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2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治体系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51
1
作者 莫纪宏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57,共16页
文本旨在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发表的关于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结合我国学术界既往对国家生物安全以及相关法律和立法问题的研究成... 文本旨在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发表的关于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结合我国学术界既往对国家生物安全以及相关法律和立法问题的研究成果,围绕正在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草案)》的各项规定,从完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的角度出发,提出加强国家生物安全立法、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治体系的具体学术方案和政策建议。文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法治原则有效地贯彻到国家生物安全的各个适用领域,必须要将以人为本、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基本人权、保证技术风险可控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法治原则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以从理论和价值体系、法律规范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三个角度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治体系、统筹国家生物安全领域的各项法治工作,以促进国家生物安全工作和活动的法治化,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生态安全 国家安全 生物安全法 生物安全立法 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国家生物安全法治体系 总体国家安全观
下载PDF
道德世界“预定的和谐”与生态秩序的构建 被引量:45
2
作者 牛庆燕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8-102 126 15,126+158,共7页
当前社会,人类解决了经济学意义上的生存问题却遭遇了生态学意义上的发展困境,主观任意性与情欲本能的释放使自然生命系统和整个人类陷入生态困境。道德世界"预定的和谐"为应对"生态困境"、实现"生态和谐"... 当前社会,人类解决了经济学意义上的生存问题却遭遇了生态学意义上的发展困境,主观任意性与情欲本能的释放使自然生命系统和整个人类陷入生态困境。道德世界"预定的和谐"为应对"生态困境"、实现"生态和谐"提供了合理的"解释系统",透过道德与客观自然、道德与主观自然以及道德规律与自然规律之间"预定的和谐"的"价值承诺",能够扬弃生态道德目的与自然任意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进而建构良好的自然生态秩序、社会生活秩序与个体生命秩序,走出"生态困境",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共生和谐",这是人类"精神自由"的最终"价值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世界 预定的和谐 生态秩序 道德规律 自然规律
下载PDF
论我国法律体系生态化的正当性 被引量:42
3
作者 蔡守秋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0,共16页
法律体系生态化,是指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生态学的原理方法指导我国法律体系的发展与健全,将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我国相关法律制定、修改和健全的全过程。"大力"、"加快"、"全面落实"和"... 法律体系生态化,是指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生态学的原理方法指导我国法律体系的发展与健全,将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我国相关法律制定、修改和健全的全过程。"大力"、"加快"、"全面落实"和"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有利于明确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体系的重要地位。从"五大建设"的内部关系看,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体系处于突出地位;从"五大建设"所处理的关系看,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体系具有特殊地位;从"五大建设"的历史发展和现状看,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体系处于紧迫地位。我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成就,为法律生态化奠定了法规基础;我国法律体系结构上的缺陷,说明了法律体系生态化的必要性;我国法律体系内容上的某些缺失,说明了法律体系生态化的迫切性。"环境资源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环境资源法学理论,为法律生态化奠定了理论基础;法律体系生态化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法律生态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资源法 生态法 法律体系生态化
原文传递
我国生态文明的制度建构探析 被引量:34
4
作者 张瑞 秦书生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9-83,共5页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文明需要依托制度建设才能够健康发展。我国生态文明的制度建构存在一系列不足,制约了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强化制度保障,需要在政治、政策和法律三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制度建构 生态政治 政策 法律
原文传递
生态修复法制初探——基于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需要 被引量:33
5
作者 吴鹏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0-176,共7页
更加关注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具有社会和自然双重修复功能的生态修复手段已经成为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主要措施,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在我国仍然处于初级... 更加关注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具有社会和自然双重修复功能的生态修复手段已经成为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主要措施,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在我国仍然处于初级建设阶段。而法制又是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有力保障,因此,进一步建构生态修复法制是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背景下法治,尤其是环境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态文明 法制 良法 环境善治
原文传递
论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7
6
作者 蔡守秋 《政法论丛》 CSSCI 2013年第4期3-18,共16页
贯彻"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将1989年《环境保护法》修改成对我国今后环境资源生态保护工作具有基础指导作用、长期引导作用、全面激励作用的综合性法律、政策性法律。修改后的法律应该是将生... 贯彻"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将1989年《环境保护法》修改成对我国今后环境资源生态保护工作具有基础指导作用、长期引导作用、全面激励作用的综合性法律、政策性法律。修改后的法律应该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国家"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突出位置、具有生态法特征的综合性法律;应该申明、宣示和规定环境法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明确规定公民的基本环境权利和义务,公民有享用清洁、健康的环境的权利,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明确规定环境公益诉讼;明确政府的环境责任,健全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规定基本的环境法律制度和重要的环境法律措施,规定政策环境影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法 生态法 公民环境权 环境公益诉讼 政府环境责任 政策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现实反思与制度完善 被引量:28
7
作者 孟庆瑜 梁枫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36,共12页
生态环境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中需要实现率先突破的三大领域之一。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调查数据显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形势复杂严峻,但社会民众对于其成因和危害后果尚缺乏足够认识。由此导致在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上,... 生态环境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中需要实现率先突破的三大领域之一。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调查数据显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形势复杂严峻,但社会民众对于其成因和危害后果尚缺乏足够认识。由此导致在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上,尽管民意基础良好,但对环境保护立法的关注度依然偏低,对环境保护执法和环境监测公信力的理性判断缺失,进而在遭遇环境侵害时难以做出正确应对。因此,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已是形势所需、大势所趋。为此,必须精准施策,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依靠法治协同,逐步形成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共治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生态环境 协同治理 法治
原文传递
历史时期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规律和驱动力 被引量:23
8
作者 樊自立 徐曼 +1 位作者 马英杰 王让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3-728,共6页
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规律是:山前地带引水增加,人工绿洲扩大,生态环境改善,但盐渍化发展;河流中下游水量减少,古代绿洲衰亡,荒漠化扩大,生态环境恶化。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是:“两扩大,四缩小”,即在沙漠与绿洲同时扩大的情况下,而处于两... 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规律是:山前地带引水增加,人工绿洲扩大,生态环境改善,但盐渍化发展;河流中下游水量减少,古代绿洲衰亡,荒漠化扩大,生态环境恶化。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是:“两扩大,四缩小”,即在沙漠与绿洲同时扩大的情况下,而处于两者之间的自然水域、林地、草地和野生动物种群减少。引起生态环境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改变了水资源的地域分配,同时与气候波动、河流改道、风沙活跃等自然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演变规律 驱动力 西北干旱区
下载PDF
生态补偿释义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旭芳 王明安 《桂海论丛》 2006年第1期82-84,共3页
生态补偿是环境保护法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其定义至今尚未统一。文章围绕生态补偿的目的、补偿主体与标的、补偿依据与形式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以往生态补偿费的定义;然后分析了已有生态补偿的定义;最后,从权利与义务的角度给出了... 生态补偿是环境保护法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其定义至今尚未统一。文章围绕生态补偿的目的、补偿主体与标的、补偿依据与形式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以往生态补偿费的定义;然后分析了已有生态补偿的定义;最后,从权利与义务的角度给出了对生态补偿涵义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费 生态补偿 法律涵义
下载PDF
生态农业发展法律调控保障体系之探讨——基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视角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权典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121,共7页
传统石化农业发展模式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加剧了能源危机和生态破坏,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普遍认识到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西方国家较早起步的生态农业发展实践及农业环境保护法治成效表明,只有建立合理... 传统石化农业发展模式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加剧了能源危机和生态破坏,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普遍认识到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西方国家较早起步的生态农业发展实践及农业环境保护法治成效表明,只有建立合理的法律调控机制与制度保障体系,农业生态环境才可以改善,农业资源方能可持续利用。鉴于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调控保障立法重点在于:构建生态农业法律体系;创设农业环境保护配套制度;完善农业标准化管理体系;重视传统与现代农业技术融合创新,形成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贯彻绿色农业政策理念与构建生态产品市场机制;健全理顺法治化的农业环境保护综合执法监管体制,明确农业生态环境法律责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法律调控 制度保障 环境保护
下载PDF
生物安全保障的法治原则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1
11
作者 于文轩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0-166,290,共8页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生物安全观要求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与现代生物技术息息相关的公共安全问题,这为我国生物安全的法治保障划定了调整界限。在此基础上,我国生物安全立法的价值定位应立足于回应风险社会...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生物安全观要求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与现代生物技术息息相关的公共安全问题,这为我国生物安全的法治保障划定了调整界限。在此基础上,我国生物安全立法的价值定位应立足于回应风险社会挑战,坚持风险预防原则和谨慎发展原则。从风险预防原则和谨慎发展原则的视角来看,科技安全和生态安全是生物安全体系最主要的两方面内容。其中,科技安全保障应以人文关联补足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生态安全保障则应以保障总体国家安全为主旨,更加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积极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生态安全 国家安全 风险预防原则 法治原则
原文传递
我国生态安全的法律价值与法制体系之初探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珂 王权典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9-75,共7页
作为一种世界性命题,生态安全已确定为我国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其特别关注的是国内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强调防止国内生态赤字、防治自然灾害的国家职能,在规范类型上侧重于国内政策与国内法范畴;生态安全观的确立,对我国环境资源法制建... 作为一种世界性命题,生态安全已确定为我国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其特别关注的是国内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强调防止国内生态赤字、防治自然灾害的国家职能,在规范类型上侧重于国内政策与国内法范畴;生态安全观的确立,对我国环境资源法制建设颇具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生态安全应纳入我国环境资源法的调整范围;我国生态安全法制的建立与完善,既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又要借鉴国外经验并应对可能的挑战,其体系基本构成包括国家生态安全法与国际环境安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法律价值 法制体系
下载PDF
论生态文明建设中刑法与环境法的协调 被引量:17
13
作者 焦艳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6-141,共6页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对包括刑法与环境法在内的现代法治手段具有内在需求。分析表明,中国刑事司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贡献率较为有限,其根本原因在于刑法与环境法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导致两者协调性较差的原因有:(1)环境政策与刑事政策在一定...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对包括刑法与环境法在内的现代法治手段具有内在需求。分析表明,中国刑事司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贡献率较为有限,其根本原因在于刑法与环境法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导致两者协调性较差的原因有:(1)环境政策与刑事政策在一定时期呈现出价值分离的状态;(2)生态法益没有成为环境犯罪判定的核心指标;(3)环境执法的难点问题并没有转化为环境司法的重点。提升现阶段中国刑法与环境法协调性的主要进路有:(1)实现环境政策与刑事政策的紧密结合;(2)逐步实现刑事立法的生态化,促进生态法益的刑事保护;(3)加强环境刑事司法过程中生态法益的识别与度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刑法 环境法 部门法协调 环境刑事立法 环境刑事司法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观视角下环境法律制度建设探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健芸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0-13,共4页
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当中崇高的价值追求,传统的法律制度已经不能够很好地服务生态文明观,应该积极反思基于生态文明观下的法律制度建设问题。当前中国基于生态文明视野的环境法律制度建设,应该从立法、执法、行政机... 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当中崇高的价值追求,传统的法律制度已经不能够很好地服务生态文明观,应该积极反思基于生态文明观下的法律制度建设问题。当前中国基于生态文明视野的环境法律制度建设,应该从立法、执法、行政机关与人民群众的权利与义务等角度进行完善,形成科学的生态环境法律保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环境法律 制度建设
下载PDF
论我国乡村振兴的生态化发展及其法治保障 被引量:18
15
作者 许胜晴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3-150,共8页
在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我国的乡村振兴是经济、社会、生态等全方位的振兴。生态化发展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统一,是发挥乡村生态资源优势和提升环境生产力的重要选择。当前我国乡村生态化发展面临着... 在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我国的乡村振兴是经济、社会、生态等全方位的振兴。生态化发展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统一,是发挥乡村生态资源优势和提升环境生产力的重要选择。当前我国乡村生态化发展面临着激励机制不足、治理机制不健全和工业环境侵权救济机制不完善等体制机制挑战,迫切要求加强生态化发展法治建设,以经济激励措施调节乡村发展行为,以多元共治模式提升治理效能,以严厉措施提高农村环境违法成本,以环境污染受害者援助机制增强法的实效,从而确保乡村振兴遵循生态化、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实现农业农村生态现代化,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化发展 法治 转型治理
下载PDF
生态优先理念下的环境法治体系完善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嵩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65,共4页
近年来,环保部发起的环保约谈虽然对环境行政体制、政治生态、经济结构等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尚未从根本上触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很难说能长期推动环境法功能的有效发挥。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表面上在于政府部门重经济增长、... 近年来,环保部发起的环保约谈虽然对环境行政体制、政治生态、经济结构等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尚未从根本上触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很难说能长期推动环境法功能的有效发挥。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表面上在于政府部门重经济增长、轻环境监管,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经济优先的发展思路催生了环境执法部门"泛经济理性"的执法理念。该执法理念扭曲了环境法的立法原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环境立法需要进行价值理念转型。生态优先作为生态文明时代的先进理念,是对工业文明时代经济优先理念的超越,应当成为现代环境法治的遵循。以生态优先理念完善环境法律制度,就要建立健全生态法律体系、生态法律制度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优先 环境法治 绿色发展
下载PDF
从反思到重塑: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孙佑海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4-61,共8页
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完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具有正当性。多年来,我国环境资源立法取得很大成就,但依然存在立法工作不协调、不适应以及法律缺失、法律修改与解释工作跟不上等... 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完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具有正当性。多年来,我国环境资源立法取得很大成就,但依然存在立法工作不协调、不适应以及法律缺失、法律修改与解释工作跟不上等问题。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应当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指导思想,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在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修复、自然资源保护与违法责任追究等方面制定立法新方案,并总结立法经验,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改进立法工作方法,为全面提高环境资源立法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生态文明 法律体系 环境法
下载PDF
如何健全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凡 《林业调查规划》 2005年第6期50-53,共4页
从生态补偿的概念出发,进行了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补偿是社会矛盾、利益差别、认识分岐的整合器,但是我国的补偿制度还十分不健全。据此从补偿主体、补偿对象以及补偿形式3方面进行了生态补偿设计。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法律制度 可持续发展 补偿设计
下载PDF
生态退化状况下的宁夏沙尘暴发生发展规律特征 被引量:14
19
作者 赵光平 陈楠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49,共5页
利用近10a宁夏8大类土地详查资料和沙尘暴实况及风速资料,结合亚洲环流指数和NCEP(1990—2002年)全球再分析资料,对宁夏沙尘暴多发区生态环境年际变迁与沙尘暴演变规律特征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10a来,宁夏生态环境状况整体... 利用近10a宁夏8大类土地详查资料和沙尘暴实况及风速资料,结合亚洲环流指数和NCEP(1990—2002年)全球再分析资料,对宁夏沙尘暴多发区生态环境年际变迁与沙尘暴演变规律特征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10a来,宁夏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呈逐年退化趋势,尤其是中部干旱带地区,由于牧草地和耕地面积明显减少,草场品质及载畜量下降,恶化趋势更为严重;在同等气象条件下,多发区沙尘暴发生前后的风速为逐渐减小趋势,这与宁夏地区生态特征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且近10a沙尘暴多发的4月,其发生次数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有所增多。即生态环境的退化,导致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沙尘暴起暴阈值明显下降,发生机率在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发展规律 牧草地 沙尘暴 载畜量 退化 干旱带 草场 宁夏 趋势 耕地面积
下载PDF
生态与生存智慧思辨--兼论海绵城市的生态智慧 被引量:14
20
作者 成实 成玉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6,共4页
生态与生存智慧相生相伴、关系密切,但却有许多的差异。离开系统的认知分析,简单引用实践案例有可能混淆生态与生存智慧的异同。生存智慧是人类的基本能力,生态智慧则是人对于生态环境变化规律的认知与运用。生态智慧研究需要辩证思维... 生态与生存智慧相生相伴、关系密切,但却有许多的差异。离开系统的认知分析,简单引用实践案例有可能混淆生态与生存智慧的异同。生存智慧是人类的基本能力,生态智慧则是人对于生态环境变化规律的认知与运用。生态智慧研究需要辩证思维以突破单纯线性与逻辑思维的局限,通过探索人居诉求与生态环境供给之间的耦合关联,以获得人居环境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智慧 生存智慧 认知特征 海绵城市 耦合法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