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系统管理学的概念框架及其生态学基础 被引量:104
1
作者 于贵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787-794,共8页
系统地概述了生态系统管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 ,讨论了生态系统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生态学基础、管理目标及管理体制与实施方式 .详细地论述了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完整性与边界和时空尺度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生态系统整体性 ... 系统地概述了生态系统管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 ,讨论了生态系统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生态学基础、管理目标及管理体制与实施方式 .详细地论述了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完整性与边界和时空尺度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生态系统整体性 ,生态系统演替与系统动力学特性 ,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系统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与可持续生态系统 ,生态模型与数据收集和监测 ,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双重性等生态学基础问题 .阐述了在维持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总体目标下 ,各类生态系统管理的具体目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框架 生态系统管理 生态学基础
下载PDF
省级政府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制度困境与规范路径 被引量:63
2
作者 郭海蓝 陈德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6-94,共9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出台,标志着省级政府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建立,国务院通过授权诉讼的方式赋予省级政府以诉权来源。由接受人民公共信托实施生态环境公有资源管理的省级政府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出台,标志着省级政府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建立,国务院通过授权诉讼的方式赋予省级政府以诉权来源。由接受人民公共信托实施生态环境公有资源管理的省级政府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具备与传统权利救济法律原则和环境保护立法精神相契合意义上的内在合理性与可行性,但结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和法学理论对制度进行实然法与法理基础上的深入检视可以发现,授权诉讼面临有悖于《立法法》上的法律保留原则、所有权及其救济以及诉讼请求与诉讼标的之对应性原则的合法性证成困境。有关学者试图借助任意诉讼担当理论解释授权合法性的观点既不符合现行法律体系下的四种法定的任意诉讼担当情形,也不满足出于诉讼担当人利益和出于诉讼被担当人利益的充分条件,难以自圆其说。在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领域,以全体社会成员为主体的不特定多数人对于各项生态环境基本要素及其构成的生态环境整体所享有的环境公共利益已经由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做出了较为完善的调整,而就作为全体公民结成的抽象共同体而言,国家对于土地、矿藏、河流、森林等构成生态环境基本要素的自然资源所享有的国家所有权利益则缺少法律救济。通过制定单行法确立和规范诉讼制度并妥善协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和环境公益诉讼的关系是破除授权诉讼法律困境的最佳路径选择,单行法应当致力于从请求权主体与基础、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赔偿诉讼规则以及赔偿资金管理等方面完成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法律制度的构建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损害赔偿 授权诉讼 法律困境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生态重建与人地系统优化的宏观背景及理论基础 被引量:46
3
作者 方创琳 徐建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8,共8页
本文在系统分析全球干旱区生态重建与人地系统优化宏观环境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恶化形势和面临的生态重建机遇及挑战。认为生态威胁已上升为全球最大的安全威胁 ,生物多样性退化速度惊人 ,许多物种频频告急 ,诸多脆... 本文在系统分析全球干旱区生态重建与人地系统优化宏观环境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恶化形势和面临的生态重建机遇及挑战。认为生态威胁已上升为全球最大的安全威胁 ,生物多样性退化速度惊人 ,许多物种频频告急 ,诸多脆弱生态区域先后沦为生态灾难区 ,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跨国生态掠夺仍在继续 ,惊人的生态破坏加剧着生态贫困与经济贫困 ,生态重建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生态安全战略成为全球战略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把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恢复生态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重建 人地系统优化 经济可持续发展 宏观背景 西北干旱区 恢复生态学
下载PDF
环境法典自然生态保护编构想 被引量:48
4
作者 巩固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05,共10页
对自然的法律保护经历了从资源、环境二分到环境资源一体的演变过程。可持续发展要求以环境资源辩证统一的整体自然观为基础,着眼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实现自然财富公有共享、环境资源治理融合趋同,推动基于生态系统的环境资源综合管理... 对自然的法律保护经历了从资源、环境二分到环境资源一体的演变过程。可持续发展要求以环境资源辩证统一的整体自然观为基础,着眼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实现自然财富公有共享、环境资源治理融合趋同,推动基于生态系统的环境资源综合管理。我国现行自然保护法虽存在分要素多头治理的弊端,但正在向生态整体保护的综合治理演进。环境法典须全力保障其实现,为此须妥善选择名称与范围,合理确定目标与方法,建立多层、多元的复合体系,集中处理好五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根基 环境法典 自然生态保护编
原文传递
板栗茶树间作模式的生态学基础 被引量:34
5
作者 张洁 刘桂华 《经济林研究》 2005年第3期1-4,27,共5页
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纯茶园相比,栗茶间作茶园内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小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均得到较大的改善,林分结构较为复杂,且更为完善。从种群生态位基础来看,表现为所研究的各生态因素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呈垂直上的成层... 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纯茶园相比,栗茶间作茶园内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小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均得到较大的改善,林分结构较为复杂,且更为完善。从种群生态位基础来看,表现为所研究的各生态因素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呈垂直上的成层性和水平上的交错和镶嵌性;从时间位置结构基础来看,表现为各生态因素在时间位置上部分重叠的协调性。通过对两种类型茶园内春茶期、夏茶期的光照强度变化、气温日变化、大气湿度日变化、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蒸腾强度日均值、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等方面进行测定比较,为板栗茶树复合生态系统的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茶间作模式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 纯茶园 纯栗林 生态学基础
下载PDF
节水灌溉条件下冬小麦耗水规律及其生态基础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房全孝 陈雨海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22,共5页
从土壤水分、作物生长发育及气象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冬小麦农田耗水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状况较好条件下冬小麦农田耗水强度呈双峰曲线变化,不同灌溉处理的耗水高峰出现时期及其峰值不同,而与灌水时期一致,同时灌溉能够明显降... 从土壤水分、作物生长发育及气象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冬小麦农田耗水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状况较好条件下冬小麦农田耗水强度呈双峰曲线变化,不同灌溉处理的耗水高峰出现时期及其峰值不同,而与灌水时期一致,同时灌溉能够明显降低冬小麦利用土壤底墒水能力。在拔节以前冬小麦农田耗水与大气蒸发力呈显著直线相关;拔节后与其干物质积累以及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拔节期是冬小麦需水的生理生态临界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条件 冬小麦 耗水规律 生态基础 生长发育 气象条件 土壤水分
下载PDF
栗茶间作模式下茶树根系的基础特性 被引量:26
7
作者 余立华 刘桂华 +2 位作者 陈四进 王亮 石雷 《经济林研究》 2006年第3期6-10,共5页
对安徽枞阳县周潭镇大山村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大山试验示范区的栗茶间作茶园和单作茶园茶树根系的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栗茶间作促进了茶树根系的生长。间作茶园茶树根系的干重、吸收根比例、比根长和根系生理活性明显大于单作... 对安徽枞阳县周潭镇大山村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大山试验示范区的栗茶间作茶园和单作茶园茶树根系的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栗茶间作促进了茶树根系的生长。间作茶园茶树根系的干重、吸收根比例、比根长和根系生理活性明显大于单作茶树根系;间作茶园茶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比单作茶树根系更深、更均匀;间作茶园内茶树和栗树根系在土壤空间中各自具有相对不同的生态位。栗茶间作具有较好的生态学基础,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茶园经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单作 根系 生态位 生态学基础
下载PDF
中国生态补偿:理论与研究述评 被引量:28
8
作者 王怀毅 李忠魁 俞燕琴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4-170,共7页
目前发展阶段,生态补偿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好“谁补偿谁”和“补多少”的问题。基于此,论文通过大量文献分析归纳,从生态补偿概念和理论基础出发,研究生态补偿主客体,重点探讨了目前较为认可的基于成本、意愿调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 目前发展阶段,生态补偿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好“谁补偿谁”和“补多少”的问题。基于此,论文通过大量文献分析归纳,从生态补偿概念和理论基础出发,研究生态补偿主客体,重点探讨了目前较为认可的基于成本、意愿调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三种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分析补偿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1)扩大补偿研究尺度,推动科研成果转化。(2)建立多元化补偿方式,构建完备的生态补偿机制。(3)引导公众参与生态补偿,扩大补偿资金来源渠道。(4)完善补偿标准体系,确定动态化、差异化补偿标准。以期促进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理论基础 补偿主客体 补偿标准 述评
下载PDF
桕茶间作立体经营模式的生态学基础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桂华 李宏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2期145-148,共4页
连续3a的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桕茶间作茶园内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小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均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林分结构较纯茶园复杂完善,表现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呈垂直上的成层性和水平上的交错和镶嵌性。因此,对环境... 连续3a的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桕茶间作茶园内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小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均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林分结构较纯茶园复杂完善,表现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呈垂直上的成层性和水平上的交错和镶嵌性。因此,对环境好源的利用上,间作茶园较纯茶园充分。间作茶园中茶树的净光合速率较纯茶园高,呼吸速率较纯茶园低,茶树的蒸腾强度也较纯茶园低。因此,间作茶园中茶叶产量和品质具备了优于纯茶园的生理学基础。上述结果表明,桕茶间作模式具有较好的生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生态学基础 乌桕 茶树
下载PDF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科学概念及其生态学基础的讨论 被引量:19
10
作者 于贵瑞 张雪梅 +1 位作者 赵东升 邓思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7-590,共14页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其理论和实践研究已成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但是有关生态学基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科学联系仍未明确,其中有哪些生态学理论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还没被厘清,这...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其理论和实践研究已成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但是有关生态学基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科学联系仍未明确,其中有哪些生态学理论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还没被厘清,这使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科学概念十分模糊。本文在讨论资源环境、生态系统承载力科学概念及其发展的基础上,系统讨论了生物可占用的空间生态位容积,生态系统可承受环境胁迫压力的生态阈值,气候、水和营养等可持续供给的潜在资源容量(供给能力),以及缓冲和净化污染物质的环境容量等基本概念。进而从地基压强承载能力、空间容量承载力及生态阈值承载力的生物物理学角度,定义了自然资源供给承载力(NRSCC)、自然环境承载力(NECC)、生物种群发展承载力(CCBPD)、社会经济发展承载力(CCSED)和生态系统环境胁迫承载力(CCESE)的科学概念。并深入讨论了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群增长及生态容量理论、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及资源环境效应理论、生态系统多稳态及自适应自组织理论等3个核心生态学基础问题。期望能够通过探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的理论和方法,为区域资源环境利用、保护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生态系统 资源环境承载力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学基础 资源环境适宜性
原文传递
基于政策实施理论依据视角的我国林业补贴政策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黄安胜 林群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共5页
文中分析实施林业补贴政策的理论依据,以现实林业补贴政策与其理论依据之间的吻合性来剖析我国林业补贴政策的适宜性,提出完善林业补贴政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林业经营 生态产品 林业补贴 理论依据
原文传递
生态采伐在未来林业发展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12
作者 邝先松 刘仁林 《江西林业科技》 2001年第1期27-28,31,共3页
在目前森林资源减少 ,环境恶化 ,森林保护与森林资源利用方式相互矛盾的情况下 ,本文主要论述了生态采伐的内涵和它与传统森林采伐的关系 ;探讨了生态采伐在未来林业发展中存在的必要性、技术基础、运用于森林管理实践的可能性以及在未... 在目前森林资源减少 ,环境恶化 ,森林保护与森林资源利用方式相互矛盾的情况下 ,本文主要论述了生态采伐的内涵和它与传统森林采伐的关系 ;探讨了生态采伐在未来林业发展中存在的必要性、技术基础、运用于森林管理实践的可能性以及在未来林业发展的意义 ;为森林资源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采伐 技术基础 森林采伐 森林资源保护 森林资源利用
下载PDF
马尾松不同产地的遗传稳定性和生态学基础 被引量:16
13
作者 周志春 金国庆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75-80,共6页
利用15个试点的马尾松种源区试林测定材料,估算不同产地的遗传稳定性,探究其地理变异模式和生态学基础。结果表明,6年生树高和胸径存在着显著的产地×地点互作效应,但难以用环境效应的线性回归进行预测。几种单变量和多变量... 利用15个试点的马尾松种源区试林测定材料,估算不同产地的遗传稳定性,探究其地理变异模式和生态学基础。结果表明,6年生树高和胸径存在着显著的产地×地点互作效应,但难以用环境效应的线性回归进行预测。几种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技术的对比研究发现,不能用线性回归模型和主分量分析技术确定产地间稳定性差异,而Wricke提出的生态价和Huhn的Sli是两种较有效方法。产地稳定性呈明显的纬向地理变异模式,产地温度是造成这种变异模式的主要环境因子。云开大山和南岭山脉的产地产量高、稳定性低,可选用较好的立地建立高产人工林;武夷山脉和大娄山地的产地生长较迅速,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值得推广;北方产地产量低稳定性高,可运用于较差的立地。研究还发现,立地质量高的地点,不仅树木生长量大,而且对参试产地鉴别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产地 稳定性 生态学基础
下载PDF
译者生态位与“译者中心” 被引量:15
14
作者 岳中生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18,94,共6页
国内翻译界关于"译者中心"的争鸣不断。本文运用生态学的生态位及其原理,从译者生境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和生态位建构分别分析译者生成、译者角色和功能以及译者发展,为生态翻译学的"译者中心"提供生态学立论理据。
关键词 生态位 译者中心 立论理据
原文传递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被引量:8
15
作者 汤惠君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85-88,共4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内涵出发,就两者的关系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土地复垦不仅是土地问题,也是环境问题;土地复垦的实质是既要恢复土地资源,又要重建生态平衡,生态重建是土地复垦的核心和目标,...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内涵出发,就两者的关系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土地复垦不仅是土地问题,也是环境问题;土地复垦的实质是既要恢复土地资源,又要重建生态平衡,生态重建是土地复垦的核心和目标,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是土地和环境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恢复生态学是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理论基础;地貌重塑和土壤重构是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是的基础工程,而植被重建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目标 生态重建 理论基础 关键技术
下载PDF
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万国 焦君红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09-2412,共4页
可持续发展是始源于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生态化发展模式,它所面对和需要处理的是人类发展需求无限性与自然资源有限性这一矛盾,即人类对自然的价值取向、开发强度是否符合自然规律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始源于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生态化发展模式,它所面对和需要处理的是人类发展需求无限性与自然资源有限性这一矛盾,即人类对自然的价值取向、开发强度是否符合自然规律的问题。目前学界对它的研究已突破"经济—科技—政治"等实践层面,开始深入到"观念—价值—文化"等认识论、价值论领域。生态伦理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中应运而生的一种革命性的伦理思想,本质上属于人类社会的"观念—价值—文化"领域,其理论构成、研究对象正契合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作为可持续发展伦理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①生态伦理突破传统的道德定义,将伦理关怀的对象扩展到人与自然界关系的领域,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可靠的伦理前提;②生态伦理肯定自然价值和自然权利,直接回应了在可持续发展中人为何要尊重自然价值与权利这一理论课题,为人类对大自然的价值认同寻到理论根基,使可持续发展寻找到坚实的价值支点;③生态伦理在反思和批判传统道德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全新的道德评价标准,为现实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设计与安排提供伦理支持和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可持续发展 伦理基础
下载PDF
生态环境领域共同的理论基础探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发政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12期10-13,I0010,共5页
自然界本来是一个整体,只是因研究需要而拆分,学科林立、学派众多,都是从不同侧面或角度来揭示某一个方面的矛盾和规律。从系统观念和现实需求看,生态环境领域更需要有能够把握整体并统领全局的新理论。水土生态是“既见森林,又见树木... 自然界本来是一个整体,只是因研究需要而拆分,学科林立、学派众多,都是从不同侧面或角度来揭示某一个方面的矛盾和规律。从系统观念和现实需求看,生态环境领域更需要有能够把握整体并统领全局的新理论。水土生态是“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整体自然观,是地球上各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公约数,并将与人类和动植物有关的一切生态过程有效地整合到一起。从水土生态原理出发,解析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的实质是水土生态问题;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环境危机,根本原因还在于人类对地球水土生态的改变和破坏。水土生态理论是关系到生态环境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重大科学问题,是认识和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金钥匙,是生态环境领域共同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生态 水土生态理论 生态环境 理论基础
下载PDF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春秋 王彩霞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7-12,共6页
笔者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看作是社会主义整体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提出科学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是探索和坚持生态文明新特区的基本条件。并从四个方面概括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建设... 笔者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看作是社会主义整体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提出科学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是探索和坚持生态文明新特区的基本条件。并从四个方面概括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建设生态文明是生态学理论在人类文明发展道路探索中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在新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弘扬,是对我国古代思想家生态文明智慧的汲取和升华,是反思人类传统发展观念的与时俱进的理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建设 系统工程 理论基础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逻辑与现实依据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00-107,共8页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做出许多指示,形成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其所遵循的理论逻辑和现实依据主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做出许多指示,形成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其所遵循的理论逻辑和现实依据主要体现在: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反思和吸收了西方生态理论成果的合理成分,丰富和创新了历届中共领导人的生态保护理念,理性回应了中国当前的生态环境现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为应对世界性生态危机,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文明 思想 理论逻辑 现实依据 实践 价值
下载PDF
民法典中生态损害的损害赔偿责任——从野生动物生态损害鉴定评估展开 被引量:5
20
作者 田亦尧 宋玫仪 《天津法学》 2020年第3期48-56,共9页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确立了因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行为造成生态损害结果的民事侵权责任,根据典型判例分析,作为损害结果的"生态损害"在其范围、数额认定和损害赔偿限度等方面尚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为此,应当从生态损害以及由...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确立了因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行为造成生态损害结果的民事侵权责任,根据典型判例分析,作为损害结果的"生态损害"在其范围、数额认定和损害赔偿限度等方面尚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为此,应当从生态损害以及由此引发损害赔偿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出发,界定生态损害的损害赔偿范围,在明确生态损害的损害赔偿的私法请求权基础和请求权主体后,应当明确生态损害的损害赔偿的全面性、填补性、经济性和合法性原则,并针对生态损害设定基于时空条件和质量条件的损害赔偿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生态损害 损害赔偿 请求权基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