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崎病并发感染患儿Treg/Th17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6
1
作者 饶晓红 童文娟 陈丁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5期91-94,共4页
目的探究川崎病(KD)并发感染患儿Treg/Th17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安徽省儿童医院就诊的KD并发感染患儿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诊断为KD但无并发感染患儿37例作为对照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目的探究川崎病(KD)并发感染患儿Treg/Th17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安徽省儿童医院就诊的KD并发感染患儿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诊断为KD但无并发感染患儿37例作为对照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儿炎症因子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CD3+、CD4+、CD8+以及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变化,同时利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A(IgA)。结果观察组白细胞个数、血小板计数(PLT)、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示,观察组Treg、Th17细胞百分比及Treg/Th17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比浊法与流式细胞术结果示,观察组IgG、IgA、IgM、CD4+、NK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D3+、CD8+及CD4+/CD8+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KD并发感染患儿炎症较为强烈,Treg/Th17细胞、免疫功能更为紊乱,这些指标变化对于临床诊断KD并发感染患儿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并发感染 Treg/Th17细胞 免疫功能 变化 临床意义
下载PDF
72h内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在急性脑卒中并发感染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福英 罗勇 +3 位作者 冯飞 李静 杨灿 宫敏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416-4419,共4页
目的探讨72h内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脑卒中并发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2012年3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3例,根据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分为感染组42例与非感染组61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在24h、36h、72h... 目的探讨72h内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脑卒中并发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2012年3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3例,根据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分为感染组42例与非感染组61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在24h、36h、72h的血清降钙素原(PCT)变化在病理因素中的差异及对病情的影响。结果 103例脑卒中患者中有42例患者并发感染,感染率为40.78%,其中两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症种类、病灶体积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感染组患者的PCT在24h、36h、72h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447±0.083)μg/L、(4.926±0.376)μg/L、(9.238±1.652)μg/L明显高于非感染组(0.354±0.027)μg/L、(3.071±0.238)μg/L、(5.636±0.794)μg/L(P均<0.05);NIHSS中度和重度的感染组患者在72h内各时间点的PCT检测数值与非感染组患者之间存在差异(P均<0.05),而评分轻度患者组间PCT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差异;感染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6.19%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的3.28%(P均<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并发感染患者的PCT数值显著升高,指标水平越高反映病情越重,在72h内动态检测PCT对脑卒中患者的诊断和预后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并发感染 PCT 72h内动态检测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EVAR技术对B型动脉夹层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及主动脉重塑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哲 尹乐平 +3 位作者 张博维 任力 胡伟 冯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B型动脉夹层合并感染患者采用腔内修复术(EVAR)的临床预后效果及对主动脉重塑的影响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2月医院诊治的B型动脉夹层合并感染患者117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 目的探讨B型动脉夹层合并感染患者采用腔内修复术(EVAR)的临床预后效果及对主动脉重塑的影响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2月医院诊治的B型动脉夹层合并感染患者117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患者采取单纯药物治疗,研究组61例患者采取腔内修复术(EVAR)进行治疗,术后3个月~2年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并且通过CT造影术对主动脉重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内漏发生率8.20%(5/61)、炎性综合征发生率16.39%(10/61)、SG位移发生率1.64%(1/61)、肾功能不全发生率13.11%(8/61)及血栓发生率3.28%(2/61),均低于对照组发生率(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死亡0例、1年死亡2例(3.28%)、2年死亡4例(6.5%),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患者治疗后3个月~2年内主动脉真假腔直径均发生改变,与治疗前相比均真腔逐渐增大而假腔逐渐缩小,且研究组变化范围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 B型动脉夹层合并感染患者采用EVAR技术,具有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特点,并发症和病死率发生较低,促进主动脉官腔的重塑,对疾病的预后效果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R技术 B型动脉夹层 合并感染 预后效果 主动脉重塑
原文传递
支气管肺泡灌洗氨溴索治疗支气管扩张感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4
4
作者 韦庆 邓庭军 邓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7-378,381,共3页
目的探讨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氨溴索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45例,常规组使用生理盐水支气... 目的探讨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氨溴索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45例,常规组使用生理盐水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治疗组使用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呼气峰流速(PEF)为(4.81±1.05)L/s,1s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1.69±0.59)L,用力肺活量(FEV1/FVC)为(55.32±7.69)%,均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78%,常规组为8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常规组为8.89%,治疗组为11.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氨溴索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 支气管肺泡灌洗 氨溴索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改善重症胰腺炎感染后营养状态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29
5
作者 顾燕儿 蒋红娜 +2 位作者 徐颖璐 邵燕 王青青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4008-401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改善重症胰腺炎感染后营养状态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改善重症胰腺炎感染后营养状态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静脉配置肠外营养支持,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营养状态)、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血淀粉酶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试验组其生化指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2.5±3.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1.4±4.5)d;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病死率为4.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9%,病死率为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时其营养状态明显优于入院时(P<0.05),且试验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改善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 营养状态 效果研究
原文传递
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感染患者的强化护理干预效果 被引量:16
6
作者 程敏静 陈强 +2 位作者 王倬 刘青 王安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666-3670,共5页
目的探讨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operation)后结肠造口患者并发感染的生活质量及强化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肛肠科接收的行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感染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 目的探讨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operation)后结肠造口患者并发感染的生活质量及强化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肛肠科接收的行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感染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试验组给予强化护理指导。护理一个月后,比较分析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对患者护理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表达水平以及情绪状态进行评估分析,对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自护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两组患者的PCT及CRP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各项自护能力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结论对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感染的患者行强化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护能力,有效改善患者感染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还能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干预 MILES术 结肠造口并发感染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肺泡灌洗治疗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和肽素、降钙素原及Th1Th2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温辉 杨颖 +2 位作者 常海燕 樊云川 杨明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9期1580-1582,共3页
目的 观察及研究肺泡灌洗治疗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和肽素(CPP)、降钙素原(PCT)及Th1Th2的影响状态。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10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 目的 观察及研究肺泡灌洗治疗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和肽素(CPP)、降钙素原(PCT)及Th1Th2的影响状态。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10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治疗组)50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肺泡灌洗治疗组)5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d、7d及14d的血清CPP、PCT、hs-CRP及Th1Th2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PP、PCT、hs-CRP及Th1Th2指标比较,P均〉0.05,而治疗后3d、7d及14d观察组的血清CPP、PCT、hs-CRP及Th1Th2指标水平均好于对照组及治疗前的检测水平,P均〈0.05,不同时间的检测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肺泡灌洗治疗可明显改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的血清CPP、PCT及Th1Th2指标水平,对于本病患者的综合炎性状态改善作用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灌洗治疗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 血清 和肽素 降钙素原 Th1Th2指标
下载PDF
抗菌药物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对重症肝病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施雯宇 王章 +2 位作者 徐婷婷 戴璋达 方建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430-2434,共5页
目的探究抗菌药物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疗重症肝病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总胆红素(TB)及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200例重症肝病合并医院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 目的探究抗菌药物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疗重症肝病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总胆红素(TB)及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200例重症肝病合并医院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并按照肝脏储备功能量化评估分级标准(Child-Pugh评分)分为<10分和10~15分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三代抗菌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病原菌进行检测;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指标及感染类型;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抗感染效果;测定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结束时TB及PT的变化;统计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采集100例标本,共检测到病原菌178株;试验组患者采集100例标本,共检测到病原菌180株;试验组Child-Pugh评分10~15分的患者抗感染有效率为88.33%,高于对照组的70.1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B及PT均有所下降(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Child-Pugh评分10~15分的患者治疗后TB与PT的值均有所下降(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8.00%(χ~2=7.623,P=0.006)。结论 Child-Pugh评分10~15分的重症肝病合并感染的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具有较好的抗感染作用,并能够降低患者血清中TB的浓度,减少PT,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D-PUGH评分 人免疫球蛋白 重症肝病合并感染 总胆红素 凝血酶原时间
原文传递
PCT、CRP在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春杰 谭世繁 +1 位作者 陈春秀 黄壮志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2期51-52,共2页
目的:对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80例哮喘和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的PCT、CRP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哮喘合并细菌感染组PCT... 目的:对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80例哮喘和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的PCT、CRP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哮喘合并细菌感染组PCT、CRP水平要高于哮喘合并病毒感染组及单纯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合并细菌感染组PCT水平和CRP水平关系密切,PCT受CRP变化的影响。结论:PCT和CRP的水平可以有效鉴别哮喘合并细菌感染者,而且还可以作为是否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哮喘合并感染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禹艳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7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120例。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吸痰治疗,观察组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120例。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吸痰治疗,观察组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痊愈时间、住院时间及再就诊次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痊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再就诊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效果较好,能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 并发症
下载PDF
血清SAA、HBP联合检测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1
作者 曾小华 刘柏京 +1 位作者 李芹 乐冬友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1期1947-1950,共4页
目的检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评估血清SAA、HBP联合检测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 目的检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评估血清SAA、HBP联合检测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患者(感染组)3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未合并感染患者(未感染组)58例。胶体金法检测SA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AA、HBP水平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SAA、HBP水平较未感染组均明显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AA水平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86.8%、77.6%、81.3%,血清HBP水平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86.8%、72.4%、78.1%,血清SAA、HBP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4.7%、94.8%、94.8%;SAA、HBP联合检测诊断的特异性、准确度较单独诊断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并发感染后血清SAA、HBP水平明显上调,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可用于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肝素结合蛋白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依替米星对老年重症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症状改善及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杨 田竟 +2 位作者 张红梅 张敬如 尚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7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AL)+依替米星对老年重症支气管扩张(BE)合并感染患者症状改善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的老年重症BE合并感染患者50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 目的 探讨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AL)+依替米星对老年重症支气管扩张(BE)合并感染患者症状改善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的老年重症BE合并感染患者50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纤支镜BAL+依替米星治疗.比较两组痰量、痰液性状[黏液体积(MVP)、黏液密度(MD)]、症状改善情况(退热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痰量少于对照组,MVP、MD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退热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PEF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 纤支镜BAL+依替米星应用于老年重症BE合并感染患者,可减少痰量,改善痰液性状,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 依替米星 重症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 肺功能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发感染患者危险因素、病原学检测及其预后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范陈良 李小四 龚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23期2925-2927,共3页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感染患者危险因素、病原学检测及其预后分析,进一步为临床上用药及控制感染提供有利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 238例T2DM并发感染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结果 1 238例T2DM并发感染患者中检出了病原菌1 047株...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感染患者危险因素、病原学检测及其预后分析,进一步为临床上用药及控制感染提供有利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 238例T2DM并发感染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结果 1 238例T2DM并发感染患者中检出了病原菌1 047株,检出率为84.6%;常见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877株(占83.8%),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127株(占12.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常见感染位置为泌尿系统与呼吸系统;预后好转率为94.1%;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较高;其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并发糖尿病的慢性病变者、糖尿病的防控状况、糖尿病病程时间、年龄差异等有关。结论 T2DM并发感染患者常见的病原菌耐药性较高,临床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尽早采用有效措施积极防控进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并发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学检测 预后
原文传递
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切开引流后应用聚维酮碘联合碘仿纱条换药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侯丽达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80-1581,1597,共3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耳前瘘管并感染的患者切开引流后应用聚维酮碘联合碘仿纱条换药的效果,以期降低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的复发率。方法选取82例确诊为先天性耳前瘘管并感染的患者,切开引流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0.5%聚维酮碘... 目的观察先天性耳前瘘管并感染的患者切开引流后应用聚维酮碘联合碘仿纱条换药的效果,以期降低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的复发率。方法选取82例确诊为先天性耳前瘘管并感染的患者,切开引流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0.5%聚维酮碘表面消毒联合碘仿纱条局部填塞切开引流腔换药,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伤口痊愈等级、痊愈时间以及两年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痊愈时间为(6.23±1.68)d,除2例乙级愈合外,其余均甲级愈合;对照组患者术后伤口痊愈时间为(9.49±2.22)d,8例乙级愈合,33例甲级愈合;随访两年,观察组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2.44%,对照组有6例复发,复发率为14.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耳前瘘管并感染患者切开引流术后应用聚维酮碘联合碘仿纱条换药利于伤口,痊愈,缩短伤口痊愈时间,降低复发率,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耳前瘘管并感染 切开引流术 聚维酮碘 碘仿纱条
原文传递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伴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董维维 李丹华 +4 位作者 闫姗姗 肖剑 赵芳 姜国荣 李润浦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年第5期542-545,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伴感染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伴感染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1组(常规治...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伴感染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伴感染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1组(常规治疗+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观察2组(常规治疗+胸腺五肽)、观察3组(常规治疗+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胸腺五肽)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30例。对比四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肺功能指标水平[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_1/FVC)、呼气峰流速(PEF)及最大通气量(MBC)]、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8(IL-8)]及血气指标水平[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pH]的差异。结果:观察1、2及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3组患者明显高于观察1、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1、2及3组患者的咳嗽、咳痰缓解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咯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3组患者明显短于观察1、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1、2及3组患者的FEV_1/FVC、PEF和MB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3组患者明显高于观察1、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1、2及3组患者的TNF-α、hs-CRP及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3组患者明显低于观察1、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四组患者PaO_2、PaCO_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伴感染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缓解炎症反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五肽 纤维支气管镜 支气管扩张症伴感染 临床疗效 肺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病原菌与降钙素原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展苗 陈捷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判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病原菌中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SLE合并感染患者98例。研究各种病原菌与PCT浓度的相关性,计算SLE合并感染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判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病原菌中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SLE合并感染患者98例。研究各种病原菌与PCT浓度的相关性,计算SLE合并感染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及支原体、病毒患者的PCT浓度。结果 SLE合并感染病原体的PCT浓度: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真菌及支原体组>病毒组。结论 SLE合并感染病原菌与降钙素原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定量检测PCT可辅助诊断SLE合并感染病原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 病原菌 降钙素原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头孢呋辛钠联合清开灵对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大朋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9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头孢呋辛钠联合清开灵治疗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680例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 目的探讨头孢呋辛钠联合清开灵治疗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680例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清开灵治疗,研究组采取头孢呋辛钠联合清开灵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并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显效204例,有效124例,对照组显效126例,有效150例,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7%,明显高于对照组(81.18%),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0.52±2.34)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11±1.39)d与症状缓解时间(5.74±1.49)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患者应用头孢呋辛钠与清开灵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呋辛钠 清开灵 老年患者 肺气肿合并感染
下载PDF
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肾病综合征合并感染患者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丽 成静 任雨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6期236-237,共2页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施护对肾病综合征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2014年1—12月我院接收了64例肾病综合征合并感染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中医辨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施护对肾病综合征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2014年1—12月我院接收了64例肾病综合征合并感染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中医辨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有效率是84.38%,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有效率是93.75%,两组的临床护理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病综合征合并感染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护效果突出,临床针对性较强,根据不同证型患者使用不同护理方案,能够提升临床护理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合并感染 中医辩证施护 护理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Th17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陶静 颜碧清 +3 位作者 殷颖杰 黄钦 方晶晶 史超路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004-2007,共4页
目的探索Th17细胞与其细胞因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8年7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病例组,另外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6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各组血液并检测外周血Th17细... 目的探索Th17细胞与其细胞因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8年7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病例组,另外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6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各组血液并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6(IL-6)、IL-17、IL-23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指标水平。结果感染组ICU平均住院天数为(14.62±1.58)天,病死率为23.08%明显高于未感染组ICU平均住院天数(6.92±0.69)天和病死率2.94%(P<0.05)。感染组和未感染组Th17细胞百分比、IL-6、IL-17、IL-23、TGF-β1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组Th17细胞百分比、IL-6、IL-17、IL-23、TGF-β1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本次研究26例重症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共检测出3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占比67.65%,革兰阳性菌9株占比26.47%,真菌2株占比5.88%。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外周血Th17分泌量明显上升,患者出现免疫亢进后ICU住院天数以及病死率显著上升,感染患者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细胞 细胞因子 重症胰腺炎并发感染 改变情况
原文传递
2012~2016年浙江省11家医院肺癌合并感染患者碳青霉烯类药物利用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骆虹 施亮 +6 位作者 郭舒文 丁恺 葛飞敏 顾胜龙 陈淑卿 葛淑瑜 王增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11家医院肺癌合并感染患者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层抽取2012~2016年浙江省11家医院每年40天的医嘱数据,对肺癌合并感染患者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 目的:分析浙江省11家医院肺癌合并感染患者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层抽取2012~2016年浙江省11家医院每年40天的医嘱数据,对肺癌合并感染患者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以及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6年浙江省11家医院碳青霉烯类药物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用药金额最高,DDC连续3年排名第一;美罗培南DDDs连续3年居于榜首;5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DUI范围为0.89~1.7,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法罗培南的DUI接近于1,比阿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的DUI均>1,但呈下降趋势。结论:浙江省11家医院肺癌合并感染患者碳青霉烯类药物用药剂量存在不合理现象,2015年后用药剂量不合理情况整体有下降趋势,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在该地区的用药宣教和管控有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药物 肺癌合并感染患者 药物利用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