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早期同伴拒绝、同伴侵害与抑郁的关系: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纪林芹 潘斌 +3 位作者 王春燕 娄萍 陈亮 张文新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9-585,共7页
采用间隔1年的追踪设计使用结构方程建模对1068名青少年早期个体的同伴拒绝、同伴侵害与抑郁间关系进行交叉滞后分析。结果发现,(1)同伴拒绝、同伴侵害和青少年抑郁之间显著正相关;(2)先前抑郁水平对随后个体遭受的身体侵害和关系侵害... 采用间隔1年的追踪设计使用结构方程建模对1068名青少年早期个体的同伴拒绝、同伴侵害与抑郁间关系进行交叉滞后分析。结果发现,(1)同伴拒绝、同伴侵害和青少年抑郁之间显著正相关;(2)先前抑郁水平对随后个体遭受的身体侵害和关系侵害均有显著预测作用,而先前同伴侵害不能显著预测随后的抑郁。抑郁与同伴拒绝间的双向预测作用不显著。(3)同伴拒绝、同伴侵害与抑郁间关系具有跨性别一致性。青少年早期同伴侵害和抑郁间存在单向预测关系,符合症状驱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早期 同伴侵害 同伴拒绝 抑郁 交叉滞后分析
下载PDF
芦山地震后儿童急性应激障碍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抑郁症状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付琳 程锦 刘正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48-553,共6页
目的:考察芦山地震后儿童的急性应激障碍(ASD)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和抑郁症状的关系,并探讨地震后2周儿童ASD症状和抑郁症状对地震后6周PTSD症状和抑郁症状是否存在预测作用。方法:选取经历芦山地震的10~14岁儿童197例(男生9... 目的:考察芦山地震后儿童的急性应激障碍(ASD)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和抑郁症状的关系,并探讨地震后2周儿童ASD症状和抑郁症状对地震后6周PTSD症状和抑郁症状是否存在预测作用。方法:选取经历芦山地震的10~14岁儿童197例(男生93例,女生104例),使用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SDS)、加州大学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应指数修改版(UCLA PTSD-RI)和简版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分别于地震后2周和6周进行测查。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地震后2周儿童在ASDS上得分为(36.5±10.9),检出率为28.6%,在DASS抑郁维度上得分为(3.3±2.8);6周儿童在UCLA PTSD-RI上得分为(18.5±12.6),检出率为8.2%,在DASS的抑郁维度上得分为(3.3±3.5)。交叉滞后分析结果显示,2周儿童ASDS得分对6周UCLA PTSD-RI得分(β=0.59,P<0.001)和DASS抑郁维度得分(β=0.29,P<0.001)的预测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而2周儿童DASS抑郁维度得分对6周儿童UCLA PTSD-RI得分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震后儿童ASD症状对随后PTSD症状和抑郁症状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地震后6周内的抑郁症状可能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应激障碍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 抑郁症状 交叉滞后分析 儿童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灵活性与负性情绪和幸福感的关系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驰 曹慧 +2 位作者 黄紫薇 黄子芮 刘海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68-874,共7页
目的:探讨作为接纳承诺疗法核心机制的心理灵活性与大学生负性情绪和幸福感的关系。方法:共181名大学生完成了间隔两个月的两次纸笔测验。采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Ⅱ)、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承诺行动量表(CAQ)分别测量心理灵... 目的:探讨作为接纳承诺疗法核心机制的心理灵活性与大学生负性情绪和幸福感的关系。方法:共181名大学生完成了间隔两个月的两次纸笔测验。采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Ⅱ)、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承诺行动量表(CAQ)分别测量心理灵活性的经验开放、关注当下和做重要的事,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DASS-21)测量负性情绪水平,幸福感指数问卷(IWB)测量幸福感。使用Mplus7.0进行交叉滞后模型分析,分别建构了心理灵活性的3个功能单元与结果变量的分模型(单独每个功能单元)和全模型(3个功能单元都放入模型)。结果:在交互预测关系中,分模型分析时经验开放和关注当下均能负向预测T2的负性情绪问题(β=-0.10、-0.12),但是在全模型中这两个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在全模型中,经验开放能正向预测幸福感(β=0.28),做重要的事能预测幸福感和负性情绪(β=0.26、-0.15)。结论:大学生心理灵活性能够预测两个月后的负性情绪和幸福感;而经验开放、关注当下和做重要的事的预测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灵活性 负性情绪 幸福感 交叉滞后分析
下载PDF
儿童中期亲子依恋与焦虑症状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赵金霞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5-412,共8页
以Kerns依恋安全性量表、Spence儿童焦虑量表为研究工具,对2所普通小学的472名三年级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考察儿童中期亲子依恋和焦虑症状的发展变化,以及亲子依恋与焦虑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儿童中期的亲子依恋和焦虑症状在... 以Kerns依恋安全性量表、Spence儿童焦虑量表为研究工具,对2所普通小学的472名三年级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考察儿童中期亲子依恋和焦虑症状的发展变化,以及亲子依恋与焦虑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儿童中期的亲子依恋和焦虑症状在1年内较为稳定,分离焦虑、社交恐惧、恐慌障碍和强迫冲动障碍表现出一定的发展变化。(2)亲子依恋与焦虑症状呈显著负相关,依恋越安全,儿童的焦虑水平越低。(3)交叉滞后分析显示,亲子依恋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焦虑;母子依恋只具有同时性的影响,父子依恋既有同时性也有继时性的影响。(4)安全型父子依恋能够有效缓解不安全母子依恋的消极影响,安全型母子依恋对不安全父子依恋的补偿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中期 亲子依恋 焦虑症状 交叉滞后分析
原文传递
学业成绩与内化行为问题的预测关系:一年的追踪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丁雪辰 施霄霞 刘俊升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7-701,共5页
目的:探讨学业成绩与内化行为问题的预测关系。方法:使用同伴提名、自我报告以及学校记录对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二年级787名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交叉滞后分析,考察学业成绩与内化行为问题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 目的:探讨学业成绩与内化行为问题的预测关系。方法:使用同伴提名、自我报告以及学校记录对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二年级787名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交叉滞后分析,考察学业成绩与内化行为问题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①在前后测之中,学业成绩都与孤独感、抑郁感和社会退缩行为呈显著负相关,与一般自我价值感呈显著正相关;②交叉滞后模型结果显示,前测学业成绩可以预测后测内化行为问题,而前测内化行为问题不能预测后测学业成绩。结论:在学习成绩与内化行为问题的预测关系中,先前学业成绩对后来内化行为问题的预测力比先前内化行为问题对后来学业成绩的预测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成绩 内化行为问题 交叉滞后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同伴关系、主观锻炼体验与青少年余暇锻炼习惯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徐陆璐 董宝林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7-702,共6页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探究同伴关系、主观锻炼体验与青少年余暇锻炼习惯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青少年社会排斥量表的拒绝分量表、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中的积极幸福感和心理困扰分量表、体育锻炼行为...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探究同伴关系、主观锻炼体验与青少年余暇锻炼习惯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青少年社会排斥量表的拒绝分量表、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中的积极幸福感和心理困扰分量表、体育锻炼行为规律性量表,以及修订体育锻炼习惯量表的锻炼行为和思维模式分量表,对上海市1201名初中生进行为期12周、2个阶段的追踪调查。结果:青少年同伴关系(接纳、友谊)、主观锻炼体验和余暇锻炼习惯的性别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除接纳得分高于男性外,其他各指标均低于男性);同伴关系、主观锻炼体验与余暇锻炼习惯具有跨时间稳定正相关;交叉滞后分析显示,同伴关系能单向预测主观锻炼体验,且同伴关系(T1)对余暇锻炼习惯(T2)的预测系数高于余暇锻炼习惯(T1)对同伴关系(T2)的预测系数,主观锻炼体验(T1)对余暇锻炼习惯(T2)的预测系数与余暇锻炼习惯(T1)对主观锻炼体验(T2)的预测系数相近;同伴关系、主观锻炼体验对余暇锻炼习惯交叉滞后效应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的同伴关系、主观锻炼体验和余暇锻炼习惯存在性别差异;同伴关系是主观锻炼体验和余暇锻炼习惯的原因变量,主观锻炼体验与余暇锻炼习惯存在互为因果关系,同伴关系是主观锻炼体验与余暇锻炼习惯因果关系中的一个调节变量,并且,该交叉滞后效应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同伴关系 主观锻炼体验 余暇锻炼习惯 交叉滞后分析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及抑郁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玉莹 林平 +2 位作者 王旖旎 赵振娟 刘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32期4415-4420,共6页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及抑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急性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对随后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的预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9—12月选取...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及抑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急性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对随后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的预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9—12月选取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457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住院期间(入院1周内)及随后1个月时分别使用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SDS)、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问卷中文平民版(PCL-C)、贝克焦虑量表(BAI)以及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对其进行调查。结果457例AMI患者住院期间ASD、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1.29%(143/457)、42.23%(193/457)和29.98%(137/457);1个月时AMI患者PTSD、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0.20%(138/457)、10.50%(48/457)和26.48%(121/457)。交叉滞后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在院期间的急性应激障碍(β=0.11,P<0.05)、焦虑(β=0.16,P<0.01)、抑郁(β=0.25,P<0.01)对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预测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的焦虑、抑郁分别对1个月时的焦虑(β=0.34,P<0.01)和PTSD(β=0.16,P<0.01)、抑郁(β=0.59,P<0.01)和创伤后应激障碍(β=0.25,P<0.01)预测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应激障碍的高警觉、再体验与分离症状群对创伤后应激障碍预测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MI患者住院期间的急性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对随后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应加强对AMI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干预,及时疏解其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有效降低其后期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障碍 创伤后 焦虑 抑郁 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交叉滞后分析
原文传递
孕产妇围产期抑郁、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高源敏 王晶 +2 位作者 肖菊兰 方帆 陈瑜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9-32,65,共5页
目的探讨孕产妇抑郁、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在产前与产后的相互预测作用,为孕产妇产前、产后抑郁情绪的调节以及早发现、早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6-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常规产检的194例孕妇为研究... 目的探讨孕产妇抑郁、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在产前与产后的相互预测作用,为孕产妇产前、产后抑郁情绪的调节以及早发现、早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6-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常规产检的19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在孕32~34周及产后1周分别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ULS-8孤独感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8,ULS-8)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孕产妇产前、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7.6%和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7,P<0.05);产前、产后EPDS得分与其对应的孤独感得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与其对应的社会支持得分均呈负相关(均P<0.01);孕产妇产前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均能够显著预测其产后抑郁情绪(均P<0.01)。结论孕产妇孤独感、社会支持对其抑郁分别具有正向和负向预测作用,应加强对孕产妇围产期抑郁的筛查,并通过减轻其孤独感、提高社会支持水平来缓解其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围产期抑郁 孤独感 社会支持 交叉滞后分析
下载PDF
体育锻炼与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因果关系探骊: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朱从庆 舒盛芳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2-47,共6页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探讨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对602名初中生青少年(47.84%男生)进行1个学年、3个阶段(T1,T2,T3)的纵向追踪调查。结果:初中阶段青少年...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探讨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对602名初中生青少年(47.84%男生)进行1个学年、3个阶段(T1,T2,T3)的纵向追踪调查。结果:初中阶段青少年体育锻炼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1),但社会适应能力的性别差异不显著;青少年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跨时间、稳定的正相关性(P<0.01);交叉滞后分析显示,青少年的T1体育锻炼能够正向预测T2社会适应能力(β=0.133,P<0.001),T2体育锻炼能够正向预测T3社会适应能力(β=0.159,P<0.001),而T1社会适应能力对T2体育锻炼的预测不显著(P>0.05),T2社会适应能力对T3体育锻炼的预测也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初中阶段青少年,在体育锻炼方面,男生比女生更为积极、频繁、持久;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是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原因变量,即敦促和鼓励青少年积极从事体育锻炼活动可有效提升其社交、处事等社会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育锻炼 社会适应能力 交叉滞后分析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与工作投入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齐亚静 伍新春 王晓丽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35-938,942,共5页
目的:采用交叉滞后模型考察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与工作投入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问卷和中文版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对332名教师进行间隔6个月的追踪研究。结果:1相关分析表明,工作重塑与工作投入之间的相关系数显... 目的:采用交叉滞后模型考察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与工作投入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问卷和中文版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对332名教师进行间隔6个月的追踪研究。结果:1相关分析表明,工作重塑与工作投入之间的相关系数显著;2交叉滞后分析显示,第一时间点的工作重塑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第二时间点的工作投入;第一时间点的工作投入不能显著预测第二时间点的工作重塑。结论:工作重塑与工作投入呈显著正相关,且工作重塑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工作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工作重塑 工作投入 交叉滞后分析
原文传递
大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况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热依汗姑·吐尔逊 杜铭诗 刘莎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1年第5期647-649,653,共4页
目的考察大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广州市249名大学生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进行3个月的追... 目的考察大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广州市249名大学生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进行3个月的追踪调查,利用二元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1睡眠质量与T2焦虑(r=0.18,P<0.01)、T2抑郁(r=0.27,P<0.01)呈正相关。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T1睡眠质量后,T1焦虑(β=0.17)、T1抑郁(β=0.18)对T2睡眠质量预测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控制了T1焦虑、T1抑郁后,T1睡眠质量对T2焦虑(β=0.09,P>0.05)、T2抑郁(β=0.01,P>0.05)预测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对睡眠质量有预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睡眠质量 焦虑 抑郁 交叉滞后分析
原文传递
错失恐惧与社交媒体成瘾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亚利 陈雨濛 +1 位作者 靳娟娟 俞国良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错失恐惧和社交媒体成瘾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错失恐惧量表和社交媒体成瘾量表对405名大学生进行间隔8个月的两阶段追踪调查,使用AMOS23.0进行交叉滞后模型分析。结果:错失恐惧与社交媒体成瘾在两次测量中呈正相关(T_(1... 目的:探讨大学生错失恐惧和社交媒体成瘾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错失恐惧量表和社交媒体成瘾量表对405名大学生进行间隔8个月的两阶段追踪调查,使用AMOS23.0进行交叉滞后模型分析。结果:错失恐惧与社交媒体成瘾在两次测量中呈正相关(T_(1)r=0.33;T_(2)r=0.49,Ps<0.01);大学生初始的错失恐惧水平能够预测8个月后的社交媒体成瘾程度(β=0.11,P<0.01),最初的社交媒体成瘾水平能够预测8个月后的错失恐惧水平(β=0.20,P<0.001)。结论:错失恐惧和大学生社交媒体成瘾能够交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失恐惧 社交媒体成瘾 交叉滞后分析
原文传递
错失焦虑与大学生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亚利 李森 俞国良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7-383,共7页
为探讨大学生错失焦虑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间的准因果关系,采用错失焦虑量表和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量表对403名大学生进行间隔8个月的两阶段纵向调查。结果发现:(1)错失焦虑和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的自回归路径系数显著,存在风险累积效应... 为探讨大学生错失焦虑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间的准因果关系,采用错失焦虑量表和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量表对403名大学生进行间隔8个月的两阶段纵向调查。结果发现:(1)错失焦虑和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的自回归路径系数显著,存在风险累积效应。(2)错失焦虑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在8个月内能够互相预测,存在强化螺旋效应。(3)错失焦虑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的交叉滞后效应性别差异不显著,存在跨性别趋同效应。结果支持了强化螺旋模型,表明错失焦虑与大学生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能够交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失焦虑 错失恐惧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 交叉滞后分析
下载PDF
初中生亲社会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三年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周欣然 胡思远 +2 位作者 梁丽婵 袁柯曼 边玉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1-565,共5页
目的:考察初中生亲社会行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纵向关系。方法:采用亲社会行为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北京市13所中学的2513名初一学生进行连续三年追踪测查,使用交叉滞后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亲社会行为与主观幸福感不仅在同年... 目的:考察初中生亲社会行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纵向关系。方法:采用亲社会行为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北京市13所中学的2513名初一学生进行连续三年追踪测查,使用交叉滞后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亲社会行为与主观幸福感不仅在同年呈显著正相关,两者之间的跨年相关也均显著;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和主观幸福感三年间差异不显著或差异较小、可忽略;③交叉滞后分析表明,控制年龄、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后,前一年的主观幸福感均能显著预测后一年的亲社会行为,而亲社会行为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结论:初中生亲社会行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纵向关系符合选择效应,主观幸福感可增加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亲社会行为 主观幸福感 交叉滞后分析
原文传递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恩娜 张俊杰 +5 位作者 黄巧敏 黄柳玥 梁凯欣 姜薇薇 公娜 迟新丽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4-801,共8页
目的:采用纵向追踪研究考察家庭功能与青少年问题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青少年问题行为量表对1301名初中生进行为期三年的三次追踪。结果:(1)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均呈显著负相关;(2)先前的家庭功... 目的:采用纵向追踪研究考察家庭功能与青少年问题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青少年问题行为量表对1301名初中生进行为期三年的三次追踪。结果:(1)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均呈显著负相关;(2)先前的家庭功能可以显著负向预测随后的青少年内化问题,且先前的青少年内化问题可以显著负向预测随后的家庭功能;(3)先前的家庭功能不能显著负向预测随后的青少年外化问题,但先前的青少年外化问题可以显著负向预测随后的家庭功能。结论:家庭功能与青少年问题行为之间的作用模式因问题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内化问题之间支持互惠效应模型,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外化问题之间支持子女效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功能 内化问题 外化问题 交叉滞后
原文传递
父母教养方式与随迁儿童问题行为关系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玲玲 余鸿燕 +1 位作者 范为桥 孟小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4-340,共7页
采用间隔两年的三次测量点追踪设计,分析了上海公立中学六年级477名随迁儿童的教养方式与内外化问题行为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父亲、母亲温暖与随迁儿童外化问题行为之间存在负向的交叉滞后效应;父亲行为控制能够正向预测随迁儿童内化... 采用间隔两年的三次测量点追踪设计,分析了上海公立中学六年级477名随迁儿童的教养方式与内外化问题行为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父亲、母亲温暖与随迁儿童外化问题行为之间存在负向的交叉滞后效应;父亲行为控制能够正向预测随迁儿童内化、外化问题行为,母亲行为控制对儿童内化、外化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研究揭示了家庭系统中父母因素与儿童行为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促进随迁儿童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随迁儿童 问题行为 交叉滞后分析
下载PDF
青少年智能手机问题性使用与焦虑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于晓琪 李哲能 +1 位作者 方圆 董妍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6-872,共7页
对393名高中生进行10个月的纵向追踪,采用问卷法考察青少年智能手机问题性使用与焦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青少年智能手机问题性使用与焦虑水平随着时间推移有增加的趋势;青少年智能手机问题性使用与焦虑显著正相关;前测焦虑水平能够... 对393名高中生进行10个月的纵向追踪,采用问卷法考察青少年智能手机问题性使用与焦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青少年智能手机问题性使用与焦虑水平随着时间推移有增加的趋势;青少年智能手机问题性使用与焦虑显著正相关;前测焦虑水平能够显著预测后测智能手机问题性使用程度,而前测智能手机问题性使用程度不能显著预测后测焦虑水平,且这一预测关系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智能手机问题性使用 焦虑 交叉滞后分析
下载PDF
儿童早期同伴接纳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英杰 张美霞 李燕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2-628,共7页
采用间隔一年半的追踪设计,探讨了192名学前儿童的同伴接纳和社会适应在发展上的相互预测关系。交叉滞后分析结果表明:4岁幼儿同伴接纳显著正向预测5岁社会能力,显著负向预测5岁外化问题行为,4岁社会能力显著正向预测5岁同伴接纳,4岁内... 采用间隔一年半的追踪设计,探讨了192名学前儿童的同伴接纳和社会适应在发展上的相互预测关系。交叉滞后分析结果表明:4岁幼儿同伴接纳显著正向预测5岁社会能力,显著负向预测5岁外化问题行为,4岁社会能力显著正向预测5岁同伴接纳,4岁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显著负向预测5岁同伴接纳;5岁同伴接纳显著正向预测6岁社会能力,显著负向预测6岁外化问题,5岁社会能力显著正向预测6岁同伴接纳。同伴接纳和社会适应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早期 同伴接纳 社会适应 交叉滞后
下载PDF
学前儿童社会技能与孤独感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英杰 杨婷婷 李燕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5-1219,共5页
目的:考察学前儿童社会技能和孤独感的发展现状以及在一年中二者之间的相互预测关系。方法:采用学前儿童社会技能量表和孤独感与社交不满问卷对上海市某两所公办幼儿园193名学前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两个阶段纵向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方... 目的:考察学前儿童社会技能和孤独感的发展现状以及在一年中二者之间的相互预测关系。方法:采用学前儿童社会技能量表和孤独感与社交不满问卷对上海市某两所公办幼儿园193名学前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两个阶段纵向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结果: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孩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女孩,在T2女孩社会技能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孩;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儿童社会技能与其孤独感显著负相关;③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1社会技能对T2孤独感预测作用显著,T1孤独感对T2社会技能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结论:学前儿童社会技能和孤独感存在性别差异,社会技能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学前儿童社会技能能显著预测其孤独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儿童 社会技能 孤独感 交叉滞后
原文传递
大学新生的羞怯、自尊与网络依赖的关系: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高峰强 张淑洁 +4 位作者 隋怡 王鹏 石洁茹 孟维璇 司英栋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7-394,共8页
对361名大一新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追踪测量,以考察羞怯、自尊与网络依赖的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发现:(1)大一新生的羞怯、自尊和网络依赖的水平具有一定程度的横向稳定性。(2)羞怯与网络依赖正相关,自尊与网络依赖负相关。(3)T1的网... 对361名大一新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追踪测量,以考察羞怯、自尊与网络依赖的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发现:(1)大一新生的羞怯、自尊和网络依赖的水平具有一定程度的横向稳定性。(2)羞怯与网络依赖正相关,自尊与网络依赖负相关。(3)T1的网络依赖正向预测T2的羞怯,T2的羞怯正向预测T3的网络依赖;T1和T2的网络依赖分别负向预测T2和T3的自尊。结论:羞怯与网络依赖之间存在恶性循环,并且网络依赖会导致自尊水平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新生 羞怯 自尊 网络依赖 交叉滞后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