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意识分析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58
1
作者 高鉴国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9-136,共8页
社区意识是一种心理感受,而不是价值判断。社区意识作为可以测量的多维建构,表现为结构形态的多重性,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强弱水平的动态性。在社区社会学领域,社区认同、社区依属、社区凝聚和社区满意构成社区意识的主要形态或研究方法... 社区意识是一种心理感受,而不是价值判断。社区意识作为可以测量的多维建构,表现为结构形态的多重性,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强弱水平的动态性。在社区社会学领域,社区认同、社区依属、社区凝聚和社区满意构成社区意识的主要形态或研究方法。社区意识不是一个常态的感知,它受到时间推移和内外主观因素变化的作用。个人的社区意识可以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但对其应用价值的评价不能超越具体的主客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意识 社区认同 社区凝聚 社区满意 社区研究
下载PDF
共同体(Community):一个社会学话语的演变 被引量:38
2
作者 陈美萍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在社会学发展的过程中,关于共同体(Community)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颇受关注的领域。19世纪末,德国社会正经历着城市化及工业化,社会学者意识到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新生活方式正在形成,于是提出了Gemeinschaft和Gesellschaft两种不同的社会生... 在社会学发展的过程中,关于共同体(Community)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颇受关注的领域。19世纪末,德国社会正经历着城市化及工业化,社会学者意识到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新生活方式正在形成,于是提出了Gemeinschaft和Gesellschaft两种不同的社会生活组织方式。这两个概念传到美国社会,演化为Community和Society,成了芝加哥城市社会学派区别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两个概念。随着个人的社会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社会组织方式出现更多不同的面貌,Community的意涵也就不断的被转换及发展。自被提出以来Community在界定上就一直是争议不断,可是,它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科学界无法忽视的范畴,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社会,在面对不同问题时,对Community的定义及诠释,出现了很大的差异。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基础概念,共同体问题可以激发不同的思考,形成不同的知识脉络与传统,从而使其成为当代社会科学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社区研究 社会资本 社群主义
下载PDF
微治理:城市社区营造中的社交媒体实践——一项媒介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义东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2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平台。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权力路径依赖、资源配置失衡以及民主自治机制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境。社交媒体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塑造了新的社会交往模式...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平台。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权力路径依赖、资源配置失衡以及民主自治机制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境。社交媒体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塑造了新的社会交往模式,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治理场域和治理工具。社交媒体以再造社区自组织、促进群体协商、推动社区行动等方式嵌入居民日常生活。其本质是通过媒介赋权、制造认同、柔性动员、主体互嵌等机制整合社区内外资源,形成社区治理合力。对"微治理"在公共管理学意义层面上增加了媒介意涵,社交媒体在传统"微治理"基础上可促进公众在线"微参与"、搭建网络协商"微场域"、拓展虚拟治理"微单元",从而构建一种新的"微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微信群 社群研究
下载PDF
回族现象观察的"点"与"面"——从三本回族调查资料的研究取向谈起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中复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0-65,共6页
本文主旨系探讨当代回族研究在方法与方法论的讨论里,有关民族志建构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议题:即在观察当代回族现象时,以单独或若干个"点"的田野研究,如何呈现出"面"的意义与重要性。本文主要透过近年来三本新出版的... 本文主旨系探讨当代回族研究在方法与方法论的讨论里,有关民族志建构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议题:即在观察当代回族现象时,以单独或若干个"点"的田野研究,如何呈现出"面"的意义与重要性。本文主要透过近年来三本新出版的调查资料为探讨重点,并尝试以"边缘性回族"的概念,来提供出"点"与"面"之间另一种"线"的分析与观察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 民族志 社区研究
原文传递
社会人类学的中国时代 被引量:7
5
作者 莫里斯.弗里德曼 郭永平 宁夏楠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63-73,共11页
1938年,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为费孝通《江村经济》一书所作的序言中曾预言:未来的人类学发展会以中国研究为起点,转向复杂社会、本土社会的研究。本文中,弗里德曼对此予以热情的回应,但他认为以功能主义研究方法进行的"社区&qu... 1938年,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为费孝通《江村经济》一书所作的序言中曾预言:未来的人类学发展会以中国研究为起点,转向复杂社会、本土社会的研究。本文中,弗里德曼对此予以热情的回应,但他认为以功能主义研究方法进行的"社区"研究不适用于复杂社会。他希望人类学可以与史学、社会学相结合,从而对复杂社会进行长时段、多角度的研究。他提醒西方的人类学家应该注意到中国社会及其变迁的研究,强调田野调查对于人类学家的重要性,并且对即将踏上人类学道路的青年学生提出了热切希望:希望他们秉持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传统,同时要向其它学科学习借鉴,以推动人类学研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人类学 社区研究 复杂社会研究 本土社会研究 中国研究
下载PDF
社会形态学-人文生态学的知识谱系与“社会学中国化”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8
6
作者 毕向阳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116,共37页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两个社会学专业团体提出的学说,涂尔干学派的社会形态学和芝加哥社会学派的人文生态学在知识谱系上具有一定的关联。从哈布瓦赫的芝加哥之行及两个学派彼此互动的历史中,可以看到当时以英美和欧陆为中...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两个社会学专业团体提出的学说,涂尔干学派的社会形态学和芝加哥社会学派的人文生态学在知识谱系上具有一定的关联。从哈布瓦赫的芝加哥之行及两个学派彼此互动的历史中,可以看到当时以英美和欧陆为中心的国际社会学基本格局。在此背景下,受不同传统影响的吴文藻、杨堃等人的主张与实践影响了20世纪30—40年代“社会学中国化”的路径选择,并最终塑造了“社会学中国学派”的主体风格。社会形态学的发展历程及社区研究的成就和反思表明,更具有解释力的研究需要重返社会形态学的整合框架,在总体性关照下立足本土实践,通过深入的经验研究和多方法结合揭示社会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形态学 人文生态学 社会学中国化 社区研究
下载PDF
社区研究的本土化之路与中国特色社区建设的实践创新 被引量:5
7
作者 林聚任 陶金钰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87-95,共9页
中国的社区研究长期以来作为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具有鲜明的本土化色彩,而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更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典型方面。社区建设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是适应国家... 中国的社区研究长期以来作为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具有鲜明的本土化色彩,而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更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典型方面。社区建设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是适应国家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的。其突出特征表现为社区建设主要是政府力量主导推动的“自上而下”行动过程,社会学研究者立足于中国社区建设的本土问题和实践开展了大量理论和经验研究,在总结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理论上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呈现出突出的政策性和实践性特征,也体现了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研究 社区建设 社区治理 本土化 中国特色 实践创新
下载PDF
从“社区问题”到“问题社区”:当代社区研究的理论困境及其反思 被引量:6
8
作者 吴越菲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9-99,共11页
人与人之间究竟是如何彼此联结的?社会科学始终致力于在变动世界中去发现和理解社会关系的主要形式及其背后的生成机制。相较于传统社区研究所传达的理论确定性,被社会科学广泛论述的"社区"一词在当代越来越多地被诟病为一个... 人与人之间究竟是如何彼此联结的?社会科学始终致力于在变动世界中去发现和理解社会关系的主要形式及其背后的生成机制。相较于传统社区研究所传达的理论确定性,被社会科学广泛论述的"社区"一词在当代越来越多地被诟病为一个问题概念。"社区"是否仍然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概念?在当代社区研究集体陷入迷思的状况下,更重要的是在历史脉络和跨国语境中重新廓清"社区"被理论化的方式和路径,而不是一再寻求"社区"定义的统一或共识。从传统社区研究对"社区问题"的确定回答到当代社区研究对"问题社区"的批判性检视,激荡了社会联结的理论想象与现实塑造之间交汇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问题 问题“社区” 社区研究 理论困境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基于宁夏Y市X社区的田野调查
9
作者 马程浩 马珍 《民族艺林》 2024年第2期56-65,共10页
为探究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如何适应新时代现代化进程,从而更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文章采取民族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宁夏Y市X社区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因地制宜开展多元主体参与互动式治... 为探究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如何适应新时代现代化进程,从而更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文章采取民族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宁夏Y市X社区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因地制宜开展多元主体参与互动式治理,如建立多元文化志愿服务主体、整合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打造社区老年文化教育、凝聚居民文化共识等,打造社区“自上而下”党建引领和居民“自下而上”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多元化格局,能够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治理水平,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建设 社区研究
下载PDF
从清河到禄村:燕京社会学社区研究传统再考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侯俊丹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9-127,共9页
本文将“社区研究”置于燕京社会学的学术生态体系中进行考察,辨析1935年前后燕京社会学人杨开道、吴文藻等人对“社区”概念的总体性意涵理解之差异,由此揭示出:燕京社会学对如何理解中国社会有其内在发展理路,体现在由20世纪初美国农... 本文将“社区研究”置于燕京社会学的学术生态体系中进行考察,辨析1935年前后燕京社会学人杨开道、吴文藻等人对“社区”概念的总体性意涵理解之差异,由此揭示出:燕京社会学对如何理解中国社会有其内在发展理路,体现在由20世纪初美国农村社会学中的基督教社会进化论下的社区分类学,向基于功能派人类学的比较社会学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实体论被扬弃,走向了祛历史化的、基于地方性的社区比较研究。这一方法论基调尚未在费孝通主持的云南三村研究中得到自觉的反思,却在几乎同一时期的赵承信的平郊村调查中被检讨,赵氏通过实验性地引入芝加哥学派的私人生活史研究法,将历史视角重新带回燕京社会学的社区研究视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京社会学 社区研究 社会进化论 功能派人类学
下载PDF
从概念到方法的历程:社区研究的中国再造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祎金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3-159,共7页
1930年代的社区研究实践是中国社会学学科史上的重要篇章。在方法上,社区研究并不是简单的从翻译到使用的过程。在中国情境中,从概念的翻译和改写到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方法的实践,社区研究的中国再造经历了一个由国内外学者共同参与的历... 1930年代的社区研究实践是中国社会学学科史上的重要篇章。在方法上,社区研究并不是简单的从翻译到使用的过程。在中国情境中,从概念的翻译和改写到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方法的实践,社区研究的中国再造经历了一个由国内外学者共同参与的历史过程。通过追溯社区研究从概念到方法的历程,揭示历史情境中社区研究方法实践蕴含的张力和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概念 方法 社区研究 中国再造
下载PDF
省思中国人类学的“区域研究”:以问题意识为中心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旸 张应强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60,共6页
"区域研究"是近年来中国人类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将"区域研究"这一研究术语"问题化",回顾现有研究中的问题,探讨其可能的发展方向,可推进人类学生产出对身处时代的深刻洞见。"区域研究"的主... "区域研究"是近年来中国人类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将"区域研究"这一研究术语"问题化",回顾现有研究中的问题,探讨其可能的发展方向,可推进人类学生产出对身处时代的深刻洞见。"区域研究"的主流范式注重挖掘地方特殊性,而要走出因缺乏足够的跨学科意识而导致"内卷化"的局面,或可借镜对抗全球宰制力量的世界体系理论、重人本主义关怀的区域史以及注重反思话语的东亚/亚洲论述;与此同时,重温费孝通晚年灵活的思路转换过程,将对超越区域研究"地缘化"的思维惯性有所启发;而将区域作为一个研究范畴去思考,并关注流动与情感这两个有突破潜力的面向,或对推进"多声道"的区域研究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研究 问题意识 文化研究 流动 情感
下载PDF
老年人听觉和视觉损害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莉娜 郭丽阳 +3 位作者 王崴 陈策 陈云春 马现仓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915-918,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一项大型全国研究的数据分析,探究老年人听觉和视觉障碍与其抑郁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6141例年龄≥60岁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听觉和视觉障碍分为:无障碍组(n=5519)、视觉障碍组(n=195)、听觉障碍组(n=335)和双... 目的通过对一项大型全国研究的数据分析,探究老年人听觉和视觉障碍与其抑郁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6141例年龄≥60岁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听觉和视觉障碍分为:无障碍组(n=5519)、视觉障碍组(n=195)、听觉障碍组(n=335)和双重障碍组(n=72)。比较一般资料和10条目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10)评分的差异,并分析与CESD-10评分有关的因素。结果四组老年人的年龄、性别构成、受教育年限、婚姻状态和CESD-10评分存在差异(P<0.05)。与无障碍组相比,视觉障碍组、听觉障碍组和双重障碍组的CESD-10评分较高;与听觉障碍组相比,视觉障碍组和双重障碍组的CESD-10评分更高(均P<0.05)。受教育年限低、合并听觉障碍、合并视觉障碍、性别为女性、婚姻状态不佳和年龄低与CESD-10评分升高有关(P<0.05)。结论老年人抑郁症状与其合并听觉和视觉障碍有关,视觉障碍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听觉损害 视觉损害 抑郁症状 社区研究
下载PDF
费孝通与《云南三村》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金才 《社会工作》 2012年第3期59-62,共4页
费孝通一生的学术旨趣便是社区研究。针对同行对《江村经济》这种由点及面的演绎、推理方法有以偏概全的责难,费孝通主张社区研究视角应该比较更加广阔性地不同的社会地域提供的条件和结构,而不应该限制在单一个案之中。由此,从"江... 费孝通一生的学术旨趣便是社区研究。针对同行对《江村经济》这种由点及面的演绎、推理方法有以偏概全的责难,费孝通主张社区研究视角应该比较更加广阔性地不同的社会地域提供的条件和结构,而不应该限制在单一个案之中。由此,从"江村"研究再到"云南三村",体现了费孝通早年试图通过社区研究到类型比较模式再到"文化格式",从而认识整个中国社会结构的抱负。这其中,《云南三村》构成费孝通20世纪40年代应用类型比较方法的典范,并值得当代每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学习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云南三村 社区研究 类型比较
下载PDF
日本名古屋华侨社区的演变与重建——基于现代社区理论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慧婧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31-39,共9页
论文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根据对名古屋华侨社会活动家的访谈和对"名古屋中国春节祭"的参与观察及与老港口城市横滨、神户的比较,分析阐述了初期名古屋华侨社区的社会文化变迁、新华侨的活跃和"文化象征社区"的构... 论文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根据对名古屋华侨社会活动家的访谈和对"名古屋中国春节祭"的参与观察及与老港口城市横滨、神户的比较,分析阐述了初期名古屋华侨社区的社会文化变迁、新华侨的活跃和"文化象征社区"的构建,旨在以名古屋为例,反映以新移民为主体的日本华侨社会的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并借"名古屋唐人街"的构想,对华侨社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名古屋 华侨社会 新移民 社区研究 唐人街 文化人类学
下载PDF
论奥斯古德对昆明高峣社区的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国强 保罗.霍金斯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6,共6页
1938年夏天,美国年轻学者科尼利尔斯.奥斯古德为了履行与燕京大学的合作计划,不远万里来到滇池西岸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调查。1961年,他开启尘封的笔记本,整理旧资料,补充新文献,完成了《旧中国的农村生活:对云南高峣的社区研究》。7... 1938年夏天,美国年轻学者科尼利尔斯.奥斯古德为了履行与燕京大学的合作计划,不远万里来到滇池西岸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调查。1961年,他开启尘封的笔记本,整理旧资料,补充新文献,完成了《旧中国的农村生活:对云南高峣的社区研究》。70年过去,重温科尼利尔斯.奥斯古德的研究历程,我们仍会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尼利尔斯·奥斯古德 李安宅 高峣 社区研究
下载PDF
采访影像作为社区空间研究的手段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健敏 杨一丁 《住区》 2017年第5期54-57,共4页
作为参与式影像中的一个环节,采访影像在社区调研中也是记录、研究、呈现的一个有效工具。本文主要从社区研究中采访影像的选题、采访的技巧、段落处理和剪辑技术四个方面分析和总结拍摄社区纪录片的方法。关键词:采访影像、社区研究、... 作为参与式影像中的一个环节,采访影像在社区调研中也是记录、研究、呈现的一个有效工具。本文主要从社区研究中采访影像的选题、采访的技巧、段落处理和剪辑技术四个方面分析和总结拍摄社区纪录片的方法。关键词:采访影像、社区研究、参与式影像、参与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访影像 社区研究 参与式影像 参与观察 田野调查
下载PDF
从天下到国家:严复格义叙事中的“国群”伦理建构
18
作者 凌红 胡芮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25-32,共8页
在19世纪以来的民族主义浪潮席卷之下,世界各地纷纷追求民族独立自治、建立民族国家。而中国由于受到传统民族观念以及救亡、启蒙历史使命的双重影响,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呈现出异常复杂的面貌。作为这一思潮的先行者,严复在其文化... 在19世纪以来的民族主义浪潮席卷之下,世界各地纷纷追求民族独立自治、建立民族国家。而中国由于受到传统民族观念以及救亡、启蒙历史使命的双重影响,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呈现出异常复杂的面貌。作为这一思潮的先行者,严复在其文化目的论下的格义叙事中,有意识地融合东西方思想资源,创造性地提出了“国群”概念。“国群”是严复基于“群”的伦理内涵而对近代民族国家的民族基础所进行的建构,其对“国群”的想象与建构一方面包含建构现代独立、自治共同体的意蕴,另一方面体现出他认同传统伦理的文化民族主义立场。在从“天下”到“国家”的观念嬗变中,严复的努力颇能体现时人对于民族前路的探索之艰难。谋求建构现代民族国家和传统封建伦理之间的张力始终是严复思想语境中不可调和的矛盾。虽然严复对于“国群”的建构因缺失了“历史-文化”的根基而仅仅是一种“伦理想象”,但是,这一努力也启迪了时人对于建立近代国家的民族基础的思考,并促进了“中华民族”观念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民族国家 格义叙事 群学 国群
下载PDF
试论社区研究与中国化
19
作者 赵剑 《社会工作》 2012年第3期53-55,共3页
社区研究是人文社会科学经验研究的一项基本方法,也是社会学本土化进程中的重要努力方向或趋势,吴文藻、费孝通等一生的重要学术成就便是社区研究。本文梳理了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社区研究的学术史,并重点关注费孝通对中国化社区研究的贡献... 社区研究是人文社会科学经验研究的一项基本方法,也是社会学本土化进程中的重要努力方向或趋势,吴文藻、费孝通等一生的重要学术成就便是社区研究。本文梳理了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社区研究的学术史,并重点关注费孝通对中国化社区研究的贡献,进而指出社区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前景:个案扩展与比较社会学思想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研究 中国化 费孝通 前景
下载PDF
“三交”史的另一种面相:学科意识与议题选择
20
作者 杨蕤 张峰 +2 位作者 田钒平 王冬丽 马惠兰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27,共6页
2023年12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在全国出版发行,《概论》教材站位高远、主线突出、特色鲜明、有血有肉,是一本里程碑式的教材,对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开创性、先导性意义。本刊特邀五位专家参与... 2023年12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在全国出版发行,《概论》教材站位高远、主线突出、特色鲜明、有血有肉,是一本里程碑式的教材,对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开创性、先导性意义。本刊特邀五位专家参与专题笔谈,从不同角度把握《概论》的理论创新。其中,杨蕤认为《概论》以史为基,主题为骨,通俗为要,以历史脉络为主线,通过历史的维度来阐述中华民族的内聚性、国家政权的统一性、中华文化的共同性之理路。张峰认为,《概论》从著史体系、编纂理念和史料开掘三个层面探索如何再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盛况,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原创性和前沿性价值。田钒平认为,《概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史论结合、话语阐述、理论创新,立体展示了“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王冬丽认为,《概论》深刻、系统、精到地分析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的整体性、必然性和真实性,是对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的科学把握,是用新的史料体系对中华民族历史叙事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学理建构。马惠兰认为,《概论》课程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式,通过在大学生中进行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目的,《概论》教材的出版、课程的开设也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行强国建设在大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