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社区意识分析的理论建构 |
高鉴国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8
|
|
2
|
共同体(Community):一个社会学话语的演变 |
陈美萍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38
|
|
3
|
微治理:城市社区营造中的社交媒体实践——一项媒介人类学研究 |
吴义东
|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
2022 |
12
|
|
4
|
回族现象观察的"点"与"面"——从三本回族调查资料的研究取向谈起 |
张中复
|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8
|
|
5
|
社会人类学的中国时代 |
莫里斯.弗里德曼
郭永平
宁夏楠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7
|
|
6
|
社会形态学-人文生态学的知识谱系与“社会学中国化”的路径选择 |
毕向阳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7
|
社区研究的本土化之路与中国特色社区建设的实践创新 |
林聚任
陶金钰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2 |
5
|
|
8
|
从“社区问题”到“问题社区”:当代社区研究的理论困境及其反思 |
吴越菲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9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基于宁夏Y市X社区的田野调查 |
马程浩
马珍
|
《民族艺林》
|
2024 |
0 |
|
10
|
从清河到禄村:燕京社会学社区研究传统再考察 |
侯俊丹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11
|
从概念到方法的历程:社区研究的中国再造 |
何祎金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2
|
省思中国人类学的“区域研究”:以问题意识为中心 |
杨旸
张应强
|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3
|
老年人听觉和视觉损害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 |
周莉娜
郭丽阳
王崴
陈策
陈云春
马现仓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
2021 |
3
|
|
14
|
费孝通与《云南三村》 |
赵金才
|
《社会工作》
|
2012 |
2
|
|
15
|
日本名古屋华侨社区的演变与重建——基于现代社区理论视角的研究 |
张慧婧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
2011 |
1
|
|
16
|
论奥斯古德对昆明高峣社区的人类学研究 |
何国强
保罗.霍金斯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7
|
采访影像作为社区空间研究的手段 |
邱健敏
杨一丁
|
《住区》
|
2017 |
1
|
|
18
|
从天下到国家:严复格义叙事中的“国群”伦理建构 |
凌红
胡芮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1 |
0 |
|
19
|
试论社区研究与中国化 |
赵剑
|
《社会工作》
|
2012 |
0 |
|
20
|
“三交”史的另一种面相:学科意识与议题选择 |
杨蕤
张峰
田钒平
王冬丽
马惠兰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