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度翻译中的译者角色与翻译策略——以金安平《论语》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峰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9-159,共11页
深度翻译不仅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翻译策略。2014年,美国华裔历史学家、耶鲁大学金安平教授的《论语》英译本由企鹅经典出版,该译本所蕴含副文本的元素,呈现出典型的深度翻译特征。本文以其为个案,归纳译本中的序、前言、附录和文献目... 深度翻译不仅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翻译策略。2014年,美国华裔历史学家、耶鲁大学金安平教授的《论语》英译本由企鹅经典出版,该译本所蕴含副文本的元素,呈现出典型的深度翻译特征。本文以其为个案,归纳译本中的序、前言、附录和文献目录体现出的深度翻译特征,并通过分析译文的评注,探讨深度翻译时的译者角色,以及结合译文中的注释,尝试总结深度翻译时的翻译策略,以期为中华典籍翻译和学术外译,带来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翻译 金安平 《论语》 英译
原文传递
汉晋《论语》注的援《易》解经特色 被引量:6
2
作者 闫春新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81,共7页
在《论语》注释史上,援引《易》之经传以注解《论语》,是汉晋时期《论语》注释的突出特色。本文比较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这一时期援《易》注经的必要性、可能性、分类及其各自特征,并通过考察援《易》解《论语》中的孔子形象进一步加以... 在《论语》注释史上,援引《易》之经传以注解《论语》,是汉晋时期《论语》注释的突出特色。本文比较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这一时期援《易》注经的必要性、可能性、分类及其各自特征,并通过考察援《易》解《论语》中的孔子形象进一步加以补证。深人探讨汉晋《论语》注中的援《易》注经及其所彰显的时代风貌,并从中管窥孔子形象及其流变,既能显微出两汉经学与魏晋玄学的学术传承及其转向,更可对后者的中心问题——圣人观及其玄学家所发挥之玄学新义有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 《论语》 汉晋 援《易》解经 以《易》解《论语》
下载PDF
The Logical Style of Confucius' Analects 被引量:1
3
作者 Thierry Lucas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20年第2期167-197,共31页
Considered from a logical point of view,Confucius'Analects contain many implicit forms of reasoning and argumentation.This is shown first by analyzing the phenomenon of parallelism:direct parallelism is often a wa... Considered from a logical point of view,Confucius'Analects contain many implicit forms of reasoning and argumentation.This is shown first by analyzing the phenomenon of parallelism:direct parallelism is often a way of hinting at a general assertion,whereas anti-parallelism hides dilemmas,generalizations and modal notions of"moral preference."The Analects also have various types of conditionals,ranging from material implications,to modalized implications,and 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s,which are the germs of implicit reasoning,concluding with a moral recommendation.Analogies are particularly abundant and a presentation of three examples suggests that,beyond their explicative role,they also involve moral recommendations.The implicit logic of The Analects requires an active,albeit unconscious participation of the reader,which could be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explaining the enduring influence of the 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cal analysis ARGUMENTATION confucius'analects PARALLELISM CONDITIONALS ANALOGIES
原文传递
论孔子的情感教育思想
4
作者 张莉 陈家麟 《中国德育》 2007年第9期63-66,共4页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其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思想。孔子的情感教育思想分为三个方面:道德情感教育思想、情感教学思想、情感健康教育思想。对孔子情感教育思想的挖掘,将会对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所启示。
关键词 孔子 情感教育 《论语》
原文传递
《论语》的“孝”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晓虹 荣虎只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5-27,共3页
《论语》关于"孝"的思想是儒家思想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意识是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群体特征和人性,而又必须在群体生活中被构成的一种人类现象。孝与慈、礼、仁、忠联系密切,相互构发。依据伽达默尔... 《论语》关于"孝"的思想是儒家思想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意识是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群体特征和人性,而又必须在群体生活中被构成的一种人类现象。孝与慈、礼、仁、忠联系密切,相互构发。依据伽达默尔关于"历史理解的真正对象不是事件,而是事件的‘意义’"的见解,分析了"孝"思想对于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下载PDF
关于《论语》英译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贻荫 《中国外语》 2006年第1期67-70,共4页
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是:(1)宜有不同译本适应不同需要;(2)以理雅各为代表的“直译”,起里程碑作用;(3)以威利为代表的“意译”,富于参考价值;(4)以辜鸿铭为代表的“改写译”,前景广阔;(5)是否应该产生“权威译本”?
关键词 《论语》 “直译” “意译” “改写译”
原文传递
描述翻译学视域中的《论语》英译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钢 李金姝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7-131,共5页
各个时代的翻译都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每个译本都是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的产物,蕴含着制约译者的各种选择的众多因素。描述翻译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并解释翻译现象。我们从《论语》英译的历史文化语境描述中可以看到,《论语》英译大... 各个时代的翻译都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每个译本都是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的产物,蕴含着制约译者的各种选择的众多因素。描述翻译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并解释翻译现象。我们从《论语》英译的历史文化语境描述中可以看到,《论语》英译大致可分为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多元化两个时期。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籍、不同身份的译者,出于不同的目的,在《论语》英译时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述翻译学 西方中心主义 文化多元化 《论语》
原文传递
森舸澜《论语》英译本的“丰厚翻译”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德福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116,共6页
"丰厚翻译"强调注释、评解等手段的运用,旨在再现原文丰厚语境,以传递原作的思想精髓。通过分析"丰厚翻译"与《论语》文本的特点,考察译者及其翻译目的,本文研究发现,森舸澜《论语》英译本以普通读者为对象,译文采... "丰厚翻译"强调注释、评解等手段的运用,旨在再现原文丰厚语境,以传递原作的思想精髓。通过分析"丰厚翻译"与《论语》文本的特点,考察译者及其翻译目的,本文研究发现,森舸澜《论语》英译本以普通读者为对象,译文采用增补法、综合法、释译法等翻译手段;评论以博采百家、现代诠释和阐发儒见为特色;篇解和注释形式多样、补义助释。整个译本意蕴丰厚,深受赞誉,实为体现"丰厚翻译"思想的典范之作。同时,个案研究表明,"丰厚翻译"思想对促进中华典籍外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舸澜 《论语》 英译 丰厚翻译
原文传递
“西方中心主义”观照下的《论语》英译 被引量:7
9
作者 李钢 李金姝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5,共3页
中华文化的跨国界传播,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步骤,是实现中华民族与西方各民族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环节,汉英翻译是这一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论语》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本身也成为国外翻译和诠释最多的典籍之... 中华文化的跨国界传播,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步骤,是实现中华民族与西方各民族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环节,汉英翻译是这一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论语》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本身也成为国外翻译和诠释最多的典籍之一。《论语》的翻译经历了从西方中心主义到文化多元主义历史语境的转变过程,客观地分析与评价在西方中心主义历史语境中产生的有代表性的《论语》译本,对译者克服今后《论语》翻译中的不平等文化心态,真正实现中西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中心主义 文化多元主义 《论语》 英译
原文传递
《论语》海外译介新路:阐释性翻译及批评性阐释--以《〈论语〉翻译与阐释》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戴文静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7,共7页
在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当下,史志康所译《〈论语〉翻译与阐释》不仅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也为儒家经典的海外译介提供全新参考与借鉴。译者在融合经典的本义与新义,兼采学术型翻译及通俗型翻译优长的同时,打通翻译与文学批评的界... 在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当下,史志康所译《〈论语〉翻译与阐释》不仅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也为儒家经典的海外译介提供全新参考与借鉴。译者在融合经典的本义与新义,兼采学术型翻译及通俗型翻译优长的同时,打通翻译与文学批评的界域,以跨文化阐释性翻译复现《论语》本义;以文学批评视角对《论语》进行引合中西、义解圆足的跨文化阐释。阐释性翻译和批评性阐释以西方文学及哲思为参照系,以揭橥中西思想异中之同的精要为旨归,在跨文化阐释性翻译和文学批评性阐释中,在世界性书写中拨开中西语言之“障”,不仅可使儒家经典意义的开放性及延展性得以全面展现,而且可使原典的历史内涵和审美价值都得以全新开拓,不失为跨文化阐释视角下《论语》海外译介的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翻译 跨文化阐释 儒家经典 海外译介
下载PDF
孔子晚年心志蠡测——并为《莫春篇》作一新解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义正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8,共11页
孔子晚年的心志如何,的确多费猜疑。作者发现其中最主要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当今留下的史料作恰当的选取与解读而已。本文以《论语》为基准,通过《易传》与《春秋》来了解孔子晚年的思想。对《论语》里自古以来号称难解的《莫春篇》作出新... 孔子晚年的心志如何,的确多费猜疑。作者发现其中最主要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当今留下的史料作恰当的选取与解读而已。本文以《论语》为基准,通过《易传》与《春秋》来了解孔子晚年的思想。对《论语》里自古以来号称难解的《莫春篇》作出新的了解,显豁孔子晚年密契天道的意境,指出这正是孔子志存拨乱,推阐易道,作《春秋》运诸三世之苦心。后世实在不宜再忽视或过度怀疑《孟子·滕文公下》、《史记·孔子世家》及新近出土帛书《易传·要篇》等史料具有呈显孔子晚年思想实况的价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莫春篇》 《论语》
下载PDF
从话题突出到主语突出:《论语》中话题句英译考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勇 秦思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2,共6页
在Li&Thompson(1976)的类型划分中,汉语属于话题突出型语言,英语属于主语突出型语言。古汉语符合话题突出型语言的特征,“话题—述题”是小句结构的核心。《论语》中的话题句类型多样,分布极广,话题的实现手段丰富,充分体现了话题... 在Li&Thompson(1976)的类型划分中,汉语属于话题突出型语言,英语属于主语突出型语言。古汉语符合话题突出型语言的特征,“话题—述题”是小句结构的核心。《论语》中的话题句类型多样,分布极广,话题的实现手段丰富,充分体现了话题突出的类型特点。在英语译文中,话题分别译作主语、补语、状语等,各自在以“主语—谓语”为核心的小句中具有明确的句法身份,话题突出的特征被主语突出的特征取代。《论语》的英译,在句法层面采取了归化翻译策略,在类型学上属于从“话题突出”到“主语突出”的转变,原文和译文体现了各自语言的类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话题句 语言类型 话题突出 主语突出
原文传递
敬天、知命、畏天命——孔子“天命观”详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婧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30-33,共4页
"天命观"是儒家哲学中最基本的哲学范畴之一,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其建构的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学体系,渗透着敬天、知命、畏天命的"天命观"思想。孔子的"天命观"是相信天命但更... "天命观"是儒家哲学中最基本的哲学范畴之一,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其建构的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学体系,渗透着敬天、知命、畏天命的"天命观"思想。孔子的"天命观"是相信天命但更注重人事,充满着关注现实和人生的务实精神。其中,对"天"的态度,是敬;而语及"命"时,多和人事结合起来,强调如何在"天"意的指导下,更好地处理人事,因此更注重的是在"天意"之下的现实的生活。其对"天命"的叙述,包含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成分,实开董仲舒"天人合一"理论之先河。孔子敬天,因而重祭祀;知命,因而重现实生活;畏天命,才"敬鬼神而远之"。可以说孔子以天命观为基础,建立了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家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天命观
下载PDF
孔子《论语》中的道德思想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琼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13-15,共3页
孔子《论语》中道德思想的核心是“仁者爱人”,《论语》全书四百多段文字基本上都围绕仁爱思想展开。为了实现“仁者爱人”的目标,《论语》中提出了道德建设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规定了成为君子的道德标准和要求。《论语》中主张成为君子... 孔子《论语》中道德思想的核心是“仁者爱人”,《论语》全书四百多段文字基本上都围绕仁爱思想展开。为了实现“仁者爱人”的目标,《论语》中提出了道德建设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规定了成为君子的道德标准和要求。《论语》中主张成为君子必须认真学习,在学习中要敢于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加强道德修养。《论语》中把道德建设和为政治国结合起来,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思想,主张把正直有德的人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在位者要率先垂范。孔子《论语》中的道德思想包含着合理的内容,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道德教化和稳定社会的作用,有些道德内容规范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至今日,仍有一定的道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道德内容 学习 孔子 道德建设 道德修养 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 道德思想 治国
下载PDF
《原本玉篇》引《论语》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前师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74-79,100,共7页
文章以《原本玉篇》所引《论语》和今本《论语》比对,简要考论其歧异现象,指出歧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原本玉篇》所引《论语》数条与《说文》所引、皇本等古本相合,足见其资料之珍贵。
关键词 《原本玉篇》 论语 比勘
下载PDF
试探《论语》语境恢复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国保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2,共6页
读书分两种目的,或为修身(做人)而读书,或为治学(立业)而读书,相应有两种读法:为修身而读书当重在一个"悟"字,为治学而读书则当重在一个"懂"字。《论语》在记载、誊写、编纂各个环节造成了语境缺失,使读"懂&qu... 读书分两种目的,或为修身(做人)而读书,或为治学(立业)而读书,相应有两种读法:为修身而读书当重在一个"悟"字,为治学而读书则当重在一个"懂"字。《论语》在记载、誊写、编纂各个环节造成了语境缺失,使读"懂"《论语》变得很困难,要读懂《论语》就要尽可能恢复《论语》的语境。其基本做法,就是根据《论语》章中所透露的信息(诸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来追寻某言某事得以发生的场景,以追溯其言语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方法 语境 文本 本义
下载PDF
从孔子《论语》对话风采看文艺批评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济喜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9-146,共8页
孔子秉承了先秦以来思想对话的传统,在其教育学生、从事文艺批评的活动中,重视对话,通过对话营造精神境界,彰显审美人生,在方法上奠定了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直观形象、富有当下情趣的特色,值得今人借鉴。
关键词 孔子思想 论语 对话 审美人生
原文传递
《论语》语言智慧类译
18
作者 鲍宪阔 李艾文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71-76,共6页
这是一个跨文化研究课题 ,内容涉及对中国儒家古典语言智慧的阐述及其英文、白话文翻译。文章把《论语》的语言智慧整理出来并大致分为十类 :崇仁道类、崇中信类、崇忠和类、崇宽恕类、崇慎言类、崇逊言类及观机而言、察言观色、名正言... 这是一个跨文化研究课题 ,内容涉及对中国儒家古典语言智慧的阐述及其英文、白话文翻译。文章把《论语》的语言智慧整理出来并大致分为十类 :崇仁道类、崇中信类、崇忠和类、崇宽恕类、崇慎言类、崇逊言类及观机而言、察言观色、名正言顺 ,身正令行、畏言避言等。各类各条之下 ,都分别给出了英文和白话文的参考译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语言智慧 类译
下载PDF
“绘事后素”与孔子的审美哲学及其局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植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4年第3期63-66,共4页
《论语》"绘事后素"一则是孔子与弟子对话中探讨文艺美学的一个经典命题,它切实而且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重要文艺美学思想。这则《论语》纠结着"素以为绚"、"何以为绚"而加以展开,但却未能全面理解审美机... 《论语》"绘事后素"一则是孔子与弟子对话中探讨文艺美学的一个经典命题,它切实而且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重要文艺美学思想。这则《论语》纠结着"素以为绚"、"何以为绚"而加以展开,但却未能全面理解审美机制的发生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孔子的审美哲学存在局限。而从和合文化角度出发,我们似乎能够为之找到一个切中肯綮的解释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合文化 孔子 《论语》 审美哲学
下载PDF
《论语》传入西域对《福乐智慧》中孝观念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英惠 《山西档案》 2019年第1期165-169,164,共6页
自古以来,"孝"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了众多仁人志士的推崇和颂扬。本文拟通过文献研究与文本分析法,对汉代时已传入西域的《论语》和成书于宋朝时的《福乐智慧》中孝观念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出自不同地... 自古以来,"孝"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了众多仁人志士的推崇和颂扬。本文拟通过文献研究与文本分析法,对汉代时已传入西域的《论语》和成书于宋朝时的《福乐智慧》中孝观念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出自不同地域、不同作者、不同时代的两部著作在孝观念上表现出了较多的一致性。共性具体体现为,二者都认为:(一)父母在世,应赡养孝敬父母;父母离世,应礼葬祭祀父母;(二)儿女都应以恭敬之心孝养父母,坦诚之心劝谏父母;(三)出门在外,友爱兄弟,博爱大众,以仁德待人;(四)以孝劝忠,孝治天下。此外,本文还探讨了两部作品中孝观念存在共性的文化背景,并概括为:《福乐智慧》对中原文化的认同与吸纳,孝观念在西域深入人心及《论语》在西域的广泛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观念 《论语》 《福乐智慧》 中华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