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凝血功能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陈祺 黄辉 +2 位作者 唐长玖 孔菁 张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20-1824,共5页
目的:研究2种不同凝血功能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对本院106例重症监护室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血栓弹力图实验与凝血4项等临床资料,对2者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栓弹力图实验的K值、MA值、α-Angl... 目的:研究2种不同凝血功能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对本院106例重症监护室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血栓弹力图实验与凝血4项等临床资料,对2者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栓弹力图实验的K值、MA值、α-Angle均与纤维蛋白原存在显著相关性(r=-0.62、0.36、0.38,均P<0.01),R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r=0.31、0.35,均P<0.01);K值、MA值、α-Angle与纤维蛋白原的Kappa值也存在显著相关性(r=0.34、0.46、0.31,均P<0.05),卡方检验值分别是1.12、1.42、0.14(P=0.28、0.21、0.69);血栓弹力图实验的R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Kappa值分别是为0.05、0.07(P=0.88、0.81),卡方检验值分别是19.57、9.07(均P<0.01)。结论:血栓弹力图实验与凝血4项呈现显著相关性,但二者一致性较差,两种方法无法相互替代,尚不能评估何种检测手段更能判断患者的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检测 血栓弹力图实验 凝血四项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凝血功能的评价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郭凯 马曙轩 +2 位作者 汪德清 李小飞 何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7-886,共10页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和常规凝血试验(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CCT)评估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患儿凝血功能,并探讨2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和常规凝血试验(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CCT)评估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患儿凝血功能,并探讨2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HSP儿童样本468例,分析其TEG和CCT结果,评价患儿凝血状态。同时,通过Pearson相关性和Kappa一致性分析等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优劣。结果:HSP儿童TEG与CCT检测指标整体均未见明显临床意义上的异常,仅D-二聚体水平升高(t=9.15,P<0.001)。HSP儿童性别间凝血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年龄段HSP儿童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α-Angle、凝血综合指数(CI)、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均不同(P<0.05),其中0-2周岁患儿血液趋向高凝状态。TEG指标显示,不同肾脏受累程度的HSP患儿凝血功能无明显区别。但CCT数据显示,重度肾脏受累患儿血液偏高凝。TEG与CCT在检测HSP患儿凝血功能的对比结果显示,R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均弱相关。K、α-Angle与Fib亦存在弱直线相关性(0.1 <|r|<0.4)。其之间未见明显一致性。结论:HSP患儿凝血功能整体变化不明显,但也可能存在高凝状态下的纤溶亢进。同时,低龄、严重肾脏受累可能使HSP患儿血液呈高凝状态。TEG与CCT检测HSP患儿凝血功能相关性和一致性均较弱,2种方法互相不可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儿童 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 凝血试验
下载PDF
凝血功能检测对烧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邓建文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7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烧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烧伤科收治的236例烧伤患者及30例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检测,并采用...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烧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烧伤科收治的236例烧伤患者及30例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检测,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结果以性别、年龄、烧伤程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含量(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为自变量,以深静脉血栓为终点事件,通过基线年龄调整后,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PLT、FIB及D-D水平为烧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严密监测烧伤患者的PLT、FIB及D-D水平有助于烧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 烧伤 下肢静脉血栓 预测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凝血功能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徐亚敏 林正明 陈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7期29-31,39,共4页
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的重要生理特性。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对临床诊断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及监测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有重要意义。血栓弹力图检测仅使用患者微量全血,可动态监测整个凝血过程,检测原理与传统凝血... 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的重要生理特性。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对临床诊断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及监测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有重要意义。血栓弹力图检测仅使用患者微量全血,可动态监测整个凝血过程,检测原理与传统凝血功能检验不同,其是一种能整体评估凝血和纤溶动态过程的检测方法。可对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速度、溶解状态、坚固度、稳定性、弹力度及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价。当前,血栓弹力图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本文就血栓弹力图在凝血功能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检测 研究进展 适应证
下载PDF
双重血浆滤过与血浆置换在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术前预处理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洪涛 张乐希 +5 位作者 刘潜 潘国政 邱成 叶剑锋 李势辉 戴帅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03-607,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双重血浆滤过(DFPP)与血浆置换(PE)两种血型抗体清除方法在ABO血型不相容(ABOi)肾移植术前预处理中的血型抗体清除效率、并发症及对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和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 目的对比研究双重血浆滤过(DFPP)与血浆置换(PE)两种血型抗体清除方法在ABO血型不相容(ABOi)肾移植术前预处理中的血型抗体清除效率、并发症及对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和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单纯采用DFPP预处理的9例ABOi肾移植受者和单纯采用PE预处理的10例ABOi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两组受者各阶段的血型抗体滴度、血细胞计数和凝血功能等参数。结果DFPP组和PE组分别共行23、24次血浆处理,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PE处理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41.67%显著高于DFPP组4.35%(P=0.003);DFPP组和PE组受者经预处理后血型抗体IgM、IgG滴度均达到≤1∶8的合格标准,IgM的清除效率分别为1.29±0.46、1.31±0.46(P=0.955),IgG的清除效率分别为0.84±0.16、1.13±0.50(P=0.288);DFPP组完成整个血浆处理过程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国际标准化率升高、纤维蛋白原(FIB)降低、凝血酶时间延长,对比血浆处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至手术当日除FIB外,其他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PE组完成整个血浆处理过程后,FIB降低、红细胞计数降低,对比血浆处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者均接受ABOi肾移植,手术均顺利,术前、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出血、感染、急性排斥反应等严重并发症,出院时平均血清肌酐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FPP和PE在ABOi肾移植预处理过程中均安全有效,DFPP摆脱血浆供给依赖的同时明显降低了血浆处理过程中的并发症,通过加强凝血功能监测能够保证肾移植手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血浆置换 凝血功能检测
原文传递
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马静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0期101-102,共2页
目的:观察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试验组;再根据梗死类型分为完全组(完全型急性脑梗死)与进展组(进展型急性脑梗死)。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 目的:观察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试验组;再根据梗死类型分为完全组(完全型急性脑梗死)与进展组(进展型急性脑梗死)。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且无异常的健康者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FIB水平均高于进展组,而PT、TT、APTT水平则低于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检查中,对血清胱抑素C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可帮助其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胱抑素C 凝血功能检验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肝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试验检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宋娟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1-812,814,共3页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试验的变化在各型肝炎患者病情变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60例肝病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试验的变化在各型肝炎患者病情变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60例肝病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水平;采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浓度。结果:PLT、PCT、MPV、PDW、P-LCR、TT、PT、PT-INR、APTT、FBG等指标中,其中急性肝炎所有检测指标含量基本在正常范围内,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组MPV、P-LCR、TT、PT、PT-INR、APTT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LT、PCT、FBG含量低于对照组;PDW均值增大,分布曲线呈"平台"或"小抛物线"型改变。结论: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试验检测对于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患者肝脏损害程度、病情进展、预后判断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病患者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患者 血小板参数 凝血功能试验
原文传递
血栓弹力图评估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凝血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贾琳钰 王辉 +5 位作者 姜苏娟 赵娜 卢发强 付强 高天明 刘丽霞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837-84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价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预测血栓发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接受治疗的7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常规凝血(CCTs)、TEG和血常规检测。观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价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预测血栓发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接受治疗的7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常规凝血(CCTs)、TEG和血常规检测。观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因子作用时间(R)、凝血块形成初始时间(K)、凝血速率(Angle)、血小板功能参数(MA)、凝血综合指数(CI)及血小板计数(PLT)的TEG,并将TEG和CCTs检测的相关参数做回归分析,比较TEG、CCTs检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的结果。结果R值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的功能,Angle、K和MA均受凝血因子、FIB及PLT的多方面影响;MA与PLT是高度相关,但在提示患者血小板功能增强方面,血小板数量的增加远不及MA值确切;TEG检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检出率高于CCTs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评估指标中,TEG、CCTs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单独检测TEG对评价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效果优于CCTs,若能联合检测TEG、CCTs则有更加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妇科恶性肿瘤 凝血功能检测 血栓 高凝状态
下载PDF
出凝血检查在急性创伤性凝血病诊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孙融 王琴 《东南国防医药》 2019年第2期185-188,共4页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是因严重组织损伤、低灌注等因素引起急性凝血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ATC的病情呈动态演变过程,包括低凝、高凝、纤溶亢进等多个阶段,因此,及时准确地把握患者凝血状态对临床而言意义重大。文章主要就目前临...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是因严重组织损伤、低灌注等因素引起急性凝血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ATC的病情呈动态演变过程,包括低凝、高凝、纤溶亢进等多个阶段,因此,及时准确地把握患者凝血状态对临床而言意义重大。文章主要就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凝血相关检查项目如血小板计数、凝血指标、血栓弹力图等在ATC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 出凝血检查 诊断 病情评估
下载PDF
TEG与常规凝血试验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浩荡 殷世武 潘升权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年第10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血栓弹力图实验(TEG)检测与常规凝血试验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介入科收治的87例DVT住院患者TEG与常规凝血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二...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血栓弹力图实验(TEG)检测与常规凝血试验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介入科收治的87例DVT住院患者TEG与常规凝血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二者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EG检测中相关参数与常规凝血试验检测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TEG的R值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呈正相关(r=0.231,r=0.395);TEG的K值与APTT呈正相关(r=0.237),与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呈负相关(r=-0.521,r=-0.431);TEG的α-angle与FIB、PLT值呈正相关(r=0.542,r=0.471);TEG的MA值与FIB、PLT值呈正相关(r=0.674,r=0.5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凝血状态的判断,TEG的MA值与PLT、FIB具有一致性(Kappa=0.148,Kappa=0.210;P<0.05)。结论对于DVT患者,其TEG检测与常规凝血试验检测呈现显著相关性,但二者一致性较差,两种方法尚无法相互替代。TEG提供了常规凝血试验之外的补充信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检测 血栓弹力图实验 常规凝血试验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对卡梅综合征患儿凝血功能评价及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笑欢 郭婧 +4 位作者 刘倩 牛子健 郭凯 王孟键 马曙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112-1116,共5页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和常规凝血实验(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CCT)评估卡梅综合征(Kasabach-Merritt syndrome,KMS)患儿凝血功能,并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20年12...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和常规凝血实验(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CCT)评估卡梅综合征(Kasabach-Merritt syndrome,KMS)患儿凝血功能,并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KMS患儿样本49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TEG、CCT和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结果,评价患儿凝血状态。同时,通过Spearman相关性和Kappa一致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KMS儿童TEG与CCT检测指标显示凝血因子正常,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功能降低,D-二聚体含量升高,凝血综合指数(CI)值提示患儿整体凝血情况为低凝。KMS儿童性别及新生儿与非新生儿间凝血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G与CCT在检测KMS患儿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凝血反应时间(coagulation reaction time,R)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均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2)=0.69、r^(2)=0.65(P<0.01);纤维蛋白原(Fib)与血凝块形成时间(K)相关性弱,相关系数r^(2)=0.33,与α-Angle角及MA值强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2)=0.7、r^(2)=0.69(P<0.01);血小板计数(PLT)与MA值中等程度相关,相关系数r^(2)=0.49(P<0.05);D-二聚体与LY30无相关性。TEG与CCT检测KMS患儿凝血功能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Fib与MA具有强一致性,kappa=1(P<0.01);其余上述指标间一致性弱或极差,其中R值与PT和APTT,kappa值分别为0.18和0.19;Fib与K值和α-Angle角,kappa值分别为0.28和0.34;D-二聚体与LY30,kappa值为0.01;PLT与MA,kappa值为0.35。结论KMS患儿凝血功能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及纤维蛋白裂解产物增多的低凝状态,凝血因子正常;TEG与CCT检测KMS患儿凝血功能除Fib与MA具有强一致性外其他指标一致性较弱,各指标间虽有部分指标显著相关但不全相关,2种方法互相不可替代,需结合两种方法,降低患儿栓塞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梅综合征 婴幼儿 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 常规凝血实验
下载PDF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对凝血检验项目的干扰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韩冉 寿好长 +1 位作者 马子坤 徐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13期1846-1847,1850,共3页
目的应用体外干扰实验评价丹红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2种活血化瘀类的中药注射剂对临床凝血功能项目检测的干扰。方法收集本院未服用任何药物的健康体检者血浆样本,根据CLSI EP7-2A推荐的干扰试验方法进行体外干扰研究,分别测定凝血酶原... 目的应用体外干扰实验评价丹红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2种活血化瘀类的中药注射剂对临床凝血功能项目检测的干扰。方法收集本院未服用任何药物的健康体检者血浆样本,根据CLSI EP7-2A推荐的干扰试验方法进行体外干扰研究,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通过配对差异实验确定所选药物对凝血项目是否存在干扰。结果丹红注射液对PT、FIB 2个项目存在干扰;血栓通注射液对PT、APTT、FIB、TT均存在干扰。结论 2种活血化瘀类的中药注射剂对凝血功能检验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凝血检验项目 干扰
原文传递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凝血功能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丽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1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凝血功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90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均检测各项凝血功能指标,若≥3个指标且比正常值增加或降低30%为观察组;反之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凝血功能各指标改变、死亡率、病残率均优...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凝血功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90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均检测各项凝血功能指标,若≥3个指标且比正常值增加或降低30%为观察组;反之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凝血功能各指标改变、死亡率、病残率均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验对于评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检验 心血管疾病 预后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传统凝血试验对肝病凝血功能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洁莹 罗文波 吴为强 《基层医学论坛》 2021年第25期3658-3660,共3页
目的分析传统凝血试验、血栓弹力图(TEG)对肝病凝血功能评价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收治的90例肝病住院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4组,慢性肝炎组(30例)、肝硬化代偿组(27例)、肝硬化失代偿组(19例)、慢性肝衰竭组(14例),... 目的分析传统凝血试验、血栓弹力图(TEG)对肝病凝血功能评价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收治的90例肝病住院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4组,慢性肝炎组(30例)、肝硬化代偿组(27例)、肝硬化失代偿组(19例)、慢性肝衰竭组(14例),所有患者接受TEG与传统凝血试验,并分析患者凝血试验、TEG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慢性肝炎组患者对比,肝硬化代偿组患者TEG指标R、K升高,a角下降(P<0.05),凝血试验指标PT、APTT升高,FIB下降(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TEG指标R、K升高、a角下降,凝血试验指标PT、APTT升高,FIB下降,与肝硬化代偿组对比(P<0.01);慢性肝衰竭组患者TEG指标R、K显著升高、a角显著下降,凝血试验指标PT、APTT显著升高,FIB显著下降,与肝硬化失代偿组对比(P<0.01)。肝病患者TEG指标中a角与凝血指标PT呈负相关,与凝血指标FIB呈正相关(P<0.01);而TEG指标中R值与凝血指标APTT、PT呈正相关性(P<0.05),K值与凝血指标FIB呈负相关(P<0.05)。肝病患者TEG指标中R值与凝血酶FIB无相关性,a角与APTT无相关性,K值与凝血酶PT、APTT指标不存在相关性。结论肝病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与血栓弹力图指标存在密切相关性,可通过检测TEG指标参数,评价患者凝血功能紊乱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凝血功能 传统凝血试验 TEG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检测在肝癌患者输血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杨宇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5期84-86,共3页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检测应用在肝癌患者输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肝癌术后凝血功能异常需输血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将80例病例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行常规凝血试验,观察组行血栓弹力图检测,...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检测应用在肝癌患者输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肝癌术后凝血功能异常需输血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将80例病例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行常规凝血试验,观察组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对输注前后的凝血功能、输血量、出血量以及出血时间方面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分析血栓弹力图检测的可行性价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注后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均发生明显改善,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水平均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水平均高(P<0.05);观察组出血时间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量比对照组更少(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测在肝癌术后患者输血指导中的应用意义十分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检测 肝癌 输血 凝血功能 出血量 凝血试验
下载PDF
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初期部分凝血功能检测指标的危急值分析
16
作者 单群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3期78-80,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初期部分凝血功能检测指标的危急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单县东大医院新生儿科出生的2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分为早产组(胎龄<37周)和足月组,各100例。两组新生儿均接受凝... 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初期部分凝血功能检测指标的危急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单县东大医院新生儿科出生的2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分为早产组(胎龄<37周)和足月组,各100例。两组新生儿均接受凝血功能检测,建立新生儿凝血四项指标的危急值参考范围。结果:足月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短于早产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足月组APTT危急值参考范围为42.02~77.62 s,PT危急值参考范围为12.01~17.42 s,TT危急值参考范围为14.53~19.03 s,FIB危急值参考范围为下限1.32~2.44 g/L;早产组APTT危急值参考范围为49.14~92.44 s,PT危急值参考范围为12.54~18.94 s,TT危急值参考范围为15.41~23.51 s,FIB危急值参考范围为1.11~3.00 g/L;结论:新生儿出生初期需重视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并积极建立指标危急值以及时进行病情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凝血功能检测 危急值
下载PDF
注射用尖吻蝮蛇凝血酶对兔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樊华 张鹏 +1 位作者 康强 王秀英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尖吻蝮蛇凝血酶(Hem)对兔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于日本大耳白兔耳静脉分别一次性iv给予Hem 0.25,0.5和1.0 U·kg-1和阳性对照药注射用血凝酶(HAI)1.0克氏单位(KU)·kg-1,于给药前(0 min)... 目的研究注射用尖吻蝮蛇凝血酶(Hem)对兔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于日本大耳白兔耳静脉分别一次性iv给予Hem 0.25,0.5和1.0 U·kg-1和阳性对照药注射用血凝酶(HAI)1.0克氏单位(KU)·kg-1,于给药前(0 min)和给药后10 min,30 min,2 h和12 h分别采血,应用Lee-White试管法测定全血凝血时间(CT),血球计数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C2000-4高性能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鞣花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正常对照组不同时间点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与给药前比较,CT在给予Hem 0.25,0.5和1.0 U·kg-1和HAI 1.0 KU·kg-1后10 min~12 h明显缩短(P<0.05);PLT在Hem 1.0 U·kg-1给药后10~30 min明显增加(P<0.05);APTT在Hem 1.0 U·kg-1(10 min~2 h)和HAI 1.0 KU·kg-1(30 min~12 h)明显降低(P<0.05);PT在Hem 0.25 U·kg-1(10 min),0.5 U·kg-1(10 min~2 h)和1.0 U·kg-1(10~30 min)及HAI 1.0 KU·kg-1(10~30 min)明显降低(P<0.05);TT在Hem 1.0 U·kg-1(10 min~12 h)和HAI 1.0 KU·kg-1(30 min)明显降低(P<0.05);FIB在Hem 0.25 U·kg-1(30 min),0.5 U·kg-1(10~30 min)和1.0 U·kg-1(10 min~2 h)及HAI 1.0 KU·kg-1(10~30 min)明显升高(P<0.05)。结论Hem 1.0 U·kg-1在给药后10 min即有促凝血作用,TT缩短可持续1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蝮蛇凝血酶 凝血酶 凝血功能试验
下载PDF
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输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文秀 段声吉 +4 位作者 杨晓茂 张丽 梁永涛 廖常莉 周述芝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雅安市人民医院行骨科手术患者63例,年龄为33~66岁,其中男性34例,女性29例,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自体血回输,记录术中出血量、术中自体血回输量、术后1-...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雅安市人民医院行骨科手术患者63例,年龄为33~66岁,其中男性34例,女性29例,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自体血回输,记录术中出血量、术中自体血回输量、术后1-7 d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1d患者凝血常规、血常规指标、血钾、以及血乳酸水平等指标变化。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21.76±45.34)mL,平均输入自体血量为(441.37±44.58)m L。术后1-7 d均未出现明显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 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有所上升,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较术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血钾、血乳酸水平、血小板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自体血回输对骨科手术患者血常规、凝血常规及血气、电解质影响较小,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回收 骨科手术 凝血功能 血常规
下载PDF
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对围手术期肝移植受者病情监测与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杨 何宇林 +2 位作者 杨春晨 戎瑞明 章怿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413-420,共8页
目的探讨应用Sonoclot分析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对围手术期肝移植受者凝血功能监测、病情评估及输血预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同时进行了Sonoclot分析、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常... 目的探讨应用Sonoclot分析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对围手术期肝移植受者凝血功能监测、病情评估及输血预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同时进行了Sonoclot分析、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常规凝血试验、肝功能、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测并进行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tatus score,APACHE Ⅱ)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的95例围手术期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上述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APACHE Ⅱ和MELD评分数值,将受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对比分析Sonoclot分析参数在各组中的水平。按有无输血,将纳入研究的95例受者分为输血组(31例)和未输血组(64例),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围手术期肝移植受者进行输血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激活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比值、国际化标准比值、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液凝固时间(K值)、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呈正相关(r=0.279 1,P=0.006 2;r=0.280 2,P=0.006 5;r=0.3,P=0.003 5;r=0.642 8,P<0.000 1;r=0.452 8,P<0.000 1;r=0.377 6,P=0.002;r=0.349 6,P=0.000 6;r=0.271 4,P=0.018 3),与血小板计数、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凝血指数(coagulation index,CI)、凝固角(α角)呈负相关(r=-0.339 1,P=0.000 8;r=-0.573 3,P<0.000 1;r=-0.656 3,P<0.000 1;r=-0.632 6,P<0.000 1)。凝血速率(clot rate,CR)与MA、CI、α角、ALT呈正相关(r=0.466 8,P=0.000 6;r=0.482 7,P=0.000 4;r=0.514 8,P=0.000 1;r=0.229 2,P=0.027 1),与R值、K值呈负相关(r=-0.366 9,P=0.010 3;r=-0.356 9,P=0.011 0)。血小板功能(platelet function,PF)值与血小板计数、MA、CI、α角、碱性磷酸酶呈正相关(r=0.481 9,P<0.000 1;r=0.630 7,P<0.000 1;r=0.623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凝血功能检测 输血指征
原文传递
大剂量乌司他丁对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术术野质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群林 屠伟峰 施冲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9期1379-1381,共3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术野质量和出血量的影响。方法: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n=20)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N组,n=20),分别在入手术室后20 min内滴注乌司他丁10 000u·kg^(-1)和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术野质量和出血量的影响。方法: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n=20)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N组,n=20),分别在入手术室后20 min内滴注乌司他丁10 000u·kg^(-1)和生理盐水各100 ml。分别于给药前(T_1)、给药后0.5 h(T_1)抽取静脉血,测定激活的凝血时间(ACT)、凝结速率(CR)、血小板功能(PF),l h后测定D-二聚体,记录开始手术后每15 min时间点的术野质量评分,记录术毕失血量和术后引流出血量。结果:与T_0时比较,U组ACT、CR、PF在T_1时明显升高(P<0.01或0.05)。D-二聚体U组和N组均升高(P<0.05),而U组明显低于N组(P<0.01);术野质量U组优于N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U组比N组明显减少(P<0.05或0.01)。结论:乌司他丁可升高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的ACT、CR、PF,抑制纤维蛋白的分解,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血液凝固 血小板功能试验 术野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