育技术学、历史哲学和哲学人类学的广阔视野,对人类学习活动进行了理论探索,提出并论证了与生产方式同一层次的"学习方式"范畴,提出"学习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和人类整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认为"发展自身的人类学习能力同改造外部世界的人类生产能力(生产力)共同构成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动力和源泉", 并倡导创建一套能够从历史哲学的广阔视野来透视、解读和预测人类复杂学习活动及其矛盾运动的理论,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人类学习活动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使我国当前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具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研究 学习活动 学习概念 学习化社会 教育技术学 教育哲学 社会实践活动 再生产 “科学发展观” 团队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重新反思教育的本质 被引量:50
2
作者 陈晓珊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7,共7页
在人工智能时代,传统教育受到极大挑战,它让我们重新定义人性、重新思考知识的价值、重新反思教育的本质。文章首先回顾了历史上人类利用技术改变教育的尝试,探讨了那些在教育中无法被技术改变的本质性因素;然后,文章从人的限度、技术... 在人工智能时代,传统教育受到极大挑战,它让我们重新定义人性、重新思考知识的价值、重新反思教育的本质。文章首先回顾了历史上人类利用技术改变教育的尝试,探讨了那些在教育中无法被技术改变的本质性因素;然后,文章从人的限度、技术的限度出发,提出"人只能由人来教,人不能由机器来教"的观点;最后,文章以技术为镜,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认为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教育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从身体到精神的双向交流,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区别于机器、保持人性。文章的研究有助于教育工作者透过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认识教育的本质,并对学校教育进行准确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本质 人性 技术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从技术整合到人机融合 被引量:32
3
作者 蔡连玉 金明飞 周跃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4,共9页
探寻教育数字化转型质的规定性是有效推进转型实践的认识基础。信息技术整合提升了信息分享效率,但客观上带来了技术与教育主体(教师、学生、管理者)的分离,不能实现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的汇集融合。作为理论范式的教育“技术整合”认为... 探寻教育数字化转型质的规定性是有效推进转型实践的认识基础。信息技术整合提升了信息分享效率,但客观上带来了技术与教育主体(教师、学生、管理者)的分离,不能实现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的汇集融合。作为理论范式的教育“技术整合”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是一个通过技术与课程的“物物整合”,革新教学内容呈现,注重知识推送,促进学生知识获取,从而提升工业化“教育生产”效率的过程。“技术整合”范式在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与价值论四个维度都存在限度,难以满足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创造需求。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指向是“人机融合”,这一新范式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是一个通过教育主体与机器的“人机融合”,利用人机协同,汇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促进学生心智成长,从而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的过程。这一范式遵循了现代教育理念,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基础。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基于“人机融合”理念:(1)通过整体流程再造,实现教育全系统数智驱动;(2)通过新型能力建设,实现教育人机一体化;(3)通过系统优化创新,实现价值体系的重构;(4)通过组织专项研发,实现技术的教育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转型本质 技术整合 人机融合
下载PDF
教育中技术的本质探讨 被引量:26
4
作者 单美贤 李艺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55,共5页
教育中技术的本质是对教育系统的利人的能动性改造,是人的价值体现,是历史的、生成的。在技术、人、教育的关系中,人是目的,教育是手段,技术是环境条件;人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教育,技术服务和服从于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提供了人和技术发... 教育中技术的本质是对教育系统的利人的能动性改造,是人的价值体现,是历史的、生成的。在技术、人、教育的关系中,人是目的,教育是手段,技术是环境条件;人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教育,技术服务和服从于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提供了人和技术发展的空间。必须从人的本质力量的角度来理解教育系统的技术的价值,以"以人为本"为准则不断调节技术与人的各种具体关系,从而促进技术、教育与人的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与技术 技术的本质 以人为本
原文传递
技术的本质与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理论 被引量:18
5
作者 徐国庆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7,共4页
职技教育学是教育学与技术学的交叉学科。本文从讨论“技术的本质”出发,对当代职技教育中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后认为,即使是在科学十分发达、技术强烈地依赖于科学的时代,经验知识与技能仍是当代职技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训仍... 职技教育学是教育学与技术学的交叉学科。本文从讨论“技术的本质”出发,对当代职技教育中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后认为,即使是在科学十分发达、技术强烈地依赖于科学的时代,经验知识与技能仍是当代职技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训仍是当代职技教育的主要途径,实训课程应置于比理论课程更为重要的核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本质 课程理论 职业技术教育 实训课程 理论课程
下载PDF
从技术的本质到技术的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铃 傅畅梅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4,共4页
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论之争缘于对技术本质的不同理解。技术工具论者片面地把技术理解为单纯的工具、手段,必然得出技术中性论的观点。技术决定论及社会建构论者从社会层面反思技术,得出技术负载价值这一结论也有其逻辑必然性。技术过... 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论之争缘于对技术本质的不同理解。技术工具论者片面地把技术理解为单纯的工具、手段,必然得出技术中性论的观点。技术决定论及社会建构论者从社会层面反思技术,得出技术负载价值这一结论也有其逻辑必然性。技术过程论把技术理解为过程的存在,在过程中实现了技术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因此,成功地消解了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论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中性论 技术价值论 技术过程论 技术本质
下载PDF
扣除系数法在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中的适应性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守帅 田长海 闫海峰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8-153,159,共7页
针对扣除系数法在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上存在的问题,对其适应性进行分析.从需求的角度分析高速铁路通过能力与既有线的差异,明确了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概念.分析扣除系数法的思想本质并从3个基本假设入手分析其思想本质上的适应性.对扣... 针对扣除系数法在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上存在的问题,对其适应性进行分析.从需求的角度分析高速铁路通过能力与既有线的差异,明确了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概念.分析扣除系数法的思想本质并从3个基本假设入手分析其思想本质上的适应性.对扣除系数法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并提炼出其方法本质即时间占用的重叠关系,归纳出了4种基本情况,采用算例对其方法本质进行验证,结合高速铁路特点,对其方法本质存在的3个问题进行概括.研究证明了原有的扣除系数法已不适应我国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并在最后给出了进一步研究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通过能力 扣除系数法 思想本质 方法本质 适应性分析
下载PDF
对技术本质认识的历史考察与新界定 被引量:13
8
作者 丁俊丽 赵国杰 李光泉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88-92,共5页
在考察历史上众多学者对技术本质认识的基础上 ,提出走出技术定义“丛林”的四条途径 ,并据此得出关于技术定义的新界定 :技术本质上是一种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能动关系 ,它存在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过程中 ,存在于人所建构的组织中 。
关键词 技术本质 硬件 软件 整合体
下载PDF
颗粒鸡精的制作 被引量:13
9
作者 林金莺 赖建平 叶银枝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26,共2页
本文探讨了以鸡骨提取物为原料 ,生产颗粒鸡精的加工工艺。主要工艺参数为 :辅料经粉碎后 80目过筛 ,2 4目造粒 ,6 0℃沸腾干燥 30min。产品鸡味清香 。
关键词 鸡精 调味品 鸡骨提取物 加工工艺
下载PDF
食用香精微胶囊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丁立忠 杨剑 黄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0-95,共6页
解释了食用香精微胶囊化的作用。详细介绍了喷雾干燥、喷雾冷凝、挤压法、凝聚法、共晶法、分子包埋法等食用香精的微胶囊化方法。总结了可用的各类壁材,介绍了新的工艺优化方法。最后阐述了微胶囊化食用香精的释放机理及其应用,并指出... 解释了食用香精微胶囊化的作用。详细介绍了喷雾干燥、喷雾冷凝、挤压法、凝聚法、共晶法、分子包埋法等食用香精的微胶囊化方法。总结了可用的各类壁材,介绍了新的工艺优化方法。最后阐述了微胶囊化食用香精的释放机理及其应用,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在对壁材的改进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香精 微胶囊 工艺优化 释放机理
下载PDF
技术之本质问题的探究:比较海德格尔与杜威技术哲学思想 被引量:8
11
作者 耿阳 洪晓楠 张学昕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7-32,共6页
对杜威和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思想加以分析对比,考察他们在技术之本质问题,即技术的概念和技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作用上存在的分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追问技术之本质的渊源、研究方法和技术探究的意义三个维度,分析导致两种技术观点之对... 对杜威和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思想加以分析对比,考察他们在技术之本质问题,即技术的概念和技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作用上存在的分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追问技术之本质的渊源、研究方法和技术探究的意义三个维度,分析导致两种技术观点之对峙的深层原因。最后从突破形而上和人道主义视角,归纳两种技术思想对当下社会问题所具有的启发作用,为当代技术困境的解决提供的多元化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杜威 技术之本质 实用主义
原文传递
技术改变教育的本质逻辑与教育本质再认识
12
作者 陈亮 罗生全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27,42,共7页
对技术与教育的研究离不开教育的本体探究。作为本体探讨的重要存在,如何理解技术时代的教育本质成为重要命题。面对本质永恒实体观带来的发展局限,确立“变在”方法论的本质观是基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理解教育本质的重要前提。从... 对技术与教育的研究离不开教育的本体探究。作为本体探讨的重要存在,如何理解技术时代的教育本质成为重要命题。面对本质永恒实体观带来的发展局限,确立“变在”方法论的本质观是基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理解教育本质的重要前提。从技术改变教育的本质逻辑来看,技术与教育在重新域定中实现了主体性技术重塑教育形态,教育中的技术本质使得工艺性技术不断改变教育方式,教育中的技术“支架”促进教育性技术变革教育生产。技术视角下,教育本质作为一种“关系性”存在,需要超越实体并重构关系思维;作为一种“历史性”存在,教育本质在过渡性中实现着转化与生成;作为一种“实践性”存在,技术与教育在互为中介、双向塑造中统一于人的本质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教育本质 教育技术 本质 本质逻辑
下载PDF
人工智能发展限度与社会可能 被引量:7
13
作者 侯利文 李亚璇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15,共7页
以人工智能应用为核心标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影响着社会建构自我的方式,也塑造了现实社会的发展形态。人与自然、技术的关系以及个体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已经被重新建构和型塑。聚焦人、技术和社会的本质三重... 以人工智能应用为核心标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影响着社会建构自我的方式,也塑造了现实社会的发展形态。人与自然、技术的关系以及个体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已经被重新建构和型塑。聚焦人、技术和社会的本质三重维度,从哲学与社会思想角度对其进行源流考察和义理论辩,同时对人工智能技术本质进行反身性思考、批判性分析,继而将人工智能置于个体的、结构的及历史的视野中进行再认识、再审视和再建构。研究发现,人工智能议题存在外显和内隐两种反向但本质归一的逻辑,“社会为体、技术为用”的人机共生与“自由人联合体”的终极解放之间存在高度耦合,也预示着人工智能与人和谐相处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本质 技术限度 社会建构 计算哲学
下载PDF
蒸馏法提取橙皮精油装置改革与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黎松强 姚龙珠 范惠娟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61,95,共4页
改革传统蒸馏法将橙皮直接浸于水中,造成提取率低的工艺,设计并制作了改革提取橙皮香精油的蒸馏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橙皮精油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时间、橙子存放时间、添加剂用量和橙皮破碎度对提取均有影响;优化的提取工艺为... 改革传统蒸馏法将橙皮直接浸于水中,造成提取率低的工艺,设计并制作了改革提取橙皮香精油的蒸馏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橙皮精油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时间、橙子存放时间、添加剂用量和橙皮破碎度对提取均有影响;优化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20 min、橙子存放时间约30 d、NaCl添加量7.5 g、橙皮破碎度1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 香精油 提取 工艺 装置 改革
下载PDF
识读与重塑:技术哲学视域下职业教育发展境遇及其应对
15
作者 赵军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7-84,共8页
本研究试图基于对技术本质的识读,从技术哲学视域“窥探”职业教育发展,认为其面临技术现代性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遮蔽、“体系延展”与“职普融通”的无所依从、现代技术的加速进化对岗位新需求持续催生、技术创新支撑能力式微、技术... 本研究试图基于对技术本质的识读,从技术哲学视域“窥探”职业教育发展,认为其面临技术现代性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遮蔽、“体系延展”与“职普融通”的无所依从、现代技术的加速进化对岗位新需求持续催生、技术创新支撑能力式微、技术工具理性遮蔽技术伦理教育等问题。新阶段职业教育要加强应对“技术现代性”、推进基于“技术知识能力框架”的职普融通体系构建、提升“高质量技术人才”供给能力、重塑技术创新的支撑功能、完善“整体性技术”内容结构,以期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体系提供思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术哲学 技术本质 境遇
原文传递
中国音乐的传统美学之维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南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5期63-76,I0003,I0004,共16页
中国音乐之所以具有“中国性”,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学的滋养,中国音乐的传统美学基础主要体现在美学之元、技术之道与审美之境三个维度。声、音、乐是构成中国音乐的传统美学三元,而“乐”是在宇宙论和生存论中建构和发展的,使得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之所以具有“中国性”,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学的滋养,中国音乐的传统美学基础主要体现在美学之元、技术之道与审美之境三个维度。声、音、乐是构成中国音乐的传统美学三元,而“乐”是在宇宙论和生存论中建构和发展的,使得中国音乐之“技术”既蕴含“形而上”——在理念层对音乐文化整体观的承载,也包含“形而下”——在经验层对音乐感性音响模态的把控手段和能力。“律—调—谱—器”建构了中国音乐理念层的音乐文化整体观,“字—腔—曲—韵”建构了中国乐派经验层的感性音响模态,中国传统音乐独特的技术美学蕴含着乐理和乐感,其艺术风格则外显于“声音”。中国音乐的审美之境是意象、意境与气韵的统一,中国音乐艺术实践应当传承“以象呈意”或“以象达意”的传统表现方式,从而更好地明确中国音乐的中国身份和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 传统美学 美学之元 技术之道 审美之境
下载PDF
一种基于社会事实的职业教育本质观
17
作者 荣司平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职业教育不能顾名思义被理解为“导向职业的教育”。因为职业分类多,人们不能把教育实践中所有职业的教育与培养都称为职业教育,要正确理解职业教育的含义,必须面向实际存在的社会事实,不能拘泥于“职业教育”这个词汇;要结合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不能顾名思义被理解为“导向职业的教育”。因为职业分类多,人们不能把教育实践中所有职业的教育与培养都称为职业教育,要正确理解职业教育的含义,必须面向实际存在的社会事实,不能拘泥于“职业教育”这个词汇;要结合职业教育在传统社会、现代社会的地位和性质,联系职业教育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如何从“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到“职业教育”的演变过程,对照普通教育的实际内涵,阐明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技术技能教育,正确理解职业教育的关键在“技术技能”,而不是“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本质 技术技能 社会事实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金银花茶精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征辉 崔施展 +4 位作者 魏曼 王腾 刘永进 赵云平 贾东升 《保鲜与加工》 CAS 2021年第7期59-63,70,共6页
为研究一种金银花茶精的制备方法,首先以金银花为原料,水为提取溶剂,以绿原酸得率为考察指标,优化金银花绿原酸提取工艺,工艺优化结果为:料液比1∶8(g/mL),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2次,在此工艺条件下绿原酸得率最高。随后以口感、溶解性... 为研究一种金银花茶精的制备方法,首先以金银花为原料,水为提取溶剂,以绿原酸得率为考察指标,优化金银花绿原酸提取工艺,工艺优化结果为:料液比1∶8(g/mL),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2次,在此工艺条件下绿原酸得率最高。随后以口感、溶解性及澄清度为考察指标,获得一种金银花茶精配方:金银花提取物粉60%、乳糖20%、低聚果糖10%、白砂糖8%、柠檬酸2%。所制备的金银花茶精绿原酸含量高、口感好、溶解迅速、溶液澄清,感官评分为75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绿原酸 茶精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下载PDF
数学形而上学的“纯粹理性”技术筹划
19
作者 李宏伟 钟旭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4,共7页
数学不仅仅是数学工具方法,而且从一开始就参与了“物”之物性的规定。数学形而上学不是狭义的数学学科或者方法,而是强调“数学的东西”面对世界的先验“筹划”。数学之所以能够对“物之物性”进行形而上学“先验”规定,得益于数学超... 数学不仅仅是数学工具方法,而且从一开始就参与了“物”之物性的规定。数学形而上学不是狭义的数学学科或者方法,而是强调“数学的东西”面对世界的先验“筹划”。数学之所以能够对“物之物性”进行形而上学“先验”规定,得益于数学超脱经验事物的“纯粹理性”形式。不论数学纯粹理性的抽象形式多么超越现实,其根源还是要到人类生存的技术实践活动中找寻。数学超脱抽象形式之下透射出其揭示、构造外在世界的技术筹划本质,这也是“非自然”的数学何以能够有效运用于“自然”科学研究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 形而上学 纯粹理性 技术本质 技术实践
下载PDF
从人的发展看技术本质的实现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凤珍 杨延坤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1-56,共6页
技术本质的实现以人的本质实现为前提。"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技术的本质是"实现人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充分自由"。从技术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的实现过程来看,两者都可划分为三阶段,技术发展的三阶段即:古代经... 技术本质的实现以人的本质实现为前提。"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技术的本质是"实现人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充分自由"。从技术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的实现过程来看,两者都可划分为三阶段,技术发展的三阶段即:古代经验型技术,近代实体型技术,现代知识型技术。人的发展三阶段即:群体本位的人,个体本位的人,类本位的人。技术发展三阶段和人的发展三阶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呈现出以人为主导的技术本质和人的本质相互促进的实现过程。人类只有自觉地以人性化的技术取代非人性化的技术,用价值理性规约工具理性,才能使人真正发挥"自由自觉"的类本性,实现类本位的人,技术的本质也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的本质 人的本质 实现 类本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